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活与哲学》第一课教案
一、课题:第一单元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世界观的含义;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2)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的本义和任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3)分析: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义;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2)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3)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4)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从而增强他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2)通过对哲学、世界观概念的分析,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3)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⑴哲学的含义
⑵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⑶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难点:
⑴世界观的含义 ⑵哲学的含义。
⑶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⑷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今天起,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门可以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哲学”这个词是个西方术语,在近代被翻译为汉语,其含义是“爱智慧”或“启发智慧”等。在汉语中,“哲”具有“聪明”和“贤明”的意义。从词义上概括地讲,哲学就是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当然,严格地说,并非所有的哲学都会使人聪明。实践证明,在眼花缭乱的哲学学说中,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唯一科学的哲学,因此,我们要学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少同学认为,哲学是比较玄妙的、深奥的学问,一定很难学。其实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哲学作为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来自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也从来没有离开人们的实践活动。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第一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第一课时)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探讨:我们班是文科班,我想请大家来谈谈,当时高一为什么会选择文科呢?(若干学生回答,答案无非就是“兴趣”、“基础较好”、“家里原因”、“其它科目都不好”„„)
同学们很聪明,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已经自觉不自觉地与哲学的智慧联系在一起了。每个人作出选择的时候,依据是不一样的,但无一例外,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的,这就恰恰符合哲学里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每个人作出选择的时候,又是综合考虑了各个方面的情况的,大家并不是片面的、孤立地看问题,而是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这恰恰也是我们哲学的观点。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从刚才我们举例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哲学是什么,但是我们在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却自觉不自觉地与哲学的智慧联系在一起了。那大家想想,我们的这种哲学智慧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不是从天下掉下来?我们小时候有这样的智慧吗?所以我们会发现,哲学的智慧就在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在实践中,我们总会追问许多为什么,总会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许多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例如:刚出生的婴儿总是用好奇的眼光观察世界,当会说话时,总是会问许多大人认为不可思议的问题,如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人为什么会死?人在地球上为什么不会飞?长大后,我们会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什么是幸福?为什么要终身学习?为什么同样的境遇,同样的条件,有的人生命历程中欢笑和成功常伴,有的人却总是身陷泥泞和坎坷;同样面临艰难和困苦,有的人总是笑对人生,应付自如,有的人却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这些问题都触及了哲学方面的东西,我们的哲学就是来源于这里。
总之,生活中人们会形成许多关于世界、人生的思考,并且依据自己的思考结果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在人们日常的思考中,涉及到许多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甚至有一些根本上就是哲学思考。所以说,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既然我们已经清楚了哲学并不是那么神秘,那大家可能会问了,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哲学呢?学习哲学有什么作用呢?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课堂探究(p6):(1)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
提示:(1)第一个同学运用一般的思维方法,第二个同学运用了创造性思维。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观不同、指导思想不同。(2)思维方法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然界变化万千,社会错综复杂,有时会使人们感到像走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之中,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处,正确的前行的路在何方?这时我们需要照亮前进方向的理性和智慧的明灯。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课堂探究:一位数学家和一位哲学家用一根绳子圈地,看谁圈的面积大。数学家经过周密的计算,认为把绳子围成圆形得到的面积最大,于是就用绳子在地上围了个圆形,并宣布:“经过计算,圆周的面积最大。”哲学家不假思索地把绳子随便地在地上一围,然后站到里面,并宣布“我现在站到了自己所圈地的外面了。”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哲学就是智慧之学”的理解。
哲学观点有正确与错误、科学非科学之分。错误的哲学观点不但不能使人聪明,反而使人糊涂、愚蠢,甚至犯错误。事实说明,只有正确的哲学思想使人产生智慧,增长才干。我们说哲学是智慧学、聪明学,主要是指正确的、科学的哲学,即唯物主义,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
2、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课堂探究(P6):
⑴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快乐? ⑵伊壁鸠鲁为什么把学习哲学和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提示:⑴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意味着没有正确的世界现。世界观不正确,就不会有幸福的生活。懂得具体科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哲学观念,可以使人变得更加智慧,可以充分地享受快乐。⑵因为哲学可以使人们找到光明,在人生道路上点起希望的明灯,从而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伊壁鸠鲁把学习哲学和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本框小结:核心内容: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源于生活)(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指导生活)(1)、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2)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
1、哲学源于
A.人们在辩论中获胜的需要
B.人们对生活状况的不满 C.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神对人类的启示
2、哲学的本义是
A.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B.辩论术
C.关于神的学说
D.圣者之言
3、“我是谁?”“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世界从何而来?” 对这些问题的追问 A.是毫无意义的B.不会有任何结果
C.只能由自然科学来回答
D.已经开始进入哲学思考
4、下列关于哲学与生活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哲学源于生活
B.哲学就是生活经验
C.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生活
D.哲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5、哲学的任务是
A.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B.帮助人们改善物质生活
C.帮助人们在辩论中获胜
D.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问答题
1、从哲学与生活关系的角度,谈谈你黑哥尔名言“熟知并非真知”的理解。
2、为什么说“自知自己无知”是进入哲学思考的开始?
