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第二课时)铁路干线的教学设计
金陵中学
卢少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2.培养学生阅读铁路干线图和统计图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记忆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
1.记住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
三、教学难点
记住并运用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
四、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读图、画图、分析启发等相结合。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①各种主要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②怎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呢?请大家进行连线配对题
[新课] 铁路运输”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自主学习】1.讲全国铁路干线分布时,主要指导学生读图,从“中国铁路线分布”图上,找出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的起止点,以及重要铁路枢纽。在指导学生查找铁路线时,可采取以下步骤:(1)查找南北铁路干线:
①先找出北京的位置,然后查找从北京向北和向南各有哪几条铁路干线。由北京经天津向北到哈尔滨为京哈线;由北京向南有三条干线有: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②焦柳线;③宝成一成昆线。(2)查找东西铁路干线:
①滨洲---滨绥线;②京包一包兰线;③陇海一兰新线,是我国东西铁路最长的于线;④沪昆线,由沪杭(上海一杭州)、浙赣(杭州一株洲)、湘黔(株洲一贵阳)、贵昆(贵阳一昆明)四条铁路组成。【启发提问】:同学们经过读图观察发现这些铁路干线是如何命名的呢?
【生讨论回答】①以起讫点城市名称中的一个字命名。如:京
九、京广、京包等。
②以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来命名:浙赣、湘黔等。
③以城市和省级行政单位简称来命名:兰新、陇海线等。
(3)查找重要的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等。查找它们各位于哪些铁路干线的交汇处。
【拓展】1.适当补充讲:
① 青藏铁路 ②成渝线 ② 南昆线 ④大秦铁路
2.多媒体图片展示:各种铁路的时速(包括地铁)
【练习】:1.练习学生完成教材P104活动题1。
2.(你说我画)学生一边记图说图,教师一边板图跟着画,并让学生说出起讫点城市。铁路干线共“三横五纵”。
【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最主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干线和重要的铁路枢纽。由三横五纵组成的铁路网,希望大家能借助于图形,比较熟练的掌握铁路干线的名称。【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铁路运输
(1)主要南北干线:
1、京沪线
2、京九线
3、京哈—京广线
4、焦柳线
5、宝成-成昆线(2)主要东西干线:
1、滨洲—滨绥线
2、京包—包兰线
3、陇海—兰新线
4、沪昆线(3)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北京、郑州、徐州等 【课后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在纸上试着用最好方法画一张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图,从而熟悉铁路线的名称、分布、起止点及主要铁路枢纽。
第二篇:第三节河流(第二课时教案)
河 流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外流河、内流河的含义是什么?(2)外流河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特征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播映有长江风景的《长江之歌》,师生一齐唱。提问: 这是一首什么歌?对!《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45“长江流域水系图”。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流经哪11个省市区、注入海洋?准备回答。
提示:流经省市区可以参考《中国地图册》什么图?(政区图)
1、请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或编号1——8,从北到南,自西向东。)注意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四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沅江、湘江和赣江经什么湖汇入呢?(洞庭湖、鄱阳湖))
2、请描出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宜昌、湖口两个分段城市。
3、提问:你知道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吗?
学生答后老师小结:,一般比较河流大小主要是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来进行,而长江均占全国第一位!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
问:为什么长江的水量这么大?
学生答后老师小结:长江流域大部分处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降水丰沛,可见气候对河流影响很大。
(一)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1)思考: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因为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阶梯再进入第三级阶梯,受地形的影响)
(2)河水在穿山越岭(横段山脉和巫山)时会形成什么样的特征?(多峡谷急流)
(3)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虎跳峡、三峡在地图上准确找出位置。)(4)到中游后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水流特点会怎样?(中游干流的放大形状,看“九曲回肠”——“多曲流”)
提问:为什么会形成“曲流”?
学生发言后老师讲解:三峡急流河水冲入中游平原,在惯性作用下左摇右摆,形成曲流。尤其,从湖北的枝江——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即“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特别是藕池口——城陵矶之间长247千米,而直线距离只有80千米。
转问:到下游水流还会不会左右摆动呢?看图下游的河道也越来越怎样?下游的特点?
(5)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讲解:到长江口江面宽达80——90千米,形成“江海相连”的壮丽景观,十分利于航行,万吨轮可上朔到南京,5000吨级轮船可在下游全程通航。由于水流平稳,江水受海潮的顶托而倒流,泥沙堆积,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沙洲,江口的崇明岛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也是我国第三大岛。
(二)你认为长江对人类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提示:最主要的作用是灌溉、航运、发电。中下游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在航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三)主要那段的水能资源最丰富?全流域水能蕴藏量多少?可以用来干什么?
