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错误中寻找教学资源
在错误中寻找教学资源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之二
错误即资源,很多人都那么认为,因为错误能发现学生存在的知识盲点,错误能转化成学生学习的起点,错误能让教师自身发现教学设计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利用错误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智慧。
教学片段:“读错了,但是里面有秘密。”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分小节请学生读,在学生的朗读中我明显听到有学生把“挂牵”读成了“牵挂”。这是很正常的读错,因为平常口语习惯说“牵挂”。本来是把这一语言现象的教学设计在内容理解后的一个环节中的。既然在朗读时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调整设计,把体会诗韵提到了初读阶段。
师:我听到有几个小朋友把“牵挂”读成了“挂牵”。(并板书)你猜这两个词意思一样吗?
生互相看,不敢下结论。
师:一样的,但为什么课文中用“挂牵”而不用我们非常熟悉的“牵挂”呢?想知道秘密就请你给每一节的最后一个字标上拼音。
生:我发现秘密了,最后的韵母都是“an”。师:我一读你们就会知道都用“an”的好处了。生:好听。
师:是的,好听多了,在诗歌中叫押韵,押韵就是让最后一个字的韵母一样。我估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经过这样的教学他们对于押韵应该有了基本的了解,起码知道了诗歌需要押韵,押韵了读起来更好听。对于学生的错误,放宽心,慢慢处理,有时会达到我们本来预设的目标,只是达到目标的路径不一样而已。
课后我想到了两年前教《柳树绿了》,看了《小学语文教师》中王崧舟老师对一组课文的解读,其中一篇是《柳树绿了》,我感觉学生不能体悟,但是既然名师设计了这个环节我就在课堂中试一下,也许学生真能感觉到音韵的美。
结果令我遗憾,我一遍一遍地用比较方式读,学生依然无法体会,最后我放弃渗透,因为既然学生不懂,我何必强加呢?
第二篇:错误资源在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解决的问题 1.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案例: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和少几”的应用题时,出示例题:学校里栽了85棵柳树,比杨树多37棵,栽杨树多少棵?要求学生自己读题,寻找出条件与问题,进行解答。有的学生列成85 +37=122(棵),有的学生列成85-37=48(棵)。师一看答案,就问:同学们,你们说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生:第二个。
师:是的,第一个答案把杨树当成了多的,所以错了,请错误的同学改正过来。
分析:对这样的错误老师就应该善于抓住时机,复习比多比少的问题的条件,帮助学生找到求解的关键,但是教师只是让学生判断了一下对错,就进行下一环节了,白白错过了这样一个资源。
3.案例:一个长方形里有几个直角呢? 生:长方形里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那么一个三角形里最多有几个直角? 生1:3个。师:错。生2:2个。
师拉下脸来说:还错。
生3怯怯地说:好像是1个。
师高兴地说:对了,大家要记住,一个三角形里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
分析:对这位教师的教学真是不敢苟同,让学生随便地乱猜,从3猜到1,把该猜的答案全猜了,最后就是让学生死记住这个答案,也不告诉学生为什么。其实,老师可以从这个案例里让学生画一画,让学生自己体会一下,能不能画出3个、2个直角的三角形,那么学生就知道为什么一个三角形了只有一个直角了,同时也复习了直角的画法,何乐而不为呢。其实,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要有效利用好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让孩子在错误中学会成长,让课堂因错误而精彩!可是当前的教学中,老师们通常更多看到的是错误的消极方面,在课堂中不同程度地回避着错误。还有很多教师对“错误”唯恐避之不及,对学生的错误资源往往加以躲避,更不要说去寻找、利用、开发这些错误资源。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稍有闪失,便自责不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久而久之,学生不敢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也无从获得课堂上真实的信息,很多问题在课堂上没有暴露,但课后却错误一片。老师再进行着不同程度地“炒冷饭”,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
因此,不管是从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上考察,还是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审视,我们要说“课堂无错要不得!”在平时的上课和听课过程中,我们就特别需要关注课堂上学生真实的差错,以及不断反思课堂上出现差错后,教师该如何应对,怎样让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真正得到有效地利用? 2.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堂学习错误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资源。学生出错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怎样对待错误。让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才可能更好地防止错误。学生的错误是极有价值的,正好引起我们的思考。放弃经历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谬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过度地防错、避错,缺乏对错误的欣赏与容纳,大大减少了学生扩展认知范围、接触新发现的机会,使天然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大胆尝试的探索意识被压抑乃至被扼杀,所伴随生成的个性特征和思维。特征必然是谨小慎微、害怕出错。一条缺少岔路的笔直大道,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很多触类旁通、联结新意向的机会,同时也由此失去了矫正失误和新发现的快乐。所以,课堂学习错误资源化正是新课程的迫切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深化认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正视儿童在课堂上出现问题并加以利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将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例如: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发现错误-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课堂错误资源捕捉、利用的实践,结合相关理论解释实践;针对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情况,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使我们的学生在错误中成长。反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原因,以案例反思的形式描绘教师捕捉与利用学生错误资源能力的形成轨迹,形成一定的理论,提高教师自我思辩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哲人、教育家关于错误的格言警句:“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怀特海)“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理就是从本身的错误当中,从亲身经历的痛苦体验中去学习。”(恩格斯)这些著作和警句从不同的角度告诉了人们错误的价值。
