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册)12《求医问药》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上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
求医问药
设计者:浦东新区南码头小学 舒婉灵 说课
1、教材
本课采用的教材是品德与社会第五册第12课《求医问药》。《求医问药》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生活百事通中的一课,这一单元的课都是与学生的平时生活息息相关的,更具有实践性。
2、学情
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有了健康,生命才有质量;有了健康,才有快乐。健康的身体就是学习的基础、工作的本钱。可是每个人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总逃不了“生病”的困扰。因此,求医问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教学目标
针对课程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上海各种类型医院的特色。2学会 看病的步骤,懂得就诊时要遵守次序,配合医生治疗,遵守医嘱,正确用药。3知道一些常用药的作用,会管好布置自己家的小药箱。
4、教法
整堂课采用开放式和活动化教学策略组织教学,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教学时,应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活动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实际,采取生活模拟、图像感知、情境体验、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同时本着二期课改的有关精神,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相整合,使其成为信息的来源,交流的平台,对话的工具。
5、学法
引导学生手、口、耳、脑并用,参与交流,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信息、学会探究未知。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陶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6、实施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初步了解上海各种类型医 院的特色。2了解看病的步骤和就诊的注意事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巩固掌握看病的步骤,懂得就诊时要遵守次序,配合医生治疗,遵从医嘱,正确用药。2知道一些常用药的作用,会整理自己家的小药箱。
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整个教学过程由三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故事讨论
创设学生感到身体不舒服的情景,让大家进行讨论该怎么办?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明白身体不舒服可不能懈怠,如果比较轻可以去学校卫生室,如果比较严重 1 就要立即去医院看病。
活动二:交流有关医院的资料
让学生把课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医院信息进行展示交流,在这个课前准备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特别足,自主探究的意识非常强,不仅到网上去查询,还搜集了报纸和杂志等有关信息,有的同学还特地让父母去医院拿宣传资料,有的还拿来了自己的病历卡和出生证明,准备得非常充分:
有的带来了医院的照片,说:“这是我家附近的医院——浦南医院,我一生病就会去那里看,我觉得有这样一家医院给附近的居民带来了方便。”有的带来了自己的出生证明,说:“这是我出生的医院——东方医院,我为我能出生在浦东最大的医院而自豪。”有的带来了妈妈看病的就诊卡,说:“有一次我妈妈身上发了许多一粒粒的东西就是去这家医院看的,它叫华山医院,在皮肤科方面很有研究。”有的带来了妈妈的工作证,说:“这是我妈妈工作的中山医院,它在肝癌的研究方面闻名于世。”有的带来了医院装药的马甲袋,说:“这是我爸爸每天上班经过的医院——老西门地段医院,我妈妈还在那拔过牙。”有的带来了自己的病历卡,说:“这是我看眼睛的医院——上海眼科防治中心,我相信在那里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我的弱视一定会好的。”还有的带来了自己网上查到的资料,说:“这是我从网上查到的上海市肺科医院,他曾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生们的资料观看就诊过程的录像将整堂课带入了一个高潮。
活动三:播放一段事先去医院实地拍摄的录象,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看病过程重现,帮助学生理清看病的顺序和了解看病要注意些什么。
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整个教学过程由三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模拟就诊
这个活动主要是对上节课的复习,我觉得在第一课时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直接交流预检、挂号、就医、付费、取药时应注意些什么?好像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也难以想周全,都是老师在启发。所以在第二课时时,我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模拟看病的情景,然后完成每一环节就让下面的学生说说他哪里做得对,哪里做得不对,这样使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涨,都参与讨论,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更好。
活动二:认识常用药
先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带来的家里常用药,然后帮助他们区分西药、中药、中成药、外用药,让学生们有个直观的认识。
活动三:配置整理小药箱
开展小游戏,让学生自己动手为小药箱配置家里所需的药品,这不仅能充分发挥了每个孩子的个性特长,也使他们在玩乐中认识了许许多多的常用药,懂得“过期变质的药要及时处理掉,保健食品不是药”这两个难点
以上环节的设计,从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入手,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质疑,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上海各种类型医院的特色。
2、学会看病的步骤,懂得就诊时要遵守次序,配合医生治疗,遵从医嘱,正确用药。
3、知道一些常用药的作用,会整理自己家的小药箱。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上海各种类型医院的特色。
2、了解看病的步骤和就诊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活动一:故事讨论
1、师:前不久,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请看录像。
2、师生看录像。(内容是学生突然感到不舒服)
3、师:遇到这种情况平时我们会怎么做?(同桌讨论)
4、交流
5、师:同学们都很聪明,如果不舒服一定不能轻视。看看他的同学是怎么做的。
6、继续看录像。(内容是同学送他到卫生室,卫生老师给他量体温,知道他发烧了)
7、师:原来他发高烧了,卫生老师没有给他随便吃药,而是建议带他去看病。我们平时看病都会去医院吧!活动二:交流有关医院的资料
1、师:上海的医院可多了。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搜集关于医院的资料。谁愿意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所查到的信息。
2、生交流。
3、师:大家都准备的很充分。听了大家的介绍,我们知道上海有各种各样的医院,有公立医院,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特色医院,还有民营和私立医院,就像老师家小区里就有都林医院(照片)。
4、过渡:不过不管是什么医院都会开设各类诊疗室。通过查询你们知道最基本的诊疗室有哪些啊?
