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 杨伟倩(精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妈妈的节日》
曹县第一实验小学 杨伟倩
活动目标:
1.布置学生观察母亲平日的工作与生活。
2.通过各种方法查询资料,了解母亲及母亲节的来历。3.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为妈妈庆祝母亲节。4.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关爱母亲。活动准备
1.查询资料,了解母亲节的来历。2.为庆祝妈妈的节日作准备。3.调查表。
4.音乐《天亮了》《世上只有妈妈好》 活动过程
一、启发导入: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齐唱。
同学们,这首歌曲在好几年前开始风靡,可如今仍经久不衰,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为什么呢?因为它唱出了我们的心声,表达了我们共同的情意。
2.今天我们这节课的活动主题就是妈妈的节日。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一)了解自己的母亲
妈妈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们从小就享受着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我 们了解自己的妈妈吗?我们怎样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呢?
1.根据自己对妈妈的了解,写一写有关妈妈的事情。妈妈的年龄: 妈妈最喜欢吃的东西: 妈妈最喜欢做的事情: 妈妈最大的心愿:
2.根据自己的回忆,写一写妈妈让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情。3.根据和妈妈谈心的细节进一步了解妈妈的生活与工作,把情况记录下来。
4.观察妈妈一天的作息时间、工作和家务的的情况,并做好记录。5.现在你对自己的妈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呢?把你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好,在小组里交流。
(二)关于母亲节
1.五月份有一个最深情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又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
们把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2.你准备怎样庆祝妈妈的节日?在妈妈的节日中,你准备做些什么?(1)全班交流。
(2)小组研究:哪些事更有意义?为什么?(3)小组汇报。
3.在我们的心中,妈妈是最漂亮的人,用笔为妈妈画一张像,并送上一首《妈妈,感谢您》送给妈妈。
三、交流展示
1.把自己收集、调查的资料(诗词、成语等)展示出来,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尊敬。
2.怎样看待妈妈对自己的批评?在小组里讨论。
四、反思延伸
1、学习收获:
学完本课,你的收获怎样?给自己做个评定吧。自己评价(☆ ☆ ☆)同伴评价(☆ ☆ ☆)
2、每天帮妈妈做一件事情,坚持半个月,并写出体验日记。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
自从2001年秋季教育部要求各地区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来,综合实践活动就成为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成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我们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教育环境中中学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的研究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好经验,摸到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但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下面就分别从课程的设计开发、管理、教学和评价等方面反思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探究其原因并给出建议,以供广大教学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借鉴。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校本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独立地设计和开发课程。然而,以课题为基础的综合实践活动所具有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就加大了课程设计和开发的难度,而且我们大多数教师非常缺乏此类经验,面临着一些困难。例如,如何设计适度的课程,以确保学生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何才能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在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如何设计有效的活动才能保证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意的协调发展?
若要合理地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学系统设计的理念和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要求教师不能简单地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教学活动,而是应该从课题或任务出发,设计出概括性的、较为灵活的活动方案,不应该是过于严格的、统一的、线性的教学流程,也就是说,对于每一个教学设计问题都可以有多种可行的措施,而不仅仅只有一个方案。可见,现代教学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非常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该借助教学设计的力量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诸要素进行有效设计,开发出独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此外,指导教师要与教育行政人员和社会人士通力合作,充分利用各种可挖掘、可利用的课程资源,集中多方面的力量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恰当的规划和开发。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是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以下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两个层面来讨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问题。
(一)教育行政部门对该门课程的管理机制尚未健全
有些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责不明确,教育研究部门和教育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对学校的监督、管理和支持不够,甚至有的教育行政部门认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自己的事。事实上,教师的管理、课程实施的督导和评价等都应该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内容。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把对学校的管理与指导工作结合起来,通过运用一定的评价手段进行监督、管理,为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造条件,积极促进区域性的、校际的合作交流,指导学校切实地、创造性地贯彻课程计划中的有关要求,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问题 1.学校对课程资源的管理
这里主要谈的是对教师的管理,因为“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1](70)但目前许多学校对这一课程资源的管理存有较大问题。我们的指导教师一般兼有其他学科的教学任务,负担相对较重,若没有相应的激励保障机制就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另外,一个课题往往需要多个指导教师,组内教师往往会因为责任不明而出现等待、推诿等情况。为保证每位指导教师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到责任分明、才尽其用,学校必须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建议学校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成立专门的教师指导小组,小组定期集体备课;组内教师合理分工,扬长避短;每位教师都应做好工作记录,记载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指导内容、知识的更新情况和教学心得等,这些工作记录将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参考。同时,学校也应该让教师了解,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将会大大提高教师个人的能力素质。这里举个实例,在我们的实验校中,2001年第一批和我们一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在2003年绝大多数成了学校的骨干教师,并在学校中担任了重要职务。可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的成长速度是非常快的。这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对教师极富挑战性,它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充电不断地自我提高才能胜任该课程的指导工作,因此有理想有抱负的教师就能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发展。
