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时间:2019-05-13 21:5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第一篇: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课程名称:科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大象教育出版社2004版 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设计者:卢盟辉 新密市来集镇岳岗小学

钟摆的秘密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来了解钟摆的秘密。

二、学习重点:

钟摆的原理,影响摆快慢的因素。

三、学习难点:

摆长与摆摆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教具:摆钟内部结构模型,钟表的摆模型,自制活动的摆。

学具:自制(课前由学生自制简单的摆)。

四、学习过程:

(一)观察、分析、猜想

1、教师出示摆钟的内部结构模型。

2、学生看完后,提出问题

(1)摆钟如何工作的?

(2)为什么只有摆在摆动时,秒针、分针、时针走动?

3、摆钟工作时,哪部分起着作用?

4、教师出示摆的模型,介绍摆臂、摆锤。(二、)实验

1、研究在相同时间内同一个摆的摆动次数是否相同。

(1)拿出自制的摆,在三个一分钟内测出摆摆动的次数,你的发现是什么?

(2)大家的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是什么决定了摆的快慢呢?

(3)研究摆长与摆摆动快慢关系

2、实验一

同样的摆锤,改变摆长,观察摆动次数,总结发现。

实验二

摆长相同,改变摆锤的重量,观察其摆动次数,总结发现。

3、整理总结

4、你有办法调整摆的快慢吗?摆钟呢?

四、作业

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60秒摆动20次的摆,60秒摆动40次的摆。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课程名称:科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大象教育出版社2004版 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设计者:卢盟辉 新密市来集镇岳岗小学

体积变化之谜

学习目的:

1.会做热胀冷缩的试验。

2.能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出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学习重点:

会做热胀冷缩的试验。

教学准备:

冰箱、玻璃杯、水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友友在拿冰箱里的饮料时,发现水被冻成了冰,玻璃瓶也裂开了。

二、猜想与假设

玻璃瓶为什么会裂开呢?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吧!

三、试验

1.写出研究计划

2.试验。装一满杯水,不该盖子。把杯子放进冰箱,让水结冰。观察并会不会超过杯口。如果并超过杯口,说明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

3.得出结论。水遇冷结冰后,体积会变大。

四、延伸

教师提问:其他物体也有这个性质吗?

学生作出假设,把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根据自己作出的假设,制定研究计划,准备工具和材料。

五、事实与证据

根据上节课作出的假设和研究计划,进行试验。

六、分析与总结

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能根据这些现象归纳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遇冷后体积一般都会变小。

七、提问

我们知道了物体遇冷时体积变化的规律。那么物体加热后,体积又会怎样变化?制定研究计划,准备好工具和材料。

八、事实与证据

根据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和研究计划,进行试验。

九、分析与总结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一般都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的性质。

十、拓展活动友友提出:在地球上,冷水重还是热水重?

学生先猜想一下,同学们设计试验。

根据小组设计的实验进行试验。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课程名称:科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大象教育出版社2004版 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设计者:卢盟辉 新密市来集镇岳岗小学

地球“变脸”之谜

学习目的:

1、能通过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2、会运用模型解释地貌变化的主要原因。

学习重点:

能通过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教学准备:

粘土、托盘、饮料瓶、小苏打、面粉、红墨水、水、勺子

学习过程:

一、猜想与验证

1.是什么引起了地貌的变化?

2.学生猜想:火山爆发、地震、风„„

二、计划与组织

1.引起地貌变化的原因很多,各小组选择一个开展研究。

2.各小组制定一份详细的研究计划,并做好分工。3.阅读资料

阅读63的课本内容。修改自己的计划。

三、模型与解释

1.以小组为单位做火山爆发模型

(1)先准备好工具和材料。

(2)用粘土将饮料瓶埋起来,使它们像一座锥形火山。

(3)把小苏打、面粉、红墨水和水混合成浆状,倒进瓶子里;最后倒白醋。

2.探究活动

环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地震活动最频繁,为什么?

