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及目的
1.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及体系
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它既不同于针对本族人的汉语教学,也不同于针对本族人的外语教学。任何学科只有具有自身独特的学科任务,才有独立分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也具有独特的学科任务。
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征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包括以下几点: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一种语言教学,它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教好语言。与此同时,对外汉语教学又是第二语言教学,这就与第一语言教学(常常是母语教学)区别开来。由于它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因此它一方面要受到第二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制约,同时又要受到汉语教学本身特殊规律的制约。此外,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而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因此它又不同于对我国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根据以上有关对外汉语教学性质的分析,可以简要归纳出几个对外汉语教学的特征:(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不是让已具备汉语运用能力的本族人掌握更多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而是让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掌握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交际活动的能力。(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语言作为技能和能力,只有通过练习、实践才能掌握。(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为重要,基础阶段总是拥有最多的学习者,也最能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与规律。(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通过汉语与学习者母语的对比确定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分析并纠正学习者的错误。(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教学本身就应包含运用目的语成功地进行交际所必需的文化内容。(6)集中、强化的教学——相对说来,课程较集中,课时较多,内容较密集,进度较快,班的规模较小。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与课程设计
教学目的是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它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制约着各个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教学目的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教学目的制定的合理性。教学目的要在教学计划中恰当定位,与教学客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协调一致,指导教学主体行动并转化为教学结果,从而实现自身的合理性。
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外国学习者,他们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希望能够利用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环境,更好地掌握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目的时一定要兼顾外国学习者及其国家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从加强各国之间、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愿望出发,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培养全面发展的外国汉语人才。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对外汉语学者将其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是对外汉语教学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的,它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并运用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的特点,因而比其它情况下的汉语教学更充分地显示出把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教学目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语言学习是一个认知发展的过程,不仅需要有智力因素发挥作用,同时也需要情感因素的参与。在掌握目的语的过程中,由于教在掌握目的语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有意识地采取适当的训练和辅导方法,加上学习者的积极配合,智力和情感因素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3)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学习汉语必须同时掌握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可以说,中国文化知识越丰富就越能从深层次上掌握汉语,发展高级的汉语交际能力。
杨金成(2006:56)指出:/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和目标,以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目标
作系统的分类,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它与对外汉语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确 立、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对学生考试题目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最早就是因考试问题而出现的)。不但教学内容、教材等都是为教学目标服 务的,而且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教师的能力结构的培养也将服从于教学目标。0这段话明确 阐释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定位、目标分层、目标陈述,对对外汉语教学任务的有效实施、教材 编写、师资培养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2.1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定位
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定位源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既与外语教学有共同点,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首先,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外国学习者,所以我们的汉语教学不是母语教学,而是第二语言教学,培养学习者的目标也不是简单的交际能力,而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外国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尽管五花八门,但学会用汉语进行交际是其基本目的,而其交际过程又总是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进行的,这一点无论学习者是否意识到,意识到的程度有多深,其使用汉语进行的交际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郭风岚 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定位、分层与陈述
(语言——语用——文化)三位一体
