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设计和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2、运用搜集、整理的资料帮助理解学习,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
一、资料导入,激发兴趣。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
今天就让我们既欣赏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又了解一下它是如何被毁灭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中心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这是个感叹句,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怒和痛惜的感情。
三、再现宏伟景观,增强自豪感。
1、圆明园的布局
“此外,还有许多校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众星拱月”说明圆明园的布局特点,也说明这座皇家园林具有很大的规模。
(2)规模宏大,风格独特。
2、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这里有中外的风景名胜,漫游其间,犹如在幻想的境界,令人难以置信。它不愧是“一切园林的典范”“世界园林之最”。
(2)陶醉于这一伟大的建筑艺术中。
3、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1)收藏非常丰富
(2)无论是文物还是艺术珍品,它们都是无价之宝,因为这里闪耀着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四、重温历史,了解毁灭经过,增强使命感。
1、“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通过“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让我们体会英法联军不但掠夺,而且还毁坏,他们不仅贪婪,而且无耻!
2、小结: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证。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越是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越衬托出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大罪以及中国曾经饱受屈辱的苦难。
2、小结: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许琬秀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文章,通过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文所介绍的内容都已消失,无法再现,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就成为此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设计上,我注意了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激发想象,巧妙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以情感为纽带,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学生陶醉于圆明园的美景中时,进行说话训练和词语积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了情,有感而发,不吐不快。所以虽不见太多精彩的陈词,但孩子们那种抑制不住的要表达欲望,和真情实感的朴实流露,都表明了情境教学法,确实落到了实处,起到了作用。第二,指导“主要内容的概括”较有效。记得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自己对于指导学生如何概括好课文主要内容一个环节总是力不从心,感到自己这方面的引导是无效的,对学生概括的主要内容缺乏适时、有效地引导。这之后,我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也开始注重这个环节的锤炼。今天的课堂上,第一位学生讲到了毁灭前的壮观和美丽,讲到了怎么毁灭,但是第一个学生讲得太复杂,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简洁得说清楚了两个部分,我再通过引导,使学生把两个部分概括得更凝练,然后再同桌相互说一说主要内容,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其中。
回顾课堂,虽然注意了许多该注意的问题,可是在一些细节上还处理得不够好。第一,朗读形式教单一。整堂课几乎都是全班齐读,而且朗读训练不够。这样并不能使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得到自己独特的体验,并能与文本产生心灵的共鸣。第二,引领不够到位。学生感悟到“漫步园内„„流连其间„„”这个句子时,感悟已经比较全面了,我顺势抓住学生回答中的“中外风景名胜”,请大家联系这一句的这个段落,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讲到了“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景物,我请他们透过一个词想象一个画面,这里的引领是不到位的,如果能对第一位学生多一点指导,并及时表扬他,在评价中渗透学法,相信对其他同学会有启发作用。
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把握。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努力把握好,上好每一堂课。
第二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一圆明浩劫
课件出示(配乐:悲壮之歌):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1、侵略者采用野蛮手段毁灭了圆明园,有哪四可恨?(生汇报)
2、播放录像后:火烧圆明园片段
3、课件出示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王后欧也妮建立的。兴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存放抢自圆明园的文物,共收藏了中国文物3万多件。
美国很多博物馆也是有圆明园文物。梁启超于1893年5月前往美国纽约博物馆参观,惊讶地发现这里收藏“中国宫内器物最多”。他认为其中一半是圆明园的珍品。
4、这场圆明浩劫毁灭了什么?(板书)
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5、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凝结为两个字:文化!所以作者说—— 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反复读出自己的感受。)
6、揭示写法
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只用了一个段落讲述圆明园的毁灭?
二、圆明论坛
1、圆明园究竟是被谁毁灭的?(引导学生理智、客观思考。)
2、课件出示:有人建议重建圆明园,你有什么看法?
过渡:如今,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我们就要记住圆明园留给我们的启示——
三、圆明启示
课件出示:
国盛则园兴,国衰则园毁!
