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木工程课程、毕业设计(完成版)
2014年自学考试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写作要求
既要毕业设计也要课程设计
一、时间安排 1、3月30日-4月15日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设计内容。2、5月13日前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3、实践课考核时间:
5月18日上午8:30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理工大学北区多学科楼一层机房。5月18日下午2:00物理(工),理工大学北区物理光电工程学院(逸夫楼)
4、初定于5月24、25号答辩(各考生注意时间规定,过期后果自负)
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的要求(一)课程设计
1、钢筋混凝土(将活荷载标准值8改为7)
①画设计图三张,包括主板的设计、次梁的设计、主梁的设计 ; ②写计算书。
以上内容均可参考:《混凝土结构》下册(第二版)彭少民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见17页-27页)见附件1
2、钢屋架设计(将0.75改为0.85(见274页))
①屋架设计图 ;②计算书。
以上内容参考书:《钢结构基本原理》主编何延宏同济大学出版社(274-286页)见附件2 注意 :以上设计图均为1号手绘铅笔图,计算书手写A4纸不得机打
3、施工组织设计
①施工组织设计一份(施工单位标书中有施工组织设计)
②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和进度表
注意:以上设计图均为1号手绘铅笔图,施工组织设计文本文件须机打
(二)毕业设计
1、以准考证尾数为准:尾号为1或2——办公楼 ;尾号为3、4或5——旅馆
尾号为6或7——教学楼 ;尾号为8、9或0——集体宿舍
2、结构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架;层数6-8层;地基承载力16t/m 抗震设防烈度8度;总建筑面积:7000平米左右;
3、图纸和计算书:8-10张1号图 ;计算书不少于60页 A4纸(计算书要打印都打印,要手写都手写)
①建筑图:首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侧立面、剖面图、总平面图(共5张图)
②结构图:梁、板、柱的配筋图,楼梯筋图,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配筋图(共4张图)
注意:建筑图至少有一张手工图,结构图至少有一张手工图
四、其它注意事项
抄袭不及格;答辩一问三不知的不及格;计算书与图不一致不及格;资料不全的不及格;每个人完成一套,不得多人做一套;图都是白图纸;毕业设计不是预算书;
请认真阅读以上内容,严格按照要求撰写,否则后果自负!
第二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某多层办公楼的设计
一、设计资料(1)设计标高:室内设计标高±0.000,室内外高差450mm.(2)墙身做法:采用加气混凝土块,用M5 混合砂浆砌筑,内粉刷为混合砂浆 底,纸筋灰面,厚 20mm,“803”内涂料两度。外墙采用贴面砖,1:3 水泥砂浆底厚20mm。(3)楼面作法:楼板顶面为水磨石地面,楼板底面为15mm厚白灰砂浆天花抹 面,外加V 型轻钢龙骨吊顶。(4)屋面作法:现浇楼板上依次铺 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300mm 厚水泥 珍珠制品隔热找平层、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和SDC120 复合卷材,下 面依次为15mm厚白灰砂浆天花抹面和V 型轻钢骨龙吊顶。(5)基本风压:ω o =0.3KN/m 2(地面粗糙度属C 类)。(6)基本雪压:S 0 =0.3KN/m 2。(7)抗震设防烈度:八度(0.2g)第二组,框架震等级为二级。地质条件 : 全套CAD 图纸,计算书,联系153893706 由上至下: 人工添土:厚度为1m 粉质粘土:厚度为7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Pa 中风化基岩: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6MPa 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无地下水及不良地质现象。活荷载:上人屋面活荷载2.0KN/m 2 ,办公室楼面活荷载2.0KN/m 2 ,走廊楼面活荷 载2.5KN/m 2 ,档案室楼面活荷载2.5KN/m 2。
二、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 结构平面布置如图1 所示。各梁柱截面尺寸确定如下: 主梁:取h=1/9l=1/9×7200=800mm,取h=800mm,取b=350mm, 次梁:取h=1 /16l=1/16×7200=450mm,取h=500mm,取b=250mm, 柱子:取柱截面均为b×h=600×600mm,现浇板厚为100mm。取③轴线为计算单元,结构计算简图如图2 所示??根据地质资料,确定基础顶面 离室外地面为500mm,由此求得底层层高为4.7m。各梁柱构件的线刚度经计算 后列于图 2 中,其中在求梁截面惯性矩时考虑到现浇楼板的作用,取 I=2I 0(I 0 为不考虑楼板翼缘作用的梁截面惯性矩)。梁柱均采用C30 混凝土。由于后面梁 的组合弯矩过大,相对受压区高度超过了界限受压区高度,所以改用 C40 混凝 土,因为梁柱刚度成比例增加,不会引起后面分配系数的改变。地震作用下的弹 性侧移将更小,一定符合要求。图2.框架计算简图 注:图中数字为各杆件的线刚度,单位为1.0e10 N*mm 框架刚度计算: 1.边跨框架梁线刚度: i b =2Ec×I。/l =2×3.0×10 4 ×350×800 3 /(12×7200)=12.44×10 10 N·mm 2.中间跨框架梁线刚度: i b =2Ec×I。/l =2×3.0×10 4 ×350×800 3 /(12×2400)=37.33×10 10 N·mm 3.二~五层框架柱线刚度: ic=Ec×I。/l =3.0×10 4 ×600×600 3 /(12×3600)=9.00×10 10 N·mm 4.首层框架柱线刚度: ic=Ec×I。/l =3.0×10 4 ×600×600 3 /(12×4700)=6.89×10 10 N·mm 在计算内力时,柱的线刚度取框架实际柱线刚度的0.9 倍。即:首层框架柱线刚度:ic=0.9×6.89×10 10 = 6.20×10 10 N·mm 二~五层框架柱线刚度:ic=0.9×9.00×10 10 = 8.10×10 10 N·mm