本文认为:(1)对外汉语教学属第二语言教学,因此其总目标应明确定位为培养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定位不仅符合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与实际,而且对贯彻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语言——语用——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原则具有重要意义;(2)对外汉语教学目标是有层次的,下层目标与上层目标层层衔接,共同构成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系 统;(3)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陈述应特别关注陈述的有效性,总目标层的目标陈述应是纲领性、方 向性的,分目标层的目标陈述应既具指导性、示范性,又具可操作性,而底层的目标陈述则应完全 是具体、明确、规范、可操作的。
(4)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语言能力、语用能力、文化能力。三者的关系犹如一棵根植于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参天大树,语言能力是干,语用能力、文化能力是枝,没有树干,树枝就无所依附,没有树枝,树干也达不到枝繁叶茂,三者只有相辅相承,协调发展,才能共同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营养。
语言能力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具备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诸如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知识以及听、说、读、写技能等,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性、前提性条件,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学习的第一步。
语用能力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具备的语境理解与认知力,既包括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也包括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够把握住基于交际场景的言外之意。如果说语言能力是体,那么语用能力就是用,教学中两者应同时展开。
文化能力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具备的多元文化理解与认知力,包括能够使用汉语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能够较好地理解、把握基于汉语文化背景下的/言外之意,能够恰切地处理两种或多种文化背景者之间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冲突。相对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来说,文化能力是最复杂的,其交际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最突出,所以要培养第二语言学习者这一能力,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但毋庸讳言,文化能力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否得体地运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教学中应与语言教学、语用教学同时展开,但需缓慢渗透。
3.1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分层
如前所述,对外汉语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 力,那么在对外汉语教学目标层次系统中,这一目标当位列最高层,是对外汉语教学第一层次 目标,我们称为总目标层。其下位目标可以依据具体内容层层设立,比如与总目标相接的下位 目标我们可叫做分目标,其下可叫做次分目标,等等。在目标层次系统中分目标可以简称为分 目标层
1、分目标层2,,其下可以依次简称为次分目标层
1、次分目标层2。各分目标
层设立的目标应当是总目标的层层细化,所以分目标层上下层之间更应彼此衔接。最后一个 层次我们称为底层,底层目标的设立一定是具体明确的、直接有效的、可操作的。
当然,教学实施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总目标下的各分目标
层中目标的设定也并不是有定的或一成不变的,可依据教学类型(比如短期教学、速成教学、非 学历进修教学等)设定,可依据教学时间(比如短期4周、6周、8周、12周等)设定,可依据学习要求(比如听、说、读、写)设定,等等。
现在我们以国家汉办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关于短期强化类教学和长期进修类教学为底本,进一步扩展上一图示,将其具体模拟为:
如何有效地陈述对外汉语教学目标?对目标编写者来说在具体陈述中除了应知晓目标陈述间的层次关系外,还需恰切地把握住本层次陈述与其上各个层次陈述间的相关、相衔关系、目标陈述的内涵实质。对此,我们从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系统出发提出以下几点认识。(1)总目标层陈述对其下所有层次的目标陈述都是纲领性、方向性的,所以各层次目标的编写均要接受总目标的指导。比如/培养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总目标,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以该目标为方向开展。
(2)分目标层陈述,其上层目标陈述和下层目标陈述之间须相互衔接,对下层目标陈述来说,其上层目标陈述既应是指导性的、示范性的,又应具可操作性。
(3)底层目标陈述应是具体的、明确的、规范的、可操作的。姜丽萍(2006)根据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以《基础汉语40课》(上册)第十一课/去商店买东西0为例编写了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在技能领域要求达到以下3个目标:A.学生在学完课文(全文约265个字)后能在3分半钟内朗读一遍,发音声调基本正确,语调比较自然;B.复习时听写3个句子,共45个字,要求学生以平均每分钟10个字的速度听写,错字不超过5个;C.复习时口头回答问题或复述课文,语音正确,语法基本正确,语速不低于每分钟90个字。但在情感领域要求达到以下2个目标:A.学生有去商店买东西的愿望,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于询问价格、尺寸、选择商品等;B.学生想学到更多的购物习惯,比如讨价还价。这样的目标编写围绕着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文化能力这一中心内容,既与总体目标相一致,又具很强的操作性,落实在课堂上可直接实现,所以我们说其目标陈述是一种有效的陈述。
(4)各分目标层和底层的目标陈述无论采取何种分层理论,在编写目标过程中均应贯彻语言-语用-文化三位一体的原则,坚持在培养第二语言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框架下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文化能力的协调发展。当然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文化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齐头并进的,而是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类型、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有所侧重,但不可偏废,所以其目标的编写也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在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文化能力协调发展的前提下灵活处理三者的关系,使教师和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好地完成教学与学习任务。
中学语文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对比分析 中学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例如在《背影》一文的教学中,根据新课标“重视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教学目标就可以这样提出:①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句中所表达的特殊感情;②学习作者对特定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形象特征的描写;③领会本文语言朴实简洁的特点;④通过品味本文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紧扣文本,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分析和品读,从而对文本进行解读。
2.1.3 过程与方法目标 2.1.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2 对外汉语教学目标
