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探讨

时间:2019-05-15 04:5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探讨》。

第一篇: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探讨

一、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之初探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上好科学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科学课也是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的基础。因而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教学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

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农村小学目前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本人认为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实验科目的目的、操作过程及任务

做实验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明确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而设置的。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

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所以在实验前就要明确操作过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地震》这课时,我们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每人一根竹棍,慢慢用力使其弯曲或(把一快毛巾折叠成几层,然后用力挤压)。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汇报,其余学生讨论补充。还可以把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点先写在黑板上,作为实验的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从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前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运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去观察和感知实验过程中形态、特征等变化情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

以《观察植物的种子》为例,课前要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是一个以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

在《磁铁》的实验中,当我们看到磁铁能把带铁的东西吸起来,我们就知道磁铁有吸引铁的性质,所以我们就把磁铁的这种特性叫做磁性。磁性有强弱,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我们把磁铁用细线悬挂起来,等到它静止时,磁极分别指向南方和北方,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老师可以提示指南针就是根据磁铁的这一特性发明的。通过验验结果可以增强学生对现实生

活中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二、千方百计拓展实验空间

小学科学实践课的实验场所不局限于学校的实验室,实验教师应该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把实验场所搬出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搬到学生自己的家里。如在教学《观察植物根的生长》一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自己做实验,看看种子萌发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植物的根向哪里生长,根的生长速度怎么样。根有哪些作用,种子是怎样变成幼苗的,植物茎的作用和怎样开花结果的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选材,亲自种植,并把每天的生长都记录下来,从而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植物生长变化的数据。

农村学校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根据实验科目的需要,就地取材,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如在做《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实验材料需要土豆、西红柿、米饭、苹果、梨等新鲜蔬菜和食品,就安排学生从家里带来。

三、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活动;二是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又要充分发挥农村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点亮小灯泡》、《种子发芽的实验》《设计制

作一个保温杯》、《做一个钟摆》等这些具有小制作、小实验性质的实验课时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在无危险时,尽情地实验,痛快地玩耍,学中玩,玩中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农村,既有实验的劣势——实验器材不足,也有实验的优势——天然教学资源。农村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清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各种动植物、地貌等。让学生们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学到自然、地理、生物方面的科学知识。

四、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如在上《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在桌子上放着两盆液体,出示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到盆子里。马铃薯在一盆液体里沉,另一盆液体里浮。交换马铃薯,再分别放入盆中,在刚才沉的盆子里,马铃薯还是沉,浮的还是浮。把两个马铃薯放入其中一个盆中,都浮起来了,放入另外一个盆中,马铃薯都沉下去了。这时候有学生会发出疑问,有的就说:“哦,浮的一盆水是盐水!”听一个学生这样说,好多学生都跟着认为是盐水。这时,老师需要反问:“你能确定浮的一盆水肯定是盐水吗?”这个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有一些学生就说不敢确定。老师又说,如果不能确定这盆水是不是盐水,那么我们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们取些水烧干,烧一烧就烧出盐来了。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按照教材的方法烧盐水,结果真的烧出了白色的粉末,学生都认为这就是盐!证明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水。

又如在教《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时,老师一开始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先不讲明怎样做才会让小灯泡发光,而是提出疑问:“谁能让小灯泡发光。”在学生认识仪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敢于思考,利用现成的仪器去实践,并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争着去比一比谁最快让小灯泡发光,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合作,更需要师生的合作。只要实验老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

比如: 《杠杆》一课,有位老师设计了一个“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让学生推荐出班级中公认的一个力气大的和一个力气小的两位同学来比试。力气小的压离支点远的一端木棍,力气大的压离支点近的一端木棍,结果力气小的几次都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这样的结果,很显然出乎学生的意料,于是学生提出问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研究杠杆的兴趣。

比如: 《杠杆》一课,有位老师设计了一个“比谁的力气大”的游

戏,让学生推荐出班级中公认的一个力气大的和一个力气小的两位同学来比试。力气小的压离支点远的一端木棍,力气大的压离支点近的一端木棍,结果力气小的几次都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这样的结果,很显然出乎学生的意料,于是学生提出问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研究杠杆的兴趣。

