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3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第一篇:《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我的房子我做主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中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将学习中国现、当代散文,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散文鉴赏方法,为高考现代文阅读积累一定的解题方法。学习本篇散文要求学生掌握散文鉴赏的简单方法,课堂上通过朗读的方式领悟作者为我们营造的情境,课下组织学生写小短文或画图画的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质。还通过对比阅读的形式,加强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同时教会学生学习同类课文的方法。在层层推进中,让学生在思考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阅读的能力和鉴赏散文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文的教学对象为职业中学高一学生,他们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但他们的理性思维比初中学生强,爱动手,自主意识比较强,所以课文以阅读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设计自己的《梦幻小屋》(写一篇小短文或画一幅小画描绘自己的梦幻小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材分析

我的空中楼阁》是职高一年级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在学习《荷塘月

色》、《故都的秋》、《生命的化妆》的基础之上,学生对散文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从语言入手,体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方法学生已基本掌握,学习《我的空中楼阁》就能够投入更多的情感与信心,能更成熟的与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对话。

散文阅读、鉴赏的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课标要求,在职高阶段实施中学美育,重视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能力,重视散文更优于实现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关注学生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实现美育目标和德育目标。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定景换点的写景方法和正确把握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整体感知课文,能够理清思路。

能力目标:能够精读文章,品味语言,体味作者的情感;通过鉴赏本文,形成自己作品。以此来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并提高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价值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感受作者旷达美好的心境和“心远地自偏”的情怀及对宁静自由的向往,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资源:课本

教学参考

学生书画作品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学习定景换点的写景方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教具及实验设计:多媒体 教法设计:听读——感知——分析——鉴赏——练习巩固——拓展延伸、形成性评价 课时安排:二课时(包含学生准备时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图片)自古文人多“雅士”,“雅士”居“雅舍”,如刘禹锡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陋室”,归有光祖传的百年老屋-----“项脊轩”,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归园田居”。他们的“雅舍”虽然简陋,破旧,但他们居于其中感到无比快乐、温馨。让我们随着当代台湾散文作家李乐薇的笔触,领会她所追求的 “雅趣”,想想自己的房子应该怎样布置。

二、作者简介、触景生情、畅所欲言,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作者简介:李乐薇,江苏人,现代台湾作家。早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有感情。

2、题解——明白作者写作之情:题为《我的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3、触景生情、畅所欲言。导入风景图片,感受自然情趣。师:我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同学,假如你有足够的钱的话,你会把你心目中的房子建在哪里?怎么设计?

学生思考,老师引入:我记得我们的班长好像对建筑学很感兴趣的,班长先说说好么?

班长:我心目中的房子应该建在水上的。

师:很奇妙的想法,为什么呢?

班长:因为我比较喜欢在水边的生活,我可以下水游永,钓鱼,我觉得那样的生活很适合我。师:嗯,班长向往那种清悠的生活。其他同学呢?想好了吗?(学生开始活跃起来,师开始巡视)

生:我心目中的房子应该是建在空中的。

师:空中?想像力丰富,不知道我们现代的科学技术能不能造出那样的房子,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因为我比较喜欢站在高空往下看的感觉,然后我可以和云朵作伴,还有,上面的空气一定很新鲜的。

师:孔子登泰山一览众山小,你是在高空中鸟瞰大地,一览世界小,呵呵,这是你的豪情壮志,请坐。有说水边的,有说空中的,还有同学呢?怎么想的?

生:我喜欢在大海边生活。每天面对大海,我的心情就很好。

师:像海子那样,有颗空灵的心,每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对不?(生点头)

生:我喜欢山村里的生活,因为我这个人喜欢清静,喜欢一个人独处,喜欢和大自然作伴。

师:这位同学喜欢远离尘嚣脱离世俗的那种生活。

师:有没有世俗一点的,比如向往热闹的城市,繁华的摩天大楼,有没有啊?

生:没有(几乎异口同声)

师:啊?为什么呀?我就喜欢那种生活呀,是不是我们这里的房价太高了的原因啊?(全体笑)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我想,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向往已久的房子,我们暂且称它为小屋吧,温馨点。这小屋它可能在毛泽东笔下的湘江畔,在徐志摩的康桥边,也可能有在郑愁予达达的马蹄走过的江南小镇,在舒婷浪漫的橡树林里,在狄金森充满诱惑的篱笆下。这小屋也许像海子的房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或者干脆就是归有光的一间陋室。这小屋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精神的家园,选择什么样的小屋,往往能看出我们什么样的性情和志趣。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李乐薇她心目中的小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屏显:我的空中楼阁

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多角度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朗诵视频,欣赏本文,互相交流。

师:我下面要放一个视频朗诵材料,我要大家做到,用耳朵去倾听视频里那个人是怎么声情并茂的朗读的,我们平时又是如何朗读的。然后,把你手中的画拿出来,将你心中的画也拿出来,跟视频里面的画面比比,用眼睛去欣赏画面,然后,用心灵去感应,感应什么呢?感应字里行间作者所体现出来的感情,有没有让你心灵产生共鸣的地方。由于本篇文章较长,全部放完要很长时间,显然是不太合适,我们花个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来欣赏,好吗?

(视频播放完毕)

师:好,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你心目中的那幅画面吗?

生:我特别喜欢视频里那座房子,我觉得那就是我心目中的画面,这画面真的太美了。

生:我心目中的画面和它差远了。

师:为什么?