二、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1.概念界定。
[错误资源]错误资源就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学生发生偏差或失误,并通过双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课堂错误资源化,是指课堂学习错误向教学资源转换的动态演变过程,即在一定观念支配下,把课堂中的错误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开展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问题服务,变“错误”为资源,有效利用,化腐朽为神奇。[有效利用]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前预设错误资源,善于捕捉课中错误资源,善于课后反思错误资源,将学生的学习错误当作一种教育的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纠错追因意识,把学生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反思一下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纠错,让错误发挥最大的育人功效。
2.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其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认识必然有一个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包括出现一定的错误和反复。为此,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应当采取更为理解的态度,不应简单地予以否定,而应努力发现其中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有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教师就应十分注意如何提供或创造适当的外部环境来达到这个目的。建构主义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意义的生成,强调学习者通过与外部信息的相互作用而生成理解、发展智能,建构自己的“经验现实”。学习不是知识经验由外向内的“输入”,而是学习者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
(2)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并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通过问答、交谈或争辩的方法来宣传自己的观点。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错了,也不直接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和为什么错了,而只是提出暗示性的补充问题,使对方不得不承认答案的荒谬和处于自相矛盾的地步。最后,从苏格拉底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苏格拉底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3)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因此,我们的课堂里再也不应该有“笨学生”的存在,只有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不同的学生的聚集。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应该树立“对症下药”的教育观。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三、本学期深化、变更或突破的内容、措施 1.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践,探索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错误资源的方法策略。
(2)描绘教师捕捉与利用学生错误资源能力的形成轨迹,形成一定的课堂错误资源捕捉、利用的理论和实践。
(3)针对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4)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自我的思辩的能力,形成一支具有合理应用课堂错误资源的教师队伍。2.研究的内容:
(1)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对策研究。
(2)研究学生产生错误资源的原因、确定错误的类型。(3)错误资源对教学的影响及其地位的研究。
(4)教师要充分预设,将课堂中的生成错误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研究。(5)错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艺术研究(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6)学生在课堂中对捕捉错误信息能力的研究。(7)研究如何让师生形成正确的错误观。
3、研究过程和方法。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0年8月至2010年9月)
本阶段的任务:成立课题组,对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培训教师,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收集课题学习资料准备进行研究。2.实施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5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论文及有关课堂教学的资料等,探索和分析错误资源的产生原因、课堂错误资源的捕捉以及课堂错误资源的利用,形成一定的模式。
3.总结阶段(2011年6月——2011年9月)这阶段主要总结研究,完成整个研究过程的整理。征集有关论文、汇报课的录象等,邀请专家,对本次实验成果进行论证,形成研究进行总结、编写课题研究的资料集。申请阶段性课题成果鉴定。研究成果的及时推广,巩固成果,并做好后续工作。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知识类型和和某一个知识点错误的概率,并且记录下来。
2.日记法:撰写教学反思日记,记录课堂上的观察发现,反思错误资源的利用情况,总结研究发现。
3.文献法:通过上网搜集、阅读理论书籍等途径收集教育学、心理学方面对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错误资源的利用研究”有帮助的知识,加深对本课题的理论认识。4.个案法:通过对班级学生的个案研究,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错误原因和内容差异性,并根据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效运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5.文献研究法等。并通过讨论、说课、听研究课等手段。
四、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1.研究报告。
2.整理学生错误案例集和教师错误案例的分析集 3.教师论文集。4.公开课整理集。
注:课题研究基础及参考文献
课题组成员都有着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积极性很高。平时注重学生错误资源的积累。参考资料
1、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年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大出版社
