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4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篇:2015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学习新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练习“做一做”

四、总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课后回忆:

第二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1)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 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做一做

三、总结 课后回忆:

第三课时 0 的 运 算

学习内容:P6例3(0的运算)

学习目的: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学习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学习过程:

一、口算引入(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0×78= 0÷23= 128-128= 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

二、探究新知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

0不能作除数。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课堂测评 1.计算

(1)36+0=(2)0+68=(3)0×68=(4)54-0=(5)0÷28=(6)128-0=(7)0÷36=(8)25+0=(9)99-0=(10)49-49=(11)0+39=(12)0×9=

五、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能否做除数? 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数。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课后回忆:

第四课时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引入:

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新知探究

出示例4:96÷ 12+4× 2 说说运算顺序。

如果在96÷ 12+4× 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 2 =96÷ 16× 2 =6× 2 =12 如果在96÷(12+4)× 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 2] =96÷ [16×2] =96÷ 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巩固练习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做一做 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47+33÷36-16 B、(47+33)÷(36-16)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750-25)×(20+13)B、(20+13)×(750-25)C、750-25×20+13

四、课堂总结 课后回忆:

第五课时 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揭示题意。

二、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1、口述学习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书内容,思考:

(1)、怎样计算要多派几名保洁员呢?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什么?(3)、为什么要加括号?(5分钟后比比看谁会计算)

三、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3、抽生板演。

四、成果检测,交流释疑

1、观察板演内容,纠错。

2、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

五、归纳总结,当堂训练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有括号的运算怎样计算?

2、当堂训练内容:P14—15/2、3、5—7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三)(1)42+6×(12-4)(2)42+6×12-4 运算顺序:

=42+6×8 =42+72-4(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 =114-4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 =110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课后回忆:

第六课时 租船问题

教学目标:

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5:

(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出示问题)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2、解决问题 分析:如果都租小船

30÷ 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

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6条小船:20× 6=120(元)1条大船:35元。共花:120+35=155(元)

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巩固练习P11第5题 课堂总结: 课后回忆:

第二篇: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计划

(一)教材说明: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措施: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采取以下措施:

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六)课时安排:5课时。

教材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总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要求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谈话导入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练习“做一做”

四、总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课后反思

教材内容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总课时

第 2 课时

教学要求 1.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做一做

三、总结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材内容 0的运算 总课时

第 3 课时 教学要求

1、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导入新课

口算引入(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0×78= 0÷23= 128-128= 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

二、探究新知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0不能作除数。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四、课堂测评 1.计算

(1)36+0=(2)0+68=(3)0×68=(4)54-0=(5)0÷28=(6)128-0=(7)0÷36=(8)25+0=(9)99-0=(10)49-49=(11)0+39=(12)0×9=

五、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

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第 4 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4:96÷ 12+4× 2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 12+4× 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96÷(12+4)× 2 =96÷ 16× 2 =6× 2 =12

3、如果在96÷(12+4)× 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96÷[(12+4)× 2] =96÷ [16×2] =96÷ 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47+33÷36-16 B、(47+33)÷(36-16)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750-25)×(20+13)B、(20+13)×(750-25)C、750-25×20+13

四、课堂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课后反思

教材内容 租船问题 总课时

第 5 课时

教学要求

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5:

(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

分析:如果都租小船 30÷ 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

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6条小船:20× 6=120(元)1条大船:35元。共花:120+35=155(元)

三、巩固练习P11第5题

四、课堂总结 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第三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北 师 大 版 四 年 级 下 册 数 学 教 学 设 计

(2014—2015学第二学期)

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马河口中心小学

黄 雷 小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 1 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是()元。

2.把 1 元平均分成 100 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用小数表示是()。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 2 页第 2 题)

2.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 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

第二

教学目标 :

1.通过练习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课件出示)

2角5分 =()元

分米 =()米分 =()元

135克 =()千克元 4 角=()元

3分米 2厘米 =()分米

二、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部分最高位是(),计数单位是(),这两个单位间的进 率是()。

2.0.78 的计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由 2 个

十、7 个 0.1 和 5 个 0.001 组成的数写作:(),读作:()

4.连线题: 0.008 0.8 0.08 零点八 零点零八 零点零零八

5.判断

(1)8.76 读作:八点七十六。()

(2)4.32 是三位小数。()

(3)5.961 中的 6 在百分位上,表示 6 个 0.01。()

6.一个小数,它的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 2,其余各位都是零,这个 小数写作()

7.0.0302 用分数表示是()

8.下面几个数字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9.26()0.296()

三、作业布置。

1、作业本做练一练 2、3 题

2、完成相应配套练习。

四、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0.926(0.269())

小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 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黑板有多长

1、教师拿出米尺量黑板的长度。

2、教师将实际所量长度写在黑板上。课本上黑板长度为 2 米 36 厘米。

3、教师提出问题:黑板长多少米?

4、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先小组交流,各小组选代表汇报。

5、教师公布答案。

三、精讲例题

1、把一米平均分成 100 份,一份就是 1 厘米,36 厘米就是 100 分之 36 米,用小数表示就是 0.36 米。

2、黑板总长等于 2 米+0.36 米=2.36 米

3、自学回答,鹌鹑蛋和鸵鸟蛋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千克?

4、教师叫学生回答。3

四、当堂训练。

1、独立完成课本第 4 页三道练习题。教师集体订正答案。

2、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第 1 题。

五、板书设计。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判断对错。(ppt出示)

(1)把 1 元平均分成 100 份,10 份是 1 角。

()(2)把 1000 千克平均分成 1000 份,5 份是 0.005 千克。

()(3)百分之十二就是 0.02。

()(4)十分之七米用小数表示是 10.7 米。

()(5)0.05 表示百分之五。

()(6)3.21 是三位小数。

()(7)0.034 写成分数是 34 /100

()

二、当堂训练,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1、用箭头指出下面各数在直线上的位置。

2、写出下面的小数。

(1)蜂房的容积几乎都是零点二五立方厘米。

写作: __________(2)人的眼睛大约能分辨只有零点零六毫米的物体。写作: _________

(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米。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个数,十位、十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字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 0,它是(读作()。

4、请你用 0、3、6、9 四个数字(每个只能用一次)按要求组数。

(1)整数部分最大,而小数部分的千分位是 6 的数是()。

(2)0 不读出来而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的是()。

(3)0 读出来,而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小数且不是 0 的是()。

三、作业布置:作业本做 2、4 题,完成同步学练测。

写作:),小数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将十进制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会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和质量等。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难点: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尺子。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你能说一说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吗?

2.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对应的小数或分数。

11/100 =()

/1000 =()

()= 0.8

0.021=()

二、展示交流。

1、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2、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置疑。

3、教师精讲。

三、探究新知

1、说一说课本第 6 页上得每一个 2 分别表示什么?

