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历史《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教学设计
富顺县飞龙镇新农九年制学校
张映祥
第18课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1、学情分析
在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后,同学们已经了解到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同时,对历史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兴趣,对历史充满了好奇心和对历史知识的渴求。本书在以前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提高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和分析历史问题。
2、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讲了三个主要的内容,即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的胜利和百万雄师过大江。内容丰富,充满情趣。同时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2、教学难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记住三大战役的名称、参战部队、战果及其意义;掌握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时间及其意义。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和运用历史地图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读史和讨论的方法、运用一分为二的历史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和国民党在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懂得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毛泽东的诗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朗读《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板书设计〉
第18课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了解)二、三大战役的胜利
(一)、中共中央军委作出同国民党军队战略决战的决策。
(二)、辽沈战役。
1、时间:1948年9月-1948年11月。
2、作战部队:东北解放军。
3、作战方针:先攻克锦州,截断东北敌军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的局面。
4、结果及意义:
(三)、淮海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初-1949年1月。
2、总前委领导: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书记)、粟裕和谭震林。
3、作战方针:以徐州为中心,先碾庄,再双堆集,后陈官庄。
4、结果及意义:共歼敌55万余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四)平津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底-1949年1月底。
2、作战部队:东北野战军和华北解放军。
3、作战方针: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各个歼灭敌人。
4、结果及意义:
(五)三大战役的结果和意义
三、百万雄师过大江
(一)、背景:
(二)、渡江开始的时间:1949年4月21日。
(三)、战线西东起点: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四)、兵分几路:西,中,东三路。
(五)、结束: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六)、全国大陆的基本解放。
四、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一)、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
(二)、重庆谈判为中共赢得政治主动权;
(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调动农民支援战争的积极性;
(四)、中共中央军委灵活多变的战略方针;
(五)、国统区人民的配合。【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朗诵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生: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诗是不是觉得气势磅礴呀?那么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写了中国历史上那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吗?
生: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讲授新课〉
师:(板书:第18课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16页-117页的第一子目并思考教材的两个“想一想”。由于这一子目的内容是阅读的内容,所以老师不做重要的讲述,同学们下来认真看一遍就好了。(板书: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师: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了就来学习今天的重要内容之一,即三大战役的胜利。同学们先看书第117页-120页的内容并结合书上的图思考三大战役的时间、部队、作战方针和结果及意义。(3分钟)(板书:
二、三大战役的胜利)师:好了,同学们,我们来一起学习这重要的三大战役。首先来学习下中共中央军委为什么要发动三大战役呢?(请同学起来回答问题)(板书:
(一)、中共中央军委作出同国民党军队战略决战的决策。)生:(略)
师:解放战争进入1948年敌我力量发生了进一步变化;装备改善;敌方士气低落,我军士气高涨。这样,中共中央军委根据这一形式的变化作出了向国民党军队战略决战的伟大决策。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我们来看第一场战役即辽沈战役。(板书:
(二)、辽沈战役。)
师:首先看看发动的时间(板书:
1、时间:1948年9月-1948年11月)同学们仔细看书并用红笔勾画和做笔记。好了,接下来再看看是哪支部队呢?(板书:
2、作战部队:东北解放军)
师:同学们记好没有呢?记好了就阅读第119页的小字部分并结合118页的三大战役形势图思考辽沈战役中解放军的作战方针是什么?(请同学回答)生:(略)
师:(板书:
3、作战方针:先攻克锦州,截断东北敌军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的局面。)
师:同学们把作战方针记在书上的第118页的下方。师:同学们记好了吗? 生:记好了。
师:记好了就请同学们想一想战争的结果和意义是什么呢?