5、交流,板书(除教材中找到的之外,加口腔科,放射科等)
6、小结:对啊,可以说大多数医院都会开设这些最基本的诊疗室。活动三:观看就诊过程的录像
1、师:那我们又该如何看病呢?先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2、看录像。
3、师:你从录象里看到他是怎样看病的?
4、交流,板书就诊步骤
5、师:原来看病时要做这些事。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看病时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并用你们手中的卡片摆出正确的顺序。
6、小组合作活动后全班交流。
7、同学们知道了就医的正确顺序。那就医又该注意些什么呢?请你们小组选择一个过程进行讨论。(小组讨论)
要点:预检有什么好处?让病人及时知道该去哪个诊疗室看病,方便。
挂号要注意什么?出示:文明就医,依次排队
就医要注意什么?出示:就诊时向医生讲清病情,配合医生治疗。
小结:只有配合好医生,医生才能更快更准确地找到病因,为我们医治,使我们的病快些好。舒老师知道有些小朋友最怕打针,吃药。打针是疼,吃药是苦,但是为了我们的病尽快好,还是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付费注意什么?依次排队,遵守秩序
取药后要注意什么?出示:按时服药,按医嘱服药。
8、总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掌握看病的步骤,懂得就诊时要遵守秩序,配合医生治疗,遵从医嘱,正确用药。
2、知道一些常用药的作用,会整理自己家的小药箱。
教学过程: 活动一:模拟就诊
1、师:上节课我们观看了其他小朋友上医院看病的录象,说说你知道该怎么看病?
2、生交流看病的过程:预检、挂号、就医、取药、付费
3、接着请每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模拟一下看病的过程。
4、小组讨论,模拟就诊。
5、小组展示。
6、生讨论他们在看病中存在的问题。
7、小结:文明就医,依次排队。就诊时向医生讲清病情,配合医生治疗。按医嘱服药。
活动二:认识常用药
1、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当我们生病时要去求医。其实在生活中并不是一不舒服就要去医院看病的,每个同学的家里都会备些常用药,用来应付一些小毛小病。
2、师:今天,很多同学都带来了自家的常用药,向我们介绍一下吧。你带来了什么?它有什么用?(红药水慎用)
3、分类放(西药 中药 中成药 外用药)
4、看录象了解什么是西药和中药。活动三:配置和整理我家的小药箱
1、师: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常用药。接着我们就来做个游戏吧。老师这里有个小药箱,请同学们根据你自家的情况选择自己家里常用的药放进你的小药箱。
2、交流:你为什么这么放?这个小游戏使我们增长了哪些知识? 要点:过期变质的药物要及时处理掉。
我们每过一段时间,都要检查一下我们的小药箱,清理一些已经过期的药;还要注意
保健食品不是药,少年儿童要慎用。
3、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求医问药的本领(出示课题),如果把今天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相信爸爸妈妈也会忍不住夸你。
这节课的教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可谓是学生们的探究精神。课前我布置了一个小任务即“你知道哪些医院吗?”医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能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了他们所熟悉的有关医院的信息,所以在上课前同学们准备得相当充分。有的带来了医院的照片,说:“这是我家附近的医院——浦南医院,我一生病就会去那里看病,我觉得有这样一家医院给附近的居民带来了方便。”有的带来了自己的出生证明,说:“这是我出生的医院——东方医院,我为我能出生在浦东最大的医院而自豪。”有的带来了妈妈看病的就诊卡,说:“有一次我妈妈身上发了许多一粒粒的东西就是去这家医院看的。它叫华山医院。它在皮肤科方面很有研究。”有的带来了妈妈的工作证,说:“这是我妈妈工作的中山医院,它在肝癌方面的研究闻名于世。”有的带来了医院装药的马甲袋,说:“这是我爸爸每天上班经过的医院——老西门地段医院,我妈妈还在那拔过牙。”有的带来了自己的病历卡,说:“这是我看眼睛的医院——上海眼科防治中心,我相信在那的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我的弱视一定会好的。”还有的带来了自己网上查到的资料,说:“这是我从网上查到的上海市肺科医院,5 它曾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觉得这个课前探究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们在自主探究的同时认识了不同的医院,从而激发学生对各种医院的好奇心,到底这些医院有什么不同,它们的特色在哪里?一个个问号在学生们的头脑里出现,然后他们慢慢地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去找到他们想要知道的答案。