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认识经历了从培养汉语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到培养汉语交际能力的陈述的转变,目前还需要一个新的转变,那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目前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语言能力、语用能力、文化能力。三者的关系犹如一棵根植于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参天大树,语言能力是干,语用能力、文化能力是枝,没有树干,树枝就无所依附,没有树枝,树干也达不到枝繁叶茂,三者只有相辅相承,协调发展,才能共同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营养。
语言能力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包括诸如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知识以及听、说、读、写技能等,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基础性、前提性条件,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第一步。例如在《差不多先生传》一文的教学目标中,“较熟练地运用‘差不多、凡„是、何必、不是„吗、既„又、一面„一面、一时、从此’等词语及句式”就体现了语言能力的教学目标。从这些目标中可以看出对外汉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与能力,这是进行其他语言教学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语用能力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具备的语境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可以理解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的交际的能力,要想使语言表达得体、准确、恰当,语言的使用者就必须学会针对特定的语境, 灵活、合理地选择和使用语言;而为了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力, 语言的接受者就必须了解言语交际的一般模式和语法原则, 以及话语的多层次意义性。语用能力以语音、词汇、语法能力为基础, 涉及语言知识的使用规则, 不仅包括正确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 而且还包括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现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社会语用能力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 也就是如何说话、何时说话和为什么说这些话。也包括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够把握住基于交 际场景的“言外之意”。例如《背影》一文的教学目标“辨析并准确地使用近义词;会用句式造句,在保持原句意思的情况下,会自如地改写变换句式。”这就体现了对语用能力的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明白了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交际中灵活的运用词语。如对课文中“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一句的理解,就要结合语境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真的聪明还是自以为聪明。在汉语教学中应用语用学知识,既能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形式结构,也能让学生根据语境恰当、得体、灵活地使用语言,提高学生的话语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能力是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具备的文化理解与认知能力,包括正确理解和把握基于汉语文化背景下的“言外之意”,因此对汉民族文化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文化的讲授与教学是不可回避的,汉语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2.3 中学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对比分析
综上所述,对语言点和语法知识的讲解与训练是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最大的不同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要受到教育目的、学术目的、职业目的等各种不同的目的影响,不过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培养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都是第二语言教学的最根本目标。语言教学是为了让学习者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所以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律的教授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他能够使学习者掌握语言知识以后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其根本的目标还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课程上不仅要对基础的语言知识进行讲解,例如讲词语的种种义项,讲解语法知识,还要重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这些语言知识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更扎实的掌握语言技能,更灵活的运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5.初级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案例
—《你在哪儿学习》分析
5.1教学内容分析
《你在哪儿学习》是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杨寄洲主编的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语言技能类第一册上,第十二课,适用对象是零起点的汉语初学者,属于一年级教材。本册一共十五课,主要是课文,生词,注释,语言语法,练习五个部分组成。《你在哪儿学习》一共17个生词,2个专名,3个重点语法,2个语音知识。
《你在哪儿学习》课程类型是综合课,顾名思义就是兼顾了语音,语法,词语,汉字等语言要素的课程。综合课作为汉语语言教学的基础课,也是主导课。需要从词汇,语法,发音各个方面,结合文化知识引导,培养学生的汉语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对听,说,读,写四个技能的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5.2教学对象分析
此教案教学对象是大约学习汉语一个多月,掌握汉语单词500个左右的汉语初学者。大部分学生来自于母语为法语的国家,其中大部分学生具有学习英语或者阿拉伯语等语言的学习经验,只有两个学生没有任何外语学习的经验,母语为法语,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教学对象的特殊性给教学设置的安排带来一定的影响,教师在后期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工具的运用上,要综合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来完成教学目标。
5.3教学目标分析
5.3.1语言知识目标
语言知识方面,从语音,词汇,语法,课文四个方面。学生可以熟读单词,理解默写单词。理解课文内容,并且能够熟练演练课文。重点语法知识学会怎么运用疑问代词,学会如何询问。
5.3.2情感目标
教师引入中国文化因素。在讲解疑问代词语法点中,通过情景教学的方法,教师给学生展示中国人询问的方式,委婉句的文化背景,打招呼的各种文化体现。
6.《你在哪儿学习》教学案例设计
6.1教学对象
6.2教材
《汉语教程》第一册(上)
6.3教学内容
第十二课你在哪儿学习
6.4教学目标
6.4.1汉语知识目标
1.可以熟练掌握本课的生词,熟记课文中相关词汇的发音,写法;掌握生词的词性和用法,能够熟练运用生词。
2.掌握疑问代词,学会怎么提问及回答。
3.理解并运用定语和结构助词“的” 4.理解并能够运用介词“在”和“给”。
5.学会句重音及语调。
6.4.2语言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使用简单基本的问句,对一般性问句能够理解并能够得体回答。
6.5重难点
1.词汇
重点生词:怎么样、觉得、听、和、容易、比较、但是、给、在
2.语法
疑问代词,结构助词:的
3.语音
重音:语调
6.6教学辅助
PPT课件,词汇卡,视频材料
6.7学时分配
四学时
二、教学内容
1、教学重点:用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儿”、“怎么”、“怎么样”、“几”、“多少”等来询问某一具体事物或数量。
2、定语和结构助词“的”。
3、介词“在”和“给”。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疑问句的用法,能在特定的场合提问并回答。
2、能陈述自己现在的学习地点和相关的情况。课文:《你在哪儿学习》
老师:你在哪儿学习?
