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作文点晴训练教案
中考作文“点晴”训练
--表达“感悟”,升华主题
一、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马上我们就要中考了,中考语文中,其中作文是很重要的,50分的权重,占了一张试卷的半壁江山,老师想问一下,大家平时喜欢写作文吗?那害怕写作文吗?(生)各抒己见
1、谈到审题不清
(师)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没审清题,可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下次审题时要明白写作要求和写作重点,同时也希望你有一双慧眼,能够在审题时看清楚。)
2、没有材料,不知道写什么。
那时真希望我们的脑子是电脑,百度一下,链接全来了,但我相信只要你平时认真积累,你的脑子一定比电脑更好用,因为电脑也是人发明的
3、没有创意,写不出好的东西。
(师)是啊,要能与众不同,多难啊,不过,老师有一种预感,感觉你今天这堂课就与众不同,因为,今天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是,中考作文“点睛”训练--表达“感悟”,升华主题,通过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妙笔生花,一鸣惊人。关于“感悟” 什么是感悟?感悟,就是对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到的某种道理、某种哲理、某种诗化了的思想。
什么是作文中的感悟?作文中的感悟,就是通过对人、事、景、物与生活现象的叙写后获得思想上的启迪或情感上的升华。因此,感悟类作文有时会更有深度,表现出动人心弦的作用。
(师)有时候作文中的感悟或者作品中的感悟,对于写人、记事、绘景后很有作用,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画龙点睛之笔,具有卒章显旨、即景生情之妙。在表达感悟时,我们不能就事论事,而要上升到一个人生的高度、一个普遍哲理或深刻内涵的层次。下面,我们就通过对几种不同类型的美文的品读,先来感受一下这种感悟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分别出示四则美文,删除表达感悟的“点睛之笔”,让学生用自己的感悟来表达,教师及时点拨指导:
同学们,这是一篇写家庭生活的文章。我们先读这篇文章,然后在这篇文章后加上恰当的表达感悟的话。可以是这个女孩的感悟,也可以是你阅读后的感想。这样,我们就能在叙事具有普遍性。1.一碗馄饨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只是很感激!”她忙擦掉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感激她呢?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女孩愣住了。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里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见疲惫不堪的母亲在路口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来吃,菜都要凉了。”
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师)为什么这个女孩的眼泪又掉下来了呢?她肯定是有所感悟了,老师用了一根横线,请我们同学根据文中情境,在横线上加上表达感悟的话。
(师)好,同学们说得都不错,意思很贴切,感悟很深刻,想看一下原文是什么吗?(出示原文)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的一辈子恩情“视而不见”。
我们在生活中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却不注重体会这种恩情,也不加以珍惜,反倒因为别人的一句问候或收到别人的一份小礼物,而感动不已。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感激别人的时候也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看看你们的感悟能不能超过以上原文:例如学会感恩,学会珍惜等都可)(师)我们同学说得比原文还到位,说明同学们很会感悟。能从感人故事中得到内心的一种感受。
再看第二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一篇写社会现象的文章。(阅读材料2昂贵的哨子)昂贵的哨子
富兰克林
有时度假,朋友们把我的口袋里塞满了铜板。那时,我还是一个7岁的小孩,拿着钱就朝一家专售儿童玩具的商店跑去。突然,一阵哨音把我给迷住了——一个男孩手里拿着只哨子正在吹呢。于是,我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也买了一只。回到家里,我洋洋得意地吹着哨子满屋乱窜,一家人给我吵得个鸡犬不宁!但我一说出哨价时,哥哥姐姐,还有堂兄堂姐们全都嘲笑我是个十足的傻瓜,糊里糊涂被骗了四倍的价钱,如果用多付的钱,又可以买许多好东西了!我感到十分委屈,伤心地哭了。羞耻,甚至于超过了哨子带给我的乐趣!
这件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对我的后来起了不小的作用。常常,当有人怂恿我去买那些我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时,便提醒自己:“可不要为一个‘哨子’就出大价钱呀!”,因为我已懂得了节省开支。在我成年进入社会后,通过人们的言行,我看见了形形色色为了他们的“哨子”而付出惨重代价的人!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为了求得王室垂青,百般钻营,甚至丢掉了贞操美德,弄得众叛亲离!那些沽名钓誉的政客,不惜一切代价卷入政治风云,却贻误正事而败落破产!那些悭吝的守财奴,为了发家致富,一毛不拔,放弃了同胞的尊重,朋友的友谊,以及人类行善的德行!那些贪图享乐的庸人,碌碌无为,只顾寻欢作乐,却搞成了弱不禁风的病夫!那些华而不实的花花公子,整天沉溺在精美的服饰、堂皇的住宅、雅贵的车马中,不顾财力不接,以致债台高筑!——“可怜!”我不由得叹息道,“一只‘哨子’,你们付出的代价实在太高了!得不偿失,真是愚不可及呵!”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
是啊,在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也有类似的行为,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从中去感悟,聪明的同学们都不会犯这样的错误,说明我们很会感悟,那这个感悟是什么呢?(是什么启发了你的感悟呢?你表达得真好,当人们为了追求那些所谓的成功和荣耀时,他们失去的往往是更为可贵的财富!)(展示原文感悟)PPT 大凡人世间的苦楚都是由于没有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估计,盲目行事,而付出过高的代价造成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篇托物寓意的文章,这种文章我们同学学了很多,都知道该如何去理解,去感悟,请看文章。(3.我是一堵墙)我是一堵墙。
一堵深灰色并非古老却被人们遗弃的墙。
我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存在和缄默„„
一群孩子在我的身上大肆涂鸦,乱写乱画,我并没有对他们产生厌恶的情感。因为他们还小,还不懂事,当他们长大了就会明辨是非对错,因为在他们充满稚气的可爱的小脸上充盈着一种快乐、一种纯真。我喜欢这纯真的笑靥。
一棵槐树依附着我不停的生长,由我承受着它的绝大部分重力,根深深地扎入墙基侵犯着我的领地,一副根深蒂固要横空出世的模样。我没有拒绝它的依靠,更没有为它的侵占而
争吵。因为我还是比较怜爱那一片翠绿、那一片鲜亮、那一片枝繁叶茂。
那一切不论无意还是有意的侵袭,我都没有吭声没有抗争,我并不了解基督教,更不领会“当别人打你左脸,把右脸也给打”的座右铭,我仅仅是以自己的一点儿伤痛换取他人的快乐与满足,那不是懦弱,也不是胆怯,而是忍耐!生活依旧如此,不算暗淡,但也不是多彩。
又是一群孩子,他们手拿大刷子和染料,仿佛又是要大干一场。我坦然的面对他们,并不想发表任何评论,但是看到他们那认真严肃的表情,我在衷心地祝福他们成为艺术家。而当他们离去,我才发现自己周身大交模样,原本沉闷的色彩被一片色彩斑斓极富想象力的色彩所代替„„
还是那棵老槐树,在风雨交加之中,我似乎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然而那宽大的枝叶为我遮蔽风雨的打击,那坚固的根系将我支撑。我安静地面对暴风骤雨„„日子一天一天过,会有很多的不如意,但也有更多的快乐、温馨。渐渐地,我明白:。
这是我,一堵墙的哲理。
好,看了材料,假如你们现在就是这堵墙了,“我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同学肯定也明白了,是一个什么道理呢? 对,我们同学都能从中有深刻的感悟,你们都是很有思想的墙,(看大屏幕)看这堵墙明白了什么。(你的这个表达特别好!)(评论)看来你真是读懂了这个故事,而且比原文还要深刻和丰富一些。例如,作为一堵墙,我也是生活的一道风景线,有黯淡的瞬间,也有光彩的时刻,坦然面对一切吧,做好我自己!)(大屏幕)(展示原文感悟)PPT 人生会有很多的不如意,但也不乏快乐、温馨。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这便是我,一堵墙的哲理。
好,我们再来看一篇我们学过的文章,周国平的《白兔和月亮》,中间的道理我们已经悟过,让我们再重温一下,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新的感悟?(4.白兔和月亮)A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B,幸福不一定是拥有,放弃其实也是一种获得
C有时候拥有并非好事,要有一种平衡的心态。人不该有太多的贪欲,要以平常心去对待,不要有患得患失之心,(例如: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写得这样精彩呢?是什么启发了你?说说你的思路?你表达得真好!)(你怎么写得这样精彩呢?看来你真是比周国平还要智慧,例如一颗占有的心,是那么沉重和不安,时刻都在担心失去,而真正失去的是自己的快乐。)(以上四篇短文的感悟,教师要即时点评,与学生形成思维碰撞,以达到激活思维,促进表达,提升感悟的作用。
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有了这些感悟以后,写人、记事绘景的文章会起一些什么变化?(升华了主题,更有思想内涵;
揭示了哲理,让人得到更多的教益; 提升了意境,更有富有文学蕴味„)(引导学生说出“升华了主题,更有思想内涵;揭示了哲理,让人得到更多的教益;引发了思考,使文章更加耐人寻味„)同学们,再进一步探究,这些感悟都来自于哪里呢?对!它们来自于广阔的生活,例如我们从家庭生活、校园故事、社会见闻、自然风光、历史积淀、时尚脉博中都能得到各种不同的感悟。比如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看到自己的手指,产生了感悟,于是就写的一篇散文。在文中他的感悟是:每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却都有各自的作用,而且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能发挥巨大的威力了。由此,我们感受到:生活当中的一人一事、一花一叶,一草一木都是我们抒发感悟的源泉。
下面,老师帮助大家梳理下,一般在我们的作文中,都会从哪些下各方面来表达感悟呢:(大屏幕显示。)一个感人故事--从内心感动的角度来表达(例如课文《走一再走一步》,最后一段提示中心的话)一个精彩传说--从受到的感染、故事或人物的魅力等角度来表达(例如:泥人张贱卖海张五的精彩传说,大家来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自己对泥人张的喜欢和赞赏:好个的泥人张!艺高人胆大、出神入化、一身正气、铁骨铮铮)一些自然景物--从带给我们的独特的情感体验等角度来表达。(宗璞《紫藤萝瀑布》”我只是伫(zhù)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请全班同学齐读这一段。之后,不用再分析了,你就用一句话概括:大家看,这真是一段自然流淌出来的真情体验啊!)一类寄情事物--从揭示它自身的象征意味或由此展开的迁移联想来表达(席慕荣《贝壳》例如: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从贝壳的精致,想到追求生命的精致和完善)一种社会现象--从带给我们的反思角度来表达(例如从日本大灾后看中国文明的缺失。例如国人对日本人民的不幸表示幸灾乐祸,说明了什么,例如抢盐风潮席卷中国大地,又反映出国人的何种心态?)我们来看一篇中考的满分作文,它在很多地方都表达了很有思想深度的感悟,来提升文章的思想高度。请同学们完成画线部分的感悟训练。跨越
(2009年海南省中考满分作文)
跨越(满分卷)海南一考生
人,在跨越中成长;国,在跨越中进步。
——题记
那天,赛场内外的观众们无比的失落,大家没能看到那个中国小伙子风驰电掣般的身影,没能看见奥运男子110米栏神州夺冠的篇章被写就。人们焦急等待的心落空了,他退赛了。
一夜间,关于刘翔退赛的报道如潮水般充斥了世界。看着新闻发布会上,刘翔的教练失声痛哭的样子,我不禁为刘翔感到担心,为他的伤情,也为退赛带给他的压力。
看着刘翔上届奥运会的视频,我又哭又笑,万般感受压在内心,难以言表。大概由于我也有运动员因伤退赛的经历,所以油然生出一种同病相怜的遗憾。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闪电般的速度,跨越一个个栏架,跨越了终点线,跨越了黄种人在田径赛场上不可能夺冠的定论。那时,国人无不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上届奥运会的冠军,却在本届比赛中退赛,实在令人扼腕。我担心,国人的猜疑心和自尊心,足以将他淹死在各种评论中。参看过去,李宁奥运会失手后曾收到国人寄来的刀片;高敏在国人压力下选择在巅峰时退役„我们的国民啊,你们是否意识到,有时,期盼是动力,也是压力;有时,热爱是关注,也是伤害。
然而,当我打开网页,阅读贴吧中关于刘翔退赛的评论时,不禁为网友们击节叫好。除了少数的质疑,大多数网友们都表达了对刘翔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没有谩骂、攻击和侮辱,只有祝福与掌声。在男子110米栏总决赛当天,罗伯斯因刘翔退赛毫无悬念地夺冠。现场的每一个中国人,虽心有遗憾,却依旧起立鼓掌,为胜利者喝彩。当掌声响起时,虽然升起的不是中国的国旗,但在人们心中却升起了理解、包容、祝福的美好情愫!
那载入历史的瞬间,刘翔没能跨越栏架、冲过终点。刘翔的退赛让我们遗憾,但这件事却使得国人跨越了一个文明的标杆,使一个民族跨越了成败之间的荣辱。刘翔的跨越让我们自豪!让我们成长。
跨越成败,我们懂得了看轻结果,关心他人;尊重事实,尊重他人; 跨越成败,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进步和成长
跨越成败,我看到了一个民族无限团结的力量,我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人,在跨越中成长;国,在跨越中进步
同学们这种写作感悟作文的心情现在是跃跃欲试,那下面请同学们以”走进我的青春“为题,进行作文构思。我们这节课没有时间写了。但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活动,就是想一想横线上该填什么,你打算写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经过,然后升华出一点什么,以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感悟。我很想听一下你们表达感悟的那一句话。好,想吧--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感悟"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它可以(升华了主题,使文章更有思想内涵;还可以揭示哲理,让人得到更多的教益;并能提升意境,使文章更富有文学蕴味„)希望我们以后对生活多一份感悟,确实,人生最重要的也是感悟,从平凡的小事中感悟生活的幸福,从父母的叮咛中感悟亲情的可贵,从同学的帮助中感悟友谊的真诚。这样,我们才能感悟到:生活是如此的美妙的。这也是我们学习了感悟之后的感悟,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第二篇:儒道教师点晴
教育学编同步练习题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仅仅是对教育目的的外铄性进行了的批判。B 2.终生教育就是职业教育。B 3.教育学的历史,既漫长,又短暂。A 4.非制度化教育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B 5.教育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A 6.在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决定了教育的目的。A 7.卢梭认为普通的学校里集中了“教养不良、品行恶劣、成分复杂”的儿童,有害于绅士的培养,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实施。B 8.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不包含学校的制度文化。B 9.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A 10.教育目的对所有的学校具有指导意义。A