(三)能力拓展题
一位数学家和一位哲学家用一根绳子圈地,看谁圈的面积大。数学家经过周密的计算,认为把绳子围成圆形得到的面积最大,于是就用绳子在地上围了个圆形,并宣布:“经过计算,圆周的面积最大。”哲学家不假思索地把绳子随便地在地上一围,然后站到里面,并宣布“我现在站到了自己所圈地的外面了。” 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哲学就是智慧之学”的理解。第二框题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二课时)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的含义——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自然界
客观物质世界
⑴整个世界人类社会
主观精神世界——思维、意识
⑵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包括下列这些看法和观点):世界本源:物质还是精神;世界状态:运动(原因、方向、规律)还是静止;人与世界:人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生价值等等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好奇心是人的理性的开端,人人都有好奇心,人人都可能是哲学家;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又说:每个人都可以大谈哲学,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哲学家。周先生的话指出:每个人都会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对世界的一定看法,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一点上,哲学家与普通人是共通的;黑格尔的话指出:世界观虽然跟哲学有关,但尚不等于哲学。这说明哲学与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⑴世界观与哲学的区别
A.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人生活在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跟外界打交道,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逐步、自发形成了各自的世界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称之为自发的世界观。
B.不是所有的世界观都是哲学
在通常情况下,在实践中形成的自发的世界观,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因此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是哲学。⑵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B.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课堂探究P7)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探究提示)哲学世界观同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是有区别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课堂探究P8)
⑴上述具有不同思想观点的人,在做人做事上有什么不同?你赞同哪些人的做法?
⑵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有什么关系?(探究提示)说明哲学既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也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方法论。⑴分析如下:命由天定—逆来顺受人定胜天—积极奋争热爱世界—积极进取 看破红尘—无所作为 思想行动世界观方法论
可见,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⑵需要进一步思考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和他的处事方式之间的内在关系,由此引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关系。(1)方法论的含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方法论包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改造世界的方法。(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①区别:概念不同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②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例如:一位老太太,小孙子病了,她就去庙里为她的小孙子拜神,祈求“神灵”能保佑她的孙子平平安安„„同学们生病了会不会像老太太这样做呢——不会。那为什么老太太会这样做呢——在她认为,这个世界是由神来主宰的,人们的生老病死同样是神在支配着的,因此,老太太在这样一种世界观的指导下,便产生出了一种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在哲学上,我们就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总的方法称之为方法论。(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统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哲学既包含世界观,又包含方法论,只有世界观或只有方法论都不称其为哲学。二是:在哲学中,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即哲学不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简单相加。
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具体的知识,这些知识大致可以概括三类:一类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即自然科学知识,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一类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即社会科学知识,如文艺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还有一类是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即思维科学知识,如心理学、逻辑学等。我们把这些科学知识,统称为具体学科。
具体学科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的,而哲学正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课堂探究:从对具体“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体现出哲学思维的什么特点? 探究提示:哲学是研究世界上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和规律的,哲学思维通过理性思考,从个性中归纳、综合出事物共同的本质。
1、具体知识的内容
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具体的知识,这些知识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一类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即自然科学知识,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一类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即社会科学知识,如文艺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还有类是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即思维科学知识,如心理学、逻辑学等。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图示为: A自然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自然
具体知识
B社会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社会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C思维科学知识—人的认识和思维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提示:如何看待“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所包含的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命题,正确的一面是看到了“反思”在哲学思想的形成中的作用;缺陷是认为哲学思想来自于主观的“精神”和“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思想来源于人在实践中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课堂探究:(1)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如何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探究提示:(1)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枯萎。
(2)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从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课堂探究:(1)牛顿的世界观对他的科学研究有什么影响?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还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吗?
