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答辩问题
1、基础顶面附加12@10双向钢筋什么意思
附加钢筋的原因是: 以双柱基础为例,因为地基作用于基础地面上一个向上的均布力,基础顶面考虑受拉和冲切。
2、什么是腰筋,起什么作用
又称“腹筋”
作用:梁的抗扭
它在设计上属构造配筋,即力学上不用设计计算具体力的大小,按国家设计规范的构造要求查得此数据。当梁高大到一定要求时,就得加设腰筋,按多少、加多大规格按构造要求规范查得。
3、梁截面底筋排列要求
2010版混凝土规范第9.2.1条规定: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配筋形式。
4、水平地震作用及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用什么方法计算的?简述计算过程。D值法与反弯点法有何不同?D代表什么?为什么对反弯点进行修正? 水平地震作用及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可用分层分层法计算。步骤:
1、算结构自重。
2、计算整体刚度。
3、结构的自振周期、4、算出总水平地震作用。
5、算出各层水平地震力作用。第二个问题:
D值法是修改后的反弯点法(具体情况,你可以去查结构力学Ⅱ 出版
社(忘了))第三个问题:D是代表刚度。
第四个问题:实际工程与计算存在差别,有进行修正才可以。
8、独立基础的特点一:一般只坐落在一个十字轴线交点上,有时也跟其它条形基础相连,但是截面尺寸和配筋不尽相同。独立基础如果坐落在几个轴线交点上承载几个独立柱,叫做联合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的特点二:基础之内的纵横两方向配筋都是受力钢筋,且长方向的一般布置在下面。有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立柱(简体)共用的基础叫做联合基础 9、9、在主次梁交接处,主梁中为什么要设置吊筋或附加箍筋
梁定义为受弯构件 承受拉力
剪力和弯矩,主梁与主梁之间的跨度过大 须在其中加入次梁
把力均匀传递给主梁
次梁是通过主梁的 也就是说主梁要给次梁一个稳定的环境(而次梁和主梁的交界处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区域 也就是应力最集中的地方 当次梁受到剪力和扭力的时候 次梁会把力传递个主梁 主梁为了加强抗剪力 抗扭力 就得设置加强筋 也就是 吊筋或者是附加箍筋 值得一提的是 吊筋的效果比附加箍筋要强
10、建筑结构中梁的截面尺寸如何确定? 梁的宽度取1/2~1/3梁高,宽度不大于支撑柱在该方向的宽度。================ 1.初步估算,不可能非常精确,还得后期仔细验算。
通常梁高取跨度的1/8~1/14。
2.经验公式,在采用二级刚作为梁纵向钢筋时,梁高/弯矩=4.2~4.6是最经济的,如:梁弯矩为120KN/m则梁高=502~552是最省钱的,混凝土与钢筋最省。本经验公式是在C25造价为216元/方,二级钢3200元/t下统计的,如混凝土标号高于C25则可以取靠近4.2的经验值,如低于C25 可取靠近4.6的经验值。经验公式不适用与一级或三级钢作为梁纵筋的情况
最后还要注意下,梁高的取值还受限于建筑净空要求等其他因素,要灵活处理。
11、框架结构柱的尺寸确定问题
框架柱一般采用矩形或方形截面,再多层建筑中截面尺寸可按b=(1/12~1/18)H 取值,h=(1~2)b 式中b为柱截面宽度,h为截面高度,H为所在层层高。
另外,根据《抗规》要求6.3.7框架柱截面边长不宜小于250mm,圆柱直径不已小于350.剪跨比宜大于2,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可以利用轴压比限值来去柱的截面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10)中11.4.16都对柱轴压比规定了限制,限制柱轴压比主要是为了控制柱的延性,因为轴压比越大,柱的延性就越差,在地震作用下柱的破坏呈脆性。
u=N/A*fc,u—轴压比,对非抗震地区,u=0.9
N—轴力设计值
A—截面面积
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N=受荷面积*面密度*层数 受荷面积:柱距的一半相乘 面密度=多层框架
9~12KN/M2 这样你就可以求出A 然后估算出柱的尺寸即可
12、楼板厚度如何确定?