2001年版
3、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年版
4、王芳:《解题错误的心理原因的分析与矫治》小学数学教师2004年5期
5、华应龙:《课堂因差错而美丽》
《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小专题研究报告
石嘴山市第六小学
一、小专题的提出
(一)问题现象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错误产生,在学生眼里,错误意味着失败,意味着耻辱。很多学生把错误和耻辱联系在一起。在老师眼里,学生出现错误时常常避之唯恐不及。当学生发言出现错误的答案时, 师立即快刀斩乱麻, 或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嘴, 再接二连三换学生回答, 直至满意为止;或以执牛耳者的姿势亲自加以纠正, 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正因为如此,学生非常担心出错,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很多学生担忧出错会受到同学歧视,因而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认为课堂本来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学生出错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怎样来对待差错。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差错看成是难得的资源,并且加以运用,我们课堂也因差错而变得有意义,有生命力。
(二)、问题思考:
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精彩的,然而这种精彩不仅是因为有感情交流、思维碰撞,以及创造力的迸发等,更因为有错误才使课堂更精彩。课堂,是学生可以出错的地方,学生出错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学生的错误,作为珍贵的教学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我们可以利用错误,适时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一种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应该做学习错误资源的开发者,合理利用来之不易的资源,让学生在纠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达成的目标:
反思我们的教学,分析数学学科中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数学学科组确定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利用的实践与研究力求通过研究达成以下目标:
1、提高捕捉学生有效错误资源的能力。
2、提高利用学生有效错误资源的能力。
3、研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策略。
(四)、完成小专题研究的措施
1、成立专题指导小组和研究小组,对课题组成员工作进行分工。(1)指导小组 组长: 卢杏珍
成员: 雍慧萍 邵金凤 赵学蓉 朱文兰 指导专家:张月芳(大武口区教研室数学教研员)李月琴(石嘴山市第六小学教学校长)(2)研究小组 学科组长:哈学峰 成员:全体数学教师
2、基本研究任务分工:卢杏珍全面负责小专题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哈学峰负责小专题课例研究的指导工作;邵金凤和朱文兰负责小专题活动案例的收集;赵学蓉和雍慧萍负责上示范课和进行课堂教学指导。
3、召开小专题会议,具体落实对方案的实施,定期开展小专题活动,保证小专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二、小专题研究的过程
(一)专业学习
1、理论学习
我们首先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此专题进行了研讨,了解此专题的内容及意义。每位数学教师先针对专题自己学习,查阅资料,进行反思,然后集中进行交流。使老师们在交流中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课堂错误资源,能使教与学的活动更具有价值,能让课堂因错误而更精彩!
梳理总结教师们理论学习的收获: ——理念认识方面:
(1)转变观念,全面认识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利用的价值。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认知,若老师谈虎色变,那是因为老师看到的只是错误的消极方面。正确,可能只是一种模仿;错误,却绝对是一种经历。放弃经历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谬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过度的防错、避错,缺乏对差错的欣赏与容纳,就会大大的减少学生扩展认知范围、提高认知的能力。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中产生错误时,老师不要一味地批评与呵责,而应该及时抓住这一宝贵的时机,巧妙的引导和合理的利用,就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入了解所学内容。通过思维碰撞,使学生感知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2)优化设计,让错误充分流露,巧思妙用,让错误展示魅力。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则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
——错误资源利用的策略方面(1)对文本的挖掘要深
在教学时,通过深挖文本,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差错,分析错误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想好应对的策略,让有用的差错资源为我所用。
(2)对教学目标进行多元化
当最初的目标预设与后来的实际教学发生错误时,带来目标的重新定位。整个过程是开放的,不断调整的,从课堂错误的利用,及时调整课堂、生成目标。
(3)对教学内容作灵活、弹性安排
预设学生最初的错误信息,并对教学内容作灵活选择、弹性安排、动态修改。根据教学内容,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差错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适当改变教学顺序,采取将一些教学内容提前,一些教学内容延后,适当增减一些内容,将一些简单地,学生不教也会的内容减少,改成让学生课下自学,将一些要用到的,对减少错误有用的但不安排在该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增加。
2、外部迎领
(1)发挥教学光盘(名师课堂教学实录、全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课的课堂实录和教学参考书后的课堂实录)中优秀课堂教学的示范作用,按学段成立教师课例研究小组,把骨干教师分配到各研究小组中,针对专题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来展开研究,试图借此解开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密码,学习借鉴他山之石提高自身利用课堂错误资源的能力。
(2)提供有关此专题的成功案例,组织学习研讨。下面是为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之一: [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课堂案例]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引入教学中的一个片断:
[教师出示平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求它的面积,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多媒体出示图形(略)
生:5×4=20(平方厘米),我是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想出来的。(这个想法显然错了,但我没有马上否定)
师:你能联想到相关的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这一点很好!那么,这个想法对不对呢?请大家继续看。(拉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使平行四边形越来越扁,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面积越来越小,得出的结论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能用两条相邻的边相乘来计算)
师:在拉动的过程中,相邻两边的长度没有变,面积为什么会越来越小呢?(经过观察讨论,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
师:它们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请大家拿出平行四边形纸测量出它的底和高,再联想有关的旧知识,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利用学生错误中的合理成分——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在该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不是置之不理,也不是直接否定,而是抓住了这一错误信息。通过教师适时巧妙的引领,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教学实践
通过学习和反思,我们决定采取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轮研究课的研究方法进行广泛地研究。
1、骨干引领----示范课
我们由三位骨干教师进行做课。低年段由邵金凤老师做课,中年段由雍慧萍老师做课,高年段由卢杏珍老师做课。各学段的老师跟踪听课、评课、反思。并对每位听课、评课的老师提出具体关注的要求,做到有目的的听课。下面是我校两位骨干教师示范课的成功教学案例:
[案例一] 课题:《有余数的小数除法应用题》 执教:雍慧萍
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小数除法应用题时,让学生解答一道:食堂有大米3.9吨,如果每天吃0.12吨,最多可以吃几天?还剩下几吨?有好多学生是这样计算的,3.9÷0.12=32(天)„„6(吨)。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1)比较余数6与被除数3.9的大小,余数比被除数大,显然是错误的。(2)验算:32×0.12+6≠3.9,说明是错误的。(3)用我们的生活经验来判别:食堂原来只有3.9吨大米,吃了32天还剩下6吨,这不是越吃越多了吗?做错的学生恍然大悟。接着雍老师对症下药,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0倍,商是不变的,但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6缩小100倍是0.06。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地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
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
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案例二】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执教:卢杏珍
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概括处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后,教师出示了如图的三角形。
师:有的同学列出了 8×4÷2 的算式计算面积,对吗?
生1:不对,因为以8为底边的高不是4,所以不能这样计算。
师:那该怎么算才是对的?
生2:应该是7×4÷2,因为4是以7为底边的高,所以这样做才是对的。
师:说得真不错,通过刚才的例子,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3:我们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要找到正确的底和高才能计算正确。
生4:每个三角形都有好几组底和高,我们在计算时,所找的底和高必须是相对应的。
学生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不仅纠正了错误,而且对于公式中底与高的认识更深了一层,不仅仅只停留在表面上,而且已经有了本质的理解。
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课程的顺序,在学生学习尚未发生认识偏差之前,把一些错误设法显示出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凭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识错和改错,从而预先实行控制。
通过此案例,使教师们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敢于创新,就必须采用变异的教学手段。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审视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错误,突破原有条件、问题锁定的框框,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
2、同伴互助----展示课。
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及在课题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资源,我们开展同伴互助展示课活动。采用年级展示课,有效地建立起以年级为主体的共同体,教师在共同体中交流、研究、合作,使各自从不同的层面得到很好的发展。作为一个行动整体,虽然只是一人授课,但背后有课题组老师在录课、做课堂实录整理、研究报告撰写的工作。通过这样的同伴互助、这样的一种研究形式,让教师们深深地沉入专业,细致地思考和探究每一个环节的得失。反思磨课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突出了,这是一种高效成才的方式。
[案例三]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课堂教学(片段)
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发现个位上不够减,正当同学们齐心协力想办法时,有位同学提出:老师,我有办法,35-6,5-6不够减,用6-5就行了,6-5=1,30+1=31。从结果看,显然是错误的,但他的思路中又明显含有创新的成分。我没有否定他,而是鼓励他说:我们都想听听你的理由,可以说给大家吗?他说:个位上的5和6相差1,就用30+1„„话没说完,他马上用小手捂住了嘴,哟了一声,老师,我刚才说错了,不是30+1,应该是30-1=29。教师赞赏地点点头,他是用差几减几的思路解决的,在紧接着的学习中,学生既掌握了退位减法的一般方法,又多懂得了一种计算思路。
[片段说明]像这样善待、宽容、利用错误生成的资源,蕴含着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氛围,让这一生成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资源,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发展、富有个性,具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正如教育专家所说的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
【案例四】:应用题课堂教学(片段):
小明带了50元去超市买东西,他买了一瓶洗发水用去12元,一瓶沐浴露用去28元,小明还剩下多少钱?
