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科学教案:第三章 第8课 代代相传的特征
授课内容:第三章 第8课
代代相传的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外貌特征,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可以遗传的。
2、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性之一。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创设“琪琪的小酒窝好漂亮啊!”“她爸爸或妈妈也有酒窝吗?”这一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是否生物的许多特性是可以遗传的。
二、新授
活动一:你跟亲人长得像吗?
1、上课前一周,布置学生按照P52、53的表格开展调查。
2、小组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
3、组织学生对小组内各同学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与分析。
4、可能有的学生提出质疑,可在以后学习生物的变异时再加以分析。活动二:优势眼能遗传吗?
1、根据P54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优势眼。
2、同样的方法,调查自己的家人的优势眼。
3、研究优势眼的牲征是否在亲人之间有规律地出现? 活动三:色盲可以遗传吗?
1、色盲的定义。
2、学生与家人一起做红绿色盲测试。
3、查阅资料,了解常见的遗传现象并记录下来。
活动四:生物的变异现象。
1、学生登陆“小学科学网”,了解生物界除了遗传现象,还存在变异现象。
2、调查生活中生物变异的事例。
三、全课总结。
第二篇:第8课百家争鸣(范文模版)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理解这一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概念阐释、材料研读,理解和认知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通过观点比较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通过表格归纳,整合知识结构;通过选择一家观点批驳其他观点,学会运用知识进行驳论和论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教学难点: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主要流派及主张,认识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导入新课】
播放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参加孔子诞辰25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中的讲话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内容探究】
一、老子
1、阅读课本第38页老子一目中第一段的内容,简单介绍一下老子。(如生平、代表著作等。)
2、多媒体展示老子雕像、《道德经》书影等
3、结合课文第38页第二段的内容,归纳总结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
4、哲学思想: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对立事物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政治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6、讲解《塞翁失马》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隐含的老子思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相互转化的道理)师过渡:与老子的同一时期,出现了另一位享誉中外的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被誉为“万圣师表”,他是谁?他在思想上和教育上有哪些贡献?下面让我们从第二个小标题——孔子和儒家思想中寻找答案吧!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多媒体课件展示孔子的图片
2、结合课本第38页孔子和儒家学说一目中第一段内容。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3、阅读第39、40页孔子和儒家学说一目中第二段、第三段内容,请同学们列表总结孔子的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 “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2)政治主张: 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反对苛政
(3)教育主张: 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4)著作: 《论语》
4、请同学们说一说,孔子的教育名言中哪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或指导? “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
5、多媒体课件展示风靡全球各地的孔子学院的图片
6、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孔子的思想?
7、总结:(1)积极: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值得我们敬仰。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2)消极:站在维护旧的统治秩序的立场上,其学说后改造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所形成的封建礼教钳制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8、过渡:历史进入到新的时期,面对新时代所出现的许多问题,思想家们都在为社会的前途命运而提出自家学派的思想主张,造就了中国思想界的第一次大繁荣。那么,这些思想家的主张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思想大繁荣?下面让我们从第三个小标题——百家争鸣中寻找答案吧!
三、百家争鸣
1、阅读第40、41页百家争鸣一目中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内容,请同学们列表总结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流派 代表 思想主张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儒家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道家
庄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法家 韩非 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2、指导学生列表归纳总结后,开展说一说活动:第一,诸子百家中关于治国的思想主张,哪一个学派对当时统治者最有用?