1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B(普遍与特殊)12.在阶级社会,教育目的具有阶级性。A 13.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A 14.教师只要熟悉自己所教的内容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有高深的学问。B 15.当今社会,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B
16.学校课程直接受制于教育目的的规定,不受培养目标的制约。B 17.教科书通常不是由学科专家编写的,而是由通晓各学科基础知识的教育专家(通才)编写的。B
18.地方课程可以设置为选修课,也可安排为必修课。A 19.教育目的是抽象,不可能是具体的。A 20.教学是智育的基本途径。A 21.巩固知识有可能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过程的阶段。A 22.道尔顿制要求教师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A 23.分组教学属于集体教学。A 24.组织教学就是在上课开始时进行。B 25.问题化策略可分为直线式、分支平行式、螺旋式和综合式等。A(结构化策略)
26.特级教师上课可以不写课时计划。B 27.体谅模式首先教育奉行发展性原则。B(认知模式)28.教育即学会关心是皮亚杰的观点。B 29.榜样对品德的作用是彼得.麦克费尔的观点。B 30.“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是目前采用得比较多的一种领导方式。B
31.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B
32.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让每个学生取得好成绩。B 33.组织、安排、协调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B 判断题参考答案与解析
1.错
解析
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不仅是对方法的批判,而且是对整个教育的目的的批判,是对教育目的的外铄性的批判。2.错
解析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基本质是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成为教育是不正确的,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中。
3.对
解析
说它漫长,是因为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哲就是对教育问题专门论述和精辟见解:说它短暂,是因为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它只有不到200年的历史。
4.错
解析
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它针对了制度化教育弊端,但驻不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5.对
解析
教育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6.对
解析
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7.错
解析
洛克他轻视国民教育,认为普通的学校里集中了“教养不良、品德恶劣、成分复杂”的儿童,有害于绅士的培养,主张绅士教育应该在家庭实施。
8.错
解析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9.对
解析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是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你能测量目标,但不能测量的目的。
10.对
解析
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 的总要求。因此,教育目的对所有的学校具有指导意义。
11.错
解析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所以,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12.对
解析
教育目的是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13.对
解析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14.错
解析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对所教的内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能够把所教内容放在更为深广的学术背景和社会背景上考虑,这样才能够全面理解所教内容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取其左右而逢其源。
15.错
解析
这种看法在社会发展速度很慢的年代是有一定的道理。但在当代这样一个发展极为迅速的社会,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
16.错 解析
学校课程直接受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规定。17.错
解析
事实上,大多数课程的教科书通常就是由学科专、18.19.·家编写的。20.对
解析
地方课程既可以安排必修课,也可以开设选修课。21.对
解析
从国家或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目的只能是总体性的、高度概括性的,而不可能是具体的
22.对
解析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
23.对
解析
巩固知识往往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一定是一个独立的环节。
24.对
解析
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25.对
解析
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一般可分为两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26.错
解析
组织教学并不只限于在上课开始时进行,还应该贯穿在全部教学过程中,直到课的结束。
27.错
解析
结构化策略在教材的排列方面可分为直线式、分支平行式、螺旋式和综合式等。
28.错
解析
任何教师上课前都应该写课时计划。29.错
解析
认知模式首先教育奉行发展性原则。30.错
解析
教育即学会关心是彼得。麦克费尔的观点。31.错
解析
榜样对品德的作用是班杜拉的观点。
32.错
“教学中心”领导方式是目前用得比较多的一种领导方式。33.错
解析
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组织、安排、协调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
34.错
解析
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要让学生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
35.错
解析
组织、安排、协调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几气才是班级管理 的基本功能。第二部分
单项选择题 1.杜威的教育主张是(B)。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2.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有西方国家提出了普及(C)要求。A.初等教育
B.初级中等教育
C.高等中级教育
D.高等教育 3.下面哪句话反映学思结合(D)。
A.性相近的,习相远也
B.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D)主张将劳动与教育相结合。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5.下面哪句话主张启发式教育的是(D)。A.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B.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C.学不躐等 D.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6.(D)后,有西方国家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A.初等教育
B.初级中等教育
C.高等中级教育
D.信息革命 7.(B)主张教育即生活。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8.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C)。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9.(D)提出了“白板说”。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洛克 10.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
A.甲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乙卯学制
D.壬寅学制 11.中国历史上第一篇教育学专著是(B)。A.礼记
B.学记
C.论语
D.大学 12.下面那位教育家重视说知(C)。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13.(B)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A.19世纪初
B.19.世纪末
C.20世纪初
D.20世纪末 14.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是(B)。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15.(B)时中国开始出现学校。A.原始社会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6.谁在教育学中提出助产术(A)。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
D.夸美纽斯
17.提倡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思想的是(B)。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洛克 18.(A)直接决定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A.政治经济制度
B.国家政权
C.道德修养
D.文化水平19.下面哪句话主张课内与课外结合(A)。A.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B.建国君民同,教学为先 C.学不躐等
D.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20.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建立的标志的是(C)。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学》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凯洛夫的《教育学》 21.下面哪句话反映的是平等教育(B)。A.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B.有教无类
C.非礼忽视,非礼勿听
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22.下面哪句话主张循序渐进教育的是(C)。
A.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B.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C.学不躐等
D.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23.《大教学论》的作者是(D)。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
D.夸美纽斯 24.提倡泛智教育是(A)。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洛克 25.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B)。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实体化教育 26.(C)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A.杜威
B.斯金纳
C.舒尔茨
D.布鲁纳 27.下列不属于内发论的代表是(B)。A.孟子
B.华生
C.威尔逊
D.格赛尔 28.(B)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A.青年期
B.少年期
C.中年期 D.儿童期 29.下列不属于外铄论的代表是(A)。A.孟子
B.荀子
C.洛克
D.华生 30.(C)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A.理想教育
B.爱国教育
C.个性教育
D.劳动教育 31.(B)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弗洛伊德
D.布鲁纳
32.“目标就是价值,假如目标有价值,并且人愿意获得它(实现它)那么,它便能使学习者付出为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力量。”体现了教育目的(B)作用。
A.导向作用
B.激励作用
C.评价作用 D.教育作用 33.(C)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A.教育纲要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D.教学计划 3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A)为重点的教育。A.创新精神
B.创新能力
C.实践能力
D.逻辑思维 35.(C)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A.教育纲要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D.教学计划
36.每年教委要检查每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了教育目的是(C)提出的。
A.导向作用
B.教学大纲
C.评价作用
D.教育作用
37.被称为“四有、两爱、两精神”的教育目的是(C)提出的。A.1957年
B.1982年
C.1985年
D.1995年
38.放学了张老师给一年级学生布置抄写第一课生字每个50遍家庭作业,请问张老师损害了学生的(A)权利。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言严权
D.隐私权
39.小明把一个很简单的错题做错啦,张老师在课堂上说小明是一头笨猪,请问张老师损害了学生的(C)权利.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40.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D)。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受教育权
41.(D)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A.课程目标
B.课程设计 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 42.(D)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43.下面哪一种模式不是一个完善的课程评价模式(C)A.目标评价模式
B.结果评价模式 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44.(C)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 C.科目设置
D.教学大纲 45.(A)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散型课程 46.教育改革的核心是(D)改革。A.教学大纲
B.教科书 C.教育制度
D.课程
47.(A)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式的。
A.目标评价模式
B.结果评价模式
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48.我国中小学课程中科目的设置,大致包括(C)类。A.四
B.五
C.六
D.七
