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时间:2019-05-13 22:4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第一篇:《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间:2004年10月8日(星期五)地

点:杏花村中学多媒体教室 课

型:校际公开课

授课人:贵池区杏花村中学

伍宏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领悟本文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语言的优美旋律和深厚意味。能力目标:

体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德育目标:

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和迷恋之情,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著的人生的追求。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习一些语言表达的技巧。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教学策略]

1、预习,初步感知文章的特点。

2、借助绘画法和诵读法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3、选用录音机、电脑和投影配合施教,从视听角度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在诵读上要注意轻松舒缓。

8、第2段是直接描写,直抒对小屋的喜爱之情。句式的倒装,表达的情感更鲜明。诵读时注意重音的位置。

9、作者仍以为不足,又边用四个比喻加强读者的审美意识。前两个比喻捕捉美的形象,后两个比喻是用画家文学家的眼光来审美。这一段在诵读上应读出辽阔、空旷之感。

10、经过这一番品味语言,小屋不仅仅是“物”了,分明是作者理想境界的化身。

11、朗读1—2自然段。

第二篇:我的空中楼阁 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恩施市中等职校 尹华云

教学目标

1、话题探讨,感受作者美好情怀。

2、诵读赏析,体会文章诗化语言。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美好情怀 教学方法

话题探讨法、诵读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导入本课。

二、问题探讨,感受作者美好情怀。

(一)、朗读思考问题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勾画出文中的优美语句,想一想它美在何处?

(二)、师生探讨问题

问题1(讨论):同学们,你喜欢住怎样的房屋?豪华的、简单的?怎样的环境你最喜欢?

明确: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积极鼓励学生描绘,语言富有幽默感!问题2:台湾作家李乐薇住的房子怎么样?

明确:(不怎么样,仅仅是一间山间小屋而已!小屋处于山中,条件不理想,交通不方便,没有豪华客厅,也没有双卫双厕,用现在的眼光看,就是一间陋室!)

问题3:李乐薇喜欢她的山中小屋吗? 明确:(当然喜欢!)

问题4:面对自己的最爱,李乐薇描写了山间小屋周围的哪些景物呢?

明确:按先后顺序,依次写了:小屋、山、树、花园、园中小路、山中云霞、空气、光线、山路、小屋的夜景。

问题5: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观察角度、立足点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

一、立足于小屋之外。

二、立足于小屋。

问题6:当她立足于“小屋之外”时,观察角度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由远及近再到远,也就是由“山下——山上——山下”,就好比一个摄影师,随着剧情的变化,一会儿用一个长镜头,一会儿用一个短镜头,一会儿再来个面部特写!

问题7:站在“山下”时,作者是怎样描绘小屋的?请学生朗读。明确:——“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大雁,是单调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小屋点缀了山)

问题8:站在“山上”时,作者又是怎样描绘小屋的呢?学生朗读。

明确:——“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树点缀了小屋)(课件打出)

远处的小屋在大树的掩映下,更显得“轻灵而自由”。

讨论:作者作者笔下的“山——小屋——树”可以说达到了“完美自然、和谐统一”,作者这样刻意地描写它们的“和谐统一”,目的何在?

明确:山与树是自然景观,小屋是人文景观,作者反复写三者的关系,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另一方面表达了“人与自然不可分离”。

随着行文地展开,作者还带我们领略了那“精致的花园、园中小路”、“山中五彩的云霞”、“美丽的山中晨昏”、“崎岖的山路”、“迷人的小屋夜景”,如一副副画流过我们的眼前,可以说,这些景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情感的烙印”,都是为了表现作者主观情感而服务的。

问题9:在文章后半部分中,作者笔下的山路、山坡好不好走?(不好走,不便于行车)但作者把“山坡”称之为什么?(幸福的阶梯),把“山路”称之为“空中走廊”!那很平常的山中夜景都变成了“迷人的人间仙境”、“朦胧的空中楼阁”!好,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一段,直观感受一下!

学生齐读文章第15自然段。

问题10:这么美的小屋夜景,作者把它称之为“空中楼阁”,我想问:这空中楼阁到底是“现实的”还是“虚拟的”?