3、法家。(教师应从当时的时代特征来分析讲解法家思想主张对于当时的重要性)
4、第二,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
5、旧的社会制度的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各学派之间相互抨击,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促进学术的繁荣。
6、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课堂小结】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的出现反映了战国时代大变革的时代特征,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生动写照,彰显了当时中国人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
板书设计: 一.老子
1.生平2.哲学思想 3.政治思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生平2.核心思想
3.政治主张 4.教育思想 三.百家争鸣
1.背景2.主要流派和思想主张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二、过程与方法
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教学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原因和内容。【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视频故事《荆轲刺秦王》
2、引出问题:为什么荆轲要刺杀秦王呢?秦王灭六国后做了哪些事情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内容探究】
一、秦灭六国
1、引导学生回忆一下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秦军在这次战役中坑杀赵国士兵40万人,自此以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强大攻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请同学们熟悉教材后,介绍秦朝建立的有关情况。
2、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
3、阅读课本第44页秦灭六国一目中的第一段、第四段内容,并联系商鞅变法的内容,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秦国的商鞅变法有什么作用?秦王嬴政在用人方面有何长处?秦统一前各国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秦朝的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4、过渡:秦朝的统一,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统一。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之后是如何巩固统一?如果继续实行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举呢?
2、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品《朝会》
3、嬴政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一?
4、小结: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权机构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5、这项统治制度是什么?它来源于战国时期哪一思想家的主张?
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来源于法家韩非的思想。
7、阅读课本第46页《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皇帝自己手里,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8、过渡:秦始皇在政治上巩固了统一之后,开始着手实现经济、文化上的统一,他是如何解决的呢?我们一起从第三个小标题——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寻找答案吧!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统一文字》
2、阅读课文第46页巩固统一的措施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回答秦统一前,各国的文字都不一样,统一后如果原来赵国的地方官员写奏章用赵国的文字,齐国地方官员写齐国的文字,这样行不行呢?
3、总结:统一后的文字是小篆,后流行一种更为简易的隶书。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方便各地区人民的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秦半两》《铜量》《铜权》]
4、设想一下,一个国家,如果它使用的货币、长度、重量、容量的标准都不统一,那将会有什么影响?
(1)货币、度量衡的不统一,使得人们的生活不方便,如购物、旅游、住宿、吃饭,到一个地方要换不同的货币,又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货币换算很烦琐。度量衡的不一致,经商往往容易亏本,加剧了商人的经营风险,从而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3)不利于国家税收的正常征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4)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等。
5、总结:为了改变这些不利的影响,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6、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了整齐划一的规定。
7、阅读课文第48页巩固统一的措施中第五段内容,归纳总结秦朝在完善交通、巩固国防方面采取的措施。
(1)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国防——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抵御外敌入侵。
(2)多媒体课件展示《秦朝疆域图》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逐渐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其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课堂小结】
我们从建立和巩固国家统一两方面学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统一国家从时间、名称、都城三个方面来理解;巩固国家统一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军事四个方面来把握。“统一”是本课的核心,本节课所有内容都是围绕“统一”来进行的,对此我们应该知道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板书设计: 秦灭六国
建立秦朝
政治: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巩固统一
文化:统一文字
军事:北击匈奴,修长城
交通:修筑全国道路,开灵渠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史实的讲述,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如“鸿门宴”“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了解这一点,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者;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重点:陈胜、吴广起义。
难点: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导入新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创建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就迅速灭亡了。秦王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是谁推翻秦王朝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内容探究】
一、秦的暴政
1、阅读第50页秦的暴政一目中第一段、第二段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1)赋税重。“赋”指按人口征收的税。“税”是按田地征收的税。秦始皇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人民只能“衣牛马衣,食犬之食。”
(2)徭役繁重。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50万士卒,修长城征派40万人,数量庞大。
(3)刑罚残酷。媒体出示“铁钳、铁镣”刑具,当时的刑罚极为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还有连坐和族诛,人民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抓起来,就是两个人一起偷偷地小声说话,也会被抓起来。每年秦政府判刑的达到100万人。秦朝时罪犯穿赫色囚服,由于被判罪的人多,以至于出现“赫衣塞路”的现象。
2、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病死,他的儿子胡亥继位,就是秦二世。请结合课文第51页秦的暴政一目中第三段内容,归纳总结秦二世推行的暴政。
3、学生归纳总结。
4、过渡: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臣民,你对这种统治满意吗?(不满意)有人不满意就会有反抗,我们来看看秦末人民是怎样进行反抗的?