49.从(C)分,可以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A.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
B.课程任务 C.课程功能
D.教育阶段
50.(C)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A.目标评价模式
B.结果评价模式 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51.(B)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散型课程
52.(A)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A.教育目标
B.教学计划
C.教育目标
D.教学目标 53.从(A)分,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A.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
B.课程任务 C.课程功能
D.教育阶段
54.从(B)分,可以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A.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
B.课程任务 C.课程功能
D.教育阶段 55.在西文,“课程”一词词源出自拉丁语,意为(B)。A.汽车路
B.跑马道
C.火车道
D.牛车道
56.从(D)角度分,可以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A.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
B.课程任务 C.课程功能
D.教育阶段
57.一二三节安排语文、数学课、下午安排艺体课,体现了(C)原则。A.整体性
B.迁移性
C.生理适宜
D.协调性
58.从课程的(A)分,可以把课程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A.组织核心
B.任务
C.功能
D.教育阶段 59.下面几种评价模式相对来说比较全面的是(D)。A.目标评价模式
B.结果评价模式 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60.“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句话讲的是(A)。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61.(B)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A.目录
B.课文
C.习题
D.实验 62.(B)是教学计划的核心。
A.教育目标
B.培养目标
D.科目设置
D.教学大纲 63.(D)又称学科课程标准。A.教育目标
B.培养目标
D.科目设置
D.教学大纲 64.(A)直接关系到课程设计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教材
65.(A)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A.教育目标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学目标 66.(D)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A.教育目标
B.培养目标
C.科目设置
D.教学大纲 6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C)。A.夸美纽斯
B.捇尔巴特
C.斯宾塞
D.杜威
68.(C)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69.“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是(D)是新提出的。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70.复习是学习之母是(C)的名言。
A.赫尔巴特
B.苏格拉底
C.乌申斯基
D.第斯多惠
71.乌申基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体现了(A)。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72.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是(A)。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73.小红喜欢唱歌,妈妈就鼓励她报名参加音乐课外兴趣小组,请问体现了(A)
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原则 74.“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是(D)的名言。
A.孩子
B.苏格拉底
C.孟子
D.第斯多惠
75.语文课上,教师描绘了西湖的美景,请问运用了讲授的(A)方式。A.讲述
B.讲解
C.解说
D.讲演 76.启发的首要问题是(A)。
A.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B.发扬教学民主
C.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D.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7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C)教学原则。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秩序渐进原则
78.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是对(B)教学方法提出的要求。
A.讲授法
B.实验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79“从做中学”是(C)的教育思想。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80.许多省市编写乡土教材,这体现了(C)教学原则。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81.“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是(A)的教育思想。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82.(B)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A.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83.“学不躐等”体现了(D)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84.(C)总结了“教学相长”,“启发诱导”等教学宝贵经验。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85.“教学具有教育性”是(B)最早提出 的教育思想。A.孔子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86.智力的核心是(D)。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注意力
D.思维力 87.(B)的理论是教学的基本理论。
A.教学目的B.教学过程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 88.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
A.传授两基
B.发展智力
C.培养品德
D.关注个性 89.“遭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B)。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90.“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体现了(D)教学原则。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9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教学思想出自(B)。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学记
92.(B)一般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运用得较多。A.讲授法
B.实验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93.“教学过程中一种认识过程”是(D)教育思想。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94.(A)主张“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惹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A.夸美纽斯
B.乌申斯基
B.杜威
C.布鲁纳
95.数学课上,教师用勾股证明了两个三角形全等,请问运用了讲授法的(B)方式。
A.讲述
B.讲解
C.解说
D.讲演
96.“不陵节而施”体现了(D)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97.(D)教学方法最能体现直观性教学。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98.最早对班级授课制作阐述教育家是(A).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9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A)年 A.1862
B.1902
C.1903
D.1911 100.教学的中心环节是(B)是
A.备课
B.上课
C.检查作业
D.课外辅导 101.(C)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
A.教学大纲
B.教学计划
C.教科学
D.参考书
102.(D)策略与其他教学策略不同,因为它不是按教学过程的某个构成因素为中心。A.内容型
B.形式型
C.目标型
D.综合型 103.(A)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A.备课
B.上课
C.检查作业
D.课外辅导
104.班级授课制最早兴起于(B)A.捷克
B.乌克兰
C.德国
D.英国 105.目前最流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106.(A)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A.备课
B.上课
C.检查作业
D.课外辅导 107.以下德育模式中,重知的是(A)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情境模式
108.当代德育理论中浒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A)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情境模式
109.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发生,请问属于(A)主张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情境模式 110.体谅模式主要流行于(C)。A.亚洲
B.欧洲
C.北美
D.南美
111.知、美、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其中“知”即(A)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12.在教育学生时,要注意与启发说服相结合,请问此举运用了德育工作的(D)方法。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113.平时在德育工作中,经常讲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其实说的就是(C)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14.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是(D)的观点。A.彼亚特
B.科尔伯格
C.彼得。麦克费尔
D.班杜拉
115.在班会课上,教师总是觉悟,语重心长地说,请问运用了德育工作的(A)方法。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116.体谅模式是(C)所创的。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彼得。麦克费尔
D.班杜拉 117.德育模式,重行的是(C)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情境模式 118.德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是(B)观点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情境模式
119.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其中“行”即(D)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20.(D)是我国学校德育1994年新增的内容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21.新苏格拉底德育模式属于(A)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情境模式 122.(A)是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A.政治课等
B.课外活动
C.劳动
D.班主任工作 123.认识模式是(A)提出的。
A.皮亚杰
B.科尔柏格
C.彼得。麦克费尔
D.班杜拉
124.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其中“意”即(C)。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25.把风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是(B)观点。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情境模式 126.德育模式中,重情的是(B)。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27.(D)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情境模式
128.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理论,要求德育教育实行(C)。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29.在(A)德育模式中,要设计道德两难问题。A.认识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情境模式 130.(A)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A.德育目标
B.德育内容
C.德育规律
D.德育过程
13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其中“情”即(B)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2.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倡导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B)观点。A.认识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情境模式 133.新柏拉图德育模式属于(A)。
A.认识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情境模式 134.社会模仿模式的创立者是(D)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皮得麦。克费尔
D.班杜拉 13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136.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A)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137.班会讨论建立值日生制度,请问属于(A)A.常规管理
B.平等管理
