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顶碗少年》课时教学设计4
《顶碗少年》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17个生词。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3)用指定的词语造句。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
1)对重点语句能够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2)诵读课文,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句子的含义,进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2)加强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句子的含义,进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17个生词。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自学课文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生读课文——做到五步
二、了解课文内容。
三、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布置作业:
1、生字、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2)用指定的词语造句。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
1)对重点语句能够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2)诵读课文,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句子的含义,进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2)加强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句子的含义,进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新授:
(一)以读代讲,品词嚼句。
1、读课文,用笔画出少年两次失败后,是如何做的?从中说说你的感受。1)生动笔画,批注。
2)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说一说。3)个别汇报,理解第一部分内容。4)指导生朗读。
2、作者亲眼看到了顶碗少年顶碗,受到了很大的启迪,你读一读,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生读书。2)小组讨论。3)汇报补充。4)指导朗读。
(二)诵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六、七自然段。
2、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选择喜欢的词造句。板书设计:
1、顶碗少年
第一次失败:微笑——鞠了一躬
第二次失败:呆呆的——不知所措——镇静——鞠了一躬 第三次成功:惊心动魄的拼搏 教学反思:
1、加强有感情的朗读。
2、让生在读中想象。
3、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想象失败后的心情。
第二篇:4 顶碗少年 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复习回顾
1听说训练: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指名说,齐说。
导课:今天我们学的《顶碗少年》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问题生成课我们交流了字词预习情况,大家看白板,我们齐读一遍这些词语,一会听写,检查一下大家的字词掌握情况。2.出示词语:
哲理
英俊
惊羡
幅度
慌乱
艰难
喧哗
附和
刹那间
座无虚席
意想不到
惊心动魄
3.齐读,听写,订正。
4.作者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下笔,回忆了一场杂技表演,一位顶碗少年前两次表演失败,在一位老者的鼓励下,重拾信心,第三次表演取得成功的事,最后作者抒发内心的感叹和激动。5.班级问题:
二、出示问题 合作探究
1、结合你的预习以及刚才的概括,说说作者看到了一场怎样的表演?精彩的、惊心动魄的、扣人心弦的、难以忘却的等等。师板书:精彩、惊心动魄、扣人心弦、难以忘却
所以我们的共性问题就是: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是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的?找到最有代表性的描写,进行说明。小组内谈谈体会。
三、汇报展讲
汇报一:
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柔软而自然……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从柔软、惊羡体会到少年的技艺高超,表演的精彩。从忽而卧倒,忽而跃起……体会到少年的技艺高超。省略号省略掉很多高难度的动作,可见少年的表演精彩,技艺高超。从两个人一会儿……一会儿……四个一会儿体会到难度如此之大,少年表演的如此精彩。
师总结:抓住少年的动作写出表演的精彩。板书:少年动作正面描写
在一个大幅度的转身……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抓住惊呆联系上文的精彩体会观众的意想不到。
有感情的的朗读此段。读出表演的精彩(一人读),及观众的意想不到(齐读)。
第一次表演失败。
汇报二:到最后关头了又是……又是……通过少年的动作,体会到表演的难度之大。
碗又在他头顶厉害的摇晃起来。通过作者对碗的描写,体会到表演的惊心动魄。
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的盯着他头上的碗……透过屏住气、目不转睛的盯,观众的神态体会到表演的惊心动魄。观众为少年的表演捏了一把汗。作者抓住观众的神态,从侧面写出表演的惊心动魄。
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通过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人们希望碗静下来,希望少年表演成功,表演的惊心动魄。作者抓住碗的反应,从侧面写出表演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板书:碗、观众
(侧面描写)
师小结:本段作者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一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表演。
有感情的朗读(自由读)分工读一读。一部分读正面描写的句子,一部分读侧面描写的句子。
师总结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
2、师说:那些段落写了第三次表演,作者是通过什么表达方法写出来的?结合语句谈一谈。小队内交流。汇报。
汇报一:场子里静的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通过对场子环境的描写及女观众的动作描写体会到表演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省略了少年的动作,从侧面反衬表演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指名读一读读出扣人心弦。
汇报二:当那摞碗又……终于把碗稳住了。正面描写写出表演的惊心动魄。全场响起了暴风雨的掌声。从观众的掌声写出表演成功了。是侧面描写。这掌声不仅为少年的表演喝彩,更为少年的不放弃、拼搏的精神喝彩。(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是作者发出的感叹。师引导,我们一直说这是一场精彩的惊心动魄的扣人心弦的表演,而作者却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生:对于少年来时这不再是一场表演,而是他人生的一场拼搏,人生最难战胜的是自己,他战胜了自己,取得了胜利。掌声响起。师:对少年战胜自己,赢得胜利。他的成功来自于……生补充:来自于不放弃、坚持不懈、拼搏。
过渡:他的成功还离不开一个人,对老者。请结合少年两次失败的神
态及老者的表现谈谈体会。
汇报:少年第一次失败不失信心,少年第二次失败信心全无。老者的一个微笑、一个抚摸、一句耳语,让少年重拾信心,再次拼搏取得胜利。所以我们说:这还是一场由宽容、鼓励再加自己拼搏而取得胜利的表演。生为老师补充:少年第一次失败不失风度、第二次失败不知所措、第三次成功不懈努力。
这更是一场令人难以忘怀的表演,在以后的岁月里……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收获或启示。板书:启示
五、总结表达特色:
1、作者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了这样一场表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2、修辞方法:拟人、比喻、夸张。
3、首尾呼应。
4、借事喻理。
六、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的坎坎坷坷,我们要坚持下去,才能取得胜利。正如一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坚持一下,柳暗花明又一村。生补充:坚持不一定胜利,但不坚持一定会失败。掌声响起。
第三篇:4、顶碗少年
4、顶碗少年
【教材简析】
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课文最后一段的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4.指生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喜欢的句子,谈感受。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猜问激趣:老师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可是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你们想知道老师思考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吗?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猜问,教师及时引导)
