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课设计

时间:2019-05-12 18:0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科学实验课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科学实验课设计》。

第一篇:小学科学实验课设计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设计

东华小学 王有文

众所周知,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尽管课堂教学设计问题是教学实践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由于社会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教育教学有不同的要求,作为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在内容、形式,还是在手段上,也必将随之而改变,自然,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也应与之相适应。实践证明,没有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就不会有好的课堂教学实践,没有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真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就将难以顺利进行。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周围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事物。因此,学生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他们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那么,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改继续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应以怎样的教学设计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新的要求呢?我们还是从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谈起。

一、小学科学实验课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一)什么是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于教育技术领域的现代教学技术。它主要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以及传播学、教学论、学习理论等为依据,泛指对课程及课程门类、单元及课时教学四种水平层级的设计。但无论哪个层次的教学设计,都应回答三个主要问题,即:

(1)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2)如何展开教学活动;(3)如何进行教学评价。

由此,所谓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依据现代教学理论,根据科学课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要求,按照科学课的教学理念、科学课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开发教学资源,创造教学条件,去选择组织教学内容、科学探究活动的策略和活动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即对科学课的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预设的过程。科学实验课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

1、教学目标。即通过教学活动,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程度。

2、教学内容。即以什么作为教学目标的载体。包括内容的选择、教材的处理等。

3、如何进行教学。包括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等。

4、探究材料。怎样选择有结构的、符合学生实际的实验探究材料。

5、如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

(二)科学课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原则(1)系统性原则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课堂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设计的子系统。科学课的教学设计必须符合科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总体要求和阶段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例如:“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中关于认识动植物的相同和不同,在三年级,对于探究对象,主要是认识事物的现象(是什么),而较少去探究事物的性质和结构功能。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探究动植物的种类特点,如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草本植物的特征、木本植物的特征等,则偏离了科学课的阶段目标。而事实上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不可能实现教师的设计意图。

(2)整体性原则

科学课课堂教学设计各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协调统一的整体。各方面的设计必须符合课堂教学的整体要求。各方面的设计要协调统一,相互促进,不能相互脱节,相互矛盾和相互干扰。“生命之源——水”的第3课“家乡的水资源”,一位教师设计了“保护水资源,树立关爱生命的情感”,并设计了如下的探究活动:把小鱼放在“污水”和清水中做比较,观察小鱼的表现。做完实验后把小鱼救出来。分别在污水、肥皂水、洗涤剂水、洗发液水、洗衣粉水观察小鱼的表现。设计中,由于教师既要学生关爱生命,又让学生把活生生的小鱼置于“污水”之中,这使得目标与活动有相矛盾和相互干扰,于是教学中出现了学生拒绝进行实验探究的情况。

(3)目的性原则

科学课的教学设计要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下统一起来,要体现“课标”要求,保证目标的实现,而不能偏离教学目标。例如: “观察小动物”分别有画蜗牛、画蚂蚁、画鱼的活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课中的画小动物的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用“画”的方式记录观察活体动物的结果,其准则就是实事求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如果把活动设计成了看谁画得“最漂亮、最美”,而不是画得“最象”,则就偏离了教学的目标。

(4)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学设计不能单纯追求教学形式,而要追求实际的教学效果。例如: “固体和液体”中“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材中设计有“用橡皮泥做只小船,讨论什么样的船装得多”的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探究等重情况下,船空间的大小与载重多少的关系。一位教师为了展现科学课中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挖空心思地制作了课件,在学生活动后,让学生观看,以明白道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做和讨论),对橡皮泥船做得越深、越大,就载重越多的道理,已有了深切的感受,再看课件就毫无必要。这样设计和操作,既浪费了课程资源,又造成课堂教学效益低下。

(5)可行性原则

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当时的教学条件、符合学生的实际,做到明确具体、切实可行。例如: “植物的一生”中“种油菜”,若按教科书的编排顺序来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很可能学生最后是“颗粒无收”,达不到课标的要求。因为,按照教科书的编排顺序,当开始本课的探究活动时,大约是四月中旬,已基本是该地区油菜的收获季节。因此,该项探究活动可进行两种方案的设计,其一是,学期一开始便进行该项探究活动;其二是用种其它植物来代替“种油菜”。

