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 三年级 数学上 《周长》 教案
《周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摸一摸、量一量等过程,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概括能力。
3、体验数学与日程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
建立周长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周长的测量
四、教学准备:
课件、尺、线等
五、教学流程:
(一)认识周长,总结概念
1.师:今天老师想去买一条裤子,但是老师不知道要买多大的才合适,同学你们能帮老师想想怎么样才能买到合适的裤子吗?
生:要知道腰的长度。
师:同学们很聪明,帮老师解决了问题。我们把要一圈的长度叫做腰的周长。
(师用软尺围腰一圈)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长’。
(板书: 周长)
2.①指一指:(出示游泳池图片)
师:这是一个游泳池,同学们你们恩那个指出它的周长么?
(生上台指一指)
②.摸一摸:
师:这是什么?(数学课本。)拿起你们的数学课本,看一看我们的数学书封面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好,请同学们伸出的你们的小手来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在哪。
(生 活动)
师:我们的课桌面,你们能用小手摸出它的周长吗?
(生 活动)
③ 描一描:
师:同学们都很会观察,做的很棒。下面翻开课本41页,请同学们用铅笔把上面8个图形的周长描出来,看谁描得又快又好。
(生自主完成,师一旁巡视指正)
④ 概念: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能说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吗?(生思考回答)
(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
⑤ 补一补:
师:老师这里有几张张图,请同学看一看这些图形的周长在哪里?
师:为什么没有周长?
生:缺了一块,没有连起来。
师:怎么才能让这图形有周长,谁能上来补完整?
(生上台演示)
师:同学们能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吗? ⑥ 总结:
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二)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师:刚才同学都学习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怎么计算? 1.出示树叶
师:老师手中的树叶,想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同学们能有办法量出来吗? 四人一小组,动手量一量,看哪个小组量的又快又准。提醒: ①测量工具:直尺、线
②四人一小组,组长分配好工作
③测量好,填完表格
(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并上台展示过程,交流方法)
2.出示长方形
师:刚才同学准确的量出了树叶的周长,现在我们手中又有一个长方形,同学能用什么方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呢?
(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并上台展示过程,交流方法)
3.出示三角形、圆形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发现,在测量过程中,像长方形这样规则的有边的图形把所有的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它的周长,而想树叶这样的不规则的可以先用线围出它的周长,再用尺量出这段线的长度,那这一段线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现在同桌合作想一想用什么测量出三角形和圆形的周长。4.填一填(完成表格)
(三)、生活中的周长
师:同学都学习了图形的周长,并学会了怎么去量出他们的周长。在我们的生活有许许多多的物体都有周长,你们能说说么?(生自由发言)
(ppt放映图片、欣赏生活中物体的周长)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同学们学习的都很认真,而且学的都非常棒,想一想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第二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什么是周长》教案1014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44—45页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结合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周长,然后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掌握周长,最后,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感悟中体会周长含义,从而自然的获得求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交流、合作和动手操作的意识。要引导好学生获得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和体验。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视野比较开阔,知识丰富,而且可以通过家长、书籍、网络等了解到一些数学知识。从“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而且学生已经了解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城市的孩子通过美术课也理解了“边线”“轮廓”这些词的含义,因此教材让学生在“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的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动感十足的教学情境,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班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已经很出色,学生明白什么时候独立学习,什么时候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中更懂得怎样合理分工才能完成任务。因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动”起来,使他们学会使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和验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认识一周)——通过活动认识周长(摸一摸、判一判、描一描)——小组合作(测量圆的周长)——巩固提高
教学目标:
1.从现实生活出发,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3.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数学思想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资源开发:从周长联系到用皮尺测量腰围头围,体现数学的生活价值。
教学媒体:线、直尺、皮尺、树叶、小篇子、课件
活动组织与实施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秋天的落叶的图片引入
2.课件展示三只小蚂蚁欢欢、乐乐、笑笑绕树叶跑一圈的比赛,让学生当裁判。
3.请学生评判比赛结果。谁获胜了?其他两只小蚂蚁呢?
教师小结,理解一圈(从起点出发,最后再回到起点)。介绍一圈和一周的关系。
小结:小蚂蚁跑过的距离就是树叶的周长。4.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摸一摸
用手比划身边物体的周长
2.知道了树叶的周长,课桌的周长,黑板的周长等,想一想什么是周长呢?
课件展示微课,学生学习后反馈。指名说说什么是周长,师小结: 周长是绕图形一周的长度。3.所有图形都有周长吗?判一判(1)判断下面图形有周长吗?
(2)课件出示练习,指名学生反馈(3)小结: 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3.描一描
用铅笔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学生练习后指名上台展示。
4.掌握了周长的概念,现在思考一下,怎样计算周长呢?(1)课件出示图形说说怎样计算图形周长。小结:将图形所有的边加起来,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量一量,并算一算自己数学书的周长。(3)帮老师量老师的腰围 5.小结:
周长的计算方法(课件演示)
三、巩固提高
1.数学游乐场。自己独立完成后指名反馈
2.计算图形的周长。指名板演。3.图形的周长一样吗?独立思考,反馈。4.谁的周长最短?独立思考反馈。
四、课堂总结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上学期工作总结
三年级数学上学期工作总结
孔春兰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在紧张忙碌中,也有许多的收获。三年级数学是小学的一个过渡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以便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完善提高。
一、以认真的态度学习。
作为青年教师在不断的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的同时,更要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一丝不苟,学习他们的认真努力,学习他们对我们犯错后待人的宽容,学习他们将智慧与爱心传递给我们的无私!在这里我对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们说:“谢谢您!”