二、陈胜、吴广起义
1、阅读课文第51页,陈胜、吴广起义一目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如果陈胜、吴广前往渔阳的途中没有遇上大雨,秦末农民起义会爆发吗?为什么?(2)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3)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有何意义?其所具有的革命首创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2、归纳:
(1)会,因为秦朝政府推行残暴统治,人民生活苦不堪言。(2)直接原因是遇雨误期,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势力。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以及首次建立农民政权——张楚政权,体现了农民起义的首创精神。(教师适当指导,并对学生回答多做鼓励)
3、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痛恨暴秦的人民纷纷起来响应,反秦浪潮席卷全国。其中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军队最具代表性。他们所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与秦军在巨鹿展开激战,史称巨鹿之战。
4、与巨鹿之战有关的一个成语是什么?你认为项羽的这种做法高明吗?
5、破釜沉舟。这一做法体现了项羽义无反顾与秦军决一死战的英雄气概,激励了士兵英勇作战,最终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6、与此同时,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7、过渡:秦朝灭亡之后,天下并没有太平,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战争呢?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从第三个小标题——楚汉之争中寻找答案吧!
三、楚汉之争
1、阅读课文第52页楚汉之争一目中正文部分,找出楚汉之争的时间、争夺双方、最终结果?并说一说与楚汉之争有关的历史故事。
2、历时4年,刘邦和项羽,刘邦取得胜利。鸿门宴、四面楚歌、兵败垓下等。
3、这时项羽和刘邦之间进行的战争还是农民战争吗?
4、不是,两人的身份发生了变化,项羽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已从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蜕变为新的封建统治者。双方为争夺帝位而战,因而战争性质变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5、根据你了解的材料说一说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结局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6、总结:
刘邦方面:①赢得民心,入咸阳后废秦苛政,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②重视人才,有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辅佐。③有富饶的关中作为战略根据地。
项羽方面:①迷信武力,入咸阳后大肆杀戮,不得民心。
②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③缺乏战略支援地。
7、通过上述总结并联系秦朝灭亡的史实,你认为这一结局产生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8、是否赢得民心,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要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多的历史人物,知道了那段王朝衰亡的史实。如果有一时空隧道能够回到当时的秦朝,你想成为哪一历史人物?你将怎样做来改变历史,使得历史不断进步?(综合同学们的答案可以看出同学们都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明白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板书设计 一.秦的暴政
1.表现
2.影响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概况
2.意义
3.巨鹿之战,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
1.时间、战争双方、结果
2.战争的性质
3.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 4.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三篇:第8课 教案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掌握隋唐时期的书法、绘画成就以及石窟、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掌握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敦煌莫高窟艺术等。
2.能力: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诱发学生对书法、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颜真卿书法成就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书法艺术在唐朝进入了黄金时代。通过对阎立本、吴道子绘画成就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他们各自的创作特点。