讲解: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全流域蕴藏量2、6亿千瓦,占全国水能总量(6、67亿千瓦)的40%。新中国已经建成许多水利枢纽和大中型水电站。
课堂活动:
播放课件: 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简介
葛洲坝号称长江第一坝,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发电能力270万千瓦,相当于1949年的全国发电量的3倍。但是,现在的开发利用率还不足5%。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发电量将为葛洲坝发电量的6倍,约1820万千瓦,远大于伊泰普水电站的1260万千瓦)。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是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环保等。
课堂讨论:为什么长江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
1、近年来长江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不断增多,水位上升,这是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根本原因!据分析,今年洪水的特点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灾害”,高水位运行时间长达两个多月,据调查,在今年抗洪其间,岷江江面上还正漂满了新刚砍伐下来的树木!
2、人与水争地,使长江流域受水面积不断减少是——又一重要原因。(问:人争地来干什么?)盲目围湖围江造田、建厂建镇建民垸等,使河道变窄,湖泊萎缩是灾害频繁的又一重要原因!据统计,仅长江通江湖泊的面积已减少了567亿立方米!相当于三个三峡水库的实际库容量!
可见,长江洪水日益频繁,今年洪水水位连创历史新高并非偶然,并非长江母亲不爱它的儿孙,而是我们过于贪婪,对她催逼太甚!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课外作业:
1、熟记本节课知识点;
2、预习下节课内容。
第三篇:《假如》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会认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2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在读中品味词语,积累语言,有所感悟。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根据本文诗句的格式仿写、续写自己想说的话,创编小诗。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品读中能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2、根据本文诗句的格式仿写、续写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媒体与资源:多媒体幻灯片 生字卡片 配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识字游戏:你来指我来猜
过渡:生字大家都掌握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108页。
2、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回顾文中的“我”要用神笔帮助了()、()和()”
3、汇报小作者要帮助谁。
二、自学课文
1、这三部分的内容你喜欢哪一部分?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部分进行朗读,读后再与你的同桌交流喜欢的理由。
(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后与同桌交流喜欢的理由)
2、学生汇报
(一)小树
师:是呀,小树可以美化我们身边的环境。可是,你看这棵小树现在的处境怎样?如果你现在就是这棵雪中的小树,你有怎样的感觉?(冷,难受)带着这样的感觉你来读读*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课件出示)A、指名读(2——3人)b、齐读 师:小树们,你们现在需要什么? 预设:温暖、阳光
师:是呀!小作者也心疼它们。瞧,给他们送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第一小节)生:太阳
师:寒风中的小树们,有人给你送来了阳光,你的心情如何?能用一个词来表达吗?(高兴、开心)带着这种心情自己试着读读第一小节吧!A、自由读 B、指名读(2——3人)C、带着动作齐读
(二)小鸟
1、鸟妈妈为了给小鸟们寻食飞呀飞飞到了很遥远的地方,这两只小鸟呆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喂食,可是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鸟妈妈还是没有回来,小鸟们都()。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生:谷粒)小鸟们现在吃得饱饱的,是怎样的心情?(开心、高兴)
2、带着这样的心情,男女生比赛读。
3、“我”就是文中的作者,吃得饱饱的小鸟们会对我说些什么呢?
(三)西西
1、如果西西有一双好腿,他会与我们一起()。如果西西有一双好腿,他会与我们一起()。如果西西有一双好腿,他会与我们一起()。
2、可能因为某些西西没有了这双好腿,为了实现他的这些愿望,所以我一定要(师引读)
3、小结:假如有了神笔“我”会帮助小树、小鸟和西西。
4、齐读第四小节。认识省略号,它在这里表示什么什么作用呢?
三、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1、假如你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要给谁画什么?