二、教学设计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师期望教学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应达到的程度或标准。它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具体的有层次的、可操作的,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方向与指针。

1、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正确处理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之间关系,根据各探究主题的实际,制定具体、有层次、可操作的课时目标。编制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其一、要认真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是如何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主要是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以及年龄特点)。只有找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衔接的切入点,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才能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参与和主动探究,教学才是高效的。

其二、科学课的目标是“三维一体”的目标(即: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顾此废彼。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容易被我们所忽略。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们往往也制定了情意方面的目标,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自然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等等,这些笼而统之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根本无法落实。在我们前面“观察鱼”的案例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如“体验在观察、探究鱼的特征方面的乐趣”、“更加喜爱鱼这种动物”等等,就非常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其三、“三维目标”并不意味着三者彼此分离,而是“三维一体”,包含在每一项活动之中的。应注意三者之间的有机整合。

其四、编制教学目标时,使注意目标的陈述方式。过去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备教案”,其设计的原发点是为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而设计,是教师在讲台上“表演”剧本。因此,我们在陈述教学目标时,往往是“培养学生„„”、“使学生„„”“通过„„的讲述,使学生认识„„”。这种设计及陈述方式所折射出的教学观,是把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而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客体。现在我们应转变这种教学设计观,做到“为学生的科学学习而设计”。

对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尽可可能遵循具体、明确、可观察和可测量的性质,有利于评价的原则,采用表示外显动作的术语。例如:“掌握(知道、了解)什么知识”、“训练什么技能”、“体验什么过程”、“完成什么实验”、“做好什么记录”等等。这样既可以避免用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表述目标的笼统性和含糊性,也防止了教学目标的机械性和局限性。

(二)课堂教学策略设计

1、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如何从当前的教学设计出发,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呢?科学课教学策略是指为了实现科学课教学目标进行的思考,策划和谋略,包括选择教学内容(处理教材),设计科学探究活动的程序,选择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组织有结构的探究材料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科学课的教学策略是设计者关于科学教学方法的研究,是教者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的计划方案。

新的教学理念下,科学探究的程序安排更加注重课堂中学生心理的整体性动力特例,更加注重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自主活动,(如何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动手做”是设计的核心要素),更加注重把有序进行同“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变动结合起来。科学课的教学方法也正在不断变革,向着平等对话和交流,合作探究和研讨,随机指导的方向发展。科学课的组织形式也从一统的“插秧式”班级授课,向着小组合作研讨,呈现一种和谐的、有着浓郁科学探究气氛的、在时间和空间上开放的、在探究内容上有层次的方向发展。

(三)探究材料的设计 科学课中学生的探究要借助于“有结构的材料”。所谓有结构的材料是指:这些材料既要能把揭示与探究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有层次、反映规律、具有教学性;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使他们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摆弄来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具有可接受性;同时,这些材料还具有趣味性和普遍性,对学生有吸引力,以利于开展探究活动。

科学课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要让学生在短短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对材料的探究,获取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感悟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和选择有典型的材料,才能便于学生探究,并从中体验教学探究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

(四)科学课教学手段设计

科学课常用的教学手段有:实物演示、实物投影、模型、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手段的设计应为每一位学生在每一次科学探究活动中都有所体验、有所乐趣、有所感悟服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实践证明,不存在“万能媒体”,每一种教学媒体都有其自身的技术特性、教学特性和功能。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目标以及教师、学生的实际综合运用。

其二,设计应遵循效益性原则。教学手段、媒体的设计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是为学生科学探究服务的,不是为表现使用某种媒体而设计,要注意教学“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

其三,要正确选用教学媒体,即教学媒体要符合科学性、教育性、直观性、艺术性和技术可行性。要与科学探究进程相辅相成,介入时机恰当,有针对性。例如“观察鱼”一课,如果我们把活体鱼换成了鱼的标本让学生观察,或在课件中看鱼,就不可能达成课程目标。

(五)有效探究活动的设计 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因此,探究活动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课的价值体现与教学质量。但我们在课堂上往往看到的情况是,学生热热闹闹地实验、“探究”,效益却十分低下,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匆视了如下一些因素:

其一、指导性探究、引导性探究、自由探究,是小学科学实验课的三种方式,不同的年段、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要求;

其二、探究是有目的的,要带着问题探究,学生头脑中缺乏目的和问题,探究就会流于形式;

