第一篇:教案反思说课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九真小学 五(2)班 周启华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胡杨的特点,领悟胡杨的精神内涵,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之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4.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胡杨的特点及其精神内涵,感受作者对胡杨的赞美、关注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查找有关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资料,搜集一些胡杨林的图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胡杨图片)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有一幅画面会令你的心灵为之震撼——在茫茫戈壁的深处,在浩瀚沙海的边缘,在一片阳光骄纵、风沙暴烈的盐碱地上,有一种顽强的树木在向恶劣的环境挑战,那就是其貌不扬却感天动地的胡杨。当地的维吾尔族农民说,胡杨三千年,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胡杨,感受它不死的生命,永存的精神。(板书课题)
二、初识胡杨,了解特点
(一)交流资料,谈谈自己心中的胡杨。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笔下的胡杨。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词,并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明白。
2.检测生字词识记、理解词语情况。
3.检测读书成果。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在课后“指南针”的指导下,围绕课文内容质疑、解疑。
(3)总结质疑、解疑方法。
教师小结:读书时能够多问几个为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对我们深入地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谈自己对胡杨的了解。
二、欣赏胡杨,感悟品格
(一)借助媒体,了解胡杨生存环境。
播放视频(胡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孤独守望的情景)
教师解说:在亚欧大陆的中央地带,有一片黄色的荒原——塔里木盆地。这是一个风沙主宰的世界。极度的干旱让塔克拉玛干沙漠成为地球上最荒凉的角落。胡杨却以自己的方式在这里演绎着生命的传奇。一个曾经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海边的树种,当烈日把沧海变成沙漠,当风让沙漠一天天长大,它仍然在沙丘间守望。在漫长的风和水的争夺过程中,当河流消失,当风沙湮没,当人类放弃家园,胡杨仍然执著地守候着生命最后的希望。
这就是胡杨的生存环境,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介绍。出示:
胡杨,秋天最美的树„„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自己读一读这段话,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什么?通过你的读告诉大家。
(二)品词析句,感悟胡杨品格
1.自主阅读,发现特点
(1)找出描写胡杨特点的段落,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胡杨是一种什么样的树?把你想到的记在书上。(坚韧、无私、悲壮)
(2)讨论交流: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胡杨的这些特点?
(3)教师引读:“胡杨,是最坚韧的树”——(生接读“胡杨的根茎„„层层黄沙。”)“胡杨,是最无私的树”——(生接读“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留给了自己。”)“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生接读“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仍坚定地挺立着。”)
2.展开想象,感受品格
(1)出示:
胡杨,是最坚韧的树。胡杨的根茎很长,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去寻找地下的泥土„„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①(指名读)你这样读是想告诉大家什么?
②联系实际理解二十米的根有多深,零上四十度的炙热和零下四十度的严寒是什么样的滋味?学习作者列数字的写作方法。
教师补充介绍:夏季沙漠的地表温度最高可达零上八十度,胡杨为减少水分蒸发变种,树干下面长柳树叶子,树冠长杨树叶子。为了寻找泥土和水源,不但长出深达二十米的垂直根,还长出了像网一样蔓延几十平方米的水平根。
③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理解“虚浮漂移的流沙、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展开想象,说说透过这些词语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体会沙漠环境的恶劣。
④教师引读:尽管沙漠缺少泥土和水,但是胡杨不怕——
生接“胡杨的根茎很长,„„并深深根植于大地。”
教师引读:尽管沙漠夏天炙热,冬天严寒,又有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和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但是胡杨不怕——
生接“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所以作者说——“胡杨,是最坚韧的树。”
(2)出示: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而将这催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①默读这段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②自由提问。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芸芸众生、浮华虚名、稍纵即逝、摧肝裂胆”。
③胡杨像一个勇敢的战士一样冲锋在前,像屏障一样挡住了风沙,才有了身后我们这些城市的繁华、乡村的兴旺、有了山清水秀的美景,有了芸芸众生安然的生活,但芸芸众生并不知道胡杨,更不了解胡杨为我们做的一切,胡杨在乎吗?它仍然义无反顾地挡在风沙前面。它们将什么让给了别人?将什么留给了自己?
读到这儿,也许有人认为胡杨很傻,胡杨傻吗?潜心读书,谈谈你的看法。
④指导朗读
所以作者说——“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3)出示: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地挺立着。
①读一读这段话,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胡杨的悲壮?胡杨真的生下来千年不死吗?为什么胡杨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即使死了也要用干枯的身躯抵挡风沙,即使倒了也要用不朽的身躯保护土地)
不死的、不倒的、不朽的是什么?(胡杨的精神)
②播放视频(死后不倒、倒后不朽的胡杨林)师解说:这片衰败的胡杨林似硝烟未散的战场,倒下不朽的胡杨似烈士的骸骨栩栩如生
③教师引读:因为至爱脚下这片热土,所以胡杨——(生接“生下来千年不死”);教师引读:即使死了也要用干枯的身躯抵挡风沙,所以胡杨——(生接“死后千年不倒”);教师引读:即使倒了也要用不朽的身躯保护土地,所以胡杨——(生接“倒下去千年不朽”)。
(4)引导学生发现2、3、4自然段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学习作者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
读到这儿,胡杨在你的心目中还仅仅是一种树吗?在你的心中胡杨是什么?(英雄、男儿、母亲、战士„„)
三、关注胡杨,唤醒良知
(一)深入对话,关注胡杨
人们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英雄的胡杨、这坚韧、无私、悲壮的战士却哭了,他们为什么流泪呢?
