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除法的初步认识 评课记录
《除法的初步认识》 评课记录
公老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合理,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教学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聚餐这个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较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中,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无一不是学生在主动探索与操作,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于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主动学习、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学生的全员参与,才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在教师创造的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中,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一定的开发。3.开放式的〖教学设计〗。
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为家长安排座位的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与价值。学生想出6种排法,分别列出6个除法算式:18÷3=6,18÷6=3,18÷2=9,18÷9=2,18÷1=18,18÷18=1。并让学生想想,哪种排法是最合理的。
最后提点不成熟的想法:
还可以用其他算式表示座位的排法吗?事实上,只要用乘法算式就可以概括前面6个除法算式的意义:3×6=18,2×9=18,1×18=18。这种引申,可以让学生体会乘法与除法的联系。
第二篇:除法的初步认识 评课稿
目 标: ⑴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 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知道把一个数按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 也要用除法计算。
⑵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⑶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重难点: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听课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
(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西师版教材把平均分、包含分整合在了一起,也就分别是今天的例题
1、例题2。本节课教学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设计颇有新意.老师从创设任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等几个层面进行设计的.老师充分关注数学课的人文价值,努力创设融知识,道德,能力为一体的课堂.对于这堂课的认识我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本节课,张老师创设了学生爱好动画,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张老师创设了活动情景,以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为引,平均分给4个小猴的照片,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体现了引起学生注意的目的,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中,张老师还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借助多媒体运用了动画,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在练习设计中,一道道题目就像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教师充分运用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使学生掌握了除数要比余数大的道理,也使学生的能力。
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教师不仅交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更注重了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节课的思维都是围绕着课本,但联系生活的方面得到了培养
五、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
数学是严谨的,课堂中的数学语言更要注意准确性。这节课中,张老师就很注意数学语言的准确运用。如:用10根小棒代替竹笋,分给2只小熊,你能试着分一分吗?象这样的语言有很多,孩子们在无形中就受到了老师的影响,他们在表述时就会不自觉得使用数学语言,并力求语言的准确与精炼。
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启示: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了的旧的教学方式,才会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实践和探索中丰富和改善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这正如教者课堂结语所说:“学习是快乐的事,学会了更是幸福的事"。
第三篇:小数的初步认识评课记录
小数的初步认识评课记录
参加人:数学组教师 主持人:王艳玲 内 容:
主持人:本学年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存在的困惑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创新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今天小殷老师针对我们活动主题上了一堂课,请大家结合我组研究实际,对《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例提出修改建议。
王艳玲:听了殷老师《小数的认识》这节课,首先我们来对比分析一下教材:老教材中的这节课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介绍及小数意义的介绍,而新教材中却把读法和写法给 “模糊”教学了,难度降低了许多,只要求学生能口头会读,也没特别地指导写法,还要求小数的意义不能脱离现实背景(主要以价格和长度单位)抽象地去学小 数。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差不多按照教学书中的过程来进行教学,注重扎实,有效。
课堂上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找生活中的小数(课外资料)、小数在价格表示中的含义,这几个环节,学生学得还比较扎实。但在教学长度单位中的小数含义时,设计比较牵强,学生对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也不够透彻,以至于在找一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及后来的两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时,学生虽能讲出,但应该指出是这样规定的,是否可以这样设计:把元角分和长度融合在一起,在价格中就安排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教学,然后针对发现的规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长度单位中可以这样或 者为什么应该这样?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其利用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帮助解释,到达认识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 两位小数表示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针对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安排了相对应的练习,殷老师让学生说出分数再说出小数,说出小数再说出分数,如果这个练习做过后,我想对本节课难 点的突出,肯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把整分米、整厘米的数先写成分数,在写成小数。然后让孩子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怎样 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通过表
第 1 页 格的对比,孩子们马上就能回答出来。我觉得应该让孩子知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
其实我也上过这节课,怎样准确把握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处理好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和分数的关系,是一个教学难点。
