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敬亭山、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能正确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能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想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词。教学难点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并能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1)敬亭山的资料(2)李白写《独坐敬亭山》的历史背景(3)刘禹锡的资料
2、学生准备:搜集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想想我们学了李白的哪些诗?我们再把这些诗读一读。(出示诗句)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白的诗,这首诗——《独坐敬亭山》。(出示课题)
(1)学习生字“亭”。这个字常用在亭子的名称上,如“醉翁亭、陶然亭”等。(出示生字)
(2)简介敬亭山。(出示敬亭山资料)(3)理解题目的意思。(出示题意)
二、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诗的节奏。(2)学生自读古诗,根据注释,结合插图,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要求)
2、学生多种形式读诗,提醒多音字“相”在诗中的读音。
3、小组内交流诗句意思。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出示诗句
(1)读一读,想想这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的?(2)理解“高飞尽、孤云、闲”。(课件词意)(3)结合插图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句意)
(4)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孤单、孤独)(出示问题)(5)介绍历史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漂泊生活,来到宣城时写的。在长期的漂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出示背景)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出示诗句)(1)读一读,想想用了什么修辞?(出示修辞)(2)理解“相看、厌”。(课件词意)
(3)结合插图、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句意)
(4)在诗人笔下,万物都有感情,从这两句诗中找出这样的词语来。(相、厌)(出示相、厌)
3、体会感情
(1)自由读诗,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同桌间说说,然后全班交流。
(2)听课文朗读(播放朗读),欣赏诗的韵律美。(出示诗)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3)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4)学生读诗。
四、学习生字,重点指导
1、出示这首诗中的生字。(出示所有生字)
2、说说写这个字时注意的问题。(出示生字)
3、师指导写字。
4、学生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出示作业)
1、背诵《独坐敬亭山》。
2、搜集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课,走近作者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优美。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洞庭湖的美景。(出示洞庭湖景色图片)
2、简单介绍洞庭湖。(出示洞庭湖有关资料)
3、欣赏洞庭湖秋月图,(出示洞庭秋月图)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你想用哪个词形容看到的景色?(出示问题)
4、引入课题
洞庭湖的景色很美,从古至今有很多描写洞庭湖的诗词美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洞庭湖景色的诗,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出示课题)
5、介绍刘禹锡。(出示刘禹锡资料)
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1、学生自读古诗,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作者写了洞庭湖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出示自学要求)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注意纠正“磨、潭、螺”的读音。指导朗读。(出示诗)
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出示诗句)(1)读一读,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2)理解“和、潭面、镜未磨”(重点理解)。(出示词语意思)(3)结合课本插图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诗句意思)
(4)“潭面无风镜未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出示比喻)(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5)谁能把这两句话美美的读出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出示诗句)(1)利用前两句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学。(2)汇报学习情况,重点讲解: A、描写的景物有哪些?
B、理解词语:遥望、翠、青螺。(出示词语意思)C、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诗句意思)
D、这两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出示比喻)(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3)刘禹锡笔下的洞庭湖真美,看看谁能把洞庭湖的美读出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5、这首诗学完了,洞庭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听诗歌朗读,闭上眼睛,想象洞庭湖的景色,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脑海里出现的景色。(播放朗读)
通过学习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从诗句中画出要求写的字。
2、分析字形,说说书写应注意的问题。(出示生字)
3、重点指导“庭”。(出示“庭”及注意笔画)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总结延伸(出示作业)
1、背诵《望洞庭》。
2、想象《望洞庭》的景色,写一段话。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释题入情
1、学生齐读《草》这首诗。(出示《草》)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白居易)白居易是唐朝一位伟大的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忆江南》,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 词。
3、介绍词(出示:介绍词)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宋时发展到鼎盛时期,可以配乐演唱。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忆江南》是词牌名,不是题目。常见的词牌名有:《水调歌头》、《清平乐》、《西江月》、《沁园春》、《菩萨蛮》、《蝶恋花》等。
4、了解“江南”
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欣赏江南的景色。(出示江南景色)
5、理解“忆”
同学们想想“忆”意思。说说“忆江南”的意思。(忆:回忆、思念。忆江南:回忆江南。)
二、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学生自由读词,读准读通。
2、学生多种形式读词,注意纠正“谙”的读音。
3、听朗读(播放朗读),指导学生读出词的节奏。(出示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4、学生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这首词哪个字点出了作者忆江南的原因?(好)(出示“好”)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示句子)
在作者眼中江南好在哪里?用词中的话回答。引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自读这两句,说说写了哪些景物、哪些颜色?(出示问题)(日出、江花、江水;红、蓝。)
(2)学生结合注释及插图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出示要求)(3)想象画面:读一读,说说你眼前出现的画面。(出示问题)(4)这两句是流传至今的名句,同学们想想这两句话好在哪里?(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学生回答时意思对即可。)
3.、风景旧曾谙。(出示句子)