1.自主阅读5、6自然段,划出有关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
2.自由汇报,结合资料理解“西域文明、塔里木、罗布泊、楼兰、龟兹”等词语。指导学生读出西域曾经的繁华。
3.胡杨哭了,他为谁而哭,是为自己吗?(为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的水和文明而哭,为我们的祖先曾经经历的荒漠残城的噩梦而哭,为沙漠的未来而哭。)
4.胡杨的眼泪我们看到了,作者看到了,可上游的人们没有看到,他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破坏沙漠的生态环境。师补充介绍上游人们围垦开发修建水库的事例。
(近30年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增加,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130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二)深入对话,关注胡杨
听到这一切,作者祈求什么?
1.生一齐接读“我站在„„哪怕就三天。”
2.再指名数人接读这句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是怎样理解的?
3.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作者无比心痛。他想哭,所有有良知的人们都想哭,想为那些仍继续拼搏的战士而哭,想为倒下去的伤者而哭,想为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想让更多的人在这片胡杨林中都好好地哭上一哭,也许这苦涩的泪水能化作蒙蒙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然而我们不会哭,因为这不是英雄末路的悲怆,我坚信——(生接读“胡杨还在„„那些来着将被激励。”)反复接读这句话。
4.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胡杨不死,苍天有眼,人们会意识自己的错误,来恢复胡杨林的生态环境。)
5.我祈求胡杨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相信胡杨能够坚持,“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会有无数声音回答:”——(生接读“我们是胡杨!”)指数名学生接读“我们是胡杨!”
四、赞美胡杨,延续精神
1.擦去黑板上的战字,请同学们给“士”字组词,(勇士、烈士、壮士)
2.这就是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胡杨。面对胡杨,我们感到了自身的狭隘与渺小,面对胡杨,我们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面对胡杨,有人唱歌赞美她,有人写诗赞美她,我们来读一首诗《壮士豪情》
零上四十度的炙热
你青翠挺拔
零下四十度的严寒
你铁骨铮铮
霜风击倒倔强的身躯
你挣扎着爬起
沙尘掩盖遒劲的四肢
你奋力撑出
虽断臂折腰
你依然顶天立地
„„
你是大漠的壮士
3.面对胡杨,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抒写,集体交流。
让我们从心底留住胡杨,走近胡杨、做一棵顶天立地的胡杨吧!
板书设计
西风胡杨
坚韧
勇士
无私
战士
英雄
悲壮
壮士
热爱、赞美
同情、关注
《西风胡杨》教学反思
《西风胡杨》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共选编了五篇课文,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更要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而注意作者是如何观察大自然的,想象文章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是本单元的训练专题,在《西风胡杨》的教学中,除了要继续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外,还要继续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和写作的表达方法。
《西风胡杨》是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坚韧、无私、悲壮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
以新课程标准以读促讲,自主感悟的理念为指导,课前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为:
1、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语言优美,充满激情,散文之魂“情”动其间,让孩子们在饱含各种情感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胡杨精神,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2、抓住“两个版块”,体会两种情感。一是学习“胡杨之最”部分,体会作者对胡杨的赞美,二是学习“胡杨之悲”部分,体会作者对胡杨的同情。在要求学生了解胡杨的特点,领会作者仔细观察,运用对比,抓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为了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将质疑的方法教给学生。例如;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借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提问,逐步学习了解总起句和中心句。
胡杨是生长在沙漠里的一种树。学生并不熟悉,课文中有两幅插图,但是并不清晰。于是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图片,让学生更了解胡杨。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这些图片在放映时速度太快,一闪而过,加之图片过多,学生只是在看大屏幕,没有注意到书本上的内容。课堂上师生没有很好的配合学生答非所问。由于过度紧张,原来预想好的程序紊乱。朗读的时间少,没有注意到“美文美读”
从这堂课中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教好语文,首先自己要加强学习,丰富语言。如果老师的词汇,感情不是很丰富就无法胜任语文教学。其次我认为语文教学部能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要尽量增加信息密度,丰富与课文有关的信息量,用教师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课外查阅资料也是获得信息的一种方法
五年级语文《西风胡杨》说课稿
九真小学五(2)班 周启华
(在亚欧大陆的中央地带,有一片黄色的荒原——塔里木盆地。这是一个风沙主宰的世界,极度的干旱让这里成为地球上一个荒凉的角落。胡杨,一个曾经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海边的树种,却在这里演绎着生命的传奇。当烈日把沧海变成沙漠,当沙漠将森林吞噬,当人类放弃家园时,只有胡杨仍然执着地守候着生命最后的希望。)配音乐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S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讲读课文《西风胡杨》,以下是我对这篇课文第二课时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我从说课的几个基本环节分析本课时。说教材:
本单元以神奇的自然景观为题材,选编了五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为我们展示出美丽、神奇的大自然。《西风胡杨》这篇课文中一幅幅凄美壮丽的画面,一句句豪情飞扬的文字,读来让人心潮澎湃。教材的编写意图就是借这篇感物咏志之作,让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使人陶醉,给人震撼,不仅要热爱,更应该去保护。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具备了学习语文的能力,有了初步的语文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考虑到农村学生,或达不到大的阅读量,或没有宽泛的资源,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根本不知胡杨具体形态,所以,感官的直接调动和想象能力的运用,都成为学习的障碍,并且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一定的难度。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学段特点以及单元编排和教材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并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3、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