科学探究既要有激情,更要讲究方法 内容摘要:

我们在科学实验课上,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应该注重探究活动的效益。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关键词:

经历探究 激情 提出问题 科学探究 效果 方法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很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获得发展。但是,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是有价值的,这个问题

很值得我们深思。

有一节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相同和不同。讲台两侧摆满了各种实验材料。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蜡光纸、小烧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学生开始试验之前,老师提出的问题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觉、用途等等。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一下子蜂拥到讲台上领取材料,想领什么材料就领什么材料。学生顿时忙开了,课堂上很热闹。听课的老师问一个同学,你们在研究什么呀?学生摇摇头……

这节课,教师准备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各种液体更多的不同,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由于教师没有让学生确定自己要探究的课题,致使学生盲目地忙乱了一节课,无论是在科学概念方面,还是在科学态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得到的东西很有限。对于小学生来说,探究绝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指导,不是完全放手给学生,有人认为探究就是让学生独立研究,只要老师指导了,就不是探究。那种“学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学生想怎样研究就怎样研究”的做法实际上是不符合小学生学习实际的。

新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之后,该怎么办?这些问题是否都有研究的价值,是否都能当堂研究,学生是否具备研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指导他们整理、筛选,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研究什么,并

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收集信息。

一个完美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可研究的对象,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拟定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并进行汇报、交流”。每位科学课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完成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但是,真正做到这一步,需要一个能力形成的过程,如果只有探究的激情,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无目的地去操作,那么,只能说是科学课教师失去了应有的指导作用,是“有量无质”的探究活动。

作为科学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放慢“探究的脚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设计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动。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动的效果,让学生从中在各个方面得到最大的发展。当然,在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参与,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之内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这才是我们在科学教育中所追求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科学知识”三维教学目标的系统达成。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初探

摘要

怎样让孩子真正地利用实验学会科学地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实验器材达到科学课的实效性,抓住中心环节合理调整内容,集中实验;合理取舍教材内容,主攻重点实验;选择实验材料,侧重探究实验后分析

引领 科学

实验

《科学》新课程实施以来,《科学》实验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有几个实验活动不落实,感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假如每个实验活动都要落实,教学时间不够,也达不成明显效果。我常常思考:教材上安排的内容怎么处理呢?怎样使《科学》实验课上得既有高容量,又有高质量?经过《科学》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对教材作合理调整,对实验小组作合理安排,对实验器材作有效选择,对探究实验作有效指导,都能提高教学有效性,这些因素都需要教师来有效组织。下面结合四年级科学《食物》单元的实验教学,谈谈教师如何有效组织,使《科学》课教学达到既节省教学时间,又提高教学密度,实施最优化教学。

一、抓住中心环节合理调整内容,集中实验

依据小学生爱玩、贪玩的特点,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时,要让学生人人都有任务,要让学生尽兴地探究,要激发出探究的兴趣,而且要有所收获。有些科学实验课,按照教材的编排来上,课堂上很难完成任务。教师要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探究实验中的核心环节,有目的地把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再合理安排好实验小组,把做做停停的分散实验改为人人有事干的集中实验,以节省探究实验的时间。便于花更多的时间用于讨论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上升到对概念的理性认识,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食物中的营养》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材安排了三个有结构的活动。活动一: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活动二:在一天的食物中,我活动三:辨别事物中的营养成分。第一次教学时,我按照教材的安排,实际操作时分了五组学生实验。活动一:交流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活动二: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将我们一天所吃的食物中,每种食物含有地主要营养成分补充记录在卡片上。活动三,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结果发现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查阅相关资料,以致小组交流时只有个别人发言;还有,六个人不会配合,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就会无所事事。再则组织学生做分散实验,做做停停,花费时间很长,学生实验不能尽兴,也不利于归纳分析。如果分两人小组实验,准备各种实验器材的工作量很大,分发实验材料也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第二次教学时,分五人小组实验,把某些教学环节稍作调整,减少活动环节,学生探究更尽兴了,时间也节省了。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从而揭示课题。

二、初步感知,实验探究

(一)认识营养成分(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结合课本中的内容,充分熟悉六大营养成分。并运用小组合作交流完善食物中哪些食物中含有这些营养成分。