生:我的想象力不够丰富的,没有视频里这么美的,或者我对文章阅读的不够深入吧。我想我比较喜欢这样的生活的,不过不是现在,是以后,老了的时候。

生:我心目中的房子跟它还是有点距离的,房子的风格不是很相同 „„

师:好的,大家回答很好。我们说,一篇文章到了我们读者手里阅读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每个人的理解感受都会不同。那么,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还有就是品味语言。当然,作为一篇精美的散文,仅仅是这个层次上的解读是不够的,但是这是第一课时,我们只有在这一层面上理解了才能在下一课时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好的,现在我们进入学习目标第一阶段——理清思路

2、快速浏览全文,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概括其内容,并给小屋起个名字,说说小屋的特点。

师:我先举个例子,比如说,我很喜欢文章的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在这里,作者非常传神的将小屋比喻成眉梢的痣一点,我觉得这里的小屋是俏皮的,活泼的,可爱的,灵动的,我给小屋取个名字叫:山之屋。给小屋取名字的时候,我对大家有个要求,必须要以什么之屋的形式命名。(学生浏览,思考,几分钟后)

师:大家想好了吗?哪位同学先说说呀。想好了就先说说,这个问题应该不是很难对不?你只用说说你喜欢的,说说你所想的。

生:我喜欢十到十二自然段,因为这里写到云和霞,还有那一句,我最喜欢: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我就特别喜欢那种空气。而我的房子是要建在空中的,所以我要给小屋取个名字叫。。叫。。叫空之屋。

师:空之屋?能不能用那个“香”字,叫香之屋呢?

生:不好,哦,对了,空中还有云和霞,就叫云之屋或霞之屋吧。

师:多好听的名字呀,多浪漫的小屋呀,这个名字好。

生:我喜欢十五自然段,这里作者写到小屋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像个空中楼阁,我觉得这里的小屋很美,朦胧美,我取名为夜之屋。

师:好的,夜之屋。

生:我也喜欢十五自然段,但我想取名为梦之屋。

师:梦之屋,多有遐想的名字呀,其他同学呢?

生:我喜欢写小屋和树的关系那几段,作者说小屋像小鸟一样,我觉得小屋有动感,我取名为。。取名为。。树之屋。

师:好的,讲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本课学习中大家要掌握的重点知识。

4、重点突破——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感受画面美;引导学生学习定景换点和定点换景的写景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学生自主朗读全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感受画面美;引导学生学习定景换点和定点换景的写景方法。(看看谁是回答问题的小标兵。)思考并回答:

师:包围在小屋四周的有无花的碧树,有五彩的花,有哪些花呀?

生回答

师:还有灿烂的云和多彩的霞,有山外青山,有绿野阡陌。我们又看到明丽如洗光滑如缎的清晨里小屋,暮霭沉沉满月清辉里的小屋,还有灯影重重下如烟似梦的小屋。在这里,作者仿佛是以小屋为焦点,为我们拍摄出一幅又一幅的画面,那个他这个拍角角度是单一的吗?有没有顺序的?大家互相讨论一下,说说角度问题,然后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生讨论(几分钟后)

师:好,我们一起来说一下好吗?我们先从视觉角度来说,有哪些呢?

生:有近看、远观、左顾、右盼、仰视、俯瞰。

师:也就是说,近处看看,近处望望,上面看看,下面看看,左面看看,右面看看(生笑)还有吗?

生:(小声)还有里面看看,外面看看

师:这位同学观察很仔细,他说里面看看,外面看看,也就是有屋外对小屋的描写,也有屋内对屋外的捕捉,好,大家找出相应的句子。

师:这是空间角度,还有没有其他角度?

生:有,有白天和黑夜嘛

师:对,还有时间上的变化,有白天所见,有夜晚所观,本文围绕小屋,写了小屋周围哪那些环境?分别有什么特点?

(师生各找出相应句子并朗读)

以上练习引导学生学习定景换点和定点换景的写景手法,把握文章的“形”

定景换点:是指作者的立足点、观察点不断改变,从不同角度多侧面的描写不同景物的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描写的景物既见完整,又现细部;使读者对景物获得完整的印象。它给人以立体感,从而更准确丰富完整地再现事物的面貌和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定点换景:是作者的立足点不变,而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不同方位景物的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描写层次清楚、鲜明逼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5、难点突破——引导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把握文章的“神”,体察作者情感。1)、空中楼阁是作者的想象描绘,还是确有其物的山上的小屋?

2)《 我的空中楼阁》寄寓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明确:(1)作者在文章里既没有描写小屋的具体构造,也没有详细描绘屋内的摆设。他更多地叙述了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飘渺,轻灵,如同飘在空中。文章的第一部分较为写实,但也以写环境为主。第二部分之虚,也是相当明显。可以说,“空中楼阁”的小屋并非真实存在,乃是作者的一种梦想。

(2)作者在文中将小屋描写成与外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远离喧嚣的宁静世界,表达了他希望摆脱现代文明社会的喧哗,投入宁静的大自然之中。

四、小结——对课文内容、写法、主旨、作者情感的更进一步的理解掌握

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拟人、还有对比的手法,并且通过文言词汇、化用文言句式,以及个人独创的语言,对小屋不同角度不同时刻来进行描绘,把自然景物之美与作者对小屋的独特感受及生活之美融为一体。作者虽然没有明明白白的写自己的思想感情,但是写景处处在写情,景中显志,景中含情,达到了深邃的意境。通过小屋的描写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五、练习巩固—— 对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做到节节清。

1、对比阅读,完成练习。(本文与《陋室铭》、《归园田居》之间关于住所特点,作者流露的 生活态度的比较)

2、学生的成果展示及形成性评价:学生学习了本文,把自己的心中的小屋用图片或文字描绘书写出来,并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完成结果性评价。

六、布置作业——由对范文的学习做到感受其内在美,并能把这种感受有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以《梦中的家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显其文章的“形”、“神”。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总体的印象、理解。

1、学习定景换点的写景手法,把握文章的“形”

画面

观察角度

小屋特点

语言特点 小屋和山

山外远看

清新自然

小屋和树

山上近看

静、小巧

山下远看

含蓄、有分度

轻灵自由

2、学习定点换景的写景手法,把握文章的“形”

附:形成性评价表

倒装 对比 拟人 拟物

第二篇: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整体把握思想感情,赏析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比较,品味语言(比喻、短句等)。

3、初步总结散文鉴赏的常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文,初步总结散文鉴赏的常规方法。

教学难点:举例品味语言。

设计一

设计说明:这是一个散文鉴赏教学设计,针对中等水平学生,目的是进行散文鉴赏常规方法的示范与总结。需要2课时。

第一课时

【准备与预习】

1、准确朗读课文,积累美词。

2、想一想,本文与《荷塘月色》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整合与建构】

一、读课文,理结构。

学生个体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根据描写角度的变化,梳理课文结构,在课本上做出勾画。要求学生朗读、听读、理解、勾画同步。

二、读课文,悟情思。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在课本上勾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以及表达这种感情的比喻句。

2、讨论:课文写的空中楼阁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吗?通过讨论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悉心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应用与拓展】

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句、段,特别注意比喻句。

2、借助图书馆或网络,了解托物言志手法和比喻的表达作用。

第二课时

【整合与建构】

3、读课文,品语言。

1、讨论:本文与《荷塘月色》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结合板书,具体说说本文是怎样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由此可以归纳出托物言志手法有什么特点?还读过哪些托物言志的散文?

