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一分1教学设计、说课稿、反思
《分一分
(一)》教学设计
杨家小学 王云飞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能用涂色、折纸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并理解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写、读、表示简单的分数。【教学准备】
师:水彩笔、展台、课件。
生:标有序号1、2、3的纸各一张、直尺、铅笔、1支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分食品情境感受1/2,初步感知分数意义。
师:听说我们3.1班的同学个个聪明能干,淘气和笑笑想请我们3.1班的同学帮助他们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请看大屏:
老师读题,提问:桌上有些什么食品? 生:四个苹果 两瓶水 一个蛋糕
师:如果把这些东西分给淘气和笑笑,你们认为怎么分最公平? 师:今天我们就来帮他们分一分。板书:分一分 师:谁来帮他们分?
老师边说边指导学生分,把四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两个,把两瓶水平均 分给两个人,每人一瓶水。
师:现在还剩一个蛋糕,你认为怎么分才公平?(还是要平均分)淘气和笑笑分别能得到多少呢?
大屏出示分蛋糕的情景,老师边说边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一半。师:苹果每人两个,可以用整数2来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整数1来表示;蛋糕每人一半,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吗?一半用一个什么方式表示呢?
师:你知道1/2表示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准确完整叙述: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2来表示。也就是,淘气分得的一半占整个蛋糕的1/2,笑笑分得的一半也占整个蛋糕的1/2。
师:一半,数学上就是用这个1/2来表示,这个数叫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像1/2这样的分数朋友。
(二)动手操作,深化认识感受分数1/2,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分数,现在刘老师想考验大家是不是心灵手巧,请你在1号纸上找到1/2,涂上颜色,标上1/2。
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你是怎么样做的? 师:那另外一部分呢?
小结:图形形状不同,涂色部分大小也不一样,但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可以用1/2表示
练习:出示课件
我们来看下面图形哪些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1/2来表示? 师:在什么情况下能用1/2这个分数表示呢?
引导学生说: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能用1/2表示。
(三)、涂色感受1/
4、2/
4、3/
4、4/4,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师:同学们你们真是了不起,你们还想了解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师:请你在2号纸上找到1/4,涂上颜色,标上1/4。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我们来看这几件作品,同样都是正方形,因为折法不同,这些涂色部分形状也不同,但只要是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1/4。板书
师:那剩下空白部分能用哪个分数表示呢?(3/4)板书
如果老师在这一份的基础上还涂上一份,应该用哪个分数表示呢?(2/4)板书 如果老师把这三份全部涂上颜色,涂色部分占整张纸的多少?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4/4)板书
强调4/4也就是1.师:同学们刚把正方形的纸对折一次可以找到 1/2,对折两次可以找到1/
4、3/
4、4/4。现在请同学们注意,我要出个难点的,看谁能答对?对折三次平均分成了几
份,可以找到那些分数呢?再对折一次平均分成了几份,又可以找到那些分数呢?
练习:课件大屏显示:下面涂色部分能用那个分数表示?
(四)、了解生活中的分数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的分数
2、出示课件学生看大屏了解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
五、整体感知认识分数,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
像1/
2、1/
4、、3/
4、4/4等等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板书)。
师:我们认识了解了这么多的分数,你会写吗?(以3/4为例,联系图说:先写中间的短横表示平均分,再写4表示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最后写的是3表示涂色部分占4份中的3份)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分数各部分也有它相应的名称。分数的读法。
六、学生创造分数
请同学们拿出3号纸,涂一涂写出适当的分数。七、闯关游戏
八、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分数
像1/
2、1/
4、3/
4、4/4等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分一分
(一)》说课稿
杨家小学 王云飞
一、说教材。
《分一分
(一)》一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建立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物操直观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让学生在“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操作与描述过程中,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及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二、对学生状况的分析:
我们班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整数知识,学生在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一些量;但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大半等概念,这就决定了学生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他们的年龄决定了其认识事物往往停留在感性层面,他们好奇心强,渴望认识新事物,喜欢尝试,根据这些特点,我采用分、折、涂等直观形象的方式、方法实施教学。
三、教法与学法
1、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观猜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师应把握教材为学生提供大量自主学习的素材,如“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圈一圈”、“试一试、“练一练等,让学生在自主的教学活动中理解分数、体验分数。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新的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转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
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活动一:帮助淘气和笑笑分桌上的食品,提出怎样分最公平?引起学生对平均分的回忆,突出平均分这一关键
1、让每个学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2个
2、接着是把两瓶水,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瓶?1瓶
3、最后通过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每个同学得不到一个蛋糕,(一半)该用哪个数表示呢?给学生留下悬念,为探索新知创设了情镜,也使教学从整数很自然的过渡到分数,由整数不够而用分数表示是符合数的扩展规律的。
这个一半还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吗?这个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但是,“一半”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呢?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还使学生知道现在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数学符号是1/2,引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像1/2这样的分数新朋友课题。
(二)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活动二,在不同形状的图形上找到1/2,涂上颜色,标上1/2。
让学生拿出图形通过对折,折出完全相同的两部分,建立1/2的表象,通过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自己表述是怎样找到1/2的。
(设计意图: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大胆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学生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落实了新理念。)
活动三:涂一涂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涂一涂,进一步体会到1/2,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半个心形图形、半件衣服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活动四:通过让学生在正方形纸上找到1/4,从而认识2/