(2)牛顿研究工作的得与失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提示:(1)唯物主义世界观推动了他的科学研究,唯心主义世界观阻碍了他的研究工作。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是不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的。
(2)牛顿工作的得失告诉我们,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否则,科学研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人混乱和失败。因此,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本框小结:核心内容:两个概念:哲学、世界观;三对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世界观与方法论
⑴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⑵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⑴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
①一般人的世界观是不自觉的、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的论证;而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⑴区别: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定领域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⑵联系:①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对哲学概念的总结:
(1)从字义上看,哲学是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3)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课堂练习:
(一)单选题
1、世界观是指
A.人们对世界各种认识的总和
B.人们关于世界的知识体系 C.人们对客观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D.人们对整个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下列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看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②世界观就是哲学
③不懂哲学的人没有世界观④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到医院检查,可他说:“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我何必与天作对呢。”结果,这个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可见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自发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地生活
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④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爱因斯坦说过:“哲学要是不同具体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
①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区别的②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卷24)“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二)问答题
1、简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有人认为,既然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那么世界观就是哲学。这个观点对否?为什么?
(三)能力拓展题
在讲到哲学时,恩格斯说:“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辨证地思考了。”黑格尔也比喻说:人们并不需要学习了生理学才会消化食物。请从哲学与生活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第二篇:哲学与人生 第一课教案定稿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王强的母亲想让孩子退出足校,但父亲认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过重伤,不是有人靠顽强的意志恢复了身体,又重返赛场吗?于是,父亲决定让王强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踢球。不幸的是,王强在比赛中又一次受伤,伤的是同一部位。这一次,王强再也没能站起来„„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情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遗传、教育与环境。)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运用教材第3页中“张仲景诊病”一例,得出以下结论:
1、2、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运用教材第4页中“存奶请客”一例,强调违反客观规律的后果。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就象兔子会跑,但不会爬树。鱼儿会游泳,但不会走。猴子会爬树,但不会飞。各人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来想问题。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
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秃鹰说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试想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同学呢,就象秃鹰一样呢?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如:购买衣服,考虑的实际有:
1、客观实际:流动什么?适合不适合,男女、高矮、胖瘦。钱。
2、主观:自己的喜好。
客观实际在变,人在变(身高、器官、知识、才能都在变),想法也在变,所以人生不同阶段,必然有不同的实际,也有不同的选择。
一位先哲询问古罗马的两面门神:“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长着两副面孔?”“为的是一面察看过去,记取历史的教训;一面展望未来,给人们以美好的憧憬。”门神说。
“可是,您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先哲问道。
“现在„„”门神哑然了。
“要知道,”先哲说道:“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继续。您既然无视现在,对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对未来者纵然明察秋毫,又意义何在?”“呜呜„„”门神听到此,忍不住抽泣起来。
原来,正是由于先哲所指出的原因,它没有看守住罗马的城池,被敌人攻陷了,于是,人们遗弃了它„„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同国王谈论哲学。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何止是树叶,世
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有一位作家说过:“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个作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结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这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居然千差万别,但又具有物质统一性。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概念。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使用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使用教材第9页中“残奥冠军侯斌”一例,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第7页“小龙”的故事,讨论书中的两个问题。
选择是多样性的,自由性的,上课可以迟到吗?(自由不是绝对的,不是随心所欲的)得出结论:1、2、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注意人生选择的现实性与可能性。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前一段很流行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现在基本不用了。这样有好高骛远的感觉,不切实际,我们应实事求是进行我们的自己的定位。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第10页“胡适”的故事,说明:1、2、3、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兴趣 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国家的需要。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我选择中专、中职校是否是错误的呢?对照以上三点,说说自己的看法? 故事:有一位中职生,要缀学回家做生意,觉得自己的同学很多都赚钱了。哥哥带他回家,村里,汽车跑不过单车,而到城里呢?。。后来,他继续留下来学习了。
我们的实际又是什么呢?
