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74《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2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2
曲德富
推荐理由:换一个角度解读教材,未免不是很好的尝试,换一个思路教学,应是一次创新。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教学完本课后,现将谈谈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体会。【基本理念】
1.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2.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3.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李时珍与弟子庞宪住在破败的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收获,并且亲自冒险品尝草药,为了修订好《本草》不顾劳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学口标】
1、知识目标: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品析赏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李时珍为编写好《本草》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采用自创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对句子进行的品析赏读。难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教法与学法】
《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怕吃苦”四个字,我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展开教学。我先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教法上我采用了以下形式:
一、找一找——找文中所有的苦。
二、画一画——画出文中“不怕吃苦”的句子。
三、演一演——演出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
四、读一读——读你感彻肺腑的段落。
五、问一问——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这样五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打破传统的半讲半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方法,激发和鼓励学生去找、去画、去演、去说、去读、去提,实现一种新型的、自主的、开放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过程看似“散”其实阅读贯穿始终,整个过程都跳不出教师的这一系列设计中。
一、找一找——找出文中所有的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首先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完成找一找的任务,学生开始认真读课文,用红笔记号找出文中的“苦”,在找一找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这样一些句子:l“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2“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过,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3“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此后我相机紧问:你们如何来理解这些句子的?学生便说:“我们是通过找关键词来学习的”。如灰尘、青苔、断垣残壁、蜘蛛网“断垣残壁”“啃”“垒”等词,我让学生用找到的这些词再次来形容李时珍一行人食宿与工作环境恶劣,学生能用“破败”一词来形容古寺,进而描绘出住宿环境的简陋,用“饥餐渴饮”“啃干粮”来描绘生活的困苦,用“晓行夜宿”来描绘路途的艰辛,用“垒桌子”来描绘工作环境的艰苦。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让学生“自由找”,“自己读”,“自觉读”,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自我感悟和理解,将所想所悟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画一画—一画出文不怕吃苦的句子。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乍一看是个苦字,深读精读字里行间跳跃出“不怕吃苦”四个字,但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四个字,还需从全文的内容入手,从关键句人手,从中心句入手,为此我让学生以勾画文不怕吃苦的句子开始,来理解文中蕴含的“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学生开展了四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画出不怕吃苦的句子,完成两个讨论题:1李时珍给你留下的印象。2我想对李时珍说。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我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负责整理每个小伙伴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其余的当组员作勾画员。在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后,我便请学生派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在画一画的过程中学生画到了这个句子:1“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是过夜,比往在家里苦多了。”2“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各小组在与李时珍的对话中,理解了“长年累月”、“奔波”“万民得福”、“为什么吃苦也值得”,结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感受到李时珍是个的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人,学生还对李时珍说了很多充满敬佩的感人的话。最后,我出示了填空练习,让学生将这句话补充完整,并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给予,在交流学习互相吸取。体现了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
三、演一演:--演出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
《李时珍夜宿古寺》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均编写的十分巧妙,语言虽精练但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动作虽有序但能感觉人物的干练、神态里含蓄但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为此我专门设计了让学生演一演的内容并相机出示一组填空题,要求学生参照课文内容进行填空,填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再自创人物的对话。当学生经过演前准备后再站到台前进行表演时,学生们互相欣赏、互相评价,情绪十分高昂,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在感受人物内心的基础上,在模仿人物动作的基础上,将“端详”,“若有所悟”等描写神态的词尽情地表现出来,将自创的对话淋漓尽致地说出来、将文中人物的动作充分地演示出来。这一场面的创设,学生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李时珍的敬业精神,从而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李时珍的高大形象,使指导学生下一阶段有感情的朗读便可水到渠成。
四、读一读——读你感彻肺腑的段落。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故事内容朴素真实,故事情节无秩少宕,描写方法清淡白描,但文中许多感人的话语,感人的段落,读后使人激动不已,读后感觉意味深长、读后耐人发人深省,读后让人感人心肺。这时我让学生自主读学生最感动的段落,并说出因为什么感动,如何表现你的感动?学生采用自读,同桌读,小组读的形式,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了朗读。这一教学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充分地感情朗读后,升华学生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对李时珍的崇敬之情,学生能将心中的感受读出来,将心中的敬爱说出来,将心中的崇敬喊出来,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和作者获得和谐共振,激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思维。
五、问一问:——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这个环节刚一展开,学生十分感兴趣,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提出了许多问题来问教师,学生提出车时珍冒险尝草值得吗?还问我金银花、胭脂草、刀豆子的药性是什么?我在设计教法时原意是让学生讨论后进行回答,从没想到这些问题学生会要求我来回答,我只好按照学生的要求逐一回答,但学生仍不满意,不断地按照课文中的叙述来修正和修改我的回答。在“李时珍冒险尝草值得吗”这个问题上,因我的回答不确定,学生可不满意了,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李时珍是为万民造福。有的认为不值得,因为生命是最重要的,没有了生命就什么都没有了,李时珍这样做不值得。针对学生的各种意见,我没有给出评判,在这个问题上我鼓励学生争论,不追求统一、标准的答案。学生还把课前收集的有关中草药的药性资料展现出来,满课堂进行游说,推销自己的中药。课堂在学生自主自创、师生互动、开放多元的气氛中接近尾声。课后反思:本堂课能按照教学设计的五个环节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创设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在教学中,过低的估计了学生的信息收集量,表现在当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时,教师不能运筹帷幄,从容解答,以至于让学生对教师的解答得不到满足。其实,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学生的信息收集量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所以,我们要做到备教材必须先备学生。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昭示的那样,以“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主线,融字词句训练于其中,强调朗读感悟以读为本,更好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本人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有限,在说课中许多地方还不尽如人意。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第二篇:《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1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本课的教学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体会李时珍为编写《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能力目标: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我认为教学中应突出4个重点:第一点,李时珍因察访药材吃不好、喝不好、住不好,从餐饮住三方面让学生感悟李时珍经历的艰辛。第二点,引领学生通过课文的朗读理解感悟李时珍为写《本草》,为与民造福而甘愿吃苦的品质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第三点,文中提到了许多中药名称,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中药。第四点,复述课文。
(四)教学难点:
理解“饥餐渴饮、断垣残壁、生嚼涎滑”等词语。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因为本课中有许多难理解的词语,教学中我将通过点拨、讲解等方法,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并针对课文第七小节(李时珍住古寺不觉得苦)和第十二小节(李时珍亲自品尝草药)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体会他为编写《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通过学生课后了解一些中药名称和药效,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
我将由生字“宿”导入,先板书“宿”,问学生: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组哪些词?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两个考虑,首先“宿”本身是生字,这样导入可加深学生对这个字的印象,其次,是要告诉学生组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方法。接着我会继续说晚上住宿就是“夜宿”,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引出课题并板书。