2、小数点后面的每一位都表示什么?

3、自学提示。学生自学后独立完成括号内的题目。

4、精讲例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当堂训练。

1.填空。4 分米 =()米

厘米 =()米

450 克 =()千克 69 克

=()千克

元 6 角 7 分 =()元米 5 分米 =()米

2.(1)0.4 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

(2)0.36 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3)0.1 米表示把 1 米平均分成()份,有这样的()份。0.4 米里有()个 0.1 米。

(4)0.5 元表示把 1 元平均分成()份,有这样的()份。

六.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比较小数的大小,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3、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难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一、复习导入。(课件展示)

1.一位小数表示()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分之几。

2.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3.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4.0.307 的 3 在()位上,表示(); 7在 位上,表示()。5.1 米=()分米,1 分米=()米;1 千克=()克,1 克=()千克。

二、合作探究。

1.谁跳的高。在一次调高比赛中,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得分如图所示。两人的得分 哪一个高?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交流。9.87

○ 9.90

2.谁跳的远? 三位出场的选手的得分评委也打出来了。你能说说谁跳的远吗?说说 你的方法,小组合作。()>()>()

3.我们来总结。

(1)、根据上面我们比较的过程,你能说明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吗? 在小组内试一试,看谁说得好。

(2)、结合在小组成员的比较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3)、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部分的大小,()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部分相同,就从()部分的()位比起,()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位也相同,就从下一位比起。

三、当堂训练。

1.在线轴图中找到 9.8 和 10.1 的位置,并比较它们的大小。2.比大小。

0.839 ○ 0.9

6.07 ○ 6.7

5.45 ○ 5.63 4.03 ○ 4.009

7.217 ○ 7.22

7.19 ○ 71.9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分米 =()米

厘米 =()米元 4 角 =()元

克 =()千克

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数。

(1)0.720,0.702,0.712

()<()<((2)8.09,8.91,9.08

()<()<(5.根据要求,写出三个小数。

(1)在 0.6 和 1.0 之间:

(),(),()。

(2)在 0.25 和 0.5 之间:(),(),()。

(3)在 0 和 0.1 之间:

(),(),()。

四、作业布置。完成同步学练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 计算。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导航

1、完成课本估一估。

2、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3、小组合作,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成果,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置疑。

4、在我们学过的整数加减法中,计算法则是什么?

1.25+2.41=

3.660.7=

5.5+11=

1.35.38

75.69.2

4、列式计算。(10 分)

(1)一个数比 2.02 与 3.28 的和多 1.3,这个数是多少?(2)从 100.86 里减去 10.54 与 20.86 的和,差是多少?

五、解决问题:(18 分)

1、五月份某运输公司一队运货 30.6 吨,二队运货 35.08 吨,三 队比二队多运货 2.02 吨,三个队五月份共运货多少吨?(4 分)

2、妈妈买鞋用去 125.4 元,买袜子用去 13.8 元,给了售货员 150 元,还剩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计算)(6 分)

3、光明小学四二班向灾区的小朋友捐款情况如下表:

小组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钱数(元)

50.61

比第一小组少 18.29

比第二小组多 42.87(1)第三小组捐款多少元?(2 分)(2)三个小组一共捐款多少元?(3 分)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3 分)

六、智力大比拼(5 分)

一桶油连桶重 55.1 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重 30.1 千克,这桶油 重多少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15

第四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课 题

第一单元预习过关课

课 时

课 型

单元预习课

集体备课

人 员

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董晓茹

学 习

目 标

1.通过阅读本单元的导语,明确单元主题,了解单元内容。

2.通过自主识字、教师指导、小组合作等活动,识记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词语。认真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重点)

3.通过自由读、默读等活动,读通课文。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内容,初步交流读后感受。(难点)

评价任务

1.明确本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

2.会读“锄”等22个二类字,会写“杂”等22个一类字。

3.正确朗读课文1-4课。

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二次设计

环节一:明确目标(完成目标一)

(一)激发兴趣,明确主题

纯朴的乡村,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今天让我们走进第一单元:田园生活。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什么?主要任务有哪些?我们先来看这一单元的导语。

(二)走进单元,明确任务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仔细阅读本单元的导语部分,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师指名读;并说说读了导语你知道了什么?(3)师引导梳理

①本单元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本单元习作要求: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生齐读。

(3)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

环节二:掌握字词(完成目标二)

(三)小组合作,夯实字词

1.识字词。

(1)明确学习目标:读准字音,理解新词的意思,写好本单元要求会写的字。

(2)出示预习单。

①自读生字词。组内检查纠正生字读音。

②总结易读错的词和易混淆的字

③教师根据反馈检查点拨。

出示词语:

篱笆 徐徐 稀疏 锄草 构成 朴素 率领 倘若

附近捣衣 描绘 和谐 慰藉 绮丽 谈心 蝙蝠

装饰 顺序 照例 踏步 锐利 河滩 帐子 闪烁

霸气 杂兴 应和 剥莲蓬 鸡冠花 猫头鹰

卜落卜落(重点指导多音字“兴”“和”)

2.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蜓 蹲 序 率 鹰

指导写得正确、美观。

“蜓”:先内后外,“壬”的中间一横略长。

“蹲”:左窄右宽,右下面的“寸”的一横要写长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序”:注意下面不是“矛”。

“率”:中间的部分笔画较多,注意从左到右写,第八笔是撇,第九笔点,下面的一横写长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鹰”:广字头的横与竖撇稍写长。

⑤理解“慰藉”和“照例”的意思。

慰藉:安慰

照例:照样;遵照常例。

环节三:读课文,知内容(完成目标三)

(四)读通课文,读顺句子

1.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读句子

出示难读句子,指导停顿与易错的字

(1)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2)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3)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更复杂,更确实!

3.知内容。

(1)出示学习单。

①默读课文,完成学习单上的内容。

②同桌交流。③全班交流。

(2)课文内容梳理。

①《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作者是_____朝诗人__________描写了_________的景色。

②《乡下人家》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天窗》描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三月桃花水》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写三月桃花水的。

(五)发散思维,实现迁移

1.了解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你想说些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

2.课堂小结。

1.明确单元主题。

2.明确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

1.会读会认生字词。

2.区分多音字。

3.正确美观书写一类字组成的词语。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

1.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内容。

2.初步交流读后感受。

当 堂

达 标

检 测

1.读拼音,写词语。(9分)

qīng tíng máo yán zhuāng shì tà bù

()()()()

2.同座互读3课第五段

3.《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 _____,“清平乐”是__________。此词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作 业

设 计

1.积累本单元的好词佳句。

2.会写本单元的词语。

板 书

设 计

《古诗词三首》

田园生活 《乡下人家》

《天窗》

《三月桃花水》

教 学

反 思

教、学、评一致性分析

备课组长意见: 学科负责人意见:

备课专用【课时设计】

课题

1.古诗词三首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品读悟法课

集体备

课人员

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侯汇

学 习

目 标

1.通过自读、指名读、教师范读等形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点)

2.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式,理解诗词内容,引导学生说出想象的画面。(重点)

3.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乡村生活的情趣。(难点)

4.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自学后两首古诗词。

评价

任务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根据停顿符号自主练习朗读,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边读边想,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借助插图,小组合作,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和想象到的画面。

3.根据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整首诗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作者是如何表达村中幽静、宁静的画面的。

4.小组共学《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村居》,小组汇报交流。

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二次设计

环节一:自主阅读,整体把握(完成目标一)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

一年之中有哪几个季节?你能用一首诗来告诉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吗?(学生交流)今天,让我们学习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一起感受纯朴自然的乡村生活。

2.揭示题目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理解题意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学生提问)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 五组。本课选的是“其二十五”。“兴”在这里读四声“xìng”,意思是兴致;“杂兴”的意思是随兴而写;“四时”表示的是一年四季。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随兴而写的诗。

(二)朗读诗句,理解诗意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请学生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教师纠正易错读音:“长”是一个多音字,“日长”这里指的是时间变长,所以要读成二声“cháng”。

2.再读古诗,读好停顿

读古诗,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七言古诗我们一般遵循223的停顿。

(1)请同学们根据停顿符号自主练习朗读,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2)出示停顿符号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指名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指导。

环节二:重点突破,想象画面(完成目标二)

(三)交流学法,质疑提问

1.交流学法

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预设:可以借助课文注释;可以查字典、查资料;还可以问老师、同学……

2.请同学们结合以往学习古诗的方法,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句?如何读懂的?还有哪些没读懂?

(1)学生自学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预设:肥:饱满,肥硕;稀:稀稀落落;惟有:只有;日长:天变长了。

3.质疑提问

(四)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1.赏析诗句,了解景物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边读边想,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

预设:描绘了梅子、杏子、麦花、菜花、篱落、蜻蜓、蛱蝶等景物。

环节三:抓关键词,体会情趣(完成目标三)

(五)抓关键词,丰富画面

1.请同学们借助插图,小组合作,说说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请联系上下句,大胆地说一说想象到的画面。

2.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师引导:抓住“金黄、肥、雪白、稀、飞”等关键词语,感受到梅子金黄、杏子肥硕、麦花雪白、菜花稀稀落落、蜻蜓和蛱蝶自由飞舞等特点。

预设: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变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篱笆也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4.指导朗读

(五)感悟诗情,熟读成诵

1.感悟情感

(1)请同学们根据想象到的画面,说一说整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学生思考

(3)汇报交流

预设:幽静、宁静等。“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写出了万物蓬勃生长;“日长篱落无人过”写出了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惟有蜻蜓蛱蝶飞”写出了动态美,衬托了村中的幽静。整首诗写出了田园生活宁静闲适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板书:宁静闲适)

2.总结写法

(1)作者是如何表达村中幽静、宁静的画面的?

(2)学生思考

(3)汇报交流

预设:不仅通过“无人过”写出了幽静,而且“惟有蜻蜓蛱蝶飞”通过动态描写也衬托出了村中的幽静。(板书:以动衬静)

3.指导朗读

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朗读这首诗,体会意境。

4.尝试背诵:自由背--同桌背--全班背。

环节四:学法迁移,小组共学(完成目标四)

(六)总结学法,迁移运用

1.总结学法

我们通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总结写法”学习了这首诗。

2.学法迁移,小组共学《宿新市徐公店》

(1)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①读准字音

宿在这里是住宿的意思,所以读成“sù”。

②读好停顿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③想象画面

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树枝上新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走:跑。)

④体会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对乡村美景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⑤总结写法:先远后进,动静结合。

3.学法迁移,小组共学《清平乐·村居》

(1)小组合作学习古诗《清平乐·村居》,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①读准字音:清平乐是词牌名,在这里读“yuè”,“亡赖”同“无赖”,亡在这里读“wú”。

②读好停顿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③想象画面

一所茅屋又低又小,紧靠着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草。听见茅屋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当地方言,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老翁、老妇?茅屋外,老夫妇的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可爱调皮的小儿子最讨人喜欢,他正趴在溪边剥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④体会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1.读准题目。

2.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

1.读准字音。

2.停顿准确

3.能根据停顿符号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

2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描绘想象到的画面。

1.能准确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2.能抓住关键字词理解景物的特点。

1.能用自己的话准确说出诗文描绘的画面。

2.能从想象到的画面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当 堂

达 标

检 测

一、选择正确读音。

杂兴(xīng xìng)清平乐(lè yuè)

亡赖(wáng wú)剥莲蓬(bō bāo)

二、根据古诗词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2.《清平乐•村居》中,“ ”是词牌名,“村居”是。词中通过描写、、、等这些平常的景象,把农村生活风貌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作 业

设 计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

2.用自己的话,发挥想象,讲一讲三首古诗词分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板 书

设 计

1.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 清平乐·村居

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学法:读准字音-读好停顿-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总结写法

教 学

反 思

教、学、评一致性分析

备课组长意见: 学科负责人意见:

备课专用【课时设计】

课 题

2.乡下人家

课 时

课 型

精读感悟课

集体备课人员

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邵萍

学 习

目 标

1.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概括出文章内容,能够大胆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景致。(重点)

2.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谈感受,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难点)

3.通过背诵、摘抄,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评价

任务

1.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景致。

2.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通过理解背诵,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二次设计

环节一:想象画面,概括内容(完成目标一)

(一)图片导入,走进作者

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在作者陈醉云的文字中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2.走进作者

陈醉云,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大师,也是一位坚强勇敢的现代诗人。他的诗作不拘形式、爱憎分明、用词精练而含蓄。著有《寒星集》《乡下人家》《爱的乐章》和《醉云集》 等。

(二)整体感知,概括图画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配几幅图,分别给每幅图起个名字。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3.教师总结。

(板书: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环节二:抓关键词谈体会(完成目标二)

(三)重点研读,感受乡村美

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1.品读课文1、2自然段,感受房前屋后的植物美: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你认为美的句子,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试着美美地读一读。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预设一: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①“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别有风趣的装饰”这些词句感受到乡村景物特点,以及景致的特别。

②高楼大厦门前蹲着的石狮子,竖着的大旗也很可爱,今天我们就把它搬到乡下人家屋子前,你感觉怎样?(不协调)正因为有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才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吧!(生齐读)

(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生谈体会:

①“探”字写出了春笋快速生长的样子。

②用了拟人手法。

③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个淘气、顽皮的“笋娃娃”。那么多的“笋娃娃”一下子蹦到了我们面前。