学生讨论。

明确:同学们谈得很好!应该说“空中楼阁”既是现实的,更是虚拟的。说它现实,可能作者心爱的小屋确实建于山上,高耸入云;说它虚拟,是因为它象征了理想中的远离喧嚣、宁静自由的生活环境!问题11:那这“空中楼阁”,这“山间小屋”到底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

明确: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宁静自由生活和保持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提问:这种自由宁静的生活在现实中多不多?(不多)这也隐隐批判现代文明已将人与自然逐渐隔绝,文中暗含着“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真切呼唤!

问题12:散文中这种“借客观事物抒发主观志向”的手法,我们把它称之为什么? 明确:(托物言志),作者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正像近代学者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文中对山中美景着意描绘的目的了!

教师:其实,这种 “追求自然宁静生活、讲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是中国文人自古就追求的,比如古有“陶渊明”、“王维”、“刘禹锡”、“欧阳修”,今有“朱自清”、“徐志摩”、“郁达夫”等等。其实,李乐薇在景中流露的是一种理想和追求,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宁静平和的心态”,现在我想问的是:“现代社会中这种宁静平和的心态还多不多?”(不多)

问题13:那我们现在还需要这种宁静平和的心态吗?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大家谈得很好!事实上,当我们凝视月光下的树影,聆听山间的鸟鸣时,我们的精神会随之一振,抖掉了尘世的俗念,得到了心灵的升腾。如果我们心灵的河流里老是流淌着铜臭味的杂事与垃圾,我们又怎能坚守这一份心灵的宁静?阿尔卑斯山下有句名言“慢慢走啊,欣赏”,它告诫着我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要不时放慢脚步,静下心来,与自然对话,与自然拥抱!

同学们,如果今天这堂课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几许涟漪,引发我们对人生、世事的一些思索,那就不虚此课了!

三、简析文章诗化语言。

美好的情怀是散文的神,我们已经领略了,当然,这美好情怀还需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述,才能散发出诱人的芬芳。这篇文章的语言也是很美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诗化语言:

1、修辞美——生动的比喻、拟人、夸张手法

2、音乐美——长短结合、整散结合的语句

3、绘画美——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结束语:最后,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最后几段,再次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和情感之美吧!

第三篇: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1.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多角度写景状物技巧和意境塑造。

2.理解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的独特运用和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3.欣赏生动优美的语言。

整体感知——具体分析“点”的突破—— “面”的认知

1.亲近自然的情感 2.艺术化的生活情趣

1、重点: 本文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欣赏生动的语言。

2、难点: 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

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1.理解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的独特运用。

2.欣赏生动优美的语言。

总结: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我想,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向往已久的温馨小屋。这小屋也许像海子的房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是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或者干脆就是刘禹锡的一间陋室。这小屋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精神的家园。

今天,有一位台湾作家李乐薇也有一所房子,她也要给我们展示一下她所喜爱的房子,她房子是不是也跟我们同学们的一样呢?下面就想给我让我们跟着导游李乐薇,一起走进课文——《我的空中楼阁》

李乐薇,台湾作家,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来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1.美读。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下面的时间,我们就静静地跟随者录音朗读,品味这篇美文。老师再这里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听录音的时候,大家什么都不用思考,就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做个标志就可以了。

好,大家觉得这篇文章美吗?你觉得文章美在哪?有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刚才标记出来的你觉得很美的句子?

2、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师适当点拔。

1.修辞美——生动的比喻、拟人、夸张手法

第1自然段:“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山水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江水一眼波,山峦一眉峰,想象丰富。李乐薇先生巧妙化用王观的词,并有所创新,形状如眉,色泽如黛,眉眼是人最有神采之处,是精神风貌的外在体现,作者特别选取“眉黛”来形容山,赋予山有女性的阴柔之美。——“恰”字准确地说明“山”与“小屋”之间的契合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前一句先把“山”比作“眉黛”,后一句紧接着把“小屋”比作“眉梢的痣一点”,后一个比喻完全是由前面比喻生发、引申而来的,因此两者的关系显得特别紧密,全句的语势也显得相当晓畅。——前后相承,相映成趣(比喻的妙处)

第3自然段:“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奇特的想象铺开了辽阔、空旷的背景,呈现出点缀物的小巧玲珑。四个比喻角度各异,渲染出小屋灵巧的风姿、迷人的气势。寂静的山上增添如此灵秀的点缀,使山景美不胜收。一气连用了三个比喻,接连将“山”喻作“一望无际的水面”、“辽阔无边的天空”、“单纯的底色”,将“小屋”喻作“一片风帆”、“一只飞雁”、“一点灵动的色彩”,这就使“山”和“小屋”都益发显得有了动感,有了灵气。用几个喻体来比喻同一本体,各个喻体互相并列,联手合作,将本体写得更为形神逼肖,神完意足。这样的接连设喻,通常叫做博喻,也可叫做连喻或复喻。?

