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最新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
(二)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作业布置: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点。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不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教学回顾:
共同点:平面的 不断开的 第二课时:拼一拼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2.第6页的第4题。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五、作业布置
第6页的第5题。
板书设计: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教学回顾:
=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8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特点 正方形的特点
教学回顾:
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教 学 设 计
参加集体备课教师:王金凤、赖双学、线丽宝
执
笔:王金凤 备课组长:赖双学 执教人: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材简析
一、教材内容说明
本单元内容是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灯平面图形的认识,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并能够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在生活中感知这些图形的应用。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灯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突破方法:对过实践活动,用亲身感受的方法来突破。
2、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突破方法:实际操作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授课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教学内容及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页及 第三页的“做一做”。
教材主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三个学生借助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三棱柱等立体图形,以描、画、印、拓、等方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帮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感受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在了解立体图形个表面的特征的同时,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及说明: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对过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圆柱的底面,以及利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目标
2、让学生经历描、找、说、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直观认识为主的阶段,但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的意识。本课将通过例题学习及相关练习,使学生逐步达到目标。
四、教学问题及说明:
学生在掌握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时可能会有些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通过观察操作,亲身感受的实践方法来教学,从而突破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这一难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本流程: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应用反馈—全课总结
(二)问题及例题
1、情景导入(出示情景图)
问题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自己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学生分组活动: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调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师生活动):学生自由交流,师给予鼓励。
(出示主题图)问题2: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提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2、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巾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
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问题3: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了崃的?在积木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 出示问题: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 小组交流后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认识三角形
你能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你会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请展示自己折成的图形。你发现了一个新的图形吗?(板书: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三角形。(4)认识平行四边形
用这两个在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呢?请各小组在绒面板上拼一拼,看你们可以拼出几种图形。
带领全班学生一起看拼出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绒面板。问:谁认识这个图形?(指着平行四边形告诉学生这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
(师生活动):①、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一做:、摸一摸、并侧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三角形。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订正,并指明让学生将拼成后的绒面板放到讲台上展示。
3、巩固练习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3)试一试。
1)出示一些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文形,哪些是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问题4: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4)投影出示练习一第1-3题,指导学生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发展他们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这样做并且层次分明、开放性强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全课小结
问题5: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回顾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加深印象。(师生活动):师问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六、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授课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
二、教学内容及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页的例2及相应的 “做一做”。
教材例2是一个拼组图形的活动。通过用学过的、同样的平面图形拼成学过的或没有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并为以后得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教材呈现了用等边三角形、一般三角形、宽为长的一半的长方形拼组的例子。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文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力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说明:
根据单元目标、结合课标要求,确定本课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对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2)对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四、教学问题及说明:
学生在前面一个课时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现在在这个基础上要进一步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但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所掌握的方法就不同。因此,只有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亲自实践的基础上掌握自己认为好的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力的方法,把教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让学生学得更深刻。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本流程: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应用反馈—全课总结
(二)问题及例题
1、情景导入:
教师带来了几张漂亮的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图片是由哪些平面图形拼组成的。(课件出示)
问题1:你们想自己拼一拼这些图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拼组(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图联系生活,利用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的拼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知到原有的平面图形通过拼组可以变成漂亮的图形,以此激发学生也想要拼一拼的欲望,为新知的学习奠定情感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自由交流。获得以下信息:
①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
②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正方形)【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长方形的拼组,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一些数学探究的方法,为后面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2、探究新知
1)引导探究长方形的拼组。
问题2: 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2)拼一拼:利用手中的图形拼一拼。
3)说一说:利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小结:利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以拼成正方形。(2)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
你能用几个正方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 出示要求:
1)想一想:你准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拼一拼:利用手中的学具拼一拼。
3)说一说:把你用正方开拼成的图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3)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
问题2:利用几个三角形可以拼组成什么图形呢? 学习提示:
1)想一想:你准备用三角形拼成什么图形,需要几个三角形。2)拼一拼:利用手中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拼出来的图形和你想象的是否一样。3)说一说: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用三角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给学生可操作的学习提示,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一步步地进行自主探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理解几何概念,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3、巩固练习
(1)趣味导练(课件出示)
小精聪聪看同学们学得认真,想出几道题 考考大家,你们敢挑战吗? 1)认真观察,下面的哪两个长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2)在能拼成正方形的后面打“√”,不能拼成正方形的后面打“×”。(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第4、5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有效巩固学生当堂课所学知识,并且让学生思考、汇报,集体订正,同时让学生欣赏,自由谈话。
4、全课小结
问题4: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回顾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加深印象。(1)联系生活说一说。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利用了平面图形的拼组,你能说一说吗?(2)欣赏拼组的图形,引导学生谈感受。(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回归生活,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图形拼组的应用,旨在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回归生活,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图形拼组的应用,旨在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回归生活,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图形拼组的应用,旨在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回归生活,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图形拼组的应用,旨在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回归生活,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图形拼组的应用,旨在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回归生活,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图形拼组的应用,旨在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的拼组
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三角形的拼组
七、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授课课题:用一套七巧板 拼三教学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页的例3及第4页的 “做一做”。
数学课程标准站在促进人的发展的高度,强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教材在例3中正式引入了七巧板,并让学生先”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再比一比“看谁拼的多”。既渗透了教学文化,又给学生提供了认识平面图形的丰富的教材,使学生借此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及说明: 知识与技能(1)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问题及说明:
使学生初步理解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 靠自己亲自动手操来实践来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想象空间,在该课时里,我设计了多层次的拼摆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要解决的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明白要解决的问题后,让学生动手拼一拼,边拼边思考,“边
拼边思考怎样拼出跟多的三角形,然后提出例3中要解决的问题: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看谁拼的多。使学生体验到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由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水平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层次存在差异,学生在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方面会出现问题。在教学中可通过设置有趣味性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交流。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巩固反馈→课堂总结(二)问题及例题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由七巧板拼成的漂亮图片
(2)用激情的语言来介绍七巧板的历史,让学生知道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一项智力游戏,使学生感到自豪并激发学生对七巧板的兴趣。
【设计意图】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由教师谈话导入新课的情景图。这样安排既利于学生立即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又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时间,为下面的学习创设更有利的时空。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之余激发对七七板的喜爱之情。教师在介绍中渗透自己的骄傲与自豪之情,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生活动:(1)幻灯片展示七巧板的制作过程。
通过对七巧板的观察,让学生找出七巧板的特点,教师可给予适当的指导:
问题l:它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
问题2:每种图形有几个?分别是几号?
2)从七巧板中选出两块板,拼出学过的数学图形。
(3)选择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学过的数学图形。教师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4)游戏环节: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利用所有的七巧析摆出一个正方形。
1)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2)然后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3)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之余激发对七七板的喜爱之情。教师在介绍中渗透自己的骄傲与自豪之情,激发学生的兴趣。七巧板的制作过程虽然十分简单,但它在本节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把它的拼组作为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对七巧板的认真观察,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七巧板的基本特征,这样既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又为后面用七巧板拼图打下基础。本环节是本节果的亮点所在,为的是让孩子们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体会七巧板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对七巧板的喜爱之情,从而为以下的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3、巩固练习
(1)根据序号拼图形。
教师出示一套七巧板,每个图形上均标有序号,学生可以根据序号拼出图形。
(2)照样子,选择喜欢的图形拼一拼。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 6个由七巧板拼成的作品,但不出示七巧板的序号,让学生照样子拼一拼,试一试。(3)猜一猜,拼一拼。出示第一个狐狸阴影图片。1)你们看它像什么?
2)猜一猜,它可能是由哪几块七巧板拼成的? 3)学生在猜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试拼。教师在此过程中发给四组学生四套七七板和四张纸,让这四组同学在纸上拼,拼成后教师展示在黑板上。(4)成果展示。
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把优秀作品展示给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第一个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情景图,边观察边提问边补充的方式,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拼图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4、课堂总结 完善认知
问题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说,师小结。
【设计意图】采取师生合作的形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师小结,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板书设计: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看谁拼得多?
七、教学反思:
学案设计
一、课前准备
找生活中和数学有关的问题拼平面图形,看谁找的多?
二、目标检测
完成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配餐作业
回家找生活中和数学有关的信息,拼平面图,说给父母听。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
设计
课题:不退位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和计算顺序.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顺序.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红、黄色圆片及数位表.教学过程
一、复习
1.70-3042-2079-6
85-4067-3165-3
65-3这道题的竖式应该怎样写?
2.想一想笔算加法时都应注意些什么?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65—3=_______________
教师说明也可以写成竖式进行笔算.(1)出示图示,使学生明确:
十位上 6个○表示 6个十;个位上 5个○表示 5个一,读作 65.(2)说明:要从65里减3
启发学生思考:3表示什么?应该从哪里去掉?
引导学生明确:3表示3个一.应该从65里个位上“5个一里去掉3个一.”
教师同时在个位○中划去3个.(3)说明:笔算竖式怎样写呢?
要求学生在稿纸上写数字65,在65的个位数5的下面写上3,也就是3要对着65的个位数5.写上减号和横线.就是数位对齐,与笔算加法的道理一样.(4)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提醒学生,在横式等号后面也要写上得数.2.教学例2.(1)比较例2和例1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请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注意去掉的23应该怎样去掉?
(3)学生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提问:你在写竖式时,其中写减数中的“2”,你是怎样想的?(2是在十位上,应与65的十位上的6对齐.)