D.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38.世界初,(A)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139.以规章制度为核心的班级管理是(A)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40.一个完整的班集体必须具备(B)A.明确的具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D.集体成员之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141.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D)。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埃拉斯莫斯 142.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D)的教育思想。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马卡连柯 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与解析
1.B.解析
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2.C.解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3.D 解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这句话反映的就是学思结合。4.D 解析
马克思主义强调,将社会劳动与教育有机相结合,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有机相结合,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5.D 解析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鼻子走。6.D 解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7.B 解析
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8.C 解析
赫尔巴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着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9.D 解析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10.B 解析
中国控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11.B 解析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第一次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12.C 解析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前两种都不够全面的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13.B 解析
19世纪未,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义务教育年限。
14.B 解析
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针锋相对,其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在体系上与《普通教育学》也大不相同。15.B 解析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16.A 解析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炃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17.B 解析
法国的卢梭对自然性的强调了使之与现代文明对立程度,他认为,人为的、要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
18.A 解析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直接制约着教育的和发展方向。
19.A 解析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减息相辅。
20.C 解析
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马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21.B 解析
有教无类指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
22.C 解析
“学不躐等”即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23.D 解析
夸美纽斯是受到人文主义精神影响的捷克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
24.A 解析
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自然性首先是指人也是自然地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其次是说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原则;三是说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
25.B 解析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教育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26.C 解析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27.B 解析
华生是典型的外铄论的代表,其余三人属于内发论的代表。
28.B 解析13、14——
16、17岁,属于个体发展中的少年期。少年常因为缺乏知识和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搞得惊慌失措。有些心理学家把青少年期分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29.A 解析 孟子是内发论的典型代表,荀子、洛克和华生是典型的外铄论的代表。
30.C 解析 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31.B 解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发展的特征。
32.B 解析 目标就是价值,加入目标有价值,并且人愿意获得实现它,那么,她便能使学习者付出为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力量。体现了教育目的的几率作用。
33.C 解析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程,对一切教育工作起指导意义。
34.A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35.C解析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36.C 解析 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进行。37.C 解析 建国以来,1957、1982、1985、1995年四次对教育目的进行了表述,其中对1985年的表述简称为“四有、两爱、两种精神”。38.A 解析 合理安排学生学习时间和作业量、合理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定期进行组织身体检查等内容属于学生身心健康权的内容。39.C 解析 人格尊严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如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有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40.D 解析 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我国一系列法律对此都进行了规定。
41.D 解析 课程评价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42.D 解析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
43、C 解析 目的游离评价不是一个完善的评价模式,因为他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程序。
44.C 解析
开设哪一门科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45.A 解析 基础型课程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46.D 解析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47.A 解析 目标评价模式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场面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来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48.C 解析 我国中小学课程科目中的设置,大致包括六类“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思想品德教育科目、社会基础知识科目、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科目、体育保健艺术审美科目、劳动技术教育科目。”另外还有计算机、外语等工具性科目。
49.C 解析
从课程的功能看,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50.C 解析 目的游离评价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哪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效果上来。
51.B 解析
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52.A.解析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53.A解析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型课程、学校课程。
54.B 解析
以课程任务为依据进行分类,则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55.B 解析
在西方,“课程”一词源出自拉丁语,意为“跑马”道”,指学生要沿着学习的“跑道”进行学习。
56.D 解析
从教育阶段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57.C 解析
生理适宜原则,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左右脑功能的协调发挥:另一方面要考虑到“人体生物钟”规律。
58.A 解析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59.D 解析
CIPP 课程评价模式考虑到影响课程计划的种种因素,可以弥补其他评价模式的不足,相对来说比较全面。
60.A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发展。”这是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61.B 解析
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62.B 解析
在课程设置上,培养目标作为教学计划的核心,它具体勾画出实现培养目标的“蓝图”,是把教育目标与教学结合起来的桥梁。
63.D.解析
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
64.A 解析
教学计划是否合情合理并具备较强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课程设计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的提高。
65.A 解析
教育目的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66.D 解析
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67.C 解析
把科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68.C 解析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69.D 解析
“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是朱熹提出 的,其中的一“课程”一词就包括有学习范围和进程的意思。70.C 解析
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
71.A解析
直观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72.A 谈话法是小学常用的一种方法,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73.A 解析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所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74.D 解析
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老人发现真理”。75.A 解析
讲述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
76.A 解析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77.C 解析 历代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掌握知识的 巩固问题。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78.B 解析
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实验前示范,也可以在学生实验后总结性示范。
79.C 解析
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则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80.C 解析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各方面的差异很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必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编写乡土教材,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1.A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82.B 解析
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83.D 解析
《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小孙,则坏乱而不修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
84.C 解析
我国古代《学记》中便 总结了“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预”、“时”、“孙”“摩”、“长善救失”等教学的宝贵经验。
85.B
解析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
86.D
解析
智力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87.B 解析
教学过程的理论是教学的基本理论。
88.A 解析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89.B 解析
《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教师的作用在引导、激励、启发。
90.D 解析
《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施而小孙,则坏乱而不修”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
91.B 解析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明、笃行之出自《礼记。中庸》
92.B 解析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的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一般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运用得较多。