在教学生如何看病的环节中,我觉得还有一些欠缺。我觉得在教学时让学生直接交流预检、挂号、就医、付费、取药时应注意些什么?好像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也难以想周全,都是老师在启发。所以在第二课时,我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模拟看病的情景,完成每一环节就让其他学生说说他哪里做得对,哪里做得不对,这样的话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涨,都参与到讨论中去,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也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最后一个环节:了解我家的小药箱。我觉得可能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孩子在完成整理自家小药箱的游戏时比较盲目,都装了许许多多药,却讲不出这样配置的理由,显然对各种药的用途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在前面介绍各种药时要更详细点,教师可做适当的解释,让学生更能理解。另外在讲游戏要求时教师应该重点强调小药箱要根据自己家里的情况配置,这样,孩子们做这个游戏时就会更有目的性,也会从中学到更多知识。
第二篇:第五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能在和陌生人交流中,掌握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2、能够有辨别善恶的能力,能有初步的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具:投影片
预习要求:观察父母是如何面对有人敲门的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听力训练,放录音。
这是什么声音?相机板书课题: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过渡: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有人敲门,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二、审题,出示书上插图。
三、指导
1、自主参与,大胆陈述
2、学生讲,及时纠正
3、指导学生将画面说具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谁是怎样的表情,这样做对不对呢?为什么?
4、学生分小组练说。
四、互助学习,拓展思维
1、平时都有谁会敲你家门,你如何对答呢?
2、设置情景:(1)敲门者是出差归来的父亲。
(2)敲门者是自己不认识的,但说是认识爸爸或妈妈的人。
(3)敲门者是陌生人。
3、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4、学生表演,大家点评,点评的要求是:态度是否大方;声音是否响亮;见熟悉的人时用礼貌用语,发现是陌生人,要委婉拒绝。对学生的表演进行鼓励,并及时纠正错误之处。
五、总结:面对朋友要热情、礼貌,面对陌生人的敲门要婉转拒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学写毛笔字,对学生的初学毛笔字掌握的写字姿势进行训练,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具:多媒体学生准备:笔、墨、砚
教学过程:
一、回忆写毛笔字的要求
二、学写:竖
1、竖有两种写法:悬针竖、垂露竖
2、范写:边写边讲解,起笔落笔的位置,以及如何运笔。
3、学生仿写。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重点辅导。
三、多媒体演示:
1、学生仿写
2、反馈: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有问题处,教师重新范写。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辅导。
四、反馈
将好的习字贴在墙上,对不足之处重点辅导。
第三篇:第五册作文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1、我想写写下课了,同学们一起做游戏的情景。
2、回家学习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把过程写下来。
3、小练笔:围绕一句话写话,例:“节日的广场真热闹„„”;‘大年夜,我家真热闹„„”;“大街上真热闹„„”;“下课了,学校里真热闹„„”。
4、单元习作: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第二单元:
1、《灰雀》小练笔:我也来学着写一写,写出金鱼的可爱:鱼缸里的三尾金鱼真惹人喜爱。
2、续写《小摄影师》。
3、《奇怪的大石头》写一个同学,先介绍一下他(她)的外貌,再写一件和他(她)有关的一件事。
4、《我不能失信》老师关心我的事很多,我要选一件写下来。
5、单元习作: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第三单元:
1、《古诗两首》看表示古诗的图画写一段话。
2、小练笔:续写《风筝》。
3、《秋天的雨》小练笔:你知道秋天小动物都在忙些什么?选几种写下来。
4、《听听,秋的声音》摘抄描写秋天的美文佳句。
5、单元习作: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画,把画上的内容写下来。第四单元:
1、《花钟》,回家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写一段话介绍一下。
2、《蜜蜂》,回家观察一种小动物,把她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写下来。
3、《玩出了名堂》,玩扔树叶的游戏,仔细观察后,把游戏的经过和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4、《找骆驼》,写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5、单元习作:写一则观察日记。第五单元:
1、《孔子拜师》,摘录孔子、老子的名言。
2、《盘古开天地》,查阅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
3、《赵州桥》,写一段话夸夸赵州桥。
