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品德教学中,教师的“活动”意识的确在不断加强,各种活动五彩纷呈,但是,活动之后,学生学习的收效却微乎其微,活动明显成为课堂的“摆设”,课堂的“形式”。如何确保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有效学习?
教学目标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价值指向。因此,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活动设计和实施是活动取得实效的前提和基础。
在品德课堂的活动过程中,要想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必须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参与活动”为“主动参与活动”,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学生只有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参与活动,学习有效性才会大大加强。
同时,新品德课堂的活动中,我们倡导学生通过活动的体验自悟到其中蕴含的道德取向。因此,活动过程中,教者应注意角色的转换,把传统满堂灌教学中的导师形象,改变为学生的“学友”角色,教师应有充当学生的勇气,和学生一起共建课堂,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共同学习。只有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中,学生才能得到全面的体验,获得最真实、最真切的道德情感。
同时,我们还要在品德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激发他的积极性,这也需要我们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活动、思考时间和展示的平台。在品德课堂的活动中要追求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就要在活动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充裕的时间中让学生尽情地尝试、感受、体验。否则,活动将成为“活动形式”。
在活动中,教师还应留出时间的空白,注重活动的动静结合,让学生在静静的思考中感悟、体会。只有经过充分的思考,他们的问题针对性才能更强,思维过程才能够更好的展现,情感也才能得以蓬发。
同时,教师应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在这平台中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原有认知,道德感悟等,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道德观,确保学生学习有效性。
第二篇:如何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为了有效的进行活动教学,教师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让学生自由去学,而教师无所事事。事实上,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要教师导的好,课堂才会火而不乱。我们教师应该不厌其烦地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尽可能构思好每一堂课,都能给孩子们新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各种能力。
当然,要求每个老师把每堂课备得都尽善尽美,时间也是不允许的,所以我们就应该鼓励年级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每单元每个老师选出一课精心设计、制作课件。就如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来试试看》,这单元一共有四节课,我们年级组的两位老师分别主备两课,做好课件,相互交流。第九课《我来试试看》有我制作课件,在设计这一节课的时候,我事先在网上查询、下载了孩子们喜欢的新游戏,通过视频让孩子观看,学习玩游戏。这一环节可以很快地检查孩子能否快速地接受新事物。其次,在课上还需要孩子们动手动脑,学习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如:叠自己的衣物,洗洗红领巾„„教材呈现这些事物,是儿童课堂活动的提示和引导。我们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多学习、研究,尽量创设一些好的思想,正确的培养孩子勇于尝试、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二、教师有价值的提问
教师的提问也应讲究技巧。每个班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有些学生可能很快就想到了,有些学生的思维可能正处于呼之欲出的状态之中,有些学生可能还不知如何去想,有些学生可能根本就没有去想,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学的提问技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就要考虑到班级的学情,照顾到大部分的学生接受能力,提问时先提问中等水平或中上水平的学生,这些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大部分情况下可能只是比较片面的,而这一片一片的回答,对那些“思维正处于呼之欲出的学生”和“不知如何想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导向和启发作用;然后再让我们的“尖子生”们作出精采的发言;最后再让中下生复述所听到的。我想能这样做的话,我们就创造了机会让各个层次发展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体验学习的愉悦。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允许学生出错”,更多地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情感态度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教师真实性的评价,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从而更加积极的进行数学学习的,这样的提问题我认为实效性较大。
三、多种多样的游戏教学
游戏是儿童极为喜爱的一种活动。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缓冲地区。游戏可以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游戏教学。它是教师融合特定教学内容于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教学,要是在课堂上采用了游戏教学,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能顺利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游戏活动能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很快认定目标,进行反馈,并产生感受,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创造性,产生最高程度的快乐体验,使自我教育得以实现。
因此,它能较好地满足儿童游戏的天性,又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适当采用游戏教学无疑是提高思品课堂效率的一条捷径。
总而言之,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在方方面面都可以体现,我的三点看法只是在自己的教学中琢磨出来的。品德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作为工作多年的品德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形式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项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集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德育课程。这其中包含了参观访问、角色扮演、教学游戏、实践操作等活动,它们引领着教学,使一直感觉比较枯燥的德育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呢?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一、活动形式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新课程倡导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主张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猜谜语和画画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知社会的能力。课堂活动应有利与学生获得社会知识和书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如果教学活动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再有趣的教学活动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使每个活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才有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掌握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活动形式要多而不乱,要通过活动作支撑