2、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说教法:
本篇课文不是单纯状物的文章,对小学生来说,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作者的深刻思想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我以《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以读促讲,自主感悟”“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教学理念,以“教学为服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为教学原则,紧密结合本课特点,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让学生入情境,进角色,努力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坎儿上。说学法: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情积淀的四重境界。说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旧知导入
在本课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我们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层次,了解到美丽古老的胡杨生存在极其艰苦的地区。作者笔下的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今天让我们来深入学习。
二、深入学习,聚焦胡杨的特点
强调西风胡杨生存的环境,学生齐读——西风胡杨;强调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坚挺不忘生长的胡杨,学生齐读——西风胡杨。
正是由于它们的奉献,孕育了古代两千年的西域文明。
欣赏“牛羊成群、水草丰美,美丽富饶的西域”图片。你怎样来描述一下西域呢?引导学生有感而发。
结合新课程标准,以读促讲、自主感悟。让学生品词琢句,深入文本,了解胡杨的品格,体会作者的情感。品读作者是如何进行描述西域文明的!指向学习第5自然段。这里采用学生个读的形式,让学生切实认识之前的西域文明。
学生小组讨论,引导找出“孕育”一词是概括了胡杨与古代西域文明的关系。
设置问题:它凭什么孕育、滋润出楼兰、龟兹这样的文明古国?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指向性地快速通读课文,找到课文的重点段落第2、3、4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概括出胡杨的特点。这也是高年级学生阅读中的一项基本功训练。学生们汇报时,我相机板书出胡杨的三个特点(坚韧、无私、悲壮),这样,课文的重点内容就直观明了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文章的这一部分采用了典型的总分构段方式,作者用睿智的语言、生动的笔触对胡杨的特点进行了描述,抒发了自己对胡杨由衷的赞美之情。
针对这些特点,我设计了下面四个教学步骤:
1、读美文,读中自主感悟
首先我提出问题:“同学们,胡杨的哪个特点给你印象最深?”让学生们选择印象深刻的内容自由读,边读边品味,并作出批注。于永正老师曾说过:“我教育我的学生,读书一定要留下痕迹,因为它可以养成思考的习惯,可以培养学生抓要点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2、品词句,领悟胡杨的品格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首先,学生小组交流,丰富各自的阅读感受。接着,全班进行交流,我适时评价、点拨、引领,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比如“胡杨的根茎很长……植根于大地”这一句,采用填空的形式突出句子中的数字,让学生联系实际中的物体来体会数字的表达效果,感受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与赞美。这里我以个读、小组读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悟。
紧接着,我引导学生一起饱含着热爱与赞美之情再次朗读这个句子。这里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同样的表达方法学习“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采用多个学生以个读的形式强化情感,温度的悬殊进一步说明胡杨的坚韧,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再次领略了胡杨的坚韧,也学会如何抓关键词理解句子。从而学习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
有了这样一个例句的引路,我准备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胡杨的无私与悲壮这两个特点,在学习交流中,给学生表达以充分的空间。学生可能会悟到“胡杨生命力很强”、“胡杨很谦虚,从不争名夺利”等,我都予以肯定,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并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课堂教学是充满变数的,学生各异的思维和质疑有时会超出教师在备课中的预设。展示重点语句引导学习:
“它们……让给了……让给了……让给了……留给了……”以提问的形式解决了这句话采用了拟人、比较的写作手法。
“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胡杨的倔强、悲壮。
“生前……最后一刻,死后……。”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表达出心中对胡杨的赞美,领会胡杨为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最后一滴血的悲壮。这里采用个读,教师范读,比赛读的形式来进一步认识胡杨,感悟胡杨。
3、精读延伸,学习写作手法
我让学生再次自由读这三个自然段,观察段落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分别运用了哪些独特的表达方法?这一步骤的教学,紧扣本单元的训练专题“领悟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手法”,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4、配乐朗诵,强化心中情感
撼动人心的音乐再次响起,学生们怀揣对胡杨的无限热爱与赞美,重温这些饱含作者情感的文字。此时,学生、文本、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入境移情。教学重点突出,难点也迎刃而解。
三、关注胡杨的前途命运
此时此刻,学生们刚刚领略了胡杨的风采,心中满含着对它由衷的赞美。我话锋一转,进行这样的过渡:同学们,而今,如此坚韧、顽强,为人类默默奉献着的胡杨又遭遇着什么呢?
播放“摧肝裂胆、孑然凄厉、遍体鳞伤、荒漠残城的西域”图片,引导学生有感而发。
继而,学生细细品读课文6—8自然段。
在品读的过程中,他们的表情或会变得严肃。这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的感受(同情、伤感、酸涩等)。师生总结对胡杨的同情、关注。此时我趁机创设情境进行说话训练“此时此刻,我们也来到了这孑然凄厉的胡杨林,我们继续祈求,祈求……”,延展课文内容。
(展示)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治疗,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引导学生理解来着即是我们。
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
风中会有无数声音回答:我们是胡杨!
带入情感,师生问答:
你们是谁?
我们是胡杨!