4、《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找找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如邮票、剪纸、中国结等,写段话介绍一下。
5、单元习作:整理收集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选一个内容,加上自己的想法写一篇作文。第六单元:
1、《古诗两首》,摘抄描写一个风景区的美文佳句。
2、《富饶的西沙群岛》,观察校园一角,按顺序介绍一下。
3、《美丽的小兴安岭》,我的家乡也很美,我要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4、《“东方之珠”》,仿写段落:最
的要算
了。
5、单元习作:写一写自己去过的地方或想去地方。第七单元:
1、《矛和盾的集合》,举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优点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2、《科利亚的木匣》,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写一写,再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3、小练笔:读了《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我懂得了:
4、读了《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我想对那个人说:
5、单元习作:编写一个童话故事。第八单元:
1、摘抄《掌声》一文中让我感动的句子。
2、《一次成功的实验》一次体育比赛,跳绳比赛或踢毽子比赛。
3、续写《给予树》。/读《给予树》后,我要替那个收到洋娃娃的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
4、《好汉查理》,夸夸我的同学,写一件事。
单元习作:这次作文不规定内容、范围,可以写各种各样的人或事,可以写自己喜欢的景或物,也可以写自己的快乐或烦恼。
第四篇:12、教学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教师:陈武荣 时间:2012.10.10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悦耳、耐心、沉默”等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研读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感悟真情,了解苏珊对我的关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关爱他人的精神,懂得帮助别人自己也在享受幸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学法指导】 听说读写思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自己不懂的字词。
2、课前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3、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的耳朵都可以听到很多声音,飞机飞过的声音、下雨的声音、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像现在,同学们可以听到老师说话。那么老师想请问同学们,这样的听是倾听吗?(提问学生,总结学生答案)
师:倾听就是认真地听,仔细地听。但它还有什么更重要更深的含义吗?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倾听的力量多么神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倾听的故事,让我们更深入地去了解倾听的内涵,看看这次倾听又给谁带来了什么样的帮助?。
二、揭题解题
1、出示课题:师在课件中出示课题,并在黑板上板书:12* 用心灵去倾听 ⒉读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都倾听了哪些话?为什么用心灵去倾听? ……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都预习过课文了吗?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总结学生答案:苏珊和作者汤米。)
师:那谁来和大家说说,是什么让苏珊和作者汤米联系在一起,从而发生了一段美好的故事?(总结答案:电话)
师:这就和听有关了。那苏珊在哪里工作?(总结答案:问讯处。)
师:问讯处是什么地方?(总结学生答案,介绍有关问讯处的小知识)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都在课前去了解过附近的问讯处,与里面的工作人员交流。现在老师就给大家讲讲有关问讯处的一些小知识。问讯处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我国,许多公众服务场所也都设有问讯处,比如,医院、车站、码头、商店、银行等。它们为人们就医、乘车乘船、购物,办理金融业务等这些活动带来很大的方便。可能大部分同学对问讯处还是比较陌生,希望大家可以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或医院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师:回到我们的课文当中来,哪位同学能说说在问讯处工作的苏珊,她的听是什么样的听?心不在焉的?认真的?(总结答案:她的听是认真地听,倾听。)
师:苏珊的倾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总结答案:用心灵在倾听)
师:是的,倾听,不仅仅用耳朵,更用心灵。这就是倾听更深一层的内涵了。看来同学们都预习得很认真,并且很有效果。给自己掌声鼓励鼓励吧!
