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
《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将引领学生概括前4课的学习收获,结合自己种养植物过程中的发现,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这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
教科书安排了“把我们自己种养的植物带来观察”和“展示我们的观察记录”两项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再次观察、回顾观察记录,同学间互相交流,归纳植物作为生命体“活”的证据。教科书还安排了活动“我们收集到的其他资料”,以樱花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为例,把学生的视野从对静态现象、短期现象的观察,引向对更为广阔的、长期的、动态的植物生命现象的观察,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植物是“活”的的证据。
教科书安排了对“哪些方面可以说明植物也是活的”和“塑料花是活的吗”两个问题的讨论,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
【学生分析】
通过第1课至第4课的学习,学生积累了观察、描述的方法,对植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一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比较弱,对于植物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也比较浅显、零散,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回顾与梳理。收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差异性。多种植物、多种方式的比较、联系,都指向植物是生长变化的特征,建构起植物有生命的科学概念。通过展示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速度、生存环境、生长状态、生长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建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认知。樱花树的四季图片,展现长周期植物周而复始生长的特征。植物的应激反应增加了学生对生物特征的认识。通过塑料花与真实植物的对比,评测学生对植物生物特征的掌握情况。最后,用生命周期结束的枯死植物,评测学生对植物失去生物特征的理解。通过这些措施不仅使学生建立了概念,还能用不同的证据以及不断丰富的科学词汇证明植物是“活”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2.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难点: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器材准备】
学生在之前几节课上做的观察记录以及图画等相关资料。机器人、植物、塑料花、枯死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植物是“活”的吗
1.教师出示:机器人。
提问: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特殊的朋友——机器人。先和你身边的小伙伴握握手,再和小机器人握握手,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人和机器人与自己的互动,发现他们之间的区别。2.提问:动物是“活”的吗?为什么?课件出示几种动物的图片。3.教师在现场展示一棵植物,并提问:这棵植物是“活”的吗? 设计意图:分别观察动植物,初步理解“活”的概念。板书课题:植物是“活”的吗
二、探索:收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
1.提问:同学们都种养了大蒜,在这个过程中,它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记录,在小组内讨论: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师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单,并请学生分享观察的结果,找到大蒜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设计意图:观察之前种的大蒜的记录单,发现植物长高、长大、长多的变化,搜集大蒜是“活”的的证据。2.课件出示幼苗生长图片。
教师介绍:这是记录同一棵植物连续三周生长的图片,请你仔细观察:这几张图能不能说明植物是“活”的?
学生根据图片,寻找植物生长变化的证据。3.课件出示大蒜生长图片。
回顾:这是第七天到第十天,大蒜的图片,你发现它有哪些变化?你预测一下,它还会有什么变化?
4.对比:连续三周生长的幼苗,连续四天生长的大蒜,它们的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不同的植物图片,搜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再通过对比不同植物短时间内发生的变化,发现植物在生长环境、速度、状态等方面的不同。
5.课件出示一年四季同一棵樱花树变化的图片。
提问:看,这是老师在一年四季中拍到的同一棵樱花树的照片,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樱花树有什么变化?它是活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樱花树四季不同的状态,了解在一个循环往复的长周期中植物发生的变化,从而搜集更多的证据,认识植物的生命特征。
6.课件出示含羞草图片。
含羞草长着羽毛状的叶子,用手轻轻一碰,它会发生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植物叶子受到外界刺激会产生反应的实例,拓展了关于植物生命特征的知识。
三、研讨
1.提问:通过上述观察与分析,哪些证据可以证明植物是“活”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环节探索学习的收获,根据植物的生长变化、应激反应等证明植物是“活”的。
2.提问:我们种养大蒜时,做了哪些事情? 3.板贴图片:植物、阳光、浇水。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经验,关注植物生长需要水分、阳光等条件。4.课件出示:塑料红掌和“活”的红掌照片。
提问:左边的图片是塑料红掌,右边的图片是一棵植物红掌,它们都是“活” 的吗?