指生读,生生互评。

(四)小组共学,展开想象

小组之间合作学习3-6段,感受动物们的自由和夏、秋季节的美好景象。

要求:每组成员按照1、2、3、4号的顺序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预设一:

1.“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①耸着尾巴的雄鸡像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②鸡妈妈负责。威武的鸡爸爸,带领着负责的鸡妈妈和好学的鸡宝宝嬉戏、觅食,多么幸福的一家子。齐读课文。

预设二:

2.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多媒体展示乡下的其它风景】 我们一起欣赏了乡村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色,想象乡下的冬季又会为我们呈现怎样的景象呢?(组内交流)

预设三:

3.“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环节三:背诵积累,拓展延伸(完成目标三)

(五)学以致用,对比阅读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师生齐读最后一节。尝试背诵。

2.对比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1)生自由默读文章,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交流汇报。

(六)总结课文,为写铺垫

本课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方法等,表达出对乡下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3.能够大胆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景致。

1.能抓住关键词句,谈出自己的体会。

2.体会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朗读最后一段

2.背诵最后一段

当 堂

达 标

检 测

1.读拼音,写汉字。

pān dēnɡ zhuānɡ shì shùn xù pǔ sù tàn tóu

()()()()()

2.本文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图、()图、()图、()图、()图、()图,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是特点。

3.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作 业

设 计

小练笔:

根据本课所学,用一段话写一写你眼中的乡村景致。(要求:有画面感,使用生动形象的句子和词语。)

板 书

设 计

2.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 无论何时

教 学

反 思

教、学、评一致性分析

备课组长意见: 学科负责人意见:

备课专用【课时设计】

课 题

3.天窗

课 时

课 型

精读感悟课

集体备课

人 员

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刘子煜

学 习

目 标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重点)

2.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方式释疑解疑,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难点)

评价任务

1.默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慰藉”的意思,并找出“这时候”相关的句子,体会天窗是孩子们“唯一慰藉”的原因。

2.默读课文,全班交流找出快乐的词句,画出孩子想象画面的句子,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二次设计

环节一: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完成目标一)

(一)字谜导入,走进作者

1.猜字谜:课件出示天窗的图片及字谜,让学生猜一猜。

过渡:我们现在坐的教室、你们美丽的家,乃至每一栋房子都离不开窗户,以前的乡村人家,都习惯在屋顶上开个天窗。那么,天窗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作家茅盾的优美散文《天窗》。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作者的相关资料,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嘉兴桐乡人。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等。

过渡: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天窗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明确中心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学生思考后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2.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1)想想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环节二:研读品味,理解“慰藉”(完成目标一)

(三)重点研读,了解天窗

1.指名三位同学阅读1~3自然段,思考: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在文中圈画出关键词句。

(1)天窗的位置: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开天窗的原因:因为不开天窗,关上木板窗之后屋子里就会很黑,所以要开天窗。开天窗是为了采光。

(2)【课件出示第1、2自然段】请同学们理解原因后,按照下面的句式说一说,有了天窗,屋子________;没有天窗,屋子________。

(3)小结:漆黑的屋里有了天窗,有了亮光,孩子们就有了获得乐趣的地方,有了唯一的慰藉。

2.【课件出示课文的两个中心句】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两次,这两次分别在哪里?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1)文中两次提到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看来这是作者想着重表达的观点,那我们首先来弄明白“慰藉”是什么意思呢?你能不能换个词语来理解?(慰藉的意思是“安慰”。)

(2)联系我们日常的生活来想一想,什么时候你也会需要安慰呢?

(3)大家所说的这种情绪,都会想要得到安慰。文章里说“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里的“你”指谁?(乡下的孩子们)“这时候”是什么时候?天窗才会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

①联系生活体验,让学生们想一想在被关在屋里的时候,你的心情可能是怎样的?在被逼着“休息”的时候,你的心情可能是怎样的?(难过、郁闷、失落……)

②引导学生圈出最能体现这种无奈失落的心情的词语,指导学生朗读。

③抓住“忘不了”“偷偷地”体会孩子们的无奈和不甘;抓住“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让学生模仿做做这两个动作,感受他们好奇、好动的天性。

过渡:就在失去自由、无奈失落的心境中,天窗给活泼爱想的孩子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到底是怎样的快乐呢?

3.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自然段,找出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句子,圈画出关键词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快乐心情,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1)【多媒体出示句段】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①“扫荡”本意是指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或指彻底清除。文中用“扫荡”来形容孩子们想象的画面,形象地写出了风雨的可怖与狂暴。

②“这雨,这风,这雷,这电”,连用四个“这”字,使用排比,加强了语气,感觉风雨雷电气势十足,像四位霸道的侵略者似的。

③“锐利”一词本是形容(目光、言论、文笔等)尖锐的,课文运用“锐利”一词来形容孩子的想象力,可以反映出孩子们一边听风声雨声,一边看雨点闪电,一边想象时,心中那无比的紧张、刺激与幸福,此时的天窗就像放大镜,把孩子们细微的感受放大了数十倍。

(2)【出示雨脚滴落的动态图片】抓住“卜落卜落”,体会雨脚落下时声音的轻快;

(3)【出示闪电的动态图片】引导学生抓住体会闪电“带子似的、一瞥”,体会闪电动作的快捷、利落,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4)全班齐读,要读出节奏,读出气势。

环节三: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完成目标二)

(四)小组共学,展开想象

1.小组之间合作学习第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景物,用波浪线画出孩子们由看到的事物想象到的景象。思考:在夜晚屋内漆黑一片,你又从哪儿感受到天窗给乡下孩子带来的快乐?

要求:每组成员按照1、2、3、4号的顺序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1)抓住“一粒星,一朵云”“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奇幻的云彩”体会孩子们的想象大胆。

(2)抓住由“一条黑影”想象到“蝙蝠”“夜莺”“猫头鹰”,体会出孩子们的想象合理。

(3)小结:想象是神奇的翅膀,乡下的孩子们看到天窗外的景象,并由此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又反过来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2.回顾课文第4~7自然段的学习,结合课文泡泡中提示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1)孩子们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的时候,天窗给漆黑的屋子带来了仅有的光明。

(2)通过天窗,孩子们看见了雨点、闪电、星星、云。

(3)天窗使孩子们的想象丰富起来,成为他们心灵飞翔的窗户。

3.请同学们齐读第8自然段,读出赞叹的语气,感受作者对天窗的喜爱。思考: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1)雨脚跳,闪电一瞥——雨、风、雷、电,猛厉扫荡这世界,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到的大十倍百倍。

(2)一粒星,一朵云——无数的星,奇幻的云彩。

(3)掠过的一条黑影——灰色的蝙蝠,会唱歌的夜莺,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4.教师小结:这些孩子们是善于想象的,他们想象的东西比现实看到的更丰富。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善于发挥想象,这样就能发现一个更加五彩缤纷的世界。