四、精读体验,品味交流
1、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⑴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⑵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⑶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善良、乐观。)
⑷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
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5、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评:“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来学习课文,感受苏珊的美好心灵,让孩子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他人带去帮助,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当一个倾听者。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同学,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怕我伤心、难过;要我乐观对待生活……)
齐读:读出苏珊的心声。
五、美读成诵,掌握学法
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使文章层次分明。你可以找出来吗?
1、第14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7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
2、第15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5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
3、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10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
六、延读创新,拓展运用
1、苏珊永远地走了,但她会将“歌唱”进行到底,不论在何时,不论再何地在她的心中永远铭记着这样一句话(出示):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对你就会亲如兄弟——卢梭
2、小练笔:如果你是汤米,你会对去世的苏珊说些什么?请写几句话感激她对你的安慰.七、板书设计:用心灵去倾听
苏珊=第二个母亲
乐观
耐心、善良
温柔、细心(用爱心框起来)
课后反思:《用心灵去倾听》一文要学生掌握的是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基础上,懂得用心灵去倾听也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这个道理。同时,要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因此在设置本课教学重难点上偏重了体会用心灵去倾听中蕴含的哲理,同时也注意在学生交流中体会词句的作用。
本文是略读文,文章略长却语言平白。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倾听”这个主题话题引入。尽可能快地切入主题,让学生在速读中去了解文章大意。并以此问“汤米与苏珊素未谋面,而汤米却称之为第二母亲,为何有如此高的评价?”将学生带入品味人物的环节。在品味人物时,主要抓住“第二母亲”来做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地去感悟句子中透露的慈母般关爱。并以这些句子为抓手,通过朗读,谈体会来达到认识苏珊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发现对苏珊那种关爱孩子、用心与孩子交流的品质体会得越深,对后文体会“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越有帮助。因为解决“为何汤米对苏珊有如此高评价”这个问题后,随即引入“苏珊是如何看待与汤米之间的交往的?”这个问题。其实,学生很容易就可以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来回答。可是,这并不代表学生对这个道理理解得透彻。所以说能够深入地去品味第一个问题,并由之转向“苏珊用心去倾听的根本原因在于--------她从中获得的快乐与幸福”。那么对于理解那个深刻的道理就容易些了。
而由于总是在略读课上无法对文章来一个准确的授课内容的把握,导致这些部分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机会还是不够的。因而学生在品读的时候也是触及皮毛,自然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也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这个道理”这个难点攻关不佳了。
第五篇:第五册 课外古诗词教学设计
第五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团旺中学)
《观刈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
2.整体理解诗歌思想含义,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抓关键词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并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感悟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
1、新课导入。
梁衡的《夏》一文中引用了诗句“田家少闲日,五月人倍忙”,这句诗出自何处?白居易,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经常描写老百姓生活,关心百姓疾苦。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观刈麦》(板书)“刈”是“割”的意思。白居易看割麦子都看到了什么呢?又想到了什么呢?
2、多媒体出示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唐代诗人。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领导人之一。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成就的一个方面。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写讽喻诗的目的:呕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3、解题。
这是作者早期的一首著名讽喻诗。诗歌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
二、诗欣赏。
1、欣赏课文内容的动画演示。
2、请一名学生说说看过动画后的感受。
三、读诗句。
1、点名朗读诗歌《观刈麦》。注意一下字词的读音:
刈
荷
箪
童稚
携
饷
灼
秉穗
禄
石
晏
邽 2、学生齐读、概括内容。
农忙季节-----送水送粮-----南冈刈麦------贫妇诉苦------惭愧不已
四、明诗意。
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注释理解诗文含义。
五、悟诗情。
1、诗文欣赏。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到无法生存,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2、领悟诗情
①、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个场景? 明确:农人挥汗如雨割麦,贫妇抱子挎篮拾麦。②、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景物描写:夜来„„黄 ;场面描写:足蒸„„光 ;语言描写:家田„„肠 ;心理描写:力尽„„长。
③、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表现出劳动环境的艰苦?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农家的关心和同情?