其三、探究材料的准备应当是有结构的,否则,探究就会停留在浅表层次上;

其四、小组合作是学生探究活动的重要形式,但它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其五、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的讨论、评价、碰撞、激烈的矛盾冲突,是衡量探究质量的重要指标,但它必须建立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即时调控上。

教学设计中,我们只有充分注意上述问题,才能保证探究活动的有序、高效。更好地贯彻《课标》关于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精神,让学生有自由发现进行创造的充足空间,能充分发挥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并在探究的过程中积累感知,感受成功的喜悦。《课标》要求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学生自由汇报探究成果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六)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

在一切系统中都存在着信息反馈,没有信息反馈,系统就无法实现有目的的最佳的运动。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系统,要有序的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也必须在经常的调控中才能实现。教学评价就是对课堂教学系统实施调节与控制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依据。教学评价种类繁多,应特别注意形成性评价,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是提高探究活动效益的重要手段。

同时,在科学实验课的设计中我们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实验设计要符合科学学科特点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科学课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自然知识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认识自然始于观察自然,让学生用观察的方法认识自然。如“水的循环”的教学设计。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对水的感性认识。如:天上有下不完的雨、雪,淋湿的衣服会干,冬天关在屋子里洗澡窗玻璃上会有水珠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水或冰受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或冰的循环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认识自然现象,总结自然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创造条件,增加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爱好。

二、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感知世界往往从兴趣出发,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等特点。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如:“植物的根”的实验设计,教师可通过提供大量的可供学生观察的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植物的根,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须根之分。常见的萝卜、胡萝卜等直根,土豆、红薯等须根,它们可以储藏养分即贮藏根。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知识,而中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且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他们对神秘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对探索自然奥秘充满了自信。这时教师设计实验,主要是以一种引路的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自己动手实验获得结论,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设计“水的浮力”的教学实验,就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材料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动手将浮在水面的物体用手向下压,产生水有向上的浮力的直观感受,从而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下沉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浮力,使不平衡的杠杆达到平衡。这种设计可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验设计要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

教学大纲规定:“科学课要密切联系当地自然条件。”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自然优势,通过多种形式,使原本生动的科学课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弄清为什么有的树到了秋冬季就会落叶,而有的却抽出了新芽,动物靠什么越过寒冷的冬天等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兴趣特点进行实验设计。如昆虫是小学生常见的最易引起他们兴趣的一类动物,在山区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爬的应有尽有。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可先安排学生到林间、树旁、小河边捕捉各种昆虫,并将各自捕捉的昆虫有选择地带到课堂,进行认真观察、研究,看它们都有一些什么共同特征,从而达到认识昆虫的教学目的。

实验设计要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教师要全面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做到心中有数,进行实验设计方可如鱼得水,运用自如。设计“植物的生长与环境”这类教学实验时,要安排学生对当地的气候资源、水土资源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分析,记好观察日记,归纳总结出:植物适应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发育,什么样的植物适应什么样的土壤种植等有关植物生长与环境的知识,并指导当地的农作物种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教学的实践过程也是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过程,好的实验设计思想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有利于义务教材内容的完成,也有待教师更进一步地探索研究。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与学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课堂教学设计是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的一项系统设计,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但它仅仅是“教”(即:教学管理、教学实施)行为与“学”行为的预设。现实中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具有生成性。因此,教学中,我们决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只有让“预设”与“生成”共舞,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益。

第二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蒙自市新安所镇中心学校

杨顺安

2014年4月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器材的作用,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为了十分使学生重视、学好科学这门基础学科,引导学生学会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把学会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即“学以致用”。提高科学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做好课前实验准备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成功的实验课,必定建立在教师丰富的经验之上。实验课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因为它不仅要熟悉教材知识,还要知道学生实验。教师应充分构思每一节实验课的总体思路,亲自动手熟悉每节课的实验程序,充分准备各种实验器材,找出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二、做好演示实验要起到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有序。例如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签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导线两端接头不是钩、叉时要注意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应同螺母旋紧的方向一致等。

