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简案)
《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简案)
《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 执教:上虞市城东小学
朱钻飚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①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②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③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④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②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③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土壤是由岩石风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动植物残留体,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组成。教学难点: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新鲜土壤、干燥土壤、放大镜、烧杯、药匙、玻璃棒、水、牙签等。
教师演示:酒精灯、三脚架、铁片、玻璃片、试管夹、滴管、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我们学习了《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知道了风化。岩石在风化的作用下碎裂,继续风化,碎裂成小石子和沙,如果继续风化,会怎样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土壤中有什么》,寻找土壤源于岩石的证据,研究土壤。
二、寻找土壤的成分:
1.根据你平时对土壤的观察,你认为土壤中有什么? 2.这是一些土壤,你打算怎样观察?把你的发现记录在作业本28页记录表上。
3.观察干燥的土壤土壤的颗粒,有什么发现?
4.交流土壤颗粒的观察发现,了解沙砾、沙、粉沙、黏土等颗粒的分类。
.把干燥的土壤倒入水中观察。6.搅拌水中的土壤并静止一段时间。
7.土壤里还有我们没发现的物质吗?再来看老师做两个实验。
(1)加热土壤,了解腐殖质。
(2)加热浸泡土壤的液体,了解盐分。
8.观察烧杯中土壤的沉积物,土壤按颗粒大小先后沉积下来,最上面一层是黏土,用棍子挑一点在手上涂抹,会感到是黏滑的、细腻的。其次是沙粒。越是底下,颗粒越来越粗。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的残体。
9.现在请小组同学整理你们的实验记录,想一想土壤中有什么?
三、土壤和生命:
1.你们知道土壤中有哪些生命吗?
2.想一想:土壤为他们提供了什么?它们又为土壤做了什么?
3.那么土壤和我们人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四、总结引伸
1.这节你有什么收获?
2.是呀,土壤的作用真大啊!所以著名科学家和作家高士其的《我们的土壤妈妈》(本6页),请我们外读一读。【教学板书】
土壤中有什么
黏土
粉沙
沙
水
空气
腐殖质
盐分动植物残留物
沙砾(小石子)
第二篇:《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简案)
《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 执教:上虞市城东小学 朱钻飚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②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③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土壤是由岩石风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动植物残留体,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组成。
教学难点: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新鲜土壤、干燥土壤、放大镜、烧杯、药匙、玻璃棒、水、牙签等。教师演示:酒精灯、三脚架、铁片、玻璃片、试管夹、滴管、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知道了风化。岩石在风化的作用下碎裂,继续风化,碎裂成小石子和沙,如果继续风化,会怎样呢?
二、寻找土壤的成分:
1.根据你平时对土壤的观察,你认为土壤中有什么?
2.这是一些土壤,你打算怎样观察?把你的发现记录在作业本28页记录表上。3.观察干燥的土壤土壤的颗粒,有什么发现?
4.交流土壤颗粒的观察发现,了解沙砾、沙、粉沙、黏土等颗粒的分类。5.把干燥的土壤倒入水中观察。6.搅拌水中的土壤并静止一段时间。
7.土壤里还有我们没发现的物质吗?再来看老师做两个实验。(1)加热土壤,了解腐殖质。
(2)加热浸泡土壤的液体,了解盐分。
8.观察烧杯中土壤的沉积物,土壤按颗粒大小先后沉积下来,最上面一层是黏土,用棍子挑一点在手上涂抹,会感到是黏滑的、细腻的。其次是沙粒。越是底下,颗粒越来越粗。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的残体。
9.现在请小组同学整理你们的实验记录,想一想土壤中有什么?
三、土壤和生命:
1.你们知道土壤中有哪些生命吗?