2、出示句式图: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__________画_________,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四、小结:孩子们,你们的爱心让老师非常感动,假如你帮助了别人你快乐吗?其实呀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学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只是想让大家明白,要让我们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共同创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课件出示)
五、书写指导
1、观察“良、食”书写时用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师范写,生书空,描红
3、师个别指导
4、展示评比
六、板书设计:
《 假如》
小树
画红红的太阳
神笔 小鸟 画好吃的谷粒
西西 画一双好腿
关爱
第四篇:《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天真、纯净就像是一泓清泉。他们快乐流动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人生、感悟自然的过程。这时候,哪怕是一丁点的风雨,都可能让这泓清泉泛起涟漪。因此,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录入了一组教材,就是围绕着“关爱他人”进行编排的。让学生学会用真情获得真情,用关爱赢得关爱。本次说课,我就选择了本组课文中的第二课《假如》。这篇课文所要表现的就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它属于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内容虽简单,但字里行间却藏着孩子那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这一课我预设是两个课时完成。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所以结合诗歌这种文体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了补充资料法、朗读指导法、引导想象法,让学生在变换的教学方法中得到体验,有所创造。
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设计理念:
“建立开放的学习观”是本设计之“根”。新课程理念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强调学生进行积极地发现学习。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其年龄特征告诉我们:建立起“对话式”的教学关系,力求教学方式多样化尤为重要。课堂教学应该凸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兴趣,将学习过程转变为一种愉快的、享受的互动过程。
四、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的九个生字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会写3个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把课文读出感情,并且在熟读成诵中有所感悟和生成,能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3、引导学生学会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五、教学重点:
1、巩固学过的字词,会写3个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把课文读出感情,并且在熟读成诵中有所感悟和生成,能展开
想象仿写句子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课前准备:
课件、动画片、音乐等。
八、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叫马良的人。来,先来一起看看他的名字是怎么写的。(指导写“良”字)
设计意图:指导写字,一般都比较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些有趣的情景来激趣,这样会使孩子们学的更加开心,记得更扎实!
我们的小作者也想要一枝马良的神笔,他说,假如有一只马良的神笔,他都想给谁画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概括文意,把握全局。在学生逐段概括时,我把大家概括的内容展示于黑板,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
要是西西真的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那该多开心啊!今天老师来教你们写操场这两个字。(指导写“操场”两个生字)开火车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九个词语。
设计意图: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任凭老师无休止的“填鸭”,这样的方式我们都知道是对学生不利的,因此我想到了艾宾浩斯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把生字的学习贯穿在导语中,让学生在记忆力最强的时候记忆生字的字形、字音、字的结构,再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第一课时生字的学习情况,对于易读错或记忆有难度的字在全班交流,共同识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谈个性化感受
1、师范读课文
看来大家词语掌握的还真不错,既然这样,老师想把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歌当成一份小礼物送给你们,老师读的时候,你可以把眼睛闭上,想象相应的画面。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顾课文,把学生再一次带到诗歌的那种特定的情境当中去。先以送礼物的形式范读课文,进而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形成感性的认识。这是第一遍读,也充分渲染了课堂的气氛。
2、生自由读
你想不想也像老师这样来读一读课文呢?三分钟的时间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练读,把握诗歌的情感。
(三)细读课文,抓重点词语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1、指名读第一小节
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听?要不这样,我们从第一小节开始。指一人朗读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特点(诗歌虽然短但情感很丰富,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有感情,还要有节奏),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再读第一小节,指导读出感情
结合我们刚刚说的,随愿意再来读一读第一小节?在刚刚同学读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词(ppt.缩着身子),你在什么情况下会做这个动作?能不能加上表情,带上动作再读一读?ppt出示“轻轻叹息”引导学生轻轻地读。最后,ppt.出示“寒冷”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小树,体会朗读时的语气。
设计意图:抓住“寒冷”“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引导学生加上动作把课文读出感情。在反复的诵读当中达成教学目标。
3、小组内根据掌握的朗读方法,合作朗读二、三小节
(1)请同学运用以上我们收获的朗读方法,在小组内合作读读一读课文的二、三小节。(2)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3)师生共评,积累新的朗读方法(边读边想象相应的画面)(4)女生齐读(5)指名朗读第三小节
(6)师生共评,积累新的朗读方法(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主人公)(7)男同学齐读
(8)全班随着音乐齐读整首诗歌(9)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填空,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教给他们一定的朗读方法,不急不躁的实现由扶到放的一个过程。因此,在此环节中,我没有三个小节都平均用力,而是在重点指导第一小节的朗读过后,针对学生的学情我设计了三个层次,1、有节奏地读
2、有节奏又有重音地读
3、带上表情、动作加上自己的感受去读。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如何带着表情去读,提示学生可以想象着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可把自己当成小作者读,还可以加上动作……总之把学生读得精彩之处加以总结,学生用上这些方法继续练读。最后教师引读,达到熟读成诵,从而攻克又一重难点。
二、三小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用上面我们提炼的朗读方法自己练读,然后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过程中也达到了一个检测 的目的。从而实现由“扶”到“放”。
四、升华感知,扩展延伸,发展学生语言。
(一)激发说的欲望
1、出示ppt.诗歌的最后一小节,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出现的省略号。
2、思考:学过课文,从前面小作者许下的愿望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小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3、交流: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文中规范、精美、鲜活的语言,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语言范式,改造自己的口头语言,促进消极的语言向积极的语言的转变。所以,在学生充分阅读,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后,再引导学生回到整体,说说此时的想法与感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爱心,并从自己内心当中萌发出关爱他人的愿望,从而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
(二)超越文本,构建自己的语言
其实,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的动物朋友、植物朋友、人类朋友需要你们的帮助呢,你最想帮助谁?谁最需要帮助?假如现在你的手里也有一只神笔,你要怎样做呢?拿起手中的神笔,把你们的愿望写出来吧!