第5自然段:“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这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手法,赋予树以精神和活力,阳刚和阴柔之气共存。

第7自然段:“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含蓄”“风度”把小屋写得像人一样有生命,有气质,从中寄托了作者对小屋由衷的赞美和热爱,也暗含着作者人格中的尊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赋予小屋以人的生命、人的气质,作者假外物以言自身,表达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和情操。

第8自然段:“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作者把山间小屋喻为“鸟”,喻为“蝶”,确属前人未言之语,两个新颖独特的喻体的运用,从不同角度、不同感觉上,写出了小屋在树与树之间那轻灵自由、翩然若舞的姿态。倘只说小屋“像鸟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似也未尝不可,然作者觉得还不过瘾,还不够味,因此他在作了“像鸟一样”的比喻之后接着又作了一个“蝶一样”的比喻,这就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屋在深树掩映之下的动态美。

第10自然段: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

驰骋丰富的想象,将“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喻作“另一重无形的围墙,将天边的“云或霞”喻作“花”,喻作“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这样设喻,不仅与上文“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的描写形成一种映衬之美,而且写来也独特新颖,出人意表,使人加倍受到艺术的熏陶和形象的感染。

第12自然段: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山后退了一些。

先说“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这比喻已属巧思奇想,别出心裁。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日出花开,日落花收,形象地写出了光线在山中出没的规律。光线的来去,给小山增强了动感,给小屋、小山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色调。而小屋在花蕊的怀抱中,更显出小屋的美好以及作者对小屋深情。化静为动的比喻,就异常传神地写出了静态景物因光线的变化给人造成的动态感觉,将“小屋”和“山”都给写活了。

b、音韵和谐

多用两相对称的句式,读起来琅琅上口,如在旋律轻快的音乐中漫步,准确地表达了作者赏景时的感觉,体现了文学语言的趣味。

如:“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教师总结:这些诗的语言表现在流畅而富有节秦感上,句子配置协调,十分讲究语言的音乐美。文中许多段落都可以击节而咏,读起来抑扬顿挫,为抒情言志创造了一种画一般的氛围。

c、化用古诗词

“山如眉黛”——“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

这首词语言新丽,毫不落俗,词人王观写的是妻子在想念远人时的眉眼,山水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江水一眼波,山峦一眉峰,想象丰富。李乐薇先生巧妙化用王观的词,并有所创新,形状如眉,色泽如黛,眉眼是人最有神采之处,是精神风貌的外在体现,作者特别选取“眉黛”来形容山,赋予山有女性的阴柔之美。

“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作者在这里巧用李白的这句诗并妙用修辞手法,写出了小屋飘渺轻灵,如同飘在空中。

“雾失楼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秦观《踏莎行》)秦观的这一句词,写了一个意想中的夜雾笼罩一切的雾朦胧的月夜;作者写出夜晚山上疏落的灯光,把黑暗照得淡如烟雾,一派迷离恍惚,写出了小屋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因情造景,景为情设,情景交融,颇有人间仙境之意。

这些诗意浓郁的诗句堪称点睛之笔,使景物神韵毕肖,读起来使人如入仙境。

好了,这篇文章写得很美的句子实在太多了,刚才同学们也说了许多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独特理解,非常好,这一个个的句子就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加上同学们赋予它的独特理解后变得更加的晶莹夺目。在下一节课里,我们将会跟随者作者的情感,讲这一颗颗的珍珠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看看这时候的空中楼阁又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回去以后再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两遍。下课。第二个课时

1、了解文章中的写景状物的写作技巧

2、掌握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3、理解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品味了李乐薇非常精致美丽的散文语言,我们说那是一颗颗美丽的珍珠,串联起了一条璀璨的珍珠,如果让你来写,你会怎么写?这篇文章到底好在哪?