生:历时近两个月,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战略后方更加巩固,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基础。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请把书上的118页的下面的最后两行用红笔勾画下来并写上意义。(板书:
4、结果及意义:历时近两个月,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战略后方更加巩固,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基础。)
师:同学们记好了吗?辽沈战役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学习了辽沈战役后,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大战役即淮海战役。(板书:
(三)、淮海战役。)
师:同学们看到书的第119页的大字部分用红笔勾画淮海战役开始的时间并大声告诉老师是好久。(板书:
1、时间:1948年初-1949年1月。)生:1948年初-1949年1月。
师:总前委领导是哪些呢?(板书:
2、总前委领导: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书记)、粟裕和谭震林。)
生: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和谭震林。
师:同学们看书非常认真。那同学们再读第119页的小字部分并结合第118页的三大战役形势图想一想解放军的作战方针是什么?(请同学回答)(板书:
3、作战方针:以徐州为中心,先碾庄,再双堆集,后陈官庄。)生:(略)
师:这样的战略方针,解放军取得了怎样的结果呢?意义是什么呢?(板书:
4、结果及意义:共歼敌55万余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生:共歼敌55万余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师:同学们非常认真。就在淮海战役正在进行的时候,中央军委决定发动平津战役。接下来就一起来学习习近平津战役。(板书:
(四)、平津战役)
师:向前面一样,首先来看看平津战役发动的时间。(板书:
1、时间:1948年11月底-1949年1月)
生:1948年11月底-1949年1月。
师:是哪只作战部队呢?(板书:
2、作战部队:东北野战军和华北解放军)生:东北野战军和华北解放军。
师:请同学们看书的120页和118页的三大战役形势图,思考解放军在平津战役中的战略方针是什么?(请同学回答)生:(略)
师: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各个歼灭敌人。(板书:
3、作战方针: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各个歼灭敌人)请同学们在教材的120页大字的第四行用红笔勾画出来,并在前面写上“作战方针”
师:解放军采取这样的方针取得了怎样的结果呢?意义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到书的120页思考一下。(板书:
4、结果及意义: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北平和平解放,推进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师:同学们思考120页的议议?(请同学回答)生:(略)
师:避免战争破坏,保护北平古城的文物古迹。
师:三大战役我们分别讲完了,那么三大战役总的结果和意义是什么呢?(板书:
(五)、结果及意义)请同学们朗读书上第120页的倒数第二段并在书上勾画出来。
师:同学们,在这里三大战役就学习完了,不知道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下面我请同学起来回答一下三大战役各自发生的时间、作战方针、结果和意义是什么? 生:(略)
师:三大战役增强了人民解放军必胜的信心,坚定了战士们的继续向前的决心。为了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本课的第二个重点内容即百万雄师过大江。(板书:
三、百万雄师过大江)
师:在讲渡江前,同学们看书第120页和121页的小字和大字思考渡江战役发生的背景是什么?(请同学回答)(板书:
(一)、背景:
1、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国民党的“和平”阴谋破产;
2、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生:(略)
师:同学们看书很认真。那开始的时间是多久呢?(板书:
(二)、渡江开始的时间:1949年4月21日)生:1949年4月21日。
师:结合122页的渡江战役示意图看看渡江战线的西东起点是哪里?(板书:
(三)、战线西东起点: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生: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师:回答得非常好。那么解放军分几路进军呢?(板书:
(四)、兵分几路:西、中、东三路。)生:西、中、东三路。
师:好了。人民解放军冒着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终于在4月23日,百万雄师渡过长江并于当晚占领了总统府,这样就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板书:
(五)、结束: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
师:同学们看到教材的第122页的算算回答南京国民政府什么时候开始统治大陆的? 生:1927年。
师:对,1927年4月18日建立了以国民党蒋介石为核心的南京国民政府,它是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独裁政府。师:南京解放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穷寇,至9月全国大陆已基本解放。(板书:
六、全国大陆的基本解放。)
师:在学习了人民解放军是如何一步步把国民党反动派消灭后,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先思考讨论,等会我会请同学回答。(板书:
四、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生:(略)
师:
(一)、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
