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 会 学 生 学 习
教 会 学 生 学习
芒市华侨小学 汤艳梅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当今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知识日益更新的社会,教师的职业难道仅仅如此而已吗?当然不是,传统的教育已经不能保证学生日后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且人们也深刻认识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掌握学法,即进行学法的指导,是当前教学改革及教育科研的重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学法指导的意义
所谓‚学法的指导‛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但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往往侧重‚教‛的过程,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书轻人、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等现象仍然屡见不鲜。满堂灌、填鸭式等繁琐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了一种懒惰性和依赖性。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自己捕获‚道‛,寻求‚业‛,解决‚惑‛的途径与方法,使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获得
学习的主动权,这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掌握学习内容,显著提高学习成效,而且学生离校后仍能独立主动的自学提高,成为学习的主人。‚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我们在重视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研究,要努力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叶圣陶还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吕淑湘也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
事实也是如此,作为教师不能把世界上所有知识教给学生,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就像对于一位乞丐,与其给他一些钱,让他一阵子不挨饿,不如教给他一种谋生的能力,让他一辈子不挨饿。
其实,在教学中,教是为了学,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作为一名教师,对此一定要引起重视。
二、学法指导内涵
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可按学习字词句篇的不同内容分别进行指导。
1、学字的指导。常用的有结构分析法,看图识字法运用形声规律识字法,儿歌记忆法,想象记忆法,运用归类识字法等等。
比如,利用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帮助学生识字:情、请、清、晴。情是‚忄 ‛旁,表示内心活动;请是‚讠‛旁,表示礼貌用语。‚清‛是‚ 氵‛旁,表示水清纯净,晴是‚日 ‛旁,表示天空晴朗。
又如:有些字可按性质特点进行归类,找出每一类的特点,一类一类地学习和记忆,蜘蛛、蚂蚁、蜜蜂等昆虫,与虫有关,柳、桃、松、柏、枫等是树木,与木有关。
再如,运用比较法进行识字:中间有点仔细‚辨‛,中间有言来争‚辩‛,中间种瓜长花‚瓣‛,中间丝线扎成‚辪‛,经过比较,既能记住‚辨,辩,瓣,辪‛四个字的字形,也能分清它们的意思。运用儿歌记忆法识字:‚解‛:一角钱买一把刀,杀死头牛。戴:土字头,田字腰,共产党,背大刀,等。
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来独立识字,比如,在帮助学生识记‚蚕‛字,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说出了四种答案:
‚蚕‛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天,下面是虫,合起来就是蚕。
‚蚕‛会吐丝,是‚天‛下最好的‚虫‛。‚蚕‛会吐丝,人们喜欢它,叫它‚天虫‛。‚蚕‛会变成蛾,蛾会飞上天,所以虫上面是天。由此可见,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也能帮学生牢牢记住‚蚕‛字。
2、学词的方法。常用的有以图解词,词素解词,查字典学词,实验演示学词,比较辨析学词,联系生活实际学词,联系上下文学词等。
比如,作为低年级的老师在教‚膨胀‛一词时,可以在前几天,有意识地布置学生回家做一个小实验:找一个小瓶子,里面放水,再放一些黄豆,观察一下,瓶子里的黄豆有什么变化。到上课教‚膨胀‛一词时,老师让学生将变化的情况说一说。有的说瓶子里的豆变大了,有的说瓶子里的豆子变胖了,……老师小结:浸在水里的黄豆变大了,变胖了,这就叫‚膨胀‛。这样通过观察实验的结果来解词,比单纯查字典的效果要好得多,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要深刻得多。
又如,在教学‚果然‛和‚居然‛两词的意思和区别时,结合《蜜蜂引路》一课‚果然是养蜂人的家‛,为什么用果然,让学生联系前面的内容,列宁观察到这里有许多的蜜蜂,联系到养蜂人的职业,预料这里可能是养蜂人的家,结果这
里确实是养蜂人的家,结果在预料之中用‚果然‛,对‚居然‛一词的理解,结合《落花生》一课,‚居然收获了‛。为什么用‚居然‛,因为我们一家人以前都没有种过花生,根本就预料不到花生会收获的,这是出自我们意料之外的,所以‚居然‛有意料之外的意思。
再如,有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意思也不同,‚骄傲‛一词在‚小明取得了一点成绩就非常骄傲。‛表示的意思是自满;在‚我为我们国家有万里长城感到非常骄傲。‛表示的意思是自豪。将词语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3、学句的方法。常用的有:由词到句,学懂句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学句,就是先领会关键词语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联系文章的中心去理解句意,联系上下文学句,通过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去理解句意,等等。