学生讨论:

1定景移步,定步移景,层次丰富

(1)作者写小屋,还写了小屋周围的哪些景物?

明确:山、树、花园、园中小路、山中云霞、空气、光线、山路、小屋的夜景。

(2)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观察角度、立足点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

一、立足于小屋之外。

二、立足于小屋。

(3)当她立足于“小屋之外”时,观察角度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由远及近再到远,也就是由“山下——山上——山下”,就好比一个摄影师,随着剧情的变化,一会儿用一个长镜头,一会儿用一个短镜头,一会儿再来个面部特写

(4)站在“山下”时,作者是怎样描绘小屋的?请学生朗读。

明确:——“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分析: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突出了小屋的小巧玲珑的特点,也写出了小屋在山上的位置,体现了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大雁,是单调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5)站在“山上”时,作者又是怎样描绘小屋的呢?

明确:——“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多角度多景物的描写使小屋及周围的景物描写很生动丰富。在写景状物时要尽量丰富内容,比如这里写小屋,但是不仅仅是写小屋,还描写了小屋周围的很多景物,而且观察的角度不单一。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上节课已讲,简要总结

3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这不是一篇简单的写景散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按捺不住的情感。那作者描写这间小屋时的心情从课文的哪些段落可以看得出来?

第9自然段:

作者感到无比高兴,无比欢快愉悦。“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游目骋怀。这个无限大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写出了作者自由而开放的心态。“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白,有红,有绚烂,也有飘落。”连用了六个“有”字,显得轻快无比,反映出作者快乐的心情。这两句话抒发了作者对小屋,对大自然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和独立人格的追求。

第11、12自然段:

空气是清新的、香的;光线是明亮的、富于变化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可享受人间清福、享受充足的睡眠和美梦。

第14自然段:

作者把“山坡”“山路”称为什么?作者的感受如何?

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

作者写作的目的——托物言志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我的空中楼阁”但是作者没有写到屋子的室内装修怎么样,单看这个小屋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宁静自由生活和保持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从原文中找)

文中例子:

——“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远处的小屋在大树的掩映下,更显得“轻灵而自由”。

“精致的花园、园中小路”、“山中五彩的云霞”、“美丽的山中晨昏”、“崎岖的山路”、“迷人的小屋夜景”,如一副副画流过我们的眼前,可以说,这些景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情感的烙印”,都是为了表现作者主观情感而服务的。

其实在文章中,作者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对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而是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小屋周围的环境描写,在写作上我们把这样的方法叫做“托物言志”本文就是以树、小屋、山、周围一切等物作为情的依托来表达对自然之美、快乐生活、自由独立的人格的追求。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那同学们怎么理解文章标题的“我的空中楼阁呢”?

一语双关。既指家居的小屋,也指幻景的空中楼阁。是特意安排于高高山坡上远离人境,远离喧嚣的社。会的,寄托理想追求的一座小屋,即理想中的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是作者的一种梦想和追求。

从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作品到现代普通百姓的生活细节,都有意或无意地体现了对自然宁静、天人合一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说说你对此的了解

比如古有“陶渊明”、“王维”、“刘禹锡”、“欧阳修”,今有“朱自清”、“徐志摩”、“郁达夫”等等。

现代人怎么选择居住环境,现代家居环境的设计理念等。

好了,这一节课我们探讨了《我的空中楼阁》到底美在哪这样一个问题,并且也分享了作者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同学们对这样一种生活的理解,很好,老师也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我们身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虫一鸟,让你的生活更惬意,让你每天都有一个好的心情。

第四篇: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李乐薇

教学目标

1、话题探讨,感受作者美好情怀。

2、诵读赏析,体会文章诗化语言。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美好情怀

教学方法

话题探讨法、诵读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钢琴协奏曲《梁祝》(见课件,大约3分钟)。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只曲子叫什么名字?(生答《梁祝》)。这支曲子是著名的钢琴协奏曲《梁祝》!同学们,这只曲子有什么特点?(生答)这只曲子跌宕起伏!高亢处,如排山倒海;低回时,似微风拂面,给人以无限遐想。我们好像看到了梁山泊与祝英台同窗共读的愉悦,又似乎看到了他们抗击命运、化蝶双飞的悲壮,这就是音乐的美所产生的震撼效果!