2.想一想:土壤为他们提供了什么?它们又为土壤做了什么? 3.那么土壤和我们人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四、总结引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是呀,土壤的作用真大啊!所以著名科学家和作家高士其的《我们的土壤妈妈》(课本65页),请我们课外读一读。
第三篇:《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
《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
1.科学概念:①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②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③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④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②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③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土壤是由岩石风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动植物残留体,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组成。
教学难点: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新鲜土壤、干燥土壤、放大镜、烧杯、药匙、玻璃棒、水、牙签等。教师演示:酒精灯、三脚架、铁片、玻璃片、试管夹、滴管、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分钟)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知道了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等作用,岩石破碎的现象叫风化。岩石在风化的作用下碎裂,继续风化,碎裂成小石子和沙,如果继续风化,会怎样呢?(更细更小的微粒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土壤。)
2.那么怎么证明土壤源于岩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土壤中有什么》,看从中能不能找出证据。(板书课题)
二、寻找土壤的成分:(25分钟)1.根据你平时对土壤的观察,你认为土壤中有什么?(适当板书)(2分钟)
2.这是一些土壤,你打算怎样观察?(5分钟)
3.请你用肉眼仔细观察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土壤,把你的发现记录在记录表上。比比谁的眼睛更敏锐,哪小组合作效率高,用肉眼观察记录好的小组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放大镜,进行更细致地观察。
4.交流观察新鲜土壤的收获。(板书:水、沙子、动植物残留物等)
5.为了方便观察,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干燥的土壤,借助牙签,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有什么发现?能给他们分分类吗?怎样区分呢?(4分钟)
6.交流土壤颗粒的观察发现:(结合学生发言板书:沙砾、沙、粉沙、黏土等)地质学家对这些颗粒进行分类:直径大于2毫米的颗粒称为沙砾(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小石子);直径小于2毫米大于1/16毫米的称之为沙;直径小于1/16毫米大于1/256毫米的称之为粉沙;直径小于1/256毫米的称之为黏土。让我们一起称呼它们。
7.如果把这么土壤倒入水中,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2分钟)
8.把干燥的土壤倒入水中观察。
9.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板书:空气等)
10.让我们来搅拌一下,你觉得要注意什么问题?小棒用力搅拌水中的土壤,让土壤颗粒随水运动,然后静置在一边。(教师适当示范)(2分钟)
11.师生共同搅拌,并指导。12.好,我们让它们静止一段时间吧。
13.我们现在再来看看烧杯里在流水的作用下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哪几层?是怎样的顺序?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土壤按颗粒大小先后沉积下来,最上面一层是黏土,用棍子挑一点在手上涂抹,会感到是黏滑的、细腻的。其次是沙粒。越是底下,颗粒越来越粗。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的残体。)(3分钟)
14.现在请小组同学整理你们的实验记录,想一想土壤中有什么?(教师总结并投影出示土壤概念,强化土壤是混合物。)(2分钟)
三、土壤和生命:(6分钟)
1.你们知道土壤中有哪些生命吗?(2分钟)
2.想一想:土壤为他们提供了什么?它们又为土壤做了什么?(2分钟)
3.阅读小结: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土壤为它们不仅提供了栖息地,还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长发育必需的养料,而生物使土壤含有丰富的腐殖质等养料,生物的活动使水分和空气更容易进入土壤,更有利于生物的生长、生活。
4.那么土壤和我们人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2分钟)
5.因为土壤和生物有密切的关系,而人的衣、食、住、行又和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土壤为我们的生活、生产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所以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你同意吗?
四、总结引伸:(2分钟)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是呀,土壤的作用真大啊!让我们以高士其的《我们的土壤妈妈》结束本课吧!自由朗读65页的诗歌。如果时间不够,学生回家读。
【教学板书】
土壤中有什么
黏土
粉沙
沙 水
沙砾(小石子)
空气 腐殖质
盐分 动植物残留物
第四篇: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
《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
北留完小 吴聪霞
一、谈话导入,揭示科学探究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对土壤熟悉吗?土壤中有些什么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土壤中有什么。
师:地球上哪里有土壤?土壤是从哪里来的?