4、3/
4、4/
4、等分数.学生在动手操作能够得出这样的经验,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虽然折法不同,但是只要把它们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可以用1/4表示。
在此基础上,老师演示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一次表示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可 以找到1/2,对折两次表示平均分成四份可以找到1/
4、2/
4、3/
4、4/
4、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再对折一次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找到哪些分数呢?„„探索出1/
8、2/
8、3/
8、4/
8、1/16等,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新分数的理解。
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呢?目的使学生清楚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你知道吗?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让学生知道用 分数可以表示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最后得出:像1/
2、1/
3、1/
4、2/
4、3/
4、等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并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写法、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三)、联系生活、拓展新知
让学生自己创造分数这一环节,孩子们在认识了解分数的基础上,既发挥了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又让孩子们感受了成功的喜悦。闯三关练习设计力求做到了重点突出,层次清楚,针对性强,并注意了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篇:分一分教学设计、说课稿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3~55页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建立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分一分”
(一)是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开始。因此,课堂上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 1.故事引入,初步感知平均分 故事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你们肯定喜欢,想知道是谁吗?请看大屏幕。(出示熊大、熊二)他俩到森林里寻找食物,看找到什么了呢?(出示4个苹果)熊大想吃三个,熊二都想吃掉,他俩的分法公平吗?谁愿意帮他俩分一分?
学生分苹果,每人吃2个,体会平均分的意义。2.分2个梨,再次感知平均分 3.分一个西瓜,理解1/2的含义
(1)学生分1个西瓜时,提出1个西瓜不够分,于是引出一半。(2)教师演示分西瓜的过程。
(2)一半该怎么表示呢?大胆的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画图,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记录下来。
(3)一半可以用一个数——1/2来表示,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层层递进,自主构建分数的概念 1.理解理解1/2表示的含义
师引导学生理解1/2表示的含义: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2。(结合课件演示)
2.进一步理解1/2表示的含义
师:另一半如何表示呢?谁能说说1/2表示什么意思?接下来同桌互相说说。3.指导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其读写法
分数各部分也都有自己的名字,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字叫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字叫分子。
读分数时从下往上读,分数线读作“分之”,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次。
那分数怎么写呢?先写分数线,在写分母,最后写分子。师示范,学生跟着写。
4.理解分数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结合1/2表示的意义,理解分数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母表示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的份数。5.辨析迁移
大屏幕出示:下面图形里的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吗? 6.认识几分之几
(1)请你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
(2)用彩笔想涂几份就涂几份,并想一想你涂的是几分之几。(3)作品展示,并说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三、巩固应用,加深分数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1.基础验收
(1).快来说一说:(P54说一说)(2).快开判一判:下列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对吗?(P55第3题)(3).快来写一写: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P55第1题)(4).快来涂一涂:按分数涂颜色(P55第2题)2.能力测试:课本55页第4题
四、布置作业
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小结在本子上
五、全课总结
分数无处不在,正如“一周有7天,一天就是一周的七分之一”也正如爱迪生说的一句名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这句话里有哪些分数,回家后把你发现的分数说给爸爸妈妈,好吗?
“分数的认识”一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和教学流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这套教材,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六册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这一课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它是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而且表达方式也不相同,读数的方法也不相同。尤其是分数既表示一个量,又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小学生较难理解。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爱学。
学法:课刚开始,教师就设疑:一半怎么写,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认识了二分之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各种方式认识、表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并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获得新的知识。
三、说教学流程
(一)整体设计思路
1、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学生在学习分数之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而已。首先从生活中引入分数,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知道产生分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例如:表示半个西瓜时,让学生尝试着想办法表示它。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知道产生分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接着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学生要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2表示,使学生体会1/2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3、为使学生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认识1/2的基础上,再认识“几分之几”,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操作办法来表示自己所喜欢的分数,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读写,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
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4、在练习、反思与评价、课外延伸中,主要是要让学生进一步清楚地认识到分数是在“平均分”的前提下研究的一种数,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同时也揭示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预设方案
1、故事导入,激发情趣
通过熊大、熊二分食物的故事导入,4个苹果分成2份,每人几个?(可能不是平均分,不公平,引出平均分),再将2个梨平均分成2份,最后到1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怎么表示这“半个”?