(二)、重庆谈判为中共赢得政治主动权;
(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调动农民支援战争的积极性;
(四)、中共中央军委灵活多变的战略方针;
(五)、国统区人民的配合。〈小结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它包括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的胜利和百万雄师过大江三个方面的内容,同时,我们也分析总结了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其中,三大战役的胜利和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本课的重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内容。希望同学们下来好好复习本课。〈巩固新课〉
1、解放战争时期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C)。①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②挺进大别山③三大战役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2、三大战役是_、_、_。
3、_,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下去用表格的形式把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相关内容罗列出来。【设计反思】
本课内容较难,同学们可能很难掌握理解,所以同学们听起来有点枯燥、乏味。我应该改变下我的教学方法,多给同学们展示相关的图片来提高同学们的兴趣和听课的注意力。【相关链接】
百度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蒋介石对于国民党在大陆工作总结
蒋介石对于国民党在大陆工作总结
蒋介石(晚年)对于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原因)工作总结:
(一)政府工作方面(的原因):
1.内部不能精诚团结,互相构陷,工作步调难于(不能)协调一致,给共匪(共产党)造就可乘之机。
2.违反国父(孙中山)遗教(遗训),大家(行政工作)不是以服务(国民)为目地的,而是以夺取(搜刮民财)为目地的。3.丧失了(辛亥)革命地党德,(革命同志们)自私自利(营私舞弊),不能以个人的自由与能力贡献于革命的大业(工作缺乏革命献身精神)。
4.丧失了民族的自信心,不知道(如何利用)民族的道德的力量和(忽略了)民族精神的伟大。
(二)军队组织工作的缺陷:
无主义、无纪律、无组织、无训练、无灵魂、无根底。
(三)军队政工工作的缺陷:
无信仰、无廉耻、无责任、无知识、无气节、无生命。(#附录):
在一九二六年五月国共合作破裂以前,共产党的许多重要的干部亦是国民党联合政府的官员,譬如:谭平山(后来也未暴露)时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林祖涵(后来也未暴露)时任国民政府农业部部长;毛泽东(后成功脱险,比长期领导农民武装运动)是代理国民政府宣传部部长;周恩来(后来成功脱险,并长期在国统区领导共产党的地下工作)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所以当国共合作破裂后,共产党能够依靠民众迅速转入地下和国民党势力地薄弱区并展开工作;而国民党此时只能依靠共产党出现的部分叛徒(且不能很好地信任和利用这些叛徒)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共产党的部分情况,除此之外并没有多少能更好获取共产党情报的办法,基本等于是俩眼一抹黑;所以说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民众对国民党政权的离心和情报工作的失败——这是蒋介石到死都没有参透的原因;另外,当时的国内与国际实际情况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第三篇:望大陆教学设计
《望大陆》教学设计 朝阳七校:陈秉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掌握现代诗朗诵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推敲词句,感悟诗歌格律、韵味美的习惯。情感态度目标:在诵读中体味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教学设想
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中包含的浓烈的思乡之情;通过揣摩品味,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诗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1、教师引出作者:50年前的1月12日,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有一位老人身患重病,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这位身在台湾,心系祖国大陆的老人就是于右任先生。
2、于右任个人资料介绍。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原名伯循,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的创办人。著名的现代诗人、教育家、书法家。
二、初读诗文,感悟诗句古朴、伤感的韵味
1、学生自读诗句,读准字音,读通顺诗句。
重点生字:“殇”,字音(shāng),字义(指少年未成年而死),国有殇的意思是:国家有死后不能魂归故里的人。
2、再度诗句,读出诗句的节奏
“兮”字的意思是语气词“啊”,将“啊”字换入诗中对比读,体会换成“啊”以后感觉诗句的浅显平淡,缺少“兮”带在诗中的古朴、伤感的韵味。所以不能将“兮”字换成“啊”。
三、解诗意,走进作者孤独、沉郁的内心
1、解题意,“望大陆”——远望、眺望大陆。
2、同桌互读诗句,互讲诗意。a生互读互讲b汇报
3、作者在诗中望大陆要望的不仅仅是——大陆,更是祖国、故乡。
4、体会作者的孤独。(补充资料:于右任1949年到台湾,1962年写这首诗,已经13年没有回大陆。)作者在大陆有他曾经71年的回忆,在故乡有他的亲人——妻子、女儿、亲戚、朋友„„。
5、理解诗人对家人的思念。
师:诗人生活富足,身居高位,是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为何要“望大陆”“望故乡”?