设计确定板厚:依据板的跨度、荷载状况初选跨度的1/30左右,必须符合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各种用途房屋楼板的最小厚度要求。然后作承载能力计算、配筋。必要时还应作挠度及抗裂验算。3.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3.1.1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3.1.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国家标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淮》GB50223的规定。
3.1.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 6~8 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 9 度时,应符合比 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 6~8 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 9 度时,应符合比 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时不应降低。3.1.4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时,除本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 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3.2 地震影响
3.2.1 建筑所在地区遭受的地震影响,应采用相应于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或本规范第 1.0.5 条规定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来表征。
3.2.2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的对应关系,应符合表 3.2.2 的规定。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5g 和 0.30g 地区内的建筑,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应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 7 度和 8 度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3.2.3 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本规范的设计地震共分为三组。对 Ⅱ 类场地,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的设计特征周期,应分别按 0.35s、0.40s 和 0.45s 采用。
注:本规范一般把“设计特征周期”简称为“特征周期”。
3.2.4 我国主要城镇(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中心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可按本规范附录 A 采用。
1、在进行结构设计计算时,都会对框架梁端进行弯矩调幅,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调幅呢?又是怎么样调幅的呢?
弯矩调幅法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是与弹性设计相对的。其目的是增加构件的承载能力,充分发挥材料的能力。所以用了弯矩调幅法,不一定要减少支座配筋。这里的关键是塑性铰和内力重分布。千万不要再说强柱弱梁或者施工方便了。对于弯矩调幅法也不是到处能用的,对于承受动力荷载,使用上要求不出现裂缝的以及处于腐蚀性环境的都不能用该方法
2、基础埋深是指从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基础高度是指基础本身的垂直距离(厚度).一般基础的埋深和基底宽度的确定都要根据地勘报告和上部结构的荷载来定。基础埋深的大小关系到地基的可靠性、施工的难易程度及造价的高低。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很多,主要影响因素有:(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当建筑物设置地下室、设备基础或地下设施时,基础埋深应满足使用要求;高层建筑基础埋深应随建筑高度的增大而增大,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一般荷载较大时应加大基础埋深;受上拔力的基础应有较大埋深,以满足抗拔力的要求。(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基础应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不能设置在承载力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上。
存在地下水时,如粘性土遇水后,含水量增加,体积膨胀,使土的承载力下降。含有侵蚀性物质的地下水,对基础将产生腐蚀。
底部剪力法(拟静力法)(Equivalent Base Shear Method)[1] 适用条件:
(1)房屋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2)房屋的总高度不超过40m(3)房屋结构在地震运动作用下的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4)房屋结构在地震运动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可忽略不计
底部剪力法是振型分解反映谱法的简化(只取第一个振型计算),是计算地震力的(水平力)。它能够计算出每层所受到的地震水平力是多大。此法是将结构简化为作用于各楼层位置的多质点葫芦串,结构底部总剪力与地震影响系数及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有关。为计算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先分别计算各楼面层梁板柱的重量,各楼层墙体的重量,然后按以楼层为中心上下各半个楼层的重量集中于该楼层的原则计算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D值法(又称作修正反弯点法)是在已知每层的水平力作用下(上面说的底部剪力法计算出的地震水平力就是其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风荷载等)计算柱的上下端剪力,进而计算出柱上下端的弯矩,再根据刚度分配计算出梁端的弯矩。插筋:
因为所插的钢筋需要临时成形与固定。这临时箍筋如何配置,一般是在混凝土上表面以下50mm设置第一道,再向上按设计要求设1~2道也就够了。如果插筋很长,可能为一层楼高或更高时,那就要按设计图纸设置更多道。
在11G101-3的构造中,柱纵筋插至基础底板支在底板钢筋网上,插筋的长度=露出长度+hj(基础厚度)-bhc(基底保护层)+弯折。其中弯折长度,根据hj(基础高度)与lae(la)大小比较。若hj>lae(la),则弯折=max(6d,150);若hj<=lae(la),则弯折=15d
第二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答辩问题准备
毕业设计答辩问题准备
1、什么是单向板?什么是双向板?,2、板的支承条件如何确定?试画出其计算简图。
3、单向板、双向板、梯板的厚度如何确定?