比如,《詹天佑》一课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饥笑,还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教学这句话就先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否则‛引导学生思考:‚否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定要把它修好?修不好会出现什么情况?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经过这样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一番议论,学生就能懂得这句话的含义:这是詹天佑在修筑的铁路中遇到困难的想法,从中看出詹天佑坚决要把铁路
修好,因为这是一条争气路,修好了可以为中国人争一口气,也能让中国的工程师增加信心,这是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爱国的精神也正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动力。
4、学篇的方法。有从课题入手学课文,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从中心词入手学课文,从重点段入手学课文,从主要人物入手学课文,抓过渡句学课文等等。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只有一个地球》,《掌声》等课文,题目有的真接揭示文章中心,有的高度概括了全文的内容,在教学中可以用抓课题的方法去学习课文。
又如,在不少课文中有中心句,如《一夜的工作》中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詹天佑》中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般来说,凡是有中心句的课文,我们就可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紧扣中心句去学习课文。
再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可引导学生弄清它的结构是总分总的关系,先概括说明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的山突出的特点,最后把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学法指导,教师要增强意识性,具体指导什么学法,则要因文而异。(因教材的不同特点而异),因需要而异(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而异),因人而异(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能力而异)。同时进行学法指导,还要十分注意阶段性,有序性和渐进性,既要有通盘打算,又要有近期目
标,按低中高的年段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学法指导的途径
学法指导主要在课内进行,一般有如下三条途径:一是学法的直接揭示,二是教法的转化,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的点拨引导。
学法的直接揭示,就是讲课前,教师开宗明义,直接告诉学生本课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然后再按照这一方法一步一步地学。比如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教师可直接揭示学法:初读课文,了解全文结构,研读句子,作者如何写出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提问题(恰当合理),按照这样的步骤,重点是要学会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以及学会‚提问题‛,采取这样的方法,既让学生学懂了课文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摸索到提问的门径,学会如何提问。
教法的转化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重要途径,尽管‚教法‛与‚学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有不少共通之处。在许多情况下,良好的教法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法。比如审题能力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教师在培养训练学生审题能力时,一般按照下列步骤进行:先弄清题目的意思,特别要理解一些题目中难懂的词语的意思,再是判断题目中关键词或中心词,然后看题思文,看了题目,想想文章应该写些
什么内容,教师这样教审题,无疑是一种教法,但训练到一定程度,学生掌握了这个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去审新的课题,这时,对学生来说,这一‚教法‛也就成了‚学法‛,所以说,良好的教法对学生掌握学法是大有益处的。
让生掌握学法,教师必须做有心人,注意教学过程中及时点拨和引导,这对学生学法的形成至关重要,比如,联系上下文学词是学词的重要方法,如果教师能坚持及时指点,学生就能将这种方法学到手,《麻雀》一课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小麻雀头上长了绒毛,分明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摔下来的。‛在学绒毛一词时,一个学生说:‚绒毛就是人和动物身上的毛‛,教师否定,反问:‚你头上的头发能叫绒毛吗?‛第二个学生回答:‚绒毛就是人或动物身上长出的柔软而细小的毛。‛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再读读句子,想想课文中的绒毛该怎样解释。第三个同学回答:课文中的绒毛指导的是小麻雀头上的柔软而细小的毛。教师肯定了这种回答。
从这个教例中能看出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的意识性很强,当发现学生忽视在语言环境中学词这一点时,教师及时地点拨,引导非常到位。学生不仅准确的学到词语的意思,而且学到了联系上下文学词的方法。
四、学法指导中操作程序的设计
掌握学法,必须操练。如何操练?就得根据操作程序进行操练,因此,操作程序的设计就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
所谓操作程序,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年龄特点,把有关学习方法的概念和理论,科学地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步一步按程序进行学习。
比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教师采用的学法是: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教师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如下的操作程序:
第一步找出中心句并理解句意 1)中心句()2)句意:()
第二步,看看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什么内容?