师:土壤是岩石风化后形成的。但是岩石的风化物还不能算是土壤,因为土壤要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等。那么岩石风化的颗粒是怎样变成土壤的呢?下面我们就进入我们这节课的第二个环节:“寻找土壤的成分”。
二、实验探究
1.猜测:土壤中可能有哪些东西? 2.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找出这些成分呢? 3.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活动(观察新鲜的土壤)
拿出你们组准备好的新鲜土壤,把土倒在一张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土壤里有什么,再借助放大镜观察。
小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本组观察到的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汇报。
师:小结并板书:水、小石子、草根、小虫。4.第二个活动是观察干燥的弄碎的土壤。
师:把你们组准备好的干燥的土壤,尽量弄碎,然后用肉眼看,用放大镜看,用手摸。生:汇报 师:板书
5.第三个活动是沉积实验。
师:把一些土倒入水中,搅拌水中的土壤,然后静置一段时间,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小组实验。生:展示汇报。
师:小结:把土壤放在水里还未搅拌时,我们能看到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里有空气存在。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我们明显地看到按颗粒大小先后沉积下来,并分了几层。沉积物最上面的一层是黏土,用棍子挑一点在手上涂抹,会感到是黏滑的、细腻的,其次是沙粒,越到底下,颗粒越来越粗。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的残体。
师:可见土壤里有空气、沙、黏土、残体。板书
三、总结实验,建立土壤的科学概念。
师:经过细致的观察,想必同学们都知道了土壤中有哪些物质,谁愿意完整地说一说土壤中有哪些物质呢?
生:汇报
师:我们所知的土壤的成分都是我们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的,那么土壤中还有没有我们没有发现的物质呢?下面请大家来看一些资料。(课件出示)
师总结: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生:齐读两遍。
四、研读课本,自学土壤与生命的关系
师:土壤中有动物和植物,说明土壤是动物和植物的家,它们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54页“土壤和生命”
生:自学。
师:这部分内容可以从两方面来思考:一是土壤对生物的影响;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土壤为它们提供了栖息地;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长发育的必需养料。二是生物对土壤的影响。生物使土壤含有丰富的腐殖质等养料,生物的活动使水分和空气更容易进入土壤,更有利于生物的生活和植物的生长。
师:可见土壤和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人的衣食住行又和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土壤为我们的生活、生产等方方面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我们要保护土地。
五、全课总结。(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引领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必须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因此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提升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节课就是按照“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建立概念”这样一个科学探究过程来设计的,旨在让学生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并在体验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促进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2.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每一节课中都得到发展是科学老师的责任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合作能力和倾听的习惯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示,这得益与教师明确的要求。教师要求学生把本组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讨论好的计划等完整地说出来,这既让学生确保描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又减少了必要性的提醒,保证了课堂的连续性和流畅性。教师要求其余学生认真聆听发言,找出需要补充和更正的地方,这为后续的补充或更正做好必要的铺垫,又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
第五篇:《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
《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
执教:长桥小学
陈铭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①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②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③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④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②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③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土壤是由岩石风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动植物残留体,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组成。教学难点: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新鲜土壤、干燥土壤、放大镜、烧杯、药匙、玻璃棒、水、牙签等。教师演示:酒精灯、三脚架、铁片、玻璃片、试管夹、滴管、课件等。【课前交流】(5分)
1.观察老师,你在老师身上发现了什么?
2.观察一列同学,按高矮分分类,可以分几类?怎么分? 3.讨论:怎样才能观察得更仔细些?