3、学生四人一组,结合课后练习二,举例赏析课文语言(特点、手法、效果等),全班交流。

4、教师总结。

优美生动、形式独特(组合式,很少单独使用;喻体独立成句)的比喻。品味比喻句一般从本体、生动性、传情三方面人手。本体、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距离越远,给读者提供的想象、联想的空间越大,带给读者的审美愉悦就越强烈。

形式活泼(整散结合)、节奏明快的短句。这是由本文的感情基调决定的。《我的空中楼阁》“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是一个轻盈、欢快,充满热情的少女;《荷塘月色》“背着手踱着”,是一位沉静、舒缓,有点忧郁的中年男人。

4、学法归纳。

1、散文鉴赏的一般流程:理结构——悟情思——品语言。

2、基本原则:由文入情,因情品文。“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

板书:

山脊上的小屋痣帆雁生气、情调

树丛中的'小屋鸟蝶轻灵、自由

人含蓄、有风度

花丛中的小屋国家独立、自由

破晓、入暮时的小屋花蕊绽开、收拢生动、浪漫

白天的小屋起点、终点快乐、幸福

夜晚的小屋空中楼阁飘渺、朦胧

(物) (托物言志) (志:自由生活、独立人格)

【应用与拓展】

书面赏析《张家界》(练习册42页),不少于300字。

设计二

设计说明:这是一个研究性学习鉴赏设计,目的是引导高一学生进行初步的研究性学习尝试,通过研究性学习进行散文鉴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要高一些。

【准备与指导】

1、学生自愿分成文学、美术、电脑三个小组。

2、教师分别对三个小组的骨干成员进行一些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培训。

【实施与反思】

一、文学小组研究下列三个问题,形成书面研究材料。学生如认为有必要,也可以分成三个小组分别研究。

1、《我的空中楼阁》和《陋室铭》在立意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我的空中楼阁》和《荷塘月色》在语言运用(比喻)上各有什么特点?

3、比较《我的空中楼阁》和《荷塘月色》的感情基调,并通过朗读来表现。

二、美术小组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的语言描写转化成一幅幅画面。

三、电脑小组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的语言描写制作成一幅幅动画。

【展示与评价】

1、用一课时交流,或制作展版来展示。

2、以学生评价为主,突出学生的参与,突出学生对课文的把握。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清文脉,学习作者多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比喻、拟人、对偶等表达技巧。

2.能力目标: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领悟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运用,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学会扩展阅读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美文的赏析学会审美,发现美,陶冶学生情操。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领悟情志

教学难点:

理清文脉

教学方法:

启发式和讨论式结合,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你有足够的钱,你会把你心目中理想的房子建在哪?为什么?

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向往已久的房子,暂且称它为小屋吧。这间小屋可能是刘禹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一间“陋室”,也可能在陶渊明笔下的清幽的世外桃源,可能在郑愁予那达达的马蹄走过的江南小镇,也可能在徐志摩心中柔美的康桥边。总之,这小屋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精神的家园,选择什么样的小屋,往往能看出我们什么样的性情和志趣。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李乐薇她心目中的小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作家简介

李乐薇,祖籍江苏南京,台湾散文作家。她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信息。

三、读课文,理清层次

1、体裁:托物言志散文 (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2、字词音。

答:有。1-8立足于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9-18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四、细节探究

(一)第一部分

1、语言分析(修辞美、音乐美、绘画美)——诗化的语言。

2、第一部分写山、树与小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山和树是自然景观,小屋是人文景观,它们彼此相互依存,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二)第二部分

1、语言分析(修辞美、音乐美、绘画美)——诗化的语言。

2、文章写“无形的围墙”和破晓、入暮时光线的变化,有什么深意?

答:大自然的美是无与伦比的,人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是自由而幸福的。

3、引导学生找出表现作者在小屋生活情状的语句,反复品读。

文章第九段用比照方式写自己的小花园和“开放性的院子”、有形的围墙和无形的围墙,着重表现“无形的围墙”,目的说明小屋的环境“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在这个天地里是多么自由舒畅。接着描写的破晓和人暮,静观的过程给了他美的想象和享受,作者还写到外出小屋是“快乐的起点”,归来小屋是幸福的终点,”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小屋的无比喜爱之情。

(三)观察角度、写景顺序

1、作者以小屋为焦点,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那么作者调用了哪些观察角度? 答:空间角度:近看:树点缀了小屋,给小屋设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含蓄而有风度”; 远观:小屋在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轻灵而自由”。 仰视:“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俯瞰:“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

时间角度:把小屋放在变化着的光线下写。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

早晨:光线强了 (小屋如)花蕊慢慢绽开

傍晚:光线减弱了 花瓣慢慢收拢

深夜:(山上)灯光疏落 小屋在如烟似雾的灯光中(山下)万家灯火 月色朦胧、星光点点之下以心爱的小屋为焦点,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描绘,写出了小屋在各种视角下的各个方面,构成一个立体的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笔法灵活,变化多端。写出了小屋的神韵。只有心灵自由,襟怀开阔,胸无尘滓,而且爱屋情笃,才能如此放纵笔墨,视点任意东西南北。

2、写景顺序:定景换点,定点换景。

(四)虚实结合、缘情造境、情景交融

1、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小屋吗?(学生畅谈)

答:没有。第一部分写景,是实写。第二部分写景抒情,是缘情造境,是虚写。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写景线索(实写)、抒情线索(一切景语皆情语、虚写)。

五、托物言志(文章主旨)

1、小屋及周围环境与尘世有什么不同?