有效的演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学习科学

探究的正确方法,并能受到良好的实验习惯的教育。所以在课堂实验教学中,优化教师演示实验,有利于提升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三、实验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进行体验。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进行体验,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如《淀粉的踪迹》中有两个重要的实验,检验淀粉和淀粉与唾液混合的结果。我在教学的时候发现学生对淀粉这种物质的认识在实验后并没有多少提高,于是我开始思考改进实验的内容。我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淀粉的能力,比如那些食物中含有淀粉。我选择了许多材料来检验——白菜、萝卜、馒头、米饭、马铃薯、薯条、青菜、面条、西红柿等等。在分组检验不同食品的时候,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动植物观察类的应该利用“童趣”为支撑点。如:学习“蜗牛

(一)、(二)时教会学生学会观察这蜗牛种动物的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运用同样的方法去观察“蚯蚓、蚂蚁、和金鱼”,为了达到“充分”的目的,拓展到观察蝗虫等小动物。这样,学生的观察就不是局限于眼睛了,在3个课时的充分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蜗牛原来不吃有老的树叶,只吃嫩菜叶。蝗虫和蜗牛也会游泳,蜗牛怕烟火,蝗虫不怕烟,怕火,蜗牛很特别,它有一个保护它的壳。

四、教会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说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如我在教学《改变浮和沉》时,为了使一些物体改变浮沉状况更为直观、形象,特意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讨论:“你能想办法让沉的物体上浮,上浮的物体下沉吗?”再讨论“为什么同一个洋芋会有时沉和有时浮不同的现象”,鼓励学生每人都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注意倾听它人的看法,敢于失败,敢于竞争。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十多种不同方案,然后经充分讨论选出最佳探究观察和想象能手。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教师能主动做好事件的引探,并注意到小组各成员的分工与协同作用,使每一小组的同学人人都有事可干。取得了人人参与、人人有惊喜,这样就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多媒体对实验的辅助作用。

利用多媒体投影的放大作用:我在教学花的构造一课时,要现场解剖一朵桃花或迎春花。在解剖子房时,我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操作,孩子们清晰地看到了我的操作过程,甚至看到了放大20倍的胚珠。这对孩子们的独立操作帮助很大,相对那种教师一桌一桌的演示要大大节约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降低了材料损耗。

利用电脑动画的启发作用:在启发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的时候,我有时会选择现成的电脑动画来引导学生,减少他们的实验盲目性。此时,flash等动画技术就成为教学的关键,如何用动画技

术再现科学的过程就完全依靠技术水平了。是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调整。应该说,改革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要做的事很多,涉及的面很广,上述的几点只是本人浅见而已,要做的事还很多。新课改下教师要既做教书匠,又做思想者和学者,充分挖掘科学教师这一职业的有效性,在发展学生中发展自己,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

附件:

姓名:杨顺安

出生年月:1966年11月

性别:男

籍贯:云南蒙自

民族:汉族

邮编:661106

电话:***

邮箱:1499447541@qq.com

学历:大专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工作单位:红河州蒙自市新安所镇中心学校

第三篇: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课程名称:科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大象教育出版社2004版 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设计者:卢盟辉 新密市来集镇岳岗小学

钟摆的秘密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来了解钟摆的秘密。

二、学习重点:

钟摆的原理,影响摆快慢的因素。

三、学习难点:

摆长与摆摆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教具:摆钟内部结构模型,钟表的摆模型,自制活动的摆。

学具:自制(课前由学生自制简单的摆)。

四、学习过程:

(一)观察、分析、猜想

1、教师出示摆钟的内部结构模型。

2、学生看完后,提出问题

(1)摆钟如何工作的?

(2)为什么只有摆在摆动时,秒针、分针、时针走动?

3、摆钟工作时,哪部分起着作用?

4、教师出示摆的模型,介绍摆臂、摆锤。(二、)实验

1、研究在相同时间内同一个摆的摆动次数是否相同。

(1)拿出自制的摆,在三个一分钟内测出摆摆动的次数,你的发现是什么?

(2)大家的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是什么决定了摆的快慢呢?

(3)研究摆长与摆摆动快慢关系

2、实验一

同样的摆锤,改变摆长,观察摆动次数,总结发现。

实验二

摆长相同,改变摆锤的重量,观察其摆动次数,总结发现。

3、整理总结

4、你有办法调整摆的快慢吗?摆钟呢?