三、荷载计算 1.恒载计算(1)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SDC120 复合卷材 0.15KN/m 2 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0.4 KN/m 2 300mm厚水泥砂浆珍珠制品隔热找平层 1.2 KN/m 2 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0.4 KN/m 2 100mm厚现浇混凝土楼板 2.5 KN/m 2 15mm厚白灰砂浆天花抹面 0.26 KN/m 2 V 型轻钢龙骨吊顶 0.12 KN/m 2 屋面恒载 5.03 KN/m 2 框架梁自重 0.35×0.80×25=7.00 KN/m 梁侧粉刷2×(0.80-0.1)×0.02×17=0.48KN/m 作用在顶层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 g 5AB1 =g 5CD1 =7.00+0.48=7.48 KN/m g 5BC1 =7.48KN/m g 5AB2 =g 5CD2 =5.03×3.6=18.12 KN/m g 5BC2 =5.03×2.4=12.07KN/m(2)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水磨石地面 0.65 KN/m 2 100mm厚现浇混凝土楼板 2.5 KN/m 2 15mm厚白灰砂浆天花抹面 0.26 KN/m 2 V 型轻钢龙骨吊顶 0.12 KN/m 2 楼面恒载 3.53 KN/m 2 边跨填充墙自重: 0.20×(3.6-0.80)×7=3.92KN/m 墙面粉刷:(3.6-0.80)×0.02×2×17=1.90KN/m 作用在中间层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 g AB1 =g CD1 =7.48+3.92+1.90=13.30KN/m g BC1 =7.48 KN/m g AB2 =g CD2 =3.53×3.6=12.71 KN/m g BC2 =3.53×2.4=8.47 KN/m(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边柱连系梁自重: 0.35×0.80×7.2×25=50.40KN 粉刷: 2×0.02×(0.80-0.10)×7.2×17=3.43KN 次梁自重: 0.25×0.50×7.2×25×0.5=11.25 KN 粉刷: 2×0.02×(0.50-0.10)×7.2×17×0.5=0.98KN 1.5m高女儿墙自重: 1.5×7.2×0.20×7=12.10 KN 粉刷: 2×0.02×1.2×7.2×17=5.88 KN 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A、D 点相同:(3.6×3.6+1.8×1.8)×5.03=81.49 KN 顶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G 5A =G 5D =165.53KN 中柱连系梁自重: 0.35×0.80×7.2×25=50.40KN 粉刷: 2×0.02×(0.80-0.10)×7.2×17=3.43 KN 次梁自重: 0.25×0.50×7.2×25×0.5=11.25KN 粉刷: 2×0.02×(0.50-0.10)×7.2×17×0.5=0.98 KN 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B、C 点相同:[0.5×1.2×1.2+2.4×1.2+0.5×1.8×1.8+1.8×3.6] ×2× 5.03??117.70 KN 顶层中间节点集中荷载: G 5B =G 5C =183.76KN(4)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边柱连系梁自重: 0.35×0.80×7.2×25=50.40KN 粉刷: 2×0.02×(0.80-0.10)×7.2×17=3.43 KN 次梁自重: 0.25×0.50×7.2×25×0.5=11.25KN 粉刷: 2×0.02×(0.50-0.10)×7.2×17×0.5=0.98 KN 钢窗自重: 2.1×2×1.8×0.45=3.40KN 窗下墙体自重: 0.2×1.00×6.6×7=9.24KN 粉刷: 2×0.02×1.00×6.6×17=4.49 KN 窗边墙体自重: 1.8×(6.6-2.1×2)×0.2×7=6.05 KN 粉刷: 2×0.02×1.8×(6.6-2.1×2)×17=2.94 KN 框架柱自重: 0.60×0.60×3.6×25=32.4 KN 粉刷: 1.8×0.02×3.6×17=2.20 KN 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A、D 点相同:(3.6×3.6+1.8×1.8)×3.53=57.19 KN 中间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G A =G D =183.97KN 中柱连系梁自重: 50.40 KN 粉刷: 3.43 KN 次梁自重: 11.25 KN 粉刷: 0.98 KN 内纵墙自重: 6.6×(3.6-0.80)×0.2×7=25.87KN 粉刷: 6.6×(3.6-0.80)×2×0.02×17=12.57KN 扣除门洞重加上门重:-2.1×1.0×(7×0.2+17×2×0.02-0.2)=-3.95KN 框架柱自重: 32.4KN 粉刷: 2.20KN 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B、C 点相同: [0.5×1.2×1.2+2.4×1.2+0.5×1.8×1.8+1.8×3.6] ×2×3.53=82.60 KN 中间层中节点集中荷载: G B =G C =217.75KN(5)恒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如图3 所示, 其中:G 5A = G 5D =165.53KN G 5B = G 5C =183.76 KN G A = G D =183.97 KN G B = G C =217.75 KN g 5AB1 = g 5BC1 = g 5CD1 =7.48 KN/m g 5AB2 = g 5CD2 =18.12 KN/m g 5BC2 =12.07KN/m g AB1 = g CD1 =13.30KN/m g BC1 =7.48KN/m g AB2 = g CD2 =12.71KN/m g BC2 =8.47 KN/m 2.屋、楼面活荷载计 屋、楼面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如图4 所示。图中各荷载值计算如下 P 5AB = P 5CD =3.6×2.0=7.20 KN/m P 5BC =2.4×2.0=4.80KN/m P 5A =P 5D =(1.8×1.8+3.6×3.6)×2.0=32.40KN P 5B = P 5C = [1.2×1.2+4.8×1.2+1.8×1.8+3.6×3.6 ]×2.0=46.8 KN P AB =P CD =2.0×3.6=7.2 KN/m 走廊:P BC =2.5×2.4=6.00KN/m P A = P D =(1.8×1.8+3.6×3.6)×2.0=32.40KN P B = P C = 〔1.2×1.2+4.8×1.2〕×2.5+〔1.8×1.8+3.6×3.6〕×2.0=50.40KN 3.