答:小屋及周围环境是宁静优美,让人心情舒畅,感到自由而幸福;而尘世则充满了喧嚣、名

利,让人感到压抑、疲惫。

2、作者把小屋写在山上有何意图?

答:小屋脱离尘世,环境宁静自由独立,表现了作者对宁静自由生活和独立人格的追求。

3、文中的“小屋”是不是指的是“空中楼阁”,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

答:是。一是“我的小屋立在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凌空而起,仿佛在空中,这是实写;

二是“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这是虚写,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4、“空中楼阁”在本文中含义?它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指“我”居住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入

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的远离喧嚣、安宁的独立的生活环境,它寄托了作者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独立人格的追求。

5、文章主旨(最后两个自然段点明文章主旨)————见书上。3点。

六、本文小结

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拟人、还有对比的手法,并且通过 诗化的语言,对小屋不同角度不同时刻来进行描绘,把自然景物之美与作者对小屋的独特感受融为一体,托物言志,表达了热爱自然的情怀,寄托了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七、阅读拓展:中国文人的山水田园情结。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陶渊明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李白《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刘勰《文心雕龙》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焉动,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吐纳玉珠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一组古典诗歌中反映出的古代知识分子阶层理想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和《我的空中楼阁》反映出的作者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共同之处?

古人:远离世俗官场的美好自然中。

所以说,对自然美的喜爱,对精神自由、心灵安宁的向往是古今文人共同的追求,山水田园是他们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家园。

八、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2、完成练习册。

3、反复朗读课文,背诵3段你认为最有文采的文字。

4、预习《前赤壁赋》。

重难点:品味语言

(一)语言的修辞美

1、“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比喻:续喻)

此文章的开篇之笔。作者先把山比做眉黛,古人也说过“眉如青山,眼若秋水”,但作者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由此生发开去,带出另一个新鲜的比喻“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眉黛”之喻给“痣”之喻铺垫,“痣”之喻又强化“眉黛”之喻,这种独特新颖的比喻,不仅点染出了“小屋立于山脊”的.玲珑清新,自然柔和,而且还令人由之而联想到妙龄女子那妩媚动人的姣好面容,从而对所绘之景产生一种具体、亲切之感。写出了作者对小屋的喜爱,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试想,如果开篇之笔写作“一座青翠的小山上坐落着一幢小屋”则效果如何呢?

只点明了小屋的位置。而对小屋玲珑小巧、风韵独存的特点不能突显。

2、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排比、博喻、暗喻)

把“山”喻为“一望无际的水面”,喻为“辽阔无边的天空”,都仅仅增强了所绘之物的形象性,还未能引起动感,“撩”起人的流动的浮想。而将“小屋”喻为“飘过”的“一片风帆”,“掠过”的“一只飞雁”,则不仅从“点”“面”上表现出了其形态特征,而尤为精妙的是,它还使这本为静止的景物显得楚楚动人,令读者由此延伸出无穷的遐思来。

这种比喻称之为博喻。其特点就是对本体极力铺排渲染,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表现本体的特点。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

3、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比喻:明喻)

并不着眼于比喻物和被比喻物的相似,而是着眼于两个被比喻物之间的关系;倘孤立地看,可能较难看出两个比喻本体和喻体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但如果从花与树、面庞与姿态的关系着眼,我们就会觉得这两个比喻的帖切合理了。

4、“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明喻)

把山间小屋喻为“鸟”,喻为“蝶”,确属前人未言之语,两个新颖独特比喻的运用,写出了小屋在树与树之间那轻灵自由、翩然若舞的姿态。作者在作比设喻时,相当注重选用动态的形象作为喻体以描绘本体,使静态的事物动态化,从而构成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5、“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拟人)

“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拟人)

“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拟人)

“含蓄”和“风度”本来是写人的,这里用来写小屋,把小屋写得像人一样有生命,有气质,从中寄托了对小屋的赞美与热爱,也暗含着作者人格中的尊严。将景物人格化,赋予景物以人的动作、神态和精神,从而展示作者的志向和情趣。

6、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暗喻)

用优美潇洒的笔调和新奇的比喻,描摹了破晓或入暮时她对光线变化的细微观察和独特感受。早晨来到,山中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安谧”,随着晨曦的扩散,视野的扩大,“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作家捕捉到这个异常新鲜的感觉,将本体“山”与喻体“花蕊”这两样原本不相干的事物新奇地其“联”在了一起,“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便将光线微茫时的那种情韵,表现得非常充分。夜晚降临,他又喻之为“花瓣微微收拢”。

花蕊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群山这静态之物因光线的变化而带给人的动态感,将“小屋”和“山”都给写活了,令人产生浪漫的遐想。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熟悉课文表达式;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作者情感世界。

3、能力培养目标:掌握散文的基本方法;具备相关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散文的欣赏。

[教学难点]

作者独特的表达;提高赏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

新授课,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比较的点拨法,将学生导入特定的情境之中,通过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体味,捕捉情感信息,认识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那种思想感情的合理性,进一步体例体会散文“情”与“景”、“形”与“神”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媒体设计]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检查背诵

一、鉴赏要点

(一)变换观察点,多角度描写景物

在抒情散文中,对景物的描写,要讲究抓住特征,讲究多角度描写,讲究情景交融。

多角度描写景物,需要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观察,需要不断变换观察点(也叫立足点)。描写对象不变,观察点方位不断变换,于是就有了不同角度下的景物特点,从而描写出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本文在对小屋的描写时,作者就运用了这种写法。远望,小屋点缀着山,“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近看,树点缀着小屋,“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看到小屋的整体,大小,与树的动静搭配。站在山下,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在大的背景中看到小屋特征鲜明的局部,一些线条、一排屋瓦、一片蓝、一片白,小屋在树的遮掩中“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轻灵而自由”。

仰视,小屋“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俯视,“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从小屋的里面向外看“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总之,作者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描写,写出小屋的千姿百态,写出小屋的神韵。作者能够远近俯仰地放纵笔墨,正是心灵自由,襟怀开阔的内在美的自然外露。