(五)学以致用,对比阅读

1.课堂总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身边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中,也蕴含着独特的美。只是有时候习以为常,视而不见,当错过它的时候才回忆起它的美,希望大家能够多多留心周围的事物,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拥有一颗感受美的心。

2.对比阅读《“风扇”记趣》

生默读课文,找到能让人体会到“风扇”带来的快乐、体会到作者对“风扇”的喜爱之情的句段,说说自己的理解。

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理解“慰藉”的意思。

2.并找出“这时候”相关的句子。

3.体会天窗是孩子们“唯一慰藉”的原因。

能准确圈画出表现快乐心情的词句,能谈出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读。

能准确画出看到的和想到的句子,圈画出关键词句谈出感受,并能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当 堂

达 标

检 测

1.看拼音,写汉字。

你偷偷从zhànɡ()子里伸出头来,仰起脸看着那天窗,你会从那小玻璃上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biān fú(),也许是bà()气十足的猫头yīnɡ()。2.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在乡村里一个小方洞般的玻璃天窗,在不同的天气和时间里给孩子们带来的_______。无论是_____对外面世界的_________,还是_____对小小天窗外的________的渴望和联想,都是通过了小小的一扇天窗,让孩子们感受到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童真的________。

3.重点句段品析。

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他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作 业

设 计

小练笔。

不管是夏天下雨时,还是晚上被逼着睡觉时,仰望着一方小小的天窗,排遣内心的孤寂的情景还有很多,请同学们仔细思考后,仿照第7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板 书

设 计

慰藉: 看到、想到

3.天窗

神奇: 从“无”到“有”,从“虚”到“实”

教 学

反 思

教、学、评一致性分析

备课专用【课时设计】

课 题

4.三月桃花水

课 时

课 型

略读实践课

集体备课

人 员

四年级语文教师

主备人

苗艳

学 习

目 标

1.通过自读、教师范读等形式,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2.通过抓住关键语句、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合作交流等形式,体会语言的优美,读出作者地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评价任务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之情。

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二次设计

环节一:读通课文(完成目标一)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谈话导入,课件逐一出示春景图。

春姑娘唱着歌来了,她走过柳树,柳树变绿了;她走过桃树,桃树开花了;她走过小河,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流动起来。春姑娘所到之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今天我们就跟着春姑娘走进三月的江南小镇,来欣赏三月江南清净明洁的春水吧!

板书课题。

2.释题读题。

(1)“桃花水”指的就是“春水”。

(2)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3.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认真思考: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三月桃花水的?(写声、写色)

环节二:抓关键词谈感受(完成目标二)

(二)聚焦重点,品读提升

1.词串欣赏 精读感悟

(1)读词入境。(出示课件)

①指名认读,相机提醒生注意用声音和表情表达出词语的意思。

②发现词语排列特点。

A每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B第一组词语是表示颜色的;第二组词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三组词语是形容说话、声音的。

③生认读第三组词时,师相机出示多音字“和”,指名认读后齐读。

(2)过渡谈话。

用心地读这几个词语,就能想象它们所构成的画面,读出它们的色彩,读出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同样,用心地去读课文的每一句话,也能读出很多感受。课文的第3、4自然段写的就是声音。

(3)引导倾听桃花水的声音。(出示课件)

①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听到了什么声音?

②师指名交流。(示例:拖拉机的鸣响,纤细的低语……)

(4)引导进行“批注式阅读”。

①当你静静地用心读书时,读着读着,某个字或词突然跳入了你的眼帘,让你有不一样的感受。

②生自由读第3、4自然段,师引导生读思结合并做批注,如,在关键词语下面点着重号,在诗歌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等。

(5)指名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围绕“纤细的低语、谈心”等词语,谈谈感受。

(6)指导融入自己的阅读感受,反复朗读重点句。

(7)小结:读着读着,我们感受到了三月桃花水的美妙,它就像一根轻柔的弦。因此作者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8)引导生交流朗读感受。

①生再自由读第3、4自然段。

②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这次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③指名读后交流。

(像春天的使者;像一位善解人意的春姑娘;像温柔的母亲,滋润着万物……)

(9)课件出示桃花水系列图片,并做小结。

(10)生合作朗读第3、4自然段。

2.仿写画面 精细感知

(1)引导体会省略号的妙处。

①现在让我们循着三月桃花水的声音,一起去桃花水边看看吧!

②配乐范读第5、6自然段。生边听边思考: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③相机提问:你刚才描述的画面,课文中描写出来了吗?(生交流)

④你是从课文哪个地方读出来的?

⑤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省略号藏着的美。

(2)小练笔。

①大家读出了省略号藏着的美,这省略号里还藏着许多美,现在请大家将省略号里藏着的美写出来,写一写桃花水的宁静的画面……

②生练笔后,师指名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

环节三: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总结全文 主题升华

1.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奏出了春天的乐章;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照出了春的明媚。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段)

2.师生合作朗读,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运用抓住关键词语的方法跟着桃花水一起奔跑,一起歌唱,我们听到了三月桃花水的声音(生: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我们看到了三月桃花水的色彩(生: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我们还听到了一首优美的歌,看到了一幅灵动的画……

(四)类文整合,迁移运用

这有声、有色、有情的三月桃花水使我们深深地陶醉。刘湛秋笔下的柑子花和吴然笔下的春水又带给我们怎样的芬芳和喜悦?

自主学习图书中的《四月,柑子开花的时候》《抢春水》,出示阅读要求:默读两篇文章,勾画你最喜欢的语句,并做好批注。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

3.读好停顿

1.抓住关键词语谈感受。

2.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之情。

当 堂

达 标

检 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在下面打“√”

(1)在车间主任的率(shuaì lǜ)领下,全体工作人员提高了工

作效率(shuaì lǜ)。

(2)和(hè hé)人打交道时,不能总是随声附和(hè hé),要有

自己的主见。

(3)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yí qí)丽的朝霞。

2.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1)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2)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3)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作 业

设 计

1.小练笔:这节课,我们聆听了春天的声音,欣赏了春天的美景,体味出了作者的喜悦,课下请把你眼中的春色记录下来吧!

2.推荐阅读图书:《乡村》《小小山村》

板 书

设 计

4.三月桃花水

写声 写色

赞美春天、生活

运用抓住关键词语的方法

教 学

反 思

教、学、评一致性分析

备课组长意见: 学科负责人意见:

备课专用【课时设计】

课 题

口语交际

课 时

课 型

口语交际课

集体备课

人 员

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王丹

学 习

目 标

1.通过同桌互说,小组交流,个人展示等方式,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把事情转述给他人。做到分清要点,不遗漏主要信息。

2.通过角色互换,现场模拟,学会人称的转换。

3.通过生生互评等方式,提高交流技巧,在转述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评价任务

1.能够分清要点,不遗漏主要信息转述事件。

2.能够在现场模拟中,通过角色转换注意人称的变化。

3.能够态度自然,有礼貌。

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二次设计

环节一:依据经验,激活储备(完成目标一)

(一)激发兴趣 初步体验

同学们,昨天老师让课代表转达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谁来说说,昨天课代表代替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呢?(与家长一起观看《朗读者》节目,并将家长的观后感转述给老师。)

1.指名转述作业内容。

2.转述家长的话。

(1)你们的家长说了哪些观后感呢?