设计意图:语文课上,最理想的读书目标是超越文本、超越作者,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解读,让学生的注意中心由作者、文本转移到自己身上。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共鸣,有创作新的“假如”的欲望,“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所以我们一定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作为学习的伙伴参与其中。就让学生尽情想象,畅所欲言,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培养爱心。
(三)朗读展示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写好的句子伴着音乐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展示成果,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达成本课的情感目标。5 板书设计 假 如
善良 小树 红红的太阳 有爱心 小鸟 好吃的谷粒 关心他人 西西 一双好腿
第五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几位听课的老师,你们用什么方式来欢迎老师们呢?掌声这么热烈,老师们一定感受到了我们五班同学是那么的热情好客
安老师今天有点儿紧张,你们怎么帮我呢?谢谢同学们,你们是想用掌声告诉我什么呢?(鼓励)
小结:多好的掌声啊,掌声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可以把心中想说的表达出来,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掌声这一课,去进一步感受掌声的美好。
二、知识回顾。
1、读词语。(课件1)
2、回顾课文内容。(课件2)
三、研读课文。
(一)交流印象
1、默读思考:文中的小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交流(板书:忧郁、自卑、孤单、活泼、开朗、自信)
2、师小结:大家在文中看到了那么多不同形象的小英,说明同学们对小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们从哪里体会出英子的忧郁、自卑和孤单的。
(二)走进文本第一、五小节,品读体会变化,体验情感(1)读第一自然段。
①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小英?为什么?
②理解“默默地”,读“默默地”一词,你的脑海中出现怎样的画面边读边想,这段文字信息说明什么?
③“落下了残疾”是什么意思?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落下了残疾后的小英的生活吧!(看到操场上快乐游戏的同学,小英也想加入其中,可是----看到翩翩起舞的姑娘,小英也想去舞蹈,可是----,屋外的空气清爽宜人,小英也想去林荫道上散步,可是-----,这些一般人都能享受到的快乐,在小英的面前却都变成了一个个可是,成为了幻想。)
④这场可怕的灾难留给小英的仅仅是身体的残疾吗?(身体的残疾,使她的心蒙上了阴影,她不愿意和同学们说话,不愿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她在痛苦中挣扎。性格忧郁。。)
她忧郁的眼神,孤独的背影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眼睛。你们能朗读出小英的忧郁吗? ⑤读第一小节后问:对忧郁的小英,你们是什么感情呢?
(过渡)一个人失去了自信,就如鸟儿折断了美丽的翅膀,享受不了五彩缤纷的生活!此时此刻,你最希望看到小英什么样子的? 一群善良的孩子,你们的愿望实现了,请看文字——
(2)[出示(课件3)]:说也奇怪,从那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做游戏、排练节目……
①指生读(请一个同学来读这段话,其余同学思考:谁读懂了这个省略号?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英?
②交流(自信,充满笑容的孩子)(板书)开朗
③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让我们再一次高兴地来读读这一自然段吧。
(三)回归现场,设身感悟掌声内涵,学习2、3、4、6自然段。
1、过渡:忧郁和开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怎么会出现在一个孩子身上呢? 现在的小英和从前判若两人,是什么让自卑的小英变得如此自信与乐观?是什么化解了英子的忧伤与孤寂?(不答)
2、看看小英后来给作者董保綱的信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4),学生齐读。
3、过渡:真是没有想到,掌声拥有这么神奇的力量,会改变一个人,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故事演讲中去。
4、感悟重点,领会掌声 掌声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用——画出掌声响起前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句子,细细地体会小英的内心。(课件5)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师巡视指导。
(3)、交流。(先让学生找出来再研读)(4)、研读三句话。(课件6)
①第一句。思考: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让我们再次齐读第一自然段,到第一自然段中去寻找答案吧!