四、作业

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60秒摆动20次的摆,60秒摆动40次的摆。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课程名称:科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大象教育出版社2004版 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设计者:卢盟辉 新密市来集镇岳岗小学

体积变化之谜

学习目的:

1.会做热胀冷缩的试验。

2.能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出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学习重点:

会做热胀冷缩的试验。

教学准备:

冰箱、玻璃杯、水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友友在拿冰箱里的饮料时,发现水被冻成了冰,玻璃瓶也裂开了。

二、猜想与假设

玻璃瓶为什么会裂开呢?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吧!

三、试验

1.写出研究计划

2.试验。装一满杯水,不该盖子。把杯子放进冰箱,让水结冰。观察并会不会超过杯口。如果并超过杯口,说明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

3.得出结论。水遇冷结冰后,体积会变大。

四、延伸

教师提问:其他物体也有这个性质吗?

学生作出假设,把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根据自己作出的假设,制定研究计划,准备工具和材料。

五、事实与证据

根据上节课作出的假设和研究计划,进行试验。

六、分析与总结

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能根据这些现象归纳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遇冷后体积一般都会变小。

七、提问

我们知道了物体遇冷时体积变化的规律。那么物体加热后,体积又会怎样变化?制定研究计划,准备好工具和材料。

八、事实与证据

根据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和研究计划,进行试验。

九、分析与总结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一般都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的性质。

十、拓展活动友友提出:在地球上,冷水重还是热水重?

学生先猜想一下,同学们设计试验。

根据小组设计的实验进行试验。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课程名称:科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大象教育出版社2004版 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设计者:卢盟辉 新密市来集镇岳岗小学

地球“变脸”之谜

学习目的:

1、能通过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2、会运用模型解释地貌变化的主要原因。

学习重点:

能通过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教学准备:

粘土、托盘、饮料瓶、小苏打、面粉、红墨水、水、勺子

学习过程:

一、猜想与验证

1.是什么引起了地貌的变化?

2.学生猜想:火山爆发、地震、风„„

二、计划与组织

1.引起地貌变化的原因很多,各小组选择一个开展研究。

2.各小组制定一份详细的研究计划,并做好分工。3.阅读资料

阅读63的课本内容。修改自己的计划。

三、模型与解释

1.以小组为单位做火山爆发模型

(1)先准备好工具和材料。

(2)用粘土将饮料瓶埋起来,使它们像一座锥形火山。

(3)把小苏打、面粉、红墨水和水混合成浆状,倒进瓶子里;最后倒白醋。

2.探究活动

环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地震活动最频繁,为什么?

第四篇:小学科学实验课困惑及措施

小学科学实验课困惑及措施

提要:农村的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实验室、实验仪器等的配备也都比较完善,但教师的教学却没有及时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走出一条适合他们的教学之路,适合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新的教学模式,是教育领导者们迫切追求的,是一线教师们苦苦思索的„„

关键词:科学实验课;困惑 ;应对措施

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教师,说起小学科学实验课,我觉得有千言万语的话想要说。关于这方面的话题、见解及分析,很多专家在各类的报刊、杂志上也有了很多真知灼见。作为在一线教学工作的我,打心里也想发表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

上年九月份,校领导又把我们学校两个班的科学课交给了我。这已经是我所代的科学课的第几个年头了,我也记不清了。既然任务来了,咱就得好好完成。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的现状我是最清楚不过了。说以前吧,教育太穷,别说什么实验室了,就连我们最常用的材料、仪器也配备不齐。现在,国家富裕了,教育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实验室建立起来了,各种材料、仪器的配备也都逐步完善。但是,新的问题又随之先露出来,在各种硬件条件跟上去的同时,我们的软件出现了问题——教学思路、教学形式及方法没能及时跟进。说白了,我们教师的教学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了。我们这儿的许多科学实验课都存在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我大致分析了一下几个层面:教师纯粹地讲,学生纯粹地听,师生不能有效结合;一个班最为一个集体,不去分工,只是图个热热闹闹的课堂;或者也去分工了,但只会是流于形式,不去合作;在实验操作中,只动手,不动脑;分工不明确,导致学生各行其是,仪器、材料等杂乱无序等。表面看去去热热闹闹的科学课,真正通过动手实验获得真知的学生有多少呢?现状肯定是不容乐观的,这些现象导致了小学科学探究的低效性,淡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2009学下学期,我曾执教过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的《认识光》一课,当时听课的是我们县教研室的人员、镇教研室人员、所有科学课教师。这节课有分工、有合作、既有学生动手、又有教师动手,一节课忙得不亦乐乎,课堂气氛很是活跃。课后评课,自以为很优秀的这节课没曾想到被评为中课。在交流时,评委的肯定与表扬是有的,但最多的还是给出了意见和建议。这节课目标定位模糊,课堂虽热闹,但比较低效。课下评委问了很多同学,这节课你到底学会了什么知识,大多数同学只是摇头不知道。还真有这么巧的事,在时隔几年后的今天,我看了《山东教育》上的一节课,几乎和我那节课如出一辙,课题虽不一样,但结果是一样的:目标未落实,效率不高。