选择了,就不要再犹豫了,就要勇敢地付诸行动,坚定地走下去,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
故事:一个以色列人与一个美国人在一艘船上相遇。午餐时间,他们四处寻找吃饭的地方。结果发现一个快餐车旁围着好多人,生意不错。以色列人说:“如果让我们来做快餐生意,也许可以发大财。”美国人说:“嗯,主意不错,但旁边的咖啡厅生意也很兴隆,何不再考虑考虑呢!”。告别后,以色列人把所有的钱都用于投资快餐店,经过8年的奋斗,建立了很多连锁店,也买了一艘游艇。有一天他驾着游艇,发现了一个衣衫不整的男子从远处走过来,近了才发现他就是原来有船上相识的美国人。他问美国人:“8年了,你都在做些什么呢?”美国人颓废地说:“8年来,我时刻都在想,什么才是我最合适从事的职业呢?”没有明确的目标,有明确目标后,却犹豫不决不能付诸实施,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有成就的。
23岁的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员。文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为供弟妹读书,她做出了不少牺牲。2000年,成绩优秀的花枝中专毕业后,在浙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里,花枝没回家过过年,她把省下的钱,全部寄给了家里。平时出游在外,文花枝考虑最多的总是游客。她说:“作为导游,得为游客着想!”一次,一位游客发现文花枝在解说时直冒冷汗,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说没事儿。游客很心疼,要她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坚持带游客将所有的景点参观完后,才瘫坐在车里。
2005年8月28日,22岁的文花枝率团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严重骨折的情况下,她对前来施救的救援人员说:“我是导游,请先救游客。”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文花枝最终左腿高位截肢。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得出下列的几个要点。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引导学生完整理解“客观实际”的概念。体会从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板书小结>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随堂练习> 练习册P4
<课后作业>
1.教材体验与探究:第1题,第2题。
第三篇:哲学与人生_第一课教案定稿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王强的母亲想让孩子退出足校,但父亲认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过重伤,不是有人靠顽强的意志恢复了身体,又重返赛场吗?于是,父亲决定让王强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踢球。
不幸的是,王强在比赛中又一次受伤,伤的是同一部位。这一次,王强再也没能站起来„„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情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遗传、教育与环境。)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运用教材第3页中“张仲景诊病”一例,得出以下结论:
1、2、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运用教材第4页中“存奶请客”一例,强调违反客观规律的后果。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就象兔子会跑,但不会爬树。鱼儿会游泳,但不会走。猴子会爬树,但不会飞。各人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来想问题。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
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秃鹰说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试想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同学呢,就象秃鹰一样呢?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如:购买衣服,考虑的实际有:
1、客观实际:流动什么?适合不适合,男女、高矮、胖瘦。钱。
2、主观:自己的喜好。
客观实际在变,人在变(身高、器官、知识、才能都在变),想法也在变,所以人生不同阶段,必然有不同的实际,也有不同的选择。
一位先哲询问古罗马的两面门神:“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长着两副面孔?”“为的是一面察看过去,记取历史的教训;一面展望未来,给人们以美好的憧憬。”门神说。
“可是,您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先哲问道。
“现在„„”门神哑然了。
“要知道,”先哲说道:“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继续。您既然无视现在,对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对未来者纵然明察秋毫,又意义何在?”
“呜呜„„”门神听到此,忍不住抽泣起来。
原来,正是由于先哲所指出的原因,它没有看守住罗马的城池,被敌人攻陷了,于是,人们遗弃了它„„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同国王谈论哲学。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有一位作家说过:“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个作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结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这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居然千差万别,但又具有物质统一性。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概念。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使用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使用教材第9页中“残奥冠军侯斌”一例,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第7页“小龙”的故事,讨论书中的两个问题。
选择是多样性的,自由性的,上课可以迟到吗?(自由不是绝对的,不是随心所欲的)得出结论:1、2、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注意人生选择的现实性与可能性。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前一段很流行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现在基本不用了。这样有好高骛远的感觉,不切实际,我们应实事求是进行我们的自己的定位。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第10页“胡适”的故事,说明:1、2、3、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兴趣 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国家的需要。
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我选择中专、中职校是否是错误的呢?对照以上三点,说说自己的看法? 故事:有一位中职生,要缀学回家做生意,觉得自己的同学很多都赚钱了。哥哥带他回家,村里,汽车跑不过单车,而到城里呢?。。后来,他继续留下来学习了。
我们的实际又是什么呢?
选择了,就不要再犹豫了,就要勇敢地付诸行动,坚定地走下去,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故事:一个以色列人与一个美国人在一艘船上相遇。午餐时间,他们四处寻找吃饭的地方。结果发现一个快餐车旁围着好多人,生意不错。以色列人说:“如果让我们来做快餐生意,也许可以发大财。”美国人说:“嗯,主意不错,但旁边的咖啡厅生意也很兴隆,何不再考虑考虑呢!”。告别后,以色列人把所有的钱都用于投资快餐店,经过8年的奋斗,建立了很多连锁店,也买了一艘游艇。有一天他驾着游艇,发现了一个衣衫不整的男子从远处走过来,近了才发现他就是原来有船上相识的美国人。他问美国人:“8年了,你都在做些什么呢?”美国人颓废地说:“8年来,我时刻都在想,什么才是我最合适从事的职业呢?”