明确:诗中景物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对农家同情、关心的句子是:“闻者为悲伤”“今我何功德”‘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④从文中找出叙事与抒情的部分,将农民与自己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惭愧、谴责自己,对统治者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同情。⑤、用一字概括百姓生活,并思考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
明确:一个字:苦;原因:输税尽。
⑥、面对这一切,作者的感情怎样,说说作者对百姓疾苦所持的态度。
明确:愧————同情————关心百姓疾苦。
六、练习一下。多媒体提示: 背诵《观刈麦》,思考完成以下问题。①、你了解白居易多少? ②、《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天气十分炎热的是:。③、《观刈麦》中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近乎变态的心理的句子是:。④、《观刈麦》中有一句与白居易的另外一篇文章《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都表达了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这一句是:
。⑤、《观刈麦》中有一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请问听者“悲”从何来?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七、扩展延伸。
1、欣赏《大林寺桃花》。
2、体味白居易的诗歌特点。
《月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
2.整体理解诗歌思想含义,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意向,领会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开元、天宝年间在世。他一生没有出仕做官,过隐居的生活。他的诗多咏物写景,尤以绝句见长。
二、读诗句。注意节奏、音准、韵律。
三、理解诗句 1.《月夜》:一作《夜月》。2.更深:指夜深。
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深当在三更子夜前后。3.半人家:指地面上的景物,一半浸浴在月色里,一半沉睡在暗影中,若明若暗。4.北斗阑干南斗斜:表示夜深的景象。
四、赏析诗句 走进诗歌
这首吟咏月夜景物的小诗,诗人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笔细腻,体物入微。夜已深,一轮明月渐渐西沉,斜斜照 地面上的屋舍,景物或明或暗。这时,北斗星已横挂在天上,南斗星也斜在西方。今天晚上竟感到有些温暖,大概是春天临近了,这是万物复苏的讯息,绿窗纱外的虫鸣声不是也开始清晰的传进屋里来么。诗的前两句通过星月移位这一静穆而富有诗意的自然景象来点题,而诗人留恋月色、夜深不寐之情亦由此可见。「更深」说明了时间;一个「半」字写出地面景物若明若暗,半实半虚。这种明暗、虚实的对比、映衬,突出了月夜的静谧。「阑干」、「斜」呼应上句的「半」字,月偏则星斜,使人感觉到整个宇宙都浸沉在一片寂静之中。
后两句写诗人春夜里的感受。春天刚刚来临时,气温些微的变化只有敏锐的人才能捕捉到。在这个深夜里,诗人不仅因气温变暖而感到春天的临近,那一阵阵虫鸣声更让他感受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机。诗人用一个「透」字来刻画虫声,仿佛这声音如春天一般向他走近,具有一种动态之美。虫声愈清晰,愈能反衬出夜的宁静。万籁俱寂,唯有虫鸣。
上半首诗因见月色而及星象,下半首诗因闻虫声而知春暖,都是互为因果的句法。这首抒写冬春之交物候变化的诗歌,塑造出一种静穆清幽的氛围,把静境写得优美动人。
2、拓展延伸
1)假若诗人明晚仍不能入睡,你建议他做些甚么好帮助他入睡?
2)夜深不能入睡时,你会做甚么?会不会欣赏月色?会不会细听周围的声音? 3)你觉得自己哪种触觉是最敏锐的?试用生活实例加以说明。
刘方平在唐代诗人中并不出名,留存的几首诗也少引人注目,但《月夜》这一首还是能带给我们不少启示的。
3、抓住技巧:“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到今天我才知道春天已经来了,因为昆虫几声鸣叫向我传来了春的消息。你看,此诗就妙在这里。大家一般写春天来临的选材选什么?选的无非是春山、春水、春树、春草等,哪有什么人选虫呢?在写作上看,这就是“选材巧妙”。再说,听到虫声,是不是暗暗地传达出一种生命萌发涌动的景象。
更深夜半的时刻我爬了起来仰望天空,发现斗转星移了,啊!时光过得真快!没想到耳畔传来几声虫叫,哦,春天来了!
五、作业设计
1、背诵全诗
2、唐诗的阅读就是去寻找一种感觉,从作者的词句里去发现一幅画面,一种心境,走进诗歌,用自己的话把作者所写的内容写出来!