当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时,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半,并作集体交流。交流是要让学生说清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一阶段的教学,复习“平均分”,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学习1/2
(1)板书课题,直观演示,强调平均分
师: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帮他们分一分(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
(这里故意用错误的动作引起学生的质疑,为后面学习分数的意义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师:他们每人分到的半个西瓜,在数学里用分数二分之一表示。
板书:把一个西瓜平均分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2。
(2)再次巩固1/2的意义
师:另一半如何表示呢?谁能说说1/2表示什么意思?接下来同桌互相说说。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现实学习状况入手,用迁移的教学手段加强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初步体验分数的意义](3)认、读、写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所表示的意思 指导学生认、读、写分数及其各部分所表示的意思。(4)强化平均分(出示题目)
师:同学们,你能判断这些图中哪些阴影部分能用1/2表示的?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学习分数的基础上,加强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再次体验分数的意义]
3、认识几分之几
(1)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办法来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
(2)展示学生的作品。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写出的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4)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写分数、读分数的?
(5)师引导学生小结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
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策略建议:在1、2出现的“折一折”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东西来折,如纸、手帕、线等。不但丰富了学生探究材料的来源,而且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通过1/2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再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创造、拓展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学生的办法也许五花八门,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就应该给予肯定。]
4、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在练习设计中采用了课本的“练一练”,是由浅入深的基本练习,旨在巩固新知,掌握重点内容。
(课本55页“练一练”)
(1)选择一个正确的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
(2)看分数,涂颜色。
(3)判断对错,对的给笑脸,错的给哭脸。
(4)谁能最快说出一个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而又有趣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更有效在巩固了新知。)
另外,为了培养思维的广度和灵活度,进行了一道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真棒,特别是××同学的速度非常快,而且很准确。这是里有50个智慧果,我准备奖给你总数的1/50,你可以得到几个智慧果?
师:你真了不起!其实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今天的表现都很出色,所以30位同学每人都能获得一个智慧果,那么我要拿走总数的几分之几呢?(学生争论)
5.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能结合实际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通过小结,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第三篇:分一分说课稿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第一课时(P53-5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会用白纸、涂色等表示简单的分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是初步理解几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
1、(课件出示6个苹果和3个盘子)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难能解答?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称为什么分法?
2、(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
师:预备
——
开始 生:(拍手击掌)
3、(出示1个苹果和2个盘子)
师:把1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师:预备
——
开始(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表情,灵活处理)
师:怎么不拍了?
生1:半个。
师: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生2:不能。
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
——
分数。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1、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平均分)。
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
——
(生:
份)
师:这样的一分也就是
——
(生:一半),这样的一半怎样表示呢?
(生:)
师:两个半块苹果,哪一半是,是谁的?
师:
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
表示?(教师强调: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2、大家弄清了
“
”的意义,怎样写?怎么读呢?
教师边示范边解读:
“——”
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
2
”
表示把
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
1
”
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3、动手操作。
(1)从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并用斜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
(3)汇报成果。
(4)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
“
折一折
”,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
(二)发现分数
刚才,小精灵悄悄的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个新的分数。(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
(1)展示作品。
(2)交流成果: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发现的?(与众不同的折法,教师不仅要给予鼓励,还可以用学生的名字命名为
“XX
折法
”
。)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P
55练一练1: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2)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P
55练一练2:
(1)想一想,涂一涂。(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P
55练一练3: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为什么?
(2)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既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3、拓展与延伸: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其实,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好吗?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开放题
“
找身边的分数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分一分(一)》说课稿
“分一分(一)”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第一课时(P53—55)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等四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它能为以后深入学习分数系统知识和小数系统知识打下良好而必要的基础,更为以后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奠定坚实而重要的基础。
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但建立这个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教材通过创设具体的生动的问题情境,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等,逐步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同时,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学习的机会,如“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材通过创设两个人平均分一个苹果的情境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并让学生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感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学习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分数的写法和读法。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操作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几分之几的意义,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是初步理解几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景和直观操作,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技能目标: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情感目标:增强合作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说“教法”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苹果”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必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新课学习完后,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3、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
“
做
”
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说学法
新课程的理念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让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活动场面,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
1、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分一分”、“涂一涂”、“折一折”,有序地进行操作、观察、探究与交流,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学习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3、联系生活,掌握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
“
做
”
数学。如: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苹果”问题;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知识的具体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
引出问题。
一开课我就创设情境:通过课件展示,请同学们用击掌的方式来表示分苹果的结果。学生对前两个问题感到易如反掌,并能正确用掌声表示出来。但是对最后一题,学生不知道如何击掌表示,我接着提问:“你们怎么不拍啦?”然后导入“认识一半”的概念。这一环节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2、大家弄清了
“
”的意义,怎样写?怎么读呢?
3、动手操作。(1)从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并用斜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
(3)汇报成果。
(4)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
“
折一折
”,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二)发现分数
刚才,小精灵悄悄的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个新的分数。(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
(1)展示作品。
(2)交流成果: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发现的?(与众不同的折法,教师不仅要给予鼓励,还可以用学生的名字命名为
“XX
折法
”
。)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P
55练一练1: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P
55练一练2:
(1)想一想,涂一涂。(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P
55练一练3: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为什么?