宋春丽: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建立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民币常用长度单位的基础上的,而且是以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等常用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殷老师在钻教材、定教法的同时,善于用“心”去读“懂”学生。熊老师对本内容的教学,其教学起点把握准确,不是按部就班地先学小数的意义再学读写,最后练习,而是先从学生有一定基础的读写开始,再重点突破小数的意义。在理解小数意义时,借助于分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感悟小数与十进分数的联系。
曹宏业:《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学生首次接触小数,比较抽象的,殷老师通过介绍超市里的常见物品价格显示的数字,引入小数,非常贴切。对于这节课感触颇多,现谈谈自己几点看法;
1、注重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学生,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殷老师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用商场里商品的价格,让学生感悟小数。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应用,又把学到的新知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好学的内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地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空去体验和探究,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画一画,分一分代表1元的正方形,初步感知了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还充分调动学生自己任意制造小数,自主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很好地牚握了新知。
3、重视知识延伸
第 2 页 数学知识百变莫测,不能只站在一个角度去思考。如果光从价格数字上说明小数的含义,只会让学生以为小数只能表示价格,殷老师准确的引导学生从长度当中寻找小数,从把1米分十等份,引导学生把每段表示成分数,再利用新知试着表示成小数,引入了小数在长度当中的应用。
张晓军:《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小数是比较抽 象的数学概念,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但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读写小数也相对简单,因此 殷老师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用米表示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为了能降低难度,殷老师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
殷老师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 活实际的情景,借助学生熟悉的商场价格标签,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再通过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 材,导入下一环节的教学。2.利用课堂生成资源,促进有效教学
整节课内容比较多,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学生较难理解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几厘米 的含义环节中,周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经熟悉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来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及时抓住生成资源,利用米尺引导学生分析、发现用米 表示的小数的含义,从而达到学生将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目的。整个教学中有以下的不足:
加强小数的认读,促进有效教学在完成了学生对小数的基本认读过后,由于学生是初步接触小数,部分学生对小数部分的认读易犯错误,因此在此环节结束后,还应结合课本教学插图加强学生对小数的认读,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加深理解,为完成后面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化写
第 3 页 打下基础。引入数轴,可以在数轴上方便表示小数。使学生明白小数还可以在多方面的领域起着重要作用,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多样性。
总之,听了殷老师条理清晰,使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探求新知的学习兴趣的课,让我受益匪浅。
闫海超:听了我们学校殷老师的一节《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小数的起始阶 段,是对数的认识的再一次扩展。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小数的读法、写法和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本节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心得:
1、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并富有科学性。
本节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殷老师在课前安排学生对熟悉的日常用品、学习用品进行了实际调查,为学习新知识积累感性认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整节课 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贴近学生的实际开展学习活动。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无不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比如:本子的价格、铅笔盒的价格、老师的身高、同学的身高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层次清楚,重点难点突出。
这节课殷老师先让学生读小数,再让学生写出小数,最后教学小数的意义,一环紧扣一环,清楚明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小数的意义,它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陈老师主要借助了货币单位和长度单位这两个具体的情景,让学生说一说1角 =1/10元写成小数0.1元、3分=3/100元写成小数0.03元、35厘米=35/100米=0.35米等,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理解一 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还学生以课堂的主动权。
本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把1元平均分成10份、10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让学生经历猜测、举例、验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
第 4 页 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 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难点知识,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 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中,教师倡导教学民主,始终把学生摆在与教师平等的位置上,促使课堂学习活动热烈展开。整节课没有教师的说教,只有师生间的探讨和学生间的交流、讨 论、争辩;没有教师的尖刻批评,只有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教师语言风趣幽默,及时捕捉学生学习的错误,机智地加以引导。学生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新 知,在愉悦的氛围中提升了数学素养。
主持人:根据各位老师的建议,我们把这课教学设计再调整,委托小殷在给大家上这一课,从而分析、解决我们教学中的困惑。
一、在情景引入部分
教师引入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艺术节的排练为主线,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但在处理时注意一下细节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如采用实物的衣服或实物的气球等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调动课堂的积极性。教师注意渗透复习旧知识,如在出示不同商品价格时还加入了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
学生对分数的掌握较弱,此时可适当引导学生将一整个圆平均分成三份,占其中的一分表示三分之一,学生分类时会比较清晰。利用整数和分数的分类进而引出小数,也可以选择出示生活中的物品价钱或者出示学生在体检时的身高中的小数来揭示主题。
二、教授小数的读法和写法部分
第 5 页