然后让学生介绍李时珍。接下来在范读、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读准课文中难读、难理解的词语,学习生字词。因为这篇课文较长,读的过程中发现有许多词语不容易读好,不容易理解,如饥餐渴饮、断垣残壁、生嚼涎滑等,我准备先列出这些生字词,让学生读正确,再将这些词语重新排序,使每行的词语之间保持意思上的联系,第一行:师徒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第二行:破庙、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第三行:药材、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让学生寻找排列规律的同时又一次让学生读了词语,同时这三行词语也是课文的三条学习线索。这样的设计起到了多种作用。
下面的教学就以这些词语为线索,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学生共同学习寻找理解词语的.方法,解决本课的学习难点。学生先找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然后边读句子边理解词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课文内容,“断垣残壁”借助字典理解“垣”,通过理解关键字帮助理解词,“生嚼涎滑、生嚼无涎”则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通过教学,不仅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同时在理解词语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学习了方法,而且将课文的朗读也贯穿其中,将初读与精读相结合,以达到正确、流利读通课文的目的。
接下来再结合课文中第7、12小节,展开讨论,这样的生活李时珍不觉得苦吗?李时珍亲自品尝草药会有什么后果?他为什么这样做?在学生讨论的同时补充一些资料与故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李时珍的为人,引导学生们重点感悟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为民造福、以苦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然后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再完成书后的练习3、4两项练习。
本课的板书我结合理解词语的这一内容,以“饥餐渴饮、断垣残壁、记下寻访所得”为内容,这也可以成为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线索。
四、结语思考:
本课的教学中我力图使一个环节的设计达到多种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还想在课文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探索、积累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我想这样坚持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学生的语文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提高。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2
我执教的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16课《李时珍夜宿古寺》。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顾年岁大,住破寺、吃干粮的经历,以及认真记载、研究药物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离他们的生活是很遥远的。这不仅仅是时间和年代上的距离。我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李时珍的可贵精神,产生对这位历史伟人由衷的敬佩之情。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小故事”与“大背景”的联系。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本草》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决定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
由于学生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比较陌生,所以我在导入部分用谈话方式向学生介绍了李时珍以及《本草》的巨大历史成就,并让学生读一读评价、说一说体会,使学生感受《本草纲目》在医药史上的重要地位,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更为理解下文“修好本草,万民得福”打下了基础。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我把文中出现的'“察访药材”“试药性”等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都进行了知识的扩充,帮助学生体会要修一本药书是何等的艰难。在课的总结部分,我用录音图象等方式,对修订《本草》的概况进行了综述,这样既是为了引导学生领悟到“夜宿古寺”只是李时珍修本草中的一件小事,由此感受到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品质贯穿于李时珍的一生,正因为如此,他的事业才获得了成功。同时又是对课文中的难点“修好本草,万民得福”这句话的深化理解。
二、以课文为背景的词语教学。
本课有不少难以理解的新词,只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的字面义理解之后,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课文内容,也才能以课文内容为背景,真正理解这些词的意思。我有选择地把生字、多音字等词语在一起出示,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整体感受到了这些词所表达的意思——艰辛与困苦。由此产生了对课文内容的相关联想,提高了学词的效率。
三、突出重点、读中感悟。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
1、古寺的破败景象;
2、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3、李时珍师徒的对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再谈谈各自的理解,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好这几处内容,学生通过对这几处重点内容的精读,体会到李时珍修《本草》时的艰辛与危险,从而在心目中树立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
四、读写结合,以拓展升华。
因为本文只是李时珍修《本草》漫漫长途中的一个小故事,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他们的艰辛,我在结束时布置了一个写的作业:这天,李时珍和弟子庞宪来到一片森林,察访药材,又错过了客店……
想象以下,自己编个小故事。希望课的结束,成为学生思维新的开始。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3
教材分析: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片通过记事来写人的记叙文,
课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课文共13个自然段,以时间为序展开故事情节。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李时珍领着弟子在各地察访药材。第2到13自然段写了一天李时珍和弟子因一心赶路,错过客店便夜宿古寺,并借着月光记载寻访收获。而第2到13自然段又可以分为三层。(2——4)欲宿古寺;(5——6)寺中谈苦;(7——13)夜记药材。
整篇文章有三个地方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高贵品质,是指导学生精读的重点所在。
第一处是课文第4自然段:这一段具体描写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破败。其中“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等关键词都突出体现了当时环境的恶劣。这里也是通过环境烘托来表现李时珍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精神品质。
第二处是第5——7小节,是李时珍和弟子庞宪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讲述的是李时珍和庞宪谈苦。教学时可以抓住“枯枝杂草、舀来泉水、长年累月地奔波、破庙果业”等词句来引导学生感受为了修订《本草》,为了万民得福,李时珍甘愿个人吃得苦、住得苦、奔波得苦。
第三处是课文的第12小节——李时珍亲自尝记草药的过程。教学这一段时除了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一起研读李时珍的一系列动作来感受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外,还可以适时地通过补充相关资料(如《本草》共记载了多少种草药;李时珍多少次冒着生命危险吞服有毒药物)来加深学生对这一人物的认识。
教学目标:
通过读教材,我们可以看出《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处于课本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而纵观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本单元的课文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走向成功”的主题学习,这对于四年级处于学习疲乏期的孩子们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是信心的扶持,是方向的指领。
其次再看本单元后的练习,如:《说勤奋》课后练习5“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后练习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维生素C的故事》课后4“默读课文,说说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后练习5“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这些练习设计的目标无不指向学生复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培养。
第三《李时珍夜宿古寺》是叙事文体,相对于人教版第六册和浙教版第七册的《李时珍》,故事情节更为集中、完整,人物形象更为鲜明、生动。
为此,这篇课文可以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3、能抓住课文重点段落,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4、能运用抓住关键词或连接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小故事”与“大背景”的联系。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本草》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决定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
由于学生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比较陌生,所以我在导入部分用谈话方式向学生介绍了李时珍以及《本草》的巨大历史成就,并让学生读一读评价、说一说体会,使学生感受《本草纲目》在医药史上的重要地位,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更为理解下文“修好本草,万民得福”打下了基础。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我把文中出现的“察访药材”“试药性”等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都进行了知识的扩充,帮助学生体会要修一本药书是何等的艰难。在课的总结部分,我用录音图象等方式,对修订《本草》的概况进行了综述,这样既是为了引导学生领悟到“夜宿古寺”只是李时珍修本草中的一件小事,由此感受到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品质贯穿于李时珍的一生,正因为如此,他的事业才获得了成功,同时又是对课文中的难点“修好本草,万民得福”这句话的深化理解。
二、以课文为背景的词语教学。
本课有不少难以理解的新词,只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的字面义理解之后,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课文内容,也才能以课文内容为背景,真正理解这些词的意思。我有选择地把生字、多音字等词语在一起出示,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整体感受到了这些词所表达的意思——艰辛与困苦。由此产生了对课文内容的相关联想,提高了学词的效率。
三、突出重点、读中感悟。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1、古寺的破败景象;2、李时珍亲自尝草药;3、李时珍师徒的对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再谈谈各自的理解,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好这几处内容,学生通过对这几处重点内容的精读,体会到李时珍修《本草》时的艰辛与危险,从而在心目中树立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
本课可以分两课时来完成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学习字词、理清课文脉络和学会概括课文段落大意及主要内容。教学生字词时可以把课文里的词语分为四类进行学习。第一类是有关于描写夜色的;第二类是有关于描写劳苦的;第三类是有关于草药的;第四类是有关于描写李时珍谨慎地记载草药的。教学概括段落大意时可以适时知道概括的方法。如:概括第一段可以运用找关键词法。概括地二段时可以运用抓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法。另外还可以使用列小标题法。
教学过程:
一、研读课文感知苦
1、读题导入。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交流:主要内容)
3、是呀,为了编写《本草》,李时珍和弟子庞宪——(引读课文第一小节)
4、然而,对于这一切,李时珍却认为:
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
5、吃点苦就是——(吃一点点苦)难道修订《本草》真的只要吃一点点苦吗?