风荷载计算 风压标准值计算公式为: ω=β z ·μ s ·μ z ·ω o 因结构高度H=18.600m<30m,可取β z =1.0;对于矩形平面μ s =1.3;μ z 可查荷 载规范得到,当查得得μ z <1.0 时,??μ z =1.0。将风荷载换算成作用于框架每 层节点上的集中荷载,计算过程如表 1 所示。表中 A 为一榀框架各层节点的受 风面积。计算结果如图5 所示。风荷载计算 表1 层次 β z μ s Z(m)μ z ω o(KN/m 2)A(m 2)P w(KN)五层 1.0 1.3 19.1 0.78 0.3 24 7.30 四层 1.0 1.3 15.5 0.74 0.3 28.8 8.31 三层 1.0 1.3 11.9 0.74 0.3 28.8 8.31 二层 1.0 1.3 8.3 0.74 0.3 28.8 8.31 一层 1.0 1.3 4.7 0.74 0.3 33.2 9.58 4.地震作用计算(1)计算框架梁柱的线刚度: 框架梁线刚度:边跨:i b1 =12.44×10 4 KN·M 中跨:i b2 =37.33×10 4 KN·M 框架柱线刚度:首层:i c1 =6.20×10 4 KN·M 其他层:i c2 =8.1×10 4 KN·M(2)本设计仅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即可,并采用基底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力。为基底剪力,先要计算结构各层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顶层: G5= g 5AB1 ×16.8+(3.6+7.2)×(g 5AB2 + g 5CD2)×0.5+ g 5BC2 ×2.4×0.5+ G 5A + G 5B + G 5C + G 5D +4×G 柱/2+0.3×7.2×16.8×0.5 =7.48×16.8+10.8×18.12×2×0.5+12.07×2.4×0.5+(165.33+183.76)×2+4 ×0.5×(32.4+2.20)+0.3×7.2×16.8×0.5=1121.36KN G4 = G3= G2= g AB1 ×14.4+ g BC1 ×2.4+ 0.5×g AB2 ×(3.6+7.2)×2+0.5×2.4× g BC2 +G A +G B + G C + G D +4×G 柱×0.5+[(3.6+7.2)×(p AB + p CD)×0.5+ p BC ×2.4× 0.5+P A + P B + P C + P D ] ×0.5 =13.30×14.4+7.48×2.4+10.8×12.71+0.5×2.4×8.47+(183.97+217.75)× 2+2×34.6+[10.8×0.5×14.8+1.2×6.0+(32.4+46.8)×2] ×0.5 =1352.30KN G1= G2+4×(2.35-1.8)×G 柱/3.6=1352.30+4×0.65×34.6/3.6 =1373.44 KN 质量重力荷载代表值见图6。图6.重力荷载代表值 G1 G2 G4 G3 G5(3)用“D 值法”计算柱的侧向刚度,框架各构件线刚度如图7: 其中:i 5 = i 4 = i 3 = i 2 =8.1×10 10 N*mm i 1 =6.2×10 10 N*mm i 51 =i 41 =i 31 =i 21 =i 11 =12.44×10 10 N*mm i 52 =i 42 =i 32 =i 22 =i 12 =37.33×10 10 N*mm 除底层外,其余柱的D 值: 边柱 由K=(i 51 + i 41)/(2 i 5)=1.536 α =K/(2+K)=0.434则D 5 边=12α i c /h j 2 =0.414×12×8.1×10 4 /3.6 2 =32550KN/m 中柱 由K=(i 51 + i 52 + i 41 + i 42)/(2 i 5)=6.144 α =K/(2+K)=0.754 则D 5 中=α ×12 i c / h j 2 =56550KN/m 底层柱的D 值: 边柱 由K= i 11 / i 1 =2.006 α =(0.5+K)/(2+K)=0.626 故D 1 边=α ×12 i c / h j 2 =21083 KN/m 中柱 由K=(i 11 + i 12)/ i 1 =8.027 得α =(0.5+K)/(2+K)=0.850 故D 1 中=α ×12 i c / h j 2 =28628 KN/m 从而得各层的侧向刚度如下: K 1 =2(D 1 边+ D 1 中)=2×(21083+28628)=99422KN/m K 2 = K 3 = K 4 = K 5 =2(D 边+ D 中)=2×(32550+56550)=178200KN/m T u 图7.框架各构件线刚度 i51 i5 i52 i51 i5 i5 i5 i41 i4 i4 i42 i4 i41 i4 i3 i2 i21 i3 i31 i32 i22 i2 i2 i3 i31 i21 i3 i2 i1 i11 i1 i12 i1 i11 i1(4)用顶点位移法求结构基本周期T 1 : 将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当作水平力,产生的楼层剪力为: V 5 =G 5 =1121.36KN V 4 = G 4 +G 5 =1352.30+1121.36=2473.66KN V 3 = V 4 +G 3 =3825.96KN V 2 = V 3 +G 2 =5178.26KN V 1 = V 2 +G 1 =6551.70KN 求顶点位移,则: U 1 = V 1 / K 1 =0.0659m U 2 = U 1 + V 2 / K 2 =0.0659+0.0291=0.0950m U 3 = U 2 + V 3 / K 3 =0.0950+0.0215=0.1165m U 4 = V 4 / K 4 + U 3 =0.1165+0.0139=0.1304m U 5 = V 5 / K 5 + U 4 =0.1304+0.0063=0.1367m= U T 故T 1 =1.8 =0.6655s 由于要考虑填充墙对基本周期的折减,故取折减系数为0.6, 则T 1 =0.6×0.6655=0.3993s 由于T 1 <1.4 T g =1.4×0.4=0.56s,故不考虑顶层附加作用。查抗震设计规范得:α max=0.16 由于T 1 =0.3993s< M 2=“131.33” ×6.41×7.2 12 边·l边2=“1” 5 P BA AB 各杆的固端弯矩为: ×6.0=“3.75KN/m” 8 5BC=“5” 中=“g” m KN ×7.2=“6.41” 64 5AB=“M” 边=“g” C B A(b)6.41KN 3.75KN 7.2KN D 6.0KN 图30.二~四层活载分布图及计算简图 28 姓名:余雪祯 某多层办公楼设计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二~四层,其荷载分布情况如图30.