补充资料:1958年,在与妻子结婚60周年即将来到的金婚前夕,他从保险箱中取出夫人早年为他缝制的布鞋、布袜,抚视良久,老泪纵横,提笔写下了《忆内子高仲林》一诗:
两戒河山一支箫,凄风吹断咸阳桥。
白头夫妇白头泪,留待金婚第一宵。
体会于右任先生对家人的思念。
6、师:难道作者就是想看一看祖国大陆吗?
生体会作者想的不仅仅是望一望大陆,其实诗人渴望回大陆、回故乡。
7、体会“葬我于高山上兮”一句两次运用的表达效果。
诗人想要回大陆、回故乡,但是他不能回的痛苦、无奈。
补充背景:1949年6月,国民党政权败退到台湾。为了阻止人民解放军攻占台湾,蒋介石开始了“闭港政策”,在台湾与大陆之间部署了大量部队,阻断一切与大陆的联系,不允许任何人返回大陆。
所以诗人在病中之时留下遗愿:葬我于高山上兮。
但这样的遗愿却说了两次,反复说,是因为:强烈的情感需要用 “反复”的形式强调,诗人是要表达强烈哀伤的情感。
8、体会作者心中的遗憾,不能叶落归根。补充资料:在台湾最高的山玉山顶峰也望不到大陆。作者其实深知自己纵然埋葬在高山上也望不到大陆,所以他他是夙愿死了以后也不能实现,他死不瞑目啊!
四、走进作者内心深处,渴望祖国统一,叶落归根
1、师:作者青年时期就追随孙中山先生,立志赶走侵略者,建立一个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虽然赶走了侵略者,但他在有生之年没能看到祖国的统一,所以在他心中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渴望国家统一。
2、师:在台湾,像于右任一样,生在大陆,长在大陆,晚年却留在台湾,回不了大陆的人何止千、万,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渴望国家统一。让亲人能够相聚,让思念的泪水不再流。
五、我思我写,写我心声
1、写话:“现在台湾与祖国大陆已经通航,两岸的人民已经可以互相往来,(但台湾与大陆还没有真正统一)你想对于右任先生说些什么?” a学生写话b汇报交流
2、汇报交流。
六、教师总结全课。
第四篇:望大陆教学设计
《望大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兮”“殇”2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望我故乡”“望我大陆”的浓浓爱国思乡之情。3.指导朗读,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整首诗。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望我故乡”“望我大陆”的浓浓爱国思乡之情。教学难点:
指导朗读,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整首诗。教学准备:
收集于右任老先生的资料及写《望大陆》的背景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走近诗人 1.由余光中《乡愁》引入
说起思乡的诗歌,不禁让我想起余光中的《乡愁》。ppt展示,看视频。
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一首诗和《乡愁》有着同样的意境,它就是《望大陆》ppt,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我们国家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于右任老先生。
2.于右任何许人也,我们一起来了解,先看ppt上展示的内容,再看学习链接第一段。(引导学生阅读学习链接第一自然段更进一步了解于右任写《望大陆》的背景)。(设计意图:学生课前搜集了于右任的相关资料,再结合学习链接介绍,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写《望大陆》的背景,为下面学习诗歌作好铺垫。)
二、初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Ppt点到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
(一)初读诗歌
1.听张老师范读,请你注意把握准字音,揣摩好节奏。
注 意“兮”“殇”的发音。
2.分小组读。要求把诗读通顺,读流利。
3.个别读。教师相机范读、点拨,引导学生读准诗歌节奏。4.全班齐读。(设计意图:采用多样的朗读方式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读法,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意。)
(二)理解诗歌大意
1.学生默读,初步理解诗意,把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2.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点拨。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殇:书面语。死难者。“国殇”就是为国家而死的人。(于右任老人将自己的一生全献给了祖国,当他离开大陆不得回归时,他以“国殇”自况)(设计意图:理解诗意为体会情感奠基。)
3,简单翻译,ppt展示,分组比赛读诗句和翻译,达到理解的地步!