6、他们到底吃的是什么苦?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13小节,找一找。
(生读文)
学生自由交流,老师点拨
交流一:课文第2——4小节(他们住的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1、(卡片出示:破败)课文哪些地方能让我们具体地感受到古寺的破败呢?(请你再读读课文第四小节,体会体会)
2、学生交流(到处是灰尘——很脏;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
3、理解这么到位一定也能读好是吗?指读第4小节,点评:你读出了古寺的荒凉;你读出了古寺的残破;你读出了古寺的危险。
4、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室内很脏;四处都没有人,让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险……)
5、可李时珍为什么愿意住进这个荒凉甚至危险的古寺呢?请快速读读课文2、3小节,找找原因。(交流: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6、这里的“一心”可以换成哪些词?(专心、认真……)“一心赶路”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
7、师小结:原来,为了寻访药材,李时珍一心赶路;又因为一门心思都扑在了修好《本草》上,所以面对这样的古寺,他毫不犹豫地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出示,齐读)
8、一个“就”字,你读出了什么?(随便;对住哪儿没有过多的要求)
9、看来,李时珍真像他所说的——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
交流二:课文5——7小节
1、他们还吃了那些苦呢?
2、学生继续交流。(吃得苦,行得苦……)
3、吃这样的苦仅仅是一天?一个月?或是一年?
师补充:李时珍35岁时就开始编写《本草》了,时至今日,已经有15个年头,在这5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在这长年累月的奔波中,你认为这还是“吃点苦”吗?
出示:
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4、同学们的描述,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仿佛亲身感受到了那种种艰难困苦。然而李时珍在谈到这寻访之苦时却还说——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5、在这里你注意到他说话时的表情了吗?(笑着说)那此刻这句话该怎么读?(指读、齐读——读出以苦为乐的精神来)
交流三:课文8——13小节
1、你们知道吗?其实,要想编好《本草》,除了要承受着各种生活之苦,还要承担更为繁重复杂甚至危及生命的编写工作。接下来老师就请同学们去细细的品读课文8——13小节,从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情中去体会李时珍在编写中还要吃什么苦?
2、学生交流:(整理各种各样的草药;每一种都要仔细地观察其颜色、形状,回忆它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进行详细记录;亲自品尝草药)
3、回答中穿插小故事:《李时珍尝曼陀罗》的故事。
4、通过文中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丝深情,听了老师的故事,你对李时珍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呢?写下来。
5、交流
6、小结:这就是李时珍,对于生活的苦,生命的危他早已置之度外,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读出崇敬之情)
二、认识《本草》
1、读到这儿,我们李时珍这个人物和一本叫《本草纲目》的药书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对《本草纲目》又了解多少呢?
2、学生发言。
3、请听听世人对它的评价吧——
(出示课件)李约瑟博士在评价《本草纲目》时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
4、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凸现人物形象
1、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4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本草纲目》住在破败的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亲自冒险品尝草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本课的设计体现以下几个理念:
一、一条主线,多维解读。
在市教研室“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中“有效设问”思想的指导下,在问题的设置上,仅设置了一个主导问题:在四个场景中,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余的问题都是在这个主导问题下进行展开的.。然而,问题的指向却是多维的。学生既可以从文本内容的角度去回答,也可以从人物的精神角度去回答。
二、四个板块,精选内容。
在任志刚等教师提出的“板块教学”的启迪下,我选取四个板块来进行教学,即:投宿古寺、啃食干粮、借月记载、亲尝药草。这样处理,使看似冗长的课文变得简短了,变得板块清晰了。这同时,也恰巧和市教研室提出的“精选内容”不谋而合。
三、一种方法,抓关键词。
本课教学中,还给予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我通过:“四幅场景,哪一幅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一读,用笔勾画出关键的词语,在书的边侧用一两个词语写一写给你印象深刻的原因。”让学生学会了抓关键词或关键短语学习课文的方法。
四、一种引领,精神提升。
在本课中,我将教学目标进行了提升,在学生理解“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基础上,通过文本重点句“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的学习,以及资料的补充: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中的错误,研读过800多本中医药书籍,访问了湖北、河南、安徽等多个省市,他倾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历时近30年,《本草纲目》定稿时,他已由生气勃勃的青年变为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让学生体会到“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是让万民得福。”从而让学生受到精神的引领。
五、一点快乐,趣味横生。
语文课是快乐的,是趣味横生的,这是我语文教学的追求。在教学时,我设计了啃食干粮,体验李时珍的辛苦,相信学生一定会非常开心,兴致盎然,这必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教学的时候,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六、一点意外,备足学生。
在执教的过程中,有一点意外,学生在品读“投宿古寺”的版块时,居然大多学生都能直接抓住“破败”一词来品读,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所以,在学生大多答到此点的时候,我反而绕了个弯子。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充分的相信学生,备课更要备足学生。
语文教学的魅力在于教师的文本解读与学生的认知之间找到恰当的途径和合适的方法,我深知我的教学还有许多的缺点和不足,以后定当且行且思,争取进步。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本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体会李时珍为编写好《本草》而不怕吃苦,一心为病人着想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2、指导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中渗透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其中,我将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受李时珍的品质作为了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程序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
设想一:版块式教学,理清思路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中的一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李时珍的可贵精神。文章明是写事,实则写人,因此在教学中我设想为达到教学目标3渗透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我将整堂课设置成三大版块,即通过环境描写感受人物甘于吃苦的精神,通过语言描写体会人物苦中作乐的品质,以及通过抓动作品悟人物严谨踏实的作风。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教学条理清晰,更向学生渗透了要写好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件事,并抓住环境、语言。动作等要素的'描写达到使文字更生动,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的目的,为学生平时的写作打基础。
设想二:抓重点字词,感悟课文
1、在环境这一版块教学中,我重点抓的是直接描写古寺破败的这一段,抓住“到处是灰尘”和“厚厚的蜘蛛网”让学生体会这是一座荒凉的古寺,这里没有人来打扫,更没有人居住。抓住“长满了青苔”让学生品悟到古寺的阴暗潮湿。而对“断垣残壁”的处理则先让学生联想古寺的样子,然后出示一幅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通过这些品读,感悟到古寺的破败,由此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文中找到其他环境描写的句子,感受条件之差,在此生活之苦。而李时珍要住在这里,就是不怕苦,用个词语来说就是“甘于吃苦”。
2、抓人物语言这一版块中,我主要抓了李时珍说的“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句话中的“吃点苦”那是怎样的苦?联系课文得出(住破庙、啃干粮、以砖为桌椅、月光下记载,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等),而这样的苦从时间上来说又是“长年累月”的,这又是苦上加苦,对于“长年累月”的理解我是以补充资料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李时珍如今快50岁的人了,这样长期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15年了,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啊!