所示: 140 215 645 22.34 0.73-0.72 CB-1-22.34-4.85-7.45-0.16 1.13-0.24-0.73 8.39 27.69 B5-1.44 BC 606-3.73 0.05 1.47 0.07-0.12 2.26 10.91 A5 16.78-27.69 1=“α” 22.35-5.01 29.52-24.51 12.43-12.43 图29.活荷载作用下顶层弯矩分配法计算过程 故其弯矩分配过程如图29.所示: ×3.00×1.2 6 中·l中2=“1” 3=“188.30KN” ×4.8=“3.00” 3.00KN 4.8KN(a)图28.顶层活荷载分布图 27 并利用结构对称性,取二分之一结构,如图(b)所示。图示(a)结构内力较复杂,可将梯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计算,同样利用弯矩分配法计算, 对顶层,其荷载分布情况如图28.所示: 由于顶层活载大小和标准层不一样,所以分开算。活载分布按满布荷载法,活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也采用分层法。(1)2.楼面活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图27.恒载作用下的轴力图 26 图26.恒载作用下的剪力图 恒载作用下的内力简图为:剪力图(图26.)、轴力图(图27.)。(6)+V 柱+V +G 2C=“G” +N 1C=“G” G GC=“217.75” N2C V2 V1 N1C 底层中柱轴力 底层中柱 2D=“G” 1D=“G” N 25 GD=“183.97” N2D N1D 底层边??轴力 底层边柱 3C=“G” 二层中柱轴力 N3C 二层中柱 3D=“G” N3D 二层边柱轴力 二层边柱 4C=“G” 24 N4C 三层中柱轴力 三层中柱 4D=“G” N4D 三层边柱轴力 三层边柱 5C=“G” 四层中柱轴力 N5C 四层中柱 23 5D=“G” 四层边柱轴力 N5D 四层边柱 顶层中柱轴力柱G=“34.60” G5C=“183.76” 五层中柱: 顶层边柱轴力 G5D=“165.53” 22 五层边柱 柱子轴力计算:(5)V ×8.47×2.4×1.2=“0” V·2.4-7.48×2.4×1.2-8.47KN 64.71 7.48KN 底层中间跨 对首层中间跨: 同理:V ×12.75×1.8×7.2-58.06+91.83=“0” ×7.2-13.30×7.2×3.6-12.71×3.6×3.6-91.83 12.71KN 13.30KN 58.06 底层边跨 对首层边跨: 57.86 二层中间跨 ??二层中间跨: 21 ×12.75×1.8×7.2-64.69+89.57=“0” 89.57 64.69 二层边跨 对二层边跨: 三层中间跨 对三层中间跨: ×12.71×1.8×7.2-64.40+89.65=“0” 89.65 64.40 三层边跨 对三层边跨: V×2.4-7.48×2.4×1.2-20 57.19 四层中间跨 对四层中间跨: ×12.71×1.8×7.2-65.82+89.20=“0” 89.20 65.82 四层边跨 对四层边跨: ×12.07×2.4×1.2=“0” ×2.4-7.48×2.4×1.2-顶层中间跨 73.13 12.07KN 对顶层中间跨: 19 ×18.12×1.8×7.2-44.29+91.37=“0” ×7.2-7.48×7.2×3.6-18.12×3.6×3.6-顶层边跨 91.37 18.12KN 44.29 对顶层边跨: 按简支跨计算: 剪力计算:(4)图25.恒载作用下弯矩图 18 值。调幅后的弯矩,跨中弯矩为调幅后的端弯矩的平均值减去跨中弯矩组合 的折减系数如图25.所示,括号内为 弯矩调幅:将梁各固端弯矩值乘以0.85(3)故梁的跨中弯矩即等于梁端弯矩的平均值减去跨中弯矩组合值。=“891.03” 边中=“=” *M 9.46 4.07 5.39 * 179.39 93.21 86.18 标准层: 11.18 5.79 181.35 132.88 48.47 顶层: 跨中弯矩组合:(其它层中跨)×1.2×8.47×1.2×(顶层中跨)=“1” KN·M ×1.2×12.07×1.2× M中=“1” 对于:(其它层边跨)4=“245.26” ×12.71×2×(顶层边跨)=“12.71×2×3+” ×18.12×2× ×13.30×7.2(中跨)=“1” ×7.48×2.4(五层边跨)=“1” ×7.48×7.2 ql 17 将固端弯矩简化为简支端计算,同时将荷载叠加,如图24.所示: 跨中弯矩计算:(2)12.40-5.82 柱A、D: 柱B、C: 24.79-11.64 图23.一层传至柱底的弯矩 一层传至柱底的弯矩为(图23.):-16.10-5.12+0.97=“-20.25”-12.39+0.75=“-11.64”-80.62+4.49=“-76.13” 27.55-2.59-0.17=“24.79”-63.53-5.18+0.75-0.35=“-68.31” 35.98+11.15-3.38-0.23=“43.52” 图22.一层弯矩传递图 109.12-2.59+1.50=“108.03” 一层(图22.):-76.85+8.78=“-68.07”-66.89-10.04+1.47-0.64=“-76.10” 图21.二层弯矩传递图 33.45+11.15-6.55-0.42=“37.63” 33.45+11.99-6.55-0.42=“38.47” 107.47-5.02+2.93=“105.38”-15.37-5.37+1.91=“-18.83”-15.37-5.12+1.91=“-18.58” 16 二层(图21.): 107.47-4.84+2.85=“105.48” 图20.三层弯矩传递图-15.37-5.12+1.85=“-18.64”-76.85+8.54=“-68.31” 33.45+11.15-6.31-0.40=“37.89”-66.89-9.68+1.43-0.62=“-75.76” 三层(图20.):-76.85+9.57=“-67.28” 107.47-5.73+3.20=“104.94” 33.45+11.15-7.47-0.45=“36.68” 33.45+15.23-7.47-0.45=“40.76” 图19.四层弯矩传递图-66.89-11.45+1.60-0.69=“-77.43”-15.37-5.12+2.08=“-18.41”-15.37-6.06+2.08=“-19.35” 四层(图19.): 109.26-3.38+1.83-0.28+0.06=“107.49”-45.70-6.76+0.92-0.56=“-52.10” 45.70+11.15-4.39-0.36=“52.10” 图18.顶层弯矩传递图-91.06+4.84+0.18=“-86.04”-18.19-5.12+1.05+0.04=“-22.22” 顶层(图18): 点重新分配,从而得到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整个结构的弯矩图。传递,并将叠加后的各个不平衡的节 将各层分层法求得的弯矩图叠加,柱子按 35.98 27.55-12.39 109.12-16.10-80.62 71.43 图17.底层弯矩图-63.53 15 底层(图17.): 33.45-15.37 107.47 67.66-76.85-66.89 图16.标准层弯矩图 标准层(图16.):-18.19 45.70-45.70 109.26-91.06 80.19 图15.