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案例分析

时间:2019-05-12 18:1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咏华山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咏华山案例分析》。

第一篇:咏华山案例分析

读读·画画·演演——《咏华山》案例分析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采用了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这篇课文叙述了寇准跟着先生登华山时赞美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教材特点,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充满兴趣地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通过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评评,来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片段1]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让我们一起随着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看。(出示句子: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完后把你看到了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师:谁来把你刚才交流的告诉大家? 生:我在华山顶上看见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看见了远远近近的山都像在自己的脚下。生:我看见了白云在山腰间飘动。

师:小朋友读了这两句就看见了蓝天、白云、太阳和远远近近的山,你们真会读书。

师:那你们觉得华山的景色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美丽。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迷人。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奇特。

师:是啊,华山的景色真美啊!老师这儿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组合画成一幅画。(请学生自由画图,一生板演)师:你们觉得他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把太阳画在小孩的头顶上很好。因为华山很高,太阳看起来离我们很近。师:你说得真好,说明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我觉得他把山画在小孩的脚下很好。因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

师:那你觉得华山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很高,高得山都在自己脚下了。生:我觉得他把白云的位置画错了。

师:那你觉得白云该画在哪里?你来画给大家看看。(生重新画)

师: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吗?

生:因为山腰是在山的中间,所以要画在山的中间。师:你不仅看得仔细,也很善于思考。

师:小朋友画得真好,那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奇特的景象吗? 生:因为华山很高。

[评析: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画画、学生评议等环节,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受到华山美丽景色的熏陶,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片段2] 师:请小朋友自由练读这两句话,看看谁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学生自由练读)师:谁来试试?

师: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感受到华山真的很高。师:谁能读得比他还要好?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华山真高啊!师:我们一起来读读,体会一下华山的高。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亲眼看到了这雄伟美丽的华山景色。如果此时你也在华山上,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会做动作的还可以做做动作。生:(边做动作边说)啊,真是太美了!生:华山真高啊!

师:是啊,华山的风景多美啊,小朋友读着读着,就不由得发出了赞叹,有的还做着动作,这就是“情不自禁”。小寇准看到这美丽的风景,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他做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赞美华山的?

[评析:“作者胸有境,入境如与亲”。只有让学生进入情境,学生才能真正体会语言的蕴意。“情不自禁”一词是文与诗的联系点,教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借助学生换位体验,自悟其情,体会词语意思,也顺理成章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古诗的学习上。] [教学片段3] 师:寇准才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所以先生听了—— 生:连连点头称赞。

师:老师请小朋友同桌间互相合作,来演一演小寇准吟诗和先生称赞的情景。小朋友在表演时还可以配上动作。我们来比比看,哪组同学表演得最好。(学生自由组合表演)

师:哪组小朋友来表演给大家看?

(一生演寇准,边吟诗边表演“举手”、“回首”等动作,一生演先生,边听边说边点头。)

师:你们觉得他们两个表演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把小寇准的“举手”、“回首”都表演出来了。诗也念得很有感情。生:我觉得老先生边说边点头称赞表演得很好。生:我觉得老先生还可能会捋捋胡子,翘翘大拇指。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我们一起表扬表扬他。让我们一起来吟吟这首诗,来赞一赞小寇准吧!

(师生共同吟诗表演)[评析:通过感悟、表演、评议,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共同表演课文情境。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议,在反馈过程中,有机捕捉学生评议中的亮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大胆地发表创见,集思广益,发扬民主,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教学反思]

一、读中感悟,层次化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我 首先从兴趣入手,以华山的各种画面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采用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齐读等各种朗读方法,品位语言,如在指导“啊!华山真高啊!”一句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华山的高;在初步感知了华山顶上的风景后,通过换位朗读来体会华山的风景美;以读促悟,运用学生的实践体会,来理解“情不自禁”,达到培养语感,形成积累的目的。