2.通过对敦煌莫高窟艺术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它在壁画和彩塑方面的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教学难点: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教学方法】
故事穿插法、作品展示分析法、史艺结合法、情感渗透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敦煌的唐代舞乐壁画
同学们,投影显示的是敦煌的唐代舞乐壁画。继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之后,隋唐的石窟艺术又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敦煌石窟的开凿上。你知道“千佛洞”这一名词的由来吗?它为何闻名世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板书)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二)一、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开始于东汉。在魏晋南北朝历史中,我们接触过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父子。到隋唐时期,我国的书法艺术步入又一个高峰。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一段内容。找出对隋朝书法特色及历史作用的描写。
隋朝书法融合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为唐代书法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下面就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关于唐朝书法部分的内容,要求:①找出唐朝最著名的两位书法家;②掌握了解他们在书法上的成就及影响。
隋唐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当推颜真卿和柳公权。颜真卿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颜体”。他是继王羲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称“柳体”。他的字骨力峻健。
1.书法
欧阳询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以楷书著称于世的大书法家,也是一位长寿书法家,活了整整八十五岁。欧阳询最初学习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后兼秦篆、汉隶、魏碑之法而自成一家,称为“欧体”。
唐楷中最具法度的是书法大师颜真卿。
(出示幻灯片)教师讲解:颜真卿书法是继王羲之后第二个高峰,其博大精深使其不仅成为唐代书法的代表,而且是中国书法史的重要代表。颜真卿幼时就刻苦练习书法,因家贫乏纸而以黄土扫墙学习书法。青年时,曾两次到京师张旭门下学书,悟得书法真谛。安史之乱,他首举义旗,抵抗安禄山叛军。晚年时,叛臣李希烈僭称帝,要颜事伪朝,颜大骂“颜某不受贼诏”而被缢死。忠良伟大之死如巨星陨落,但他的伟业和书法却留在了人间。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他的作品。《多宝塔碑》为颜真卿四十四岁所书,从其笔体中能看出二王等人对他的影响。点画圆润,疏朗秀媚,是颜楷自成目的初阶。
出书幻灯片:《多宝塔碑》。如果说在这里颜真卿的书法《多宝塔碑》只是自成一体的开始的话,那么《颜氏家庙碑》,则表明颜楷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颜氏家庙碑》是其七十一岁时所书,此碑为颜氏晚年杰作,鲜明地体现了颜书的四大法度,即气魄宏大,筋骨劲健,形质朴拙,端庄严正。其字体一反瘦硬清媚的书风,而是筋丰意足,浑厚雄强,体现出森严壮美的盛唐气象。
出示幻灯片:《玄秘塔碑》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在入仕之初,便被书法所累。穆宗时,柳公权以夏州书记入奏,皇上一见到他便说:“朕尝于佛庙见卿真迹,思之久矣。”于是就拜他为右拾遗侍书学士。经历了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他在做官期间,仍然保持着正直的性格。相传穆宗尝问他用笔之法,他回答说:“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致使皇上“改容,悟其以笔谏也”。这就是所谓“笔谏”故事的来历。
柳公权的书法以王羲之为入手起步,后又广泛涉猎隋唐诸名家的作品,然后融会贯通,酝酿变化,终成一大家。范仲淹在《诔石曼卿文》中称“延年(石延年,字曼卿)之笔,颜筋柳骨”,从此“颜筋柳骨”的美誉便不胫而走遍了天下。
比较颜真卿、柳公权书法的共同点。
颜真卿: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顔体”。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 的大书法家。
柳公权:学习顔体,但有所创新,自成“柳体”。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
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与书法艺术并驾齐驱。那么,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有哪些特色?画坛巨匠,都有哪些人?他们的代表作和艺术特色如何?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2.绘画
阅读教材有关绘画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你认为隋唐时期绘画的繁荣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 2.隋唐时期有哪些著名画家? 3.阎立本的代表作有哪些?
4.吴道子的代表作是哪一幅?他为什么被尊称为“画圣”?