没有明确的目标,有明确目标后,却犹豫不决不能付诸实施,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有成就的。
23岁的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员。文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为供弟妹读书,她做出了不少牺牲。2000年,成绩优秀的花枝中专毕业后,在浙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里,花枝没回家过过年,她把省下的钱,全部寄给了家里。平时出游在外,文花枝考虑最多的总是游客。她说:“作为导游,得为游客着想!”一次,一位游客发现文花枝在解说时直冒冷汗,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说没事儿。游客很心疼,要她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坚持带游客将所有的景点参观完后,才瘫坐在车里。2005年8月28日,22岁的文花枝率团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严重骨折的情况下,她对前来施救的救援人员说:“我是导游,请先救游客。”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文花枝最终左腿高位截肢。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得出下列的几个要点。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引导学生完整理解“客观实际”的概念。体会从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板书小结>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随堂练习> 练习册P4 <课后作业> 1.教材体验与探究:第1题,第2题。<随堂练习>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5.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A.物质 B.意识 C.社会 D.精神
答案:1.C 2.B 3.D 4.A 5.C <课后作业> 1.教材体验与探究:第1题,第2题。
2.我们国家有很多成语,请同学们查一查以下一些成语的意思和出处:自知之明、不自量力、量力而行、妄自菲薄。请列举说明这几个成语的出处和意思,指出这几个成语的异同,并谈谈这几个成语与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哲学观点的关系。
第四篇:《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课
同学们好,今天由我为大家讲述“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在开始之前,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这门课程,现在我们开始上课。人生是什么?老师想先问问同学们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其实人生就是由现实生活和情感生活这两个部分组成的。我们说一个人的生命过程由他经历过的事件串接成一部“个人史”,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这是从现象层面的理解的,也就是现实生活;
那么从意义层面理解来看,一个人生命中由他体验的意义串接成一部“情感史”,是他的自己而不是别人的,这就是我们说的情感生活。
怎么理解这个“个人史”和“情感史”呢?简单说,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叫“个人史”,像我们的成长,升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等等的就组成了“个人史”。而“情感史”指的就是我们感情世界的发展过程,比方说我们和家人的亲情,朋友的友情,还有未来将收获的爱情都是“情感史”的一部分。
总结起来,人生是一段时间,或长或短,所有的经历,现实的和感情的,构成了个人的整个人生。
在我们的书里有一则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摘苹果的小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来的选择。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郑重选择,不留遗憾:若有遗憾,理智面对,争取改变:若改变不了,就勇敢接受继续前进。在这条无法回头的人生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有时候我们也会感到迷茫。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家庭、朋友的帮助,我们也需要知识与智慧的帮助。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门课程,哲学与人生,这中间的“哲学”就将为我们指导迷津。那么哲学是什么?
在古希腊,一般把哲学叫做Sophia(智慧),后来哲学家苏格拉底为了拉近哲学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在Sophia前加上了Philia(爱)一词,这样哲学就成了“Philosophy”,就是“爱智慧”。“爱”智慧,我们就要追求智慧,思考怎么追求智慧从而获得智慧,这个过程就是哲学。
哲学其实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是一种人生的智慧。这种智慧最大的特点在于反思,也就是反省与思考。正是因为反思,哲学将知识升华为智慧,启迪我们,培养我们的智慧,推动我们去探寻真理,最终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那哲学和我们的人生究竟有什么关系? 我们可以把人生比作走路,哲学比作老人。把哲学比作老人说明哲学是经过漫长历史的发展的,是千百年来无数智者的智慧、经验、思想的总结,这对于我们所走的漫漫人生路具有重要的帮助。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这句话就是说,人不能只莽撞的往前走,还需要不时的停下来反思,就是要反省、思考一下我们的得失,孔子也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这就是说,我们的人生需要反思的精神。咱们中国有句古诗,叫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是说我们很难对我们身处的物质世界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一句名言,叫做“熟知非真知”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哲学的方法能够使我们跳脱物质世界的束缚,从比较高的地方来审视,也就是“站得高看得远”嘛,我想,这也是哲学对于我们人生的重大指导意义。我们要用哲学指导人生,用人生体验哲学。我国台湾的学者傅佩荣说的好:“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我们学习这门课程,最重要的就是将哲学方法与人生问题的一一对应,有机结合。本课程的章节设置也很好的体现出这一点。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人生道路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能力 顺应历史潮流,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理想 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价值
简而言之,在本课程中,问题是人生的问题,内容是哲学的内容,这二者是有机结合密不可分的。
希望大家在学习这门课时,不在于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于习惯思考和追问。甚至怀疑和批评。培养这种精神和习惯,反思自己的行为。
在哲学智慧的启迪下,愿大家都能有阳光人生、快乐人生、幸福人生、成功人生。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第一个人生问题,人生道路的问题。人生道路在本课程中所对应的哲学内容就是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二、物质世界的多样统一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人生处处有选择。人生每走一步都是选择的结果。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成功的人生,在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失败的人生大都因为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把握自己的人生命运,就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理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选择”关系着未来的发展,“选择”关系着未来的方向,对与错都是自己的选择,关键是要做出最正确的选择。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他说“人有选择的自由,但人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句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那选择是什么?究竟要如何选择才是正确的呢? 我们先看一下教材第二页中王莉丽进行的人生选择。1.王莉丽家人期望的是什么?上高中,考大学 2.王莉丽本人的期望是什么?报考艺术院校 3.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4.总的来说,王莉丽的人生选择成功吗? 同学们说的都很对。
有人认为,人生选择具有自主性,所以人生选择就是想怎么选择就怎么选择,那么什么是选择呢?