《商山早行》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
2、领会作者羁旅思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景物描写的层次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半方法。品味意象,理解作者是怎样状“目前之景”以见“言外之意”的。
三、作者介绍
温庭筠(约812-870年),本名歧,字飞卿,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世居太原。才思敏捷,下笔万言,为人放荡不羁,性倨傲,好讥刺权贵,为执政者所恶,当时士大夫亦诋其“有才无行”。由兹屡举进士不第。后竟流落而终。是晚唐著名的诗人、词家。
在晚唐的诗人中,温庭筠声名鹊起,与李商隐齐名,史称“温李”,都是唯美诗风的代表作家。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和著名的韦庄齐名,人称“温韦”。他的词,在构思的精巧,语言的含蓄,声律的和谐等方面,都有自己艺术风格上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在词在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有着突出的贡献,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四、背景介绍
诗人本来是太原祁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出外宦游。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里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颇有江南风光的“故乡”;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着“杜陵梦”。
五、整体感知、同学自由诵读,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征铎
槲叶
枳花
凫雁
2、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意。
六、文本研习1、“早”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作者早行看到那些景?这些景构成怎样的画面?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发挥想象,在你的脑海中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语言描述。
七、名句品读(小组讨论)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如何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八、拓展提升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倚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九、背诵并默写本文
陆游《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体会词中的寓意、作者的感情。
3、了解作者,背诵本词。
一、导入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你能背诵几首和梅花有关的诗词吗? 答:北宋王安石《梅花》: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二、鉴赏
1.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翻译一下这首词吗?
答:远离驿站,那偏僻的残破的小桥边,梅花寂寞冷清的开放,无人观赏。黄昏时光已令你忧愁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骤雨。
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下工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满。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车碾碎,但你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缕缕清香。
2.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答: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3.梅花生长在险恶的环境中,在风雨中,在断桥边,梅花有什么心态呢?
解析:寂寞孤苦,不愿同流合污。自己保持冰清玉洁、忠贞不渝的品性。她独自开放、独自愁苦、独自坚贞、独自骄傲。
4.词的下片托梅寄志,陆游寄托的是什么呢?
解析:陆游的志是洁身自好,孤芳自赏,孤独奋斗。
5.请你说说这个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形象。低沉孤傲,消沉无奈。
三、小结
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咏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四、比较阅读(回顾背诵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1.本词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答: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2.两首咏梅词相同点在哪里? 答:(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3.两首词的不同点在哪里? 答:(1)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2)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
五、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此词的大意。
2、赏析此词的艺术特点。
3、背诵默写此词。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①导入语:以辛弃疾同题《破阵子》导入,认识到两种风格的不同。
②作者简介:
晏殊:字同叔,死谥元献。江西临川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三朝元老,当时的名臣范仲淹、欧阳修等多出其门下。其幼子晏几道亦是著名词人,并称“二晏”。其词风承袭五代,受冯延巳影响较深。作品闲雅清幽,语言婉丽,音韵和谐。但因没有多少生活基础,所作内容多单调贫乏,抒情状物不痛不痒。此词是他难得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品。
2、预习
学生自由读一至二遍,尔后齐读,师生纠正读音、节奏。
3、内容理解
①此词写的是什么时节?从哪里可以看出?
仲春时节。从“新社”、“清时”可以看出。
②上片写了些什么?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上片主要写了:燕子、梨花、碧苔、黄鹂、柳絮等。一句一景,典型地刻画了仲春时节的景物,透露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上片以写景为主。
③下片写了些什么?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下片写人,生动地刻画了“东邻女伴”斗草游戏的欢乐场景,点缀着一派春光更加绚烂多彩,充满了活力。
下片以叙事为主。
4、艺术赏析
①上片写景,美在何处?
教师提示:诗词之美,美在画面、情感、语言、哲理等。
分析:此词上片美在画面和语言。
起句由写燕子、梨花捎带出春社、清明节日,莺飞燕舞,落英缤纷,展现出一派美妙春光,用笔显新巧。
三、四句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写碧苔、黄鹂,充满了画面感,富有意境;运用似实实虚的数词“三四”、“一两”,恰如国画的“点染”技艺,使整个显得浓淡相宜,动静有致,充满意趣。
②下片写人,具有怎样的生动效果?