二、一诗一画,熏陶式教学

有人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语文是一种载体,它与其他学科是息息相关的,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和整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咏华山》一文将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集于一体。在教学中,在学生充分感知华山语言美的基础上,我采用让学生读读、画画、评评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将音乐、美术、语文有机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教学,使学生在语文自主实践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既受到华山美丽景色的熏陶,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自主合作,方法型教学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演一演小寇准和先生,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了不同的创新见解,无不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第二篇:《咏华山》课堂教学案例评析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采用了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这篇课文叙述了寇准跟着先生登华山时赞美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教材特点,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充满兴趣地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通过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评评,来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片段1]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让我们一起随着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看。

(出示句子: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完后把你看到了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师:谁来把你刚才交流的告诉大家?

生:我在华山顶上看见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看见了远远近近的山都像在自己的脚下。

生:我看见了白云在山腰间飘动。

师:小朋友读了这两句就看见了蓝天、白云、太阳和远远近近的山,你们真会读书。

师:你觉得华山的景色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美丽。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迷人。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奇特。

师:是啊,华山的景色真美啊!老师这儿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组合画成一幅画。

(请学生自由画图,一生板演)

师:你们觉得他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把太阳画在小孩的头顶上很好。因为华山很高,太阳看起来离我们很近。

师:你说得真好,说明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我觉得他把山画在小孩的脚下很好。因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

师:那你觉得华山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很高,高得山都在自己脚下了。

生:我觉得他把白云的位置画错了。

师:那你觉得白云该画在哪里?你来画给大家看看。

(生重新画)

师: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吗?

生:因为山腰是在山的中间,所以要画在山的中间。

师:你不仅看得仔细,也很善于思考。[

师:小朋友画得真好,那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奇特的景象吗?

生:因为华山很高。

[评析: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画画、学生评议等环节,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受到华山美丽景色的熏陶,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片段2]

师:请小朋友自由练读这两句话,看看谁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

(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试试?

师: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感受到华山真的很高。

师:谁能读得比他还要好?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华山真高啊!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体会一下华山的高。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亲眼看到了这雄伟美丽的华山景色。如果此时你也在华山上,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会做动作的还可以做做动作。

生:(边做动作边说)啊,真是太美了!

生:华山真高啊!

师:是啊,华山的风景多美啊,小朋友读着读着,就不由得发出了赞叹,有的还做着动作,这就是情不自禁。小寇准看到这美丽的风景,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他做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赞美华山的?

[评析:作者胸有境,入境如与亲。只有让学生进入情境,学生才能真正体会语言的蕴意。情不自禁一词是文与诗的联系点,教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借助学生换位体验,自悟其情,体会词语意思,也顺理成章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古诗的学习上。]

[教学片段3]

师:寇准才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所以先生听了---

生:连连点头称赞。

师:老师请小朋友同桌间互相合作,来演一演小寇准吟诗和先生称赞的情景。小朋友在表演时还可以配上动作。我们来比比看,哪组同学表演得最好。

(学生自由组合表演)

师:哪组小朋友来表演给大家看?

(一生演寇准,边吟诗边表演举手、回首等动作,一生演先生,边听边说边点头。)

师:你们觉得他们两个表演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把小寇准的举手、回首都表演出来了。诗也念得很有感情。

生:我觉得老先生边说边点头称赞表演得很好。[

生:我觉得老先生还可能会捋捋胡子,翘翘大拇指。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我们一起表扬表扬他。让我们一起来吟吟这首诗,来赞一赞小寇准吧!