1)写的内容()2)重点写的内容()中心与内容密不可分,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写了什么?
第三步,抓重点词句研读课文,看看这些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1)跟中心关系密切的句子()2)跟中心关系密切的词语()
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围绕文章中心学习重点词句,词句弄懂了,对中心的领悟也就更深刻了。
设计操作程序,要注意程序的有序性,还要注意程序间的连贯性以及它的内在联系,要注意可接受性以及可操作性。这种操作,有时是口头的,有时是书面的,不管口头还是书面的,都应努力做到让学生便于操作进而逐步做到乐于操作,善于操作。
有人说,缺乏质疑的教学是贫乏的,没有启发的教学是浅薄的,失去解惑的教学是幼稚的,毫无学法指导的教学是片面孤立的。因为,育人的天职是教会学生做人,教书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注重学法指导,在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对我们每个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要取得成效,关键在实践。因为在实践中我们能发现问题可以检验自己的做法,能提炼和积累经验。
第二篇:怎样教会学生学习
怎样才能做到教会学生学习
曹紫英
培养学习兴趣、自觉性和信心,使学生养成对学科的持久兴趣和有目的、有耐力的学习态度; 要使学生学会系统的、有条不紊的、踏踏实实的学习习惯;
要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记忆方法思考方法和操作方法使之能较快地形成思路,灵活地选择对策; 要使学生学会善于发问,善于探索,善于试试看;
要使学生会运用字典、图表、仪器、资料等学习工具,具备与年级相应的自学能力;
作为一个我们学校的高中学生,基础特别薄弱。怎样才能教会学生学习呢?冷冉情知教学理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一、教会学生预习
冷冉认为“要使学生学会系统的、有条不紊的、踏踏实实的学习习惯。”我就先从培养预习习惯入手。预习是听好课的重要条件,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初步掌握新课的框架内容,了解新课的重点;又能及时地发现新课中的疑难问题以及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还可以通过温故而知新,把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从而为听好新课,高效率地掌握新知识做好准备,这样就能尽量避免听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怎样教会学生预习呢?我是从教会学生读书开始的:第一步学会看目录,这可以帮助自己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并能很快地找到想看的内容。第二步要学会看例题,了解化学信息、提出化学问题、思考解决方法。第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就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问题,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就能了解学习内容及重点难点,同时还能查阅资料拓展对知识的了解。
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知识量增大,逐步引导学生自己看书后提出问题,教给学生更多的预习方法:
读:课本是学习的依据,阅读时要逐字逐词逐句地读,不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要边读边划,划出重点和不懂的地方,边读边想,想书中是根据什么来写的。预习时要认真,把不懂、不明白的地方作为上课学习的重点,上课认真揣摩这些重点的问题。
想:预习要讲究方法,不要死记硬背,这记不劳,应该充分理解这些基础,要注意它的思考过程,弄清来龙去脉。可以自己先解答一遍,再与书本上的对照,再想想还有其他解法吗?对不理解的地方先思考一番,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做:冷冉在教会学生学习中就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善于发问,善于探索,善于试试看。”数学课本上的练习都是为巩固学的知识而出的,预习中可以试做,用来检验自己是不是真的理解了这一课。然后想一想还有什么不足,应怎样调整和改进,使预习做得更好。
把这些预习方法做以总结,就是:(1)初读课本内容,了解主要内容。
(2)细读课本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做标记。(3)想一想,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与旧知识有什么关系?(4)试一试,课本上的练习会不会做,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以后,还可以让学生写预习笔记:“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什么?我会解决什么问题,我的疑问是什么”,通过预习的四步骤,把所讲的、所标注的内容都写到预习笔记中,对不懂的地方,让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学会学习将终身受益。
二、教会学生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教师: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冷冉先生认为“教会学生学习”包括“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对学科的持久兴趣和有目的、有耐力的学习态度。”能坚持每天阅读,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习惯。