作者笔下的江南很美,江南的美丽景色在作者的脑海里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因此,作者在词中写到:风景旧曾谙。(1)理解“旧、谙、曾”。(出示意思)(2)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出示要求)
4、能不忆江南?(出示句子)
这样的美景作者会忘记吗?从词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来?(能不忆江南?)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出示要求)(2)学生读这句话,思考:这是个什么句子?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出示问题)(反问句;诗人对江南的思念、赞美。)
5、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仅仅是思念江南的美景吗?我们来看一下作者写这首词的背景。(出示写作背景)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6、作者不仅思念江南的美景,还思念江南的人,让我们把作者的这种感情读出来吧!学生朗读这首词。
四、拓展诗词,浓情延伸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出示《忆江南》的另外两首)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
五、课外延伸,丰富积累(出示作业)
1、好美的江南,好美的词啊!同学们,你们打算用什么来表达你对这首词的喜爱呢?(画画、作词、写导游词„„)
2、有感情地背诵《忆江南》。
3、课下继续搜集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生字“亭”“庭”“螺”“谙”“潭”等五个生字。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重点难点:
重点:能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大意。
难点:感悟古诗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古诗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第一课时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了解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独坐敬亭山》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教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2.读、背《独坐敬亭山》。
板书设计:
众鸟————高飞尽
独
人 孤 寂
以“动”衬“静”坐
孤云————独去闲
敬
亭
相看————两不厌
山
山 为 伴
山人相伴
只有————敬亭山
孤独寂寞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一、区分下面的每组生字并组词
谙()镜()孤()厌()
暗()境()狐()压()
二、完成下面的填空
1.《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中,“两”指的是______和_______。诗句中,能表现出“孤独”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洞庭》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诗人用“青螺”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忆江南》是_______牌名。诗人通过回忆,写出了江南日出时_______的红和春天_______的绿。这样写对照
鲜明,色彩浓丽,使我们体会到了诗人
_________的情感。
三、解释古诗句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写下面的两首古诗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谙(谙熟)镜(镜子)孤(孤独)厌(厌恶)
暗(阴暗)境(境外)狐(狐狸)压(气压)
二、1.诗人 敬亭 孤云 独去闲
2.唐 刘禹锡 洞庭湖中的君山
3.词 江边的花朵 江中的河流 热爱祖国河山
三、1.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
2.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水青翠,静静的水面没有一丝风,就像银白色盘子里摆
放着一只小小的青螺。
3.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
四、略。
第四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阅读
1、古诗词三首
字词:
相
磨
和
青螺
敬亭山
洞庭湖
潭面
谙熟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市郊。
尽:尽头,指无影无踪。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相:相互。
厌:满足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意思是: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意思是:我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只有这空空的敬亭山了。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潭面:指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是;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互为映衬,水面风平浪静,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云盘里托着一只小小的青螺。
忆江南
【唐】白居易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词牌名。
曾;曾经。
江花:江边的花朵。
谙:熟悉 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意思是;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意思是: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春回大地,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
“能不忆江南?”的意思是: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1、这是一首__________,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你还知道他写过哪些诗__________
2、从哪一句,看出诗人来过江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南美在哪?抄出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不忆江南?”是()A、设问句B、反问句C、陈述句文段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
教学序号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诗中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
3、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诗意。
4、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寥的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领悟诗意,感悟诗情(难点)
教具准备
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乡愁满怀寄情山水孤独寂寥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导入
口述学习目标
三、初读古诗 感悟孤独
五、作业
同学们知道李白吧?李白的诗你能背几首?(图片以及古诗)
1、这幅画面,是正在浅吟低唱《静夜思》的李白,无论古今,不分中外,所有在外的游子都有一种怎样的情怀?——
是啊,这是一个乡愁满怀的李白。(板书:乡愁满怀)
2、《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豪情万丈啊,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正是,潇洒的李白,豪放的李白,寄情山水的李白。(板书:寄情山水)有谁知道敬亭山?(图片《敬亭山》)是啊,敬亭山又被称为“江南诗山”。自李白《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等许多名人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这座“江南诗山”,也因而饮誉海内外。
2、再读课题:敬亭山前面加了个“独坐”,应该怎样读?你为什么这么读? 开始——
好!谁来试试!
4、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1、李白到底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这首诗——(齐读课题)《独坐敬亭山》。“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里分明写了好几样景物,为何李白要说“独自坐在”敬亭山呢?请在诗中划一划,找一找你所感悟到的词语。好,你找到了什么词语?(“飞尽”是指——)是啊,所有的鸟都飞走了,敬亭山静悄悄了。你呢?(“独去闲”是指——),满山不见一只鸟,不闻一丝鸟鸣;辽阔的上空不见一朵白云„„这是一座怎样的敬亭山?