(二)了解营养的作用(食物中营养对身体的作用)

让学生自己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教材等途径获得的资料自主学习,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很感兴趣,成为更加主动,自主的学习者。

做实验,辨营养成分(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一)寻找脂肪

(二)寻找淀粉

(三)寻找蛋白质

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为了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创设动感探究式教学模式:讨论猜想—实验研究—互动交流—总结归纳四步骤,努力营造一个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和谐平等互助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感知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学是为了应用,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课后布置作业时胃自己设计营养丰富的午餐,让学生学以致用的再探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理取舍教材内容,主攻重点实验

科学教师都有同感,《科学》教材有些章节的编排内容在一个课时上安排偏多,但仔细分析教材,发现有些内容是同类实验,教学时完全可以有选择地加以选用。教学时,一堂课上抓住一些重要的探究实验,做透这一部分,可以带动这一类实验,同样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食物中的营养》一课教学活动中,教材安排的三个活动环节,在一节课中无论如何是完成不了这三个探究活动的。在这节课中,告诉他们一些搜索信息的方法,让他们课后去查找这些相关的信息,再把这些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试着作出自己认为很合理的解释。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取知识是主动的,这是一种发现式探究。通过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发现式探究,能让学生亲历科学,培养

我将我们一天中获得的营养成分环节一带而过,让学生充分的合作探究,主要鉴别脂肪和淀粉全部过程,把这一部分做透,做细,学生不仅能在知识与技能上得到收获,而且更能增强学习的有效性。课后让学生自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应该不是困难的事情了。这里也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对实验效果都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每次实验结束后,都必须组织好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同时要让学生学会静心地倾听别人的发言,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第三个教学环节,最后花几分钟指导学生去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并要求学生在活动手册上作好记录,下一节课检查。

我认为,科学探究实验,实验小组的安排也很重要。如第一次教学时,我没有对小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结果由于学生不会合作,也不认真听老师的要求,同学们不知该做什么,实验时都自己做自己的,教学完全失败。第二次教学,采用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操作员,记录员,观察员等,教师边演示边提示学生做分组实验,实验操作面广,人人动手,人人参与活动;便于观察,更便于管理,课堂秩序好;可以使教学环节安排得非常紧密,节省了很多时间。

三、选择实验材料,侧重探究实验后分析

教材包括材料,材料是教材最重要的部分,一套好的材料可以促成一节好课。我很有同感,教学中也深深地感觉到材料选择得当,可以使探究实验省时而又有效。要使探究有实效,让学生做好探究前的方案设计很必要。但是设计实验方案很花时间,在一节科学课中既要让学

生自己设计好实验方案,又要学生亲自经历实验探究过程,还要引导学生作好实验分析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要照顾到个别现象面向全体学生。这就更需要教师要有精明的组织,充分发掘实验材料,并能提前让学生自己准备生活中容易找到的实验材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将科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省时省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验结束后,不仅要重视多数人的结论,也要重视分析个别现象。因为这些特殊现象背后隐藏着学生的疑惑,也隐藏着学生在探究实验中的情感态度,揭开疑惑可以对知识作更进一步的了解。因为教学中对有些实验材料作了调整,学生在取得同样的学习效果下,才有充足的时间对特殊情况作具体的分析,照顾到个别现象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学生。分几人实验小组?这些都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不同材料的不同选择将会影响着课堂的不同结构,也决定着课的成败,所以教师为学生选择好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很重要。

《科学》新教材注重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探究活动的落实要靠教师的有效组织。《科学》教学提倡“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敢于树立“用教材教”意识,学会取舍。教学实践发现,教师只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重点,合理调整探究活动内容,合理安排实验活动小组,善于选择有结构的实验材料,组织好有典型意义的探究活动,授学生于渔,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第二篇: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点滴体会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点滴体会

黄梅思源实验学校: 於松洋

内容摘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的工作轨迹,感受到那一位位充满活力的青年优秀教师,那一节节撞击智慧火花的科学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至深。同时,加深了我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意义的认识,学生学好科学课程是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方式和科学自然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潜力,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小学科学常识课中的实验教学,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规范和繁杂,但其目的还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方法,自主探索。认识自然界中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达到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科学启蒙教育之目的。那么,针对农村小学而言,怎样才能上好小学科学课,这就引人深思。在此,我谨以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谈谈我的一点点教学体会,与之勉之!