读书学习是一种美好的精神享受。身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把这种快乐和享受传递给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往往把学习当成一种很无奈、很劳累、很痛苦的事情。认为学习是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一种必须尽的义务。但是,这些学生读起课外书却津津有味,这就是兴趣。这种乐趣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格言警句都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有人把读书狭义地理解为读语文书,这是片面的,语文书要读,数学书也要读,更要读相关的课外书籍报刊,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在读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在读书中学会想象,创新,拓展延伸。有的课文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教师应必须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向课外延伸,促使知识向能力迁移。
三、教会学生听课
冷冉情知教学理论认为“要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记忆方法、思考方法和操作方法,使之能较快地形成思路,灵活地选择对策。”这些方法的获得,则依赖于课堂学习。
首先要学会倾听,倾听教师的讲解与提问,倾听同伴的发言和讨论,使课堂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立体结构。只有认真听,才能找到与别人交流的切入点。
其次,应该带着问题专心听讲。学生有了充分的预习,就是为学习新课做的准备。在预习基础上带着问题听课,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听课效果。例如《认识时间》,怎样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刻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由于重点讲了学生预习中搞不清的内容,所以使他们越听越专心,越听越有劲,再加上教师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上课效果倍增。
再次,上课时还要积极思考问题,大胆举手发言。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录,及时向老师请教。勤于思考,积极举手发言,敢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独特见解,敢于一题多解,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求异。在课堂是我发现溜号的学生往往是因为长时间处于思维的静止状态,他们没有积极思考问题,不参与讨论,时间一长,难免不走神。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就不会溜号了。
此外,还要认真做好课堂练习,手脑并用。上好化学课,必须认真做好堂上练习,“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化学概念是通过做题来巩固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经过反复练习之后,熟练度、准确度明显提高,也理解了对常见物质的理解。
四、教会学生“学”与“习”统一起来
冷冉情知教学理论认为的“要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自我评价和自我修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自我反思,学会对学习进行自我调控。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反思性学习,即反思自己的困惑是什么、学到了什么、如何学到的,以及如何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等。教师只能给学生讲懂,却不能给学生讲会。学生学得怎么样,自己有时说不准,只有把“学”与“习”统一起来,才能把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头脑里的东西,形成一定的能力,学生也只有在练习中才能发现不足,不断进行调整。
教师上课一定要精讲多练,将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后,必须随堂组织、指导学生尽快有效地练习,在“习”的过程中将知识变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课堂的“习”是多方面的。学语文时,让学生快速阅读是“习”,让学生仿写一段话是“习”,让学生积累词语是“习”,让学生复述是“习”。学生正是在许许多多“习”的过程中理解、消化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听、说、读、写、评的能力,达到了“会”这一目的的。
在课堂上,老师还可以设计分层次练习,适当降低难度,让学生不只是机械地进行模仿训练,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会激发学生“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自我反思,学会对学习进行自我调控。
教会学生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和艰难的过程。“学习者”总是带着丰富的先前知识、技能、概念、信仰和习惯进入学校教育,而这些已有知识极大地影响他们对所学内容和解释方式的理解;同时,也影响着他们记忆、推理、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方式,影响他们对于学习的态度以及自己的学习观念。不管教师如何教学生,他们的知识都是基于原有的学习观念,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我没想要教,而他们却学会了”。教师需要注意学习者原有的不完整理解、错误观念和对概念的天真理解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第三篇:教会学生总结
如何教会学生总结
重庆市巴川中学校2014级覃勇
