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刘小敏
滚滚的长江是中国的河流中最难的一课,尽管充分准备,可是第一课时讲后,还是暴露许多问题。由激昂的《长江之歌》导入,新课学习却气氛沉闷,长江概况。借助导学案这个学习助手,只要学生能自学解决的知识,我就放手给学生。例如:长江发源地、长度、入海;流经地形区和省区;主要支流;上中下游分界点等,学生或通读课本,或分析地图,或小组合作,但却让人有巨大情感落差。教学方式单调-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再学习再讨论,教和学枯燥无味。课堂中老师始终牵着学生走,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参与,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面对如此多的课堂陋习,我一下子懵了,良好的自我感觉噶然而止。重重压力下迸发出无穷动力,抹干眼泪后我重新调整教学思路,大胆改革,对“滚滚长江”第二课时的教学做了调整。期待有所进步。
第二篇:第三节河流(第二课时教案)
河 流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外流河、内流河的含义是什么?(2)外流河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特征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播映有长江风景的《长江之歌》,师生一齐唱。提问: 这是一首什么歌?对!《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45“长江流域水系图”。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流经哪11个省市区、注入海洋?准备回答。
提示:流经省市区可以参考《中国地图册》什么图?(政区图)
1、请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或编号1——8,从北到南,自西向东。)注意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四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沅江、湘江和赣江经什么湖汇入呢?(洞庭湖、鄱阳湖))
2、请描出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宜昌、湖口两个分段城市。
3、提问:你知道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吗?
学生答后老师小结:,一般比较河流大小主要是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来进行,而长江均占全国第一位!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
问:为什么长江的水量这么大?
学生答后老师小结:长江流域大部分处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降水丰沛,可见气候对河流影响很大。
(一)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1)思考: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因为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阶梯再进入第三级阶梯,受地形的影响)
(2)河水在穿山越岭(横段山脉和巫山)时会形成什么样的特征?(多峡谷急流)
(3)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虎跳峡、三峡在地图上准确找出位置。)(4)到中游后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水流特点会怎样?(中游干流的放大形状,看“九曲回肠”——“多曲流”)
提问:为什么会形成“曲流”?
学生发言后老师讲解:三峡急流河水冲入中游平原,在惯性作用下左摇右摆,形成曲流。尤其,从湖北的枝江——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即“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特别是藕池口——城陵矶之间长247千米,而直线距离只有80千米。
转问:到下游水流还会不会左右摆动呢?看图下游的河道也越来越怎样?下游的特点?
(5)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讲解:到长江口江面宽达80——90千米,形成“江海相连”的壮丽景观,十分利于航行,万吨轮可上朔到南京,5000吨级轮船可在下游全程通航。由于水流平稳,江水受海潮的顶托而倒流,泥沙堆积,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沙洲,江口的崇明岛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也是我国第三大岛。
(二)你认为长江对人类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提示:最主要的作用是灌溉、航运、发电。中下游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在航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三)主要那段的水能资源最丰富?全流域水能蕴藏量多少?可以用来干什么?
讲解: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全流域蕴藏量2、6亿千瓦,占全国水能总量(6、67亿千瓦)的40%。新中国已经建成许多水利枢纽和大中型水电站。
课堂活动:
播放课件: 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简介
葛洲坝号称长江第一坝,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发电能力270万千瓦,相当于1949年的全国发电量的3倍。但是,现在的开发利用率还不足5%。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发电量将为葛洲坝发电量的6倍,约1820万千瓦,远大于伊泰普水电站的1260万千瓦)。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是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环保等。
课堂讨论:为什么长江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
1、近年来长江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不断增多,水位上升,这是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根本原因!据分析,今年洪水的特点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灾害”,高水位运行时间长达两个多月,据调查,在今年抗洪其间,岷江江面上还正漂满了新刚砍伐下来的树木!
2、人与水争地,使长江流域受水面积不断减少是——又一重要原因。(问:人争地来干什么?)盲目围湖围江造田、建厂建镇建民垸等,使河道变窄,湖泊萎缩是灾害频繁的又一重要原因!据统计,仅长江通江湖泊的面积已减少了567亿立方米!相当于三个三峡水库的实际库容量!