那么在这一版块中又怎样凸显人物品质呢?我于是抓了一个“笑”字,这是李时珍说话时的神态,通过这个字的点到为止,学生就能理解李时珍长年累月在外奔波很苦,但他却能笑对这一切,说明他能“苦中作乐”。
3、动作版块中,抓住“端详”、“扯”、“嚼嚼”这三个动作,学生就能体会到李时珍做事非常认真,为了弄清药草的药性,不考虑自己的生命去品尝草药,这又是一种一丝不苟、严谨踏实的作风。
设想三:情景的创设,丰富联想
情景创设的环节我放在了李时珍说的“我们修订号《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里,李时珍察访药材很吃苦,为什么是值得的?为什么这样心甘情愿?因为修订好《本草纲目》本身是件为民造福的好事,所以值得,所以吃再多的苦李时珍也能笑着面对。这种情况下,我一次又一次创设情景,就能使李时珍的品质更显高尚,形象更显高大。
四、总结
纵观我的课堂教学,尽管我的本意是如此的,但课堂上又是灵动的,因此我的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敬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第三篇:《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逸夫小学 李成敏
一、说教材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体会李时珍为编写《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通过课文的朗读理解感悟李时珍为写《本草》,为民造福而甘愿吃苦的品质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学难点:
理解“饥餐渴饮、断垣残壁、生嚼涎滑”等词语。
四、说教法、学法: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乐观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
1、古寺的破败景象;
2、李时珍师徒的对话。
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学习本课生字词,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通过课文内容及课外补充的材料深刻体会李时珍的人物性格特点。)
(一)、复习导入
课的一开始出示一组词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长年累月”,引导学生重温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艰辛,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接着引读课题,让学生从“古寺”入手,从课文中找出有关描写古寺的句子。
(二)、感悟李时珍的“苦”
1、在这里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古寺的词和句,如“破败 ”、“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等词语,体会环境的恶劣。特别是“断垣残壁”这个词语,请学生说说怎样的房子才叫断垣残壁?接着,指名学生读这段文字,然后请学生同时想象,补充这“古寺”是怎样残破荒凉的景象!这样,“古寺”这个词语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丰满起来,李时珍的形象也逐渐走入了学生心中!(板书:苦)(这个环节设计,我以读为主,以感受古寺“破败”为重,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
2、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其他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如“前不见村,后不着店”,在月光下记录一天寻访所得等。让学生从我的导读转为自学体悟。
(三)、重点解读李时珍的人物性格特征
1、出示对话,引导学生自读,找出四个“苦”字
2、从四个“苦”字入手,先请学生说说,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李时珍察访药材的辛苦。(这时可以联系全文,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理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归纳为三点:行得苦,住得苦,吃得苦。
3、请学生讨论师徒俩是如何对待“苦”的?