音乐文学本相通,一篇美文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审美享受,能否让我们产生共鸣呢?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课件打出题目)。

二、问题探讨,感受作者美好情怀。

(一)、朗读思考问题

下面,同学们迅速但轻声地朗读全文(大概5分钟时间),我们音乐伴奏,同学们边读边思考: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勾画出文中的优美语句,想一想它美在何处?(课件放伴奏音乐《秋日的私语》课件打出问题)

(二)、师生探讨问题

问题1(讨论):同学们,你喜欢住怎样的房屋?豪华的、简单的?怎样的环境你最喜欢?

明确: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积极鼓励学生描绘,语言富有幽默感!

问题2:台湾作家李乐薇住的房子怎么样?

明确:(不怎么样,仅仅是一间山间小屋而已!小屋处于山中,条件不理想,交通不方便,没有豪华客厅,也没有双卫双厕,用现在的眼光看,就是一间陋室!)

问题3:李乐薇喜欢她的山中小屋吗?

明确:(当然喜欢!)

问题4:面对自己的最爱,李乐薇描写了山间小屋周围的哪些景物呢?

明确:按先后顺序,依次写了:小屋、山、树、花园、园中小路、山中云霞、空气、光线、山路、小屋的夜景。(课件板书)

问题5: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观察角度、立足点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

一、立足于小屋之外。

二、立足于小屋。

问题6:当她立足于“小屋之外”时,观察角度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由远及近再到远,也就是由“山下——山上——山下”,就好比一个摄影师,随着剧情的变化,一会儿用一个长镜头,一会儿用一个短镜头,一会儿再来个面部特写!

问题7:站在“山下”时,作者是怎样描绘小屋的?请学生朗读。

明确:——“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大雁,是单调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小屋点缀了山)(课件打出)

问题8:站在“山上”时,作者又是怎样描绘小屋的呢?学生朗读。

明确:——“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树点缀了小屋)(课件打出)

远处的小屋在大树的掩映下,更显得“轻灵而自由”。(课件打出)。

讨论:作者作者笔下的“山——小屋——树”可以说达到了“完美自然、和谐统一”,作者这样刻意地描写它们的“和谐统一”,目的何在?

明确:山与树是自然景观,小屋是人文景观,作者反复写三者的关系,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另一方面表达了“人与自然不可分离”。

随着行文地展开,作者还带我们领略了那“精致的花园、园中小路”、“山中五彩的云霞”、“美丽的山中晨昏”、“崎岖的山路”、“迷人的小屋夜景”,如一副副画流过我们的眼前,可以说,这些景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情感的烙印”,都是为了表现作者主观情感而服务的。

问题9:在文章后半部分中,作者笔下的山路、山坡好不好走?(不好走,不便于行车)但作者把“山坡”称之为什么?(幸福的阶梯),把“山路”称之为“空中走廊”!那很平常的山中夜景都变成了“迷人的人间仙境”、“朦胧的空中楼阁”!好,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一段,直观感受一下!

学生齐读文章第15自然段。

问题10:这么美的小屋夜景,作者把它称之为“空中楼阁”,我想问:这空中楼阁到底是“现实的”还是“虚拟的”?

学生讨论。

明确:同学们谈得很好!应该说“空中楼阁”既是现实的,更是虚拟的。说它现实,可能作者心爱的小屋确实建于山上,高耸入云;说它虚拟,是因为它象征了理想中的远离喧嚣、宁静自由的生活环境!

问题11:那这“空中楼阁”,这“山间小屋”到底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

明确: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宁静自由生活和保持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课件打出)

提问:这种自由宁静的生活在现实中多不多?(不多)这也隐隐批判现代文明已将人与自然逐渐隔绝,文中暗含着“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真切呼唤!

问题12:散文中这种“借客观事物抒发主观志向”的手法,我们把它称之为什么?

明确:(托物言志),作者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正像近代学者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文中对山中美景着意描绘的目的了!