有一句名言说:“人类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可见总结对人类是多么的重要。临近期末,学生对自己一学期来生活、学习进行自我总结是生一次极好的反思的机会,这种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学生在反思中能够体验到学习快乐与收获,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这种体验对于逐步培养学生习惯、学习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会总结才会进步。
一、总结的内容:
1、整体总结
建议学生先对自己先前的整体情况做一个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等都有一定的期望值。那么,下个阶段自己,达到什么期望?自己期望在哪个层次上?如果要进步,还要在哪一方面努力?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改进等。
2、做好习惯的总结。
印度有一句谚语: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会收获命运,一个人有伟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有伟大的性格。由此可以看出,养成良好习惯有多么重要,但习惯是从播种行为开始的,不良行为会导致恶习的养成,良好习惯需要从一点一滴的行为做起。
习惯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它包括:卫生习惯、睡眠习惯、学习习惯、饮食习惯、着装习惯、为人处事习惯等等。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操行分总计中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做的好的方面,反思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完善自己提供一个依据。
3、知识的总结
知识的总结是总结最重要的内容。复习总结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它既不能以大量的练习题代替,也不能仅仅是所过学知识的重复与再现,而是一种思维形式的螺旋式的上升过程。那么,如何正确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呢?我们要教会学生总结,就要做到下面几点:
首先,教学生学会纵向连结。学完每节、每章以后,要启发学生学会按因果,逆转等关系进行纵向串连,把知识点连结起来,变成线;学会把各章节的知识进行整理,排列,找出异同,形成知识链。
其次,.教学生学会横向联系。把各章节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综合归纳,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使之成为知识系统。
再次,引导学生学会节、章、单元、学期的总结。经过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思维的秩序性与层次性,将学过的知识不断升华,螺旋式向上发展。
最后,教学生学会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总结。如对比小结法,歌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图示记忆法,列表展示法,归纳记忆法,使学过的知识更直观,更系统地展现出来从而达到巩固、深化、提高的目的。
4、考试技巧总结
同学们要注意,要回顾自己前段时间自己是怎样对待考试的,每次考试自己做得怎样?.你的考试策略是什么?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一些很明显的低级失误?如果有,你要怎样让自己记住这个血的教训?.具体到每门学科。是否有因为专注后面的某道很难大题而没有检查前面的题,导致丢了一些不该丢的分?等等。.把你总结的记下来,这都是你最宝贵的经验,进行这些总结后,还要把这次考试的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以更好的回顾和吸取教训。
二、总结的方式:
1、课时小结:
课时小结如水池补漏。一般来说,学生可以利用每一节课下课之后,用3—5分钟回顾
让学生自己回顾本节课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会的,如果这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就会比较清楚,而且能加深印象,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每日小结:
学生在一天忙碌的学习中,学的知识门类较多,有些知识可能在脑海已留下深刻记忆,但有些知识在脑海里犹如湖面上的一道划痕,很快就会消失,这时可以要求学生在放学前或睡觉前的几分钟进行知识疏理、回忆——简短地总结一下当天学了那些知识,会收到到很好的效果。
3、抓好每周小结很重要。
学生学习一周后,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学得很茫然,不知道这一周到底学了些什么,而且没有一点条理性。这时只要你在每周的星期五用十几分钟时间引导学生把本周所学写于一张纸上,然后交同桌互相参阅补充,学生会发现自己记住了哪些,还有哪些不足,不但会对本周所学知识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还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习惯,也会成为很好的学习方法。
4、单元小结必不可少。
学生学完一章内容后不免要忘掉一些知识,尤其是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他们记性差,掌握知识不牢,又不善于思考和总结,总是前学后忘,对教师补充的一些知识细节和技能性的知识更是忘之脑后。这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先自己总结一下本章学了那些知识,再让优差生交换写好的总结,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优等生写掉的知识点差生给补上他认为遗漏的知识点后会感觉到自豪,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更重要的是使差生认识到自己倒有哪些知识没记住或者不会,通过看优等生的知识总结,填补了他的知识缝隙,优等生也自然能从中受益。最后再加上教师的细致化总结,全班对本章知识便可系统化、整体化、牢固化。每章小结不就相当于把学生学完一章内容中没有掌握的知识缝隙填实在吗?