设计意图:依据生物的生命特征,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
5.教师展示一棵枯死的植物,提问:这棵植物是“活”的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植物是有生命的,有生有死,生命周期结束了,就不是“活”的了。
【板书设计】
第二篇:一年级上 科学 植物是活的吗
第一课时:植物是活的吗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整理、归纳植物是活的证据,丰富、完善对植物有生命的认识。
证据的来源有几个方面:种养植物、观察植物、阅读讨论资料。再次用塑料花进行比较,突出有生命的特点。为自己养的植物做了什么,指向两个方向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整理、归纳植物是活的证据,丰富、完善对植物有生命的认识。
学生课前准备:准备塑料花、盆栽、干花 教学过程:
导入
• 让学生把自己种养的植物带到教室,进行交流汇报;
• 指导学生用画圈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理由;
• 做胡萝卜盆景,请家长帮助,可以用红薯、土豆等代替。
• 活动手册中的胡萝卜盆景,既有趣又进一步深化对有生命的认识。
四、总结: • 1 问题聚焦
• 2 展示通过三方面证据 • 3 开展不同方向的论证交流 • 4 比较塑料花论证(关键问题)• 5 我们做了什么(生长需要条件)• 6 完善班级记录单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校园里的植物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运用前面几节课中学习的观察方法,再次走出教室,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这也是对单元学习的整体回顾。
进一步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感受到校园植物的多样性,关心、爱护校园的植物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感受到校园植物的多样性,关心、爱护校园的植物 教学过程: 第二次户外学习活动,按照教材中的提示。做什么准备,如何观察记录,配合学生活动手册。活动注意学生注意力和安全。
研讨活动时间安排在户外之后。关键研讨第二点,指向植物生长需求。要在活动中引导发现。
不一定要把9个方格填满,找到几种就记录几种,实事求是。
四、总结: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科学阅读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阅读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一种途径; 阅读资料补充了前面6课课文的内容,特别是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时,可以整合在课文中进行。
教学目标: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能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和探究兴趣。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成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分析、反思过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成果。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挂图
(二)学生准备
1.课前搜集一些有关植物的资料。2.采集一些常见的、认识的植物。
教学过程:
1.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许多植物。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约有30多万种。
2.书中有些植物插图,你们认识吗?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 4.植物中有许多有趣的事,下面我们看看书中的资料。5.你知道了哪些植物的知识?
6.课前同学们采集了一些植物、搜集
了一些有关植物的资料,下面在组内给同学介绍一下。
7.选择组内你们认为最新鲜最有趣的资料或采集的植物介绍给大家。
8.我们校园中也有各种各样的植物,看一看你们认识哪些。9.校园里的植物,在冬天哪些是落叶的?哪些是不落叶的?