(二)笔调清新,语言优美

全文多用短句,且多用两相对称的句式

例: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其他同样的`句子,略)

适当地运用了文言词句,使本文语言显得隽逸潇洒。

例:“山如眉黛”“凌空而起”“足以举目千里”。

独创性的词汇如“领土”、“领空”、“空中走廊”的使用让人感到清新的气息。

系列化的比喻,重形似,更重意蕴

例:“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树与人有了共同点,赋予树以人的活力与精神,也正是作者自身活力与精神的形象化写照,写出作者的心胸与情趣。

(三)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本文写作的意旨,是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这意旨不明写,却寄寓贯穿在对小屋与环境的描写、赞美之中。写外在的景物,实际上是写自身精神;而外在的景物则是带着作者志向、情趣的主观色彩的景物。虽然不明言情志,却处处写情志,写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这就是“托物言志”写法。

作业:1、完成3+X中的本课内容,明天交。

2、完成质监,明天交。

3、背诵苏轼《江城子》、李煜《浪涛沙》,周三课上检查。

4、预习《灯》,并完成《3+X》中的预习部分,周三课上提问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诗化语言,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2.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诗化语言的赏析和结构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散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即具有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还有深蕴的人生哲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李乐薇先生写的《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一篇融诗情、画意和哲理为一炉的绝妙好文。

二、感知课文

1.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朗读。

2.分析写小屋的观察角度,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

观察角度:远望一近观一远眺一仰视一俯瞰。

理清“文脉:

开头描写小屋“立于山脊的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容易让人产生凌空之感;其次“近看改为过观”,树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线条、屋檐、窗等,很有凌空而起之势;再次,它有无限大的“领空”作“开放性院子”,而山路则被叫做“空中走廊”;最后点明,夜景中的小屋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抓住文章的脉络,文章的基本内容就迎刃而解。

3.本文表现技巧方面的独到之处

(1)诗化的语言(学生找出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①对称的句式,轻快的节奏

本文在写景时多用对称句式,读来节奏感很强,富有韵律美。如“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等等。

②奇妙的'修辞

比喻新奇,有朝气与活力。

如: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非常独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韵致,不仅点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珑,而且两处配合自然、融合,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美味无穷。

b“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新奇,传神,细腻地描绘了静态之物的动态感,从而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

排比、比喻结合

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以动写静,美景连动,令人浮想联翩,使景物有了活力,有了灵气。

(2)画的笔法

①工笔细描

如关于小屋傍晚到早晨光线的变化,像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让人感受真切而留恋不已。

②写意渲染

如远观小屋,全是写意画法,求神似。

(3)动静的糅合

动静景物的组合艺术往往会产生奇妙的表现效果,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是糅合的艺术要求,文章正是把盎然生机糅进静态景物之中的。如“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这一节,动静糅合,产生了意料不到的美感。

三、总结、扩展

鉴赏一些语言优美的散文,重在体味语言,这是把握意境的一把钥匙。本文语言优美,通过对语言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感知作者的美好的情怀。课后再找一些美文来体会。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中优美的语段。

2.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分析

1.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作者生活情况的语句,理解其含义。

如:写自己小花园时说 “开放性的院子”、“有形的围墙”侧重表现“无形的围墙”,目的是说小屋环境“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在这种环境里生活是何等心情舒畅,自由自在。描写破晓和入暮美景时,可以看出作者在观察过程中有难以言传的享受,作者还点到,小屋是“快乐的起点”和“幸福的终点”,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讨论

(1)文章反复写山、树和屋,原因是什么?

明确:山、树、屋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前两者是自然景观,后者则是人文景观,人与自然不可分离,表明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2)文章写“无形的围墙”和破晓、入暮时光线的变化,有什么深意?

明确:大自然的美是无与伦比的,人生活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是自由而幸福的。

(3)托物言志的手法

①小屋及周围环境与尘世有什么不同?

明确:宁静、优美,让人心情舒畅,感到自由、幸福。

②写小屋在山上有什么意图?

明确:小屋脱离尘世,自由,表现作者对自由和生活的热爱和对独立人格的向任。

③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关系怎样?作者为什么把景物写得那么美丽动人?

明确: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是融为一体的,写外在景物,实际上写内心愿望,绿树,鲜花等都带上了作者情趣和志向的色彩,正因为作者对这些美景深爱情笃,才写得如此动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4)有关“空中楼阁”的含义

含义是双重的:①指山上的空中小屋;②喻指作者美好生活理想的心灵追求:自由。安静、独立的生活。

(5)疑点讨论

小屋究竟是真是虚?

此处自由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没有标准答案。

二、总结、扩展

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彩霞、瑞雪苍松等等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和理想,鉴赏时不能拘泥于景物本身,而要通过景物的特点,领悟作者寄托的深意,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这样才能真正品散文之美。

三、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写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题目自拟。

第三篇:《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祝 宇 李朝霞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我的空中楼阁》是台湾作家李乐薇的作品。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抒情散文,其多侧面、多角度的取材,定景换点、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法,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清新淡雅且富于诗意的语言等等,都值得学生揣摩与探究。

这个单元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了散文“形散神聚”、“托物言志”等知识。本次的学习,将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领会诗化语言及定景换点等笔法,品味诗意诗境。

二、设计思想

以往的教学设计,一般是安排2课时。但课文较长,时间较紧,兼之学生理解和思维能力有限,如果教师引导失当,很可能导致课堂流程滞涩。新课改以来,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教学时间也相对地紧缩,所以,只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设计的思路重心,应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优美意境、思考作者寄寓于字里行间的生活理想和诗意追求上。教学设计应该力图体现“学生主体”的思想: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定景换点”的散文笔法;

(2)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讨论比喻等修辞手法所营造的诗意。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品味、讨论,体会作品“托物言志”的写法;

(2)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思考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和诗意追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大自然、自由生活及独立人格的向往与赞美。(2)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1.分析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观察景物、定景换点的写法。2.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爿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3.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和诗意追求。

五、教学难点

1.体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思考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2.学习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六、教学方法

