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信息窗二:小小采购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
秦桂华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过程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准备:课件、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美丽的花坛,并且想帮它们围上护栏,今天,我们就当一回小小采购员,为其中的两个花坛安装护栏(板书:小小采购员)
2、(出示情境图)你从图中都得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对长方形花坛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二、探索新知
(一)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1、出示情景图,学生从图中找出信息
2、要当小小采购员,你首先要知道什么?(护栏周长多少米,需要多少钱)
3、指名到板前指一指长方形的周长
4、独立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完成后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在汇报时,说明自己的理由。(小组汇报算法,教师展示课件)。
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几种算法,进行算法优化:
师生总结: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可以用:(长+宽)×2 或 长×2+宽×2任意一种方法都可以。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6、师:从上面的三种计算方法可以看出,不论是哪种方法,里面都共同有的是什么数?生:8和4。
师:8和4分别是长方形的哪一部分?生:长和宽。
师:思考一下假如我们要求教室地面的周长,首先要量出教室的哪部分?生:教室的长和宽。师:也就是要想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7、花坛的周长算出来了,如果选8元一米的护栏需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汇报交流。(师板书)
(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师:学校还有一个正方形花坛,也要围上护栏,你能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吗? 生独立解答,写在练习本上。
2、展示交流,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谈谈自己的想法。师生总结正方形周长算法。(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
3、师:通过上面的几种计算方法可以看出,要想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正方形的边长)
4、那么给正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呢?如果选9元一米的护栏需要多少元?学生自己解决,全班交流。(师板书)
5、练习:
师:正方形的周长你会算了么?快速说出
(1)边长是9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说一下自己的想法。(2)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交流想法。
师:刚才我们不约而同的用了边长×4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看来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三、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1、2、3 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最后进行汇报,交流想法和算法。
四、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教师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板书设计 :
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花坛护栏需要多少钱?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第二篇:青岛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并未给周长下定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求法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整节课围绕给两个花坛围上护栏展开教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能力目标:
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过程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情感目标:
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迷惑,并运用多媒体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新颖性,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中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去西湖公园吗?老师可喜欢去西湖公园游玩了,并且还拍了许多漂亮的图片呢,请大家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工人叔叔为了保护花坛,打算在四周围上护栏呢。哪个同学上来帮工人叔叔围一围。(一学生们板演)
2.你还从图中都得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对长方形花坛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板书,可能有:(1)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2)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多少?(3)给长方形花坛围上甲种护栏,需要多少钱?(4)给长方形花坛围上乙种护栏,需要多少钱?(师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二、探索新知
(一)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1.教师选择学生所提问题的第(3)和第(4)个问题进行板书。师:从你们所提的这两个问题中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思考一下怎样来解决?(也就是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先自己思考2分钟,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交流完成后,学生在练习本上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独立计算。3.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老师发现不论是选择哪一个问题的同学,都是要先算出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师: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组长把小组同学的做法汇总一下,看有几种不同的解答办法。
4.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学生可能会想到的:
(1)8+4+8+4=24(米):把长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加起来是长方形的周长。
(2)8×2+4×2=24(米):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3)(8+4)×2=24(米):先算一条宽和一条长的长度,还有一组长和宽所以乘以2,长和宽相加的和乘以2。板书:周长=(长+宽)×2(用动画或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两组“长+宽”)
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分别让用这几种方法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第3种方法交流完后,师问:“谁听明白了?”“你听明白了?你来告诉一下大家。”再次巩固强调,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几种算法,进行算法优化:前两种算法都是经过了三步运算,而第一种算法只要两步计算就可以了。
师生总结: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可以用:(长+宽)×2 或 长
×2+宽×2任意一种方法都可以。
6.师:从上面的三种计算方法可以看出,不论是哪种方法,里面都共同有的是什么数?生:8和4。
师:8和4分别是长方形的哪一部分?生:长和宽。
师:思考一下假如我们要求教室地面的周长,首先要量出教室的哪部分?生:教室的长和宽。
师:也就是要想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它的长和宽。7.花坛的周长算出来了,如果选8元一米的护栏需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汇报交流。(师板书)8.练习:
师:学会了吗?(学会了)这么自信?
(1)有一个长方形的水池,长11米,宽9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师:你能用刚刚学过的知识求出水池的周长吗? 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汇报。
师:刚才用了这几种方法都算出了长方形的周长,刚才老师发现一位同学算的最快,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整十数相乘,提高做题效率。)
(2)一个长10米,宽3米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师:用这几种方法来做第(2)个题都很简单,有时要根据数字的特点来选择计算的方法。
(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师:公园里还有一个正方形花坛,也要围上护栏,你能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吗?