其次,学校对硬件设备的管理也要配套跟上,包括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信息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每项具体活动的经费配给、使用与管理等。
此外,学校还要与教育行政部门密切配合,扩大对外宣传力度,跟当地的各种机构团体加强联系和沟通,从而获得社会的广泛支持,充分开发校外教育资源,发展壮大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比如家长、社会热心人士等),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真正实现“超空间”的概念。同时,学校要注意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做好开发与管理的工作。
2.责任安全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并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学生,它重在学生的表现,在于学生自身的进步。那么该由谁负责课程目标实现的程度,也就是谁对课程质量负责?而且,这是一门实践课程,学生的活动范围当然不会囿于学校的小小围墙,学生一般要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这就不得不考虑到安全事故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来保障课程质量和学生的人身安全。
对于课程质量的监督保障问题,可以出台一套管理规范,建立起从校领导、教师直至学生本人的责任制度,其组织责任关系可以是:校长和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教务处或课程开发办公室→年级组长→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学生项目组负责人→学生本人。[2]每一层都要明确责任,不仅是校领导和相关教师,就是学生本人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要逐渐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比如,学生项目组负责人要负责主持本小组日常活动和组内评价,及时向教师反映情况,督促组内同学的工作;学生本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明确学习目的,端正态度,积极与其他同学合作,认真做好自我评价工作等。
另外,我们还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学校各级领导和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各种安全知识,懂得在危险的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并认真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最好能为学生买上保险。
结合我校周边社区实际设计的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学期我主要负责五、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距离我校东侧200米处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王铁庄社区。我结合王铁庄社区和学生发展
际在开学初期,设计了学校一个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课
时】:16课时 【授课对象】:学校五六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等。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教学方法及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5、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将自己活动后的感想、体会写下来,并且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创造条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提高写作水平。
【课程学习的内容】
为了充分发挥其个性养成功能、知识整合功能、能力迁移功能、世界观培养功能、社会综合功能,确定如下的活动主题,并将主题分解为若干活动内容:
一、活动主题
1、了解身边的事物,解决身边的问题
2、了解生活中的事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了解社会中的事物,解决社会中的问题
二、活动内容
1、我们的朋友
2、树木与我们的生活
3、水的用途
4、食物与我们的生活
5、交通与安全
6、做家务与安全
7、电话与交流
8、空气污染
9、人间自有真情在
10、温室效应与环境保护
11、文明与社会进步
上述活动内容,班级要根据具体情况有侧重地进行选择,每学期开展一两次活动。对于活动内容,在选择和设计时需要遵循的一个原则是: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进行设计。特别是对于综合性强、主题涉及面广的内容,更需要我们在大的主题下,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有效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确立和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如,根据生活教育的主题,为低年级孩子设计“我长大了”的学习主题,通过学生寻找、展示证明自己长大的材料的活动,对比自己的昨天和今天。对于中年级以上的学生,可以利用他们每天上下学途中对学校附近道路交通的感受和经验,设计“道路与交通”的学习主题,组织学生对学校附近车流量、道路状况进行调查。通过不同于学科教学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
1、集体评价。(1)、有无具体的活动计划?计划是否得到落实;如没落实,原因在什么地方?(2)、集体内部分工是否明确、责任是否落实?彼此关系是否协调?有了矛盾通过什么办法来解决?
(3)、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的?有什么体会?(4)、活动成果的质量如何?
2、个人评价。(1)、参与学习的态度。(2)、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3)、基本能力。主要是独立寻求信息的能力、完成任务的活动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表达能力等。
(4)、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
自从2001年秋季教育部要求各地区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来,综合实践活动就成为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成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我们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教育环境中中学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的研究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好经验,摸到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但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下面就分别从课程的设计开发、管理、教学和评价等方面反思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探究其原因并给出建议,以供广大教学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借鉴。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校本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独立地设计和开发课程。然而,以课题为基础的综合实践活动所具有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就加大了课程设计和开发的难度,而且我们大多数教师非常缺乏此类经验,面临着一些困难。例如,如何设计适度的课程,以确保学生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何才能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在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如何设计有效的活动才能保证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意的协调发展?