一、提高思想认识。

说实话科学课实验课,由于农村学校实验器材还不充足,设备也不太齐全,亦得不到各级领导的应有重视,虽然开课,教师也是将实验操作用教师讲解加上学生记录操作步骤而取而代之,忽视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弃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演示代替了学生操作,主体被简化,学生亲自操作的机会减少,削弱了其动手能力。有的教师是为实验而实验,许多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只顾依据现有的实验步骤跟着老师一起,听着老师的指令,机械地摆弄器材,取些数据,填填表格,表填完了,实验就完成了。所以,必须把实验教学作为一项尤为重要的工作来抓,要想实验教学真的有出路,我认为教师就要当好组织者和指导者,积极性要高。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

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教师要在科学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目标,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学会一种科学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全班讨论完善了自己的看法,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能独立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同时还要给予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体验科学。以往,我们有些教师在让学生做实验前,为了节省时间,先详细地向学生讲解出所有实验的过程,再让学生照着去做,这样学生不是通过自己探索出实验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完成指定的操作。如讲到《年轮》时,实验前,我将事先准备好的不同木质的横截面分组分发,让学生观察。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比我讲的要清楚多了。又如讲《形形色色动物》时,学生根本不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我就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现象。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科学走进生活,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科学。让学生亲自观察动植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这样会使学生做起实验更有兴趣,对实验的理解才更透彻,才能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丰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土法上马,自制教具。

土法上马,自制教具是我们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关键。结合教材实际做一些教具是相当必要的,因为它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也可以达到教师预想的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光的折射》时,我把一个玻璃茶杯 用墨汁将全身涂黑,只留下长4厘米,宽2厘米的缝隙,然后用电筒对着小孔一照,发现光通过茶杯的小孔,应该反射在小孔对面,然而反射在另一折;又如在教《让灯亮起来》一课前,我就自制了一些相关的教具,组装了简易电路图。总之,只要大家做生活有心人,科学就在身边,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到眼里有资源,心理有教育,科学资源就无处不在,更是取之不竭的。

四、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科学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在思想上不能抱着“等、靠”的依赖思想,等来了设备,有的学生已经毕业了,这是很不现实的。我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进行替代和补充。如教《用根茎繁植的植物》一课时,教材中的插图夹竹桃、天竺葵,我都不太认识,何况学生呢,在教学中我启发学生用本地随处可见的杨柳、葡萄等植物进行压条、扦插实验,真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呢。又如在教《家养小动物》 一单元,我预先让学生喂养一些可爱的小动物,仔细观察它们吃东西的样子,以及生活习性等等。诸如此类的像《养蚕》、《青蛙》等内容。皆可随时而择,因地而栖。这样就接近了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动手操作,感知事物参与教学,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获取的知识也比较生动形象、深刻。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科学研究活动。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科学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科学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科学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现象,虽然很费时间,而且由于学生的活动范围很大,给教师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学生在观察中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利用家乡自然条件科学致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地形、作物、水域,等等。

2、家乡人民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水资源的利用、土资源改造与利用、茶叶的加工等等。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带到田地边、池塘旁,让学生边考察、实践、边学知识,使学生对家乡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五、充分发挥农村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1、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于城市学生,我们农村的孩子更熟悉大自然的环境,在某些科学知识学习方面更胜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的周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他们经常见到一些动物和植物,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和养殖过程,熟悉大自然中的山川地貌和岩石。如:《稻谷的观察》、《植物的一生》等教学内容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2、农村学校更接近于真实的自然环境,具有城市学校所无法比拟的天然教学资源。农村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清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各种地貌;等等。

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学,最关键还在于我们的科学老师,相信,通过大家的不懈的努力,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好。总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我们围绕素质、素养教育的目标用心去做,很多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农村小学的实验教学被动局面也是一定可以解变的。为了农村科学教育,我愿化着老牛——不用扬鞭自奋蹄!