4、各类的受力筋应如何放置?
5、什么是分布筋?有何作用?设在何处?
6、板支座负筋的长度如何确定?
7、哪些是板的构造钢筋?有何作用?
8、折板梯的钢筋如何设置?
9、梁的截面尺寸如何确定?
10、试分别确定简支梁、连续梁的计算简图。内力分别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11、简支梁一般要设置哪些钢筋?
12、架立筋有何用?如何设置?
13、梯梁一般设在何处?如何支承?
14、为什么梁要配箍筋?
15、板、梁底筋伸入支座的长度应取多少?
16、连续次梁支座负筋的长度应取多少?
17、如果设计要求板开孔洞结构如何处理?
18、抗震设计中,为什么要确定抗震等级?应如何确定?
19、柱的截面尺寸如何初步确定?
20、抗震设计时,场地类别是如何确定的?
21、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采用什么方法?
22、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采用什么方法?
23、框架计算简图如何确定?
24、框架杆刚度计算时,为什么内跨梁取2IO,边跨取1-5IO?
25、分层法有何基本假定?试述分层法的计算步骤?
26、为什么用分层法计算框架内力时。除底层柱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上0.9,传递系数用1/3?
27、什么是地震等级?什么是地震烈度?什么是设防烈度?
28、重力负荷代表值是如何确定的?
29、试述弯矩分配法的计算步骤。
30、框架梁和次梁在结构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31、抗震设计中,怎样做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
32、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33、为什么抗震设计中角柱的配筋率比中柱高?
34、框架梁的弯矩调幅如何考虑?悬臂梁的端弯矩是否也要调幅?
35、在抗震设计中,为什么允许梁端出现塑性铰?
36、框架梁支座截面超筋,有哪些处理方法?
37、反弯点法和D值法有什么不同?
38、为什么框架梁端和柱端要加密箍筋?加密长度如何确定?框架节内点呢?
39、为什么支座负筋设计受压区高度要满足X≤0.35?
40、抗震设计中,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的含义是什么?
41、梁的砼强度比柱低,如何保证强节点?
42、减少梁高又不会超筋有哪些处理方法?
43、柱在什么情况下要加插筋?
44、高层建筑可采用哪能些基础?本工程为什么要采用预应力管桩?
45、预应力管桩不适用于哪些地质条件?
46、桩的间距应如何考虑?
47、单桩竖向承载力由哪些因素确定?
48、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设计值有何区别?
49、基础梁设计要考虑哪能些问题? 50、桩承台的截面尺寸如何确定?
51、桩承台设计要计算哪些内容?
52、锤击桩的最后贯入度应如何确定?
53、静压桩的稳压值如何确定?
54、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有什么要求?
第三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问题
毕业答辨应知应会
第1部分 工程经济评价部分 1.1 工程量计算
1、你的工程量计算依据是什么? 答:《山东省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2003年4月1日起施行)
2、你的建筑面积计算依据是什么?
答:《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 / T 50353-2005)
3、与你的图纸相关的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4、基础土石方的计算深度如何考虑?
5、挖沟槽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大开挖土石方工程量如何计算?
6、何为基础施工的“工作面”?何为“放坡系数”?
7、竣工清理的工程量计算规则?
8、条基混凝土垫层工程量计算规则?
9、砌筑工程中,基础与墙身如何划分?柱下独立柱基基础与主体划分的界限?框架填充墙工程量计算规则?
10、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箍筋长度如何计算?钢筋搭机长度如何考虑?如何计算“马凳筋”?
11、何为《消耗量定额》中的“有梁板”、“平板”,套定额时有什么不同?
12、现浇混凝土楼梯混凝土、模板的工程量怎样计算?
13、现浇混凝土分项工程(例如现浇框架柱或现浇混凝土有梁板)需要套哪些定额子目?
答:混凝土子目、混凝土搅拌子目、钢筋子目、模板子目,超3.6 m的模板超高子目。
14、模板工程量计算规则?如何计算梁、剪力墙模板、框架柱模板工程量?构造柱如何计算模板工程量?