学生:我在湖南城市学院学习。老师:你学习什么? Xuéshēng :wǒ xuéxí Hànyǔ.学生:我学习汉语。Lǎoshi :Nǐ juédé Hànyǔ nán mā ?
老师:你觉得汉语难吗?
Xuéshēng :wǒ juédé tīng、shuō bǐjìao róngyì ,dú、xiě hěn nán.学生:我觉得听、说比较容易,读、写很难。
第二篇: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情况总结
外科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情况总结
一、培养目标设定及模式选择
临床医学专业是我校开设本科专业最早的专业,本专业始终秉承学校“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传统,坚持医者仁心、立德树人、医学与人文交融、医技与博爱双馨的办学理念,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对临床医学实践具有指导性意义。外科学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不仅与临床各科有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基础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对整个医学均有重大的影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手术是外科治疗中的—个重要手段,应重视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并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了解外科学的新动向、新进展。
二、教学内容建设工作
贴紧专业前沿、紧跟时代步伐,重视专业知识的及时更新与完善。本门课程新教学大纲与新实验大纲的编制工作,先由我教研室全体教师集中讨论落实各门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与内容方向,再下放到具体教师负责详细定制,最后由教师们互相审阅定夺。具体内容如下:
⑴掌握外科总论相关理论内容:无菌术、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输血、外科休克、麻醉、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疼痛治疗、围手术期处理、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疗、外科感染、创伤、烧伤、肿瘤、移植、外科微创技术等。
掌握外科相关操作:无菌基本技术、外科换药、伤口拆线、切开、止血、缝合、肛门直肠检查、导尿术、清创术、胸腔闭式引流术、静脉切开置管术、骨科物理检查、石膏绷带固定、小夹板固定等。
⑵掌握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甲状腺机能亢进、乳房肿块、乳癌、急性乳腺炎、肋骨骨折、气胸、血胸、脓胸、肺癌、食道癌、腹外疝、腹部损伤、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阑尾炎、结肠癌、直肠癌、门静脉高压症、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单纯下肢静脉曲张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肾损伤、尿道损伤、慢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肾积水、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肾癌、膀胱癌、阴茎癌、上肢骨与关节损伤、手外伤、下肢骨与关节损伤、脊柱脊髓损伤、骨盆髋臼骨折、周围神经损伤、运动系慢性损伤、股骨头坏死、椎间盘突出症、骨与关节急性化脓性感染、骨与关节结核、非化脓性关节炎、骨肿瘤等。
三、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
外科学教学强调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突出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临床逻辑思维能力、临床实践技能、临床独立处理问题能力,以及临床科研思路。通过外科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使学生掌握外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掌握临床医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从而为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为学习其它临床各学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1.接受教学任务与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首先需要对任务做充分了解,再根据自己已有知识与经验对任务程序进行梳理,同时还要把握任务所涉及学科知识的时代发展动态、紧扣时代脉搏,不能将已经落伍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最后定制成课前准备文件。全体教师互相评阅课前准备文件,相互探讨课程教学内容的增减修改。特别是授同一门课程的几位教师需要共同讨论课程
教学的具体目标要求,明确教学重难、主要授课内容与方法,定制合理的教学进程。并根据课程专业特点,让老师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集体备课,实现备课资源共享与相互监督;
2.课前准备过程,还要求我系教师共同商讨改进调整专业教学方法,探索切实可行、合理的教学形式,提出教学前期改进意见,不断推进现代教育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合理化使用。
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方面的内容,除课堂讲授,试验课大量使用相关器材、模拟人,部分采用标准化病人,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消化课本知识,使学生较全面地学好外科学,并通过理论考试、模型操作来检测对外科无菌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
3本课程定为考试科目,课终进行总复习和理论考核,闭卷笔试,理论考核占60%,操作技能考试占20%和平时成绩占20%。
每半学期会定期检查课程组成员教学进度与学期授课计划完成情况、教案与教学大纲的符合情况,每月会通过抽查或群众调查的形式定期检查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课程教学辅导执行情况,以及实验报告是否按时提交等情况。
4.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尽可能采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并多运用灵活多样的病例分析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引导,并要求多采用启发式、发散式、讨论对话、观摩研究式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生动地教学。