93.D 解析
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94.A 解析
夸美纽斯主张“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文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95.B 解析
讲解是教师对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进行解释说明和论证。96.D 解析
《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
97.D 解析
演示法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98.A 解析
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教学论》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99.A 解析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100.B 解析
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101.C 解析
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102.D 解析
综合型策略与前面撰述的三种策略不同,它不是按教学过程的某个构成因素为中心,而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教学策略。
103.A 解析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先决重要条件。
104.B 解析
17世纪初,在先进乌克兰兄弟会学校中兴起了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
105.B 解析
班级授课制迅速推广,到19世纪中叶己成为西方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直至现在,班级授课制仍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06.A 解析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07.A 解析
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等。大体上说,认知模式重知,体谅模式重情,社会模式重行。
108.A 解析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德育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109.A 解析
认知模式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发生。
110.C 解析
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
111.A 解析
学生品德是由思想、政治、法纪、道德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 成。这几个因素简称为知、情、意、行、知,即道德认识。
112.D 解析
运用陶冶法要注意: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113.C 解析
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讲的就是德育中的因材施教原则。
114.D 解析
班杜拉的社会模仿模式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
115.A 解析
教师诚恳,深情,语重心长的说教,运用的是德育工作的说服法。
116.C 解析
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
117.C 解析
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认知械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式等。大体上说,认知模式重知,体谅模式重情,社会模仿模式重行。
118.B 解析
体谅模式理论的特征有德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德育不是强加于人什么,关键是人的潜能得到充分自由 的发展: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倡导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119.D 解析
学生品德是由思想、政治、法纪、道德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的,这几个因素简称为知、情、意、行即道德行为。
120.D 解析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8月31日)己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式列入其中。121.A 解析
认知模式的特色的特色在于通过实验建立了崭新的学校德育模式,如新苏格拉底德育模式、新柏拉图德育模式等,提出课堂道德讨论法、公正团体法等一系列可操作德育过程,重新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和学校德育的功能。
122.A 解析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123.A 解析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在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谈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124.C 解析
学生品德是由思想、政治、法纪、道德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成,这几个因素简称为知、情、意、行、意即道德意志。
125.B 解析
体谅模式理论的特征有德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德育不是强加于什么,关键是人的潜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倡导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126.B 解析
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等。大体上说,认知模式重知,体谅模式重情,社会模仿模式重行。
127.D 解析
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C 解析
孔子提出 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其实质跟因材施教原则是一致的。
129.A 解析
在认知德育模式中,要设计道德两难问题。所谓道德两难,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130.A 解析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131.B 解析
学生品德是由思想、政治、法律、道德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 的,这几个因素简称为知、情、意、行。情,即道德情感。132.B 体谅模式理论的特征有德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德育不是强加于人什么,关键是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倡导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133.A 解析
认识模式的特色的特色在于通过实验建立了崭新的学校德育模式,如新苏格拉底德育模式、新柏拉图德育模式等,提出课堂道德讨论法、公正团体法等一系列可操作性德育过程,重新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和学校德育的功能。
134.D 解析
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
135.B 解析
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形容学生,才能指导得法、教育有效
136.A 解析
当班级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定向时,群体成员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便会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了一定的依存性。这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137.A 解析
开展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之一,制定值日制度属于常规管理。
138.A 解析
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 了“导生制”。139.A 解析
开姢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40.B 解析
一定的组织结构是一个班集体所不可缺的。141.D 解析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斯莫斯。142.D 解析
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第三部分
1.赫尔巴特主张(ACD)。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2.赫尔巴特认为,应将(AC)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A.心理学
B.生理学
C.伦理学
D.生物学 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包括(ACD)。
A.《大学》
B.《孔子》
C.《中庸》
D.《论语》 4.《学记》反映了哪些教育思想(ABCD)A.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B.师严然后道尊 C.学不躐等
D.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5.洛克的教育主张(BC)。
A.泛智教育
B.白板说
C.绅士教育
D.国民教育 6.二战后,教育出现的新特点包括(ABD)。A.终身化
B.全民化
C.专业化
D.民主化 7.凯洛夫教育学忽视了(ABC)的自主性。A.教师 B.学生 C.学校
D.校长
8.人们说教育的多元化,具本指(ABCD)等的多元化。A.培养目标
B.办学形式
C.管理模式
D.教学内容 9.网络教育是(BD)。A.等级制教育
B.开放式教育 C.年龄段教育
D.趺时空的教育 10.学生文化的特征有(ACD)。
A.过渡性 B.群体性
C.多样性
D.互补性 11.学校精神文化包括(ABC)成分。A.认知 B.情感
C.价值
D.审美
12.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主要受到(ABCD)等因素的影响。A.遗传
B.成熟
C.教育
D.个体实践 13.下列属于外铄论的代表是(BCD)。A.威尔逊
B.荀子 C.洛克 D.华生
14.个体身心发展一般规律包括身心发展的(ABD)。A.顺序性
B.阶段性 C.平衡性
D.互补性
15.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ABD)顺序发展的特征。A.感知运算水平
B.前运算水平C.后运算水平
D.形式运算水平16.下列属于内发论的代表是(ACD)。A.孟子
B.荀子 C.威尔逊
D.格赛尔 17.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ABC)。
A.国家的教育目的B.学校的培养目标
C.教师的教学目标
D.学生的学习目标
18.教育目的具有(ABC)。
A.历史性
B.时代性
C.社会性
D.阶级性 19.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提出,培养(ABCD)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守纪律
20.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的指导意义通过(ABC)作用来实现。A.导向作用
B.激励作用
C.评价作用
D.教育作用 21.创新能力是一种(BCD)。
A.个性品质
B.智力特征
C.人格特征 D.精神状态
22.99年《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AB)为重点”。A.创造精神
B.实践能力 C.创造思维
D.逻辑思维 23.素质教育是(ABCD)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全面发展
C.促进个体发展
D.培养创新精神 24.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体现在(ABCD)。
A.评价办学水平
B.检查教育质量 C.评价教学质量 D.检查学习质量
25.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ABD)。
A.教育理念
B.教育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D.研究能力 26.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是(AC)。A.教师 B.家长
C.学生 D.教材
27.一名优秀教师的语言应该具备(ABC)。A.有逻辑
B.有感情
C.有个性
D.有特点 28.教师职业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ABCD)方面。
A.传道者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管理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29.我国的(ABCD)等法律对学生的合法权益作了规定。
A.《宪法》
B.《婚姻法》 C.《教育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30.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以分为(ACD)。
A.学科中心课程 B.教师中心课程 C.学生中心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 31.课程文件分为(ABC)等层次。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教材 32.教科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是(ABCD)。
A.学习的主要材料
B.教学的主要依据
B.分析教学目标 D.确定教学任务
33.学生的学习特点有(ABCD)。
A.独特性
B.稳定性
C.发展性
D.灵活性 34.下面属于课程目标的特点是(ABD)。A.时限性
B.具体性
C.丰富性
D.操作性 35.一个公民所具备的“三基”包含(CD)。A.听
B.说
C.读
D.写
36.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ACD)模式。
A.目标评价
B.结果评价
C.目的游离评价
D.CIPP评价 3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分为(ABCD)。
A.工具性课程
B.知识性课程 C.技能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38.按照课程表,应该坚持(ABC)原则。A.整体性
B.迁移性
C.生理适宜
D.协调性 39.课程计划是(ABCD)的依据。A.安排教学活动
B.编写教学大纲
C.编写教材
D.评估教学工作 40.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A.社会 B.知识
C.儿童
D.课程理论 41.教学任务通常包括(ABCD)等内容。A.基础知识
B.基础技能
C.情感
D.品德
42.以课程任务为依据进行分类,可以分为(ABC)。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散型课程 43.从教育阶段角度,可以分为(ABC)。
A.幼儿园课程
B.小学课程 C.初中课程 D.成人课程 44.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BCD)等基本特征。A.专一性
B.强制性
C.普遍性
D.基础性
45.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以分为(AD)。A.国家课程
B.省市课程