贫穷受欺压,落后就挨打!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今日作业
写一篇《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第三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设计2
《圆明园的毁灭》
第 二 课 时
江纯
【教学内容】
精读、品读,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奠定情感基调
翻看历史的画卷,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辉煌与沧桑又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1860年位于北京市西郊的一座皇家园林,它的名字叫 ——圆明园。(板书)让我们一起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的生字词语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现在让我们继续走进圆明园。
师:课件(五幅圆明园废墟图)这是—— 生:圆明园的废墟。
师:这一座座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144年,然而却只圆明园的一角。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吗?(学生举手要说)带着这样的感受请你把第一自然段朗读一遍。
师:你的朗读给我们营造了沉重的基调。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句,同学们发现不可估量在本段出现了几次? 生:两次。
师:昔日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的价值?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结合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说一说。(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一段描写,用上了好多连接词,说的时候尽量用上它们。)
二、昔日辉煌,更添被毁之痛
1.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要静心、专心读书。
2.根据学生回答,投影出示
(因为它的布局十分美观,呈众星拱月状。)
(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3.这就是2、3、4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的毁灭,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的痛恨,读一读,想想课文哪几个部分写的是建筑宏伟?(2、3自然段)
4.找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圆明园在北京西郊……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1)这句话是介绍圆明园什么的?(位置和结构)你十分善于总结。
(2)如果让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读这段话,你会强调哪些词语?(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说说看。
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出示课件,看圆明园的分布构成,在图上找一找,那个是“星”,哪个是“月”,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宏伟。)
圆明园各个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带着这样的感受,请你把这段话读一读。
6.如此气势恢宏的圆明园里,有多少让我们啧啧称奇、留恋往返的美景呢?快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能从中找到几个“有”?(7个)
7.指名读带“有”的句子,课件出示:“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
(1)这些句子让你体会到什么?(圆明园的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既有殿堂的宏伟之美,又有亭台楼阁的秀巧之美;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又有幽静的自然风光,所以说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
(2)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展示圆明园中那宏伟的殿堂、小巧的亭台楼阁、热闹的街市与幽静的自然风光吗?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你就会读进去,读得更好。
(3)下面,现在老师请一位小导游带领大家一起去圆明园逛逛。(生读完一个景点,师播放一幅画面,插入古筝曲《女儿情》)。欣赏完圆明园的部分景点,你有什么感受?(投影出示几幅圆明园美景图)。
(4)圆明园师如此的美,现在请男女生分别朗读这段话,看看谁读得更美些?看来咱们班的男女生都不甘示弱,都能在朗读中呈现出圆明园曾经的辉煌。
(5)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下面我们只选20处景观的名称,请大家读一读(投影出示):
正大光明
上下天光
杏花春馆
坦坦荡荡
长春仙馆
万方安和
武陵春色
山高水长
月地云居
汇芳书院
映水兰香
远山天北
西峰秀色
四宜书屋
平湖秋月
蓬莱瑶台
别有洞天
坐石临流
曲院风荷
江南屏乡
……
仅仅读这些景观名称,你有什么感觉?
(光读这20景的名称就需要这么长时间,如果一景一景参观得需要多少天啊!)
(6)法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
出示雨果的文章,指名读。
“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 雨果”
(7)是啊,这是一座多么美妙、神奇的圆明园!当我们漫步园内——学生接读:“有如漫步在天南海北……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我们又怎能不惊叹,圆明园是——(出示大投影)“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8.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齐读“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从哪一段知道的?(第四自然段)这句在文章当中有什么作用?
大家默读课文,用笔在书上画一画,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文物的珍贵。
第4自然段:(收藏非常丰富,“上自、下至、历代”说明各个时期最珍贵的奇珍异宝这里都有,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应有尽有。不仅说明收藏的多,还说明收藏的时间长。)(大家知道圆明园收藏了多少奇珍异宝吗?150多万件。)
教师出示图片:当你看到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当你看到历代的“名人书画”、当你看到数不尽的“奇珍异宝”时,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这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学生朗读,大家再齐读(赞叹的感情)。
师:圆明园真是中华民族艺术的殿堂,所以我们要自豪地说……
再次出示句子:圆明园在祖国文化史上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四.重温历史,了解毁灭的经过,增强使命感。
同学们,我们欣赏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走进圆明园就像走进了中华民族艺术的宝库。然而,这个梦,这个奇迹,在1860年10月6日这一天永远地消失了。全班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了什么?你抓住哪些词句来体会?
师:这段话写了什么?
生:这段话写了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师:你抓住了哪些词句来体会?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在课本上做简要的批注。生:“闯、掠、搬运”这些词,让我感觉侵略者非常的野蛮。师:这些都是什么词? 生:动词。
师:是的,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文中用了一系列动词描述了他们的暴行。还有哪些词让你体会很深?
生:“凡是、统统、任意”让我感受到侵略者非常的贪婪、为所欲为。师:很好。还有谁来汇报?
生:“放火”让我体会到侵略者做贼心虚。
生:“毁掉”让我体会到侵略者太恶毒了,搬不走的宁愿毁掉也不留下来。
师:你们阅读能力很强,感受非常细腻准确。是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1860年10月6日这一天,英法联军做了什么!
(播放火烧圆明园视频,画面定格在大火)
2.师:现在再看看圆明园,雄伟精美的建筑没有了,买卖街和山乡村野没有了;仿照各地名胜和根据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点也没有了;中西合璧的建筑也被一把火烧光了;那座曾经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彻底消失了。大家想一想圆明园里还剩什么?(废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耻辱、悲哀、痛恨、醒悟)。
3、同学们,江老师有一个疑问。本课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大量篇幅却在描绘昔日的辉煌,为什么?