生列式12+28=40(元),50-40=10(元)
师:将12+28=40,50-40=10这两个算式写成综合算式
学生出现了两种错误答案:12+28-50=10,50-12+28=10。短暂的思考后,教师没有作出任何评价,微笑地对同学们说。
师:同学们认为12+28-50=10对吗?
生:(略有所思)不对!
师:为什么?
生:(不解地说)答案怎么会等于10呢?12+28=40,40-50怎么能减呢?
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生1:12+28=40表示一共花去的钱,50元是原来带去的钱,不能用花掉的钱去减原来带去的钱。
生2:因为是求剩下的钱,要用原来的50元减去用掉的40元,所以40-50肯定不对。
生:(大部分学生恍然大悟)用总共的50元减去买掉的40元,就是剩下的10元。
师:那50-12+28总对了吧?
生:不对,答案是66,买了东西,钱怎么会多起来呢?
师:看来问题出在这里了,那你们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呢?(可以两人一组互相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似乎还未得出什么答案,此时,一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我是这样想的,在12+28的外面加上一个小括号,可以算它。
师:同学们,你们听懂了吗?
生1:(边摇头,边问)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它有什么用,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2:我知道了,加上小括号可以表示把12+28=40先算出来。
一部分学生似乎懂了,这时,教师故意装作一副不懂的样子:同学们明白了吗?可是老师还是不懂,谁能说一说?
生3:(部分同学很着急地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加上小括号就表示把12+28先算嘛!
师:噢,这样的,同学们,现在你们都听懂了吗?
生:懂了。
师:嗯,这个办法不错。
[片段说明]上述教学过程中,当发现问题时,教师能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机智、灵活地加以引导,抛砖引玉,让学生在互相争辩,讨论中逐渐认识到错误的根源,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辨析能力。
(三)策略研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而学生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学中,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作为教师应该用资源的眼光看待错误,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善待学生的错误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有意或者无意地防止学生出现错误。当学生由于缺乏经验,产生认知偏差出现错误以后,教师不应该拒绝让学生陈述理由。否则,久而久之,学生不能随意表达自己的思维,教师就无法获取课堂上的真实信息,很多没有暴露的问题都转移到了课后。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对学生的数学错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要有容错的气度,要善待学生的错误,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他们自己的错误。
[案例 ]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老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应用题: 3名工人 2小时加工 120个零件,某车间 12名工人 8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 大多数学生都根据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列式解答,算式为120÷3÷2× 12× 8= 1920个,有一位同学却列式为: 120÷3× 8×(12÷3)=1260个。老师发现这位同学的解法有创意,就板书到黑板上。学生一看,异口同声说不对,老师笑了笑,请这位同学大胆地说出他的想法。他说:这个车间的人数是条件中人数的(12÷3)倍,前两步表示 3名工人 8小时加工的零件。说到这里,这位同学想了想,说:120÷3不对,应改为 120÷2× 8×(12÷3)。在这位同学的启发和影响下,其他同学也不再局限于常规思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重新思考,列出了 120÷3× 12×(8÷2)、120×(12÷3)×(8÷2)等不同的解法。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这位老师非常成功地利用学生的错误,为学生创造了一次打破常规思路的机会。然而,假如老师不是这样做,而是在发现学生的错误时立即大吓一声:这堂课你听的什么?你看人家学得多好!订正!那么学生创新的火花肯定就会在瞬间被无情地剿灭了,也就不可能出现后面其他学生带来的种种精彩。这就告诉我们,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该轻易给学生的错误解法判死刑,而要充分给予学生讲理的机会,在分析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挖掘错误背后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的给予点拨和鼓励,保护学生难得的创新火花。只有善待、宽容、利用错误,才能为学生开辟出一片创新的新天地,达到激活创新思维的目的。
2、关注学生的错误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反应十分敏感,不应把知觉对象只放在学生的正确反应上,要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错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犯错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并非粗心或者理解不透彻所能全部概括的,也许还会有很多心理因素或者教师的因素导致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寻求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扩展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不仅能够有效地改正错误,而且还能从对错误的分析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课堂上经常发生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如果只是一带而过,那么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就不能根本的知道自己的错误。
【案例】:公开课《年、月、日》上,最后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能在这年历上迅速的找到你的生日吗?