第三篇: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探析范文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探析

摘要:

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明确实验科目的基本要素;二是:千方百计拓展实验空间;三是: 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四是: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

实验教学探析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上好科学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科学课也是中学地理、化学、生物的基础。因而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教学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

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农村小学目前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笔者认为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实验科目的基本要素

(1)明确实验目的

做实验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明确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而设置的。

(2)明确实验操作过程

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山区的学生也是一样,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明确操作过程。

如教学《简单的电路》这课时,我们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用一个灯泡、一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要怎样连接起来才能组成电路。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汇报,其余学生讨论补充。还可以把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点先写在黑板上,作为实验的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从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3)明确观察任务

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前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运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去观察和感知实验过程中形态、特征和声、光、色、味、温度等变化情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

以《观察植物的种子》为例,课前要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4)明确实验结果

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是一个以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

在《磁铁》的实验中,当我们看到磁铁能把带铁的东西吸起来,我们就知道磁铁有吸引铁的性质,所以我们就把磁铁的这种特性叫做磁性。磁性有强弱,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我们把磁铁用细线悬挂起来,等到它静止时,磁极分别指向南方和北方,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老师可以提示指南针就是根据磁铁的这一特性发明的。通过验验结果可以增强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二、千方百计拓展实验空间

(1)因地制宜开辟实验场所

小学科学实践课的实验场所不局限于学校的实验室,实验教师应该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把实验场所搬出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搬到学生自己的家里。

如在教学《观察植物根的生长》一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自己做实验,看看种子萌发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植物的根向哪里生长,根的生长速度怎么样。根有哪些作用,种子是怎样变成幼苗的,植物茎的作用和怎样开花结果的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选材,亲自种植,并把每天的生长都记录下来,从而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植物生长变化的数据。

(2)就地取材选择实验材料

农村学校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根据实验科目的需要,就地取材,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

如在做《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实验材料需要土豆、西红柿、米饭、苹

果、梨等新鲜蔬菜和食品,就安排学生从家里带来。

三、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活动;二是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又要充分发挥农村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1)寓欢乐于学习实践中

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在《观察蚯蚓的身体 》、《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点亮小灯泡》、《种子发芽的实验》《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做一个钟摆》等这些具有小制作、小实验性质的实验课时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在无危险时,尽情地实验,痛快地玩耍,学中玩,玩中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让学生在享受大自然中获取知识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农村,既有实验的劣势——实验器材不足,也有实验的优势——天然教学资源。农村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清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各种动植物、地貌等。让学生们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学到自然、地理、生物方面的科学知识。

四、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

如在上《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在桌子上放着两盆液体,出示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到盆子里。马铃薯在一盆液体里沉,另一盆液体里浮。交换马铃薯,再分别放入盆中,在刚才沉的盆子里,马铃薯还是沉,浮的还是浮。把两个马铃薯放入其中一个盆中,都浮起来了,放入另外一个盆中,马铃薯都沉下去了。这时候有学生会发出疑问,有的就说:“哦,浮的一盆水是盐水!”听一个学生这样说,好多学生都跟着认为是盐水。这时,老师需要反问:“你能确定浮的一盆水肯定是盐水吗?”这个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有一些学生就说不敢确定。老师又说,如果不能确定这盆水是不是盐水,那么我们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们取些水烧干,烧一烧就烧出盐来了。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按照教材的方法烧盐水,结果真的烧出了白色的粉末,学生都认为这就是盐!证明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水。

又如在教《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时,老师一开始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先不讲明怎样做才会让小灯泡发光,而是提出疑问:“谁能让小灯泡发光。”在学生认识仪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敢于思考,利用现成的仪器去实践,并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争着去比一比谁最快让小灯泡发光,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合作,更需要师生的合作。只要实验老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

参评类别:教学组

作者: 陕西省 丹凤县 峦庄镇 马家坪完全小学 黄庆学 邮编:726202 职务:教师

电话:*** 电子邮箱:mjphqx@sina.com

第四篇: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探讨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探讨

内容摘要:科学课作为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重要的育人功能。而实验则是完成教学任务非常有效的途径。上好科学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