第二篇:科学实验课教案

人类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发面”的实验数据。

2、探究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规律

3、酵母菌的适宜发酵温度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难点:

1、探究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规律

2、通过实验,证明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作用。教学准备:

1、课件、小黑板;

2、面粉、酵母粉、温水、盆、量筒、烧杯、玻璃棒、直尺、计时器、温度计、显微镜、生物显微演示装置。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两个大小不一样的馍馍)这是老师用相同重量的面粉做成的,你们看了这两个馍馍后有没有什么想说的?(为什么一大一小)它们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呢?(酵母粉的多少,水温,揉面硬软程度等)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这些因素都能够导致馍馍变得一大一小。今天我们就来实验探讨一下在酵母粉和面粉重量相同的情况下,水温不同,发面会有怎样的变化。

二、实验过程

过程一:面团会发胖吗?

1、清点实验用品并作安全提示。

2、把100克面粉和5克的酵母粉倒入盆中。

3、烧杯取60毫升温水,师生共同完成温水调配。(不同小组取水温度不一样并测量水温告诉记录员,记录员上黑板填写)。

4、把60毫升温水倒入盆中,操作员开始和面。

5、把面团揉捏成比量筒口稍细的圆柱状后,拍平面团两端,放入量筒内,还可以用玻璃棒按平面团,尽量使面团保持平实。

6、用直尺记录下面团的高度,观察面团的高度变化。(开始0分钟的计时,刚才同学们在揉面团的时候有什么感受?你们虽然没看见酵母菌,但它们已经看见了你,你们想不想见一见酵母菌的真面目?)

过程二:观察酵母菌

1、发放课前制作的生物标本,每组的观察员按要求操作显微镜。(第一个5分钟)(提醒学生拿放载物片的时候要轻拿轻放)(记录员上黑板填写数据)

2、组织学生谈谈所看到的酵母菌是什么样子的,把看到的酵母菌样子画在随堂记录本上。(第二个5分钟记录员填写数据)

3、用“生物显微演示装置”把观察到的酵母菌图像放大到屏幕上,与学生画的作比较,出示酵母菌的相关图片。(第三个5分钟记录员填写数据)

过程三: 观察分析数据

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学生不会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分横向和纵向引导,的出发面的最佳温度区间)

三、师生总结:

1、在一定温度内,随着时间的增加,和面水温越高的面团成长 的体积就越大。

2、超过一定水温,面团成长体积反而不如低水温面团成长体积。

四、拓展延伸

1、观察曲线图,得出酵母菌最佳的发酵温度。

2、以后逢年过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可能利用面粉做发面,如果家里人

板书: 人类的朋友

酵母菌 发酵 30℃--40℃

第三篇: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一、实验名称: 太阳和影子

实验目标:

1、知道一天中太阳高度与影子之间的关系变化;

2、知道一天中太阳高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变化。

实验准备: 指南针、记录纸、橡皮、小尺、小棒、钟表、温度计、太阳高度测量仪、手电筒

实验过程:

1、用指南针定好南北方向后,然后把纸按方向摆正,再在纸上标识方向,放在太阳下,记录影子的变化。

2、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并把光线照在小标杆(小尺)上。

3、在不同时间内,用太阳高度测量仪测量太阳高度,并用温度计量出当时的温度。

实验结论:

1、影子根物体之间的关系是2者相反的。

2、影子的方向变化是长→短→长的,西→东的。

3、太阳高度高时,影子短,太阳高度低时,影子长。

4、太阳高度越高时,温度越高。太阳高度越低时,温度越低。

二、实验名称: 太阳钟

实验目标: 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实验准备: 卡纸、硬纸板、剪刀、尺子、胶水、量角器、直尺、指南针 实验过程:

1、在半圆形的卡纸上画上刻度。(用量角器比较精确)

2、把一块三角形的硬纸板用胶水竖直粘在有刻度的卡纸上。

3、进行野外实验,要求用指南针定方向后,把“太阳钟”放在正南方。

4、把硬纸板的影子到达的位置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1、阳光下的物体影子移动和变化的规律是: ①影子随着太阳的高度而变化,上午和下午,太阳高度低时,移动距离长; ②中午的时候,太阳高度高,影子移动的距离短。

三、实验名称: 光的行进

实验目标:

1、学会做“小孔成像”的实验;

2、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里行进是一条直线。

实验准备: 光学实验盒、火柴、胶水、手电筒、剪刀、纸盒

实验过程:

1、用3张同样大小的纸板放平,分别相距一样的距离,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其现象。

2、做“小孔成像”实验。①在纸盒上开一个小窗,用透明纸和胶水蒙住纸盒的另外一面。②同透明的纸把小窗盖上,再用剪刀小心的在纸上钻一个小孔。③将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户,移 动纸盒,直至能够在透明指上看到清晰的像为止。(或者看蜡烛成像)

实验结论:

1、光在同一种物质里行进是一条直线

2、“小孔成像”示意图。

四、实验名称: 研究透镜

实验目标: 比较认识凹、凸透镜成像的不同特点。实验准备: 光学实验盒、一些被观察的物体、火柴

实验过程:

1、分别用凹、凸透镜来观察物体。

2、在太阳光下,让阳光穿国凹、凸透镜,观察其聚焦现象。

3、把凹、凸透镜对着窗口,观察其成像情况。

实验结论:

1、凹、凸透镜产生这样的现象,是因为由于光线经过透镜时产生了偏折的原因。

五、实验名称: 七色光 实验目标:

1、学会做光的色散和色光的合成实验;

2、做滤光实验。

实验准备: 光学实验盒、镜子、水盆、白纸、陀螺、手电筒、喷壶

实验过程:

1、用水和喷壶做“彩虹”。

2、将小镜子斜放在水盆礼貌,并设法固定。

3、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射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将白纸在手电筒的上放举起,移动手电筒位置,直至能够看清彩虹。

4、把光学实验盒中三棱镜拿在阳光下,进行观察其现象。

5、把陀螺上依次涂红、橙、黄、绿、蓝、青、紫等七色后旋转。

6、将3只手电筒依次罩上红、蓝、绿三种有颜色的玻璃纸后,照射一个白纸。

实验结论:

1、彩虹是三棱镜的实验是光的色散。

2、陀螺旋转实验是光的合成,2个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

3、某中有颜色的物体,可以过滤光中的其他色光,只保留跟它相同的色光。

六、实验名称: 简单电路

实验目标:

1、能够连接基本电路;

2、知道串、并联方法。

实验准备: 电流实验盒、干电池、厚纸板、图钉、回形针

实验过程:

1、先观察小电珠的2端连接在那里。

2、小组讨论后,自主设计一个简单电路图,并实验。

3、制作串、并联电路。

4、按照书上的要求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红绿灯。

实验结论:

1、一个简单电路包括有开关、导线、电源、发光器(灯泡)

2、串、并联是2个不同的简单电路。

七、实验名称: 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目标: 能够设计简称装置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能。

实验准备: 电流实验盒、干电池、自来水、纯净水、盐水、一些物体

实验过程:

1、制作一个简单电路,但是没开关。

2、把一些物体充当开关,用导线连接后,通上电源,观察其现象。

3、分别用纯净水、自来水、盐水来充当开关,用导线连接后,通上电源,观察其现象。

实验结论:

1、金属的物体、水、人体都是导电的,是导体。

八、实验名称: 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实验目标: 知道连接不同的暗盒电路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实验准备: 电流实验盒、干电池、盒子、胶水

实验过程:

1、用盒子、胶水、小电珠制作一个暗盒,要求如下: A ● B ● C ● D ●

2、分别把小电珠的导线连AB、AC、AD、BD、BC、CD6个地方。

3、打开暗盒,观察暗盒里的实际电路。

实验结论:

1、连接不同的暗盒电路时,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九、实验名称: 研究磁铁

实验目标:

1、知道磁铁的性质;

2、制作“小指南针”。

实验准备: 磁铁性质实验盒、小铁钉、回形针

实验过程:

1、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回形针,观察其现象。

2、把一块磁铁悬挂起来,观察其静止时,磁极指示的方向。

3、把2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要使用不同的、相同的磁极)

4、按照书上的要求,利用小铁钉去制作一个“指南针”。

实验结论:

1、磁铁磁力最大的部位是磁极。磁铁有2个磁极,分别是南北极。

2、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十、实验名称: 电磁铁

实验目标:

1、了解电磁铁和磁铁的异同点;

2、知道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3、知道电磁铁磁极改变的方法。

实验准备: 电流实验盒、干电池、小铁钉、回形针

实验过程:

1、利用电流实验盒制作一个电磁铁。

2、讨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3、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

4、用2个电磁铁来互相验证一下南北极。

实验结论:

1、电磁铁必须在通电后,才会产生磁性。

2、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它们是正比关系。即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多,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大。

3、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或者绕线方向的改变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方向。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案

一、实验名称:研究杠杆

实验目标:

1、能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找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

2、能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了杠杆原理的工具。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 铁架台、木棍、线绳、杠杆尺、钩码、重物

实验过程:

1、认识杠杆尺(确定支点位置,动力点和阻力点的方位)

2、学生动手实验三次 通过实验明白,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X 钩码数

3、汇报实验结果

4、实践应用,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二、实验名称:探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

实验目标:

1、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不同斜面的省力情况。

2、能够举例说明哪些物体是变形的斜面。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 木板 块、木板(与木板宽相同)圆木(长与木板宽相同)测力计、斜面3 快(高15、20、30cm 各一块)重物一个。

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1)使用斜面省不省力?(2)不同的斜面省力相

2、实验:(1)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总结、汇报。(2)实验:不同的斜面省力不同的实验。学生总结、汇报。(3)通过实验总结: 斜面的坡度不同,所用的力不同,坡度越小(即斜面越长)越 省力。

三、实验名称: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目标:

1、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不同轮轴的省力情况。

2、能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了轮轴省力的工具。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 轮轴2 个(轴相同,一个轮大,一个轮小),固定支架、线2 钩码一盒、弹簧秤一个。

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使用轮轴省不省力?不同的轮轴省的力一样吗?

2、(1)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使用轮轴可以省力。总结、汇报。(2)不同的斜面轮轴省力不同的实验。学生总结、汇报。转动小轮的拉力(牛)转动大轮的拉力(牛)

实验结论:在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四、实验名称: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是一个等 臂杠杆,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 固定支架、定滑轮、钩码1 盒、弹簧秤1

实验过程:

1、讲解实验步骤:

2、学生实验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物体名称 上升距离通过实验并认真观察,你的结论是: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五、实验名称:研究动滑轮的作用

实验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是不能 改变用力方向。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 固定支架、动滑轮、钩码1 盒、弹簧秤1

实验过程:

1、讲解实验步骤:

2、学生实验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物体名称 上升距离通过实验并认真观察,你的结论是:

实验结论: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是不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六、实验名称:研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实验目标:

1、探究用一张纸不同形状托起一个重物的方法。

2、体会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实验准备: A4 纸、砖块、厚书

实验过程:

1、实验说明

2、把A4 纸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

3、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

实验结论:折叠或弯曲纸的不同形状,承受力也不同,圆柱体形状 承受力比较大

七、实验名称:研究那种支架不易变形、最稳固

实验目标:

1、了解种支架不易变形、最稳固

2、知道三角形支架最不易变最稳固

实验准备: 搭支架的不同材料(自选),重物(自选)

实验过程:

1、明确实验要求

2、要求学生分组做实验

3、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4、对比不同支架的承受力 支架形状 预测稳固性 实际稳固性 三角形 正方形 五边形 六边形 通过实验,我认为: 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实验结论:三角形支架最不易变形、最稳固。

八、实验名称:观察并认识岩石标本

实验目标: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岩石的特征

实验准备:各种岩石标本

实验过程:

1、发给学生岩石标本、请同学仔细观察,找出每种岩石在颜 色、软硬、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2、在每组汇报岩石的特征后,其他组可以补充完善。

3、强调稀盐酸是化学药品,有腐蚀性,要小心使用。标本名称 我的发现

实验结论:在颜色、软硬、结构等方面的特征是不同的。

九、实验名称:观察并认识矿物的性质

实验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认识矿物要从颜色、透明度、光泽、状、硬度等方面来认识矿物的特征。

2、能知道一些特殊的矿物。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 各种特殊的矿物、放大镜、水果刀、铜钥匙、玻璃、实验过程:

1、从颜色上认识矿物的特征: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刻划,就能看到矿物的颜

2、从透明度来认识矿物的特征:分成三类秀明、半透明和不透明。

3、从光泽和形状来认识矿物的特征:某一种矿物,它的光泽和形状都是一

4、从硬度来认识矿物的特征:分为四个等次:硬、较硬、较软和软。名称 颜色 透明度 光泽 硬度 形状

实验结论:某一种矿物,它的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和形状都是一定的。

十、实验名称:测试神经的敏感性

实验目标:

1、认识神经就像电话电缆,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

2、认识支皮肤里有些地方神经分布多,所以敏感性强,有些地 方神经分布少,所以敏感性弱。实验准备: 同桌学生准备两支削好的铅笔(有要太尖也不能太钝)

实验过程:

1、把眼睛闭起来,让同学用两支铅笔的笔尖轻轻触碰你身体的 手指、肘部、手背、膝盖等部位。

2、说说哪个部位可以感到有两个笔尖,哪个部位感觉只有一个笔

实验结论:身体的不同部位感觉有很大的差异,说明神经末梢在身体的各部位分布是不相同的。有些部位分布多,有些部位分布少。

十一、实验名称:研究身体不同部位反尖的快慢

实验目标:了解身体不同部位的反应的快慢是不同的

实验准备:同桌同学准备1 块比较大的橡皮,老师准备计时秒表。

实验过程: 橡皮从相同高度落下,砸到手背和脚背上时,你的反应是否一样?

2、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 砸手背和脚背先感觉 后感觉 先感觉 后感觉 先感觉 后感觉 我觉得我的身体最敏感的部位是:

实验结论: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是不同的。

第四篇: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热的传导

实验目标:

1、理解热的传导。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器材:

金属棒、蜡烛、凡士林、塑料棒等。实验过程:

1、几个人结成小组,轮流实验。

2、实验步骤:

(1)把热学实验盒中的金属棒支好。

(2)把塑料棒的一端用凡士林依次粘在金属棒上。(3)用蜡烛给金属棒加热。

3、实验:按自己的猜想尝试一下。

4、观察实验现象。

5、学生讨论:为什么会这样?

6、结论:

热能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热空气上升

实验目标:

1、能想明白热空气上升的原因。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实验器材:

蜡烛、火柴、剪刀、纸、笔、细线、针、铁架台 实验过程:

1、4人一小组,分成若干小组。2、实验步骤:

(1)用纸剪一个螺旋圈,把一条细线固定在螺旋圈的中心,并悬挂起来。

(2)点燃蜡烛,放在螺旋圈的下面。(3)观察纸螺旋圈的运动。

3、按自己的猜想尝试一下:小组合作观察。

4、记录现象:纸螺旋圈转动起来。

5、讨论:为什么纸螺旋圈会转得更快?

6、实验结论:

点燃的蜡烛会使周围的空气受热上升,上升的热空气会推动螺旋圈运动。

三种土壤中的渗水能力

实验目标:

1、通过实验能知道三种土壤中的渗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验探究精神。实验器材:

同样多的土(沙质土、壤土、黏质土)、三个大小相同的烧杯装同样多的水、三个大小相同的透明塑料瓶、纱布、水

实验过程:

1、四人分成一组,观察土壤的构成成分并猜想。

2、猜想:哪种土的渗水能力最高?

3、实验步骤:

(1)取三个大小相同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瓶底上。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同样多的沙质土、壤土、黏质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对三只瓶底收集到的从瓶子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4、观察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量最多,壤土居中,黏质土渗出的水量最少。

5、整理材料。

6、结论:

沙质土渗水能力最强,壤土居中,黏质土最低。

测量水温的变化

实验目标:

1、能知道水温变化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实验器材:

4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实验过程:

1、四人组成小组。

2、实验步骤:

(1)向烧瓶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摄氏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冷水。

(2)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3)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4)观测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每隔一分钟的温度变化。

3、做一做:尝试一下你的猜想。小组内轮流实验。

4、讨论:为什么会这样。

5、记录结果,整理材料。

6、实验结论:

冷水逐渐变热,热水逐渐变冷。

第五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蒙自市新安所镇中心学校

杨顺安

2014年4月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器材的作用,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为了十分使学生重视、学好科学这门基础学科,引导学生学会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把学会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即“学以致用”。提高科学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做好课前实验准备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成功的实验课,必定建立在教师丰富的经验之上。实验课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因为它不仅要熟悉教材知识,还要知道学生实验。教师应充分构思每一节实验课的总体思路,亲自动手熟悉每节课的实验程序,充分准备各种实验器材,找出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二、做好演示实验要起到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有序。例如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签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导线两端接头不是钩、叉时要注意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应同螺母旋紧的方向一致等。