让学生融情入境,和作者一起呼吁人类关注胡杨的前途命运。这一环节的设计,紧扣本单元关注环保、爱护大自然的主题。
四、赞美胡杨,延续精神。
首先,抒写感言:面对胡杨,你想说什么?此时,学生们或表情感、或立志向,心中涌动着无限感慨都流动在笔尖。
再次环节设计,我也准备了一首赞美诗歌《壮志豪情》(配音乐)
一颗真心红似火
一张张笑脸最炙热
壮志豪情震山河
哪怕岁月变蹉跎
那些难忘瞬间
注定世代的传说
天边一道祥云
点燃欢呼的焰火
今日同饮庆功酒
壮志未酬誓不休
来日方长显身手
甘洒热血写春秋
跟读,全班齐诵一遍,结束了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情感也被推向了高潮。
五、作业设计 2、3、4任选一段背会,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六、凸显主题说板书
采用不同的颜色书写板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明了清晰的简单回顾,这一设计紧扣课文重点,简洁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坚韧、无私、悲壮”是胡杨的品格。热爱、赞美、同情、关注是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尊敬的评委老师,以上即是我对《西风胡杨》第二课时内容的教学设计,抓住胡杨特点和呼吁情感这个重难点,以读为主,让学生读中自主感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也感受到了他对胡杨遭遇的同情和对环保的关注,教法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在以读促讲,自主学习的精神。
谢谢!
第二篇:教案、反思、说课
小学二年级体育公开课《立定跳远》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单元教学设计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将运动实践的情境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的运动习惯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使学生领会技术动作。在思想上认识到自身不足,在练习时,加以注意改进。
2、能力目标:通过练习,更好的改进提高立定跳远的动作质量。
3、情感目标: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们即能用心去理解,又能通过锻炼去提高。从中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刻苦锻炼的品质。
三、课时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每个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感受到愉悦,在愉悦中初步掌握双脚蹬地跃起向远处跳出,并能双脚落地的方法。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2、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积极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体验、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并能够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从而体验成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双脚起跳,用力向前上方跃起,上下肢协调配合。
五、教法、学法 :
教法:引导法,游戏法、指导法、比赛法、评价法等。
学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观察、模仿,相互学习来完成学、练的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春天来了,冰雪融化,春暖花开,池塘里也热闹起来了,谁来说说池塘里都有些什么小动物呢?今天老师想带上你们一起去池塘春游,你们想去吗?
2、准备活动一:不同形式的跑、跳、走,请同学们认真听好出游的纪律安排:
(1)按照队列顺序,在前进过程中不能你推我撞、嬉戏,如果有同学不小心摔倒,要及时扶起或绕开,并及时告诉老师。
(2)在队列行进过程中,要按老师要求完成规定动作。
3、准备活动二:游戏《小鱼游》
来到池塘后,学习小鱼游,注意,要保持小鱼游时的动作不变,并且不能游出池塘,否则小鱼会干死,老师带动学生一起在池塘里快乐地游。
4、池塘里还来了一群圆圆的脑袋,黑黑身体的小动物,叫蝌蚪。学习从小蝌蚪到蛙的演变过程,小青蛙长大了,得学一些本领,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立定跳远。
设计意图:一个生动学习情景的营造,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和感,使他们情不自禁的注入自己的热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活动还让学生达到了热身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体育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新知
(1)立定跳远
1、师:刚才同学们学青蛙跳都学得不错,这时候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立定跳远好吗?立定跳远和青蛙跳动作方法是差不多的,同学们先看看老师做一下示范,同学们再来学习好吗?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方法。(动作方法:两脚自然平行分开,上体稍前倾,两脚屈膝,两臂后举。然后两臂向前上方用力摆起,同时两脚蹬地,迅速向前上跳起出,跳出后身体在空中保持展体动作尽量向前飘,落地时,小腿前伸,用两脚跟着地,屈膝缓冲,保持身体平衡。)
3、师:刚才老师把立定跳远的动作完整的做了一遍,现在请你们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个动作做好,立定跳远和青蛙跳有什么区别?
4、学生边讨论边举手回答。
5、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学一学,看谁学得快。
6、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用手势评价奖励优、中、差生)
7、分组练习。(小组长评出动作做的最好的)
8、各组优秀者上前表演。(学生评价好与坏的地方)
9、比赛游戏,两同学一组,石头、剪子、布,看谁最先找到妈妈,看谁跳得最好,动作跳得最漂亮。(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评价奖励)
设计意图:教师进行完整示范后,使学生获得了完整的动作表象,然后分组学习、讨论、练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又使学生获得自学、自练、互学、互练的学习方法。整个课堂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间相互指导,讨论指正,真正发挥了“小团体”与个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促进互助互学,在练习中突破难点,掌握动作。并且通过及时的评价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平,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0、教师评价鼓励,请获胜队介绍经验。
三、整理放松
1、师:可爱的孩子们经过强烈的体育运动后一定很累吧,那就请你们听着音乐跟我一起做放松操吧!