(2)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既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3、拓展与延伸: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其实,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好吗?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开放题
“
找身边的分数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第四篇:分一分说课稿范文
《分一分》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一分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一分中的内容。教材前后编排“分一分”和“认识物体”是因为学生对物体的认识是从生活体验入手,首先感悟的是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等。这种体验在学习活动中就是分类。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认识是通过分类来进行的,即将形状相同的分一类。可以这样认识:分类是为认识物体做准备,认识物体是结合分类来进行的。因为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对熟悉的物品进行分类并不难,但对不熟悉的物品要正确分类则有一定的难度。受学习能力的影响,学生能较好地解决如何分类的问题,但在语言表述分类的过程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分类是根据事物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选定一个或几个相同点为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逻辑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应不仅仅局限于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类,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相同和不同,确定一个标准进行分类。
二、说教学目标
在上这一节课内容时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养成有条理的整理事物的习惯。
(2)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己定标准进行分类。(3)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学会对事物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观察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分类活动,感知分类的含义,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方法。难点: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关键: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活动增加感性认识,为后面认识物体并进行分类打下基础。
四、说教具准备
在教具方面,在这一节课时,我准备了一下教具:不同颜色的彩色铅笔,不同颜色的图形,与数学书同步的课件。
五、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为了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确定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根据低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倡导自主尝试,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合作学习。4,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实践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六、说教学设计
1、激趣导入
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从上课开始,我首先给了一个孙悟空这个人物,孩子们对孙悟空很熟悉,所以能够一下子吸引到他们的注意力,再引入孙悟空乱乱的房间,让孩子们学会了分类来帮助孙悟空整理房间,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出示课题:分一分并板书
2、自主学习,动手操作
A、展示课前准备的不同颜色的小棒
(1)仔细观察,同桌讨论怎样把这些小棒分一分。
(2)请学生上黑板进行操作,并说明是怎样分的,为什么会这样分? 教师引导学生说:按颜色来分类(板书颜色,然后读一读)通过对上述教具进行分类,同学们对类的感性认识有所增加。为例题和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
B、自学例题巩固运用刚才的知识
(1)仔细观察书上的例题2,看看该怎样分。(2)把例题用课件展示出来
(3)请部分同学说明是怎样分的,为什么会这样分?(按颜色和种类来分,板书种类,读一读)
通过这一轮与前面相似的分类,学生对按颜色和按种类分这两种简单的分类得到充分的巩固,对类的感知更加深刻。
C、课堂实践拓展活动
1、在这个环节我首先准备了两个活动内容:书上的课堂活动第1、2题。
2、小组合作探究,将信封里不同形状和不同颜色的图形分一分,分完后汇报结果。(按形状来分,板书形状,读一读)
3、学会了一些分类方法以后来帮组孙悟空整理房间,与第一个环节形成前后照应,学生用自己所学会的知识来解决了问题会让他们形成成就感。
4、最后是整理自己的书包,通过实践明白分类的长处。
这个环节主要是增强学生运用知识和训练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得出结论,如把书、本子和笔各放一类,把大的放一类,小的放一类,把语文放一类,数学和其它各放一类等。在以上这四个活动中,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了按照一定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并初步体验了将生活中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身边事物的习惯,进一步体会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现有设备的现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动手和实践中发现与探索新知,并能在生活中进行简单的运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优化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后面的认识物体并进行分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分一分》教学反思
《分一分》教学反思1
《一分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他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一分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他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课文内容较为通俗,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通过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他们在阅读中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如,学生对“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我认为元元做事很麻利,他很爱学习;对“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的理解是这样的:元元是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学生,他的安全意识很强;对“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的理解是这样的:元元遇事肯动脑筋,能自己想办法战胜困难,没车也要走路去上学。这些都是学生用心读书得来的真切感受,是值得珍视的体验。
2、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
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读,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展开合理想象,感受阅读乐趣,享受阅读生活,增强阅读能力。《一分钟》课文后的“读一读”提出的要求是“朗读课文”。这个提示点明了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间的重要,体会时间的宝贵。为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生疑,在读中释疑,不断提高阅读效果。
3、实实在在地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
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应紧紧结合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本课的教学,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学生有了这份情感,必然能自觉做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分一分》教学反思2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有幸参与到课程改革的行列之中,幸运地与新世纪小学数学结缘。在这几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也曾迷茫过、失败过、气馁过,从陌生到熟悉,从彷徨到坚定,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都让我印象深刻。