生:作者的匠心安排,把美的东西毁灭了,真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愤怒。
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大屏幕部分)。读后评价一下。(带着愤恨朗读)
师:这还没完,为了销毁罪证,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72个小时,4320分钟,烧毁了宏伟的建筑,烧毁了珍贵的文物。(板书:火 用红色笔写在“建筑宏伟、文物珍贵”的上面)
同学们打开书:再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重温中心句,让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表达出对圆明园的毁灭的痛惜及对英法联军的痛恨。
讨论会:同学们,此时你站在大火烧过的灰烬旁想说些什么?
课后作业:
1.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个损失吗?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 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在风雨中伫立了150年的废墟,还有圆明园里残留的柱,书写着中国150年的耻辱。面对圆明园的废墟,看着这残垣断壁你想说些什么?想对谁说?是将铁蹄踏进圆明园的英法联军,还是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或者,是对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
第四篇:圆明园的毁灭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学任务是重点要求通过朗读、学习,想象曾经的圆明园辉煌的景观,了解它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结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感觉要是把这节课讲授好,首先就是要找到准确的切入点,找到一条课文的主线,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条主线来设计,为此我仔细研究教学用书,精心研读吃透教材,熟读课文,理清教学思路,最终确定以读带读,以读促悟,确定教学的主线集中在“不可估量”这四个字身上,以此串联全篇。针对让学生深入全面理解圆明园的毁灭这个问题,学生在学习这节课时,有关圆明园毁灭的背景历史的知识肯定比较匮乏。那要是按常路出牌,肯定走不通。为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身临其境、如痴如醉的感受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美,陶醉于圆明园的美景中流连忘返,不能自拔,才能深深的体会到圆明园毁灭的令人无比心碎!一句话,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读出、体会出圆明园美的陶醉,进而突然转换画面,用视频最为直观的方式展现它毁灭的痛彻心扉心碎!学生的历史感悟和民族意识此时此刻就会在内心觉醒,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就会油然而生!学生的语文素养中的说写能力就会得到训练。
总之,这节课还有许多遗憾,比如预设中的学生读的环节还有些薄弱,没有让学生尽情的朗读和体会。在最后环节中没有做到训练学生动手写的训练。教学环节最后有些紧促---------,需要总结的还有很多很多。加油!
最后,我要感谢五年级二十四班可爱的学生全身心、忘我的、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才让我放松心态从容自如的投入到教学中!爱你们!
我知道有效的课堂教学源于教师课前精心的预设,没有精心的预设不可能出现精彩的生成,但是精彩的生成不一定是预设的生成,这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学预设才能达到良好的生成效果。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赛课我都不习惯写详案,只要把教材吃透,把握住主线思路就行,至于学生是不是按照自己的设计出牌不重要,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灵活处理就可以。
第五篇:圆明园的毁灭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要求通过朗读、学习,想象曾经的圆明园辉煌的景观,了解它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是介绍“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2至4自然段)。在设计这部分的讲读内容时,我抓住课文中的三个评价圆明园的句子“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让学生依序朗读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在读中思考、想象。因为当年的景观早已不复存在,在做课前的准备工作时,我安排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资料,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圆明园,并思考课后练习题。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找出文章该段落的重点句,然后展开想象,了解文字介绍中的圆明园。当学生逐渐梳理出文章层次与想象空间后,再借助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加深文字印象。
我认为,只有充分了解圆明园曾经是一座怎样宏伟与丰富的建筑,对孩子才会有震撼力与感染力。因此该课时主观的朗读与课件直观的音像图片资料双管齐下的教学手段非常重要,相得益彰。当同学们对祖国的壮丽山河与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对祖国丰富馆藏,杰出艺术品发出声声由衷的赞叹时,再顺势导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原因不再陌生,但学习有关圆明园被毁灭前的前期准备工作,经过读与看,充分的酝酿后使学生完全地领悟了为什么老师说,圆明园这三个字是国人心中永久痛,文章中介绍说它的毁灭也是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样才能对圆明园的毁灭最深刻的感触,对英法侵略军可耻行径感受愤怒与屈辱。
学习完第5自然段后,学生纷纷表示对英法联军的愤怒恨,与对当时国力软弱乏力的痛心。接着,我设计再次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观看现在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告诉学生们回首历史,让人扼腕叹息,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干什么呢?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还能做些什么?由此引导学生记住国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饶,国力富强,才能够避免这一耻辱重复上演。最后,我要求学生全体起立,摸着胸前的红领巾,对着课件显示的总结语起誓: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节教学课,针对我班学生朗读平读,唱读的不良习惯。我注重要求学生朗读时注意找出重音、停顿、快慢与情感的变化。并亲自示范朗读,使学生较快地了解到朗读中如何将情感的渗透与读的技巧相糅合,逐步养成良好的朗读意识。并在教学中,注意教师引导语言的风趣与形象,使学生感兴趣,有兴趣,听得入耳,形成师生良好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