4.根据表现进行奖励。(最优秀的小组和最优秀的同学)(以上活动根据课前时间宽裕程度决定)【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分钟)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知道了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等作用,岩石破碎的现象叫风化。岩石在风化的作用下碎裂,继续风化,碎裂成小石子和沙,如果继续风化,会怎样呢?(更细更小的微粒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土壤。)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土壤中有什么》,研究土壤,寻找土壤源于岩石的证据。
二、寻找土壤的成分:(25分钟)
1.根据你平时对土壤的观察,你认为土壤中有什么?(适当板书)(2分钟)
2.这是一些土壤,你打算怎样观察?(5分钟)
3.请你用肉眼仔细观察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土壤,把你的发现记录在作业本28页的记录表上。比比谁的眼睛更敏锐,哪小组合作效率高,用肉眼观察记录好的小组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放大镜,进行更细致地观察。
4.交流观察新鲜土壤的收获。(板书:水、沙子、动植物残留物等)5.为了方便观察,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干燥的土壤,借助牙签,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有什么发现?能给他们分分类吗?怎样区分呢?(4分钟)
6.交流土壤颗粒的观察发现:(结合学生发言板书:沙砾、沙、粉沙、黏土等)地质学家对这些颗粒进行分类:直径大于2毫米的颗粒称为沙砾(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小石子);直径小于2毫米大于1/16毫米的称之为沙;直径小于1/16毫米大于1/256毫米的称之为粉沙;直径小于1/256毫米的称之为黏土。让我们一起称呼它们。
7.如果把这么土壤倒入水中,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2分钟)
8.把干燥的土壤倒入水中观察。9.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板书:空气等)
10.让我们来搅拌一下,你觉得要注意什么问题?小棒用力搅拌水中的土壤,让土壤颗粒随水运动,然后静置在一边。(教师适当示范)(2分钟)
11.师生共同搅拌,并指导。
12.好,我们让它们静止一段时间吧。
13.土壤里还有我们没发现的物质吗?再来看老师做两个实验。(5分钟)
(1)加热土壤。用酒精灯燃烧放在铁板上的土壤,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这是什么发出臭味吗?这是动植物的残体和分解后物质燃烧发出的气味,我们把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叫做腐殖质。(板书:腐殖质)
(2)加热浸泡土壤的液体。师生对比实验:首先用滴管取几滴土壤溶液(清水),将取来的土壤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点燃酒精灯,用夹子夹着玻璃片在酒精灯上燃烧,直到水分蒸发完为止,那在加热的过程中,要先均匀加热玻璃片,不要先集中加热,以免玻璃片炸裂。好,现在观察一下,玻璃片上留下了什么?两块玻璃块上留下的斑迹有什么不同?就是土壤溶解在水中的盐分。(板书:盐分)14.我们现在再来看看烧杯里在流水的作用下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哪几层?是怎样的顺序?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土壤按颗粒大小先后沉积下来,最上面一层是黏土,用棍子挑一点在手上涂抹,会感到是黏滑的、细腻的。其次是沙粒。越是底下,颗粒越来越粗。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的残体。)(3分钟)
15.现在请小组同学整理你们的实验记录,想一想土壤中有什么?(教师总结并投影出示土壤概念,强化土壤是混合物。)(2分钟)
三、土壤和生命:(6分钟)
1.你们知道土壤中有哪些生命吗?(2分钟)
2.想一想:土壤为他们提供了什么?它们又为土壤做了什么?(2分钟)
3.阅读小结: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土壤为它们不仅提供了栖息地,还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长发育必需的养料,而生物使土壤含有丰富的腐殖质等养料,生物的活动使水分和空气更容易进入土壤,更有利于生物的生长、生活。
4.那么土壤和我们人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2分钟)
5.因为土壤和生物有密切的关系,而人的衣、食、住、行又和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土壤为我们的生活、生产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所以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你同意吗?
四、总结引伸:(2分钟)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是呀,土壤的作用真大啊!让我们以高士其的《我们的土壤妈妈》结束本课吧!自由朗读65页的诗歌。如果时间不够,学生回家读。【教学板书】
土壤中有什么
黏土
粉沙
沙
水
空气
腐殖质
盐分 动植物残留物
沙砾(小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