10.开花的植物中,哪些植物的花最大? 11.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四、总结: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植物世界 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反思:
第三篇:《活板》教学设计
总第 课时
《活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言文实词的含义,会认读课文,读准句词。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文章的结构形式,理解说明语言的简明、生动,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民间艺术的神奇 教学重点:疏通全文 教学难点:
1、课文第二段的分析。
2、本文的写作手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其中,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本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了解作者作品
1、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誉之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他出身于封建官僚的家庭,幼时嗜好医学,33岁中进士。政治上比较进步,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助手之一。47岁拜翰林学士,55岁时王安石变法失败,便退居江苏润州(今镇江市)附近,建梦溪园,写成《梦溪笔谈》一书,享年65岁。
2、作品简介
《梦溪笔谈》是笔记文学体裁的综合性论著。全书包括《补笔谈》、《续笔谈》共30卷,计609篇。其内容广博,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军事、历史、文学、哲学、等几乎无所不包。其中以自然科学为主。它总结了古代,特别是宋代自然科学领域的光辉成就,记录和赞扬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创造,阐述了自己在自然科学方面的 1 见解,是我国和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一部重要文献,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四、疏通文意
1、读准字音
和(huò)炀(yáng)更(gēng)互 燔(fán)土 讫(qì)予群众(zòng)
2、认真听课文朗读录音(播放《活板》音频)。
3、自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停顿正确。(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4、翻译课文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自己翻译,并释疑解难)
5、概括段落大意
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每段大意;
②为第二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的大意。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看书,完成学习任务,时间5分钟)讨论后明确:
第一段:介绍我国雕版印刷发展的情况。
第二段:具体说明活版印刷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第一层:活版发明的时间和发明人。
第二层:活版的制作方法,包括制活字模与排版、制版两项。第三层:活版印刷的效能,在于印得越多越快。第四层:活版的印刷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第三段:交代活版的下落。
6、归纳全文内容
请同学们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来归纳全文的内容。(现场老师组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文章重点介绍了由毕昇发明的活版的制作和使用流程及显著效果。
五、合作探究:
本文着重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明确:全文采用了时间顺序;主体部分采用了程序顺序:刻字——排版——印刷——拆版。
六、课堂复习整理(指导学生自主完成)
七、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并完成课后练习三。
2、熟读课文第二段,口述活版的制作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基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重点分析课文第二段以及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二、复习回顾、温故知新: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活字印刷术的过程吗?
三、研读文本、讨论交流:
1、为什么要先介绍“雕板印刷”?
讨论后明确:既表明活版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发展关系,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板印刷作铺垫。
2、找出制作活板过程中的动词。
3、怎样用活板印刷?
讨论后明确:制字——设板——排字——炀板——平字——印刷
4、有重复的字怎么办?
讨论后明确:每一字皆有数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5、如何贮字?
讨论后明确: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6、有生僻字怎么办?
讨论后明确: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7、为什么用胶泥做原料?
讨论后明确:一是刻起来方便;二是胶泥经火烧后变得坚固,可多次使用;三是拆板方便。(不用木料原因(1)木头遇水容易变形(2)容易和药物粘连)
8、尾段有何作用?
讨论后明确:结构上:与上文“庆历„„又为活板”照应;内容上:更加突出毕昇创造活版印刷的真实性,令人可信。
四、释疑探究:
1、提问:写好说明文的关键是什么? 抓住事物特点加以说明。
2、思考: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说说活板的“活”体现在哪里? 明确: 对象:活板 特征:活
体现:刻字是活的;排板是活的;印刷方法是活的;字印数目是活的;做法是活的;拆 版是活的。
3、说明的语言简洁、平实、准确,形容适度。快速浏览,试找出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明确:
①举例子: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之内有重复者。
②列数字:数百千本,二十余印„„
③作比较:A.“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殊不沾污”,通过比较指出木料的缺点“沾水则高下不平”,明确了不用木料而是用胶泥的原因。B.“若止印三二本„„则极为神速”,这句话是针对雕版而言,准确说明了活板“印速快”的优点。
④打比方:“薄如钱唇”、“则字平如砥”。
作用:使人们对胶泥字模的形状、活版的平整程度有了一个具体的认识,使说明更准确形象。
五、拓展延伸:
除了四大发明,你还知道我国哪些发明居世界首位?
示例:张衡发明地动仪;公元八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纸币;公元九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扑克牌„„
六、课堂总结:
本文介绍了宋代发明家毕昇创造的活板印刷术,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精神。启发我们:中华民族有光辉的历史,也必将有更灿烂的未来。
七、课堂整理复习(指导学生自主完成)
八、课后练习:
1、假如你是博物馆活字印刷展厅的讲解员,你最想为参观者介绍“活板”的哪一个特点,会怎样介绍呢?请写150字左右的小文章。
2、完成课后练习及《伴你学》同步练习。
第四篇:《活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活板的制作过程及“活”的特点。(重点)
2、了解说明顺序。(难点)
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难点)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1)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活字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900多年前,北宋的平民毕升发明的,比外国要早400多年,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啊!)