三、品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1.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葬我于高山之上兮)葬在山巅,目的何在? 2.说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因为诗人的故乡是中国大陆,他深深怀念大陆,思念故乡和亲友,可是在他有生之年却回不到中国大陆,所以他嘱咐在他死后将他葬在高山之上,使他能“望我故乡”“望我大陆”)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情感?(浓浓的怀乡思国之情)
3.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浓烈的思乡思国之情?
生1: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虽然诗人看不到故乡,但故乡在他的心里,他永远不会忘。
生2:山之上,国有殇!这一句可以体会得到。生3: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4.除了强烈的,痛彻骨髓的思念之情,你还读出了什么?(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赤子之情。)同学说出之后教师ppt 这一情怀在诗歌的最后一节更是得到了升华,进一步表达了我对故乡大陆的的思念和我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浓浓深情。展示ppt 最后一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研读文本,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对话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呼喊。5闭上眼睛,听内容!
假如你就是于右任,请你带着他的痛彻骨髓的思念,带着他那渴望统一的内心再来听听他饱含激情的呐喊。闭上眼睛,听内容!ppt听视频。
师:这是一段千古的绝唱,唱出了多少台湾游子的心声。这更是一首催人奋进的哀歌,它不仅仅是于佑任老先生渴望落叶归根、渴望祖国统一的眷眷深情,它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祖国的统一需要我们去尽一份责任,听,同胞们的吟诵声在海峡两岸回荡。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再一次的感受两岸同胞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师生有感情地朗诵。
六、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思乡的诗句2.做练习册第7课。
(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七、板书设计: 故乡
故乡 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 思乡爱国渴望祖国统一
大陆 痛苦
教学反思:
第五篇:《望大陆》教学设计
7《望大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望大陆》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病重时的一首哀歌,饱含着他期望叶落归根和祖国统一的一往深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2、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四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走近作者。
曾有这样的一位诗人,一位富有民族感和责任感的诗人,他于1879 年生于陕西三原,1949 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就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期间他多次想回到大陆看看,可惜都不能成行,临终之时写下了一首震撼中华民族的哀歌《望大陆》,诗歌一发表就立刻打动无数中国人的心。在2003 年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台湾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了一个问题:“请您谈一下您对台湾的了解和认识是什么?”温家宝总理饱含深情地说:“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一位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一首哀歌。”接着,他完整地背诵了于右任这首著名的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二)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于右任老先生临终前写的这首哀歌《望大陆》。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自学生字。注意字的音和形。“兮”“殇”都是一声;“殇”Shang,翘舌音。(1)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2)殇:死难者。
2、自己读课文,注意把诗读正确、流利,了解每一小节诗的大意。
3、体会诗歌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
(2)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3)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节。
(4)齐读第三小节:诗人都望到了什么?
(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
指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山之上,国有殇”
(体会诗人愿以身许国的情怀。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指导朗读
三、引导学生阅读“学习链接”
体会诗人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情感和渴望回归大陆的心情,体会他在有生之年未能实现心中期望的失望情感,以及他未能回到大陆、回到故乡、与故乡亲人相见的痛楚。
四、指导朗读、背诵 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首诗 朗读后试着背一背。
五、升华、拓展
(一)这种脍炙人口的爱国诗歌又何止这一首呢?这种深深怀念祖国的诗人又何止这一个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于老的其他诗歌以及其他诗人写的爱国诗歌。
1.于老其他的诗:“长恨天涯隔一水,头白鸳鸯各自飞,两岸心声都是泪,一寸相思一寸灰”。
2.余光中的《乡愁》。
(二)如今,香港和澳门已回归,我们正企盼阻隔半个世纪的台湾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相信,一个统一富强,繁荣昌盛的中国不久将屹立于世界东方!到此,于右任先生将会含笑九泉!
六、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于怀念家乡的诗句。板书设计: 7 * 望大陆 望故乡
山之上,国有殇(爱国)望大陆 教学反思:
课堂上,教师注重让学生质疑、解疑,这本没有错。但在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质疑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为了发挥大家的积极主动性,经常让学生质疑和评价他人的读书情况。毋庸置疑,这种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