顶层弯矩图(顶层)顶层(图15.): 各层弯矩图为: 72.85-3.06-12.12 B下-6.13 097 583-72.85 1.64-0.27-1.64 126-15.74 B上 2.82-24.24 106.36 24.73 194 24.68 2.81 A下 232 5.64 49.46 3.67 32.23 A上 303-106.36 465-0.36-0.55 0.06-0.28 0.13 0.08 图14.底层弯矩分配法计算过程 底层除柱子的线刚度不同外,其它同二至四层,故其弯矩分配过程如图14.所示: 69.79-15.17 123 566-69.79 0.93-0.20-0.93 1.65-23.31 23.08 189-11.66 30.10 3.30 283 5.06 46.16 434-0.31 图13.标准层弯矩分配法计算过程 14 弯矩分配法计算过程如图13.所示: ×12.77×1.2 g=“0.4s,故” ×24.62×7.2 ×8.47=“12.77” BC2=“7.48+” + BC1 ×12.71=“24.62” 57 AB2=“13.30+” AB1 同理,先将梯形分布荷载及三角形分布荷载化为等效均布荷载。利用结构对称性取二分之一结构计算。二至四层荷载作用如图12.:-3.62 2.64 81.09-7.24 102.04 30.92-2.64-0.09-0.88 4.10-0.57 0.14-0.03-0.02-27.03-17.60-81.09-102.04 61.84 40.20 8.19-0.44 0.27 5.33 0.17-13.52 图11.顶层弯矩分配法计算过程 13 弯矩分配法计算过程如图11.所示: ×15.09×1.2 5EB=“1” 5BE=“1” ×23.62×7.2 5BA=“1” 图示结构内力可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并可利用结构对称性取二分之一结构计算, ×12.07=“15.02” 5BC2=“7.48+” 5BC1 ×18.12=“23.62KN/m” 5AB2=“7.48+” 5AB1 Q , 7 ABQ)(图10.所示: 梯形分布荷载及三角形分布荷载化为等效均布荷载。等效均布荷载的计算公式如 图中,梁上分布荷载由矩形和梯形两部分组成,可根据固端弯矩相等的原则先将 倍。刚度取框架柱实际线刚度的0.9 中的柱子线 所示。图9 中取出顶层进行分析,结构计算简图如图9 顶层:由图3 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
四、内力计算 ]×0.3=“7.02” 雪C=“[1.2×1.2+4.8×1.2+1.8×1.8+3.6×3.6” 雪B=“P” ×0.3=“4.86KN” 雪D=“(1.8×1.8+3.6×3.6)” 雪A=“P” 雪BC=“0.3×2.4=0.72” 雪CD=“0.3×3.6=1.08” 雪AB=“P” 5.屋面雪荷载(分布同屋面活荷载)位移,肯定能够满足。由于风荷载远小于水平地震作用,故不必验算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弹性水平满足要求。550 887 =“1” 19.1 10 21.53 H U=“1” 顶点位移验算: 满足要求;450 787 3.6 4.576 二层: 524 4.7 8.962 层间位移验算:底层:-3 +1.406×10 +2.783×10 +3.839×10 +4.576×10 K F EK=“6455.17” 地震作用下的水平位移的弹性验算: F5 F3 F4 F2 F1 图8.地震力的水平作用 11 故地震的水平作用力如图8.所示: 同理: ×891.03=“75.53KN” 76150.26 j E=“0.85×0.16×(1121.36+1352.30×3+1373.44)” 1G 1Geq=“0.85α” FEK=“α” max=“0.16” α>
第三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定稿)
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情况和要求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工作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实现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规范管理,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切实保证教学质量,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土木工程专业综合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重点介绍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情况和要求。
中央电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是完成和达到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参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之前,必须修完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即规定的学分),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毕业设计时间约8周,毕业设计(论文)计8学分。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
1.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掌握建筑工程专业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了解我国有关的建设方针和政策,正确使用相关专业技术规范、规程与规定。
3.通过搜集并阅读国内外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的发展水平和状况。
4.培养学生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从经济与技术的角度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及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1.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所规定的内容。
2.毕业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与设计有关的阐述说明及计算,要求内容完整、计算准确、简洁明了、文字通顺、写作规范、装订整齐。计算中不宜大量采用手算,提倡应用电算技术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毕业设计说明书应包括目录、前言、正文、参考文献 及附录。