若要合理地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学系统设计的理念和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要求教师不能简单地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教学活动,而是应该从课题或任务出发,设计出概括性的、较为灵活的活动方案,不应该是过于严格的、统一的、线性的教学流程,也就是说,对于每一个教学设计问题都可以有多种可行的措施,而不仅仅只有一个方案。可见,现代教学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非常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该借助教学设计的力量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诸要素进行有效设计,开发出独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此外,指导教师要与教育行政人员和社会人士通力合作,充分利用各种可挖掘、可利用的课程资源,集中多方面的力量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恰当的规划和开发。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是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以下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两个层面来讨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问题。
(一)教育行政部门对该门课程的管理机制尚未健全
有些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责不明确,教育研究部门和教育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对学校的监督、管理和支持不够,甚至有的教育行政部门认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自己的事。事实上,教师的管理、课程实施的督导和评价等都应该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内容。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把对学校的管理与指导工作结合起来,通过运用一定的评价手段进行监督、管理,为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造条件,积极促进区域性的、校际的合作交流,指导学校切实地、创造性地贯彻课程计划中的有关要求,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问题
1.学校对课程资源的管理
这里主要谈的是对教师的管理,因为“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1](70)但目前许多学校对这一课程资源的管理存有较大问题。我们的指导教师一般兼有其他学科的教学任务,负担相对较重,若没有相应的激励保障机制就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另外,一个课题往往需要多个指导教师,组内教师往往会因为责任不明而出现等待、推诿等
情况。为保证每位指导教师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到责任分明、才尽其用,学校必须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建议学校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成立专门的教师指导小组,小组定期集体备课;组内教师合理分工,扬长避短;每位教师都应做好工作记录,记载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指导内容、知识的更新情况和教学心得等,这些工作记录将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参考。同时,学校也应该让教师了解,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将会大大提高教师个人的能力素质。这里举个实例,在我们的实验校中,2001年第一批和我们一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在2003年绝大多数成了学校的骨干教师,并在学校中担任了重要职务。可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的成长速度是非常快的。这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对教师极富挑战性,它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充电不断地自我提高才能胜任该课程的指导工作,因此有理想有抱负的教师就能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发展。
其次,学校对硬件设备的管理也要配套跟上,包括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信息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每项具体活动的经费配给、使用与管理等。
此外,学校还要与教育行政部门密切配合,扩大对外宣传力度,跟当地的各种机构团体加强联系和沟通,从而获得社会的广泛支持,充分开发校外教育资源,发展壮大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比如家长、社会热心人士等),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真正实现“超空间”的概念。同时,学校要注意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做好开发与管理的工作。
2.责任安全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并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学生,它重在学生的表现,在于学生自身的进步。那么该由谁负责课程目标实现的程度,也就是谁对课程质量负责?而且,这是一门实践课程,学生的活动范围当然不会囿于学校的小小围墙,学生一般要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这就不得不考虑到安全事故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来保障课程质量和学生的人身安全。
对于课程质量的监督保障问题,可以出台一套管理规范,建立起从校领导、教师直至学生本人的责任制度,其组织责任关系可以是:校长和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教务处或课程开发办公室→年级组长→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学生项目组负责人→学生本人。[2]每一层都要明确责任,不仅是校领导和相关教师,就是学生本人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要逐渐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比如,学生项目组负责人要负责主持本小组日常活动和组内评价,及时向教师反映情况,督促组内同学的工作;学生本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明确学习目的,端正态度,积极与其他同学合作,认真做好自我评价工作等。
另外,我们还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学校各级领导和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各种安全知识,懂得在危险的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并认真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最好能为学生买上保险。
结合我校周边社区实际设计的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学期我主要负责五、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距离我校东侧200米处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王铁庄社区。我结合王铁庄社区和学生发展
际在开学初期,设计了学校一个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课时】:16课时
【授课对象】:学校五六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
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等。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教学方法及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5、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将自己活动后的感想、体会写下来,并且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创造条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提高写作水平。
【课程学习的内容】
为了充分发挥其个性养成功能、知识整合功能、能力迁移功能、世界观培养功能、社会综合功能,确定如下的活动主题,并将主题分解为若干活动内容:
一、活动主题
1、了解身边的事物,解决身边的问题
2、了解生活中的事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了解社会中的事物,解决社会中的问题
二、活动内容
1、我们的朋友
2、树木与我们的生活
3、水的用途
4、食物与我们的生活
5、交通与安全
6、做家务与安全
7、电话与交流
8、空气污染
9、人间自有真情在10、温室效应与环境保护
11、文明与社会进步
上述活动内容,班级要根据具体情况有侧重地进行选择,每学期开展一两次活动。对于活动内容,在选择和设计时需要遵循的一个原则是: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进行设计。特别是对于综合性强、主题涉及面广的内容,更需要我们在大的主题下,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有效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确立和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如,根据生活教育的主题,为低年级孩子设计“我长大了”的学习主题,通过学生寻找、展示证明自己长大的材料的活动,对比自己的昨天和今天。对于中年级以上的学生,可以利用他们每天上下学途中对学校附近道路交通的感受和经验,设计“道路与交通”的学习主题,组织学生对学校附近车流量、道路状况进行调查。通过不同于学科教学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
1、集体评价。
(1)、有无具体的活动计划?计划是否得到落实;如没落实,原因在什么地方?