(2)生自由转述家长的话。

3.小结:在生活中,人们常常请人把话转告给别人,这叫“捎话儿”,也叫“转述”。(课件出示课题:转述)

4.引导明确转述要求。

(1)刚才向老师转述了家长的话的同学请举手。这些同学都已经学会了转述,那谁能说说转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2)根据生交流情况,总结转述注意事项。

课件出示:

听清要点,不遗漏主要信息。

说得明白,注意人称的转换。

要有礼貌,注意说话的语气。

5.小结:转述时要听清楚要点,不要遗漏重要信息,同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让别人听明白你的意思,就是一次成功的转述。

环节二:角色互换,转换人称(完成目标二)

(二)创设情境 互相评议

1.根据通知,练转述。

(1)创设情境:今天回家,有个通知需要你们转告给家长。

①课件播放广播通知。

②引导模拟转述:现在同桌当你们的家长,谁来将这则通知转述给对方?

③指名转述,师生评议。

(2)读通知,练转述。

①生自由读一读通知。

②生转述,师生评议。

2.看范例,练转述。

(1)播放小伙伴转述的视频;师生评议。

(2)小组练习。

环节三:生生互评,提高技巧(完成目标三)

(三)习得方法,巩固练习

1.在生活中,除了转述通知,转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如果对方需要你转述的内容很多,你没听清,或记不住时,怎么办?(记住要点)还可以怎么办?一下听不清怎么办?(预设:请他再说一次)转述时还要注意什么?(预设:要有礼貌)

2.师生合作表演。

(1)情境一:星期天,爸爸妈妈不在家,这时有人打电话来……

①师生合作表演。

(表演内容:请你妈妈于明天上午九点带上身份证和四张一寸彩色照片到公司开会)b.师生评议。

(2)情境二:指名暂时离开教室,以听不到教室里的谈话为宜。

①师在教室内说:“请你告诉××,让他将教室里的那盆凤仙花先浇点水,然后搬到外面晒晒太阳。”

②××回到教室,师指名向××转述。

3.生评议。

(四)归纳梳理,巩固延伸

1.如何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要想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必须做好哪两件事呢?(预设:听和说)

2.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听,怎样说?生交流后师总结要点。

课件出示:

听:集中精神听,不随便插话,边听边思考。

说:说普通话,礼貌用语,声音响亮,自然大方。

1.能够把事情转述给他人。

2.能够分清要点。

3.不遗漏主要信息转述事件。

1.能够在现场模拟中,学会转换角色。2.准确进行人称转换。

1.评述表演有标准。

2.转述时能够态度自然,有礼貌。

当 堂

达 标

检 测

汪老师对东东说:“明天下午第二节课,学校要举行大扫除,每个人按照自己以前的分工,带上相应的工具,打扫结束后,你们在教室自习,等我回去检查。”东东回到教室后,该怎么向同学们转述王老师的话呢?

作 业

设 计

把老师和同学们对家长的祝福转述给自己的父母。

板 书

设 计

转述

听清要点,不遗漏主要信息。

说得明白,注意人称的转换。

要有礼貌,注意说话的语气。

教 学

反 思

教、学、评一致性分析

备课组长意见: 学科负责人意见:

备课专用【课时设计】

课 题

习作:我的乐园

课 时

课 型

习作指

导课

集体备课

人 员

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孙启雁

学 习

目 标

1.通过回忆,借助表格提示找到自己的乐园,能按照一定顺序把乐园的样子介绍清楚。(重点)

2.写清楚自己在乐园里最喜欢做的事情,表达出自己快乐的感受。(难点)

评价任务

1.按照一定顺序,借助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介绍清楚所选地方的特别之处。

2.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有感染力的表达自己在乐园里的快乐感受。

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二次设计

环节一:调动积累,激活愿望(完成目标一)

(一)头脑风暴

“"

1.导入: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能带给我们快乐,比如校园篮球场,比如满是玩具的房间(出示图片)……能带给自己最多快乐的地方就是“我的乐园”(板书)。那么,你的乐园在哪里呢?快来填一填吧!

2.填写学习单。

(二)选择素材

1.请把你填写的几个乐园和同桌说一说,看他最

1.能回忆带给自己快乐的具体场所。

2.完成学习单

想听你介绍哪个乐园。

2.确定自己最想要和大家介绍的一个乐园,填在上面的学习单里。

环节二:梳理思路,理清内容(完成目标一)

(三)借助表格,打开思路

1.有一个小朋友,他的乐园在村头小河边的草地,草地上有绿草、野花、昆虫、鹅群等有趣的事物(出示表格),你的乐园里有哪些有趣的事物呢?先来填一填吧!

乐园在哪里

乐园的样子

村头小河边的草地

草地上有绿草、野花、昆虫、鹅群......

2.介绍乐园,感受按顺序介绍

(1)孩子们,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老师真想去看一看,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乐园是什么样的。

(2)利用生成资源,感受按顺序介绍的好处。

(3)回顾:介绍一个地方可以用什么顺序?(方位顺序,时间顺序,观察顺序)

3.孩子们,在乐园里你最喜欢做什么事呢?这个小朋友把他在乐园里的快乐事都列了出来,你也来试试吧!

乐园在哪里

乐园的样子

乐园里的快乐事

村头小河边的草地

草地上有绿草、野花、昆虫、鹅群......

放风筝、看天空变化的晚霞

4.小组交流,聚焦快乐事

请大家在小组里分享自己在乐园里的快乐事,选一件最让你感到快乐的,在下面画上△,我们写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件事多写几句。

怎样才能把事情介绍清楚呢?写一件事情要注意什么呢?

预设:要按顺序写,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还有起因,经过、结果。

注意描写环境、渲染气氛。

环节三:例文引路,明确方法(完成目标二)

(四)课文引路,学习融入情感

1.回顾本单元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

讨论交流:景物有趣吗?是怎样写出有趣的?写你乐园里有什么景致时,如何写更好?