5、不可缺少的每月总结。
通过上面各种方法的总结,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总结方法和习惯,一月结束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用一节活动课时间让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一月自己到底学会了那些知识,口语表达能力好的可以直接说,爱动笔的可以写在纸上,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挑写得比较全面的在全班交流,达到填缺补漏,巩固个人和全班知识的作用。这样学生在原有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记忆,牢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
总之,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和所学知识,使他们记忆久远,掌握知识更牢固,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他们有所进步。
第四篇:如何教会学生写作文
如何教会学生写作文
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初级中学王国刚
内容摘要:
翻开学生周记本,时常映入我们教师眼帘的是这样一些话语:“哎,又要写作文,真头疼!”“我最烦上作文课!”“我最讨厌写作文!”“我最怕写作文!”教学过程中,当我们教师布置一篇作文下去之后,常常是看见多数学生在那儿两眼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笔;更有甚者,咬着笔杆,抓耳挠腮;而结果呢?则是到下一周也还迟迟不能交齐作文本,理由就是不会写。针对上述情况,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切实教会学生写作文。
关键词:讨厌畏惧引导积累训练
翻开学生周记本,时常映入我们教师眼帘的是这样一些话语:“哎,又要写作文,真头疼!”“我最烦上作文课!”“我最讨厌写作文!”“我最怕写作文!”教学过程中,当我们教师布置一篇作文下去之后,常常是看见多数学生在那儿两眼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笔;更有甚者,咬着笔杆,抓耳挠腮;而结果呢?则是到下一周也还迟迟不能交齐作文本,理由就是不会写。由此可见,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写作文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他们又是怎样的畏惧写作文了。
然而,事实虽如此,我们教师也就跟着学生放任自流,听之任之?显然不行。不论是从教学经验来说也好,还是从现实生活来看也罢,我们教师都清醒的知道:写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会写绝对不行。既然如此,我们教师就必须得教会学生写作文,并且应该能让学生信手拈来的写好每一篇作文。那么,我们教师到底该怎样来指导学生学会写作文呢?下面就我一家之言,来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正确引导,唤起兴趣
我们知道,对于求学的人来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更是如此。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一剂学习的强心剂。学生之所以讨厌、畏惧写作文,应该说首先是没有喜欢上写作文,更没有认识到会写作文的重要性。此时此刻,我们不妨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举
一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来真实感受作文的魅力之所在,深刻认识会写作文的重要性。
例如:“同学们,生病了需要向老师写请假条去看医生;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需要向团支部写入团申请书获得批准;别人找你借数额比较大的人民币时需要向你写借条等,这些事情和我们的生活都密切相关,息息相连。但是,如果你们不会写这些应用文,那么在生活中也就只有时常去求助别人了,你们觉得方便吗?你们又愿意这样吗?我相信同学们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所以,你们只有学会了写作文,在生活中才不会去时常求助于别人。”如此一来,应该说大多数学生对学会写作文的兴趣和动力就基本都有了,在心理上也不会排斥作文了。
二、做好积累,厚积薄发
学生为什么怕写作文呢?因为他脑子里没有可写的东西,所以他压根不知道写什么,到底该从何而写。要想能轻而易举的写出一篇作文,没有足够的词汇,没有大量的生活素材,没有一定数量的名言警句等,那自然是难上加难,“难于上青天”了。这就好比兜里没有足够的人民币,你又怎么能随心所欲的去购买自己理想的商品呢?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给学生做好各种积累,让他们在写作文时能厚积薄发。当然了,同时也应该要让学生学会自己主动去做好必要的积累。
1、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课文必须人人背诵,还要能准确无误的默写,并且都由老师监督完成。
2、加强生字和词语的教学,尽量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及时掌握、消化,不欠债。
3、指导学生阅读一定量的有助于写作的相关课外书籍,增长知识,拓宽视野。
4、让学生自己作好必要读书笔记,加强课外名句名段、重要词汇等摘抄。
唯有如此,他们在写作文时,才可以源源不断的把脑海里积累的东西倒出来,洋洋洒洒的写出令人称赞的文章。
三、扎实训练,水到渠成众所周知,语文能力具体之后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在写作文这个环节上,其实主要就是检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由此可见,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扎实训练是否到位,也就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一篇作文。
为此,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是首先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或者是对学生进行一些空洞乏味的理论说教之后就开始让他们写,而是应该切实对学生首先进行足量的听、说、读、写训练:
1、让学生学会听,在听的过程中及时、迅速抓住有效文字信息,同时也再次加强了学生的积累。例如:可以找新闻报纸等来给学生念,让学生认真听;