(2)今天,我们幸学习《活板》一文,了解活字印刷在当时的制作、印刷情况。
2、作者作品简介。
3、指出下列一词多义字的意义和用法。
(1)唐人尚未盛为之;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3)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4)不以木为之者;
(5)每字为一印; 未未简易;
(6)其印未予群从所得;
(7)满铁范为一板;
(8)极为神速
(9)不以木为之者;
(10)唐人尚未盛为之;
(11)更互用之;
(12)旋刻之
(13)火烧令坚;
(14)持就火炀之;
(15)用讫再火令药熔?
(16)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17)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18)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19)其法:用胶泥刻字。
第五篇:《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第二节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嘉汇三中 张琛
一、教学背景分析
《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本节课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1、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植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
3、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和细胞壁。具体内容标准:
1、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2、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3、区别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显微镜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并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而且学生已经认同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并且基本能说出细胞膜、细胞核等基本结构。因此本节课应该多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时间,激起学生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兴趣。并且完善学生已有的概念,进一步加深本节课概念。
三、设计思路
重要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次级概念: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液泡分布的部位和功能、玻片标本的种类
提供的事实性知识有以下几点:
1、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整片洋葱鳞片叶,使学生形成显微镜观察的标本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2、实物展示切片,涂片,装片的标本,让学生结合教材,使学生形成玻片标本类型的概念。
3、让学生观察墙壁,分析墙壁的作用,引出细胞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4、让学生观察细胞中染色较深的部分,引出细胞核的概念。
5、教师举出如吃洋葱有辛辣的味道,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生活需要能量等事实性知识,让学生形成植物细胞结构的概念。并进行概念的扩展,追问吃西瓜会有汁,有甜味,汁液有颜色的原因。是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等。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例举说出玻片标本的基本类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通过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的临时装片,练习绘制细胞结构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
1、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难点:
制作临时装片,并利用显微镜观察各结构
教师准备:显微镜,洋葱鳞片叶,清水,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
五、教学过程 复习: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现在翻开书上37页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生:齐读显微镜使用的方法步骤 导入
师:我们都知道显微镜是生物实验常用的仪器,在他的视野中,我们会看到许多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奇妙的生物世界。如果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我们将洋葱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吗? 生:能/不能
师:那大家亲自动手试一下吧(动手)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太厚了,不透光 师:从刚才这个事实我们知道了,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因此,我们在观察之前,必须要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作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观察。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翻开书42页看看有哪三种? 生:
师:(简单介绍并演示)
师:那我们今天就主要来学习一下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介绍实验材料)主要内容
生:齐读43页方法步骤
师:那谁能作为老师指导一下我应该怎么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生:
1、擦
师:这一步主要是为了避免视野中出现杂志和污垢 生:
2、滴
师:注意水滴的大小,太小容易出现气泡或干涸,太大实验材料容易漂浮移动,同时水会溢出污染显微镜 生:
3、撕
师:内表皮与果肉粘连不紧密容易撕下来,用刀片划一个井字,从一角快速撕取,5mmX5mm大小最合适 生:
4、展
师:避免细胞重叠不易观察,撕得太大就不易展平生:
5、盖
师:盖玻片要速度均匀缓慢放下,可避免气泡的产生 生:
6、染
师:从另一侧吸引使染色均匀(边演示边说明)生:(两人一组进行观察)师:(从旁指导)
师:思考
1、所有植物细胞形态都是一样的吗?
2、不同植物的细胞结构是否一样?都有哪些结构? 生:形态不同
结构也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 师:细胞最外面的是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功能,紧贴着的有细胞膜。里面有个近似球形的细胞核,也是染色最深的部分。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是细胞质。细胞质内有很多细胞器。如线粒体供能的,一些植物的汁液来自液泡,绿色植物有叶绿体。他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课堂小结 板书
第二节 植物细胞
一、玻片标本的类型
二、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
三、植物细胞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