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宗教画的生活气息越来越浓厚。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大量出现,这是一,绘画的门类多。第二是隋唐时期,涌现了一批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有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等„„
阎立本的《步辇图》是一幅最早反映我国汉藏民族间亲密交往情况的绢本历史画卷。募本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松赞干布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接受了联姻要求,松赞干布派禄东赞到长安迎娶文成公主。《步辇图》所描绘的就是唐太宗接见禄东赞的情景。图中
右侧,唐太宗坐于步辇(又称坐榻)上,安详自若,威严的神情中流露出对使者的喜爱和赞许之情。唐太宗身旁簇拥着九个宫女,有的抬辇、扶辇,有的持扇、打伞。画面左侧,有一身穿红服、虬髯、执笏者,是朝中引班的礼官。其后,身穿团花衣拱手肃立者是禄东赞。最后一人是朝中的翻译官。
《天王送子图》作者是吴道子。描绘的是释迦牟尼降生后,他的父亲净饭王和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天神的情景。画的前段描绘的是骑兽奔驰的送子之神,雍容端坐的天王及随臣侍女,他们怀着各自的心情,环绕着这个故事情节,表露出各不相同的性格和表情动作。我们看到的是画面后段的内容,表现了净饭王小心翼翼地怀抱着初生的释迦牟尼,怀着崇敬的心情,缓步而持重地行走着。紧跟在净饭王身后的王后摩耶夫人端庄美丽,王后身旁有一侍者。净饭王及摩耶夫人均为中国帝后装束,侍者衣着,脸形和唐代武士俑的风格完全一致。此图现藏日本大阪博物馆。
隋唐时期,除了书法艺术大放异彩外,另一个重要成就就是石窟艺术。石窟艺术在隋唐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先对此作一个大概了解。
二、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与三危山隔大泉河东西相望,是我国享誉世界的著名的佛教石窟。中间虽然历经长期的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仍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是雕塑、壁画和建筑三者融合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宝库。以彩绘泥塑为代表的造像艺术是莫高窟的艺术主体。人物琳琅满目,唐代是莫高窟艺术的黄金时代,石窟的开凿和造像活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是莫高窟艺术的极盛时期。在莫高窟彩塑中,唐代的塑像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时期的彩塑艺术达到了精妙无比的地步,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是,气魄宏伟,敷彩绚丽,人物华贵端庄,亲切自然,栩栩如生。“菩萨如宫娃”,富有世俗享乐气息。作风写实,人体比例协调匀称,线条流畅柔和,对人物心理、性格的刻画,以其非凡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莫高窟有“壁画艺术的长城”之誉。壁画是莫高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频频出现的飞天形象,最令人流连忘返,赞叹不绝。唐代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已成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标志。这些飞天如姊似妹,顾盼生姿,或手持莲花,或合抱琵琶,或散花,或奏乐,彩练当风,飘飘欲仙,凌虚舞空,潇洒欢快,比起其他石窟的飞天,更富有浪漫色彩。
出示幻灯片:诗中所写的公孙大娘是当时的舞剑能手,舞起剑来其身体象旋风一样快,以致杜甫儿时看过她的表演,几十年之后都难以忘怀。其实,公孙大娘的绝技受到了当时从西域传来的《胡旋舞》的影响。那么,除了《胡旋舞》后,唐朝的乐舞还受到了什么影响?其特色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看本课最后一目的内容。
三、盛大欢腾的乐舞。1.唐朝乐舞的特色 2.唐朝乐舞的代表
从课本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再加以创新,呈现出气势恢宏,风格多样,既优美和谐,又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插图“坐部伎和立部伎”“软舞和健舞”,从中去体会唐朝乐舞的特色。
唐朝于618年统一全国后,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社会秩序也比较安定。乐舞在隋代的基础上又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唐朝初年,宫廷宴乐用隋九部乐,至唐太宗时又调整为十部。唐高宗时,十部伎向“坐部伎”和“立部伎”转化。唐玄宗时,由于政府大力提倡,所以乐舞流传、风靡一时。
再看大曲《霓裳羽衣舞》,它应当是一个典型的软舞。[投影显示]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间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细缨累累珮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捩弹吹声逦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 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
从描写中能看到,不仅舞蹈者飘飘欲仙,表现出深厚的艺术造诣,而且乐队配器齐全,演奏熟练,乐舞相得益彰。
从上面我们介绍的乐舞中,可以看出隋唐文化的兼容并蓄的特点和博大的盛世景象。【本课小结】
书法名家辈出绘画成就巨大隋唐文化雕刻精美形象乐舞气势恢宏
第四篇: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第8课
第8课 《参观券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参观券的组成部分及设计方法。
2.能够根据主题内容,运用文字、图形、色彩等元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二、教学重点 知道参观券的组成部分,能够运用文字、图形和色彩等设计元素设计一张实用、美观的参观券。
三、教学难点 图形、字体和色彩要与主题协调统一。
四、教学工具 美术书、图画本、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教师:同学们,看老师今天带来的都是什么呀? 学生:参观券。板书课题:参观券的设计。
(二)探究参观券的组成
1.了解参观券上图案的作用。
(1)猜一猜。参观券是参观时出入的凭证。请你们猜一猜,下面这些参观券是哪些地方的凭证? 学生:天安门、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北海公园。
(2)提问:你们是通过什么判断的? 回答:是根据票面上的图案判断的。板书:图案。
教师总结:图案在参观券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探究参观券的组成。
探究1:教师出示天安门的参观券和一张天安门的风景照片。
提问:参观券中的图案很重要,那么,只用风景照片做参观券可以吗?