(4)学生对照数位圆片图,进行尝试计算.(5)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时的思维过程.3.小结计算方法.说说笔算减法的方法是怎样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相比,主要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三、加深理解,形成技能
填空:
69-27=99-8=70-40=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鼓励.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引导学生明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还要注意,计算时要仔细,得数要写在模式等号后.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例1 65-3= 62 例 2 65-23= 42
探究活动
小猫钓鱼
游戏目的
巩固百以内的加减法.游戏材料
用硬纸片做成的鱼若干条,每条鱼身上有一道算式,鱼嘴用铁丝做成一小圆圈;小猫面具;钩鱼杆、线、鱼钩.游戏程序
1.用课桌围成一个长方形“鱼塘”,“塘”中放“鱼”,鱼身有算式的一面朝上.2.每3人一组,头戴小猫面具,身上挂一个写有得数的牌子,围在课桌外面.3.用鱼杆、鱼钩钓得数与自己身上的得数相同算式的鱼.
第四篇: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反思
一下数学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1、反思教具、学具准备
要很好的实现这些课的教学目标,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具、学具准备。因为没有配套的学具,虽然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好相应的立体图形实物等学具,但从上课的表现来看,很多同学并没有准备,以致影响整体教学效果,没有实现人人动手操作的课堂氛围。
2、反思教学目标:
上完以后,我觉得孩子对平面图形已经能够识别,但还不能很好的说出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因为一年级学生的认识特征,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感性认识,但抽象出平面图形概念还是有一点难度。
3、反思教学重难点:
是否上得成功,主要是看能否达到教学目标,其次是看重难突出了吗?这单元的难点是:
1、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平面图形的辨认;
2、图形摆放的位置不同了如何辨认。但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帮孩子解决问题,我的起步太高了,而且没有帮孩子在研究平面图形特征及区分上给予“阶梯”,引导学生不够到位,而且还“拔苗助长”了,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是没有帮助的。
4、反思教学方法:
我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让孩子自己去研究图形,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方向是对的。尤其在教学伊始,通过引导学生怎样画手形,很多同学想到了印、描的方法,为后面从立体图形中画出平面图形作好了铺垫。但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去放,什么时候收呢?这才是最重要的,就我来说,我虽然做到了“放”,但却“放”得不合理,做到了“收”,但“收”得不全面,因为在讨论汇报这五种平面图形过程中,我有让孩子自己去找各种图形的特征难度太大,放给学生去做,但学生无从入手去进行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也不懂得研究;收得不全面是因为孩子不懂得系统的找到图形的特征,汇报出来的结果不能达到我想要的,所以导致这知识点没有突出,还令学生学得模糊了;另外,在练习上,很多孩子还没能很好看分辨出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把一些平面图形斜着放的时候,学生也很难辨别,这就是难点没有突破好的问题。
今后需要注意问题:
通过这单元的教学,使我知道许多教学上的误点,我个人认为如果要上好课要做到以下几点,同时也请各位老师多给意见,有不对的地方请多指教。
1、全面理解教材(1)把握本教材教什么,学生要掌握什么知识。
(2)认真细读教参与课标,了解教学的重难点。
2、充分了解学生。(1)、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2)、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准备好学具,如果不能,教师应该适时准备几组学生课堂所需学具。
3、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与课时,整合教材
(1)每位教师都就应该有驾驭教材的能力,不一定要按教材所说的课时去开展教学,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征及对教材的理解来组织教学。
(2)做好单元教学设计。每个单元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首先老师要知道,并写好单元的教学目标及做好本单元的整体设计。
4、设计好课时教学目标
(1)目标要明确。
(2)目标要易于操作。
(3)目标要体现三维。
一下数学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
(二)》这个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进行学习的,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引入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平面图形。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我又先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并摸一摸、画一画这些立体图形的的面,让学生经历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体会到“面”在“体”上。之后又让学生动手设计美丽的图案,并且在小组里面说一说自己的设计。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都在想学乐学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但学生在说的时候没有能够很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说的能力不强,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一个错误就是喜欢把圆说成圆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种说法的影响。在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时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房子图,思维还是没有得到拓展开放。所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引导加强。
一下数学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二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使学生既对几种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还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思想的渗透,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能认真领会课标中的新理念,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创设了“玩七巧板”的情境,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七巧板”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一种玩具。“七巧板”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2.能从学生认知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对四种图形的认识,教师改变了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这样安排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3.重视学生的体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1)能让学生在“玩”中体验。(2)能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3)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
总之,“平体图形的认识”,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性方面,都能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1、6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在数123中,个位是,十位是,百位是。
3、比最小的两位数大3的数是,比最大的两位数小6的数是
4、与8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5、我是由2个十我加上30就是90。
和7个一组成的。
二、在里填上“>”、“<”或“=”号
33-522+659-659-1427+527+8
72-866+335+761-1937-218+9
16角2元6元8角68分23角2元3角
三、先写出下列各数,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七十二二十三六十八一百五八十九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