生:找到了。
生甲:老师,这里找不到我的生日。
师:那你的生日是几月几号啊?
生甲:老师,我不是2005年生的。
师:那你是几月几日生的。
生甲:3月15日
师:那你在这年历上能找到3月15日吗?
最后由于下课铃声响了,教师没多作解释,就下课了。当学生说找不到生日的时候,教师以为他是2月29生的,没想到该生是这样回答的。这是由于该生没有理解教师问的问题,教师问的是生日,而不是出生日期。上述教学中由于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犯的错误,也没有详细解答,学生还是不理解自己是如何出错的。相信今后再发生类似的问题,学生还会出错。教师应该在学生错误呈现的开始,把他作为教学的起点,不要急着用自己的思想去同化学生的错误观点、错误认识,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摸清其错误的根源,再组织学生去探究、去解决。
3、利用学生的错误
新课改带来的一大变化就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从唯一的答案中跳出来。鉴于此变化,笔者认为教师们不应再给学生捆绑手脚,而是要让他们自由地跳。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要以发展的角度发现和理解这些错误在某方面的价值,从而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利用。【案例】: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出示下面一道题:一块长5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红绸布,能裁剪出多少个边长1分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小旗?大部分学生立刻说出答案:(5×4)÷(1×1÷2)=40(个)。
教师并没有到此结束,又问:如果裁剪成边长2分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小旗,最多能装多少个呢?许多学生理直气壮地说:这有何难,不就是用(5×4)÷(2×2÷2)=10(个)嘛!学生中计了却全然不知。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草图验证,或画图并标上长度,很快有学生出声了:10个不对呀!只能是8个。教师笑着表示肯定。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授的知识和解题方法当然应该绝对可靠,可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教师巧妙地设计一些陷阱,诱使学生失误出错,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小专题研究的成效与反思
(一)研究效果
1、通过研究,我们树立了学生正确的错误观;给学生出错的时空,广泛收集学生的学习错误,进行原因分析;将错误资源化;加强反馈与矫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也明显提高。学生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善于思考、善于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遇到有争议的错误问题时,能及时地分析解决;学生的数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明显提高。
2、通过研究,增强了课堂教学研究的实效,促进了教师教学观的转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老师们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是创新火花的闪现。对错误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彻底得到改善。老师们在体会到重知识更重方法、重结果更重过程的价值追求过程后,摈弃了原先那种亦步亦趋的牵引式教学,更为大胆开放,让学生尝试探究,积极把握课堂中生成的资源,课堂气氛日益活跃。
3、通过研究,激活了校本教研的生机。以前学校的教学研究,搭台多,戏不精彩;活动泛,主题不突出;用时多,效果不明显;开展小专题研究,激活了校本教研的生机,增多了研究因子,实现了研究源于课堂,又服务于课堂,贴近教师,又服务于教师之目的。
4、通过研究,提高了教师的反思能力。有教育专家指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是否得到提升,教师的自我反思尤其重要。小专题研究为教师提供了空间平台。这种自我反思既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经验,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手段。
(二)小专题研究的突破
本课题研究的一个突破就是教师在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不仅只是帮助学生改正题目的错误,更重要的在于训练学生分析、思考的方法和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增长智慧,具体为:
1、使陈述性知识错误在辨析比较中得以修正。教师充分利于学生的学习错误,及时引发学生内心的观念冲突,用辨析比较的方法纠正陈述性知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去伪存真,抽象概括知识的本质属性。
2、使程序性知识错误在操作演练中得以精确。当课堂中有学生经常出现程序性知识的错误偏差时,教师适时借助图形、教具的操作进行纠正,利用图形语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连接,在正例中概括,在反例中分化,这样程序性知识的错误就成了学生熟练技能的练习点。
3、使策略性知识错误在体验感悟中得以生长。
(三)实践反思
课堂上的错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教育的失误。但一般情况下, 只要学生经过思考, 其错误中总会包含某种合理的成分, 有的甚至隐藏着一种超常、一种独特, 反射出智慧的光芒。这些错误如果能被教师灵活机智地加以捕捉和运用,适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作出修正, 助其迈向成功的道路,那么,错误将会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更是学生积极思维时闪烁的瞬间火花。作为教师就应该宽容学生的错误, 并挖掘利用这种错误资源。
第三篇: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巧妙利用
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巧妙利用
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作为教师,课堂上我们要反复地琢磨、恰当处理好并善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下的错误,让错误“美丽”起来,从而变“废”为“宝”,提高课堂效率。
1.变“错误”为求知的欲望
学习中的错误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
学生在运用长度单位时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有的学生说课桌高1分米、数学书厚1米等。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改正错误呢?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教师不妨把学生出现的错误收集整理,并进行筛选,将找出的特点较强的错误以小朋友的语气写一篇数学日记:“早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起来,拿起13毫米的牙刷,挤出1米5分米长的牙膏刷牙,然后洗脸、吃饭,接着和1分米4厘米高的哥哥去上学。来到学校,我坐在5米高的椅子上,拿出1厘米长的铅笔在5米厚的练习本上,开始做作业。”