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磨砺中坚定。渐渐地,我们自身发生了改变,孩子们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通往培养研究型、思想型、创新型人才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步坚实的步伐。下面我就结合三年级下册《分一分》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想和收获。
一、树立全面的“大数学观”思想
起初我们要讲哪节课,上来就直接看那节课的内容,从头看到尾、从尾看到头,教材中好象就那么点东西。就课论课,我们的视角是有局限性的,与前面的知识有什么联系?又为下面的学习起到什么作用?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要具备“大数学观”的思想。
如《分一分(一)》这节课,综观北师大版整个教材来看,平均分是除法和分数的基础,除法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分数则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分数学习是除法的延伸,学生在学习除法时对“被除数÷除数=商”理解不深,而通过分数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理解除法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另外,分数的学习在小学阶段是被安排在两个学段中进行的,三年级是初步认识分数,五年级将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可见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该在每节课中重视分数的含义理解,从而逐步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概念。这样分析后,整个分数的脉络就很清晰地印在脑子里。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不管是讲分数的意义,还是今后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等等,每节课我们都离不开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要逐步加深学生对三个基本内容的理解,即“一个整体,平均分,取几份”。
在不断磨砺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觉到“就课论课”和“大数学观”的本质区别。树立了全面的“大数学观”思想,我们的视角开阔了,做到了心中有数,课堂上也会应对自如。
二、教师对新世纪教材的理解
图多了,书上的公式、例题哪去了?什么是分数,什么是面积?一节课就这几幅图,什么意思啊?起初刚上岗的我拿到教材后满脑子的问号,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冲突,甚至有些抵触的心理。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逐渐加深了对教材内涵的理解。
再来看《分一分(一)》这节课中“引入分数”这部分内容。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分数,但教材中并没有呈现分数的概念,而是通过分苹果引入分数,并让学生自己想象一半该怎么表示?刚开始看到这些,我觉得直接介绍分数1/2多简单啊,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现在的我慢慢地明白了编者的意图。教材是根据三年级学生思维发展和生活经验的特点,从学生熟悉的、并能实际操作的分物情境引入分数,使学生了解在平均分一个物体时,如不能得到整数结果该怎么办?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体会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分数。并且试图让学生经历从运用自己的符号表示到运用数学符号表示分数的过程。
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钻”。教材中每一幅图、每一句话的编排,放的位置都是有目的的,备课时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教材,更好的教学生。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我们要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逐步渗透给孩子。目前一部分学生具备了初步的数学思考能力,但是有些学生还是不会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不知道如何用自己的脑子去想数学),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应做为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还是来看《分一分(一)》这节课中“引入分数”这部分内容。开始备课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让学生充分创造分数这个环节的重要性,只是走了个过场,接着就解释1/2的意义。试讲后觉得学生对分数的概念还是很模糊,不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分数的意义。几次对比后发现,教师在“创造分数”这部分花费充足的时间,对后面分数意义的理解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先通过“画一画”来表示一半,如画苹果,涂出它的一半;画一个圆,涂出它的一半(由画苹果到画圆,已经由实物抽象成符号)等等,并解释图的含义。接着让学生创造数来表示一半,引入数学符号1/2。先让学生猜想1/2的含义,学生经过冥思苦想后得到的答案,再跟老师的讲解做对比,找出不对的地方,印象会更加深刻。最后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1/2的例子,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经历这样的探索过程,通过画一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将数与形更好的结合,从直观到抽象过渡。通过他们充分地想象、发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四、挖掘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俗话说:“教无定法。”每位教师拿到的教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教师的课人云亦云,有的教师的课就能那么深入人心呢?这就要看你有没有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脑筋。那该怎样挖掘教材?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分一分》教学反思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第一课时《分一分(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分数概念比较抽象,教材从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表示“半个苹果”入手,再用“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操作和描述活动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分析:
平均分的意义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学习的,通过一年的进一步认识,三年级学生已经很容易理解把一个具体的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含义,并且能够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2份、4份,也能把一些实物图片或者图形平均分。有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分数,但是他们基本上不能正确表达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点: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几的表象。
学具准备:课件、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片、水彩笔。 教学准备:
正方形卡纸、圆形卡纸、长方形卡纸。
教学过程:
一、结合情境,导入新课
1、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意,提问:把2
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
二、探索新知。
1(1)、探索用表示一半。 2
师:请你先想一想,怎样来表示“一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写一写,画一画,表示出“一半”。
1(2)如果学生没有用表示出一半的,教师可以介绍,(例如:2
书中智慧老爷爷的话,可以代领学生读一读。)如果有学生说出
1来,可以让学生来讲一讲表示的具体意思。 2
1(3)引出是分数,揭示并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分一分(一) 2
1(4)分别涂出下面图形的 。 2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有哪些图形,然后明确活动要求:涂
1出这些图形的。鼓励学生尝试动手画一画,并与同桌互相看一2
看,说一说。
(5)组织交流反馈
1师:你是怎样得到每一个图形的 ,谁来说一说,例如:把正方2
1形平均分成2份,然后将其中的一份涂色,就是它。2
(鼓励学生都这样说一说,进行交流。)
板书:把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涂色的部分,就是它1的。 2
三、动手操作,得到其他分数。
(1)利用学具动手折一折,涂一涂,你能得到哪些分数?
(2)学生操作之后,组织集体展示与交流。调板:并引导学生都说一说自己得到分数的过程。
例如:把这张形的纸平均分成了( )份,涂色部分是几份,得到了什么分数?