教师:其实,这种 “追求自然宁静生活、讲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是中国文人自古就追求的,比如古有“陶渊明”、“王维”、“刘禹锡”、“欧阳修”,今有“朱自清”、“徐志摩”、“郁达夫”等等。其实,李乐薇在景中流露的是一种理想和追求,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宁静平和的心态”,现在我想问的是:“现代社会中这种宁静平和的心态还多不多?”(不多)

问题13:那我们现在还需要这种宁静平和的心态吗?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大家谈得很好!事实上,当我们凝视月光下的树影,聆听山间的鸟鸣时,我们的精神会随之一振,抖掉了尘世的俗念,得到了心灵的升腾。如果我们心灵的河流里老是流淌着铜臭味的杂事与垃圾,我们又怎能坚守这一份心灵的宁静?阿尔卑斯山下有句名言“慢慢走啊,欣赏”,它告诫着我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要不时放慢脚步,静下心来,与自然对话,与自然拥抱!

同学们,如果今天这堂课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几许涟漪,引发我们对人生、世事的一些思索,那就不虚此课了!

三、简析文章诗化语言。

美好的情怀是散文的神,我们已经领略了,当然,这美好情怀还需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述,才能散发出诱人的芬芳。这篇文章的语言也是很美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诗化语言:(课件板书)

1、修辞美——生动的比喻、拟人、夸张手法

2、音乐美——长短结合、整散结合的语句

3、绘画美——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结束语:最后,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最后几段,再次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和情感之美吧!

第五篇: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体味课文流露出的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向往的思想感情。

2.掌握诵读的要领,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领会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3.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习诵读的技巧。

2.学习本文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

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予小屋的生活理想。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谁都可能会有这样的时刻,当我们凝视着月光下的树影,谛听着山林间的鸟鸣,我们的精神随之一振,抖掉了尘世的俗念,得到了心灵的升腾。那时,我们可能都会感到自己的富有。但是这道精神的门能为我们开启多久?如果我们心灵的河流里老是流淌着搀杂铜臭味的杂事与垃圾,我们又怎能守住这一份心灵的宁静?阿尔卑斯山下那句名言“慢慢走啊,欣赏”,告诫着我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要静下心来,放慢脚步,与自然对话,与自然拥抱。你能够感受这样的快乐和幸福吗?让我们随着优美的朗读一起走进李乐薇的空中楼阁吧。

二、感知课文

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朗读。

适当进行诵读的技巧指导。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诵读和速读的基本要领,学会在朗读中适当运用停顿、重音、语速、句调的技巧准确地表现作品的内在含义和感情。具体的指导可参考“教学资料”附录的“朗读的基本要求”一文。

三、分析写小屋的观察角度,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一)为了写小屋的美,作者选取了小屋周围的哪些景物呢?

讨论明确:依次写了山、树、花园(含花)、云霞、空气、光线、山路、小屋的夜景。

(二)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观察立足点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讨论明确:

一、立足于屋外看小屋(1~8自然段)。

二、立足于屋内看世界(9~18自然段)。

(三)全文一共几个部分?

讨论明确:两个部分:(1)立足于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2)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四)试画出本文两个部分的结构图。

提示:把不同立足点所写景物列出即可,对学生要求不宜太高。

(五)归纳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定景换点和定点换景

(六)请学生运用这个方法口头练习:多角度描述校园。

全文结构图参考下图

四、结合“空中楼阁”的含义,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文章的主旨。

(一)题中“我的空中楼阁”指什么?

讨论明确:指山上的小屋

(二)成语中“空中楼阁”什么意思?

讨论明确:空中楼阁:多比喻幻想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三)那么美丽的空中楼阁是“现实的”还是“虚拟的”? 1.小屋及周围环境与尘世有什么不同?

讨论明确:独立、宁静、优美,让人心情舒畅,感到自由、幸福。2.写小屋在山上有什么意图?

讨论明确:小屋脱离尘世,独立、自由,表现作者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对独立人格的向往。

3.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关系怎样?作者为什么能把景物写得那么美丽动人?

讨论明确: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是融为一体的,写外在景物,实际上写内心愿望,绿树,鲜花等都带上了作者情趣和志向的色彩,正因为作者对这些美景深爱情笃,才写得如此动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4.文中对小屋作了怎样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怀?哪些地方间接暗示了作者对他所生活的环境的态度?

