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12.《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会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教学准备:
1、青蛙、小鸟图片。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喜欢听故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青蛙和小鸟的故事。
二、新授(播放动画)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课题是什么?(坐进观天)伸出小手写课题。
2、是谁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青蛙坐在井里干什么?
3、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4、想不想知道青蛙和小鸟在什么地方争论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5青蛙坐在哪里?(井里)。请同学把青蛙放进井里。
6、小鸟从哪里飞来?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小鸟从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你知道“井沿”是哪里吗?(生答)就请你来,让小鸟落到井沿上吧!(生到黑板放小鸟)
师:井沿就是井的边,那你知道床的边应该叫什么呢?碗呢?桌子呢?(出示图片)
2、想不想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一边听一边看看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3、第一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第二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第三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
4、谁来读一读青蛙的问话?指生读。青蛙生活在黑暗的井底,很久没有见到过朋友了,突然有一天小鸟来了,它是什么样的心情?开心、愉悦。读书的感情应是声音上扬。
5、小鸟是怎么回答的?生读。一百多里远吗?一百多里,那就是飞了很远很远的距离啊,这个时候,小鸟会感到很累,很渴,谁再来读小鸟的话?(师读青蛙的话,指生读小鸟的话,两名同学读后全班读小鸟,突出“一百多里”体会小鸟的累、渴)
6、请同学们分别扮演青蛙、小鸟、旁白。
师: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你知道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争吵吗?(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天)
7、青蛙是怎么认为的呢?(指读)你知道“大话”是什么意思吗?大话:不真实的夸大事实的话。师: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那它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那小鸟呢?(指读)(出示卡片无边无际)
你们知道“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形容非常大。
8、那你们还能举例子说说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草原。
9、师: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认真的进行练习,一会儿我们还要评出最佳青蛙和最佳小鸟,开始练习吧!(指生对读、男女声对读)师:现在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的很呢,同意小鸟说的请举手,那你们读小鸟的话一定很棒。同意青蛙说的请举手。
3、师:看来我们一致同意小鸟的看法,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大?(生回答)因为青蛙生活在黑暗的地方,生活的地方很小。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把书本卷起来看天花板,看到的天花板有多大?小圆点。现在把书拿开看天花板有多大?很大。是什么挡住了我们的视线。纸筒。那是什么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井壁。
4、为什么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就少,见识也少。
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因为小鸟飞在天上,看到的东西多,见识广。所以你们认为谁说的对?小鸟说的对。青蛙说的不对。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它笑什么,它是怎样帮助青蛙的? 笑青蛙愚蠢。
小鸟是怎样帮助青蛙的?生读。找出课文原文。现在谁把他们的三次对话表演出来?看看谁最棒。
5、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跳出井口来吗?
师:看哪位同学的本领大,能把小青蛙劝出来。
师:老师相信这只井底的小青蛙听了同学们的劝告,一定会急着跳出来,看看这无边无际的天空,这景色优美的大自然。
三、拓展:想一想:如果有一天青蛙跳出井口,会看见什么?
四、全课总结:交流:学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
3、但是青蛙总觉得自己说的是对的,它现在仍然认为自己是对的,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青蛙和小鸟争论的结果是什么?青蛙和小鸟第三次对话。(生齐读)
青蛙为什么笑了,它笑的对不对?青蛙自以为是,相信自己是对的,小鸟说的是错的,它在嘲笑小鸟。
第二篇:《坐井观天》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4—7段,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2、能分角色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字谜:水边几张口……(沿)
二只小耳朵……(际)
2、贴一贴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我们知道了青蛙、小鸟分别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请学生上去板贴。
3、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它们争论不休。它们在争论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仔细听。
二、听录音,了解大意,启发读课文
1、学生看动画。
2、指名回答:它们在争论什么?(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争论不休。)
3、理清两者观点:从它们的争论中,你听懂了什么?
(1)指名回答并投影。
(2)初读两个观点。听了它们的对话,我们知道了青蛙认为—— 小鸟认为—
(3)请小朋友们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找一找课文中,你从哪儿知道了青蛙和小鸟各自的看法,用笔划一划。
三、汇报成果并讲解
1、找到与两者观点相关的句子。
<1>指名回答并投影第四段:(青蛙)“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1)你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① 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② 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
(3)理解“大话”。
①“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吹牛)
②青蛙认为小鸟的哪句话是大话?(“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指名回答后齐读小鸟的话。
③它为什么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对呀,青蛙想: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④你能把这个问句换一种说法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4)理解“那么远”。
①“那么远”是多远啊?(一百多里)
②理解“一百多里”:“一百多里”是多远啊?(很远很远。)
是啊,从我们学校到火车东站只有半里路,“一百多里”有两百个这么远呢!