四、认一认。
(1)、认识更一般的分数,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和读法。(可以尝试让学生打开书自学一下,再集体交流。(板书:)
(2)结合上一个操作活动,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分数各部分表示的含义。例如:分母4表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分子1表示其中涂色的1份。(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先示范说一说。)
(3)学生任意写出一个分数,读一读,并举例说一说这个分数
1表示什么意思。如:学生写出 ,表示一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4
1每个人分到这个苹果的 ??在交流时,学生有时可能会忘了说4
“平均分”,教师一定要强调。
五、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反馈。
六、总结全课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 认识分数
分一分(一)
把一个平均分成 份,其中 份涂色的部分,就是它的。
教学反思:
1、我这节课的的教学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并初步体会分数的产生。在此基础上,我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整个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相信学生也一定会兴趣高涨。
2、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课中,我尽量为学生的说、想、做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分数的概念的得出并理解的过程,是通过操作等活动让孩子在具体形象中理解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面积模型,让学生自己折一折、剪一剪、涂一涂等动手操作活动,实实在在的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提升与发展。
《分一分》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四个知识点分香蕉。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课“分香蕉”之前教材创设了三个“分一分”的实践活动,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运用具体的操作活动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深刻地体验到平均分的意义。本课主要是在前面丰富体验的'基础上,经历“平均分”具体操作的数学化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与应用价值。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活动引出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把直观操作符号化、数学化,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意义的过程。
因此,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分一分的情境,符合学生帮助别人的心理,学生很容易进入问题的情境中,学生已经有了多次平均分的操作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请学生用小棒摆独立解决,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学生的记忆会比较深刻。对于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的解读是非常重要的,能促进学生对具体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与抽象除法算式的联系的理解,也就是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有了现实的依托。只有解释清楚除法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才算是理解了除法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描述除法算式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第二次平均分之后就让学生尝试写除法算式,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说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对模型进一步的建立与巩固。
结合本节课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围绕重、难点,巩固新知,加深同学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是本节课的最大收获。
《分一分》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一、本节课的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了五个环节的内容:
1、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2、动手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3、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
4、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5、课堂总结,拓展平均分。
二、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感到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
课的开始,从学生熟悉“喜洋洋和美羊羊”分五角星的故事入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引出三种分五角星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分五角星的多样化,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样多”。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分法,并说明自己喜欢的原因,引出分两份同样多,通过教师的板演圈一圈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份数,每份的个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平均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
2、注重知识的二次利用。
让学生回到不是平均分的分法,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圆片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通过比较、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3、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
在课的始终,让学生利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中,次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汇报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注重分法的多样化。
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如“把12支铅笔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分?”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的方法有多种,主要让学生明确分得方法虽然不同,但分完后的每份的数量是同样的`。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再次体验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优化分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是在学生动手操作,展示汇报的过程。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后面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个别问题提出时语言不够准确、严谨,使得学生的回答、操作不是我所希望的,显得自己有点措手不及。
2、练习题的最后一题处理的有些快,应该让学生充分的看明白图的意思,再圈,就更好了。
3、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些有关“平均分”的事例,学生找的都很好,只是表述不是很清楚,教师应抓住动态的生成资源,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是“平均分”为什么不是。
这节课的设计,没有现代教学设备,有的只是学生自己准备好的学具,教师准备的道具,学生在操作中体验了平均分的分法,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在操作中学会新知,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分一分》教学反思6
现在的小学语文非常重视古诗文的积累古诗还在积累,对于现代诗歌的重视程度就明显不如前者了。就连我们的阅读等级考核,也只是在6级测试中见到了一首《再别康桥》。虽然我本人一向认为中国诗歌的最精华所在是古诗,尤其是唐诗。但是,不可否认,现代诗歌中也有许多难能可贵的珍品。而且,现代诗歌的语言习惯与我们现今的`语言习惯相同,描绘的内容情感也更贴近当今生活,所以学生在诗句的理解上应该更容易一些,所以诵读现代诗歌对于学生对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特别有帮助。同时,由于诗歌是语言最凝练的表达形式,现代诗歌中包含着许多古代没有的,现代独具的优美词藻,所以诵读现代诗歌对于孩子们积累语言也很有帮助。
《最后一分钟》就是这样一首现代诗,语言凝炼,包含激情,用简短的篇幅表现了香港回归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将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爱国情怀和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无比激动表现地淋漓尽致。
不过《最后一分种》具有较深厚的历史背景,语句含义比较深刻,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难度。
因此我在反复思考以后,还是决定以“读”为核心,采用传统的逐段讲解逐段诵读的方式。在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为了学生对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有更加直观的体会,我寻找了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视频。有了声像印象以后再读诗歌第二节,学生自然能把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读出来了。再指导朗读课文第三节的时候也是一样,我找到了签订《南京条约》的纪录片,与学生共同回顾了那段惨痛的历史,接着要求学生边联想那屈辱的场景,边朗读诗句,从而读出了对往昔的沉痛,读出对如今扬眉吐气的珍惜之情。