讨论明确:文中流露出作者向往“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作者强调“小屋”的“独立”、“安静”,强调“这座空中楼阁„„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无须挂画等,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对自己所生活的社会里畸形发展的物质文明,及喧嚣浑浊的社会环境是有所不满的。5.学生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空中楼阁”的含义。

讨论明确:有关“空中楼阁”的含义是双重的:①指山上的空中小屋;②喻指作者美好生活理想的心灵追求:自由、安静、独立的生活。

(四)借小屋写情怀,本文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讨论明确:托物言志的手法。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彩霞、瑞雪苍松等等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和理想,鉴赏时不能拘泥于景物本身,而要通过景物的特点,领悟作者寄托的深意,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这样才能真正品散文之美。

(五)小结

在全文对小屋的描写中,字里行间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的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因为小屋处在大自然的美好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是自由的、幸福的。热爱小屋,就是热爱自由独立的、美好的生活。作者对这种远离喧嚣的、恬静安宁的生活的向往,实际上隐含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是本文写作的根本意旨。但作者没有明写,而是贯穿于全文对小屋与环境的描写、赞美中。作者写外在景物,实际上是写自身精神,山、树、屋、花、山坡等景物无不带上了作者志向、情趣的主观色彩,虽不明言情志,却处处写情志。这就是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六)师生共同回顾:运用托物言志手法所写的诗文还有哪些。

(七)请学生自己选择某事物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说一段话。

五、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诗化的语言

(学生找出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1. 对称的句式,轻快的节奏

本文在写景时多用对称句式,读来节奏感很强,富有韵律美。如“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等等。2.奇妙的修辞

比喻新奇,有朝气与活力。

如: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非常独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韵致,不仅点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珑,而且两处配合自然、融合,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美味无穷。

b.“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新奇,传神,细腻地描绘了静态之物的动态感,从而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

c.排比、比喻结合 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以动写静,美景连动,令人浮想联翩,使景物有了活力,有了灵气。

(二)画的笔法 1.工笔细描

如关于小屋傍晚到早晨光线的变化,像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让人感受真切而留恋不已 2.写意渲染

如远观小屋,全是写意画法,求神似。

(三)动静的糅合

动静景物的组合艺术往往会产生奇妙的表现效果,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是糅合的艺术要求,文章正是把盎然生机糅进静态景物之中的。如“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这一节,动静糅合,产生了意料不到的美感。

六、拓展讨论

1.作者所持的生活态度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适宜吗?

2.现代人,尤其是现代职业人该怎样在喧嚣浮躁的环境中寻求心灵的宁静平和? 3.比较《陋室铭》和本文的异同(1)相同点(1)都是写作者的居室(2)都用托物言志的写法(2)不同点(1)体裁不同(2)表现的精神追求不同

(3)《陋室铭》以写室内生活为主,本文以写四周环境为主

(4)《陋室铭》批判官场的生活,本文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含而不露。

七、作业

(1)仿照下列句子,再把“人生”比喻成“大海”“天空”,造两个句子。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下面的句式,以“只有”开头,写一个结构与之相似的复句。

只有波涛澎湃的大海,才能创造出沙滩的光洁与柔软;而平静的湖边,只好让污泥环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飘浮的淡淡的白云。

(2)只有一望无际的森林,才能创造出大地的翠绿与娇美;而孤独的树木,只好任狂风摧残。

(3).课后思考练习一、二

下载《我的空中楼阁》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空中楼阁》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精选五篇)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教学目的] 1、把握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本文“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 2、赏析优美得描写语言和抒情语言,感受语言的深厚意味。 3、体会清新、生动......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推荐五篇)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我的空中楼阁》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体味课文流露出的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向往的思想感情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我的空中楼......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① 领悟本文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② 感受语言的优美旋律和浑厚意味。 2、能力培养:体......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合集五篇)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学习目标: 一、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 二、鉴赏散文清新、自然、含蓄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 三、体会文章的主旨 重点:鉴赏散文清新、自然、含蓄的......

    《我的空中楼阁 》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1. 学习本文定景换点,从不同侧面描写景物,使景物特征毕现的写法。2.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用词以及多种修辞的作用。3. 理解作者寄情于景表达的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

    《我的空中楼阁》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李乐薇,祖籍江苏省南京市,1930年生,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来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

    我的空中楼阁文字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文章结构。能力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2.在品味本文诗化语言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独特的感受,提......

    《我的空中楼阁》说课稿

    《我的空中楼阁》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空中楼阁》,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教具准备、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