生独立解答,写在练习本上。2.学生可能会想到的:
7+7+7+7=28(米)把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加起来是长方形的周长。
(7+7)×2=28(米)先算两个临边的和,还有这样的一组邻边,所以再乘以2。
7×4=28(米)周长=边长×4 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用7×4呢?谈谈自己的想法。师:谁听懂了,再指名回答,进一步巩固强化。
师:用边长乘4,就能求出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边长×4 3.师:通过上面的几种计算方法可以看出,要想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正方形的边长)
4.那么给正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呢?如果选9元一米的护栏需要多少元?学生自己解决,全班交流。(师板书)
5.练习:
师:正方形的周长你会算了么?快速说出
(1)边长是9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说一下自己的想法。(2)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交流想法。
师:刚才我们不约而同的用了边长×4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看来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三、拓展提升
1.你能算出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吗?(60厘米)有一个和它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周长肯定也相同。用这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出什么图形,计算一下拼出图形的周长?学生上台演示汇报。
2.思考题:左侧边长是6厘米,底边长是8厘米,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厘米。
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最后进行汇报,交流想法和算法。
四、畅谈收获总结交流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五、板书设计
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 8+4+8+4=24米 2×4+2×8=24米
2×(8+4)=24米(长+宽)×2 24×8=192元 或:24×9=216(元)正方形花坛护栏需要多少钱? 7+7+7+7=28米(7+7)×2=28米
7×4=28米 边长×4 28×9=252元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就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决定采取何种方式和方法达到掌握教材内容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为此,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探究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正因为如此,学生对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掌握较好。在学习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就比较简单了,学生掌握很不错,对公式的掌握也很好。
虽然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以及公式运用都掌握很好。但这些都是些直接运用公式计算的最基础问题,一旦遇到一些运用公式变形来计算的某些拓展练习题,学生解决起来还是有些困难。这说明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公式的含义和理解程度还不到位,或者是对因数、因数、积三者的关系理解不到位。如: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宽”,求长方形的“长”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及理解公式的含义,还要根据因数、因数、积之间的关系对公式进行变形计算。公式中“长+宽”和“2”分别作为一个因数,利用“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周长”除以“2”就是“长+宽”的和,从这个“和”中减去“宽”,就能算出“长”因此,对于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公式的变形进行运算的题,还有待学生进一步加强理解与练习。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
石云霞
昌乐县西湖小学
第三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63-65页
二、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条理的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2、能正确测量和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及其他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灵活选择自己欣赏的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4、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有兴趣和热情,在与同学合作中,会根据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初步形成反思意识,获得与同学合作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五、教学关键:让学生在自己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六、教具、学具准备:
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每人6张、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说说数学书的周长?
2.老师带来了几个图形,谁能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出示图形,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各是指哪里的长度。
3.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在计算周长的时候是用毛线围一围量出它的长度,如果我们每做一题都用毛线去围再算,这样方便吗?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周长的计算。
(意图:通过让学生指一指图形的周长,进一步让学生巩固周长的含义,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我们经常会在篮球场上体育课,那么我们就从篮球场开始今天的学习吧!出示图,学生读题。2 .“理清题意。
师:求篮球场的周长,实际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8米,哪条边是15米?
(意图:通过观察篮球场的图,指一指篮球场的周长,让学生理解篮球场的周长就是图形的两条长和两条宽之和,进一步理解长方形的周长含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中我知道大家都成功了,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学生汇报,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这四种:
(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X2=56(米)15X2=30(米)56+30=86(米)(4)28+15=43(米)43X2=86(米)教师再次帮助学生理解每道算式的含义
师:大家已经说出了四种计算长方形篮球场的方法,用这四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都必须知道这个长方形的什么?需要知道几条长和几条宽?这几种方法其实算的都是长方形几条边的长度和?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哪种方法算起来最快,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总结: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好几种,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必
须要知道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才能算出长方形的周长,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究计算方法,让学生汇报不同的方法,明白无论用什么方法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两条长和两条宽之和,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5“试一试”。
师:通过这两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掌握得很好,如果换成正方形怎样求它的周长呢?(投影出示试一试)
学生读题,试着动手解决。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是怎样算的,同时看看你们组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方法?
学生汇报交流,可能出现下面两种方法:(1)25+25+25+25=100(厘米)(2)25X4=100(厘米)
师: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我们必须要知道什么呢?
总结:通过刚才学习,我们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无论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要想求它的周长,其实就是求四条边的长度和。(意图:通过试一试,让学生理解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明白正方形周长就是求四条边长之和,选择简单方法进行计算。)(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下面我们就用我们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指名学生板演。
2、“想想做做”
1、2题
要想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正方形呢?