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把这篇数学日记展示给学生看。看过之后,有的学生哄堂大笑,有的学生感到莫名其妙,大家都会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教师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并且利用身边的学习工具联系生活实际说出错误原因,有的学生说床应该是2米的,如果是2分米,只有筷子这么长怎么睡觉呀……这样一来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这些常用的长度单位。然后教师再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你们在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学生听后一片哗然。这样可以使学生愉悦地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变“错误”为创新的思维
如果教师能有效利用错误信息,挖掘错误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巧妙地给以点拨、适时地给以鼓励,能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进入创新的新境界。
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发现个位上不够减,正当同学们齐心协力想办法时,有位同学说道:“老师,我有办法,35-6,5-6不够减,用6-5就行了,6-5=1,30+1=31。”从结果看,显然是错误的,但他的思路中又明显含有“创新”的成分,我没有否定他,而是鼓励他说:“我们都想听听你的理由,可以说给大家吗?”他说:“个位上的5和6相差1,就用30+1……”话没说完,他马上用小手捂住了嘴,“哟”了一声,“老师,我刚才说错了,不是30+1,应该是30-1=29。”我赞赏地点点头。原来他是用“差几减几”的思路解决的。像这样善待、宽容、利用错误,就能为学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达到激发创新情感、激活创新思维的目的,正如教育专家所说的“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课堂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真实、鲜活。
?辑 _ 李刚刚
第四篇: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课题
研究开题报告
萧县黄口镇第二小学:刘兵
李海侠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2010年四月申报的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在2011年2月17日已被批准,课题为《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课题批号:jky10093).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开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动态生成式教学追求真实自然,应该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应该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然而在现实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课堂出现的错误,往往被忽略了,有些是由于教师对正确答案的过分期待使他对错误视而不见,有些是由于教师认为个别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用宝贵的时间来处理,对其他学生而言是个浪费;……种种原因导致大量的、有价值的错误资源最后未做处理,被遗忘掉了,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对待错误,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申诉”的机会,顺应学生的思维,挖掘错误背后的创新因素。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处理的好,会使整节课锦上添花!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如何利用课堂教学的错误资源》课题,旨在改变目前应把学生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反思一下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纠错,让错误发挥最大的育人功效,同时将学生的错误资源变为教师难得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宝贵的学习资源。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本课题的参与者是我校的数学老师,期中有多位从事过课题研究,有着较强的科研和改革意识,同时还有学校分管数学的领导,课题研究的工作定能得以顺利实施,本课题的研究周期是两年,在拟定方案之前,我们就围绕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这个课题搞过专题讨论和研究,有些老师撰写的文章也在省市级刊物中发表。
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电教室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方法
(一)研究的预期目标
1、描绘教师捕捉与利用学生错误资源能力的形成轨迹,形成一定的课堂错误资源捕捉、利用的理论和理念。
2、针对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自我思辩的能力,形成一支具有合理应用课堂错误资源的教师队伍。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的类型。
2、错误资源对教学的影响及其地位研究。
3、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对策研究。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为:调查法、日记法、文献法。
四、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及阶段成果形式
(一)进度计划
本课题两年完成,时间为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1、2010年至2010年8月为准备阶段 2、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为实验研究阶段 3、2011年10至2012年3月为总结阶段(二)阶段成果形式
1、准备阶段的成果形式为调查分析、制定实施方案。
2、实验研究阶段的成果形式为课堂实验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教学案例的教学展示。
3、总结阶段的成果形式是收集资料、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和论文。
(三)本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及研究分工
1、组织领导: 杜广峰
2、课题研究前期调查、收集整理前期材料:课题组全体成员
3、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李海侠
4、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刘兵
5、确定实验年级: 2—6
6、行动小方案:形式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杜雪影、纪丽、李丽、陈美华
(四)研究成果分工
1、研究论文:课题组全体成员
2、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杜雪影
3、教育教学案例、行动小方案、教育教学随笔:课题组全体成员。
4、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杜雪影
陈美华
5、错题日记、错题集:实验班级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经费及管理
1、预算经费项目:专家咨询费、材料费、交流费、会议费、活动费;
2、经费来源:单位自有科研资金;
3、经费管理:课题组申报资金用项,学校统一管理,保证资金的顺利到位和课题的实施。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给与了大力的支持和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
2011年3月
《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萧县黄口镇第二小学
刘兵