15、定额的模板材质有哪些?定额的模板支撑类型?
答:组合钢模、木模板、胶合板模板、复合木模板。支撑类型:钢支撑、木支撑、对拉螺栓。
16、本工程的屋面防水、保温层做法?屋面防水层、保温层的计算规则?
17、内外墙抹灰工程量计算规则?
18、垂直运输机械如何计算工程量? 1.2 施工图预算书与工程经济分析
1、你的预算书的编制依据?
答:《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2003年)、《山东省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山东省建筑工程费用及计算规则》、《青岛市??年价目表》、施工图纸及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
2、何为直接工程费?包含内容?
3、何为措施费?包含内容举例?如何计算?
4、企业管理费包含内容?举例?企业管理费高低与何有关?(答:工程类别)
5、何为规费?包含内容?如何计算?
6、工程类别的含义及划分?
答:根据不同单位工程的施工难易程度,将工程类别分为Ⅰ类(施工程度难)Ⅱ类(施工程度较难)Ⅲ类(施工难易程度一般)。计价中利润的高低与工程类别有关。
8、议价材料的差价为是哪两者差价?
9、定额取费的基础?建筑工程(土建)取费的基础?装饰工程取费的基础?
10、你所计算工程的单方造价是多少?单方用钢量是多少?
11、工程项目投资总额包括哪些内容?
12、敏感性分析的原理是什么?你做的敏感性分析变动因素是怎样考虑的?考查的目标是什么?
第2部分 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顺序的概念,你的项目上主体工程的施工顺序是怎样的?
2、施工段划分的原则,你的项目上施工段是怎样划分的?
3、施工流向的概念是什么?你在工程施工安排上怎样体现施工流向?
4、流水施工的概念、类型?在你的项目上怎样组织流水施工?
5、施工程序的概念,单位工程施工程序是什么?
6、土方开挖机械有哪些?你的工程上用了什么土方开挖机械?有什么特点?
7、你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各个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要点。
8、施工进度计划的内容是什么?编制的步骤是什么?劳动量是怎样计算出来的?怎样确定某施工过程的作业时间?
9、劳动力不均匀曲线怎样绘制出来?劳动力不均匀系数的概念与计算过程是什么?
10、施工平面图的布置原则?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施工平面图中主要的垂直运输机械有哪些?它们之间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11、施工平面图中各种材料量如何确定?材料堆场面积如何计算?各种临时设施的面积如何计算?
12、你的工程在雨季和冬季分别在进行哪些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需要注意什么雨季施工措施、冬季施工措施?
第3部分 外脚手架设计
1、你的外脚手架设计依据是什么?你所设计的脚手架类型?
2、外脚手架设计需满足的要求?(答案见施工教材)
3、外脚手架的组成?外脚手架的传力途径?
4、纵横向扫地杆的作用及设置要求?
5、剪刀撑设置要求?横向斜撑的设置要求?
6、纵向水平杆的构造要求?
7、可变荷载与永久荷载的概念?在脚手架上的荷载哪些是永久荷载、哪些是可变荷载?
8、脚手架设计需考虑的荷载有哪些?施工用外脚手架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多少?
9、脚手板层数如何取定?
答:首先根据作业需要设置;还须满足自顶层作业层的脚手板往下计,宜每隔12m满铺一层脚手板。
10、你的外脚手架计算包括哪几项内容?
11、“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规范5.4.1式)
N1=Nlw+No=4.72+5=9.72kN”其中“ No”的含义?
12、在你的设计中,横向水平杆计算简图如何取定?
13、在进行脚手架计算时,强度计算与挠度计算中荷载设计值的取定有何不同?
14、计算脚手架时,风荷载如何取定?
15、立杆稳定性验算时考虑哪两种荷载效应组合?
N=1.2(NG1k+NG2k)+1.4NQk
N=1.2(NG1k+NG2k)+0.85×1.4NQk 以上两公式中各字母的的含义?