2、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放松操。
3、教师小结
4、师生再见
设计意图:在最后听着轻松的音乐,做着放松操让学生在经过较强度体育活动后身体各部分得到放松,消除疲劳以最佳的状态进入下堂课的学习。
2013年3月25日
立定跳远教学反思
立定跳远属于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一”身体健康学习领域中的内容之一。它是低年级跳跃动作的重点教材;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急行跳远落地动作和发展腿部爆发力的辅助性练习。另外,它对于发展身体的跳跃能力以及促进下肢肌肉、关节和身体器官系统的发展,体验学习跳跃动作的乐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立定跳远是一种非常单调,枯燥的项目,所以学生比较喜欢选择跑或者投掷类的体育课,而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们总是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教师先示范讲解,然后全体学生听教师口令集体学习,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的动作变形,有的学生还坐在地上偷懒。
现在,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主体性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最佳的发挥和发展,所以,在本次课的设计中,我对突出“主体性教学”的方法,做了一些尝试,主教材的部分采用了游戏教学法。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很深的体会。
游戏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的被动式教学方法,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也避免了少数学生厌学当观众的现象,利用团队的力量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与学生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合作学习加深了学生们的友谊,提高了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分组比赛,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和组员之间的凝聚力,从学生的练习程度上不难看出,学生对分组教学方法很感兴趣,教学比赛既是素质,技术,战术的较量,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比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勇敢性和坚强的毅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分组比赛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功效。
2013年3月25日
二年级《立定跳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跳跃这个单元。跳跃是人体的基本活动之一,并且是一项具有实用意义的体育项目,深受学生的喜爱。立定跳远可以培养学生跳跃的正确姿势,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因为二年级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差,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在瞬间完成蹬地跃起后展腹、展髋、身体充分伸展,然后收腹举腿向前跃出这样复杂的动作过程。因此,本年级立定跳远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双脚蹬地跃起,向远处跳出,并能双脚落地的方法。二年级立定跳远要求的技术不是太高,课时安排比较多,因此学生有足够时间掌握其动作方法,发展跳跃能力。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
二、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身体素质以及接受能力都比较差,他们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所以在教学时,教学内容一定要合理安排。二年级学生具有生性活泼、好动,模仿力、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勇于竞争、自我表现欲强等心理特点,但体能较弱,个体间存在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想要整节课学生精神饱满、持久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就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就需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在玩中学,在情境中练,以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运动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每个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感受到愉悦,在愉悦中初步掌握双脚蹬地跃起向远处跳出,并能双脚落地的方法。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2、身体健康目标:通过练习和游戏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积极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心里健康目标: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观看、体验、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并能够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从而体验成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双脚起跳,用力向前上方跃起,上下肢协调配合。难 点:上下肢协调配合,双脚轻巧落地。
五、教法、学法 :
教 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循序渐进教学法、比赛教学法 学 法: 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由2个小游戏组成)
1、郊游:(1)、教师首先让学生知道在行进过程中注意的事项,多方面活动肢体。2“小鱼游”
教师根据小鱼游时的点,引导同学们在固定范围内跑。
(三)学习新知(学习新知共分10个步骤)
1、经过刚才情境导入的练习,教师这时导入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立定跳远。立定跳远和小兔子、青蛙跳动作方法是差不多的,接着请学生们先看看教师做一下示范,然后学生们再来学习。
2、学生观看教师示范,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方法。(动作方法:两脚自然平行分开,上体稍前倾,两腿屈膝,两臂后举。然后两臂向前上方用力摆起,同时两脚蹬地,迅速向前上跳出。落地时,小腿前伸,用两脚跟着地,屈膝缓冲,保持身体平衡。)
3、教师把立定跳远的动作完整的做了一遍,下面请学生们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个动作做好,立定跳远和青蛙跳有什么共同之处。
4、学生边讨论边举手回答。
5、请学生们自己来学一学,看谁学得快。
6、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用手势评价奖励)
7、分组练习。(小组长评出动作做的最好的)
8、各组优秀者上前表演。(学生评价好与坏的地方)
9、分组跳过河看谁跳的最好,动作跳的最漂亮。(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评价奖励)
设计意图:教师进行完整示范后,使学生获得了完整的动作表象,然后分组学习、讨论、练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又使学生获得自学、自练、互学、互练的学习方法。整个课堂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间相互指导,讨论指正,真正发挥了“小团体”与个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促进互助互学,在练习中突破难点,掌握动作。并且通过及时的评价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平,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巩固知识(巩固知识通过猜拳进步游戏来学习)
方法:画两条相距20m的线,两个同学为一组,两人猜拳,谁赢了谁就像前迈一步,要求是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谁先到对面线,谁就算获胜。