说到底,以上状况直接导致了小学生较弱的动手操作能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探究为核心的学科。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进面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实验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课程的实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科学课上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验揭示自然规律,就必须加强学生动手、动脑、操作的能力。作为传授知识的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就不要怕麻烦,耐心指导学生做,分小组做,并且达到人人会做。我认为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实验应当突出它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课这门课的特点就是实验教学,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基础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的很重要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活动,说到底就是让学生“把手动起来”。因此,实验应当突出实践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要拓展实验的内容。选择学生生活实践密不可分的小实验,或配合课堂教学的系列实验或补充实验,或有趣味的和新颖的实验等。

(二)、要拓展实验的空间。拓展实验的空间实际上就是把实验由课堂向课外、教室向家庭、学校向社会延伸,它的形式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开放实验室,建立家庭小实验角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比较充分、形式又多样化,又有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个性差异,因此更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实验室就是在规定时间将实验室向乐于开展科学小实验的学生开放,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放手让学生开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活动。这样,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自主发展,并能在宽松自如的气氛中积极自主地进行动手实验了,也许有些学生创新的火花就在这不知不觉中点燃了。建立家庭小实验角就是鼓励一些有条件的学生在家中添置少量的仪器或准备一些实验的代用器材,开展一些个人感兴趣的、自己设计的小实验,让这些学生也能像科学家那样去实验、去创新。

二、创设比较良好的实验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手来,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

(一)、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就好像在家中、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实验环境,让学生乐于其中,也在乐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

(二)、将动手操作进行完整,要形成书面文字,让同学们做好记录。为此,每一次实际动手操作之后,都要形成书面文字,比方说今天做了什么实验,哪些同学合作参加了,用了什么仪器,步骤是怎样的,有什么现象发生,结果又是怎样的,都要详细地记录下来,最后还要写下自己的感受,文字不需要写得太多,但最主要的还是要写上自己的真实想法

(三)、不要为操作而操作,而是通过操作,让同学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加深印象,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操作要有一定的目标性,盲目而杂乱的课堂实验教学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课堂效率。

三、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先进行一番讨论,让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猜测,假设。把同一个猜测,假设的同学分为一组,让学生明白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什么问题而做。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我们要不要记录,要注意哪些事项。在实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怎样操作实验会更准确等问题。经过这番讨论,研究,让学生明白科学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在探究过程中要细心,认真,并懂得科学探究实验是有趣而新奇,严肃的事,来不得半点马虎。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会很集中,就会有计划,有目的去动手操作,以此,慢慢地就提高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也鼓励了学生自由探究。学生获得更准确的科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四、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时,教师要给每组学生一个明确的分工或者学生自己给自己分工。为了强化学生的小组意识,我对学生的评价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让小组成员一荣俱荣。所有的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小组成员之间要有不同的分工,明确自己的任务。虽然科学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是不同的,但经过特别加强训练,学生之间就会形成彼此尊重、平等互助、友好交流的氛围,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还有一点,我没有把它当做第五点,也没放在第一点,我把它单独列出来,也表明了我对它的重视。科学实验课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这一步,实际上也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导入新课这一步,我认为这是极其重要的。有很多人总认为小学语文、数学、英语课的导入新课尤为重要,而对于常识课,尤其对科学实验课的导入新课并不重视。我认为持这种说法的教师可能没有亲临教学第一线,或者说亲临第一线但没代过这门课程。这样说可能有些过重,但在我的教学历程中,我发现科学实验课的导入重要性丝毫不逊色于语、数、英。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的顺利进行能为科学实验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我的理由也是我的亲身经历。三、四、五、六年级的科学课我都带过,“1+1”等于几的问题在这四个年级我都问过,我也不管它与本堂课的内容有关无关(我认为导入内容与本课内容无关也无妨),可想而知,不同年级对这个问题的反应是不同的。低年级的同学会很自豪,并且都跃跃欲试;高年级的同学会却很不屑;初、高中生可能会迟疑;如果你问大学生或者教授,那他可能就会很吃惊“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好好研究”。我常常以此导入,并且收到很好的效果。