(2)、集体内部分工是否明确、责任是否落实?彼此关系是否协调?有了矛盾通过什么办法来解决?
(3)、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的?有什么体会?
(4)、活动成果的质量如何?
2、个人评价。
(1)、参与学习的态度。
(2)、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3)、基本能力。主要是独立寻求信息的能力、完成任务的活动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表达能力等。
(4)、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第四篇:小学综合实践课程 教学设计(定稿)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
二、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学校中的浪费现象,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浪费现象对学校的影响和危害性,设计节约的方法和制作节约的作品。
3、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准备阶段
1、分年级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生活中浪费现象的认识。
2、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策划、参与活动的准备等等,并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活动总负责人。
3、根据学生选择的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打破年级和班的界限,学生跨年级和班级自由选择活动小组。
4、学校的校本课程评估小组对综合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实施方案可行性进行评估。
5、动员学生、老师积极参与活动,制作宣传海报。
第二阶段 进入问题情景
1、指导老师和学生积极探索,搜寻“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的相关资料,归纳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基本的目标和思路。
2、研究的主题由各年级定,先由年级确定总研究主题,各班根据本班情况确定次研究主题。
研究性课题活动程序:(各年级根据情况选择活动的方式)
(1).选择研究的主题。
(2).以自愿的形式、按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推选活动组长,小组成员分工。
(3).了解和分析研究主题内容,制定研究主题的计划。象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性。
(4).采用问卷、采访、参观等实地调查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学校中的浪费现象对我们的危害,设计各种调查量表,并且填写调查表,统计分析研究主题的情况。
(5).针对活动研究主题的浪费情况,设计各种实验,通过对比、分析、证明实验研究的成果。
(6).总结研究内容,了解研究的结果,讨论研究的对策,商量研究的方法,设计研究的方法或者研究的产品。
(7).成果展示会:学生的成果展示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成果展示。
六、活动评价: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教学案例
王庄镇中心小学 徐焕新
一、课题背景
进入新世纪,温室气体排放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低碳生活”的概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意愿也越来越强烈。低碳经济成为了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主流,低碳生活延伸到了生活、工作、交通等各个领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当前全球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理解低碳生活的相关知识,学会节能减排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和处理,学会利用处理的信息进行交流。
(2)学会合作、讨论、分析,科学决策,形成共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形成关注人类生活环境的情怀,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并将这一现代理念进行大众传播。
三、教具准备:课件、题板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群有趣的动物朋友,想看吗?(播放课件、音乐)
师:它们可爱吗,它们做了什么,让你们觉得可爱?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二)了解天气变热的原因
师:现在天气为什么越来越热?教师板书现象:天气越来越热。教师指学生回答变热的原因。
师:(课件)科学家们认为,由于人类过量排放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这些气体会使我们身边的空气变得像厚厚的玻璃,罩住了地球,地球被扣在里面,散不了热,就像被关在温室里面,透不了气,就像发烧一样,所以现在的天气越来越热。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教师板书:温室效应。
(三)了解温室效应的影响
师:温室效应有哪些影响?请看一段短片。(播放课件、音乐)
师:这样下去,我们将走向世界末日,那么我们要不要救一救我们的地球?所以,我们要怎么做?
学生回答:
PPT显示低碳——
师:低碳生活的概念
师:我们小学生可以怎么做?
教师总结:我们普通家庭日常生活其实都在源源不断地直接或间接地排放着二氧化碳气体。
只要我们坚持节约,养成习惯,就能救地球。
(四)确定课题,分组研究
师:给我们的活动起个名字吧!教师板书课题-------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师:同学们最想研究什么问题? 师:学生分组
课件出示要求:1,选出一名组长。2,共同填写题板。
3,小组汇报。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上台秀一秀。各小组展示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为什么要低碳生活,提出了走进低碳生活这个主题,根据同学们的兴趣,分成了四个方面来研究。下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好吗?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