可见,长江洪水日益频繁,今年洪水水位连创历史新高并非偶然,并非长江母亲不爱它的儿孙,而是我们过于贪婪,对她催逼太甚!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课外作业:
1、熟记本节课知识点;
2、预习下节课内容。
第三篇: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刘小敏
这是滚滚长江的第二课时,通过上节课失败这节课我在教学上有所改变。导入我采用图片展示。奇怪的是学生都积极投入到新课学习中,那种浓浓的学习氛围让我深深感到:满堂灌,灌满堂,只会让学生在等饭吃的过程中,食之无味。然后我采用分层次回答问题和小组竞争的方式,对基本内容加以点拨强调即可。长江开发。分水能和航运两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图文,然后播放视频《三峡》,“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的伟大壮举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长江忧患。首先播放一组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图片,触发学生的情感弦,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讨论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和治理措施。集体力量使这个疑难问题碰撞出许多智慧的火花。有学生说:“因为近些年长江上中游乱砍乱伐,导致长江下游即将成为第二条’地上河’!”有的说:“中下游地区人口密集,工厂企业建筑物占用航道。”学生能够跳出降水多、支流多、中下游地势地平、河道弯曲等课本内容,拓展到课外这是我所意外也很欣慰的。归纳治理措施时更是“百花齐放”:“南水北调”“下游开挖河道”“中上游植树造林”“中游裁弯取直”“退耕还湖”“提高防灾意识”等等,一个接一个的点子,让我对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刮目相看。
每位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害怕讲得少学生不明白,而我也会不知不觉陷入传统教学的漩涡。总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到课堂上的“留白”: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填充;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给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抓住;给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我愿意插上民主的翅膀,带领学生在高效课堂中共飞翔。实现学校的三教加思想和核心问题。
第四篇:中国的河流(第四课时)教学反思
《中国的河流第四课时》教学反思
刘小敏
本节课是中国的河流第四课时,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跌宕起伏,时而惊喜,时而忧思,真正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由于学生课前准备充分,有关黄河方面的信息了解较多,在一些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回答的内容有的超出了教师的意料,给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增加了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一定要加强知识的积累,同时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
第五篇:中国地理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的教学设计
中国地理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中国的河流”是中国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地理环境一章的第三节,本节内容分三部分:外流河为主的地区、滚滚长江、滔滔黄河,计划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第一部分,内容有:一,几个概念——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二,内流区我国的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三,我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四,京杭大运河;五,我国的湖泊。第二、三部分内容与第二节中国的气候联系紧密,第四部分在历史课中学过一些内容,本教材只是提出了问题,没有给出文本资料。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本后安排在中国的疆域、地形、气候之后,为学生分析河流的流向、落差、水量、结冰期打下了基础,本课的导入设计从家乡的河流说起,足以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分外流河与内流河。
2、能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外流区与内流区、能观察到我国河流主要分布在外流区。
3、能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外流河的所属水系。
4、会分析季风气候对外流河的的水文特征的影响。
5、掌握塔里木河的汛期出现时间,并能分析其原因。6·、能在地图上查出并记住京杭运河经过的省市和沟通的水系。
7知道我国湖泊众多且主要分布在两大湖区。
(二)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训练阅读地图、文字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增强其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
三·重点、难点
1·我国河流主要分布在外流区。2·季风气候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的影响。3·京杭运河沟通的水系。
(二)·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训练阅读地图、文字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增强其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
1、我国河流主要分布在外流区。
2、季风气候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的影响。
3、京杭运河沟通的水系。
四、教学难点
1、季风气候对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2、京杭运河沟通的水系。
五、直观教具
课本及地图册中的相关地图、挂图——中国的外流区与内流区。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流经本地的河流是什么河?这条河流入什么河、什么海、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
(二)学习新课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并体会下列概念: 外流河
外流区 内流河
内流区
学生在地图上查找我国的外流河(如黑龙江黄河)、内流河(如孔雀河、塔里木河),教师评价或指正。
教师挂图,引导学生比较我国外流区、内流区的面积大小。
小结:我国的河流主要分布在外流区,即我国的河流以外流河为主。
分析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与季风气候的关系—— 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然后回答问题并简要解释:
1、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没有结冰现象,以南的河流呢?
2、下列河流中哪一条水量最大?哪一条汛期最长?哪一条含沙量最大?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珠江
分析影响我国内流河水量的气候因素,学生回答:
为什么塔里木河在夏季水量最大,即它的汛期在夏季?
学生阅读课本中有关我国湖泊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我国的两大湖区及主要湖泊。
学生按要求查找京杭大运河的:
1、起迄点
2、沟通的水系(从北向南)
3、经过的省级行政区(从北向南)教师组织学生评价、纠错。
小结(略)
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中国河流
一、外流河为主 外流河
外流区 内流河
内流区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湖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地区 京杭运河:
(1)北起北京,南到杭州
(2)自北向南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3)自北向南
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