5.课程结束后,成绩评定尽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于某些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比赛,鼓励师生们积极参与。
6.组织本教研室教师积极参与教材建设、课件开发等研究工作;组织全体教学人员互相听课、观摩和评课,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次;督促老师们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命题考试、阅卷、成绩录入和提交等工作。
7.负责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养工作,共同提高教学梯队的整体水平;组织申报本我系范围内的教学研究项目和教改课题。鼓励和支持本课程组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进行教学科研,撰写科研论文,以在实践中探索教学新方法、新规律与新理论,并以之有效地带动良好的教学实践,以促进合格专业人才的培养。
8.安排学生到湖北科技学院附属一医院及附属二医院见习,通过本阶段外科临床见习,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巩固所学的外科学及有关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外科基本操作技能,并培养具有初步独立诊断和处理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
第三篇:《琵琶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对应分析
《琵琶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对应分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是第二单元的一篇重点课文。讲课过程中,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反复诵读,感受两个主要人物的悲剧情感。
2、共同分析运用多种手法(重点是比喻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高超技法;并通过分析乐曲旋律的变化,感受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 学生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在字词的疏通上应该没有大问题,字词内容的梳理完全可以在课前完成,这样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听《高山流水》等古乐,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中的音乐形成感性的认识,另外,让学生在反复和诵读中相互交流中也很好地弥补了鉴赏的不足。而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熔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学生毕竟没有很高的文学和音乐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枯燥的传授知识,效果未必好,必须辅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第一个目标主要是通过分析琵琶女和白居易这两个失意人的人生经历来达成,我在课堂上呈现了白居易的生平经历,引导学生分析了三、四两段能够体现琵琶女人生遭际的段落。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了“天涯沦落人”的悲剧情感。
而第二个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诵读、共同分析等方法让学生齐心协力找出使用比喻手法的八个经典句子,并根据注释感受期间音乐的旋律变化。之前已分析过琵琶女的颠沛人生,对抑扬起伏的音乐旋律的变化的对应关系也就了然于胸了。
这个课设计的美中不足是容量偏大,课讲不完。若要快速讲完,学生们就得做好预习工作。否则出现的另一结果是课讲完了,学生的音乐、对文本的感悟并没有绝对的同步。
附:《琵琶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两个主要人物的悲剧情感。
2、共同分析运用多种手法(重点是比喻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高超技法;并通过分析乐曲旋律的变化,感受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
教学重难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学情分析:
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最大的优势是学生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但对学习资源的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概括能力不够高,学生对琵琶的了解不多,想象和联想能力还不太强。
学法指导:
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本诗是唐诗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尤其是对琵琶声的音乐表现手法非常丰富,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品味语言的艺术魅力,感悟意境,特别是集中描写音乐的第二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一箭双雕。
学习课时:三课时,此为第二课时。
学具准备:语文课本 导学案 同步练习册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语:
播放名曲《高山流水》,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生各抒已见)
师小结:从同学们表达的感受可以看出,用语言来表达音乐的感受可以说是比较难的事,大家知道音乐并不是实实在在,可感的、可触摸到的实物,它是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的。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就更罕见了,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堪称“千古第一音乐诗”。自唐以来历咏不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读这首千年乐音《琵琶行》。好,首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也就是这首诗的序言。
二、体悟感情
(1)诵读小序:思考小序交代了什么事?