3、读读这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久久地坐着,久久地看着,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谁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在李白的眼里,还有云么?还有鸟么? 这句话是说——
是啊,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看李白,看来看去,谁也看不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啊!再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人山脉脉相望,紧紧融合。——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好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庭山”。李白啊李白,你游历了那么多名山,你曾豪情万丈,你曾广交朋友,为什么此刻这么深情地看着敬庭山呢?(孤独)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孤独”呢?
1、我们一起读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在李白的眼里,那是无情的鸟儿在弃他而去,那是高傲的云在弃他而去。再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其实在自然环境中,鸟飞云走,是很自然的。为什么这时候的李白却是那么孤独?你想过么? 谁再来读读前2句。齐读。
2、老师也来试一试。闭上眼睛,想想,那是怎样的一翻情景呢?人看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配乐,范读。同学们来!(齐读)
3、这哪是人和山。分明是两个李白,分明是两座敬亭山!李白啊李白,你有什么话想对敬亭山说呢?敬亭山啊敬亭山,你有什么话对李白说呢?(2)引读:
啊!鸟儿和云朵也讨厌我,只有你陪伴我在身边。(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啊,只有我们两个人在这里真有点死气沉沉啊。(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不用答不用问,一切都在不言中(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李— 背诵这首诗。
学生回答
1、齐读课题《独坐敬亭山》。学生回答 找生回答
3、读课文: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按自己的节奏自由读两遍 找生回答 齐读课题 学生回答
3、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再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齐读)(1)练笔:
李白神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古诗三首望洞庭
教学序号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认识“螺”,掌握“庭、镜、磨、螺、潭”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3、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4、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
5、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6、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认识“螺”,掌握“庭、镜、磨、螺、潭”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3、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教具准备
1、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
2、教师准备:
写好古诗的黑板、古诗课件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望洞庭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学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自学古诗,感悟诗情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师:前三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美丽,今天我们来看看祖国风景名胜的美。谈谈自己到过哪些风景名胜,激发学生对风景名胜的向往。
1、读诗。
2、解诗题:
诗题“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
从一个“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
3、解诗句:
⑴ 请大家读一读诗句,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
⑵ 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发问和回答,课件出示难解字词意思,让学生板书(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
⑶ 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诗句的意思。
⑷ 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补充纠正(连字词意思、看插图等)。
⑸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1、如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如《望洞庭》中“洞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镜”“遥望”“山水”“白银盘”。
2、读着诗句让你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解答疑问:
“两相和”“镜未磨”“翠”“青螺”等词语的理解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教师可以结合资料进行说明。
4、读全诗,体会望洞庭的动之美。
5、品味吟读,入境背诵:
理解了诗歌意思后,如果你能够入情入境地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就更好了。
鼓励学生背诵。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学生找形近字的方法记忆“庭、镜、磨、螺、潭”生字。
孟浩然也写了一首描写洞庭湖的诗,我们来比较背诵欣赏。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忆江南
教学序号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这首词写作背景资料、李白写的其它有关古诗词。教师准备配乐朗读的古筝曲及《忆江南》歌曲。
板书设计
忆江南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学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理解诗题,感受美
二、品词析句,体会美
三、探究诗意 感悟情
四、探究诗意 感悟情
五、拓展诵读,表现美
1、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大家对江南应该并不陌生,请回忆一下,哪些诗人曾带我们游览过江南的美景? 写下了赞美江南的诗词,谁愿意把你积累的诗词背一背?(指3-至5名学生)教师对学生背诵情况做总结。
2、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这首绝唱《忆江南》。
3、教师范读并播放古筝曲。
4、理解“忆江南”
5、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你对词了解多少?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唱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比如“蝶恋花”“渔歌子”“卜算子”等,词牌不同,词的句子也不同。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只是以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也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发自己江南情节的用意所在。)
1、诗是无情画,画是有情诗。听老师朗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表达。)
2、学生自由朗读词,采用对照注释等方法,理解诗意。(根据需要可进行合作式学习。)【设计意图:文本已提供了注释,让学生自主研读解释词句的意思,通过反复诵读、合作交流获得对词的整体感受。】
3、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词意。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小组交流讨论: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等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
5、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的大意。(指名概述词的大意,其他学生纠正、补充。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词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思。)
6、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回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词所表达的意境。
7、学生分组练习、展示并进行评价。
请猜测诗人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词的呢?这种心情在词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诗人通过反问突出了身在洛阳的自己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可是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学们请听:
1、播放《忆江南》歌曲。(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2、吟读成诵。
白居易一共写了三首《忆江南》,赏读其它两首。再次深刻地感受诗人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思念。自学、感悟、诵读。《忆江南》之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忆江南》之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