回答:不能只用风景照片代替参观券,因为上面没有代表出入的凭证。
探究2:(1)参观券由哪些部分组成?
(2)参观券上还应该有什么内容?请大家看书研究一下。
回答:参观券由主券和副券组成,主券上有主标题、背景、副标题、主题图片、标志和相关信息等。
探究3:(1)参观券的起源
(2)出示故宫最早期的门票 提问:你能猜出这张参观券是什么时期的吗?
回答:公元1913年——民国时期。
(3)出示故宫门票的演变 提问:故宫门券的发展是怎样一个过程?说明了什么?
回答:时代的进步促进了参观券的发展。
(三)了解参观券的作用
1.探究参观券的用途。提问:一张小小的参观券,为什么要有这么多内容呢?它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参观券不仅是出入的凭证,还有宣传的作用。它是一件小小的艺术品,具有纪念意义和收藏的价值。
(四)学习设计参观券 利用课件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参观券的设计美感,探究怎样将参观券设计得美观、实用。
1.感受文字美。课件出示《三国情》参观券,请学生对文字的大小和字体进行比较。(黑体字和书法字)
2.感受色彩美。课件出示《李云迪的钢琴独奏》参观券(一张背景以白色和灰色为主,另一张以红色和绿色为主),请学生比较哪张效果好。
教师总结:文字、图形、色彩要与主题内容相协调。
3.课件出示优秀作品,请学生欣赏。
六、艺术实践 提出实践要求:综合运用学过的创作方法,设计一张新颖的参观券。
创作题材建议: 动物园、海洋馆、游乐园、儿童图书博览会、儿童美术作品展、XX植物园、公园等。
七、欣赏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相互欣赏。
自评:介绍自己设计的参观券。
互评:谁的作品图案、文字和色彩设计得最和谐,谁的作品最有创意。
八、课堂总结
五彩票券小天地,展现世界大舞台。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像今天设计参观券一样,用设计师的眼光来审视生活、设计生活!
第五篇:六年级科学教案:第二章 第7课 食物链
授课内容:第二章 第7课
食物链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
2、懂得食物链的含义。教学准备:光碟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主题人物在进行网上学习,鼠尾草、松鸡和羚羊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松鸡和羚羊为什么会消失呢?
二、新授:
(一)活动一:动物吃什么?
1、以小鱼、小猫等为:引入“大鱼吃小鱼”、“小猫喜欢吃鱼”等话题。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科书上的图,找出图中的所有动物。
3、给找出来的动物找食物。
4、分析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讨论: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可分成几类?不同食物类型的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讨论,学生将可以区分不同的食物类型的动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认识食物链作进一步的铺垫。
(三)活动二:串起来的食物链。
1、明确本活动的任务。
2、加深学生对食物链的认识,引导学生把纸条粘起来串成环。
3、活动后,指导学生把各小组做好的不同的纸环串放到一起,然后把起始环穿在一根棍子上吊起来。
(四)活动三:断了的食物链。
1、以车链为例,如果断了就不能再带动轮子转。
2、思考:如果食物链断开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3、分析自己在活动2中用纸环串连成的食物链。
4、剪断其中一个环,观察串连成的食物链会怎样。
5、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一种动(植)消失对其他动物有什么影响?
(五)讨论:自然界中,食物链断了会有什么后果?
1、设想:食物链断了。
2、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作出分析。
三、全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