C.区县课程 D.学校课程 46.CIPP评价模式包括(ABCD)等步骤。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成果评价 47.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BCD)。A.教材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48.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来自(ABC)方面。A.学生
B.社会 C.学科
D.学校
49.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分为(BCD)。
A.实际操作练习
B.独立性练习
C.创造性练习
D.模仿性练习50.教学一般任务主要包括(ABCD)。A.传授两基
B.发展智力等能力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个性发展
51.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是(ABCD)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52.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为(ABC)。
A.口头练习
B.书面练习
C.实际操作练习
D.模仿性练习53.智力主要包括(ABCD)。
A.注意力
B.观察力
C.记忆力
D.思维力
54.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要注意(ABCD)等问题。A.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B.发展教学民主 C.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D.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5.常用的教学原则有(ABCD)。
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56.讲授法可以分为(ABD)等方式。A.讲述
B.讲解
C.解说
D.讲演 57.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包括(ABCD)。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知、情、意的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58.下面属于一节好课的标准是(ABCD)。
A.目标明确
B.重点突出
C.内容正确
D.方法得当 59.平时教师备课一般包括(ABC)。
A.钻研教材
B.了解学生
C.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D.钻研教科书 60.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ABCD)。A.个别教学制
B.班级上课制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61.结构化策略在教材的排列方面可以分为(ABCD)。A.直线式
B.分支平行式
C.螺旋式
D.综合式 62.古代(ABD)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A.中国
B.埃及 C.印度
D.希腊
63.根据使用主要教学方法来分,课可分为(BCD)。A.检查课
B.讲授课
C.演示课
D.练习课 64.根据教学的任务,课可以分为(ABC)。A.新授课
B.巩固课
C.技能课
D.实验课 65.下面属于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是(ABD)。A.综合性
B.可操作性
C.创造性
D.灵活性 66.按教学策略的构成因素可以分为(ABD)。A.内容型
B.形式型
C.目标型
D.综合型 67.教学进度计划一般包括(ABD)。
A.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B.课题计划
C.单元计划
D.课时计划 68.在概念教学中,常用(AB)教学方法。A.归纳法
B.演绎法 C.全习法 D.分习法
69.德育过程是促使教育者(ABCD)发展的过程。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70.德育是对(ABC)的总称。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品德教育 71.德育包括(BCD)等形式
A.学生德育
B.家庭德育
C.学校德育
D.社会德育 72.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ABCD)。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73.下面属于德育工作基本方法是(ABCD)。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74.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ABCD)。
A.政治课
B.课外活动
C.劳动
D.班主任工作 75.当代最影响德育模式有(ABC)。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情境模式 76.德育过程的结构通常由(ABCD)等要素构成。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77.下面属于体谅模式理论的特征是(ACD)。A.德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
B.教育奉行发展性原则
C.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
D.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78.下面属于德育的基本原则的是(ABCD)。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79.班级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A.帮助实现教学目标
B.提高学习效率 C.帮助维持班级秩序
D.帮助良好班风 80.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ABCD)。A.确定发展目标
B.建立核心队伍
C.建立正常秩序
D.培养良好的班风
81.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了解学生
B.研究学生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82.班级管理的模式主要有(ABCD)。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83.班主任的作用体现在(ABC)。
A.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B.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C.班级人际关系艺术家
D.班级的代言人 84.合格班级一般应该具备(ABCD)。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85.规章制度在班级管理的作用体现在(ABD)。A.管理
B.控制
C.引导
D.教育 多题选择题参考答案现解析
1.ACD 解析
赫尔巴特在教学上,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2.AC 解析
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3.ACD 解析
宋代以后,程泉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4.ABCD 解析
《学记》要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外相结合,减息相辅: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严师然后道尊”的教师观: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即循序渐进。
5.BC 解析
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洛克提出白板说是提倡绅士教育,轻视国民教育。
6.ABD 解析
二次战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一些新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现代化。
7.ABC 解析
凯洛夫在国家行政领导与学校的关系上,忽视了学校的处主性: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上,忽视了教师的自主性: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8.ABCD 解析
教育的多元化是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9.BD 解析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趺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10.ACD 解析
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11.ABC 解析
有的学者把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12.ABCD 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13.BCD 解析
威尔逊是内发论的代表,荀子、洛克和华生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14.ABD 解析
像模像样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15.ABD 解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发展的特征。
16.ACD 解析
持内发论主张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和格塞尔。
17.ABC 解析
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18.ABC 解析
教育目的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段性。
19.ABCD 解析99年《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道德、文化、守纪律的、告知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ABC 解析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发挥以下作用的(1)教育目的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21.BCD 解析
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特征,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2.AB 解析
99年《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道德、文化、守纪律的、告知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3.ABCD 解析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24.ABCD 解析
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工作,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进行。25.ABD 解析
优秀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
26.AC 解析
教育活动是一种幅度为的社会活动,教育系统是一个以人的集合为主要的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在诸种要素中,学生和教师是其最基本的要素
27.ABC 解析
教师的语言道德要求准备、明了、有逻辑性,其次是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再进一步要求是富有个性,能够体现一名教师的独特风采。
28.ABCD 解析
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29.ABCD 解析
我国《宪法》、《婚姻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都对学生的合法权益作了规定。
30.ACD 解析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31.ABC 解析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教科书也是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32.ABCD均衡生产书的作用主要在体现在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分析体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是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
33.ABCD 解析
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特性: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
34.ABD 解析
课程目标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
35.CD 解析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洞察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基础教育,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36.ACD 解析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的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APP)评价模式
37.ABCD 解析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38.ABC 解析
安排课程表应该坚持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和生理适宜原则。
39.ABCD 解析
课程计划是各级教育部门和小学、初级中学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依据,是编写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依据,也是督导,评估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
40.ABCD 解析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知识、儿童和课程理论。
41.ABCD 解析
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三方面:第一,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第三,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42.ABC 解析
以课程任务为依据进行分类,则可分为基础型课程、
第三篇:训练六晚晴旧唐书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8分)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或请籍铣将拒战者赀以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以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检校荆州刺史,乃度岭至桂州,遣人分道招抚其大首领冯盎等,靖承制授其官爵。凡所怀辑九十六州,户六十余万,优诏劳勉。太宗嗣位,拜兵部尚书。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旧唐书·李靖传》有删改)
1.(选择题序号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高祖壮其言壮:认为……有气魄 .
B.遣靖安辑之.辑:通缉
籍:抄家、籍没
承:秉承 C.或请籍铣将拒战者.D.靖承制授其官爵.
B(“辑”文中意为平定)
2.(选择题序号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3分)
A.靖岂敢孤军而至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因自锁上变.