(5)井口有多大?
学生用手比一比,学生感受“井口”与“一百多里”的差距,体会青蛙不相信小鸟的感情。)
(6)你能读出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语气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投影:(小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1)你是从哪里知道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的?
(2)请你读一读小鸟的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①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
a、“无边无际”有多大?(大得没有边。)
b、什么也可以说是“无边无际”的?
c、小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请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做小鸟,你看到了什么?(播放各种画面:小鸟漫游过高山、大海……)
d、说话训练:小鸟飞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
e、指导朗读:小鸟飞了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边,天可真大啊!你能把天的大读出来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f、你觉得小鸟怎样:小鸟见多识广。
在板贴上板书:见多识广。
2、引读第三次对话,抓住两个“笑”
<1>学习第六段: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1)听了小鸟的话,你们有什么话想对小鸟说吗?
(2)可是青蛙却笑了。青蛙笑笑小鸟什么?
因为它认为自己——不会弄错的。
(3)投影:我不会弄错的。
①小黑板:我()不会弄错的。
()里能填什么词?
② 你觉得青蛙怎么样?(肯定自己是对的。)把自以为是的语气读出来。
③ 朗读“我不会弄错的。”
(4)它为什么这么肯定自己不会弄错的?
① 指名答,再投影:“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② 青蛙有没有说错?我们来做个实验。
a、请学生用圆纸筒看天花板。
b、你看到了什么?
c、青蛙坐在井里,它会看到什么?
d、青蛙跟你们一样,坐在井底看天,只看见了井口对上去的这块天,其余广阔的天空都没看到,所以它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就是——坐井观天。
③ 它从来都没有看到过井口以外的天,所以,它肯定自己是——不会弄错的。
(5)朗读青蛙的话,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投影小鸟的话: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① 青蛙笑了,我们发现小鸟也——笑了。它笑什么?
② 所以小鸟说——你是弄错了。(在“你是弄错了”下划线。)
a、这是小鸟第几次说青蛙弄错了?
b、比较两个“弄错”有什么不同?(第二个“弄错”多了一个“是”。)
c、小黑板出示:你()是弄错了。
()里可以填什么词?
d、请你读一读两句“弄错”,比较一下,这两句话在情感上有什么不一样?你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吗?指名读——齐读
③ 这时,小鸟的心情怎样啊?(着急)为什么着急?你能读出小鸟的心情吗?
指名读——齐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名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愿意扮演小鸟的学生起立读,其余学生坐着读青蛙的话;请一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当小鸟,分角色朗读。
四、请你劝劝青蛙,学生表演。
青蛙坐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井口那么大,问题出在哪?你能劝劝它吗?
座位上的“小鸟”劝刚才上台表演青蛙的学生跳出井口,青蛙和小鸟进行对话,续演《坐井观天》的下篇。
五、青蛙听了你们的话,终于忍不住跳了出来。
(1)上台表演青蛙的学生从井里跳出来。
(2)你想它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先请在坐的小鸟猜一猜,再请上台的青蛙说一说。
(3)请你写下来。写完后,指名读。
六、听音乐下课。
另外,还有一只井底的小青蛙,它说啊它的家比天还大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怎么说的吧。(播放歌曲。)
第三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会写“错”字。
2、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3、使学生懂得学习、做事、学本领都要开扩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看、说、读、思结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重点、难点:
读议关键词句,提出问题,在图文帮助和老师引导下,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懂得青蛙之所以错的原因。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热热身,开火车读词语:(课件)小鸟 青蛙 朋友 坐井观天 看见 井沿 抬头 无边无际
2、上节课我们知道青蛙和小鸟为天有多大而争论,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坐井观天》,(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去帮他们评评理,好吗?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青蛙、小鸟都来了,可是它们应该分别在井的什么地方呢?谁能从书中找出答案来贴一贴呢?(学生上台贴)你是从哪儿找到答案的呢?(第一自然段)那你能说说什么叫井沿吗?(井沿就是井边。)请你来指一指。对,沿在这儿指的就是边,床边我们可以说是?桌边?杯子的边?会读书会思考的你,就领着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吧!