2、让学生大胆说,在说的过程中释放自己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实际上也就是把前面的各种积累用自己的语言通过说话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可以随时设置一些比较宽泛的问题来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3、让学生大声读,在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训练学生的断句能力。例如:早自习可以组织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诗歌等;
4、让学生随时写,在写的过程中学以致用,即就是把前面的三种语文能力进行有效融合,最终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而表现形式就是一篇完整的作文。例如:平时可以让学生养成习惯写日记、周记,或者是随笔等。
试问:我们教师把上述三个步骤都落实到了实处,学生也把这四个方面的能力训练都到位了,他们还有可能讨厌作文课,畏惧写作文,不会写作文,迟迟不交作文吗?我坚信,答案是否定的;同时,我深信:行成于思,业精于勤。
第五篇:教会学生承认错误
教会学生承认错误,教会学生做人
最近共读教育名著活动开展的沸沸扬扬,我也读了一本帕克• 帕默尔的著作《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在书中帕克•帕默尔带领着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人们出于情感的原因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他们深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程。但是,教学上的种种要求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心教学。我们能不能也像一些优秀的老师那样,把爱献给孩子们,用心来教,为我们的教学注入鲜活的情感? 在本书中,帕尔默带领教师们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教师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这本书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是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能编织一个复杂的网,这张网联结着学生、课程以及他们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世界。这张网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联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中。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帕尔默引导教师们进行了一次精神之旅,帮助我们建立了对教学的共同认识。他也号召有关的教育机构在这方面支持教师。教育是带领孩子们进行一次心灵之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用更真实的方式来看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存。如果没有这样的鼓励和引导来探索内心世界,那么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将如何完成它的任务和使命?
读了这本书后,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些问题,那就是: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些什么?回顾自己的几年教学生涯,我教给了学生些什么?
记得在读平湖师范的时候,在我们班级的墙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 学学做真人。也就是说,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让学生勇于探求真理,学会做人。那何为“学会做人”呢?考试分数名列前矛的学生就一定是会做人的学生吗?显然不是,而我个人更偏向与“能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人才能算会做人”这一说法,而将来在社会上如何生存呢?我想和我们教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这里我特别指出的是教育而不是教学),而小学又是学生学习的开始,因此我们小学教师的责任就更显得突出。
今年由于一个意外,我作为数学老师成为了三年级学生的班主任,而更让人意外的是“五音不全”的我还要任教一年级一个班级的音乐,而在这短短一个月的一、三年级的教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学生遇到问题总爱先找别人的原因,不爱承认自己的错误。如两个学生打架,当我了解情况时,往往能听到类似与以下的话,而且这类打架事件几乎都是那样:
甲:是他先打我的。
乙:我没有,我在做作业,是他先打我的。
甲:我没有打他。
乙:你胡说。……
那学生为什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呢?是自己没有错误吗?显然也不是。而是他们知道,只要一犯错误,老师就会批评他,甚至有些老师还会在家长面前打小报告,而农村的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对孩子还是以打骂为主。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还小,还不那么容易控制自己,常常在一时冲动之下就忘乎所以地犯了错儿,为了不被老师批评,不被父母打骂,他就很容易选择撒谎,推卸的方式来逃脱责任。
为此,作为老师,我认为,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光靠批评、惩罚是培养不出好学生来的,有时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学生变得爱撒谎,爱推卸责任。因此想改掉学生爱撒谎,不敢认错的缺点,就要允许学生做错事,允许学生讲真话,并且要在学生认错之后给予表扬。这种宽容的教育方式会使学生明白,犯了错改正了就是好学生。而且,他会牢记老师的宽容之心,会学会控制自己,不再做错事。
最后,我想教会学生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正是教会学生做人的其中一个方面。而我们平时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人。而帕尔默的书总是使人激动、令人感动。这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对教师生涯进行探索的书。教师、和教师相关的人,以及任何关心教育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