C.靖承制授其官爵.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D.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重为乡党所笑,以侮辱先人 ..C(A.表修饰/表转折,译为“却”;B.于是/经由,通过;C.代词,他们;D.所
字结构/和“为”构成“为……所”结构,表示被动)
3.(选择题序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李靖正碰上唐高祖李渊去攻打突厥,李靖通过观察,知道他有夺取天下的意图,于是自己戴上枷锁,将前往扬州向朝廷报告。
B.李靖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萧铣,占领城池之后,军令如山,纪律严明,没有私下掳掠的情况。
C.李靖越过南岭,采取了正确的招抚策略,秉承皇帝旨意授予当地大首领适当官爵,使岭南九十六州,六十余万户人民归入唐朝版图。因此,李靖受到皇帝的慰劳鼓励。
D.太宗准备对突厥用兵,任命李靖为代州行军总管。他率领骁骑三千,出敌不意,插到恶阳岭,使敌人十分惊慌,最后克复定襄,威振北狄,足与当年渭水之战相媲美。
D(应为足够报当年在渭水被他们打败的仇恨)
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3分)
译文:(1)[3分]即使他们知道了我们的行动,匆忙征调军队,也没有办法应对我们,这样他们一定会成为俘虏的。(纵,仓卒,擒,三个词是关键的采分点。)
⑵王者之师,义存吊伐,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3分)
译文:[3分]仁义之师,作战的意义在于安抚百姓惩罚罪人,百姓受到了萧铣的驱遣逼迫,抵抗和作战难道是他们自己的意愿吗?(吊伐,拒战,反问句是关键的采分点)⑶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4分)
译文:[3分]突利可汗对李靖出其不意的战略没有料到(或李靖会这样做),看到官兵突然来到,于是非常害怕。(虞,奄,是关键的采分点)
[译文]
李靖,本名药师,是雍州三原县人。年轻时有文才武略,常常对自己亲近的人说:“大丈夫如果遇上英明的君主和大好时机,就一定要建立功劳成就事业,来搏取富贵。”在隋朝担任马邑郡丞的官职,正碰上唐高祖李渊去攻打突厥,李靖观察李渊,知道他有夺取天下的意图,于是给自己戴上枷锁,将要前往扬州,向朝廷报告事变,到了长安,因为道路堵塞不通才作罢。高祖攻下京城,抓住李靖,将要杀他。李靖大喊道:“您拉起正义的队伍,本应为天下除**,为什么不想成就大事,却要因为个人的私怨杀掉壮士呢?”高祖认为他的话很有气魄,太宗又坚决请求(不要杀他),于是就放了他。太宗不久就把李靖召入幕府。
萧铣占据荆州称帝,高祖派李靖去平定他,那年八月,在夔州聚集军队。萧铣认为当时正是秋汛季节,江水上涨,三峡道路十分危险,坚信李靖不能进军,于是让士兵休息,不加防备。九月,李靖就带兵前进,将下三峡,将领们都请求停止进军来等待江水退了再说。李靖说:“兵贵神速,机会不能丧失,如果趁江水上涨的形势,快速地到达荆州城下,就是人们常说的疾雷炸响,来不及掩住耳朵,这是军事家的上等策略。即使他们知道了我们的行动,匆忙征调军队,也没有办法应对我们,这样他们一定会成为俘虏的。”进军到了夷陵,萧铣的将领文士弘带领几万精兵屯驻在清江,李靖挥师打败了他。来到江陵,扎营在城下,萧铣十分害怕,这时才从江南征调人马,果然调集不到。李靖又打败了他的勇将杨君茂、郑文秀。萧铣派人请求投降,李靖当即进入占据了江陵城,军队号令如山,纪律严明,没有私下掳掠的现象。
有人请求抄没萧铣将领中抵抗的人的家资来奖赏将士们,李靖说:“我们是仁义之师,作战的意义在于安抚百姓惩罚罪人,百姓受到了萧铣的驱遣逼迫,抵抗和作战难道是他们自己的意愿吗?我们应当发扬宽大为怀的道义,来抚慰远近百姓的心,人家投降了还要抄没家产,恐怕不符合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救助出来的本意吧。只怕从这往南的各个城镇都会坚守不投降了,这不是一个好计策。”于是没有那样做。江汉一带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不争着归降的。李靖凭借战功被授予上柱国的官职,封为永康县公,代理荆州刺史,李靖于是度过五岭来到桂州,派人分路招抚各部落大首领冯盎等人,李靖秉承皇帝的意旨授予他们官爵。总共招抚了九十六州,六十余万户,皇帝用热情的诏书对他加以慰劳鼓励。大宗继承主位,任命李靖为兵部尚书。
突厥各部叛变,朝廷计划进军攻打,任命李靖为代州行军总管。李靖率领三千勇猛的骑兵出敌不意,从马邑直走恶阳岭来逼迫敌军。突利可汗没有料到李靖会这样做,看到官兵突然来到,于是很害怕。将士们议论纷纷:“唐军如果不是调集全国军队来了,李靖怎么敢孤军深入呢?”一天之内多次自相惊扰。李靖通过侦察知道这种情况,暗中让间谍挑拨突利可汗和他心腹将领的关系,突利可汗亲近的康苏密前来投降。贞观四年,李靖进击定襄,打败了突厥,突利可汗只身一人逃走了。唐太宗曾对他说:“从前李陵带领步兵五千去攻打匈奴,最后不免自己投降了匈奴,但还得到史书留名。你带领三千轻骑兵深入到突厥内地,最后攻克了定襄,威名震慑了北边的胡人,这真是从古到今所没有的功绩,足够报当年在渭水被他们打败的仇恨了。”
二、古诗词鉴赏(10分)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 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释:(1)在桂林的幕僚生活,成了李商隐坎坷人生历程中一段相对平静的路途。本诗
便是到桂林后不久的一个晚上,远离政治斗争漩涡的诗人观景所作。(2)夹城:
两层城墙,中有通道,唐长安城内宫、园之间都有夹城相连。(3)越鸟:指南方的鸟。
⑴这首诗中,作者观景的立足点是_______;这首诗,全篇的核心句是_______。(4分)⑵这首诗中,哪些形象引发了诗人对人生际遇、自身命运的联想?(2分)请选择其中某一形象,结合作品的整体情调谈谈,并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
⑴深居的高阁;“人间重晚晴”(各1分)
⑵幽草、越鸟(各1分)
以下两点,任择一点
(1)第二联中“天意怜幽草”是说生长在幽僻处的小草,本无人注意,而晚晴的余晖为其平添生意,推想定是天公同情它的命运,特为之放晴。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出身与命运,固然有对过去苦涩的回味,更多的是对目前处境的欣慰、满足、珍惜,颇有感恩的意味。
(2)第四联“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是说因天晴而巢干,因傍晚而归飞,更因晚晴而鸟翅干爽,姿态轻盈矫健。诗人极易由此联想到自己目前的处境——倦鸟得归,托身有所。诗人喜爱晚晴的心态,振奋轻松的状态借“越鸟得归”传达出来,适意之情溢于言表。(找到形象特点与诗人际遇、命运的联系;恰当分析其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靡有朝矣……▲,不思其反。(《诗经·氓》)
⑵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⑶弦弦掩抑声声思,▲。低眉信手续续弹,▲。(白居易《琵琶行》)⑷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⑸士不可以不弘毅,▲。(《论语》)
答案:⑴夙兴夜寐 信誓旦旦⑵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辩乎荣辱之境
⑶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⑷察纳雅言⑸任重而道远
第四篇:中考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中考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内容。您可以通过本文底部的“下载”来下载本文的文档。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之三-内容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内容”方面的具体要求。
2.掌握让“内容充实”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3.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内容空洞”的原因。
4.能运用“提升要诀”提升作文水平。
教学重点
1.掌握让“内容充实”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2.能运用“提升要诀”提升作文水平。
教学难点
1.掌握让“内容充实”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内容空洞”的原因。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经过“切题”和“中心”两个专题的训练,同学们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从“中心”的训练来看,同学们的立意正确、新颖,但从总体来看,大话连篇,内容空洞,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训练的专题--“内容”。内容从广义上来说,包括“切题、中心、内容、选材、感情”
前面我们已训练了两项,今天就训练“内容”的第三项--内容。
二.引导学生明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内容”的具体要求。
新课标为中学生设定的总体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具体明确”即是对作文的具体要求。在阶段性目标也有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有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这些要求体现在中考中就是作文评分标准,此项得分点所占的比例相当大,仅以安徽
为例:内容30分,表达25分。这说明“内容”极其重要,我们决不可忽视。
中考作文的评分,对“内容”大体可分为五等:内容充实、内容具体、内容比较具体、内容不具体、无内容。实际上我们班上的绝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处于“内容具体”、“内容比较具体”、“内容不具体”这三个等级。这是我们作文训练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希望大家一定要闯过这一关。