316、“组合风荷载时,按规范5.3.1-2 6NMw0.式计算1571010.27102+=+=150.2 N/mm” 公式中各字母的的含义? 3AW0.1765.3.3489式知
17、“立杆计算长度由规范=kμh=1.155×1.55×1.8=3.22m”立杆计算长度如何取定?公式中各字母的的含义? 5 l.0801018、连墙件承受的力有哪些?对连墙件有何构造要求?
19、悬挑梁的的计算简图是什么?荷载怎样取值?三角撑的计算简图是什么?
施工组织设计毕业答辩常见问题:
1、什么是施工组织设计?(你如何理解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用以组织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文件。是根据工程建设任务的要求,研究施工条件、制定施工方案用以指导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在工程设计阶段和工程施工阶段分别由设计、施工单位负责编制。
2、为什么进行工程施工中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你认为做施工组织设计有什么必要性?)
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具有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的双重作用。它体现了实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提供了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协调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3、单代号和双代号网络图有什么区别?
双代号:以箭线及两端点的编号表示工作的网络图称为双代号网络图。既用两个节点一根箭线代表一项工作,工作名称写在箭线上,工作持续时间写在箭线下,在箭线前后的衔接处画上节点编上号码。
单代号:以节点及编号表示工作,以箭线表示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网络图称为单代号网络图。即每一个节点表示一项工作,节点所表示的工作名称,持续时间和工作代号等表注在节点内。
4、怎么理解流水步距?
在组织流水施工时,相邻两个专业工作队在保证施工顺序,满足连续施工和最大限度搭接,以及保证工程质量要求的前提下,相继投入施工的最小时间间隔。
5、什么是施工组织设计中流水节拍?
流水节拍:指某个施工过程(或作业班组)在某个施工段上的持续时间。确切的说,流水节拍是指在组织流水施工时,某个专业工作队在一个施工段上的施工时间。
6、简单说明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流水节拍通常的确定方式。
通常有两种确定方法,一种是根据工期要求,另一种是根据现有能投入的资源(劳动力、机械台班数和材料数)来确定。
7、施工组织设计中为什么施工段数要大于或等于施工过程数?
施工段数直接决定了施工队伍数,如果施工队伍数高于过程数则会发生窝工的情况。
8、什么是单位工程施工程序其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是指在单位工程中各分部工程或施工阶段的施工先后顺序及其制约关系,主要解决时间搭接问题。
9、建筑施工程序一般包括哪几个阶段?
一般包括五个阶段:确定施工任务、施工规划、施工准备、组织施工、竣工验收
10、如何保证正确划分施工段?(结合你的这个施工组织设计谈谈如何正确划分施工段)
由于施工段内的施工任务由专业工作队依次完成,因而在两个施工段之间容易形成一个施工缝。同时,由于施工段数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流水施工的效果。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同一专业工作队在各个施工段上的劳动量应大致相等,相差幅度不宜超过10%-15% ②每个施工段内要有足够的工作面,以保证相应数量的工人,主导施工机械的生产效率,满足合理劳动组织的要求。③施工段的界限应尽可能与结构界限相吻合,或设在对建筑结构整体性影响小的部位,以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
④施工段的数目要满足组织流水施工的要求,施工段数目过多,会降低施工速度,延长工期,施工段过少,不利于充分利用工作面,可能造成窝工。
⑤对于多层建筑物,构筑物或要分层施工的工程,应既分施工段,又分施工层,各专业工作队依次完成第一施工层中各施工段的任务后,再转入第二施工层的施工段上作业,依次类推,以确保相应专业队在施工段与施工层之间,组织连续,均衡,有节奏地流水施工。
11、简单说明无节奏流水施工的主要特点
①每个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不尽相同;
②流水步距在多数情况下,流水节拍彼此不相等,而且流水步距与流水节拍存在某种函数关系; ③各专业工作队都能连续施工。个别施工段可能有空闲; ④专业工作队数等于施工过程数。
12、施工组织设计按编制对象的不同分为哪三类?