兴趣是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动力。由于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所以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还应具有新奇感,从而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保持其学习的兴趣。另外,一堂课并不是活动的无序结合,而应是具有内在的联系的活动序列。这些活动相互强化和巩固,并向拟定的学习目标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又要考虑其有序性。课堂活动不仅要富于变化,难度适中,而且要连贯、紧凑和循序渐进。教师要发挥好组织、引导和调控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合理分配活动的时间,随机调控课堂节奏;要考虑活动的注意事项,活动前提出具体的要求;要使活动便于操作,并要制定能客观评价活动效果的标准。
三、活动要尽量真实,要体现开放性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并应积极促进品德与社会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活动,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
设计有效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动还应考虑活动的实践性、交际性、探究性和拓展性等多种因素。教师要遵循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及其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依据所教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和富有成效。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调控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所以,为了把一堂课导好,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随时对课堂出现的问题进行启发、点拨、归纳、总结等。这便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生品社的课程看似很简单,其实要上好这一类课,教师的准备工作是相当纷繁复杂的,我们教师就应该不厌其烦地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尽可能构思好每一堂课,都能给孩子们新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各种能力。
四、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机智地使用教学评价。
和谐课堂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形成良好教学气氛的基础,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关键。和谐的课堂肯定是愉快温馨的,我们孩子在了解生活和社会的时候就应该是带着此类的感情。当然,和谐的教学氛围并非就是老师学生说说笑笑,而是老师与孩子们能够像朋友一样进一步地交流,谈论。品德课很多时候都需要学生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形式不是体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而是要真正地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及时安排好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让互动的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而不是学生在争吵声中浪费时间。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广告连着我和你》一课中,要求分小组来设计一个广告,老师在让孩子们分组活动的时候,必须布置好每个孩子的工作,谁来担任宣传画一块,谁来设计广告语,谁来写广告词。合理的分工之后,小组成员就有事可以做,而且会投入,当然,小组活动的时间也应该设计好,不能太短,孩子们刚进入兴奋阶段就被老师呼回去也不好。最后,对于孩子们交流的合作结果,老师也应该表扬到一个小组,不能针对个人。表扬的时候也应该给予肯定,多用鼓励性的言语。如今,课堂上老师的评价也是值得学习的核研究的一个方面。我常常在听课的时候发现大多数老师的评价没有什么差异。比如:“你真棒!”;“你的想法很不错。”;“你真是太聪明了!”或者在孩子们的额头上贴上红五星,小红花之类的。老师有效的评价也是促进孩子学习的关键,这样熟悉的评价对于孩子们也不是新鲜的事情,时间一长,孩子们也就没有什么好奇心和荣誉感了。机智的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
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在方方面面都可以体现,我的几点看法只是在自己的教学中琢磨出来的。品德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作为工作多年的品德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我们更要从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感受、体验出发。引导他们反思、提高、创造自己的生活,把课堂的品德学习和现实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把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放在第一位。在活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儿童及其生活环境的实际情况,考虑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评价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从儿童生活入手,关注“童心”“童趣”让孩子们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去感悟、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成长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我想:只要我们善于把握品德课程的每一个细节,一定能让它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我们的品德教学更有实效。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集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德育课程。这其中包含了参观访问、角色扮演、教学游戏、实践操作等活动,它们引领着教学,使一直感觉比较枯燥的德育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呢?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一、活动形式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新课程倡导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主张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猜谜语和画画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知社会的能力。课堂活动应有利与学生获得社会知识和书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如果教学活动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再有趣的教学活动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使每个活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才有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掌握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活动形式要多而不乱,要通过活动作支撑