规则:1.往前跳时,必须双脚起跳双脚落地。2.在猜拳时,两人必须同时出手,否则猜胜不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们巩固了立定跳远的方法,同时又让刚才比较单一的学习方法得到改变,学生们能够心情愉快地得到练习。
(五)稳定情绪(稳定情绪环节通过放松操来练习,有4个步骤)
1、学生们经过强烈的体育运动后一定很累了,接着让他们跟我一起做放松练习。
2、教师和学生一起练习。
3、教师小结
4、师生再见
设计意图:在最后做着放松操让学生在经过较强度体育活动后身体各部分得到放松,消除疲劳以最佳的状态进入下堂课的学习。
在本课的安排中,定有许多的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013年3月25日
第三篇:说课、教案、反思
《大小多少》说课稿
文本解读: 本课教学内容为新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组识字二的第7课,本单元专题是围绕着生活展开的。因此本篇课文展示了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其间有勤快的黄牛、悠闲的花猫,有嬉闹的鸭子、快乐的小鸟,还有酸酸甜甜的杏子、桃子、苹果和红枣。动态的画面构建了和谐的美。别说是孩子连我也情不自禁爱上了它。琅琅上口的儿歌,诵读间会传出一种暖暖的情意。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这是一种简单的比较,又是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一个孩子在院子里跳跃、玩耍的身影,听到孩子清脆的童音。作为一节识字课,有它独特的风格。短短的一首儿歌中出现了好多的量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不同的事物应使用不同的量词,让我们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另外,儿歌中又出现了好几组反义词,这样鲜明的对比既让孩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容易理解它的含义。学生很容易模仿。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识字教学,所以我的教学重点是正确认读12个生字,规范美观地书写“牛、羊、小、少”4个生字。教学难点是了解量词“群、颗、堆”的使用方法,学会正确使用量词,并能模仿写一段韵文。学生分析:
孩子进小学还不到一个月,对于基本的教学常规还不是很到位,教师对教学常规的落实应贯穿在本节课中。另外,孩子的识字量还很少,教师应培养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对于本课的12个生字的认读教师要设计有趣的情境,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孩子对拼音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会对汉字进行分类。这样,既巩固了拼音,又加深了对汉字的理解。教学目标:
对于本课,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对汉字的分类、直观的图片、动手操作、反复地读和仔细地看,学生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规范书写4个独体字,认识一个偏旁“提土旁”。
2、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而了解量词“群、颗、堆”的使用方法,学会正确使用量词,并能模仿写一段韵文。
3、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学生能体会到韵文的韵律美,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基于以上理解,我是这样设计本节课的:
一、设计富有趣味的识字情境,增加学生自主识字的机会。
1、课件出示插图――农家小院。
让孩子走进小院,看看院里有什么?认识这些动物和水果的名字的可以亲切的和它们打招呼。
2、自主识字,教给方法。
a借助图画或声音的提示读出这些词语。(课件中图片一一闪烁,图片的旁边出示相应的词语,同时配有黄牛、小鸟、鸭子的叫声。)b离开图画借助拼音读一读。c去掉拼音读一读。d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e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纠正读音。(“黄、杏、苹、红”都是后鼻音,“边、群”是前鼻音,“少”是翘舌音。)f用生字组词。g同桌讨论学习交流汇报。
【有层次性、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
二、创设多种朗读情景。
1.播放课件,学生自由说谁和谁比,比的结果。2.(播放童声录音)多好听的童谣呀,你们也想学会说吗?自己读一读。3.检查读。评读。4.练习说话,理解句意。出示第一句: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吗?还可以怎么说?(黄牛比猫大。猫比黄牛小。)你能把后三句也这样说出来吗?5.强调“群和堆两个量词。课件出示一只鸭子,说说这是什么?再出示许多只鸭子,有多少只鸭子呢?许多只鸭子在一起就可说是“一群鸭子”。还可以说“一群”什么?(一群羊、一群蚂蚁、一群大雁……)出示一个杏子,看这是一个什么?再出示一堆杏子,想想这要怎么说呢?还可以说“一堆”什么?(一堆土、一堆萝卜……)随着课件出示“堆”字,认读生字,认识“提土旁”。6.讨论探究:“颗”的适用对象,与“棵”的区别。出示图片:一颗黄豆、一颗纽扣、一颗珍珠。随着出示,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用量词“颗”。)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我们还可以说“一颗”什么呢?课件出示:一颗(),有的同学说“一棵树”,小组讨论一下是不是这个“颗”字?为什么?课件出示:一棵树。7.同桌之间背诵童谣。边拍手边背诵。老师参与其间,和学生拍手背诵童谣。8.扩展练习:课件出示图片或动画,学生说出事物名称及数量。以抢答的形式开展。
7、《大小多少》教案 设计说明 :
由于教材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先让学生看图说、看图找本课生字,使所认的字得到巩固;接着充分挖掘教材,根据教材插图中的事物与所学内容紧密融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看图说话,培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前准备: 1.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学生)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激趣:
老师听说你们在上学前就认识了许多汉字,现在老师就考考你们,看看这几个汉字,你们会不会读。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这颗星星就送给你了。
2.随着学生认读,把带有动物或水果图片的生字归类贴在黑板上。(如黄牛、小猫、鸭子、小鸟;苹果、大枣、杏子、桃等)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生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设计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也为下面集中识字做好了铺垫。
二、结合图画、韵文,学习生字(一)学习韵文,识记“大”“小”。1.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些字都能读出来。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这两组字,看看有什么发现。(板书:上、下;多、少)(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汇报)预设:它们都是反义词。
2.同学们,这是重大发现。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到田野中看一看。(出示田园风光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美丽的田野中谁和谁是好朋友吗?(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黄牛和猫、鸭子和鸟、苹果和大枣、杏子和桃。)3.学习韵文。引言:它们谁大?谁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韵文吧!(1)老师范读,同学认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3)这个小韵文里第一、三小节藏着一对反义词,谁找到了?(出示“大”“小”的字卡)(4)黄牛和猫比,谁大?谁小?(学生比较后汇报)(5)苹果和枣比呢?(学生比较后汇报)4.用“大”“小”练习说一句话。如:爸爸的手大,我的手小。飞机大,汽车小。
5.指导朗读。把“大”“小”两个生字宝宝送回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二)学习“多”“少”。1.(多媒体展示第二组图)请同学们观察第二组图,从图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发现了什么。如:左边的鸭子多,右边的鸟少。左边杏子多,右边桃少。
2.引学: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多”“少”这两个字?(加一加、记笔画等)3.