1.诵读法。理清思路,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领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品味法。品味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讨论法。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以及埘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分析标题,导入课文

同学们,“空中楼阁”,本指海市蜃楼,又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或虚构的事物。提到这个词,很多人都会认为其含有贬义,因为它往往与不切实际、凭空幻想联系在一起。但台湾作家李乐薇在她的文章中,对这个词进行了新的诠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散文《我的空中楼阁》,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她的“空中楼阁”,描绘“空中楼阁”又是为了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二)初步感知,把握整体

播放范读,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意: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读的影音文本,范读课文。

提示:可以设置声音悠扬的背景音乐、满目葱翠的流动画面,播放抑扬顿挫的朗读(或教师自己范读),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文意。提问:

1.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以本文的“小屋”为素材,你会拍出哪几幅照片?请依据取景点的不同,分别给每幅照片命名。

注意:想想,拍这些照片,你将会分别站在什么地方、什么角度取景呢?试完成下表。

明确:会拍出6幅照片。

小结:

“定景换点”,是以景物“小屋”为焦点,作者置其于四周美景之中,兼之以丰富的想象,从远与近、高与低、昼与夜、部分与整体、虚与实等角度多侧面进行描写,充分展现“小屋”带来的意境之美。

(三)感受鉴赏,品味语言、描写之美

2.提问:在拍摄的这些照片中,你认为哪幅照片最美?为什么?

提示:请结合具体的文句,分析作者是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美的。

明确:

①可能最喜欢第一幅“山脊的小屋”。因为这时的小屋显得宁静而优雅,生动而灵巧。作者主要运用巧妙的比喻来表现小屋的美。

如:“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作者把山比作女子描过的眉毛,把小屋比作“眉梢的痣一点”。这一比喻,不仅形象地写出了小屋在山脊的位置,而且很容易由女子妩媚动人的姣美容颜,联想到小屋的美。

又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这句,“一望无际的水面”“辽阔无边的天空”写出了山的空阔宁静,“一片风帆”“一只飞雁”写出了小屋的娇小灵动,使人浮想联翩。

②可能最喜欢“破晓时(或入暮时)的小屋”。因为这时的小屋显得宁静而浪漫。作者还是运用巧妙的比喻来表现小屋的这种美。

如:“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花瓣”的绽开和收拢,是光线变化中的山影,而“花蕊”是小屋。作者用“花蕊”、“花瓣”来比喻小屋和山的关系,不仅写出了破晓和入暮时小屋的宁静、美丽,更让人赞叹的是作者的用神奇的想象,把抽象的光线写得具体可见,把静止的大山写成了动态,利用视错觉的形成,化静为动;利用参照物的变化,化熟悉为陌生,十分浪漫。

„„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并小结:

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对称的句式,诗化的语言,写出了小屋的美。尤其是比喻的运用,特别出彩。不仅喻体新颖奇特,而且形式多样,既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形式,又有博喻、续喻等特殊形式,凡此种种,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之上,组织学生就品赏的语段,进行朗读体味。

明确:行云流水,诗情画意,是散文写作追求的境界。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写,浓郁的情感,深邃的哲理,是散文呈现给读者的精神大餐。我们今天品读本文,就是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进而深入领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文章基调是明快的,要读出明快、跳荡的欢快感和陶醉其中的满足感。

4.还有什么其它方面的描写特色,构成这篇文章的美?

明确:还有很多特色。

(1)变换角度描写。如:①时间角度的变换。写白天的景色,又写夜晚的景色;②空间角度的变换。有近看,有远观,有仰视,有俯瞰,有写“领土”,有写“领空”;③表达方式的变换。有写景,有抒情。

(2)虚实结合描写。文中对景物进行客观实写,从全景和局部、远景与近景之中写出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衬托出小屋之美。而对小屋周围的花园、云霞、空气、光线、山路等景物的描写,更多地融入作者的主观感受。比如:明明是“受了土地的限制”,“领土”是有限的,但却有一个可供“游目骋怀”的“无限大的‘领空’”;明明是小屋在“山的环抱”中,晨晓暮昏的光线变化有其自然的节律,但却以为“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是“花蕊”的“绽开”与“花瓣”的“收拢”;明明是“高高的山坡”,不便行车的“山路”,却管它叫做“幸福的阶梯”和“空中走廊”;夜幕灯影的小屋,明明仍是小屋,但只觉得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四)比较鉴赏,领悟主旨

5.提问:作者所描绘的这么一间小屋,真是上天的恩赐。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有没有这么一间像作者所描绘的“小屋”存在呢?

提示:作者笔下的“空中楼阁”,到底是现实的,还是虚拟的?作者所期待的自由宁静的生活,在现实中能否实现?明确:

应该说,“空中楼阁”既是现实的,更是虚拟的。说它现实,是因为将小屋建于山上,很常见;说它虚拟,是因为它象征了理想中的远离喧嚣、宁静自由的生活环境,它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宁静自由生活和保持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这种自由宁静的生活,在现实中的确难以实现,但正因为难得,才弥足珍贵。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赞美自然、享受自然的情怀,其实在隐隐批判现代文明将人与自然逐渐隔绝,文中暗含着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真切呼唤!

教师归纳: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老师想在这句名言的后面,接上这样的话语:生活中也许并不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而是缺少发现美的心境。佛家说过,境由心造。还是作者在文中总结的好:“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作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啊,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这,应当引导我们学会生活、学习、工作。

古人说过:“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夕阳、芳草,本来都是极为平常的自然现象,但是我们如果投入感情去观赏体会,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有可能是一篇佳作。

6、提问:作者笔下的小屋是如此的恬静优雅、灵动浪漫。你认为,适合谁或者怎样的人居住呢?