过渡:(课件演示)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它们争论不休。它们在争论些什么呢?
2、请同学们看书上的第二幅插图,青蛙坐在井里张着嘴在和小鸟说话,它们一问一答这就叫对话,那么现在请四人小组齐读课文后,交流前置性作业中你们找到青蛙和小鸟进行了几次对话,并像老师这样用“()”“< >”分别标出来。小组完成任务后快速用姿势告诉老师。
请组长回答第一个问题。请组内男生读青蛙说的话,女生读小鸟说的话,老师和同学们来读旁白。谁愿意评价这个小组呢?这个小组回答准确,读的流利,请把掌声送给他们。如果我们理解了故事内容,就能演一演这个故事了。
3、学习二、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第一次对话的内容,并思考:青蛙知道小鸟是从哪来的吗?(不知道)(2)那我们就要读出青蛙疑问的语气。指名读,男生读
(3)小鸟从天上来为什么落在井沿上?(因为小鸟飞了一百多里路,口渴了,要喝水,所以落在井沿上。)小鸟飞了一百多里,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天很大)女生来读一读吧,记得要读出天很大的语气,想好重音要放在哪儿哦!(4)同桌两个试着来读一读第一次对话吧!请xx同桌来读一读。谁愿意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好在哪儿。谁愿意来说一说他们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呢?
(5)那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次对话吧!
4、学习第4—7自然段
(1)小鸟和青蛙就像你们刚才那样开始了争论。请默读第4—7自然段,想一想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井口那么大 无边无际)
(2)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次对话,边读边画出你所不理解的词语。同学们可真会学习,刚才老师可注意观察了,有的同学读书姿势很端正,!有的同学边读边画,大胆的举起你的小手,把你的疑问告诉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解决。
理解:①“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吹牛)试着说句大话。
②青蛙认为小鸟的哪句话是大话?(“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③它为什么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青蛙想: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如果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能飞那么远。哪句更能表现出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话呢?
你能读出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语气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无边无际”
a、“无边无际”有多大?(大得没有边。)
b、还可以说“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c、小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请我们一起来做做小鸟,你看到了什么?(播放各种画面:小鸟漫游过高山、大海„„)
d、小鸟飞了那么多地方都没有看到天的——边,天可真大啊!你能把天的大读出来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e、小鸟见到得多,知道的就多,可以用这样的词来形容:见多识广。
过渡: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他们的看法为什么不一样?(学习六 七自然段)
师:这一次我们分大组进行赛读,(1、2大组:青蛙 3、4大组:小鸟)先请各组同学在下面读读看。(分组读)
2、我们再交换读读。
师:读得不错!谁来回答,那从第三次对话,你读懂什么了呢?师把学生没有说到的进行补充
3、思考:青蛙为什么把天看成井口那么大?(青蛙天天坐在井里)理解“天天”
课件:我不会弄错的。
①我()不会弄错的。()里能填什么词?
② 你觉得青蛙怎么样?(肯定自己是对的。)把自以为是的语气读出来。
青蛙为什么笑?(因为它认为自己——不会弄错的)
4、青蛙和小鸟到底谁说得对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首先用书卷成纸筒,用一只手捂住眼睛,看天花板,看有多大? 青蛙跟你们一样,坐在井底看天,只看见了井口对上去的这块天,青蛙广阔的天空都没看到,所以它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就是——坐井观天,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词来形容小青蛙:。再放下书,看看天花板有多大?现在你们认为谁说得对呢?
5、课件:小鸟的话: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① 青蛙笑了,我们发现小鸟也——笑了。它笑什么?
② 所以小鸟说——你是弄错了。(在“你是弄错了”下划线。)a、这是小鸟第几次说青蛙弄错了?
b、比较两个“弄错”有什么不同?(第二个“弄错”多了一个“是”。)c、小黑板出示:你()是弄错了。()里可以填什么词?
d、请你读一读两句“弄错”,比较一下,这两句话在情感上有什么不一样?你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吗?指名读——齐读
③ 这时,小鸟的心情怎样啊?(着急)为什么着急?你能读出小鸟的心情吗?