施工组织总设计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3、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
①建设单位的意图和要求; ②工程的施工图纸及标准图;
③施工组织总设计对本单位工程的工期、质量和成本控制要求; ④资源配置情况;
⑤建筑环境、场地条件及地质、气象资料,如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地形图和测量控制等;
⑥有关的标准、规范和法律;
⑦有关技术新成果和类似建设工程项目的资料和经验。
14、简单说明单位工程的施工应遵循的原则。
①先地下,后地上;②先主体,后围护;③先结构,后装修;④先土建,后设备
15、对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者有什么区别?
定性分析:根据个人经验,对若干个施工方案进行优缺点比较,选择出比较合理的施工方案。
定性分析比较简单,但主观随意性较大。
定量分析:通过计算几个相同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选择出各项指标较好的施工方案。
定量分析比较客观,但指标的确定和计算比较复杂。
16、打开你的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对图进行说明
(1)图上用的垂直运输工具是什么?
(2)你的垂直运输工具的工作半径有多大?(3)如何考虑施工现场的材料堆放问题?
第四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问题
施工组织设计部分
1、什么是单位工程,什么是分部分项工程,请联系实际工程来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
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定义和具体作用(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叙述)?
3、一个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应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4、编写施工方案中主要应说明哪些内容?
5、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之间的关系?
6、组织流水施工时,一般主要应提前考虑哪些主要参数?
7、一般工程的施工顺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是什么(结合自己的毕业设计图回答)?
8、按你毕业设计图纸上基础满堂开挖要注意哪些问题?
9、现场道路、水管走向及电路布置如何合理安排?
10、按你毕业设计图纸的内容,施工要选用哪几种机械?用在何处,位置放在何处较合理?
11、施工的技术措施主要指哪些方面?
12、工程的质量措施主要指哪些方面?
13、施工安全主要从那几大方面考虑?
14、文明施工一般主要看哪几方面?如何看待现场文明施工问题?
15、在编写施工组织设计中,为什么还要计算工程量,工程量主要用在哪几方面?
16、施工进度计划都表现在一张横道图上,一般横道图应标出那些内容?
17、评价一个施工方案指标有几个?
18、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
19、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
20、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
21、如何确定施工流向?
22、多层民用混合结构一般分为那几个施工阶段?
23、什么是“开敞式”施工?什么是“封闭式”施工?各有何特点?
24、施工进度计划的作用是什么?
25、施工平面图的设计原则?
26、施工平面图的内容有哪些?
27、施工总进度计划的编制?
28、拟定施工方法的要求是什么?
29、横道图的内容?
30、什么是最小劳动力组合、最小工作面?它们对组织施工的班组人数有什么影响?
31、从哪几方面检查和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的初始方案?
32、做好施工指标工作应注意什么?
33、什么是施工程序?
34、什么是施工顺序?
35、施工平面图中主要应考虑哪些施工机械的布置?
36、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37、怎样制定劳动力需要量计划?
38、施工进度计划的表达方式有哪几种形式?
39、横道图和网络图表示的施工进度计划各有什么特点?
40、施工进度网络计划中计算的节点时间参数和工作时间参数各有哪些?
41、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虚工作的是怎么表示的,它的作用是什么?
42、在网络计划技术中,单代号网络图的是怎么样表示的?
43、网络计划的优化主要有那几方面?
44、在双代号网络图中,怎样根据时间参数确定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
45、建筑产品的特点是什么?建筑施工生产的特点是什么?