用“多”“少”练习说一句话。如:我的铅笔多,他的铅笔少。这边的蘑菇多,那边的蘑菇少。
4.像这样的反义词你还知道哪些?(黑—白、里—外、上—下、左—右)(生汇报拓展)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教学生字时,把小韵文与反义词结合,借助带图的生字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反义词的特点,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同时,拓展更多的反义词,让学生去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
三、游戏形式,巩固识字 反义词对对碰。师:我们做个“说反义词”的游戏吧!师:我说大。生:我说小。师:我说多。生:我说少。师:我说上。生:我说下。师:我说里。生:我说外。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形式,教学中设计了“对对碰”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四、指导书写,掌握字形
1.过渡:同学们对反义词掌握得这么好,相信字也写得非常漂亮、工整。2.复习田字格的位置名称。(课件出示田字格)齐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3.学生根据儿歌找到田字格每一个小格的位置,教师巡视指导。4.出示会写的字,指导书写:小、少、牛、果、鸟。(1)少:①复习笔画“丿”,教师写,学生书空。撇:露锋起笔,稍停后即向左下出撇,略有弧度,中间部位不宜细,收笔渐提,慢出。②书写“少”的笔顺。③示范书写,讲清楚每一笔的位置。④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要端正。⑤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2)小:复习笔画“竖钩”“点”。竖钩:①中锋下行;②提笔;③自右向左圆转;④顿笔;⑤逐渐提笔向左上平出锋。点:向右下行笔,由轻到重,到结尾微微顿笔,逆向收笔。(3)牛、果:竖在竖中线上。(4)鸟: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一下田字格各个部分的名称,可以帮助他们今后写字时更好地掌握汉字间架结构,明确每笔起始、结束位置,为今后规范书写奠定基础。而教师的范写,又可以直观、清晰地再现每个笔画行进过程及先后顺序,对于刚刚学写汉字的学生来说,大大降低了写字的难度。
教学反思: 以学生喜欢的摘苹果游戏活动引入,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的布置,学习内容的出现,由“字——词——句——拓展造句”,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对学生的要求一步一步提升,使学生的学习情绪时时高涨,学习效率时时增高,且学得轻松愉快。
刘卫荣 2017、9、28
第四篇:20、教案、说课、反思、
20、《纸船和风筝》教案设计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并让学生学会交朋友。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通过感悟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并让学生学会交朋友。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插图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你的朋友是谁?你们是怎样相处的?小松鼠和小熊也喜欢交朋友?看他们是怎样叫朋友 的? 2.读了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卡片
(2)检查读音(师生找朋友)
2、初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学生朗读
模仿录音读课文。(2)课件: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课件出示:扎、坏、抓、莓、幸福、受、吵
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三、学习课文,感悟体会
1、学习1——6自然段
(1)、课件出示
(2)、请女生读2——6自然段,男生找出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3)、借助课件让学生体会小熊和松鼠快乐的心情,再指导朗读.(4)、借助课件理解词语“乐坏了”。(5)、引导学生小结。课件演示过程。
师: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乐坏了,那我们就在去 体会快 乐吧!挺起腰来,看谁读得最幸福、最快乐。
(6)、过渡: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为什么他们俩又难过了呢?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7)指导认字写字:松、坏、祝、扎、幸、福
(8)指导朗读“祝你快乐”!“祝你幸福”!当小松鼠和小熊在纸船和风筝上写上这两句话的时候,心情会怎样呢?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吗?
(9)比较识字“飘、漂”,你是怎么记这两个字的?(10)用“飘荡、漂流”说一句话。
2、学习7——11自然段
(1)课件、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是怎样的?(2)到7——11自然段中找找,男生读。
(3)汇报交流: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怎样?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感 受到的?(课件)
(4)相机指导第7自然段的朗读(读出小熊和松鼠的心情)。
(5)松鼠和小熊吵架之后,他们非常难过,在他们自己的努力下,终于和好如初,风筝又起飞了,纸船又起航了。多美呀!(课件出示)谁愿意读给大家听?(5)指导读11自然段。
(4)(课件出示)此时此刻松鼠每放一只纸船,心里就会默默对小熊说上一句话,他会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三、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重点指导“幸”。)
2、写好后冲写得满意的字画五角心。
四、拓展延伸:
1、小熊看到一只只纸船向他漂来,他会怎样呢?2
2、如果你是小松鼠,现在你会在纸船里写点什么呢?生试写1到2句话。
3、小熊和松鼠后来会怎样相处的呢呢?
(八)、板书设计
20、纸船和风筝
快乐 幸福
一 20、《纸船和风筝》说课稿
一、说教材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语文二年级上册20课,是第五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故事讲了小松鼠和小熊因为纸船和风筝成为了好朋友,后来又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吵架,最后两人互相体谅,互相宽容,又和好如初。第五单元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写的。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学生在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的基础上,能更好地与人沟通。
二、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谈话法。
2、游戏、闯关
三、说学法
画一画、说一说、讲一讲、小老师带领、自主学习。
四、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坏、松、扎、抓、祝、福、句、幸。会写4个字,理解词语“快乐、幸福、飘荡、漂流、难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的友谊之情,让学生学会交友。
五、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理解词语“快乐、幸福、飘荡、漂流、难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的友,让学生学会交友谊。
五、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引发学生兴趣。
2、板书课题:20.纸船和风筝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三)、读文识词,通读理解。
1、学习1—6自然段(1)自读1—6自然段,小松鼠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说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为了好朋友?(2)指名交流。师随机板书:快乐、幸福
(3)指导朗读“祝你快乐”!“祝你幸福”!当小松鼠和小熊在纸船和风筝上写上这两句话的时候,心情会怎样呢?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吗?