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分角色读一读
理解了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好。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哦!(选三组,分别读三次对话,选出最佳小鸟和最佳小青蛙)
(四)书写“错”字
学习到这儿,我们说谁弄错了呢?(青蛙)那就让我们一起告诉它:(青蛙,你真的弄错了!)让我们一起把这个错字写好送给小青蛙吧。
1、观察错字,你要提醒同学们写的时候注意什么呢? 2.、请你在书上描红,并仿写一个。
3、请你来说说xx写的好在哪儿。
4、试着再写一个,相信一定能把错字写得更漂亮。
(五)激发想象,拓展深化寓意。
1、青蛙收到了你们的错字,它也在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有一天,它终于跳出了井口,会看到什么,又会对小鸟说什么呢?团结起来力量大,四人小组一起说一说吧!(小组汇报)
2、同学们,坐井观天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
3、老师将这首儿歌送给你们。相信我们班同学都会多读课外书,多出去走走,增长自己的见识,绝对不会做坐井观天的小青蛙。古往今来,还有许多的寓言故事,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下,讲给家长和同学们听。
第四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高浦小学
叶玉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三个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井口、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揭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寓意。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词语的意思,懂得像青蛙这样坐在井中看天是不对的。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揭示课题
1、在识字4这一课里,我们积累了不少的成语,说说自己积累了哪些成语与大家一起分享。
2、师小结:小朋友积累的成语可真多!学语文积累很重要,希望大家积累更多的知识。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揭示课题。(师板书课题,生拿起手指一起书写)请小朋友拿起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课题。
二、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过渡:小朋友一定很想听听这个有趣的故事了。小眼睛亮起来,小耳朵竖起来,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看得最认真,听得最仔细。1、师播放flash动画,生观看。
2、学生交流:故事里两位小朋友是谁?他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 3、师随机板书:青蛙、小鸟、天有多大
三、初读课文
过渡:天到底有多大?让我们在课文里寻找答案吧!
1、我会认真做:①自由地读课文,圈出生字朋友,认真地拼读三遍。②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语。
课文读通顺了吗?让我们先来跟这些词语宝宝打声招呼吧!(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读给我们听?指名分节朗读。
四、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你们读得可真动听。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1、出示第一自然段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2、自由朗读这段话,说说读懂了什么? 评价:你读得真仔细。
3、理解“井底、井沿”在图中指出相应的位置。
4、齐读这段话。
五、品读青蛙、小鸟第一次对话。过渡:青蛙看到井沿上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怎样跟朋友打招呼的呀?
1、出示句子: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2、小青蛙快跟小鸟打打招呼吧。指名朗读,要求读出青蛙的高兴、有礼貌。评价1:小青蛙,见到了新朋友,你可真高兴呀!评价2:真是一只有礼貌的小青蛙!
3、听听小鸟的回答,出示句子: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4、自由读读小鸟的话,说说自己的体会?
5、结合学生的感悟,体会“飞了一百多里”。①读了这个词,你想说什么? ②想象小鸟飞过哪些地方?
③出示:我会说:小鸟飞过(),飞过(),飞过(),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④师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
这是小青蛙和小鸟之间的第一次对话,我们一起合作着来读读这次对话吧!老师读小青蛙,你们读小鸟。
六、感悟青蛙、小鸟第二次、第三次对话。
(一)、自主学习第二次对话。
过渡:听了小鸟的话,小青蛙又和小鸟进行了第二次对话。请你们自主学习第4~5自然段,然后四人小组就以下问题开展讨论。1讨论题:
(1)青蛙认为天怎样?(用“—”划出有关句子)它为什么这样认为?(2)小鸟同意青蛙的看法吗?小鸟认为天怎样?(用“﹏”划出有关句子)它为什么这样认为?
2、学生交流,师随机板书:井口大 无边无际 ①那么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这么大呢? 先让学生自由发言。体验。用纸圈成筒让学生看教室的天花板,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因纸筒壁挡住了视线,所以看到的范围有限。
看图。学生有了刚才的体验,再看课文中的插图,就会明白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它一抬头,只看见井口对着的这块天,其他广阔的天空都没有看到,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朗读指导:是啊,在青蛙眼里,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它怎会相信小鸟说的话呢?你能读出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语气吗?
②那么小鸟呢?它为什么觉得天是无边无际的?
3、联系上下文理解“无边无际”,说说:无边无际的()。
4、有感情朗读
让我们一起把小青蛙与小鸟的对话有感情地来读一读。
(二)、小组学习第三次对话
接下来它们又进行了第三次对话。先自己读一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三次对话,并思考:
1、思考:①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笑了,小鸟听了青蛙的话后也笑了。这两个“笑”的意思相同吗?