关键词:科学 实验 探讨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学生观察得越仔细,就越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越能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探究。观察、探究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良好方法。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认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也是小学科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农村小学目前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我认为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实验科目的基本要素。

1.明确实验目的。

做实验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明确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而设臵的。

2.明确实验操作过程。

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山区的学生也是一样,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明确操作过程。

如教学《简单的电路》这课时,我们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用一个灯泡、一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要怎样连接起来才能组成电路。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汇报,其余学生讨论补充。还可以把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点先写在黑板上,作为实验的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从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3.明确观察任务。

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前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运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去观察和感知实验过程中形态、特征和声、光、色、味、温度等变化情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

以《观察植物的种子》为例,课前要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4.明确实验结果。

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是一个以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

在《磁铁》的实验中,当我们看到磁铁能把带铁的东西吸起来,我们就知道磁铁有吸引铁的性质,所以我们就把磁铁的这种特性叫做磁性。磁性有强弱,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我们把磁铁用细线悬挂起来,等到它静止时,磁极分别指向南方和北方,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老师可以提示指南针就是根据磁铁的这一特性发明的。通过验验结果可以增强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二、千方百计拓展实验空间

1.因地制宜开辟实验场所。

小学科学实践课的实验场所不局限于学校的实验室,实验教师应该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把实验场所搬出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搬到学生自己的家里。

如在教学《观察植物根的生长》一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自己做实验,看看种子萌发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植物的根向哪里生长,根的生长速度怎么样。根有哪些作用,种子是怎样变成幼苗的,植物茎的作用和怎样开花结果的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选材,亲自种植,并把每天的生长都记录下来,从而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植物生长变化的数据。

2.就地取材选择实验材料。

农村学校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根据实验科目的需要,就地取材,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

如在做《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实验材料需要土豆、西红柿、米饭、苹果、梨等新鲜蔬菜和食品,就安排学生从家里带来。

三、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活动;二是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又要充分发挥农村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1.寓欢乐于学习实践中。

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在《观察蚯蚓的身体 》、《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点亮小灯泡》、《种子发芽的实验》《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做一个钟摆》等这些具有小制作、小实验性质的实验课时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在无危险时,尽情地实验,痛快地玩耍,学中玩,玩中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让学生在享受大自然中获取知识。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农村,既有实验的劣势——实验器材不足,也有实验的优势——天然教学资源。农村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清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各种动植物、地貌等。让学生们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学到自然、地理、生物方面的科学知识。

四、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

如在上《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在桌子上放着两盆液体,出示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到盆子里。马铃薯在一盆液体里沉,另一盆液体里浮。交换马铃薯,再分别放入盆中,在刚才沉的盆子里,马铃薯还是沉,浮的还是浮。把两个马铃薯放入其中一个盆中,都浮起来了,放入另外一个盆中,马铃薯都沉下去了。这时候有学生会发出疑问,有的就说:“哦,浮的一盆水是盐水!”听一个学生这样说,好多学生都跟着认为是盐水。这时,老师需要反问:“你能确定浮的一盆水肯定是盐水吗?”这个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有一些学生就说不敢确定。老师又说,如果不能确定这盆水是不是盐水,那么我们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们取些水烧干,烧一烧就烧出盐来了。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按照教材的方法烧盐水,结果真的烧出了白色的粉末,学生都认为这就是盐!证明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水。

又如在教《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时,老师一开始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先不讲明怎样做才会让小灯泡发光,而是提出疑问:“谁能让小灯泡发光。”在学生认识仪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敢于思考,利用现成的仪器去实践,并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争着去比一比谁最快让小灯泡发光,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合作,更需要师生的合作。只要实验老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

第五篇:小学科学实验论文: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探讨

关于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探讨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上好科学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科学课也是中学地理、化学、生物的基础。因而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教学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

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农村小学目前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笔者认为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明确实验科目的基本要素

1.1 明确实验目的

做实验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明确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而设置的。

1.2 明确实验操作过程

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山区的学生也是一样,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明确操作过程。

如教学《简单的电路》这课时,我们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用一个灯泡、一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要怎样连接起来才能组成电路。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汇报,其余学生讨论补充。还可以把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点先写在黑板上,作为实验的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从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1.3 明确观察任务