第五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答辩
尊敬的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XX级土木工程班的XX,我毕业设计题目是“福广高速路基路面综合设计”路段中的K57+000-K59+000段,总长为2.0公里,设计时速为100km/h,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为27m,里面为沥青混凝土柔性路面。万事开头难,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以及熟悉相关设计软件的应用,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才把设计全部完成,在这里对给予我帮助的同学或老师表示衷心的感。接下来,我就将本次毕业设计的相关内容为老师们汇报下,恳请各位老师的批评与指导。
一、路线设计
(一)技术等级的确定
公路技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适当考虑远景发展的交通量,结合公路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确定。因此,公路技术等级的选用是一般由上级有关交通部门确定。本设计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拟定为高速公路。
(二)纸上定线
1、拟定路线走向
在给定的地形图上根据指导老师提供的主要控制点研究线路总体布局,分析地形、地质及地物等情况,选择地势平缓、山坡顺直、河谷开阔等有利于展线的地点,拟定线路各种可能的走向。
2、试坡
当遇到纵坡的限制较严时,必须用平均纵坡i沿各种可能的走向由上而下进行试坡,设等高线间距为h,取计算等高线的平均长度a,a=h /i,用量规开度为a(比例与地形图同),在图上试坡,得出均坡线。
3、定导向线
分析均坡线,结合地形、地物及艰巨工程等情况,选择相应的中间控制,从而调整控制点相应线路的纵坡,重新试坡,得出导向线。
4、定线
在所定向线的基础上,参照各“经济点”和“活动点”的位置,按规定的技术标准反复试线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纸上定线是个反复试定的过程,试线修改次数越多,最后所定路线的质量相对来说越高,直至取得最佳线路方案为止,纸上定线工作才能算完成。
(三)公路平面设计
首先在地形图上,从起点由左向右编写转角号,即JD1、JD2、JD3„„。确定路线导线交点转角要用正切法。考虑圆曲线半径选定的原则和转角值,确定该路段每个交点的圆曲线半径,并计算或
查曲线册设用表确定圆曲线要素。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应在该交点处圆曲线两端设置缓和曲线,然后通过通过纬地三维道路CAD系统软件在cad上绘出整条路线,在蓝图上面按每20米一个桩号在路线上标示出来,量出路中心线穿过每一等高线的标号和高程,特别要注意圆曲线要素桩号的高程。利用纬地生成平曲线图和直曲线表格。注意涵洞和桥梁的桩号位置。
(四)公路纵断面设计
1、点绘纵断面图
(1)各桩号地面标高的确定
在实际设计中,各桩号的地面标高由水准测量提供,进行毕业设计时,各桩号地面高程从地形图上相应桩号位置确定,即该桩号位置在某相领两条等高线之间,用内插法确定高程。例如:
K1+700、K1+765、K1+800三个桩,则其各桩高程为:
① K1+700桩在等高线304和306之间,沿路线方向两等高线间距为1.6cm,K1+700桩距304为0.42cm,而等高距为2m,则K1+700地面高程为:
304+(2×0.42)/ 1.6 = 304 + 0.525 = 304.525≈304.53(取小数点后两位)
② K1+765在等高线308和310之间,沿路线中线方向两等高线间距1.1cm,K1+765桩距310为0.35cm,等高距为2m,则K1+765桩地面高程为:
310+(2×0.35)/ 1.1 = 310 + 0.636 = 309.364≈309.36 ③ K1+800正好在312上,其高程为312。特别注意涵洞和桥梁的地面线高程。
2、总坡设计(拉坡)
利用纬地软件输入纵断面数据,生成地面线图形,在地面线图形上面试定纵坡线、调整纵坡线和确定纵坡线,该图山岭重丘二级公路应标出控制性质的控制点,以外,还应考虑各横断面上横向填挖基本平衡的经济点,以降低工程造价。(1、)试坡
试坡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当个别控制点确定无法满足,应对控制点重新研究以便采取弥补措施。试坡的要点,可归纳为“前后照顾,以点定线,反复比较,以线交点,前后照顾就是后坡段通盘考虑,不能局限在某一坡段上,以点定线就按照纵面技术标准的要求满足控制点,参加经济点,初步定出坡度线,反复试坡,对各种可能的坡度线方案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既符合技术标准,同时又满足控制点要求而且土石方量又最省的坡度线,以线交点就是将得到坡度延长线,交出变坡点的初步位置。(2、)调坡
调坡主要根据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选线意图,将试坡线与选线时所考虑的坡度进行比较,两者应基本相符,若有脱离实际情况或考虑不同现象,则应全面分析,找出原因,权衡利弊,决定取舍。
二、对照技术标准或规范,详细检查设计最大纵坡,坡长限制,纵坡折减以及纵线形形组合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或规范要求,特别注意陡坡与平曲线、竖曲线与平曲线、桥头接线、路线交叉等地方的坡度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修正。(3、)定坡