(设计说明:此问题包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托物言志”的写法,思考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提示:这所“山间小屋”,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路导引:

①也许适合陶渊明居住。因为陶渊明厌弃官场的黑暗,向往的是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宁静,这与这小屋的恬静安宁的氛围十分契合。

②也许适合周敦颐居住。从《爱莲说》可知,周敦颐追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的人生境界应该与“空中楼阁”的意境相吻合。

③也许适合刘禹锡居住。从刘禹锡《陋室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可以看到,刘禹锡的“陋室”,与李乐薇的“空中楼阁”,非常相似。

„„

当然,更适合李乐薇居住。因为这是李乐薇的“空中楼阁”,当然最适合李乐薇住了。从文中我们可以猜想到李乐薇是个追求恬静安宁、自由快乐的人,所构建的“空中楼阁”正表现了这一理想。

教师归结:点评学生的发言,适时推出“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明确本文主旨。

【附:作家及背景简介】

①作家简介

李乐薇,祖籍江苏省南京市,台湾当代作家。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声、光、色、味、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气息。

②写作背景

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台湾文坛出现了一段真空时期。这一时期的台湾作家没有前一代的文学遗产,纵的只有中国古典文学,横的只有外国文学。而台湾社会由农业型逐渐转向工业化的进程中,物质文明发展得相当迅速,急功近利现象异常突出。面对西方文化带来的影响和冲突,特别是面对物质文明程度的快速提高,目光锐利的知识分子们感到:现代物质文明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又常常表现出负面效应,即人心隔膜,人情冷淡,人性流失,„„从而又给人类自身带来了新的束缚。

教师陈述:作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五)课堂小结,提升认识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对自己居住的小屋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了精心描摹,既写外在景观,又写内在精神,情景交融。从文章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向往以及乐观而执著的人生追求。在现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现实社会中,我们似乎更需要为自己建筑一座“空中楼阁”,为我们的心灵留下一片净土。

(六)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其它你认为写得富有诗意的句子,并加以鉴赏。

2.课文练习:本文和《陋室铭》相比,在立意与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训练目标:此题设计意在巩固学生对“托物言志”的理解和掌握。)

八、教学反思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长文,但同时又是一篇美文,因此,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诵读切入课文学习,要求学生寻找美点,探寻美的原因,进而赏析美点(要求学生寻找妙句佳段并加以鉴赏),这既是知识的强化,更是体验的深化。

教学设计以“问题提出”为主。“问题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界最为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其最大优点就在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问题教学法”的精髓,在于设计者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设计出一系列精当的问题,从而使课堂充满智慧与情趣。据听课人员课后的反映,本课设计的问题,紧扣文本、难易适度,贴近生活、注重迁移。学生的课堂反应也证明,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教学效果较为明显。看来,初步达到了笔者的施教意图。

第四篇:《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品味文中的比喻修辞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乐微的美文《我的空中楼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中所蕴涵的作者的情感,即:对独立宁静的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这节课我们来品味一下文中的语言美。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强调文章要讲究文采。散文是滴水见海,尺幅兴波的文体,因此一篇优秀的散文除了要求立意深远,构思精巧之外,语言的文采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本文中,普普通通的一座小山,平平常常一幢小屋,到了李乐微的艺术采笔之下,却幻化出幽深的意境,透露出无穷的情韵,犹如一幅用文字描绘的飘逸淡雅的图画,一首咏物感怀的空灵诗篇,一杯香气四溢的清茶,让人回味无穷。其中的奥秘何在呢?

除了构思立意及句式的技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而其中又有一个非常夺目的亮点,即:比喻。

钱中书先生曾经把比喻称为语言王冠上的明珠,今天就让我们立足于李乐微的《我的空中楼阁》来瞻仰这颗耀眼的明珠,品味一下其中的艺术魅力。

二、学过程

㈠请同学朗读课文,品味其语言美,同时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㈡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总结

李乐微是为善用比喻的高手,其笔下的比喻层次错处,把小屋及周围的环境描绘的淋漓尽致,使文章气运生动,情采飞扬。与我们通常所见的一般比喻相比,可谓独出心裁,别具匠心。下面我们就选择其中的几句来分析品评。

1、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此文章的开篇之笔。作者先把山比做眉黛,语出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横波,山是眉峰聚”似乎并无奇特之处,但作者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由此生发开去,带出另一个新鲜的比喻“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可谓独出心裁,熨贴自然。此语一出,即使“山”和“小屋”的形象呈现出新颖动人之感。既刻画了作为背景的山的厚重,又把小屋对山的点缀和生气描摹的形象逼真。写出了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体现着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试想,如果开篇之笔写作“一座青翠的小山上坐落着一幢小屋”则效果如何呢?

明确:只点明了小屋的位置。而对小屋空灵小巧的特点不能突显。

此比喻句从形式上可称为“连环式比喻”。其特点是立足于前一比喻,合理而有逻辑的推出第二层比喻,二者相互映衬,浑然一体。从而使整个比喻修辞给人以和谐的美感。我们的笔下曾出现过这样的句子:让我们扬起希望的风帆,去攀登科学的高峰;乘着理想的航船驶入知识的殿堂。此一比喻就前后失谐,让人感觉不到美感。

2、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漂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此句写小屋对山的点缀效果,作者连续运用多个比喻句来表现“山上有了小屋”之后的美感。作者笔下,小屋是“一望无际的水面漂过”的“一片风帆”,是“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的“一只飞雁”,是“单纯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作者发挥自己的奇妙想象和联想,从不同的侧面对小屋的灵动和小巧进行铺排和渲染,突出了小屋的神韵,也使读者生发出无限的遐想。

这种比喻我们称之为排比式比喻,也叫做博喻。其特点就是对本体极力铺排渲染,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表现本体的特点。

我们将来要接触到另外的一篇名家美文,即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其中在说到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的不同的时候,作者这样写到“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作者正是抓住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不同设喻,推出了一系列的比喻句,让人深感北国之秋的浓烈与阔大。

3、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了一些花,那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

此句是用来写云霞。作者通过视觉感官来写小屋领空之中的五彩缤纷,耀眼夺目。把云霞比做花本无新颖之处,但作者却依据人的心理

逻辑先对所见之物进行描摹,接着再点出本体,从而给人以新颖独特之感,令人耳目一新。我们不妨把这种比喻称为倒挂式的比喻。

本文之中还有另外一个典型的倒挂式比喻,即“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作者先对喻体进行描摹,进而点出本体,既符合人的心理逻辑有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改为我们经常使用的比喻“大自然就象一幅巨画”则会索然无味,毫无新鲜感可言。