科学课实验课教学的落后与我们一线教师的教与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我们没有推脱,没有气馁。我们要知难而上,顺势而为。可喜的是在县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下,在我们镇的学校领导及镇教研室的共同努力下,再加上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我们的小学常识课,尤其是科学实验课已初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镇的科学课教师在全县的讲课比赛中年年获奖,并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学生的成绩也在逐年稳步提高。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有丰硕的成果。

普通教师说的话就普普通通,没有什么大话、套话,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我们只会以满腔的热情去谱写我们农村的落后教育。领导拭目以待,我们教师、学生家长也都在拭目以待!

第五篇: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定稿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民乐县白庙中心小学赵庆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学生观察得越仔细,就越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越能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探究。观察、探究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良好方法。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认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也是

小学科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上好一堂课学科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潜能

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使学生的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探究的潜在能力。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科学《冷与热》中的《温度和温度计》时,可采用演示实验教育学生怎样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读取温度数。在《动物的生命周期》中《蚕的生命周期》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作用,图文并貌、形象直观的演示了蚕宝宝的一生。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发掘了学生的潜能。

二、创造条件开展分组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生课堂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实验,学生能更细致地观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现象,验证一些规律,熟悉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和性能。为此,在指导学生分组时实验时,都应提出明确的要求,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交代仪器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并提供材料超市供学生自由选材,为学生分组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教学《磁铁》一课时,把事先准备好的磁铁和各种材料如铜片、铁片、木片、塑料、玻璃等,放到一起,并告诉学生尽可能的多去设计试验方法,来探究磁铁的性质。学生开始设计实验,选取材料,开始实验。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一阶段实验,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三、多种渠道开展实验,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学生要开展除课堂实验以外的多种形式是的科学实验,实验内容一般是指那些简单易做的,取材容易的,没有危险的,或是长期坚持的,用一些简单的器材可以独立完成的实验,课外实验和学生生活关系更为密切,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继而将其培养成习惯。例如,在教学《种子的一生》一单元时,可让学生在家里自己种一些植物的种子,让他们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由种子到一株幼苗,再到一棵成苗,直到开花结果,并收获种子,每一点的变化都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并作详细地记录。最后,将所有学生的实验成果都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评比。这不仅让学生完成了实验任务,并培养了学生的热爱劳动的习惯,懂得了植物生长的一生。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人和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背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投入较长的时间和精力,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和认真实验的习惯。

科学课实验教学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受益者,有较强的好奇心,而且能保持较长的时间;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研究任务前,会提出问题,会制定一个周到的计划,会付诸研究活动;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甚至社会问题的时候,会用质疑的眼光去审视。这些起步教育对于学生、老师,乃至我们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下载小学科学实验课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科学实验课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探讨

    一、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之初探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上好科学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科学实验课教案

    人类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发面”的实验数据。 2、探究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规律 3、酵母菌的适宜发酵温度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探究酵母菌在发面过......

    如何上好科学实验课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小学科学课是一门探究性的学科,科学课的知识大多都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去发现、理解、应用科学知识。实验是科学课的主要手段,使学生获得直观、生动......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的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的实效性 中山市东升镇太平小学梁润兴【内容摘要】:教师充分地做好课前准备,是提高科学实验课的实效性的前提;激发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是提高科学实......

    11怎样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11怎样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规范(5篇)

    卞桥中心校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规范 为了规范我镇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管理,更好地开展好实验课,用好科学实验室,充分利用县局配备的教学仪器,确保我镇的实验教学位居全县前列,中心......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探析范文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探析 摘要: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明确实验科目的基本要素;二是:千方百计拓展实验空间;三是: 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实验......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探讨(合集5篇)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探讨 内容摘要:科学课作为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重要的育人功能。而实验则是完成教学任务非常有效的途径。上好科学课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