在拉坡时,还应考虑平、纵配合。经调整核对合理后,确定坡度线,除了要满足设计要求,纵坡设计还要注意:
① 与平曲线形的合理组合,以较佳的空间组合线形。[本设计在此环节上出现了组合不当的错误,由于时间关系已经来不及改正,但已经认识到错误,也彻底地了解了相关三种正确的组合] ② 回头曲线路段纵坡的特殊要求。
③ 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既不宜设变坡点。
④ 注意交叉口、城镇大、中桥、隧道等地段路线纵坡的特殊要求。
3、竖曲线设计
竖曲线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宜选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从视觉上所需设的竖曲线最小半径。
②同向竖曲线应避免“断背曲线”,同向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间如直坡段不长,应合为单曲线或复曲线。反向曲线间,一般由直坡段连接,也可径相连接。反向竖曲线间最好设置一般直坡段,直坡的长度应能保证汽车以及设计行车速度行驶3S的行程时间,以使汽车从失重(或增重)过渡增重(或失重)有一个缓和段,如受条件限制也可在相连接或插入短的直坡段。
③竖曲线设置应满足排水需要,若相邻纵坡之代数很小时,采用大半径竖曲线可能导致曲线上的纵坡小于0.3%,不利于排水应重新进行设计。
最后生成纵断面图和竖曲线表。
(五)横断面设计
1、量取横断面地面线高程
(1)设计要求对选出的1公里路线,逐桩绘出垂直中线两侧和20米范围内地面线在地形图上。(2)将三角板或比例尺垂直中线放在某一桩上(从起点桩开始),此时某桩地面高程已知,从三角板或比例尺上与等高线相交处读出水平距离与高差(以路中线为原点,左右各20米范围内)。记录好1公里的横断面数据。注意:此时地形图上比例尺为1∶2000。
2、绘制典型横断面图
利用软件设置好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的内容,进行路基设计计算,绘出五种典型横断面图,供施工时应用,比例一般用1∶200。生成该路线的路基横断面图,得出土石方数量表等。
二、路面设计
路面是公路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公路的行车速度、运输成本、行车安全和舒适程度。根据地形、地质和经济上考虑,本设计,路面面层采用水泥砼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比其它路面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强度高。2)稳定性好。3)耐久性好。4)养护维修费用小。5)抗滑性能好。
1、初拟路面结构:
由指导书中,所给的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累计当量轴次,300×10次,可得到标准轴载次数为1392次/天.属于重交通量。
由于广东地区的路基处于中湿状态,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表5.1-3 初估计混凝土面板厚h=22cm,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砂砾,厚为18 cm,E2=420MP,垫层为天然砂砾厚为15cm,E3=160MPa,板平面图尺寸选用其所长宽为3.75m,长为5.0 m。路面设计完成后,绘制路面结构图,计算路面工程数量。
三、桥涵设计
全线桥涵的布设原则为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水力等情况,确保结构安全并做到经济合理。总体布置与环境协调,与周围山川、沟谷等自然景观成比例,并充分考虑方便人民群众,充分体现安全、服务社会、尊重地区特性、整体协调与自然性原则,尽量采用标准化跨径,经济、方便施工。
我所做的这幅地形图相对说比较复杂,落差大,各方面都受客观条件限制。我所选取的路线方案一中尽量走地面线较平坦,落差较小的方向,同时兼顾考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使路线经过城镇,并考虑未来其他路线连接等规划作用。在技术上这条路线转角较少,半径,直线长度都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在纵断面拉坡少,坡度、长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填挖方较少,不会出现较多的高填深挖情况,达到工程数量减低,进而控制施工成本。而在方案二的路线地面线等高线较复杂,转角多,并有一个大回头曲线,纵断面的落差大,拉坡多,坡度相对较大,并有较多的高填深挖情况,在施工成本提高进而总造价也较高。综合以上,最终确定方案一为最佳路线。
在此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付博士对我悉心的指导,感谢老师给我的帮助。通过本次的毕业设计,检验自身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对设计的有关专业知识进一步熟悉和运用,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
4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设计、计算、绘图等的实际训练,更完善地系统地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毕业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