3.毕业设计图纸应能较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应布局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用工程字注文,主要图纸应基本达到施工图深度。图纸一般为4~6张(按1号图计),可以包括部分墨纸图。
4.毕业论文为5000字以上。论文应力求:研究计划和方案合理、论点正确、论据可靠、层次清楚、文理通顺、写作规范。
5.毕业设计(论文)文本按规范化要求装订。
二、指导教师职责
1.指导教师应由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3年及以上相应专业教学经历或实际工作经历、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电大教学工作和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专业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2.每位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学生,专职教师不得超过15 人,兼职教师不得超过10人。
3.指导教师负责指导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并对学生的设计成果与设计表现作出评价。
4.指导教师应认真负责,树立正确教育思想,认真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做好开题报告、制定毕业设计进度计划,及时检查学生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并对实际完成情况做好记录。
5.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说明书撰写方面的指导,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符合科技写作规范。并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文本格式打印和装订。指导教师要对论文及设计说明书、图纸认真审阅,并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学生,要求学生进一步修改,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一)选题原则
1.毕业设计(论文)应按照教育部“三个面向”的要求,选题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当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选题要尽量选取既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又能联系生产和科研实际的题目,提倡“真题真做”。选题也可模拟实际工程。
3.选择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要适中,以学生能在规定时间经努力可以完成为宜。
4.鼓励一人一题,若多人同做一个工程,每人应完成不同的设计内容。
(二)选题类型
1.建筑工程课群组参考选题
(1)建筑工程设计型
(2)建筑工程施工型
2.道路、桥梁课群组参考选题
(1)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型
(2)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型
3.建筑管理课群组参考选题
(1)施工技术型
(2)建筑管理型
4.其他参考选题
(1)专题研究型
专题研究型题目原则上要求来源于工程实践,通过调查研究、科学试验、文件检索等方法,采用合理的统计、计算手段,分析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学生可以本专业所学知识为基础且结合本身工作实际的选择这种类型题目。
(2)软件开发型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土木工程诸方面的广泛应用,如:结构分析程序设计、有限元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教学辅助(CAI)、信息管理自动化、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学生可以选择以本专业所学知识为基础且结合本身工作实际的软件开发类型题目。
毕业设计(论文)的一般步骤和成果要求
本专业毕业设计大体分为四个阶段:选题与收集资料;方案比较;设计计算与绘图;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论文可分为三阶段:选题、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提出论点、阐述论据;撰写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的成果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最后提交毕业设计(论文)文本,包括施工图图纸。
(一)文本的结构
1.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书;
2.毕业设计(论文)的摘要;
3.毕业设计(论文)目录;
4.毕业论文或工程设计说明书;
5.参考文献;
6.附录;
(二)文本内容的要求
1.任务书:包括设计(论文)题目、工程或研究课题的原始数据,如:主要参考资料、重点内容、设计指标;
2.摘要:一般为400汉字,其内容包括介绍设计(论文)的研究课题、本人见解和主要结论;
3.目录:按论文章节次序编好页码,设计图纸要有编号;
4.论文或说明书要求论证严谨,层次分明,语句通顺,表达确切、写作规范,论文报告及设计说明书一律用专用报告纸书写;
5.参考文献按以下格式列出;
【序号】作者姓名,期刊、名称、卷号、期数、页码(年份)
【序号】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单位、页码(年份)
6.附录:与论文有关的数据表、计算机程序。
论文完成后按照
(一)条所列文本结构的顺序排列好,加以封皮,进行装订。
毕业设计的组织领导及成果评定
1.本大纲及根据本大纲所制定的毕业设计任务书,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具体依据,指导教师必须在毕业设计工作开始前阅读并领会大纲的含义;学生要认真阅读毕业设计任务书,熟悉资料并明确自己的任务;
2.毕业设计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进行,指导教师对学生应严格要求,启发诱导,全面负责;