(师生共同吟诗表演)

[评析:通过感悟、表演、评议,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共同表演课文情境。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议,在反馈过程中,有机捕捉学生评议中的亮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大胆地发表创见,集思广益,发扬民主,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取得了教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成功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读中感悟,体会意境,培养语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从兴趣入手,以华山的各种画面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采用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齐读等各种朗读方法,品位语言,如在指导啊!华山真高啊!一句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华山的高;在初步感知了华山顶上的风景后,通过换位朗读来体会华山的风景美;以读促悟,运用学生的实践体会,来理解情不自禁,达到培养语感,形成积累的目的。

二、学科间整合,受到美的熏陶

有人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语文是一种载体,它与其他学科是息息相关的,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和整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咏华山》一文将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集于一体。在教学中,在学生充分感知华山语言美的基础上,我采用让学生读读、画画、评评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美术才能,在音乐中感受画面美,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从而将音乐、美术、语文有机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教学,使学生在语文自主实践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三、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造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演一演小寇准和先生,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了不同的创新见解,无不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第三篇:《咏华山》评析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寇准和先生登华山的事,歌颂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美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我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生动、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书声琅琅。

一、教学直观化,充分感知内容。

为顺应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创设利于学生积极、主动读文的情境,引导学生充满兴趣地阅读,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我采用了多种直观化教学的手段。如播放华山的录象,让生动、传神的图象去激发学生阅读、表达的兴趣。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设计了一组简笔画,化抽象为直观。课堂上,我还让学生参与板画的设计,在想想、画画、说说、议议中,促使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

二、朗读情感化,真切体会意境。

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苏教版教材将朗读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咏华山》一课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除了、都在、脚下、那么近、山腰间、朵朵白云等重点词语,反复朗读、品味。给学生时间充分地读,通过朗读这座桥梁,引导学生走向课文,走进课文。

三、气氛和谐化,驰骋自由思维。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说过: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自由、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不仅有利于学生减轻学习负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自由思考的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思维的独创性。课堂上,我不断鼓励学生思考提问,自我表现。如在教学第二段25句话后,我设计了拼图游戏,让学生动手来还原美丽的语言文字,并组织学生评价,发表不同的意见。观看华山的录象时,引导学生理解情不自禁时,都给学生的各抒己见以肯定。教师给学生所营造的宽松气氛,使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

第四篇: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案例评析

一年级语文《咏华山》案例评析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大巷中心小学

点击数:207

【感谢您浏览网!请在站内输入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网址是】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文,采用了古诗教学的新型----文包诗。这篇文叙述了寇准跟着先生登华山时赞美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教材特点,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充满兴趣地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通过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评评,来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片段1]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让我们一起随着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看。

(出示句子: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完后把你看到了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师:谁来把你刚才交流的告诉大家?

生:我在华山顶上看见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看见了远远近近的山都像在自己的脚下。

生:我看见了白云在山腰间飘动。

师:小朋友读了这两句就看见了蓝天、白云、太阳和远远近近的山,你们真会读书。

师:你觉得华山的景色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美丽。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迷人。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奇特。

师:是啊,华山的景色真美啊!老师这儿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对文的理解组合画成一幅画。

(请学生自由画图,一生板演)

师:你们觉得他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把太阳画在小孩的头顶上很好。因为华山很高,太阳看起来离我们很近。

师:你说得真好,说明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我觉得他把山画在小孩的脚下很好。因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

师:那你觉得华山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很高,高得山都在自己脚下了。

生:我觉得他把白云的位置画错了。

师:那你觉得白云该画在哪里?你来画给大家看看。

(生重新画)

师: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吗?

生:因为山腰是在山的中间,所以要画在山的中间。

师:你不仅看得仔细,也很善于思考。

师:小朋友画得真好,那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奇特的景象吗?

生:因为华山很高。

[评析: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画画、学生评议等环节,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受到华山美丽景色的熏陶,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片段2]

师:请小朋友自由练读这两句话,看看谁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

(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试试?

师: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感受到华山真的很高。

师:谁能读得比他还要好?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华山真高啊!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体会一下华山的高。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亲眼看到了这雄伟美丽的华山景色。如果此时你也在华山上,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会做动作的还可以做做动作。

生:(边做动作边说)啊,真是太美了!

生:华山真高啊!

师:是啊,华山的风景多美啊,小朋友读着读着,就不由得发出了赞叹,有的还做着动作,这就是情不自禁。小寇准看到这美丽的风景,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他做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赞美华山的?