《分一分》教学反思7
《一分钟》主要内容:讲的是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游戏导入。
上课铃响起,在与学生问候以后,让学生闭目端坐,不能发出丁点声音,接着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一分钟内你能做什么事情?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
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一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三、结合实践,课外延伸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20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自由说话,你想对元元说什么?我扮演成元元,让学生想想,你想说什么?怎么说?当然,我是可以替元元直接和学生对话的。这样我和学生反复扮演角色,学生在教“我”珍惜时间的同时,自己在无形中懂得了如何珍惜时间。
《分一分》教学反思8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我把握住这几个要点进行教学设计。
说实话,选择这样一首诗歌进行公开课,是对自己的挑战。学生缺乏体验,其教学的难度,我也考虑到了。可自己教学完本课后,觉得非常不尽人意,暴露出了自己准备不充分。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好,前松后紧,对于第四小节的`处理有些简单。拓展阅读《香港回归诗歌》已经没有时间来处理。课后仔细想想,可能是因为导入新课时,学生的情绪没有被调动起来,看来采取的方式不好,应该用歌曲或是其他的,这是自己的失误。学生也因此受到了影响,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对于朗读的指导,我几乎没有做,我觉着学生可以体会到,我不想统一一个模式,读出自己的感受即可。学生自己读的较多,但是展示的机会较少,主要是自己感觉时间紧张。总之,自己的教学仍有不少弱点,以后要注意。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我采用播放相关的课件,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情感。透过这些诗句,读出那激动、自豪的感情和热切欢迎之情。
(2)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进一步体会情感。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
(4)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朗读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分一分》教学反思9
在设计教学思路时,我认为本课的着重点是识字,应该在课堂上突出字的教学重点。识字本来是比较枯燥的,学生接受比较被动,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生字,并培养识字兴趣呢,在听完其他老师优质课观摩评比小语赛后,给我的一点启示,我把它运用到这一课的教学中,尝试改变了以往教学的`步骤。
讨论识字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比我预想的要精彩许多,孩子经过学习小组的讨论交流,孩子们的思维开拓了,课堂气氛很活泼。有的孩子下了课还一直追着我说自己想出来的识字方法。真正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在让学生动笔写字之前,我设计了一个观察田字格生字的环节,就是让孩子们先不要动笔去写,而是先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占格位置,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哪些地方容易出错。经过观察交流,学生在动笔去写的时候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沉稳。
这节课和我的预设有些出入,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很大,但有些地方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去改正,比如要注重加大孩子的词语积累,鼓励孩子的创新思维,观察田字格的生字时,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的业务还很不成熟,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各位老师多指正,帮我改进。
《分一分》教学反思10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数学基础知识。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许多操作活动,希望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新知识。课堂伊始,通过“苹果”这一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两个正方形与一个圆形,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一半”为什么要用“一半”来表示,进而思考可以用什么办法表示“一半”从而给学生渗透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说出1/2表示的意义,并且举出反例说明不平均分的'话不能用1/2来表示,加强学生认识分数应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通过“创造分数”环节,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折不同形状的纸),涂一涂(涂自己想表示的几分之几),说一说,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在掌握了分数的读写后,让学生尝试写分数。最后通过分数的历史与生活中的分数的一些例子,让学生更进一步去理解分数,应用分数。从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建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课堂上,我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不够灵活,语言不够丰富。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加强学习,钻研教材,钻研学生,更要钻研学习过程,争取教学水平有更大的提升。
《分一分》教学反思11
《一分钟》是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了二十分钟的故事。透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刻的教育。在教学这篇文章之后,我对自己的教学有如下反思:
一、导入部分:
我以一道算式导入“1=20”让学生看了以后产生疑问而进入课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识字教学是:
我在上新课以前都要求学生自己回家做字卡,在做字卡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有一个识字的过程。到第二天上课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字卡互相检测。我再去检查、纠正就比较容易。而有些词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表演,明白如“叹气,哈欠”。又如“丁零零,哈欠”要读轻声,个性出示词语,范读,为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
三、阅读教学:
透过字词的教学,学生把字宝宝放入课文进行朗读,让学生能根据板书“1=20”讲出课文的大概资料,并适时板书。我认为这一环节设计得比较好,但我在教学中由于紧张,自己没有指出一位学生回答问题中所犯的一个语法错误。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元元认为这一分钟重要吗?”那里学生之间产生了分歧,有的说重要,有的说不重要。我怕学生纠缠在那里浪费时刻直接自己说出了答案,之后经过老师们的指点,我认为是就应让学生说明理由。相对于睡懒觉,元元觉得这一分钟重要,而对上学迟一分去,又觉得这一分钟不重要。教师就应抓住学生独特明白,让学生去分析、辩解,反复朗读,不能遇到意外生成一带而过。这也是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所提的问题就应明确,指向性强。四、写字教学:在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了第一自然段所要写得6个生字,让学生观摩每个生字。然后说一说哪几个生字比较难写,并进行了范写指导。但这一环节中我疏忽了对学生所写的字进行展示点评,以致于学生对自己所写的字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我认为在以后教学中我就应发奋做好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不能含糊不清,做到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我认为对于低段学生很重要。
2、在备课中要反复分析教材,抓准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和自己更简单的完成教学任务。
3、在教学碰到难点,不好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诱,把更多的说话时刻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表达潜质。
透过两次公开教学,在同事们的指点帮忙下,我自己觉得受益匪浅,今后,我将认真备好课,发奋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我发奋的方向。
《分一分》教学反思12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游戏导入。
上课铃响起,在与学生问候以后,让学生坐端正,不能发出丁点声音,接着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一分钟内你能做什么事情? 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抓住重点词
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 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
“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三,结合实践,课外延伸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1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自由说话,你想对元元说什么? 我扮演成元元,让学生想想,你想说什么?怎么说?当然,我是可以替元元直接和学生对话的!下面是我和学生的对话:
学生:“元元!你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
我:“因为我想多睡一分钟!”