2.教师根据学生猜问题的情况,提出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
3.教师引导学生分成两方:一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一方则认为则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
4.分组学习:同组内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先进行辩论,同组内观点一致的同学互相交流,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
5.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推波助澜,激化矛盾,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
(1)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是赞成哪方观点,陈述时都要做到有理有据,“理”,即自己的观点,“据”,即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
(2)学生充分交流、辩论
(3)教师适时引导:
①从表演的过程来看,顶碗少年的表演出现了两次失误,没有一次成功,的确并不精彩;
②从顶碗少年在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怕失败,面对两次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来看,他的表演是十分精彩、成功的。正是有这样的拼搏精神,他的第三次表演才取得了成功。
③如果,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就获得了成功,观众欣赏到的就只是一次“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已。正因为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现了两次失误后的第三次成功的,观众才不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且从这位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四、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
2.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动。
3、拓展延伸,想象说话(请学生任选
一、两个话题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学生找到这句后,教师要及时引导体会为什么一次杂技表演成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在与谁搏斗?这场搏斗何以惊心动魄?
(2)如果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没有成功,你觉得他该怎么办?是放弃了,不再表演,还是继续表演第四次?如果你就是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
(3)表演结束后,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会怎样采访这位顶碗少年?向他提些什么问题呢?
4.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五、板书设计
4顶碗少年
第一次失败
第二次失败
第三次成功
失败乃成功之母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采用的是放手让学生自学,展开辩论,学生学得快乐,效果也很不错。
第四篇:《顶碗少年》课时教学设计1
《顶碗少年》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用指定的词语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
一杯水和几枚硬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和对课文的理解,讲解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在上课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谁愿意上前面来演示一下,把硬币放在水面上保持5秒钟不掉下去就表示你成功了。(请学生上前演示,有不成功的就多给几次机会最终一定要成功)大家都看到了,无论你是经过几次最终我们都成功了,这个实验也就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只要你敢于不断地去尝试、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
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学习: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内容,结合课文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扎实训练
1、自由读第一部分
找一找:“一叠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
2、自由读第二部分
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小组讨论学习)
3、理解句子的含义(出示投影)
“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小组内结合课文理解、讨论)
4、指导用词语造句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造句)
二、指导朗读、背诵
三、谈一谈: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情况来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抄写词语背诵6、7自然段 板书设计:
1、顶碗少年
失误——努力
失误——努力 ===成功
第五篇: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顶碗少年》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演示文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题:顶碗少年)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二、检查预习。
1、认读词语,理解词语。
优雅
惊羡
颓丧
迷惘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
2、分段朗读课文。
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分成几部分进行描写的?
第一部分:(1—6)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7、8)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学习第一部分。
1.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出示:
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的变化的语句,加以体会。
2.交流。结合观众们的表现,想像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
3.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交流讨论,思考。
5.第三次表演开始了,如果你是场下观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怎么想?
四、学习第二部分。
1.多年以后,“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我想,他现在一定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一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不会颓丧、退却;二是:“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便会突然在我耳畔响起。”是少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勇于拼搏的精神常常激励“我”前进。)2.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在读了全文后,你对这课文的最后一句有怎样理解,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吗?
出示: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1)齐读。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五、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什么?
2.“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画下来。(4次)
3.有没有让你有重复的感觉呢?为什么?
(这是一种“反复”的写法,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含义)
4.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