[评析:作者胸有境,入境如与亲。只有让学生进入情境,学生才能真正体会语言的蕴意。情不自禁一词是文与诗的联系点,教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借助学生换位体验,自悟其情,体会词语意思,也顺理成章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古诗的学习上。]

[教学片段3]

师:寇准才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所以先生听了---

生:连连点头称赞。

师:老师请小朋友同桌间互相合作,来演一演小寇准吟诗和先生称赞的情景。小朋友在表演时还可以配上动作。我们来比比看,哪组同学表演得最好。

(学生自由组合表演)

师:哪组小朋友来表演给大家看?

(一生演寇准,边吟诗边表演举手、回首等动作,一生演先生,边听边说边点头。)

师:你们觉得他们两个表演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把小寇准的举手、回首都表演出来了。诗也念得很有感情。

生:我觉得老先生边说边点头称赞表演得很好。

生:我觉得老先生还可能会捋捋胡子,翘翘大拇指。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我们一起表扬表扬他。让我们一起来吟吟这首诗,来赞一赞小寇准吧!

(师生共同吟诗表演)

[评析:通过感悟、表演、评议,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共同表演文情境。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议,在反馈过程中,有机捕捉学生评议中的亮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大胆地发表创见,集思广益,发扬民主,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反思]

在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取得了教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成功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读中感悟,体会意境,培养语感

新程标准指出: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堂教学中,我首先从兴趣入手,以华山的各种画面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采用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齐读等各种朗读方法,品位语言,如在指导啊!华山真高啊!一句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华山的高;在初步感知了华山顶上的风景后,通过换位朗读来体会华山的风景美;以读促悟,运用学生的实践体会,来理解情不自禁,达到培养语感,形成积累的目的。

二、学科间整合,受到美的熏陶

有人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语文是一种载体,它与其他学科是息息相关的,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和整合,是现代程改革的趋势。《咏华山》一文将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

【感谢您浏览网!请在站内输入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网址是】

集于一体。在教学中,在学生充分感知华山语言美的基础上,我采用让学生读读、画画、评评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美术才能,在音乐中感受画面美,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从而将音乐、美术、语文有机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教学,使学生在语文自主实践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三、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造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演一演小寇准和先生,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堂评议,深化理解了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了不同的创新见解,无不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第五篇:咏华山教案[定稿]

《咏华山》第二课时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华山的高 2.学会书写本课三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诗文对照,体会诗的大意,并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教学重点:

能诗文对照,体会诗的大意,学会书写本课生字。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教学准备:

课件、华山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指名谈谈爬山的经历和感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爬一座中国的名山,它就是——(板书:华山)

2、瞧!这就是华山(课件出示华山图,)

3、小朋友,我们的词语宝宝呀也组成了两个小分队,去爬华山了,不信你们瞧!(课件出示词语),想爬上去和他们打招呼吗?(开火车读,相机正音)

二、精读课文,感受华山的“高”

(一)初读古诗

1、古时候,有个叫寇准的小孩和先生一起去爬华山,还写了一首诗来赞美华山,这首诗就叫——(板书:咏华山)(课件出示古诗)

2、想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我们就要和寇准一起登上华山。

(二)感受华山的高

1、他们沿着山路爬上山顶,站在山顶,他们觉得华山怎么样?(板书:高)

2、课文中哪些地方告诉我们华山高呢?(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画出相关句子)

3、交流,指名读

4、接下来,我们就一边读课文,一边欣赏华山的美丽景色好吗?

(1)课件出示“啊!华山真高哇!”(齐读)(2)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有谁知道?