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前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运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去观察和感知实验过程中形态、特征和声、光、色、味、温度等变化情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

以《观察植物的种子》为例,课前要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1.4 明确实验结果

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是一个以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

在《磁铁》的实验中,当我们看到磁铁能把带铁的东西吸起来,我们就知道磁铁有吸引铁的性质,所以我们就把磁铁的这种特性叫做磁性。磁性有强弱,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我们把磁铁用细线悬挂起来,等到它静止时,磁极分别指向南方和北方,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老师可以提示指南针就是根据磁铁的这一特性发明的。通过验验结果可以增强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千方百计拓展实验空间

2.1 因地制宜开辟实验场所

小学科学实践课的实验场所不局限于学校的实验室,实验教师应该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把实验场所搬出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搬到学生自己的家里。

如在教学《观察植物根的生长》一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自己做实验,看看种子萌发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植物的根向哪里生长,根的生长速度怎么样。根有哪些作用,种子是怎样变成幼苗的,植物茎的作用和怎样开花结果的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选材,亲自种植,并把每天的生长都记录下来,从而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植物生长变化的数据。

2.2 就地取材选择实验材料

农村学校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根据实验科目的需要,就地取材,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

如在做《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实验材料需要土豆、西红柿、米饭、苹果、梨等新鲜蔬菜和食品,就安排学生从家里带来。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活动;二是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又要充分发挥农村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3.1 寓欢乐于学习实践中

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在《观察蚯蚓的身体》、《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点亮小灯泡》、《种子发芽的实验》《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做一个钟摆》等这些具有小制作、小实验性质的实验课时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在无危险时,尽情地实验,痛快地玩耍,学中玩,玩中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让学生在享受大自然中获取知识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农村,既有实验的劣势——实验器材不足,也有实验的优势——天然教学资源。农村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清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各种动植物、地貌等。让学生们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学到自然、地理、生物方面的科学知识。

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

如在上《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在桌子上放着两盆液体,出示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到盆子里。马铃薯在一盆液体里沉,另一盆液体里浮。交换马铃薯,再分别放入盆中,在刚才沉的盆子里,马铃薯还是沉,浮的还是浮。把两个马铃薯放入其中一个盆中,都浮起来了,放入另外一个盆中,马铃薯都沉下去了。这时候有学生会发出疑问,有的就说:“哦,浮的一盆水是盐水!”听一个学生这样说,好多学生都跟着认为是盐水。这时,老师需要反问:“你能确定浮的一盆水肯定是盐水吗?”这个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有一些学生就说不敢确定。老师又说,如果不能确定这盆水是不是盐水,那么我们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们取些水烧干,烧一烧就烧出盐来了。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按照教材的方法烧盐水,结果真的烧出了白色的粉末,学生都认为这就是盐!证明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水。

又如在教《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时,老师一开始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先不讲明怎样做才会让小灯泡发光,而是提出疑问:“谁能让小灯泡发光。”在学生认识仪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敢于思考,利用现成的仪器去实践,并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争着去比一比谁最快让小灯泡发光,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合作,更需要师生的合作。只要实验老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

下载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

    自主 探究 教学模式——孟庄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基本流程: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验证实验方案---交流表......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 竹溪县实验小学 刘钰铧 背景分析: 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为内容,研究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与策略,以提高课堂效率。科学课题组成员紧紧......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规范(5篇)

    卞桥中心校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规范 为了规范我镇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管理,更好地开展好实验课,用好科学实验室,充分利用县局配备的教学仪器,确保我镇的实验教学位居全县前列,中心......

    小学科学实验课设计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设计 东华小学 王有文 众所周知,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

    山丹县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山丹县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霍城镇小学 王琼 4月13日我参加了“山丹县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培训”教研活动,在教研中各位老师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想法和实践经验。我......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课程名称:科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大象教育出版社2004版 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设计者:卢盟辉 新密市来集镇岳岗小学 钟摆的秘密 一......

    科学实验课教案

    人类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发面”的实验数据。 2、探究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规律 3、酵母菌的适宜发酵温度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探究酵母菌在发面过......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蒙自市新安所镇中心学校杨顺安2014年4月浅谈新课标下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器材的作用,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