学生用手中已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求是整厘米数计算。
2.“想想做做”第4题
我们都知道美羊羊最爱美了,她买了一块镜子,想要大家帮个忙。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要求学生先默看题目,然后说说对题目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第4题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的周长。
3、第5题。
下面我们再帮喜洋洋解决个问题吧
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求栅栏的长其实是求什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第6题。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大家有兴趣吗?出示题目
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图形,再讨论出问题的答案,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汇报,肯定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由此可见,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为什么都是有6个相
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长方形,周长却不同呢?你认为拼出的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长和宽的长短有关)
(意图: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解决生活问题等练习,让学生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再通过摆一摆,让学生体会到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和宽有关。)(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
(1)28+28+15+15=86(米)
(1)25+25+25+25=100(厘米)(2)28+15+28+15=86(米)
(2)25×4=100(厘米)(3)28×2=56(米)15×2=30(米)
56+30=86(米)
(4)28+15=43(米)43×2=86(米)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
教 学 设 计
青铜峡市铝业学校
赵
婧
第四篇:青岛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本案例运用的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第五册。《数学课程标准》中曾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着这一教学理念,在设计教案时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潜移默化得渗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动手操作中,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在学习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本课教学目标是能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多种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抽象概括能力,会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每名学生课前准备一张相同规格(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卡片。教学课题: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五章:图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并未给周长下定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求法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整节课围绕给两个花坛围上护栏展开教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能力目标:
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过程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情感目标:
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具准备:长方形(长20厘米,宽10厘米)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迷惑,并运用电教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新颖性,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中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周长?(如:本封面、凳子面、桌面等),并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2.同桌摸一摸桌面的周长。
(二)、新授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三年级一班的花仙子小组这学期接受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管理学校门口的一个长8米,宽4米的大花坛。(出示花坛平面图)
2、由于花坛在校园外面,同学们担心这些美丽的鲜花被调皮的孩子和人们养的小狗等宠物损坏。同学们你能帮他们想个办法吗?(学生们各抒己见)
3、同学们和花仙子小组想到一块去了。(出示情境图)
4、你还从图中都得到了哪些信息?
5、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对长方形花坛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板书,可能有:(1)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2)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多少?(3)给长方形花坛围上甲种护栏,需要多少钱?(4)给长方形花坛围上乙种护栏,需要多少钱?(师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二、探索新知
【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1、教师选择学生所提问题的第(3)和第(4)个问题进行板书。
师:从你们所提的这两个问题中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思考一下怎样来解决?(也就是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先自己思考2分钟,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交流完成后,学生在练习本上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独立计算。
3、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老师发现不论是选择哪一个问题的同学,都是要先算出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师: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组长把小组同学的做法汇总一下,看有几种不同的解答办法。
4、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学生可能会想到的:(1)、8+4+8+4=24(米):把长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加起来是长方形的周长。(2)、8×2+4×2=24(米):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3)、(8+4)×2=24(米):先算一条宽和一条长的长度,还有一组长和宽所以乘以2,长和宽相加的和乘以2。板书:周长=(长+宽)×2
(用动画或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两组“长+宽”)
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分别让用这几种方法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第3种方法交流完后,师问:“谁听明白了?”“你听明白了?你来告诉一下大家。”再次巩固强调,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几种算法,进行算法优化:前两种算法都是经过了三步运算,而第一种算法只要两步计算就可以了。
师生总结: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可以用:(长+宽)×2 或 长×2+宽×2任意一种方法都可以。
6、师:从上面的三种计算方法可以看出,不论是哪种方法,里面都共同有的是什么数?生:8和4。
师:8和4分别是长方形的哪一部分?生:长和宽。师:思考一下假如我们要求教室地面的周长,首先要量出教室的哪部分?生:教室的长和宽。
师:也就是要想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7、花坛的周长算出来了,如果选8元一米的护栏需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汇报交流。(师板书)
8、练习:
师:学会了吗?(学会了)这么自信?
(1)有一个长方形的水池,长11米,宽9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师:你能用刚刚学过的知识求出水池的周长吗?
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汇报。
师:刚才用了这几种方法都算出了长方形的周长,刚才老师发现一位同学算的最快,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整十数相乘,提高做题效率。)
(2)一个长10米,宽3米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师:用这几种方法来做第(2)个题都很简单,有时要根据数字的特点来选择计算的方法。
【2】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师:学校还有一个正方形花坛,也要围上护栏,你能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吗?