三、学生将自己收集起来的内容不充实的习作,对照“失分会诊”,分析造成内容空洞的原因。
不同的文体,其内容的失分形式不同,这里这种分析两种文体:
记叙文:只是简单的叙事,没有具体的过程。叙事没有中心,故事不完整。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没有交代清楚故事的要素。有的同学在一篇文章中写了好几件事,但每件事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文章自然无法充实起来。
议论文:空谈口号,说大话,没有具体的典型势力和精确的理论依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记忆的材料太少,肚子里没“货”,只好空谈了。这种情况在我们同学中最为典型。希望大家多阅读,多积累,才能使自己的材料不断丰富起来。
一、对照例文掌握使内容充实的方法。
1、小组学习。
2、教师引导。
招式一:联想、想象,丰富内容。写作时要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使自己的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片段示例:人生鼎沸的罗马广场上,教徒们举着火把,声嘶力竭地喊着:“烧死他!烧死他!”广场中心竖着一个十字架,一个青年被绑在上面,脚下是成堆的柴火,眼睛跳动着火苗。
“说!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一个身着黑长衫的教徒朝他威胁道。
“不!太阳才是中心!”青年没有丝毫畏惧。
“点火!”那黑长衫教徒气急败坏,一声令下。火焰顿时在青年的脚下燃起,广场上一片欢呼。烈火中青年的目光始终是坚定的,他在烈火中永生。他,就是布鲁诺,一个坚守真理的人,他为历史增添了一道火红的风景。
上面的文章运用了布鲁诺为真理而献身这个素材,加上自己的想象和描写之后,布鲁诺 的形象生动起来了,内容显得具体而充实。
招式二:叠加同类。这种方法适用于议论文、议论性散文的写作。一个材料总是单薄的,所
所以我们不防把同类的几个材料叠加在一起,形成集团效应,内容就自然充实起来。
片段示例:君不见,李白不齿阿谀奉承之徒,抬头挺胸夺门而出,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面带微笑挺胸游于山水之间:君不见,文天祥不要高官厚禄,抬头挺胸作正气歌,引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视死如归挺胸走向刑场:君不见,司马迁受宫刑挺胸而成“无韵之离骚”,吉鸿昌面对敌人的枪口慷慨就义……他们的骨气,他们的坚定,响彻云霄,万古长青。
上面文段,作者以学会挺胸为中心,联想到李白、文天祥、司马迁、吉鸿昌四个具有同样品质的任务。这些同类的事例集中起来就有了巨大的说理效果,文章的内容就显得更充实。
二、结合满分作文,掌握“内容”的“提升要诀”。
1,自学,掌握“内容”的“提升要诀”。
写记叙文记住两点:一是写好一件事,记好一个人。要写出时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开端、结局尽量简洁,发展、高潮施以重墨。二是要突出描写,用描写来充实内容。
写议论文也应记住两点:一是有充足的论据;二是学会剖析论证
2,小组对照优秀作文,剖析成功的秘诀。
考题回放
一粒种种顶开岩石,破土而出,表现的是坚韧不屈、生机勃勃的力量;一位老师投来关怀的一瞥,是激励你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力量。力量有时是一句话,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它给你带来无穷的勇气;力量有时是一本书,当你困惑彷徨是,它会拨开你心灵的迷雾;力量也可以是长辈的一次批评,妈妈的一个电话,父亲的一根白发,同桌的一张卡片,邻居的一声问候……
请以“力量”为话题,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⑵600字左右。⑶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⑷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满分例文: 家庭的温馨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我们这些扬帆出海的小船最好的归宿;家,是一把大大的伞,有风有雨为我遮为我挡;家,也是一首亘古不变的歌谣,是印在我心中最美的音符。--题记
我的家没有万贯的资财,也没有舒适的小车和豪华的别墅。有的知识爸爸那发自肺腑的谆谆教悔;有的只是妈妈那无休止的阵阵唠叨;有的只是我们兄妹三人爽朗的笑声和那股始终洋溢着爱的温馨。
父爱
父亲从不把他的爱表露在外,但我却从言语中感受到了那分深沉的爱。每次打电话回家,父亲总是三言两语,之后便成了我和母亲的“畅谈”。但正是有了父亲这几声短暂的问候,我的心中才多了些幸福和温暖,也让我懂得了更多做人的道理。考试成绩的不如意让我坠入了痛苦的深渊,我在电话这头号啕大哭,父亲在那头耐心地安慰我,让我把痛苦和挫折化作奋进的力量。每天放下电话,我的心情总是倍感轻松,我觉得,天更蓝了,树更绿了,阳光也更加温暖了……
母爱
母亲的爱岁不像父亲的爱那样发人深省,也不像老师的爱那样令人铭记于心,但它有着更闪光的一面。天冷时,是她在耳边不停地嘘寒问暖;生病时,是她寸步不离地守侯在我的身旁;夜深了,是她一次又一次地把踢落的被子重新帮我盖好……一路走来,我无时无刻不是在母亲的细心呵护下度过的。在我远离家乡的这些日子,不知牵走了母亲多少泪水!初次出门在外,看到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彼此之间极少有沟通的语言,我畏缩了,害怕了。这时,是母亲一句句地鼓励我,让我学会了与人交往,学会了勇敢与坚强。母亲啊,您为儿子付出的太多太多,您的爱,要我何以为报?
儿女情
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真挚的笑脸,无疑不是儿女对父母最好的回报。父母将所有的憧憬与希望都寄托在儿女的身上,我绝不能让父母失望,我一定要以优异的成绩老报答父母的爱,让最美丽的笑容在他们脸上绽放。
是这些爱,将父母和我紧紧地连在一起;是这温馨,让家成了游子心中的天堂。这里,父母用温暖的手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为他们的行动给父母带来一丝慰藉。这一首首的爱的乐章奏出了家庭的温馨,你感受到了吗?
满分秘诀。
满分点:本文内容充实,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中心。采用来题记和小标题的形式,这些小亮点在考场作文中具有引人注目的作用。三个小标题各自独立,但又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很好地表现了“家庭的温馨”这个主题。素材选择“以小见大”,文章、看似平淡,无大是大非,无曲折的故事情节,都是小作者对真实生活的深入挖掘,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独特性。
七、指导学生写作。家庭的温馨
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记忆,没有重量。它却可以压得人匍匐在地,又可以鼓舞人在理想的空间飞翔,记忆没有体积。它却既可以让人敞开襟怀去拥抱整个世界,又可以使人的心眼狭隘得并蒂难容。记忆没有色彩。它却既可以使人的心灵苍白,幽暗,又可以让人的内心世界绚丽、辉煌。记忆没有标价。它却既可以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上升到崇高的境界,又可以使另一个人的灵魂贬值到零点以下。
请以“记忆”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八、自改,然后教师点评。
九、总结:经过本次训练,同学们的作文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原来不善于运用想象和描写的同学,这次能运用各种描写的方法将文章写地具体生动。但有的同学语言还比较贫乏,希望大家多阅读,多积累,更上一层楼。
第五篇:三年级作文训练点
第一单元
1、《燕子》练笔:抓住特点写一种小动物。
2、《荷花》:写写自己喜欢的一种花。
3、作文:介绍家乡景物。
第二单元
1、《翠鸟》:写一种自己熟悉的鸟。
2、《燕子专列》:我想对贝蒂说几句话。
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你最喜欢的植物,写写你们的故事。
4、综合性学习,调查家乡的环境的活动。
5、作文把调查了解到的内容写成一篇短文。
第三单元
1、《寓言二则》我想对那个楚国人说„„/学了《亡羊补牢》,我明白了„„
2、《惊弓之鸟》,小练笔:对更羸说些什么?
3、《画杨桃》,描写一种水果。
4、《语文园地二》,作文:自我介绍。
第四单元
1、《和时间赛跑》,小练笔:对于珍惜时间,你有什么想法或做法。
2、《检阅》:我想对博莱克说几句话。
3、《争吵》写写和同学发生的一件事情。
4、《绝招》:任选一题A:你的周围有勤奋好学的伙伴吗?写写他(她)的故事吧!B:续编故事,读了课文《绝招》,你能写写他们暑假里的比赛场景吗?
5、作文:学习本领的过程中发生的趣事、体会。
第五单元
1、《可贵的沉默》,描写你过生日时的场景。/在父母过生日时,你准备做些什么?
2、《她是我的朋友》,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会说些什么?把医生的话写下来。
3、《七颗钻石》,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我体会到了„„
4、作文: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
第六单元
1、《太阳》,写写太阳带给我们了什么?
2、《月球之迷》,对于月球,你还有哪些未解之迷?
3、《果园机器人》,想象乐园,你希望智能机器人还有什么功能?
4、想象作文,对于未来世界的事物你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展开想象写一写。、第七单元
1、《太阳是大家的》,一天中太阳会做的好事可多了,我也来学着编一编儿歌。
2、《一面五星红旗》,我想对那个面包店的老板说:“。” 《卖木雕的少年》写几句话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3、《语文园地七》自由作文。
第八单元
1、《古诗两首》看表示古诗的图画写一段话。
2、《西门豹》写几句话夸夸西门豹。
3、《女娲补天》,写一则你所知道的神话故事。
4、想象作文:我想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