李海侠
2011年3月
第五篇: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
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
不少教育专家指出: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而更多的教学资源则是在课堂中产生的。这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就是一种教学资源。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作为教师,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要允许学生出错,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在充分利用好”错误”这一教学资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1、允许出错,保护自尊心;正确引导,增强自信心。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错”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也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出错是学生的权利。作为教师,首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必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拥有快乐、宽松、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认知和创造具有极佳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试想,学生由于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总是惴惴不安,怎能变成敢说、敢做的创造性人才?
我在教学中就用开“绿灯”的方式对待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这盏“绿灯”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实的保护,人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师生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其次,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教师应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想想,想想学生此时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因此,我告诉学生:“失败乃成功之母,学习就是在不断出现错误、不断纠正错误中前进的,克服了错误,就会获得胜利和成功。”在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及鼓励下,在错误面前敢于正视错误,锤炼自我,增强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逐渐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以及良好的学习品质。
2、巧用错误,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有一次,学生在第九册练习三十二的第七题,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如:38.2除以2.7,大部分学生的结果是错误,有的同学得出的商是1.4,有的同学得出的余数是4。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1)余数4与除数2.7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是错误的。(2)验算::1.4×2.7+0.4≠38.2,说明商是错误的。(3)验算14×2.7+4≠38.2,说明余数是错误的。
紧接着,我再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倍,商里的小数点不能忘记,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4缩小10倍,得0.4。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上面的例子中,我从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3、巧用错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最近,我在教学中遇到这样一个实例:在一节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课上,学生们兴致盎然地学完了新课知识后,我就让学生完成(人教版第十一册)第101页“做一做”的题目。当完成到第2题的第三个图形时(见下图),出现了这样一个场面: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它的对称轴是4条,这时,有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老师,不对,应该是2条。”“不,是4条”,“2条!”„„一石激起千层浪,霎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争论声,一双双眼睛都看着我,期盼着我一槌定音。究竟是2条还是4条呢?既然有学生提了不同意见,何不将学生抛过来的球再抛给学生,让出现的问题转化成一种教学的资源,由学生主动去探究呢?我微笑着对同学们说:“请大家安静,刚才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究竟是2条还是4条,口说无凭,你们能想办法证明一下吗?。” “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那就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吧。”我吩咐道。过了两分多钟,有学生叫了起来:“老师,真的只有2条哎!”。“是2条!”,赞同2条的声音越来越多。“你怎么知道它的对称轴是2条呢?能跟大家说说吗?”我指名第一个说2条的同学回答。“老师,我们小组是将图形剪下来,对折发现的。”说完,他当场演示了一番。“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我又问。“老师,我是这样想的:既然他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那对称轴的两侧图形应该能完全重合。”学生的确很聪明,我在心里赞叹道,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但显示出了他们的创造潜能,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这道看似极为普通的一个图形、却占去了这堂课相当一部分时间,但是我认为值得!因为我巧用了学生的错误,把错误作为教学资源,使其变废为宝。让我的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使孩子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做”数学的乐趣。通过这个教学实例,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深化认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个数学老师都可能经常遇到与上面这个教学中的实例类似的情况,但不同的处理方法所得到的教学效果却是完全不同的,试想:如果我当时在课堂上轻易地包办代替,将正确的结论呈现出来,而不就错因势利导,那么,这么好的教学契机就会错过,而学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思维空间,更不会碰撞出这么多的智慧的火花。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并将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资源,因势利导,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来达到使学生减少错误,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