学生:“那你知道吗?就因为一分钟,就迟到了20分钟啊!你后悔吗?你要学会珍惜时间啊!”
我:“当然了!我决定以后不贪睡了!谢谢你的提醒!” 学生:“不用客气!”
......
这样我和学生反复扮演角色,学生在教“我”珍惜时间的同时,自己在无形中懂得了如何珍惜时间
《分一分》教学反思13
从选好课题,到开始搜集资料着手备课,第一稿、第二稿、第三稿相继出炉,然后三次试讲,多次修改,直至今天在香港圣母无玷圣心学校的领导老师们面前上这节课,刚好历时一个星期。非常感谢我们科组的老师们以和网络上给予我支持和指导的“天行健”、梁求玉以和张维国等老师,因为你们的支持与指导,让我在短短一周内有了飞跃的进步。当然,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的科组长曾老师,曾老师参与了我准备这节课的全过程,从逐字逐句为我修改教学设计,到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听我试讲,然后一个个环节进行细评,最后一个个环节给我推敲,示范,让我从中不只仅知道该如何上好这节课,更我进一步了解如何做好一个老师,如何更好地进行备课,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同学进行学习……所以,上完这节课,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谢谢曾老师!”
《分一分》这一课时是同学认识分数的开始,是同学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从同学熟悉的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分苹果”动身,引导同学认识“一半可以用1/2表示”,并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进而,让同学通过一系列操作与描述活动,理解简单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的各局部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分一分》教学反思1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第五单元《认识分数》是学生初次接触分数概念的基础知识。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数意义的认识,分数大小的比较以及分数的加减法。《分一分(一)》则是从学生熟悉的.简单问题出发,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进而引入一个全新的数字概念——分数。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突出一下几个方面:
一、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分数。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使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另外一方面,通过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利用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学习素材,如“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圈一圈”、“试一试”、“练一练”等。同时,师还要求学生准备了不同形状的彩纸用于涂色、折叠等动手操作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让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了数学、体验了数学。
《分一分》教学反思15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元元的孩子,在闹钟响过之后,因为他贪睡一分钟,于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红灯;因为遇上了红灯,延误了时间,于是赶不上汽车,最后只好徒步去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这篇课文讲的事情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非常好懂,也非常容易理解。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
今天我执教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识字教学。这一课时要求要会认“钟、零、闹、哈、欠、迟、叹、决、悔”九个生字,要求会写“欠、元、包、钟、叹、哈、迟、闹”八个生字,其中重点是要会认“钟”等九个生字。
在这堂课里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握住了教学重点,完成了教学任务。首先为大家谈谈几点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
第一、充分分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班上同学能够通过这一节课,有序有趣有效地认会“钟”等9个生字,会写“欠”等8个生字。第二、学生前置性作业完成到位。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课前读准生字的字音,并且制作字卡,思考识字方法。第三、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时,识字方法丰富多样。学生可以从换一换、加一加、猜谜语、说一句话、从生活中记字等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第四、学生与学生之间注重了相互地评价。回答得精彩的同学能够赢得在台上交流的同学的表扬,同样的在座的同学也可以从站姿、声音大小等方面来评价台上交流的同学。第五、时间把握恰当。这几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我的计划之中,时间分配得恰到好处。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一、部分学生倾听不仔细。交流识字方法的时候有两个同学起来交流的方法和前面学生说的一样,说明这两个学生没能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第二、个别环节过渡语生硬。两个小组的学生在交流完识字方法以后,我马上就引导学生进入了游戏巩固生字的环节,没有给学生评价以及过渡语言。第三、备课时考虑不够细致。在生字书写的.环节中,有位学生提醒到“欠、元、包”是独体字,我没有及时纠正。第四、在教师范写中,我自己的书写还不够美观、规范。第五、作业布置环节没有落实。学生书写完以后,作业布置的幻灯片忘记出示。课后作业是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为第二课时做好准备。
本次教学实践让我明白了生本教育的重要性与可行性。这一节以生为本的课堂得到了老师们的赞同,也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孩子们在愉快地学习与交流中识记了生字。我还认识到平时对孩子们的语言培养也很重要,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完整表述每一句话。
针对这次课的不足之处,我反思到几点改进措施:第一、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倾听习惯的培养。第二、备课时考虑应该更加周全,吃透教材,分析每一个生字。第三、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基本功练习,做到板书工整。
以上是我对本次授课的反思,还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便于我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