有效的演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学习科学

探究的正确方法,并能受到良好的实验习惯的教育。所以在课堂实验教学中,优化教师演示实验,有利于提升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三、实验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进行体验。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进行体验,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如《淀粉的踪迹》中有两个重要的实验,检验淀粉和淀粉与唾液混合的结果。我在教学的时候发现学生对淀粉这种物质的认识在实验后并没有多少提高,于是我开始思考改进实验的内容。我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淀粉的能力,比如那些食物中含有淀粉。我选择了许多材料来检验——白菜、萝卜、馒头、米饭、马铃薯、薯条、青菜、面条、西红柿等等。在分组检验不同食品的时候,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动植物观察类的应该利用“童趣”为支撑点。如:学习“蜗牛

(一)、(二)时教会学生学会观察这蜗牛种动物的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运用同样的方法去观察“蚯蚓、蚂蚁、和金鱼”,为了达到“充分”的目的,拓展到观察蝗虫等小动物。这样,学生的观察就不是局限于眼睛了,在3个课时的充分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蜗牛原来不吃有老的树叶,只吃嫩菜叶。蝗虫和蜗牛也会游泳,蜗牛怕烟火,蝗虫不怕烟,怕火,蜗牛很特别,它有一个保护它的壳。

四、教会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说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如我在教学《改变浮和沉》时,为了使一些物体改变浮沉状况更为直观、形象,特意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讨论:“你能想办法让沉的物体上浮,上浮的物体下沉吗?”再讨论“为什么同一个洋芋会有时沉和有时浮不同的现象”,鼓励学生每人都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注意倾听它人的看法,敢于失败,敢于竞争。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十多种不同方案,然后经充分讨论选出最佳探究观察和想象能手。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教师能主动做好事件的引探,并注意到小组各成员的分工与协同作用,使每一小组的同学人人都有事可干。取得了人人参与、人人有惊喜,这样就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多媒体对实验的辅助作用。

利用多媒体投影的放大作用:我在教学花的构造一课时,要现场解剖一朵桃花或迎春花。在解剖子房时,我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操作,孩子们清晰地看到了我的操作过程,甚至看到了放大20倍的胚珠。这对孩子们的独立操作帮助很大,相对那种教师一桌一桌的演示要大大节约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降低了材料损耗。

利用电脑动画的启发作用:在启发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的时候,我有时会选择现成的电脑动画来引导学生,减少他们的实验盲目性。此时,flash等动画技术就成为教学的关键,如何用动画技

术再现科学的过程就完全依靠技术水平了。是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调整。应该说,改革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要做的事很多,涉及的面很广,上述的几点只是本人浅见而已,要做的事还很多。新课改下教师要既做教书匠,又做思想者和学者,充分挖掘科学教师这一职业的有效性,在发展学生中发展自己,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

附件:

姓名:杨顺安

出生年月:1966年11月

性别:男

籍贯:云南蒙自

民族:汉族

邮编:661106

电话:***

邮箱:1499447541@qq.com

学历:大专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工作单位:红河州蒙自市新安所镇中心学校

下载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科学实验课设计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设计 东华小学 王有文 众所周知,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要上好一门科目,教学计划是少不了的,本文就来分享一篇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一一、教材内容概要:本册教材由“生物与......

    小学科学实验课困惑及措施

    小学科学实验课困惑及措施 提要:农村的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实验室、实验仪器等的配备也都比较完善,但教师的教学却没有及时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走出一条......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定稿(合集5篇)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民乐县白庙中心小学赵庆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探讨

    一、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之初探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上好科学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五篇]

    第一课时:实验名称: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课 题:《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实验目的: 1.增强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2.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条件......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热门7篇)

    篇1: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

    如何上好科学实验课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小学科学课是一门探究性的学科,科学课的知识大多都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去发现、理解、应用科学知识。实验是科学课的主要手段,使学生获得直观、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