可以从第六小节的“挺”字入手,课文说“挺得住”的苦而不用“吃”字,怎样的“苦”需要“挺”呢?文中“常年累月”这个词眼就做了很好的解释,吃这苦可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不是一年、两年,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整整花费了30年时间,从生气勃勃的少年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这就是“长年累月”啊!而面对这样的“苦”,李时珍不仅“挺”过来了,为什么还用了个“笑”字呢?这就是李时珍的境界啊,以苦为乐,为民造福,高人一格!(板书:以苦为乐 为民造福)
4、在理解了人物的心理后再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好这段话。
5、自由感悟“记载药物”这一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学习这段文字,主要请学生自学,然后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四)、总结升华
生读最后一节,师补充:山风透过露天的屋顶吹起了他花白的头发,夜越来越深了,李时珍浑然不觉,依然在观察着、研究着、记载着,他的脸上带着喜悦和满足的笑容„„李时珍就是以这种不畏艰辛,严谨踏实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
出示《本草纲目》的介绍:
关于《本草纲目》的数字材料:近200万字 52卷 1892种药物 11000多个附方 1100多幅附图
编写《本草纲目》的材料: 800多本医书 10000多里行程近30年 这两组数字是紧密相连的,相信学生震惊于《本草》的伟大的同时,也明白了这伟大的背后是什么? 由此,推出达尔文关于《本草纲目》的那句赞誉:“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学生明白了《本草纲目》在中国医学史和世界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最后课堂在学生深情的朗诵“李时珍”中结束!“中国医学史册上永远记载着这个名字——李时珍; 世界医学史册上永远记载着这个名字——李时珍;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为为民造福而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严禁认真的医学家——李时珍;
让我们永远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这个环节我补充资料说明了《本草纲目》是一部医学巨著,通过资料中的数据让学生深刻认识《本草纲目》激发学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这个环节基于课文,又高于课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夜宿古寺”只是李时珍修《本草》中的一件小事,但他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品质贯穿于一生。)
(五)、作业布置
复述天才: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重点词句
练习复述,相信你讲的故事更精彩。
小小药师:你还知道哪些中药吗?快点搜索相关的
资料,向同学们讲讲这些中药的药效。
目的是把学生从课文引到更广阔的语文世界中,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
(六)、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以苦为乐
严谨认真
为民造福2014、1
第四篇:《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体会李时珍为编写《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三)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通过课文的朗读理解感悟李时珍为写《本草》,为民造福而甘愿吃苦的品质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难点:
理解“饥餐渴饮、断垣残壁、生嚼涎滑”等词语。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乐观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
1、古寺的破败景象;
2、李时珍师徒的对话。
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
第一课时:(学习本课生字词,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指导学生读准“宿”字,说说“宿”的意思,进而理解题目的意思。(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两个考虑,首先“宿”本身是生字,且容易读错,这样导入可加深学生对这个字的印象。其次,题目的意思也马上可以理解清楚。)
2、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李时珍。
3、学生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也许会说,李时珍为什么要住在古寺里,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等。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读得熟练为止。(这一环节可以采取多种朗读方式,关键是要调动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2、经过以上环节,学生对课文应该有比较完整的印象了。要求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写作顺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词,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其中“扯”、“宪”重点指导。
2、重点引导学生读准课文中难读、难理解的词语。
如“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生嚼涎滑、治虫咬伤、呃逆”等,对于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可以让学生找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边读边想,看自己能不能理解。“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课文内容,“生嚼涎滑、这个词关键是这个“涎”字,可引导学生结合 “馋涎欲滴”来理解,学生可以知道原来“涎”是“流口水”的意思,那么“生嚼涎滑”自然也迎刃而解了!自然下文中的“生嚼无涎”的意思也明白了。
第二课时 :(通过课文内容及课外补充的材料深刻体会李时珍的人物性格特点。)
(一)、复习导入
课的一开始出示一组词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长年累月”,引导学生重温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艰辛,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接着引读课题,让学生从“古寺”入手,从课文中找出有关描写古寺的句子。
(二)、感悟李时珍的“苦”
1、在这里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古寺的词和句,如“破败 ”、“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等词语,体会环境的恶劣。特别是“断垣残壁”这个词语,请学生说说怎样的房子才叫断垣残壁?接着,指名学生读这段文字,然后请学生同时想象,补充这“古寺”是怎样残破荒凉的景象!这样,“古寺”这个词语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丰满起来,李时珍的形象也逐渐走入了学生心中!(板书:苦)
(这个环节设计,我以读为主,以感受古寺“破败”为重,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
2、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其他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如“前不见村,后不着店”,在月光下记录一天寻访所得等。让学生从我的导读转为自学体悟。
(三)、重点解读李时珍的人物性格特征
1、出示对话,引导学生自读,找出四个“苦”字
2、从四个“苦”字入手,先请学生说说,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李时珍察访药材的辛苦。(这时可以联系全文,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理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归纳为三点:行得苦,住得苦,吃得苦。
3、请学生讨论师徒俩是如何对待“苦”的? 可以从第六小节的“挺”字入手,课文说“挺得住”的苦而不用“吃”字,怎样的“苦”需要“挺”呢?文中“常年累月”这个词眼就做了很好的解释,吃这苦可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不是一年、两年,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整整花费了30年时间,从生气勃勃的少年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这就是“长年累月”啊!而面对这样的“苦”,李时珍不仅“挺”过来了,为什么还用了个“笑”字呢?这就是李时珍的境界啊,以苦为乐,为民造福,高人一格!(板书:以苦为乐
为民造福)
4、在理解了人物的心理后再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好这段话。
5、自由感悟“记载药物”这一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学习这段文字,主要请学生自学,然后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概括出这样三点:
▲、条件艰苦:主要指砖垒的桌子,还有以月色代替灯光。
▲、工作辛苦:相机理解、巩固“晓行夜宿”一词,课文中列举了很多草药名称以及它们的功能特性,由此看出师徒俩一天的收获很大,白天的工作量肯定很大,由此进一步理解了“晓行夜宿”的含义。
▲、严谨认真: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李时珍记录一天寻访所得时认真详细,甚至还要亲自尝一尝。而亲自尝药这一行为又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可他却还是这么做了。同时列举李时珍长期食用老姜和敢于尝试曼佗罗的故事,补充课文内容,丰富人物形象!李时珍严谨认真、为民造福、不怕自身危险这样的形象跃然纸上!(板书:严谨认真)
(四)、总结升华。
生读最后一节,师补充:山风透过露天的屋顶吹起了他花白的头发,夜越来越深了,李时珍浑然不觉,依然在观察着、研究着、记载着,他的脸上带着喜悦和满足的笑容„„李时珍就是以这种不畏艰辛,严谨踏实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板书:《本草纲目》)
(五)、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以苦为乐
严谨认真
为民造福
《本草纲目》
第五篇: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教学完本课后,现将谈谈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体会。
【基本理念】
1.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2.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李时珍与弟子庞宪住在破败的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收获,并且亲自冒险品尝草药,为了修订好《本草》不顾劳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口标】
1、知识目标: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品析赏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李时珍为编写好《本草》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采用自创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对句子进行的品析赏读。
难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
【教法与学法】
《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怕吃苦”四个字,我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展开教学。我先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教法上我采用了以下形式:
一、找一找——找文中所有的苦。
二、画一画——画出文中“不怕吃苦”的句子。
三、演一演——演出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
四、读一读——读你感彻肺腑的段落。
五、问一问——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这样五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打破传统的半讲半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方法,激发和鼓励学生去找、去画、去演、去说、去读、去提,实现一种新型的、自主的、开放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过程看似“散”其实阅读贯穿始终,整个过程都跳不出教师的这一系列设计中。
一、找一找——找出文中所有的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