二、以满腔的热情教学。
我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
三、重视家校的沟通。
本学期为了便于家校之间的沟通,我和家长们之间开通了飞信,可以及时交流作业及班级情况,班级通知。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也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学习的近况。
四、继续抓好常规教育。
“习惯决定命运,好的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这样的道理我们明白,学生也懂。要做到这些,不是一句空话。所以,我在抓好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中,我注重做到三点。1.用心
如:开学的第一天,我就下了这样一条制度:我们由低年级进入高年级,二楼的活动空间很小,规定任何同学,在走廊里不许你追我赶,不许趴在栏杆上,上下楼梯一定靠右行。讲完之后,我就带领学生一一进行了示范,并对学生讲了他所存在的危险性,当然也说了,如果违反、我会给他适当的惩罚。并让全班同学互相监督,发现违反规定的赶紧告诉班长,班长通知老师,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会一定马上处理,有时我也会去楼梯上走廊里看看孩子的活动情况。
其实,在我们班级工作中有很多细节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想。如:上三年级了,学生开始用钢笔写字,我发现有的孩子钢笔不下水的时候,他就想使劲甩一下,看看能不能出来。我就教给学生,千万不要甩,如果有水,会甩的到处都是,你可以轻轻的捏一下钢笔的肚子,让钢笔水慢慢的出现在笔尖上,就能写出字来了。
2、方法
如,对于班级的晨读习惯培养。
这是我和语文夏老师共同商量的方法。首先我经常跟学生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时间,大家一定不要丢掉。刚开始,班上人少时,老师督促学生自读。当班上来了10多名同学之后,老师会在班级中选出一名口齿清晰,声音响亮、有号召力的同学每天领大家晨读,教师就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学生怎样看书、怎样拿书,怎样大声朗读。这样坚持做了一个月,学生基本知道了晨读该做什么。后来,我发现班上读书的声音很小,老师也不能每天喊大声点、大声点。我们就注意培养几个领头雁,有时候悄悄的背后鼓励他们:你们都是班上的朗读小标兵,班上的领头雁,早晨来了,看谁能把班级的晨读和课堂上的朗读带动起来。因为有了领头的,大家读书的声音渐渐地洪亮起来,因为这几个同学读书非常注意感情,其他孩子也跟着慢慢学起来。所以,的确方法很重要。
3、坚持
所有好的习惯养成,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他需要不断的训练、不断地督促,长时间坚持,直到形成习惯才能够养成。
总之,今后我将再接再厉,争取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有效,让领导放心,让家长满意,让学生喜欢。
第四篇:三年级数学上课堂作业
一、测量
练习一
1、画一条2厘米6毫米的线
段。
2、填空: 1米-2分米=()分米 14厘米+26厘米=()分米 3千米=()米 5000米=()千米 8千米=()米 7000米+8000米=()千米 6000米=()千米 3千米-1000米=()米 3吨=()千克 6000千克=()吨 5吨=()千克 9000千克=()吨 1600千克-600千克=()吨 1吨-400千克=()千克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练习一
1、竖式计算:
59+73= 83+38= 56+74= 68+52= 86+77= 58+94=
2、书17页第2题
练习二
1、竖式计算: 练习三
1、竖式计算 638+93= 697+235= 475+126= 532+407= 169+450= 986+114=
2、书19页3、3、4、4题 643129= 305456= 705325=
2、书25页2、2、3、3题
练习四
1、竖式计算,并验算:135+48= 746+219= 637+268= 200136= 408-57=
2、书30页第6题
第五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总结
第一章 测量
一、米
1.测量长度时,物体的起始端通常与直尺的0刻度对齐。
2.测量时,如果起始端刻度不是0,测量结果则要用末端刻度减去减去起始端刻度。
3.当测量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毫米做单位,厘米间每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
米。
4.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分米=100厘米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5.分米是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6.长度单位来换算,相互进率要记全。相邻单位十进率,隔一是百隔两千。
二、千米
7.两地路程选单位,结合实际要仔细。路程较长用千米,路程较短常用米。
8.把千米化成米,在千米数末尾加上3个0;把米化成千米,在米数末尾去掉3个
01千米=1000米。
9.在含有单位的计算中,一定要考虑单位名称是否统一。
10.经过时间=到达时刻-起始时刻。
三、吨
11.1吨=1000千克吨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吨数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是在千克末尾去掉3个0.12.在进行物体质量大小的判断时,不要受物体本身性质的影响,误认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体轻重不相同。
第二章加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如果用减法验算加法,一定是用和减去一个加数,还要注意不要把验算结果作为横等式的结果。
验算减法时,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或用被减数减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
第五章 时分秒
1、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一圈是60小格,也就是60秒。
2、时间单位时、分、秒,由大到小已排好。相邻进率为六十,进率特殊要牢记。
3、在赛跑时,用的时间越短,说明跑得越快。
4、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是60,分与秒之间的进率是60。把时化成分或者秒,时(分)前面是几,就是几个60相加。3分=()秒60*3=180秒
5、不论多少人同干一件事,所用的时间和一个人干的时间是相同的66、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看钟面,数格后计算,也可以是: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
7、已知开始时刻、结束时刻、中间休息时间,求经过的一段时间时,可以将休息时间放在前面,让开始时刻延后;也可以将休息时间放在后面,让结束时间提前。
第六章多位数乘一位数
1、整千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