预设: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可以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具体描写乐园的美好之处,描述它带给“我”带来的愉快体验。

(五)例文引路,学写快乐事

1.出示例文。

在我的乐园里,我可以尽情地采野花、捉蛐蛐,打水漂吓走岸边的白鹅,枕着胳膊躺在地上看天空变化的晚霞。我最喜欢一个人在草地上放风筝,把风筝往空中猛地一甩,赶紧扯着线,迈开脚丫向前跑。我越跑越快,风筝也越飞越高。风从耳边吹过,仿佛在为我加油。我不知疲倦地跑着,觉得自己好像长出了一双翅膀,和我的风筝一起畅游云端。当我停下的时候,风筝已经飞得很高很高了。我常常会望着那飘在云间的风筝,拍着手,嘴里“哦哦”地喊着,脸上笑开了花。

2.讨论交流,感受快乐。

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小作者的快乐呢?(生交流,教师引导并概括要点: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展开想象。)

2.总结方法,写出快乐。

动作描写:把风筝往空中猛地一甩,赶紧扯着线,迈开脚丫向前跑

语言描写:嘴里“哦哦”地喊着

神态描写:脸上笑开了花

展开想象:觉得自己好像长出了一双翅膀,和我的风筝一起畅游云端

环节四:下笔成文,表达快乐

(六)运用方法,尝试写作

(七)交流分享,感受快乐

1.请大家对照要点进行同桌互评,每写到一个要点画上一颗星,如果句子写得生动形象就额外再加一颗星,我们看看谁得到的星多。

(八)学习范文,表达快乐

1.乐园里的景物包含了我们的快乐,乐园里的事情展示了我们的快乐,所以小作者才会忍不住感叹:“在大自然中自由玩耍,真快乐!”直接抒情,点明主题,是最干净利落又饱含感情的结尾,现在也让我们来试着写一写吧。

2.完成学习单

乐园在哪里

乐园的样子

乐园里的快乐事

感受

村头小河边的草地

草地上有绿草、野花、昆虫、鹅群......

放风筝、看天空变化的晚霞

在大自然中自由玩耍,多么快乐!

(九)完善习作

1.描写乐园的样子。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

1.说清楚自己在乐园里最喜欢做的事情。

2.表达出自己快乐的感受。

1.从细节描写中感受到快乐。

2.总结出方法

1.能按照一定顺序把乐园的样子介绍清楚。

2.写清楚自己在乐园里最喜欢做的事情,表达出自己快乐的感受。

当 堂

达 标

检 测

完成习作大致内容

作 业

设 计

完善作文

板 书

设 计

我的乐园

样子 活动 感受(直接、间接)

运用修辞 细节描写 环境烘托

教 学

反 思

教、学、评一致性分析

备课组长意见: 学科负责人意见:

备课专用【课时设计】

课 题

习作:我的乐园

课 时

课 型

习作讲评课

集体备课

人 员

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孙启雁

学 习

目 标

1.通过与同学交流习作,大胆的分享习作表达的快乐。(重点)

2.并根据别人的建议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难点)

评价任务

1.能与同学交流习作,分享习作表达的快乐。

2.习作语句通顺,按照习作要求和建议用修改符号修改句段。

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二次设计

环节一:回顾要求,自我评改

(一)梳理回忆习作要求。

1.有顺序的表达

2.写清楚最喜欢做的事

3.写出感受。

(二)自我修改

1.师过渡:“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不是一次写成功的,而是用心修改出来的。先把自己的作文大声地读一读,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肯定,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动笔修改。

出示评价标准:

1.能按照一定顺序把乐园的样子介绍清楚。★

2.写清楚自己在乐园里最喜欢做的事情。★

3.表达出自己快乐的感受。★

2.学生对照要求进行第一次自我修改。

引导学生边读边修改自己的习作,力争改掉错字病句等基本毛病。画出自己习作中精彩的句子或段落,并写上这样好的好处。

环节二:合作互改,推荐展评(完成目标一)

(三)小组内点评

1.互读、互评、互改

小组内成员互换文章,认为同位写的好的地方可以给他画颗星星或写上评语。出示要求:

(1)找错字病句。

(2)找妙词佳句,写出旁批。

(3)写出等级、总评、署名、日期。

2.推选一篇好的范文,师生共同评改。

2.师生交流,全班同学参与评改。

(四)全班展评

1.展示优秀习作片段。

学生自由点评,教师点拨。

要点:按照方位顺序写出了——介绍了——,让我们感受到——

小结:我们的快乐有时藏在景物里,有时藏在活动中,还可以像上面的文字一样,直接表现出来。

2.共同修改病文

(1)出示问题习作,师生共同诊断。

交流:你觉得这篇文章还有哪些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2)针对学生习作中感受描写不真切、不细致的问题,指导学生共同讨论修改,可以在景物或者活动描写中自然流露真情,也可以直接抒情、描写感受。

小结:我们在介绍自己的乐园的时候,一定要有顺序的表达,而且要把自己喜爱的事作为重点写清楚,这样别人才能感受到你的乐趣。

环节三:三改习作,认真誊抄(完成目标二)

(五)自我诊断习作

1.生根据“作文展示交流”这一环节得到的收获和启示以及同学的评改意见针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再次修改补充。

2交流、呈现修改后的片段

比较,分析:修改以后在哪些方面有了大的进步?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六)誊抄习作

学生誊写,强化誊抄要求,做到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纸面整洁。

1.大胆的分享习作表达的快乐。

2.能根据习作要求,诊断习作问题。

3.提出改进建议。

1.按照习作要求和建议修改习作。

2.用修改符号修改。

1.格式规范

2.字迹工整

作 业

设 计

将习作和自己的家人、朋友进行分享。

板 书

设 计

我的乐园

样子 活动 感受

运用修辞 细节描写 环境烘托

教 学

反 思

教、学、评一致性分析

备课组长意见: 学科负责人意见:

备课专用【课时设计】

课 题

语文园地一

课 时

课 型

单元

整理课

集体备课

人 员

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张愉

学 习

目 标

1.通过回顾本单元的文章,梳理“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通过诵读与积累词语,体会乡下与城市生活的不同,并能选择一幅画写一写。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卜算子·咏梅》的意境,积累古诗。

评价任务

1.自由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梳理“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

2.自由读“词句段运用”部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并能根据图画写出来。

3.背诵《卜算子·咏梅》。

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二次设计

环节一:回顾内容,梳理方法(完成目标一)

(一)回顾梳理,强化目标

1.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课文?(相机出示《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这些课文都是写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的。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

2.学习交流平台。

(1)自由朗读三位同学的话,你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小结:有些词句特别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课文的中心句集中表达了作者的想法;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

3.结合课文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指名说)

4.你还能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小组讨论交流)

环节二:积累词语,迁移运用(完成目标二)

(二)互动交流,质疑问难

1.生字词认读闯关

出示生字词,指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2.听写快车道

屋檐 构成 装饰 顺序 华丽 独特 照例 率领

踏步 倘若 和谐 催眠曲 甜蜜 梦乡 慰藉 扫荡 威力 锐利 河滩 帐子 闪烁 奇幻 蝙蝠 霸气

复杂 猫头鹰

师听写。出示词语,同桌互相检查。纠正易错字。

3.认读词语,体会不同

出示:读一读,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灯火辉煌

肥沃 静谧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1)指名认读。重点指导认读“璀、璨、沃、袅”。

(2)这两组词语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第一行词语是描写城市生活的,第二行词语是描写乡下生活的。)

(3)你知道这些词语的含义吗?