②第二句。“犹豫”是什么意思?小英到底是什么事拿不定主意?(要不要上去)小英想上去吗?不想。小英不上去,行吗?不行。为什么?小英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请同桌合作讨论。学生交流:你们从“犹豫”、“慢慢地”、“红红的”体会什么?(无奈,痛苦,委屈)女生齐读。
③:第三句。师:在同学们的目光里,小英感到自己是那样尴尬、痛苦、孤独无助,她多么害怕她一摇一晃的样子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啊!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子终于——(引读: 小英一摇一晃地向走上讲台。)每一步都像他的心情一般的沉重,这时候,小英是多么希望同学们(),希望老师()。
掌声时。
(1)过渡:就在小英万般无奈,无比痛苦时,迎接小英的到底是什么呢?掌声共响了几次?(课件7)请快轻声读第四自然段,用横直线划出描写掌声的句子。(课件8)
(2)、指名读第一次掌声。(课件9)思考:“骤然间”你能换个词吗?好的,你们现在就是小英的同学,请鼓起热烈、持久的掌声!
你们想通过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的掌声告诉小英什么?(让学生各抒已见:为小英战胜自卑,有勇气走上讲台而高兴、、、、、代表着同学们的关爱、支持、鼓励))是啊!这是什么样的掌声?(鼓励、信任、佩服)
请女生把同学们的鼓励、信任、佩服小英的感动都读出来吧!
(3)(课件10)指名找读第二次掌声。如果说第一次掌声是鼓励、信任、佩服的掌声,那这一次的掌声同学们想告诉小英的又是什么?(演讲成功的祝贺、赞扬)
(4)听到这样的掌声,小英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此时,小英想说什么?请再次拿起笔,把小英想说的话写下来?出示(课件11)小英想说:.但是她太激动了,什么也没说,她只是— —(引读: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小英用深深地鞠躬表达着什么?,(5)从微笑着走下讲台,你体会到了小英怎样的心情?(开心,自信、)你打算如何读这句话?(6)(课件12)对比掌声前后的小英,你有什么感受?
(7)发散: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同学们的掌声,小英的故事会讲得怎么样?她以后的人生很有可能又会是怎样的?
(8)、同学给了她持久热烈的掌声,对于小英来说不是普通的掌声,这是刻骨铭心的掌声,她怎能忘记?多年后,她依旧记得,同学们并没有歧视她,都把她当做正常人来看。她被深深地感动了,有多少话要说,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全都融进了她的信中——(出示(课件13))师范读来信。
相信大家也被感动了。来,让我们也满怀激情一起读一读英子的心声吧!你体会到了什么?
(10)总结:掌声给了小英极大的鼓励,使小英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从掌声中,英子终于明白身体上的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上的残疾,只要鼓起勇气,生活不再是阴天。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与感受,再次齐读这封信。
四、回归课题,爱心显现
1、三读课题
是什么让自卑的小英变得自信乐观?——(掌声)
是什么能让曾经失去自信的小英,重新找回了自信的,——(掌声)是什么化解了她心中深沉的忧伤与孤寂?——(掌声)
2、是啊!这一切都来自掌声。读到这里,想到这里,你们认为同学们送给小英的,仅仅是掌声吗?那是什么?
五、拓展深化爱。
1、在课文当中同学们把爱化作了掌声,其实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在生活中有许多平凡的小事,仔细想想哪些小事中蕴含着爱?师出示捐款、献血等图片并播放歌曲《掌声响起来》(课件14、15)
2、生自由说。
3、出示小诗:生读,补写小诗,交流(课件16、17)
4、读到这里,你们一定对掌声的意思有了新的理解,在这里,掌声已不仅仅是鼓掌的声音了。你们觉得掌声是什么?(爱、鼓励、夸奖、帮助、关心、关爱、支持、力量、是饱含真情的爱心)(板书爱心)
5、同学们说得很好,都说到老师的心坎里去了,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课件18)
6、小结:同学们,你们就是爱的创造者,老师相信你们将会用自己的语言,用行动将这首诗写得更美。你们今天上课表现太棒了,让我们为自己今天出色的表现鼓鼓掌!也把这感谢的掌声送给后面的听课老师吧!最后,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别人,献给自己,献给多彩的生活吧!
六、作业。(课件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