下片写人,生动地刻画了东邻少女的笑声。词中两处出现“笑”字,让我们感受到少女们的兴高采烈,一路有说有笑,清脆如银铃般的笑声撒在春野,更添春光的美好。特别是“笑从双脸生”一句,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少女美丽如花的笑靥,再联系昨夜“春梦”,更让我们体味到一种微妙而不可言说的少女情怀。
三、作业
背诵并默写此词。如时间有多,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当堂背诵此词。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词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古诗词,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教学过程】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⑴徐门:即徐州。⑵谢雨:雨后谢神。⑶簌簌:花落貌。⑷缫车:纺车。⑸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⑹漫思茶:想随便去找点茶喝。漫,随意。
【译文】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文章鉴赏】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当时,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首词中所写的景,不是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赏: “簌簌衣巾落枣花”,“簌簌[sù]”,是形容枣花纷纷落下的样子。“衣巾”,是衣服和头巾。作者行经枣树下,或伫立枣树下,这样枣花才能落到衣巾上。“村南村北响缫车”。村子里从南到北缫丝的声音响成一片,原来蚕农们在紧张地劳动。这里,有枣花散落,有缫车歌唱,在路边古老的柳树下,还有一个身披牛衣的农民在卖黄瓜。
上片三句,每一句都写出了景色的一个方面。这一次苏轼偶然来到农村,很敏感地抓住了这些特点,特别是抓住了枣花、缫丝、黄瓜这些富有时令特色的事物,把它们勾画出来。简单几笔,就点染出了一幅初夏时节农村的风俗画。
这首词,不仅是写景,还记了事。在下片,就转入了写作者自己的活动。这时他已是“酒困路长惟欲睡”。“惟”,只。这句词写出他旅途的困倦。“日高人渴漫思茶”。“漫”,这里是情不自禁的意思。“敲门试问野人家”。“野人家”,乡野的人家,即乡下老百姓。苏轼当时是一州的行政长官。但是“试问”两字表明他并没有什么官气。他没有命令随从差役去索要,而是自己亲自去敲一家老百姓的门,客气地同人家商量:老乡,能不能给一点茶解解渴呀?
就这样,用简单几句,既画出了一幅很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画图;又记下了一段向老乡敲门讨茶的经历,这是他平常深居官衙中接触不到,因而感到新鲜有趣的。作者为何要“敲门试问”呢?他是一个体恤民情、爱民如子的好父母官,谦和有礼,不会贸然闯入农家。
《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出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作者简介】苏轼,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词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工于诗词,长于文赋,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二.写作背景: 宋徽宗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三.赏析词文: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
“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2.“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 这说明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3.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B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4.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重阳佳节,登高求福的好日子,偏偏丈夫游玩不归,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总结:上片写秋凉,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交融。是下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5.下片写赏菊饮酒,并抒发感受,中间作者本人的形象在内,说说词中作者是怎样的形象。多愁善感、孤寂无聊、相思情苦、弱不禁风的思妇形象。6.烘云托月的手法。
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7.赏析“人比黄花瘦”的“瘦”字。
A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
B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C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四、作业
1.背诵《醉花阴》
2.运用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醉花阴》的画面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3.理解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全首即景抒情,借古讽今。作者之所以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无疑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二、细细品味
1.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词的开头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神州”,指中国,这里专指中原即黄河中下游一带的金兵占领区。这两句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是长远的样子。作者以永流不息的滚滚江水来比拟千古兴亡的绵延不断。“不尽”句,出自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但杜诗是写个人流离潦倒之悲,而辛词却是写国家兴亡之感,意境不同。
3.上片,作者对景抒怀,凭吊千古兴亡,更加引起对沦陷区国土的怀念。下片,通过对三国时期重要政治人物孙权的赞扬和肯定,表现出辛弃疾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4.“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年少”,是指三国时吴主孙权。“兜鍪”,原是头盔,这里指士兵。“万兜鍪”,是说他统率强大军队的意思。“坐断”,作占据讲。这两句是说,孙权统治吴国,充分显示出孙权的英勇和才能。作者之所以把孙权当作英雄人物来肯定,目的在于借古讽今,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不求进取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
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孙权当时占据江东,开疆拓土,使吴国由小到大,与魏、蜀形成鼎足之势,天下英雄若曹操、刘备者,也无奈他何。这两句实际上是对三国时代的孙权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历史上的孙权、曹操、刘备三人中,论智勇才略,孙权不一定能居首位,而作者这样歌颂他,只把曹操、刘备作为他的敌手,可见这里辛弃疾已把孙权作为杰出的英雄来歌颂了。所以最后又补上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有了这一句,孙权的形象就更为突出、鲜明了。这一句是借用曹操夸奖孙权的成语。
三、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四、思考与练习
1.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赞扬了哪位古代英雄人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你怎样理解词中的借古讽今? 3.这首词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