(3)谁来读出华山的高(指名读,读得高一些,教师抓住关键词评价读)(4)这样高的华山,如果让你去爬,你会怎样?(生谈谈感受)(5)你能轻轻松松地爬上去吗?课文中就有一个词,是说爬山不容易的,你找到了吗?(艰难)

(6)课件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指名读,读得艰难一些)(7)华山很高,也很难爬,但登上山顶以后就能看到不一般的景色。

A、课件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老师先贴上华山图,请学生贴群山图)

a这些山,一座连着一座,可真多呀,谁能读好这句话? b这些山原本也很高,可为什么到了这儿就变得矮小了了呢?

c除了蓝天,只有华山这一座山像一个巨人一样高高在上,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生练读,指名读,师评价,齐读)

B、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还能看到什么景色?

a课件出示: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b指名读——“太阳显得那么近”,能读的再近一点吗?(学生贴太阳图)

c山腰间在哪儿?小朋友你们都有腰,摸给老师看看。那山腰的位置就在——(学生贴白云图)

d贴一朵白云行吗?体会“朵朵”,你看华山都已经在白云的上面了。它实在是——(高)谁能把自己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C、请小朋友们美美地读一读。

(课件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三)借文悟诗

1、华山这么高这么美,寇准就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课件出示古诗)

2、相机理解“情不自禁”“吟诵”(像你们这样忍不住和老师一起读,这就叫做“情不自禁”。像这样有节奏的诵读诗文,就叫“吟诵”。)

3、诗的意思是什么呢?聪明的小朋友,请读一读古诗,再读一读我们刚才学习的句子,好好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课件出示诗句及课文)理解“举头”“回首”。

4、师范读,指名读,配乐加动作朗诵。

5、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怪不得先生会——(引读:连连点头称赞)请你来表演先生夸一夸寇准。

6、请一位小朋友来扮演小孩,做动作吟诵古诗,老师表演先生。谁有这个本领?

7、寇准写这首诗的时候有多大?(七岁)可能和你们一样大或者比你们还小,你们能用一句话称赞他吗?

三、总结全文

1、我们和寇准爬上了华山,再来欣赏一下华山吧!(课件出示华山图片)

2、站在华山顶上,你能赞美华山一下华山吗?(带上自己的动作、表情)

2、我听出了你由衷的赞美。你们情不自禁地赞美华山、赞扬华山、赞叹华山,就是(板书“咏华山”)

3、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随着课文登上了华山,游览就要结束了,让我们把华山的高,华山的美牢牢记在脑海里吧!(课件出示:背景音乐和原文)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齐”“间”“与”

与:师范写,生书空。你是如何记住这个字的 齐:上面要舒展一些,就像小鸟的翅膀 间:半包围结构,你还知道那些门字框的字

2、给它找朋友

3、生描红,师巡视。

五、板书

咏华山 高(太阳图)(华山图)

(白云图)(群山图)

下载咏华山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咏华山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咏华山教案

    咏华山 执教教师:顾婷 执教年级:一年级(下) 【教学目标】 1、字词: (1)能写默本课生字新词,并能说出词语的意思:艰难、远远近近、山腰间、朵朵、吟诵、情不自禁、回首、举头。 (2)学生......

    《咏华山》教案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指读课题:咏华山) 2、玩游戏,认读生字词 小朋友们,想登上山顶欣赏美丽的风景吗? (1)第一座山【出示词......

    咏华山教案

    《咏华山》教案滨江小学韩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5课,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小节,齐读第一小节。 二、精读第二小节: (一) 1、出示图......

    咏华山教案

    教学内容咏华山(第一课时)三维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华山的高。2.了解咏齐情不自禁称赞等词语的意思。正确、规范地书写华、岁、齐、。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预......

    咏华山说课稿

    一、说教材这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2册第7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

    咏华山 教学设计(精选)

    《咏华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这是苏教版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

    《咏华山》教学反思

    《咏华山》教学反思《咏华山》教学反思1《咏华山》把古诗《咏华山》巧妙地包含在叙述寇准与先生登山的现代白话文中。“诗”是“文”的话题开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

    咏华山教学设计

    《咏华山》教学设计平遥县汇济小学 邢海琴 教学目标: 1、教学剩下的生字:与、齐、称。 2、理解第二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古诗。 3、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