转换语:诗前小序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由此可知,这篇叙事诗的目的不在于给我们讲述一个故事,而在于抒心中的感情,浇心中的块垒。
(2)遭贬的诗人在听到琵琶女的弹奏后,产生了心理共鸣,这共鸣化作了一句千古传唱的诗句,这句是?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小组讨论: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请同学们联系课文三、四两段和导学案上所提供的白居易生平经历,想一想诗人与琵琶女身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附诗人人生经历)白居易: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29岁进士及第,32拔萃登科,35岁授翰林学士,36岁授左拾遗,44岁上书批评朝政,被贬为江州司马。明确:①彼此都自京都沦落江州(自言本是京城女——我从去年辞帝京)。
②彼此都怀才不遇(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才华横溢)。
③彼此都遭遇不幸(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但“商人重利轻别离”,只能“梦啼妆泪红阑干”——因直言进谏“谪居卧病浔阳城”)。
小结:尽管诗人与琵琶女的社会地位悬殊,生活态度也有所不同,更是素昧平生,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失意者的感受是相通的。失意者天涯沦落、同病相怜,故诗人在听曲之后,产生了共鸣,咏叹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主题。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演绎了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三、分析鉴赏琵琶女的演奏。
转换语:唐宣宗李忱曾写诗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高度赞美了白居易的代表作品《长恨歌》和《琵琶行》。毋庸置疑,本文的音乐描写就如诗中所言,早已妇孺皆知、千古绝唱。关于音乐,文章中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江头送客忽闻琵琶声,“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此处是侧面烘托音乐之美;第三次是在最后一部分“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侧面烘托琵琶声悲伤凄切,表现了音乐给作者的震动。这两处描写都是略写,趋于简单。
在这三处描写中,以第二处描写最为经典。大家请看大屏幕。
第二次演奏:江上聆听琵琶曲(全班齐读)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请找出描写音乐的八个比喻句,并思考这八个比喻句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些特征?(2)、从琵琶曲旋律变化的描写中你能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变化的轨迹吗?请从诗文中找出证据说明之。明确:(1)、八个比喻句及其描摹的音乐特征
经典诗句 音乐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 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 柔美细腻
大珠小珠落玉盘 圆润清脆
间关莺语花底滑 婉转流畅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抑郁
银瓶乍破水浆迸 高亢激越
铁骑突出刀枪鸣 雄壮气势
四弦一声如裂帛 短促急迫
转换语: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乎情。“不得志”是琵琶女琵琶声中倾诉的主题,那么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你捕捉到琵琶女的情感和生活变化轨迹了吗?好,有请第一组代表发言。(2)琵琶曲旋律的变化和琵琶女情感变化的对应关系:
1、浔阳江口,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低沉抑郁)
2、强烈的生活反差勾起她对往昔年轻岁月的美好回忆(急切愉悦)
3、好景不长,时光不再,生活变故,门庭冷落(幽愁暗恨)
4、渴望爱情抚慰,但薄情丈夫却重利轻别离(高亢激越)
5、收束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愤激抗争)
小结:这节诗歌中,诗人大量运用了比喻等艺术手法,以声喻声,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诗与音乐达到和谐灵动的境界,使我们领略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同时通过乐曲的变化,表现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真真如诗人所言:“我闻琵琶已叹息。”
四、背诵琵琶曲部分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感受人物命运的悲剧情感,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诗人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天涯沦落”道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情感体验,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
六、课后作业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闻筝
【明】 康海
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
秋风孤鹤唳,落日白泉洄。
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
不知弦上曲,情切为谁哀。
【注】康海(1475—1540)明代文学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他本抱负宏大,不幸因罪落职,遂狂荡不羁,郁愤终生。
比喻(1)诗的颔联蕴含丰富,请简要赏析。
(2)诗的后两联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西邻女弹奏的?请概括分析。
答案示例:(1)颔联是表现西邻女演奏筝曲的:天上白鹤长鸣,地下水流回旋,充塞其间的又是落日的余晖、习习的秋风。颔联用比喻、通感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诸方面,描绘了西邻女所蕴含的那种孤高、凄清、深沉的音乐境界。