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时,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初步尝试读后让学生观察引出小数点的含义,继而板书小数的读法。并提出:小数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不同?自然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
建议在让学生比较小数点的左边和右边的区别时可以选用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相同的数字如47.47更能体会整数部分的读法与小数部分的读法的区别。
读小数、写小数作为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的技能,但是在第二节课中既没有给时间学生自主学习或者交流,直接出示小数的写法,然后告诉学生就是这样写的,学生既没有动口也没有动手。建议板书时要将读作与写作标准的格式展示在黑板上。
三、小数的意义
利用长度单位1米=10分米=100厘米,出示一米的米尺引导学生理解0.1米与1分米与1/10米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突破小数的意义。
教师在教授完小数的意义后,利用学生自量身高的方式让学生把刚学的分母是10的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进行练习,既有趣味性又达到练习的效果。在本环节许老师展示了与学生的互动,在提出问题时注意追问,如:1米分成十分,每份表示多少?接着提出:为什么用十分之一来表示呢?板书比较清晰美观,并且使用电子书
四、巩固练习
整节课的练习设计比较到位,课堂上注意培优辅差,如在将几元几角转化为小数时让掌握较好的学生出题给掌握不太好的学生。并且还加入了游戏环节。
综上所述:本节课对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把握的比较到位,环节设计自然衔接,对知识点的把握得当。主要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的形式,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语言表达上很清晰到位,语速稍微过急解释稍多学生会容易无法参与到其中。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还是不够,最好能给多点时间给学生探索,让学生自己生成结论会更棒。
第 6 页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
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
时间:第三周上午第三节 地点:二年级教室
活动人员:王娜、裴爱苏、陈江霞、李秀萍、郭树杰。授课人:陈江霞 评课过程:
裴爱苏: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教师创设了学生爱好的猜谜活动,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一只小船由7个三角形拼成的,让学生根据数字的规律,接着写出后面的数,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初步感知了7的乘法口诀所有得数,分散了后面的教学难点,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王娜: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根据数字,利用学生编口诀的经验独立编口诀。学生因为有了前面口诀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容易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可能这时学生颇感困难的是口诀的得数,教师在上一环节已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于是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诀的编制,并且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写出所编写的口诀,从后面口诀的汇报可以看出教师这一环节的编排是非常的成功的,学生完全可以独立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
李秀平:广泛进行合作交流,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本课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在课堂中,教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得出七的乘法口诀。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郭树杰:本教学环节中,充分强调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方位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与思考问题的习惯。每一道精心设计的练习牢牢抓住了每位学生的心,使他们心甘情愿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真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魅力,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
第五篇: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记录
周至县小学第十学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评课记录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时间:2016年11月2日 地点:四屯镇中心小学会议室
参加人员:讲课教师、各校主管教学领导及数学教师
一、介绍参加本次评课活动的评委老师
二、说课
三位授课老师就自己的本节课授课思路及教学反思进行说课 曹娟:在时间把握上存在问题,没有关注个别差异。
袁新丽:在“平均分”问题上存在不足,没有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李云珍:这节课显得“头重脚轻”,没有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从而不能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听课老师真自由发言、进行评课
四、评委老师进行点评
李红娟:教学中,曹老师从平均分一个苹果导入,复习把一个物体作为单位1进行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并让学生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此环节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切入点。在认识1/2基础上,教师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去创造分数、研究分数。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我们欣喜地发现,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分数,他们有各自独特的发现。不仅顺利地认识几分之一,而且还创造出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并且还能举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说明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在这“做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创新火花不断地迸发出来,不断体验到创造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李立哲:《分数的意义》的这堂课,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这节课主要是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两个:
1、整体方面:是在学生原有的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基础上突破到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2、部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一个突破到由几个组成一份。
高伟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心理安全、自由,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说出心里话,有利于形成真实有效的课堂。在课的导入中,教者以故事激趣;在新知的教学中,以问 题激疑;在巩固练习中,题型新颖,让学生亲近数学。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和教学语言都讲究艺术,营造种愉悦和谐的氛围,努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求知欲,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总结并颁发纪念品
教学研讨,贵在真诚。评课本身就是一种课程理念的互动和交流。今天的评课会将我们的教研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让教科研之路越走越宽。同样今天的大学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圆满结束,离不开三位老师的辛苦付出,感谢!希望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再创佳绩,教出更高的水平和自己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