3.指导教师应根据毕业设计的内容由有关单位选派,必要时还应指定有关课程的其他教师作为答疑教师;
4.指导教师的业务领导人应分阶段检查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5.毕业答辩
(1)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后,经指导教师评阅,并给出评语和平时成绩,方可进行答辩;
(2)答辩委员会由本专业中级及以上职称5~7人组成,其中高级职称不少于两人,答辩小组成员报省电大备案;
(3)答辨过程包括:设计情况介绍(10分钟),基本问题(5分钟),追加问题(15分钟)。
(4)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采用结构评分的办法。先按百分制评分,然后折算成五级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
6.毕业设计由省电大统一安排,相对集中进行。各教学点应随时接受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的监督和检查。
第四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答辩
尊敬的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XX级土木工程班的XX,我毕业设计题目是“福广高速路基路面综合设计”路段中的K57+000-K59+000段,总长为2.0公里,设计时速为100km/h,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为27m,里面为沥青混凝土柔性路面。万事开头难,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以及熟悉相关设计软件的应用,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才把设计全部完成,在这里对给予我帮助的同学或老师表示衷心的感。接下来,我就将本次毕业设计的相关内容为老师们汇报下,恳请各位老师的批评与指导。
一、路线设计
(一)技术等级的确定
公路技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适当考虑远景发展的交通量,结合公路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确定。因此,公路技术等级的选用是一般由上级有关交通部门确定。本设计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拟定为高速公路。
(二)纸上定线
1、拟定路线走向
在给定的地形图上根据指导老师提供的主要控制点研究线路总体布局,分析地形、地质及地物等情况,选择地势平缓、山坡顺直、河谷开阔等有利于展线的地点,拟定线路各种可能的走向。
2、试坡
当遇到纵坡的限制较严时,必须用平均纵坡i沿各种可能的走向由上而下进行试坡,设等高线间距为h,取计算等高线的平均长度a,a=h /i,用量规开度为a(比例与地形图同),在图上试坡,得出均坡线。
3、定导向线
分析均坡线,结合地形、地物及艰巨工程等情况,选择相应的中间控制,从而调整控制点相应线路的纵坡,重新试坡,得出导向线。
4、定线
在所定向线的基础上,参照各“经济点”和“活动点”的位置,按规定的技术标准反复试线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纸上定线是个反复试定的过程,试线修改次数越多,最后所定路线的质量相对来说越高,直至取得最佳线路方案为止,纸上定线工作才能算完成。
(三)公路平面设计
首先在地形图上,从起点由左向右编写转角号,即JD1、JD2、JD3„„。确定路线导线交点转角要用正切法。考虑圆曲线半径选定的原则和转角值,确定该路段每个交点的圆曲线半径,并计算或
查曲线册设用表确定圆曲线要素。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应在该交点处圆曲线两端设置缓和曲线,然后通过通过纬地三维道路CAD系统软件在cad上绘出整条路线,在蓝图上面按每20米一个桩号在路线上标示出来,量出路中心线穿过每一等高线的标号和高程,特别要注意圆曲线要素桩号的高程。利用纬地生成平曲线图和直曲线表格。注意涵洞和桥梁的桩号位置。
(四)公路纵断面设计
1、点绘纵断面图
(1)各桩号地面标高的确定
在实际设计中,各桩号的地面标高由水准测量提供,进行毕业设计时,各桩号地面高程从地形图上相应桩号位置确定,即该桩号位置在某相领两条等高线之间,用内插法确定高程。例如:
K1+700、K1+765、K1+800三个桩,则其各桩高程为:
① K1+700桩在等高线304和306之间,沿路线方向两等高线间距为1.6cm,K1+700桩距304为0.42cm,而等高距为2m,则K1+700地面高程为:
304+(2×0.42)/ 1.6 = 304 + 0.525 = 304.525≈304.53(取小数点后两位)
② K1+765在等高线308和310之间,沿路线中线方向两等高线间距1.1cm,K1+765桩距310为0.35cm,等高距为2m,则K1+765桩地面高程为:
310+(2×0.35)/ 1.1 = 310 + 0.636 = 309.364≈309.36 ③ K1+800正好在312上,其高程为312。特别注意涵洞和桥梁的地面线高程。
2、总坡设计(拉坡)
利用纬地软件输入纵断面数据,生成地面线图形,在地面线图形上面试定纵坡线、调整纵坡线和确定纵坡线,该图山岭重丘二级公路应标出控制性质的控制点,以外,还应考虑各横断面上横向填挖基本平衡的经济点,以降低工程造价。(1、)试坡
试坡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当个别控制点确定无法满足,应对控制点重新研究以便采取弥补措施。试坡的要点,可归纳为“前后照顾,以点定线,反复比较,以线交点,前后照顾就是后坡段通盘考虑,不能局限在某一坡段上,以点定线就按照纵面技术标准的要求满足控制点,参加经济点,初步定出坡度线,反复试坡,对各种可能的坡度线方案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既符合技术标准,同时又满足控制点要求而且土石方量又最省的坡度线,以线交点就是将得到坡度延长线,交出变坡点的初步位置。(2、)调坡
调坡主要根据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选线意图,将试坡线与选线时所考虑的坡度进行比较,两者应基本相符,若有脱离实际情况或考虑不同现象,则应全面分析,找出原因,权衡利弊,决定取舍。
二、对照技术标准或规范,详细检查设计最大纵坡,坡长限制,纵坡折减以及纵线形形组合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或规范要求,特别注意陡坡与平曲线、竖曲线与平曲线、桥头接线、路线交叉等地方的坡度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修正。(3、)定坡
在拉坡时,还应考虑平、纵配合。经调整核对合理后,确定坡度线,除了要满足设计要求,纵坡设计还要注意:
① 与平曲线形的合理组合,以较佳的空间组合线形。[本设计在此环节上出现了组合不当的错误,由于时间关系已经来不及改正,但已经认识到错误,也彻底地了解了相关三种正确的组合] ② 回头曲线路段纵坡的特殊要求。
③ 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既不宜设变坡点。
④ 注意交叉口、城镇大、中桥、隧道等地段路线纵坡的特殊要求。
3、竖曲线设计
竖曲线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宜选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从视觉上所需设的竖曲线最小半径。
②同向竖曲线应避免“断背曲线”,同向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间如直坡段不长,应合为单曲线或复曲线。反向曲线间,一般由直坡段连接,也可径相连接。反向竖曲线间最好设置一般直坡段,直坡的长度应能保证汽车以及设计行车速度行驶3S的行程时间,以使汽车从失重(或增重)过渡增重(或失重)有一个缓和段,如受条件限制也可在相连接或插入短的直坡段。
③竖曲线设置应满足排水需要,若相邻纵坡之代数很小时,采用大半径竖曲线可能导致曲线上的纵坡小于0.3%,不利于排水应重新进行设计。
最后生成纵断面图和竖曲线表。
(五)横断面设计
1、量取横断面地面线高程
(1)设计要求对选出的1公里路线,逐桩绘出垂直中线两侧和20米范围内地面线在地形图上。(2)将三角板或比例尺垂直中线放在某一桩上(从起点桩开始),此时某桩地面高程已知,从三角板或比例尺上与等高线相交处读出水平距离与高差(以路中线为原点,左右各20米范围内)。记录好1公里的横断面数据。注意:此时地形图上比例尺为1∶2000。
2、绘制典型横断面图
利用软件设置好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的内容,进行路基设计计算,绘出五种典型横断面图,供施工时应用,比例一般用1∶200。生成该路线的路基横断面图,得出土石方数量表等。
二、路面设计
路面是公路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公路的行车速度、运输成本、行车安全和舒适程度。根据地形、地质和经济上考虑,本设计,路面面层采用水泥砼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比其它路面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强度高。2)稳定性好。3)耐久性好。4)养护维修费用小。5)抗滑性能好。
1、初拟路面结构:
由指导书中,所给的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累计当量轴次,300×10次,可得到标准轴载次数为1392次/天.属于重交通量。
由于广东地区的路基处于中湿状态,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表5.1-3 初估计混凝土面板厚h=22cm,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砂砾,厚为18 cm,E2=420MP,垫层为天然砂砾厚为15cm,E3=160MPa,板平面图尺寸选用其所长宽为3.75m,长为5.0 m。路面设计完成后,绘制路面结构图,计算路面工程数量。
三、桥涵设计
全线桥涵的布设原则为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水力等情况,确保结构安全并做到经济合理。总体布置与环境协调,与周围山川、沟谷等自然景观成比例,并充分考虑方便人民群众,充分体现安全、服务社会、尊重地区特性、整体协调与自然性原则,尽量采用标准化跨径,经济、方便施工。
我所做的这幅地形图相对说比较复杂,落差大,各方面都受客观条件限制。我所选取的路线方案一中尽量走地面线较平坦,落差较小的方向,同时兼顾考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使路线经过城镇,并考虑未来其他路线连接等规划作用。在技术上这条路线转角较少,半径,直线长度都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在纵断面拉坡少,坡度、长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填挖方较少,不会出现较多的高填深挖情况,达到工程数量减低,进而控制施工成本。而在方案二的路线地面线等高线较复杂,转角多,并有一个大回头曲线,纵断面的落差大,拉坡多,坡度相对较大,并有较多的高填深挖情况,在施工成本提高进而总造价也较高。综合以上,最终确定方案一为最佳路线。
在此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付博士对我悉心的指导,感谢老师给我的帮助。通过本次的毕业设计,检验自身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对设计的有关专业知识进一步熟悉和运用,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
4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设计、计算、绘图等的实际训练,更完善地系统地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毕业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东南大学毕业设计
参考文献
1. 单健 吕令毅主编.结构力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 龙驭球 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曹双寅主编.工程结构设计原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 邱洪兴等编.建筑结构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5. 李爱群 高振世主编.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东南大学出版
社,2003
6. 石名磊 龚维明等编.基础工程.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7. 郭正兴 李金根主编.建筑施工.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规
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
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2.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 建筑结构构造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