兴趣是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动力。由于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所以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还应具有新奇感,从而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保持其学习的兴趣。另外,一堂课并不是活动的无序结合,而应是具有内在的联系的活动序列。这些活动相互强化和巩固,并向拟定的学习目标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又要考虑其有序性。课堂活动不仅要富于变化,难度适中,而且要连贯、紧凑和循序渐进。教师要发挥好组织、引导和调控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合理分配活动的时间,随机调控课堂节奏;要考虑活动的注意事项,活动前提出具体的要求;要使活动便于操作,并要制定能客观评价活动效果的标准。
三、活动要尽量真实,要体现开放性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并应积极促进品德与社会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活动,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
设计有效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动还应考虑活动的实践性、交际性、探究性和拓展性等多种因素。教师要遵循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及其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依据所教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和富有成效。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调控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所以,为了把一堂课导好,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随时对课堂出现的问题进行启发、点拨、归纳、总结等。这便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生品社的课程看似很简单,其实要上好这一类课,教师的准备工作是相当纷繁复杂的,我们教师就应该不厌其烦地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尽可能构思好每一堂课,都能给孩子们新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各种能力。
四、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机智地使用教学评价。
和谐课堂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形成良好教学气氛的基础,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关键。和谐的课堂肯定是愉快温馨的,我们孩子在了解生活和社会的时候就应该是带着此类的感情。当然,和谐的教学氛围并非就是老师学生说说笑笑,而是老师与孩子们能够像朋友一样进一步地交流,谈论。品德课很多时候都需要学生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形式不是体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而是要真正地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及时安排好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让互动的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而不是学生在争吵声中浪费时间。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广告连着我和你》一课中,要求分小组来设计一个广告,老师在让孩子们分组活动的时候,必须布置好每个孩子的工作,谁来担任宣传画一块,谁来设计广告语,谁来写广告词。合理的分工之后,小组成员就有事可以做,而且会投入,当然,小组活动的时间也应该设计好,不能太短,孩子们刚进入兴奋阶段就被老师呼回去也不好。最后,对于孩子们交流的合作结果,老师也应该表扬到一个小组,不能针对个人。表扬的时候也应该给予肯定,多用鼓励性的言语。如今,课堂上老师的评价也是值得学习的核研究的一个方面。我常常在听课的时候发现大多数老师的评价没有什么差异。比如:“你真棒!”;“你的想法很不错。”;“你真是太聪明了!”或者在孩子们的额头上贴上红五星,小红花之类的。老师有效的评
价也是促进孩子学习的关键,这样熟悉的评价对于孩子们也不是新鲜的事情,时间一长,孩子们也就没有什么好奇心和荣誉感了。机智的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
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在方方面面都可以体现,我的几点看法只是在自己的教学中琢磨出来的。品德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作为工作多年的品德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我们更要从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感受、体验出发。引导他们反思、提高、创造自己的生活,把课堂的品德学习和现实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把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放在第一位。在活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儿童及其生活环境的实际情况,考虑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评价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从儿童生活入手,关注“童心”“童趣”让孩子们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去感悟、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成长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我想:只要我们善于把握品德课程的每一个细节,一定能让它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我们的品德教学更有实效。
第五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经历了三年的课改之后,反思我们的做法和效果,越加感到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应该有个科学的、理性的、切实的理解。
一、怎样理解“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和“算法最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因此,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在新课程中提出了“算法多样化”。
二、怎样摆正“情境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有效性”的位置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为“情境设置”花了很多工夫,的确使课堂活跃了许多、精彩了许多。但是某些课堂在这一环节上教师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却偏离了课堂教学内容,丢失了课堂教学高效率性。
三、怎样看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编写中很注重学习方式的培养,注意在学生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从而更好地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四、怎样继承和发展中国数学教学的优秀传统
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已是一种世界趋势,世界各国的教育专家们都在研究教育。但是课程改革是教育的不断创新,不是忽左忽右的运动。因此,我们要以平常心态冷静地看待课改,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要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教学传统。比如“学生预习”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预习之前可以给出问题提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者提出问题:预习之后,你们知道了什么?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其实,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