三、总结

学习是为了应用,品味了李乐微高超的比喻手法,我们还要尝试着到写作实践之中去运用。使用过程真要注意:

1、以情动人。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情感是一个句子,甚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与内质。

2、新颖独特。

比喻不仅要自然贴切,更要新奇独特。否则大家都把笑脸比做盛开的鲜花,就会落入俗套,让人厌烦。

3、和谐统一。

无论是创设的氛围还是使用的词语,都要和谐统一。

四、练习:

我们的身边同样有能触动我们的一草一木,一屋一阁,请同学们模仿李乐微的比喻手法,拟写一两个感情真挚,新颖独特的比喻句。

第五篇:《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实录

梅洪建 ★黄卫刚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文章。语言美和意境美以及人文美的结合,使得任何的拆解都于心不忍,于是笔者决定将本文上成鉴赏课。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很多人的梦想可能就是找一个世外桃源,享受一种安宁、和平、自由、快乐的生活,为什么呢? 生:

1、那儿景色美、风光好。

2、那里不受外界干扰,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

3、更接近大自然,空气新鲜而纯净。

师:我们喜欢大自然,大自然赋予我们美好的想象,尤其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大自然的抚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

二、作者简介:

李乐薇,江苏南京人,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来一直在台湾从事教育工作。他以散文见长,文笔清新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婉丽而富有情感。他有很深的中国古典文化的积淀,又接受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故而作品善于借助有质感的想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主观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境暗示出微妙的“自我情结”。

三、课文预习:

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一遍,然后思考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什么是描写的重点? 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问题。各组派代表到黑板上写出答案。师生共同讨论,然后明确:

主要景物:山、小屋、树、花、花园、光线、山路、灯 重点景物:山、小屋、树

2、研讨标题的含义。学生分小组讨论。生:(从课文中找)“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即指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但是小屋仅仅指建在山上的小屋吗? 生:不是!

师:那它还指什么呢?我们从“空中”二字可以看出,它一方面是指小物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也指那种想象的、不切实际的东西,就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那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分析完课文后再作回答。

四、课文赏析。

师:同学们读完课文后有什么感觉? 生:语言优美、意境优美。

师:确实是这样,这篇文章能带给你优美的享受。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语言,请你从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大声朗读并体会。学生朗读课文。师:这篇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写的呢?

师生研讨。然后回答:这篇课文又浑然一体,是什么这些东西联系在一起的呢? 学生分析研讨。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共同明确:是一种情,是作者的一种喜爱之情。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喜爱之情呢?

这种喜爱之情又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理想呢? 学生共同讨论。

教师提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往往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人们已经厌倦了那种都市生活的紧张、枯燥、杂乱的生活,而向往一种宁静、自由、不受外界干扰的田园似的生活,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那种理想的生活。师:不错。再回到前面一个问题,“空中楼阁”的另一层次的含义也就明确了。

五、课后练习: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大量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例子,思考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心灵与自然的交融——《我的空中楼阁》教学有感 ●黄卫刚

我们每一个人都和大自然密切相关,自然与人类已经相处几百万年。起初,大自然控制了人类一切,慢慢的,人类学会了利用大自然,用她为自己造福。这时,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关系融洽。但是,人类贪婪的本性注定了一种悲剧性的结果,人类开始肆意破坏大自然,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再顾及往日的旧情;而大自然也奋起反抗,人类已经受到了严厉的警告和应得的惩罚。

痛定思痛,我们应该好好反思,人和自然难道就不能和谐相处吗?人类还能享受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带给我们的快乐吗?读了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我们的心灵为之颤动,人与自然竟能如此和谐相处,真是不可思议!

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间小屋,它可能在山上,可能在林间,也可能在海边;可能是放飞的小鸟,可能是天边的彩云,也可能是海洋中的半个夕阳„„那是回家的感觉,是回到自然的梦想。李乐薇用她那饱含真情的笔墨为我们抒写了一个类似世外桃源的仙境。文章的语言是那么清新、那么自然,和作者笔下的景物完全融为了一体,甚至让我们都分不清到底是语言的优美造就了山的特色,还是风景的优美造就了语言的特色。

作者赋予了景物极大的灵性,这样就使得人与景物形成了一种平等的对话姿态: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作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作者充分享受着自然美景带给她的无限的快乐!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热情极高,他们也和作者一样融入到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他们也用自己纯真的心灵去描绘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享受大自然。“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他们用自己的轻灵和自由抒写着快乐的篇章,他们幻想着拥有自己的空中楼阁,而这“空中楼阁”决不是那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他们拥有青春和活力,他们拥有热情和干劲,在二十一世纪的广阔天地里,他们可以大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愿他们不再是大自然的破坏者,而是大自然的朋友,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回归自然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一个教师,我们更应该在教学的阵地上把这个主题发扬光大,他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更关系到我们人类的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共筑美丽家园。

下载《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案例

    宏观把握,全面解读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案例 武乡县职业中学张红艳 案例背景:本文是关于语文教学艺术的一篇文章,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将课文支解,不很关注知识之间相互关系......

    《我的空中楼阁》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李乐薇,祖籍江苏省南京市,1930年生,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来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

    我的空中楼阁文字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文章结构。能力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2.在品味本文诗化语言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独特的感受,提......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时间:2004年10月8日(星期五) 地点:杏花村中学多媒体教室 课型:校际公开课 授课人:贵池区杏花村中学伍宏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领悟本文托物言志的艺......

    《我的空中楼阁》说课稿

    《我的空中楼阁》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空中楼阁》,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教具准备、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

    我的空中楼阁 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恩施市中等职校 尹华云 教学目标 1、话题探讨,感受作者美好情怀。 2、诵读赏析,体会文章诗化语言。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美好情怀 教学方法 话题探讨法......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1. 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多角度写景状物技巧和意境塑造。。 2.理解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的独特运用和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3.欣赏生动优美的语言。 整体感知—......

    《我的空中楼阁》说课稿

    《我的空中楼阁》说课稿 《我的空中楼阁》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中学二级,现任高中语文课。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我的空中楼阁》,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本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