选择其实就是在一系列不确定的对象中来进行确定。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为自己把握命运,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同学们结合王莉丽的事例,说明人生选择为什么不能只靠主观意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得出下列结论:
人生选择是人们在人生历程中,在追求人生价值中,根据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在多种可能性中所做的选择和确定的活动。人生选择体现了人的自我觉醒与人的主观意志,体现了人的价值追求。人生选择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但是,人不是仅仅依靠自己的主观意志就能对人生道路做出正确选择的。在现实生活中,人的选择并非想怎么选择就能怎么选择,想选择什么就选择什么。如果仅凭主观意志的选择,其结果一定是错误的。所以说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
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三页小赵的事例,回答: 1.小赵文化课基础不差,为什么选择学技术? 2.他的选择正确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得出下列结论:
小赵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他认真的分析了自己的具体情况,从客观实际出发。最终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从小赵的人生选择我们懂得了,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立足点和依据。
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愿望出发,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比如例子中小赵仔细分析了自身的兴趣与特点这就是从自身的客观条件出发,做出了相应的人生选择。辩证唯物主义要求,不能把人的主观愿望作为出发点,也不能以人的主观想象来代替客观事实。
那么客观实际又怎么理解呢?教材中有如下的解释:客观实际是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及其实际状况,及事物自身的属性和特点以及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比方说,咱们阿拉尔,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气候干旱少雨,咱们这里种的基本上是红枣、棉花这些耐旱的作物,你不能根据你的喜好,就是你的主观意愿,把你喜欢的火龙果,椰子种到这里来,那到时候你就赔精光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就是土壤、气候自身的属性与特点来选择种什么,就是我们所常说的“因地制宜”。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吧?你看,咱们这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不会因为我们的不喜欢,一夜变成山青水秀的地方吧?只有主观认识和思想观念符合客观实际,我们的预期目的才能实现,我们的行动才有可能成功。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做到主观符合客观。所以,目前我们还是只能乖乖种红枣和棉花了,对吧?
那么是不是我们阿拉尔就只能一直种红枣和棉花了呢?不是的。书上第5页说道:人们做事情的过程既是认识对象的过程,又是改造对象的过程。只有从客观事物自身的状况、属性和规律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它,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改造对象的目的,把事情办好。比方说,咱们十团的苗圃基地,就建造了比较先进的科学大棚,根据我们这的土地性质,将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指标进行控制调整,就成功的种植出了香蕉等热带作物。这就是改造了客观对象,这种改造是在充分认识客观事物自身的状况和属性上进行的。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五页奶牛的故事。思考一下
主人做出的选择是什么?这样选择对吗?他是否违反了客观规律? 存奶请客,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他违反了客观规律。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归纳出以下结论: 教材中“存奶请客”一例,违反客观规律,最后弄得啼笑皆非。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人生问题。想问题办事情从客观实际出发,就必须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不仅反对把主观愿望作为出发点,反对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实际,更要求我们探索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内在规律性,用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指导我们的行动。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起义反抗国民党,这一天也被确定为建军节。南昌起义后,有人就建议应该迅速夺取城市,走苏联的革命道路。但毛泽东经过慎重分析,从我国具体的革命形势和特点出发,选择进入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避开城市,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毛泽东同志的做法就是实事求是。那么实事求是是什么呢?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求:就是分析、研究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把这些合起来就不难看出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通过以上老师的讲解,总结起来看就是我们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第三点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那“人生的客观实际”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六页中事例。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同学们钱学森为什么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排除万难,坚持回国?