(2)①颈联选择“人”的反应和“物”的表现用侧面描写和夸张手法表现西邻女弹奏的神妙:座客们引颈谛听,天上的行云也要下来看个究竟。②尾联用疑问句,既正面写出了筝曲的凄切哀伤,也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坎坷命运的哀伤及对社会的隐忧。
板书:
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声中诉悲情
重要手法:比喻、衬托
第四篇: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三级目标体系,并指出:“《标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一旦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后,就应立即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首要依据,就是体育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制定一个合理、明确和可行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抓住动作技术的关键和重要部分,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
体育与健康教学具有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体育学科本质特征。在体育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和知识的掌握以及体能水平的提高,也要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一节好的体育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提供丰富的内容,使学生体验成功和失败。
课堂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发展与评价等功能。在设置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应体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方面的目标要求,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突出某些目标,目标也不宜过多,更不宜面面俱到。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符合教师、学生和场地器材的实际;符合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进度;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制订的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行,是可以检查、可以观察和可以评价的。如果课堂教学目标过于抽象和宽泛,教师则不明确这堂课要教成什么样子,学生则不知道这堂课要完成哪些任务,其结果必然是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达成到什么程度,均难以进行检查和评
价。这种教和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是必须改变的。
在目标的表述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的情况,运用合适的、恰当的行为动词及这些行为动词所指向的核心名词,或修饰它们的形容词、副词等,如:了解、理解、参与、学习、掌握、学会、初步学会、运用等。
体育课中有许多的教学目标,有技术的、战术的、知识原理的,还有体验性学习内容的,在这些教学目标中到底孰轻孰重、孰主孰辅,体育教师必须明确。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第五篇:教学内容
Honey班三月教学内容
本月教学主题——小领袖
学习活动:
故事:《胖熊吹气球》、《大熊山》
儿歌:《你玩我玩大家玩》、《数熊山》、认知—生活:《大家一起玩》、《玩具要回家》、《三只熊》、《三只小熊搬家》
音乐:《我上幼儿园》、《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拔萝卜》、《大家来演戏》。
认知—数理:《过生日》、《小熊的气球》、《三只小熊来做客》、《小熊学数学》。
美术:《我的幼儿园》《吹泡泡》《给小熊穿衣服》《小树的新衣》
Words:apples、bananas、oranges、wartermelons、pig、cow、duck、chicken、cow、E eF f G gH hI i J jK k
Sentence: What do you like?I like apples.I like bananas.I like oranges.What is it?It’s a pig.It’s a duck.It’s a chicken.It’s a cow.English song: 《The Best Family》、《I like Fruit》.教学目标
故事:通过故事体验帮助朋友,以及与朋友分享的快乐并让幼儿学会安静听故事。
儿歌:感受和体验与同伴一起玩的快乐情绪,发展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知—生活:让幼儿学会和同伴一起分享玩具,尝试对物体的大小进行比较或匹配。
音乐:培养幼儿学会理解歌曲内容的意思并能跟着音乐节奏边唱边做动作。
认知—数理:通过游戏的形式,练习10以内的数数,感受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美术:训练幼儿涂抹、粘贴等小肌肉动作,锻炼手眼协调性。
儿歌:《你玩我玩大家玩》《拔萝卜》《数熊山》
你来玩,我来玩;大家用力拔,一只熊一座山;二只熊两座山;换一换,真开心,不分你和我,三只、四只、五只熊;
玩好了,还给你。团结力量大。就像小山连小山;
《大家来演戏》我们一起数熊山,一二三四五;
音乐声响起,大家来看戏。一共数了五座山。
台上演的妙,台下哈哈笑。
English song: 《I like fruit》《Happy Farm》
Fruit is good.Yep!Yep!On the farm,Fruit is good.Yep!Yep!I see pigs.Apples and bananas,Eat and play.Yummy,yummy!Eat and play.Oranges and watermelons,All day long!
Yummy,yummy!All day long
I like fruit.Verse 2: cows
I like fruit.Verse 3: ducks
Verse 4: chickens
温馨小提示:
天气多变,早晚温差较大,请家长根据情况给宝宝穿衣。现是手足口病的高峰期请家长不要带幼儿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去。如有何特殊情况,请及时和老师联系。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