首先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完成找一找的任务,学生开始认真读课文,用红笔记号找出文中的“苦”,在找一找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这样一些句子:l“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2“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过,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3“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此后我相机紧问:你们如何来理解这些句子的?学生便说:“我们是通过找关键词来学习的”。如灰尘、青苔、断垣残壁、蜘蛛网“断垣残壁”“啃”“垒”等词,我让学生用找到的这些词再次来形容李时珍一行人食宿与工作环境恶劣,学生能用“破败”一词来形容古寺,进而描绘出住宿环境的简陋,用“饥餐渴饮”“啃干粮”来描绘生活的困苦,用“晓行夜宿”来描绘路途的艰辛,用“垒桌子”来描绘工作环境的艰苦。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让学生“自由找”,“自己读”,“自觉读”,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自我感悟和理解,将所想所悟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画一画—一画出文不怕吃苦的句子。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乍一看是个苦字,深读精读字里行间跳跃出“不怕吃苦”四个字,但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四个字,还需从全文的内容入手,从关键句人手,从中心句入手,为此我让学生以勾画文不怕吃苦的句子开始,来理解文中蕴含的“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学生开展了四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画出不怕吃苦的句子,完成两个讨论题:1李时珍给你留下的印象。2我想对李时珍说。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我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负责整理每个小伙伴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其余的当组员作勾画员。在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后,我便请学生派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在画一画的过程中学生画到了这个句子:1“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是过夜,比往在家里苦多了。”2“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各小组在与李时珍的对话中,理解了“长年累月”、“奔波”“万民得福”、“为什么吃苦也值得”,结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感受到李时珍是个的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人,学生还对李时珍说了很多充满敬佩的感人的话。最后,我出示了填空练习,让学生将这句话补充完整,并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给予,在交流学习互相吸取。体现了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
三、演一演:--演出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
《李时珍夜宿古寺》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均编写的十分巧妙,语言虽精练但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动作虽有序但能感觉人物的干练、神态里含蓄但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为此我专门设计了让学生演一演的内容并相机出示一组填空题,要求学生参照课文内容进行填空,填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再自创人物的对话。当学生经过演前准备后再站到台前进行表演时,学生们互相欣赏、互相评价,情绪十分高昂,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在感受人物内心的基础上,在模仿人物动作的基础上,将“端详”,“若有所悟”等描写神态的词尽情地表现出来,将自创的对话淋漓尽致地说出来、将文中人物的动作充分地演示出来。这一场面的创设,学生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李时珍的敬业精神,从而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李时珍的高大形象,使指导学生下一阶段有感情的朗读便可水到渠成。
四、读一读——读你感彻肺腑的段落。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故事内容朴素真实,故事情节无秩少宕,描写方法清淡白描,但文中许多感人的话语,感人的段落,读后使人激动不已,读后感觉意味深长、读后耐人发人深省,读后让人感人心肺。这时我让学生自主读学生最感动的段落,并说出因为什么感动,如何表现你的感动?学生采用自读,同桌读,小组读的形式,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了朗读。这一教学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充分地感情朗读后,升华学生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对李时珍的崇敬之情,学生能将心中的感受读出来,将心中的敬爱说出来,将心中的崇敬喊出来,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和作者获得和谐共振,激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思维。
五、问一问:——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这个环节刚一展开,学生十分感兴趣,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提出了许多问题来问教师,学生提出车时珍冒险尝草值得吗?还问我金银花、胭脂草、刀豆子的药性是什么?我在设计教法时原意是让学生讨论后进行回答,从没想到这些问题学生会要求我来回答,我只好按照学生的要求逐一回答,但学生仍不满意,不断地按照课文中的叙述来修正和修改我的回答。在“李时珍冒险尝草值得吗”这个问题上,因我的回答不确定,学生可不满意了,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李时珍是为万民造福。有的认为不值得,因为生命是最重要的,没有了生命就什么都没有了,李时珍这样做不值得。针对学生的各种意见,我没有给出评判,在这个问题上我鼓励学生争论,不追求统一、标准的答案。学生还把课前收集的有关中草药的药性资料展现出来,满课堂进行游说,推销自己的中药。课堂在学生自主自创、师生互动、开放多元的气氛中接近尾声。
课后反思:本堂课能按照教师设计的五个环节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创设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在教学中,过低的估计了学生的信息收集量,表现在当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时,教师不能运筹帷幄,从容解答,以至于让学生对教师的解答得不到满足。其实,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学生的信息收集量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所以,我们要做到备教材必须先备学生。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昭示的那样,以“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主线,融字词句训练于其中,强调朗读感悟以读为本,更好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本人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有限,在说课中许多地方还不尽如人意。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本课的教学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体会李时珍为编写《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能力目标: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我认为教学中应突出4个重点:第一点,李时珍因察访药材吃不好、喝不好、住不好,从餐饮住三方面让学生感悟李时珍经历的艰辛。第二点,引领学生通过课文的朗读理解感悟李时珍为写《本草》,为与民造福而甘愿吃苦的品质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第三点,文中提到了许多中药名称,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中药。第四点,复述课文。
(四)教学难点:
理解“饥餐渴饮、断垣残壁、生嚼涎滑”等词语。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因为本课中有许多难理解的词语,教学中我将通过点拨、讲解等方法,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并针对课文第七小节(李时珍住古寺不觉得苦)和第十二小节(李时珍亲自品尝草药)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体会他为编写《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通过学生课后了解一些中药名称和药效,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 我将由生字“宿”导入,先板书“宿”,问学生: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组哪些词?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两个考虑,首先“宿”本身是生字,这样导入可加深学生对这个字的印象,其次,是要告诉学生组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方法。接着我会继续说晚上住宿就是“夜宿”,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引出课题并板书。
然后让学生介绍李时珍。接下来在范读、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读准课文中难读、难理解的词语,学习生字词。因为这篇课文较长,读的过程中发现有许多词语不容易读好,不容易理解,如饥餐渴饮、断垣残壁、生嚼涎滑等,我准备先列出这些生字词,让学生读正确,再将这些词语重新排序,使每行的词语之间保持意思上的联系,第一行:师徒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第二行:破庙、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第三行:药材、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让学生寻找排列规律的同时又一次让学生读了词语,同时这三行词语也是课文的三条学习线索。这样的设计起到了多种作用。下面的教学就以这些词语为线索,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学生共同学习寻找理解词语的方法,解决本课的学习难点。学生先找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然后边读句子边理解词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课文内容,“断垣残壁”借助字典理解“垣”,通过理解关键字帮助理解词,“生嚼涎滑、生嚼无涎”则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通过教学,不仅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同时在理解词语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学习了方法,而且将课文的朗读也贯穿其中,将初读与精读相结合,以达到正确、流利读通课文的目的。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首先来复习几个词语。
出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长年累月若有所悟修好《本草》 万民得福
2、指名读。
3、师: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自由练说)
4、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概括能力是一项基本的语文能力,这需要教师长期的培养和训练。概括能力的提高取决于教师训练的方法是否得当、有效。作为中年级的学生,教师提供文中的词语,为其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素材,使学生能更加规范的表达,这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
二、学习一至七自然段
1、师:是啊,李时珍为了寻访药材已经在外地走了好几个月了。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一至七自然段,画出写李时珍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的句子。
2、生:我是从第三自然段中看出来的。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我觉得这儿太脏了,到处是灰尘,连个可以坐的地方都没有。我们家窗明几净,非常整洁。生:而且这里断垣残壁,多危险呀!、生:这里说不定还有许多有毒的蜘蛛呢!