②青蛙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交流体会。
(1)青蛙在笑什么?小鸟在笑什么?
(2)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青蛙?(自以为是、固执)
3、有感情朗读。
七、回归整体,有感情朗读,感悟升华
青蛙和小鸟之间的对话多有意思呀!先自己练习着读一读。
1、自由朗读。
2、男女生朗读。
3、师生朗读
4、有感情齐读
八、拓展延伸。
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忍不住跳了出来,它看见了什么?会怎么说? 出示句式:小青蛙跳出井口……
九、指导书写:蛙、错
今天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写青蛙的“蛙”和“错误”的错。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两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的,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十、我能行: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大千世界有太多我们不明白、没见过的稀奇事。我们要学习见多识广的小鸟,多看,多读,积累知识。可不能像井底之蛙,坐井观天,自以为是。正如唐代大诗人王之涣写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把坐井观天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积累成语故事,班队课开展竞赛活动。板书
坐井观天
小鸟 无边无际
天有多大?
青蛙 只有井口那么大
第五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生动有趣的对话,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不要受自己已有经验的局限,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反映问题。否则就会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却自以为是。《坐井观天》是本组五篇课文中的第一篇,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既有很强的吸引力,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不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从识字方面来说,学生已经是二年级了,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识字的方法。课堂上,应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方法独立识字。朗读方面,班内大多数学生聪明活泼,乐于表现,乐于体验实践。愿意朗读而且表现不错。分角色表演更是他们展示个性的良好舞台。
教学方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体会、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通过练习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落”、“井沿”、“无边无际”、“坐井观天”、“大话”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运用已积累的词语扩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坐井观天”的比喻义,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懂得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动画导入。
听课文情景朗读,齐读课题,回答这个故事的两个主人公是青蛙和小鸟,回想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一件什么事情(天有多大)。
二、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PPT)指名朗读第一段:师问:青蛙和小鸟各在什么地方?利用PPT讲解井沿的位置(举一反三:碗沿、河沿)
(2)分段朗读2-7段,边读边找青蛙和小鸟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
3、整体感悟,第2自然段到第7自然段
(1)看课件练读第一次对话。(出示PPT指名对读)通过读文知道了什么?
(2)看课件感悟第二次对话。(出示PPT,男女对读)
1、通过朗读第二次对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师问: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用文中一个词来形容(板书:无边无际)
3、学习“无边无际”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用无边无际来形容?(PPT展示图片)指名朗读小鸟的话(读出劝告的语气)
4、青蛙认为天有多大?(板书:井口)所以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解
释大话)指名朗读青蛙的话(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5、你们认为青蛙和小鸟谁对?为什么小鸟说的对?(PPT出示小鸟飞过的地方)(板书:见多识广)
(3)感悟第三次对话。(出示PPT)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找:小鸟和青蛙说话时都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他俩笑的含义相同吗?
2、同桌进行讨论。讲讲他们为什么会笑?说明了什么?再帮青蛙找找它还有什么错呀?(板书:自以为是)
3、同桌分角色朗读,师指导朗读对话。
三、理解寓意、扩展活动
1、现在同学们再看题目,“坐井观天”形容什么样的人?
(目光短浅并且自以为是的人)
2、如果青蛙此时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PPT展示)
四、扩展延伸。
1、角色扮演,上台表演。
2、表演完后问学生想对小青蛙说什么?
3、青蛙接受小鸟的建议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出示课件图片,请学生用“小鸟带着青蛙飞过(),看到了(),心想()。”这个句式说话,训练说话能力。
4、青蛙跟着小鸟去了那么多地方,知道了天竟是这么的大,世界是这么的广阔,那它以前怎么没发现呢?(因为它哪都不去)那你想像它那样么?(不想)那这时它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学生畅谈,比如认错。)
5、小青蛙它知道错了,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但是它要怎么做才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呢?(多看书,好好学习等)
五、总结,作业。
1、教师总结,坐井观天就是形容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同学们可不能像小青蛙一样坐井观天!
2、作业布置:把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六、板书
坐井观天
小鸟图 无边无际 见多识广
青蛙图 井 口 目光短浅 自以为是
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我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说。并且从旁帮助,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实现和谐的互动,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看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特别注意层次小有差异的学生,是否把目光注视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