2、钱学森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做出新的人生选择对同学们来说有什么启发?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就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人生的客观实际,首先是指人生具体的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这是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例子中钱学森就是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消息,知道祖国需要人才,所以毅然回国,他就是根据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做出人生选择的。人生的客观实际,还包括个人的主客观条件。这是我们做出人生选择和采取人生行动的依据。这里的客观条件包括:自己的体质、学业基础、家庭等;主观条件包括兴趣、性格、能力等。比如书中慧雯同学的例子,她就是根据了自身的兴趣、特点以及客观的社会环境而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什么?导游。
人生的客观实际还指人生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不同人生阶段的选择,就要符合不同人生阶段的特点。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在十五岁时候决定学习的方向,三十岁的时候确定一生的原则,四十岁的时候对人生的目标不在动摇,五十岁的时候明白命运是自己造就的,六十岁的时候广泛听取多种意见,这样到七十岁的时候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而绝对不会做出逾规的事情。)也就是说,同学们,我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境界,我们要根据自身条件的变化积极主动的调整我们的人生航向。
最后,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还要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也就是教材上讲的: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还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才能把握好自己的未来。要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客观实际,就必须要了解和把握自己的过去。既不能无视过去,否认现实,也不能只看过去,不看将来。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才能正确把握住人生的起点,才能认清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位置。简而言之,人生的客观实际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1、人生客观实际指人生具体的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
2、人生的客观实际,还包括个人的主客观条件
3、人生的客观实际还指人生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第五篇:哲学第一课教案
生活处处有哲学 六安中学
房国主
各位同学,我们知道人和动物不同。但不同在哪里呢?动物只是本能地“活着”,而人的生活应该是经过思考、有明确目标和意义的生活。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为此,我们需要哲学知识。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什么?了解这些问题,可以使我们走进哲学,自觉地追求智慧,创造更美的人生。
《生活中的哲学》这本书将引导我们走入哲学的世界,帮我们褪下哲学的神秘面纱,让我们理解哲学的发展,助我们掌握运用哲学。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哲学是一门遥不可及而又神秘的学科,是一门脱离实际生产应用的学科,孰不知,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充满了哲学的印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哲学家”。
哲学问题并不是世界本身产生出来的问题,而是人产生出来的问题,不过它们并不是哲学家闲极无聊制造出来显示自己智力的东西,其实都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可能是自明的,在哲学家看来却大有问题,例如“我是谁”的问题。成龙有一部电影叫做《我是谁》,主角因为大脑受到伤害,失去了记忆,结果不知道自己是谁了。看起来我们都知道“我是谁”,然而“我”在哪里呢?“我”究竟是心灵还是身体,抑或是心灵与身体的统一?心灵在成熟,身体也在生长,这是不是说“我”也始终在变化呢?如果“我”是变动不居的,“我”与“我”自己有没有同一性呢?„ „ 只一个“我”就可以问出一大堆问题来。实际上,日常生活中许多看上去不证自明的东西都是经不起追问和推敲的。(过渡)好了,我们已经发现,虽然我们没有学过哲学,不过在我们解决某些问题的时候,却有意无意(无形)中用到了哲学的观点、方法,体现了哲学的智慧。可见,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板书)
活动:你说,我说,大家说——生活中的哲理。
篮球运动中的“攻”与“守”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选择文理科的哲理—从实际出发;韩国的牛肉**导致了内阁集体辞职—联系的观点。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唇亡齿寒。孟母三迁。揠苗助长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板书)(从哲学产生的本原上说的)
同学们都十六七岁了,还记得小时候的事情吗?可能大家都忘却了,不过,我们观察那些刚出生的婴儿,他们总是用好奇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可惜他们还不能说话;稍大一点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口问一些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问题,他们就会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太阳会从山那边落下去呢?为什么会天黑呢?他们会问,爸爸爸爸,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人会死亡啊?这些问题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不过,这些问题却触及了哲学方面的东西,我们的哲学就来源于这里。你现在又经常思考什么问题呢?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由什么原因获得我的存在?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等等。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其实,这些疑问包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其负责人对三个应聘者:甲、乙、丙提出了一道实践性的 试题:就是“以10日为限,想办法木梳尽量多的卖给和尚。”10天后,负责人问甲:“卖了多少把?”
答:“1把。”
“怎么卖的?”甲讲述了历尽的辛苦,游说和尚应当买把梳子,无甚效果,还惨被和尚的责骂,好在下山时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甲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了一把。负责人问乙:“卖了多少?”