师:是啊,赶了一天的路就住在这样的环境中。齐读这段话。
3、生:第四自然段也写到了。
出示:他们拣来枯枝杂草生起火来,一边喝着山泉水,一边啃干粮。他们累了一天只能喝点山泉水,靠啃点干粮来充饥。师:你啃过干粮吗?是什么样的感觉? 生:又干又硬,嘴都要嚼酸了。
师: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名读)
4、师:李时珍住破寺、喝泉水、啃干粮,你觉得他这样的生活怎样? 生:辛苦。生:艰苦。生:清苦。(板书:苦)
(设计意图:第一至第七自然段写了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吃了很多的辛苦。于是我让学生充分自读,抓住文中关键的语言文字,仔细品味,读中有所感悟,进而充分表达,交流感受。一是在强化语文教学始终不可丢弃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二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后自由表达,实现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和感悟。)
师:可是李时珍觉得苦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他不觉得苦。我是从李时珍笑着对庞宪说:“庞宪,觉得苦吗?”看出来的。师: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怎么还能笑得出来呢?读读书想想看。生:因为他认为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板书:值得)师:同学们,李时珍说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你认为这是吃点苦吗? 生:不是。因为他长年累月在外奔波,一定吃了不少的苦头。
师:是啊,书上说他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仅仅这几个月吗? 生:不是,是三十多年。
师:对,他从一个生机勃勃的少年直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其间历经的千难万险,你能想象的出来吗?请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展开想象。
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
生: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顾不得自身的安危,艰难地向顶爬去,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手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可是他忘记了疼痛,一心只想采到药草。
生: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顶着烈日寻访药材,他累得大汗淋漓,嗓子都冒了烟,很想停下来歇歇,可是一想到早日修好《本草》就可以早点让百姓得福,于是他又加快了步伐。
生: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每走一步都那么艰难,但他没有退缩。师:同学们的描述仿佛让我们也亲身体验到了其中的千辛苦。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师徒二人在月色下,在破败的古寺中的这番谈话吧。(同桌分角色练习读对话再指名读)(板书:修好《本草》万民得福)
(设计意图:这里我抓住“吃点苦”反复玩味,讨论究竟是不是“吃点苦”,再为学生提供几个情境展开想象。这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体验;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思维的引领。)
三、学习第八至十三自然段
1、赶了一天的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本该好好休息才是,他们休息了吗?自由朗读八至十三自然段。
生:他们在趁着月色记录今天的寻访所得。
2、书中的哪一幕给你的印象最深? 生:他亲自品尝药草给我的印象最深。出示:他拿在手里仔细端详,又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师:是啊,鸡肠草与鹅肠草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李时珍有什么办法区别它们呢? 生:他仔细端详了一阵,觉得还不能辨别,于是又放在嘴里嚼嚼。
师:同学们,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生:知道。
师:那么他为什么还这样做呢?
生:他是为了让他修订的《本草》更加准确,他亲自尝尝,就避免让后人因为开错药方而出现危险了。
3、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啊。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学到这里,那么对李时珍或许有了更深的了解,你想对他说什么吗?
生:李时珍你不顾自身安危,冒险试药,心中只想着百姓,我真敬佩你啊!
生:你真是一个称职的医生每一种药草你都要仔细辨别它的药性,你修订的《本草》让万民得福,你给人类做出了贡献。(点评:回到文本让学生与文中人物沟通,这是心灵的对话,拨响了学生的心弦,使之产生共鸣。)
5、师: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夜已经很深了,李时珍还在干什么
生:他们还在把今天的寻访记录一一写下来。
出示:他忘记了„„忘记了„„忘记了„„心中只有„„ 生:他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寒冷,忘记了休息。
生:他忘记了父母,忘记了孩子,忘记了兄弟姐妹。生齐说:心中只有修好《本草》,万民得福。(板书:修好《本草》,万民得福)(点评:看似课外的延伸,实则情感的延伸。)
板书:16李时珍夜宿古寺 修好《本草》,万民得福
苦————-——————值得
四、结语思考:
本课的教学中我力图使一个环节的设计达到多种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还想在课文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探索、积累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我想这样坚持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学生的语文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提高。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
3、今天我们就要阅读一则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二、质疑
1、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呢?请学生回答。
3、请学生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李时珍晚上寄宿在古寺中。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难读的词语,请学生多读两遍
3、交流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能够解决的,马上师生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下节课的教学中。
五、理清文章的主要段落大意
六、朗读课文
七、生字教学
八、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的上的作业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感知苦
1、读题导入。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交流:主要内容)
3、是呀,为了编写《本草》,李时珍和弟子庞宪——(引读课文第一小节)
4、然而,对于这一切,李时珍却认为:
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
5、吃点苦就是——(吃一点点苦)难道修订《本草》真的只要吃一点点苦吗?
6、他们到底吃的是什么苦?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13小节,找一找。
(生读文)
生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交流一:课文第2——4小节(他们住的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1、(卡片出示:破败)课文哪些地方能让我们具体地感受到古寺的破败呢?(请你再读读课文第四小节,体会体会)
2、学生交流(到处是灰尘——很脏;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
3、理解这么到位一定也能读好是吗?指读第4小节,点评:你读出了古寺的荒凉;你读出了古寺的残破;你读出了古寺的危险。
4、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室内很脏;四处都没有人,让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险„„)
5、可李时珍为什么愿意住进这个荒凉甚至危险的古寺呢?请快速读读课文2、3小节,找找原因。(交流: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6、这里的“一心”可以换成哪些词?(专心、认真„„)“一心赶路”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
7、师小结:原来,为了寻访药材,李时珍一心赶路;又因为一门心思都扑在了修好《本草》上,所以面对这样的古寺,他毫不犹豫地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出示,齐读)
8、一个“就”字,你读出了什么?(随便;对住哪儿没有过多的要求)
9、看来,李时珍真像他所说的——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
交流二:课文5——7小节
1、他们还吃了那些苦呢?
2、学生继续交流。(吃得苦,行得苦„„)
3、吃这样的苦仅仅是一天?一个月?或是一年?
师补充:李时珍35岁时就开始编写《本草》了,时至今日,已经有15个年头,在这5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在这长年累月的奔波中,你认为这还是“吃点苦”吗?