(4)指名读,小老师读,齐读。(5)齐读1—6自然段。
2、学习7—11自然段
(1)自由读7—11自然段,小松鼠和小熊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2)指名交流,随机板书:飘荡、漂流,分别写在纸船和风筝的实物下方。
(3)联系实物,比较识字“飘、漂”,你是怎么记这两个字的?(4)用“飘荡、漂流”造句。
(5)指导朗读,读出小松鼠和小熊难过得心情。(6)指名读,齐读。(7)最后他们和好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指名读,小组读。(8)齐读7—11自然段。
(四)、解决难点,深入理解。
1、指名读11节,既然小熊愿意和小松鼠和好,小松鼠应该很高兴,为什么还要哭呢?而且是高兴得哭了,他又在高兴什么,哭什么呢?
2、让我们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齐读11节。
3、如果你是小松鼠,现在你会在纸船里写点什么呢?生试写1到2句话。
4、汇报交流。
5、齐读课文
(五)、巩固生字词
1、学生领读词卡、齐读。
2、开火车读。
3、指名读。
(七)、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2、每篇积累让学生从本课中找到喜欢的词句,并记住它。
(八)、板书设计
20、纸船和风筝
快乐 幸福 20、《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一节课在匆忙中结束了,回顾一节课有成功也有不足,反思如下:
一、培养兴趣,积极参与学习
本节课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老师参与学习,互换角色 交朋友,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使师生关系一下子变得融洽,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习活动的展开做好了铺垫。如:卡片游戏
二、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本节课“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出现,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比如闯关游戏,这样既检查了学生 的预习,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紧紧抓住“情”字,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新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老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多次设置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
本课是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老师以亲切的教态把学生带进了美丽的童话世界,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四、模仿录音读课文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课文一至六自然段写了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经过,是情绪欢快的部分,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进行感情朗读,使学生充分理解友谊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七至九自然段写了两个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是情绪忧郁的部分,从朗读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中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老师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始终注意让学生有丰富充分的情感体验,理解了友谊的重要,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了一定的感受。
五、注重朗读指导,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做到了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
低年级段朗诵训练是重点,老师特别注意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使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
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时,老师让学生找到了描写小熊快乐的句子,学生一下子找到了“乐坏了”这个词,老师立刻抓紧这一个词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先用换词的方式体会“乐坏了”的意思,王老师又提出情感的要求,如“再高兴点”“注意表情”等,使学生很快体会到了这种快乐的感受,朗读自然就到位了。
再如,老师在指导朗读第十自然段时,老师提出朗读要求,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感情朗读的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很大的兴趣。
六、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这节课,老师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在教学中,不但体现了新的理念,而且始终注重语言文字基础训练,听说读写的结合。
老师就注意了纠正学生读音,“筝”字单独出现出读一声,而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抓住这两个音同意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借机引导“飘”带风字旁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进行语文的熏陶。
学习完课文,老师仍然注意进行语文训练。如:写话说话训练,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进行发散性思维,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环节的衔接不够节奏。2过渡语言的使用还需要推敲。
3、学生的说话训练还要加强。
4、学生的书写有待提高。
总之,教学这门艺术需要不断的学习更新,教育的春天才会明媚。
第五篇:坐井观天说课、教案、反思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1.有关水井的教学挂图一幅、小鸟图一幅。
2.本课课文录音带一盒及注音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张挂教学挂图。板书:观。讲解字形、字义。
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4.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1.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
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词
1.出示注音卡片:观沿答百别弄际抬信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用生字练习组词。
五、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观()沿()百()
开()现()没()白()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坐井观天》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2)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各地后,让学生练说,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练说;(3)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12、坐井观天
天无边无际
看得多 见得多
天井口大
看得少 见得少
《坐井观天》教案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1.有关水井的教学挂图一幅、小鸟图一幅。
2.本课课文录音带一盒及注音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张挂教学挂图。板书:观。讲解字形、字义。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4.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1.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
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词
1.出示注音卡片:观沿答百别弄际抬信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用生字练习组词。
五、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观()沿()百()
开()现()没()白()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反思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认真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我认为无论是从设计上还是从课堂实践中我的尊重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六十个孩子就有六十只青蛙,六十只小鸟。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我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必须得读重音,哪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
及独立性。
其次,我注重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有机结合。这节课我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也注意了如何体现老师的“导”。分角色朗读的训练,我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从学习的效果看,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读出不同角色的特点。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他们也能在小组的帮助下区分角色的特点,先自由练读然后再和其他小组成员一起读。这不仅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而且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小组成功的喜悦。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其一,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训练机会。当我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练习时我发现:学生们往往就练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我想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更多的训练机会。这样才利于学生们整体综合发展。其二,这节课我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使被评价的学生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但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却十分单一,如:真好、不错、真棒、好极了等等。我想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具有判断性、鼓励性和一定的高度。也就是说:教师在评价时不光要表扬学生还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一个判断,并用
具有一定高度的语言加以概括,真正给学生以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