答:“10把。”
“怎么卖的?” 乙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他找到了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当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木梳,供善男善女梳理头发。”住持采纳了他的建议。那座山有十座庙,于是买了10把木梳。负责人问丙:“卖了多少把?” 答:“1000把。” 负责人惊问:““怎么卖的?”丙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宝刹,朝圣者络绎不绝。丙对住持说:“凡来进香参香者,都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我有一批木梳,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个字,鼓励其多做善事,便可做赠品。”住持大喜,立即买了1000把木梳。
结论:哲学的智慧就在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有一艘船载着三个人,其中一个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另外两个分别是著名的生物学家和数学家。不料在海上发生了意外,为了挽救另外两个人的生命,把损失降到最小,必须把一个人扔下去。那么你应当把谁扔下去呢?答案很简单:把那个最胖的扔下去!
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哲学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板书)(从哲学产生的方式上说的)成语故事--杞人忧天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杞人忧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种追问和思考,而这种追问和思考非常宝贵,它使我们的思想迸发出哲学的火花。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屈原在楚辞《天问》中,提出了172个问题。内容大约可分为七个大部分:问天文、问地理、问四方奇怪之事、问夏史、问殷商史、问西周史、问春秋与楚国史。
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钟厅向师生们作了一个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仰望星空。我仰望星 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仰望星空的哲学家柏拉图记载:“据说泰勒斯仰起头来观看星象,却不慎跌落井内,一个美丽温顺的色雷斯侍女嘲笑说,他急于知道天上的东西,却忽视了身旁的一切。”(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世界的本原”的思想)
我们仰望苍穹:时间有没有开始?空间有没有尽头?宇宙由何而来?万物从何而生?世间可有鬼神?……
(过渡)哲学就在人们的生活当中,那么哲学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学哲学有用吗?有什么用?(即我们为什么要学哲学?)请同学们阅读思考“烛光照亮小屋”并回答问题。师: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观不同、指导思想不同。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板书)
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中驾驶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船划动后,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数学吗?”船夫回答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三分之一的生命。”过了一会,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哲学吗?”船夫回答:“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正当哲学家与船夫继续交谈时,一阵巨浪将船掀翻,哲学家与船夫都被抛进河里。这时,船夫喊:“你会游泳吗?”哲学家答:“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你的整个生命。”《哲学家与船夫》”哲学寓意: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但认识世界的目的则在于改造世界。
(1)从哲学的本义上看,哲学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就是一种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这样的学问当然会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板书)【本义】Philosophy源自希腊的西方学术名词翻译。
Philo(爱)+ sophia(智慧)= Philosophy(爱智慧/思考的乐趣)
结论: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哲学都是正确的 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原由“爱”和“慧”两个字组成,其意为“爱智慧”。后来,它在世界各国语言文字中得到广泛运用。在古汉语中,“哲”释为“智慧”“聪明”“贤明”等,含有通晓事理之意。“哲”之为“学”,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或学说。师:“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被传为佳话,那位同学愿意讲一下?司马光急中生智砸破盛满水的大缸,把小孩救了出来。司马光的这种救人的方法好吗?为什么他能够想到用这种方法救人?有人说,司马光把水缸打坏造成了损失,方法不好。你怎么评价这件事情?司马光想到这种方法,主要是其有正确、创造性的思维,智慧的头脑;其实,对待损失应该有一个标准,司马光能够正确对待“得与失”,舍小利(破缸)而获大利(救人)。这使我们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了前行的明灯。
(2)从功能上看,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板书)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和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因此,哲学的任 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旅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作为世界观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教人如何看世界,即如何对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对待知识和规律,如何对待个人与社会、自己与他人。
古今智慧。
一个刚退休的老人回到老家 ,在小城买了一座房住下来 , 想在那儿安静些写点回忆录。开始的几个星期 ,一切都很好。但有一天 , 三个男孩子放学后开始来这里玩 ,他们把垃圾桶踢来踢去 ,玩得很开心。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 ,于是出去跟年轻人谈判。他说 :“ 我很喜欢你们踢桶玩 ,如果你们每天来玩 , 我给你们三人每天每人一块钱。” 三个小青年很高兴 ,更起劲表演它们的 足下功。
过了三天 ,老人忧愁地说 : “ 通货膨胀使我的收入减了一半 , 明天起 ,我只给你们 5 毛钱。” 小青年们很不开心 , 但还是答应。每天放学后 ,继续去进行表演。一个星期后 ,老人愁眉苦脸地对他们说 :“ 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 ,对不起 ,每天只能给两毛了。” “ 两毛钱 ?” 一个小青年脸色发青 ,“ 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而浪费宝贵时间为你表演呢 ,不干了 ”。从此以后 ,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日子。
(3)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旅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和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旅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哲学的产生和作用,我们懂得了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总之,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完)
2010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