生独立解答,写在练习本上。
2、学生可能会想到的:
7+7+7+7=28(米)把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加起来是长方形的周长。(7+7)×2=28(米)先算两个临边的和,还有这样的一组邻边,所以再乘以2。
7×4=28(米)
周长=边长×4 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用7×4呢?谈谈自己的想法。师:谁听懂了,再指名回答,进一步巩固强化。师:用边长乘4,就能求出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边长×4
3、师:通过上面的几种计算方法可以看出,要想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正方形的边长)
4、那么给正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呢?如果选9元一米的护栏需要多少元?学生自己解决,全班交流。(师板书)
5、练习:
师:正方形的周长你会算了么?快速说出
(1)边长是9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说一下自己的想法。(2)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交流想法。
师:刚才我们不约而同的用了边长×4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看来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三、拓展练习
1、你能算出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吗?(60厘米)有一个和它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周长肯定也相同。用这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出什么图形,计算一下拼出图形的周长?学生上台演示汇报。
2、思考题:左侧边长是6厘米,底边长是8厘米,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厘米。
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最后进行汇报,交流想法和算法。
四、畅谈收获总结交流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五、板书设计
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
8+4+8+4=24米 2×4+2×8=24米
2×(8+4)=24米
(长+宽)×2 24×8=192元
或:24×9=216(元)正方形花坛护栏需要多少钱? 7+7+7+7=28米(7+7)×2=28米
7×4=28米
边长×4 28×9=252元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就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决定采取何种方式和方法达到掌握教材内容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为此,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探究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正因为如此,学生对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掌握较好。在学习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就比较简单了,学生掌握很不错,对公式的掌握也很好。
虽然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以及公式运用都掌握很好。但这些都是些直接运用公式计算的最基础问题,一旦遇到一些运用公式变形来计算的某些拓展练习题,学生解决起来还是有些困难。这说明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公式的含义和理解程度还不到位,或者是对因数、因数、积三者的关系理解不到位。如: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宽”,求长方形的“长”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及理解公式的含义,还要根据因数、因数、积之间的关系对公式进行变形计算。公式中“长+宽”和“2”分别作为一个因数,利用“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周长”除以“2”就是“长+宽”的和,从这个“和”中减去“宽”,就能算出“长”因此,对于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公式的变形进行运算的题,还有待学生进一步加强理解与练习。
第五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时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周长计算是在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能很直观和形象地描述出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在编排上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和结果,使学生感悟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算,通过个性化的计算方法的交流、讨论,让学生一起来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学习《认识周长》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时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
2、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张扬学生的个性,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理念:
本课根据凯洛夫的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组织上课——复习旧课——提出上课目的,内容和要就——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巩固。以及杜威的“做中学”教学理论,让学生自己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六、教具的准备:多媒体课件、线绳、小棒(6厘米的4根,2厘米的1根,4厘米的2根,3厘米的1根)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2.同学们用线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说一说它的周长。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齐读课题)【提出上课目的,内容和要就】
二、引入新课
跟学生说龟兔赛跑的故事:从前有只兔子跟乌龟比赛跑步,瞧,他们要出发了(课件出示龟兔赛跑图)。小兔子一直往前跑,这是它的路线图(长方形,长6米,宽4米),乌龟也不示弱的一直往前跑,这是它的路线图(正方形,边长5米)。同学们,小兔子跑的路程跟乌龟跑的路程哪个比较短呢?咱们一起看一看。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生的情景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
二、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两条宽并相等,两条长并相等)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板书公式)
宽+长+宽+长=周长
宽+宽+长+长=周长 宽×2+长×2=周长
(长+宽)×2=周长
学生汇报结果。师主要引导认识(6+4)×2=20(米)这种有小括号的式子。强调: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几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2、小龟的路程
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四条边相等)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总结成公式。汇报结果:(板书公式)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边长×4=周长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 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
4、试一试 利用公式计算周长 课本44页练习十1、2两小题(单位:cm)老师在黑板上画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正方形(长3分米,宽三分米)让同学上讲台来测量并计算。
5、质疑。
提问:要想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要想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提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释疑)
三、动动手,摆摆算算
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选4根小棒摆成一个正方形。算一算:算出所摆正方形的周长。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4根6厘米的,1根5厘米的,2根4厘米的和1根3厘米的。)。你能选4根小棒摆成一个长方形吗?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师:你能算出你摆的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师:现在我们再来摆摆正方形,然后算算它的周长。
四、巩固深化(课件出示)
1、填空
⑴ 长方形周长=()正方形周长=()
⑵一个长方形长9厘米,宽比长少3厘米,它的周长是()米。
⑶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5厘米,它的边长是()米
2、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周长是10+5×2=30(厘米)
()(2)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3×4=12(厘米)
()(3)一个长方形,长加宽的和是10厘米,周长是10×2=20(厘米)
()
3、选择
⑴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4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米. A、1B、2C、32
⑵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64米,它的边长是()米. A、16
B、128
C、256
⑶一个正方形剪成2个长方形后,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原来正方形的周长。A、相等
B、大于
C、小于
4、解决问题
⑴一个长方形操场,长是100米,宽40米,围着这个操场跑两圈,要跑多少米? 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⑵一个养鸡场是个长方形,它的一条长边是砖墙,其它边是用篱笆墙围成的,已知长是18米,宽是10米。问,篱笆墙总长有多少米?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六、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小组为单位,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七、板书设计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