(4)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5)说一说你体会到的乡下生活或城市生活。

(每当夜幕降临,整座城市一片繁华。高楼林立的大街上车水马龙,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到处闪烁着璀璨的灯光,红的,绿的,蓝的,黄的,聚成一片,就像一簇簇绽放着灿烂光华的鲜花。)

(6)齐读。

小结:想象着画面读,词语就有了感情、有了温度,这就是汉字的魅力。

4.仿写句子,描绘画面

(1)出示:读句子,再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泛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①生自由练读课本中的例句。

②读完这两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自然景观的赞叹。排比、比喻的手法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③指导朗读。

(2)我会说,我会写。

①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的3幅插图。

②仔细观察图中画了什么,选择其中的一幅图,四人一组讨论练习,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说,写一写。

③指名交流。

透过文字我们能看到画面,我们也能运用文字把精彩的画面描绘出来,语言文字真奇妙!

(三)重点指导,强化训练

重点段落品析《乡下人家》5-7段

(1)照样子写词语。

天高地阔

(2)在文段中描写了两个场景,请简单的词语概括出来。

(3)按要求写句子。

①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缩句)

②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用带点词说话)

(4)文中提到“一副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是哪些景物形成了这幅风景画的?写在下面横线上。

(5)文中最后一段话的作用是:

环节三:体会意境,积累诗词(完成目标三)

(四)评价反馈,拓展提升

1.自学《卜算子·咏梅》。

2.全班交流

(1)这是一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2)重点理解:

犹:还,依然,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坦率自然。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表现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乐观豪迈之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能梳理“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2.灵活运用谈出感受。

1.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3.说出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1.正确流利的朗读句子。

2.说出句子的特点

3.选择合适的事物,表达感受,仿写句子。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

2.了解词意,体会词的意境。

3.背诵积累古诗。

当 堂

达 标

检 测

1.迷人的乡村风光和繁华的城市生活各有各的美,请分别用三个词语形容你眼中的乡村和城市。

乡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卜算子·咏梅

______________,飞雪迎春到。已是________,犹有________。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_____________,她在丛中笑。

1.将这首词的内容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是词牌名,________是词的题目。

3.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表现了梅花________,体现出作者________的态度。

作 业

设 计

1.用词语段运用中词语,分别一个城市和乡村的句子。

2.选一幅图片写句子,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3.熟读背诵卜算子.咏梅。

板 书

设 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直接表达情感或写法的句子

词句段运用 选择合适的事物,表达感受

教 学

反 思

教、学、评一致性分析

备课组长意见: 学科负责人意见:

第五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电

一、单元教学意义

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

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可以控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日的是整理学生的 发现和认识,比较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密的结构,前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学生从认识电的本质一电荷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学生使用的是电池这样一个安全的电源,而在日常生活中,多数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不能直接用家里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要把安全用电的教育贯穿单元教学的始终。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2、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4、要使电流经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路。

5、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路;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的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6、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7、开关通过连接和断开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的用电器。

8、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

过程与方法:

1、组装简单的电路。

2、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

3、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4、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5、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

6、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

7、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3、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准备

气球、线绳,塑料梳子、碎纸屑、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回形针、小开关、红灯、绿灯、黄灯、具有4个和6个接线头的盒子、橡皮、木质材料(小木片、小木棒等)、金属材料、丝、棉、皮、各类布料(湿和干)、铅笔、钢笔和玻璃等。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板书设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2、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小灯泡、1.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 导线 电池不同实物图展示:

3、简单电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交流要点: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指出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板书设计:

3、简单电路

电池 导线 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4、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过程与方法:

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教学准备】每组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2、说明: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板书:回路)

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建议:教师可准备多个好的和坏了的小灯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材料。)

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连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学习,排除连接方法上的问题。

2、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

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小灯泡坏了;

2.灯座松了,没有连上;(说明:这是发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要给他们一定 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分析电路出故障的可能,并做好记录。)

三、做个电路检测器:

1、讨论,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一般有下面几种方法:

①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

②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

2、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检测器做法:把上节课连接过的简单电路中的小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另外再连上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测器。)

3、做好电路检测器后,试试灵不灵。

4、根据教材10面的插图讲解检测电路和检测电路中各个部分(小灯泡、导线)的方法。(把故障电路的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个元件连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导线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就

说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是畅通的、没有故障的,否则就证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不畅通、有故障。)

5、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

(2)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应采用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里,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

6、制定检测计划。提醒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要边检查边做记录;最后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

7、利用排除法进行测试,找出故障的原因,要让学生再试一次,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分组汇报。

8、强调安全事项。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9、拓展:还有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 板书设计:

4、电路出故障了 回路

故障 电流中断

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小灯泡坏了;

2.灯座松了,没有连上;电路检测器

5、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

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20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表。

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活动中,关注每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性,鼓励他们学会合作。)

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

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

5、在观察的基础上对20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说明:对插头、卷笔刀等复杂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体构成复

杂,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我们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5、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 导电性 绝缘体 安全用电

6、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2、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过程与方法: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教学难点】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教学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只手电筒和相应的干电池,软木块(橡皮)一块、图钉两个、曲别针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一个、电池一节,导线若干,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教学过程】

一、观察手电筒:

1、观察组成手电筒的各种材料。

讨论:在这些材料中,有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

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

思考:电池和小灯泡是怎样安装的?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是怎样的?试着标出电流的路径。

3、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的。(教科书提供了一张手电筒内部构造的电路图,图中表示的是电路断开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手电筒的 电路是通的,图上的开关该怎样表示?画一画电流是如何从电池的一端通过开关和小灯

下载2015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光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光的传播》、《镜子》、《彩虹》和《光与生活》四课。《光的传播》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小孔成像的原理,会自制简易......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

    苏教版数学下册四年级第一单元

    0102一、填空。(23分)1、时针从9:00到12:00,旋转了()°。从3时到3时15分,分针旋转了()°。2、体育课上,老师口令是“立正,向左转”时,你的身体()旋转了()°,口令是“立正,向后转”时,你的身体()旋......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三角形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017最新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五篇材料]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三台小学陈渊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计算。 教......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5页例1、例2及做一做 处理练习一第2~4题 学......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0的运算教学设计

    课题:0的运算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关于0的运算;通过合作学习,归纳总结0的特性;会利用0的特性进行四则运算。 过程与方法:观察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总结,培养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