出示:
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4、同学们的描述,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仿佛亲身感受到了那种种艰难困苦。然而李时珍在谈到这寻访之苦时却还说——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5、在这里你注意到他说话时的表情了吗?(笑着说)那此刻这句话该怎么读?(指读、齐读——读出以苦为乐的精神来)
交流三:课文8——13小节
1、你们知道吗?其实,要想编好《本草》,除了要承受着各种生活之苦,还要承担更为繁重复杂甚至危及生命的编写工作。接下来老师就请同学们去细细的品读课文8——13小节,从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情中去体会李时珍在编写中还要吃什么苦?
2、学生交流:(整理各种各样的草药;每一种都要仔细地观察其颜色、形状,回忆它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进行详细记录;亲自品尝草药)
3、回答中穿插小故事:《李时珍尝曼陀罗》的故事。
4、通过文中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丝深情,听了老师的故事,你对李时珍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呢?写下来。
5、交流
6、小结:这就是李时珍,对于生活的苦,生命的危他早已置之度外,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读出崇敬之情)
二、认识《本草》
1、读到这儿,我们李时珍这个人物和一本叫《本草纲目》的药书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对《本草纲目》又了解多少呢?
2、学生发言。
3、请听听世人对它的评价吧——
(出示课件)李约瑟博士在评价《本草纲目》时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
4、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凸现人物形象
1、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说课稿《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 2007-1-10 11:15:00 | By: 信步 ]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教材第五单元所选的文章,或是劝人们勤奋学习,或是教育他人要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的。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目标任务是整体把握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感受李时珍的品格。第二课时,深入学习李时珍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合作探究李时珍冒着生命危险亲口品尝中药的献身精神。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读通读正确课文。本课的10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认识,不要求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情感目标:感受李时珍为编写《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作风。
3、能力目标: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有两个重点:第一点,读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李时珍为写《本草》,甘愿吃苦的品质和严谨认真的作风。学习生字词语,教给孩子理解词语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饥餐渴饮、断垣残壁、生嚼涎滑”等词语。
(五)、教学准备 教师研究教材,制定教学方法,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
二、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过程,我力求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目标。因为本课中有许多难理解的词语,教学中我将通过点拨、讲解等方法,教给学生一些认识生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并针对课文第七小节(李时珍住古寺不觉得苦)和第十二小节(李时珍亲自品尝草药)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体会他为编写《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通过学生课后了解一些中药名称和药效,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我将由生字“宿”导入,先板书“宿”,问学生:(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组哪些词?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两个考虑,首先“宿”本身是生字,也是多音字,这样导入可加深学生对这个字的印象,其次,是要告诉学生组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方法。接着我会继续说晚上住宿就是“夜宿”,问:“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引出课题并板书。齐读课题。然后让学生介绍李时珍。
师:预习课文的时候你知道了李时珍的哪些资料?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知识,请看—— 李时珍(1518—1593):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用毕生精力编著了《本草纲目》,为世界医药科学宝库奉献了一部经典著作。《本草纲目》:全书200万字,52卷,记载1892味药,药方一万一千多个,形态图一千一百多幅,流传全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的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读得熟练为止。
2、在讨论后,我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展开和学生的读课文比赛。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给老师指出读错的地方,然后启发学生读课文,在学生再次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名学习中下的同学起立,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做评委,在读课文结束后评判读的情况。
师:下面,老师我和同学们进行读课文比赛,我们看谁会获得胜利。首先看老师来读,你们是我的评委。
老师读后请同学们评价。然后启发学生说,老师在上课前认真的读过5遍,你读了几遍?我觉得现在比赛你们不会胜利,请你再把课文读一遍,做好充分准备,好吗? 下面我们分段来指名读,其他人做好记录。
3、经过以上环节,学生对课文应该有比较完整的印象了。要求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写作顺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师:你觉得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三)、学习生字新词。
1、生字
首先,教师设计课件,展示生字。两会字用红色楷体,会读字用兰色楷体,使学生一看就明白生字教学的目标。
师:请大家现在对照生字表,先自己认识本课生字。让学生自己认读生字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请两个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生字。师:下面请小老师带领大家读生字,谁愿意来带领大家读?
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有效,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在领读后,全班同学齐读生字。
师:下面请大家坐好,我们一起来读生字。
教师认真倾听读的情况,在齐读结束后进行评价指导,纠正读的不对和不准确的地方。为了检查生字的认读,我安排随机读,学生随着鼠标的移动,集中精力的读,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师:下面考验一下同学们对生字的认识情况。请随老师的鼠标来读生字,看谁读得又快又准。在全体学生通过生字的认读关后,我让学生说说关于生字的个人看法。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生字,你一定有些话要告诉大家,关于读音和字形方面的注意事项都可以。
有的学生会说“宿”的两个字音,有的学生会说“详”和“祥”容易混淆„„
2、词语
反复读课文和学习生字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读准课文中难读、难理解的词语,学习生词。教师根据课后词语制作课件,字体用红色楷体,课后八个词语分两行设计,第一行是写黄昏景色的“夜幕、降临、隐隐约约、飞鸟归林”,第二行设计“皎洁、轮廓、大好月色、晓行夜宿”。这样给学生以明确的认识,有助于词语的学习。运用和学习生字步骤类似的手段学习词语,在认读词语后讨论词语的意思和使用方法。指导原则依然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质疑学生解释。
因为这篇课文较长,学习过程中,学生肯定有很多词语不容易理解,如“饥餐渴饮、断垣残壁、生嚼涎滑”等,我先用幻灯片展示这些词语——“饥餐渴饮、断垣残壁、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让学生读熟这些词语。
师:请同学们来跟老师一起来读这些词语,注意发音要准确。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词语,读熟练。
师:找出这些不懂的词语所在的句子,边读边想,看自己能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师:在读课文句子后,你还有哪个词语不懂?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课文内容,“生嚼涎滑、生嚼无涎”则可以教师点拨重点字的意思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四)、重点内容学习。(学习课文中第7、12小节)
1、提问:读课文思考:这样的生活李时珍不觉得苦吗?李时珍亲自品尝草药会有什么后果?他为什么这样做?
2、在学生讨论的同时补充一些资料与故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李时珍的品质,引导学生们重点感悟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为民造福、以苦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师在引导讨论的同时,板书——断垣残壁、饥餐渴饮、亲身尝药。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和词语,对课文有了整体认识。重点学习了三种理解词语的方法:组词、结合具体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今后应该注意运用。
五、板书设计。
结合词语学习和对于重点课文内容的学习,以“断垣残壁、饥餐渴饮、亲身尝药”为内容。为以后的复述课文内容打好基础。
六、课后思考:
本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还想在课文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我想这样坚持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学生的语文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