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答辩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答辩(抗震与高层结构设计部分)
1、何谓震级和地震烈度?
答:震级是表示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和大小的尺度,同时也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力的多少。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2.局部地形条件是指什么?
答:孤立突出的山梁、山包、条状山嘴、高差较大的台地、陡坡、古河道岸边。3.何谓地震设防?
答:抗震设防是指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一定的抗震构造措施,以达到结构抗震的效果和目的。4.抗震设防的依据是什么?
答: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5.抗震设防目标是什么?
答:①在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要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②在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有一定的损坏,但不致危及人民生命和生产设备的安全,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③在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早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6.建筑物的抗震类别分为几类?
答:按重要性程度划分为四类:甲类、乙类、丙类、丁类。7.《抗震标准》对各类建筑的抗震设计提出的设防烈度要求是什么?
答:甲类:对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较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采用。
乙类:对地震作用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确定,对抗震措施,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提高一度采用;当为9度时,可适当提高。
丙类:对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采用。
丁类: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确定,抗震措施、当本地区设防烈度为7~9度时,可降低一度。6度时不降低。8.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从哪几方面考虑?
答:①建筑场地②地基和基础③平面、立面布置④抗震结构体系⑤结构构件⑥非结构构件⑦材料和施工质量⑧隔震与消能 9.场地土对震害有何影响?
答:由于场地土质条件的不同,建筑物的震害也不相同,软弱地基与坚硬地基相比,软弱地基地面的自震周期长,振幅大,震害也重。在软弱地基上柔性结构最容易遭到破坏,刚性结构则表现较好。在坚硬地基上,柔性结构一般表现较好,而刚性结构有的表现较差。
10.场地土的类别如何划分?
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11.哪些类建筑可不进行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答:①砌体房屋
②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的一般单层厂房、单层空旷房屋和8层、高度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及与其基础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
③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12.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为了简化计算,对于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是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以采用底部剪力法。
13何为鞭端效应?
答:当建筑物有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如: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时,由于该部分的重量和刚度突然变小,地震时将产生,使得突出屋面的小建筑的反应特别强烈,其程度取决于突出物与建筑物的质量比与刚度比,以及场地条件。14.对于鞭端效应《抗震规范》是如何考虑的?
答:当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这类小建筑的效应时,宜乘以增大系数3,但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
15.引起结构扭转振动的原因有哪些?
答:一是地面运动存在着转动分量,或地震时地面各点的运动存在着相位差。
二是结构本身不对称,即结构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不重合。16何谓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答:在对建筑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时,通常假定地基是刚性的。实际上,一般地基并非刚性,故当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通过基础而反馈给地基时,地基将产生一定的局部变形,从而引起结构的移动或摆动。这种现象称为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17.哪些建筑物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答: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大悬臂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18.重力荷载代表值如何计算?
答:重力荷载代表值是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19.从抗震角度出发,对建筑物的平面及立面布置有何要求?
答:平面宜规则、对称,质量和刚度变化均匀,避免楼层错层。立面尽量采用矩形、三角形、梯形等均匀变化的几何形状。20.什么情况下需设防震缝? 答:1)房屋立面高差在6mm以上。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21作为一种好的结构形式,应具备哪些性能?
答:1)延性系数高;2)“强度/重力”比值大;3)匀质性好;4)正交各项同性;5)构件连接具有整体性,连接性和较好的延性,并能发挥材料的全部强度。22.常见的结构类型,依其抗震性能优劣的排列顺序如何?
答:1)钢结构;2)型钢混凝土结构;3)混凝土-钢组合结构;4)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5)预应力混凝土结构;6)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7)配筋砌体结构;8)砌体结构 23.《抗震规范》关于抗震结构体系有何要求?
答: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宜有多道抗震防线,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重力的承载能力。
3)应具备必要的强度,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4)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或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有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24.结构布置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1)平面布置力求对称; 2)竖向布置力求均匀; 25.多道抗震防线指的是什么?
答:1)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工作。
2)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赘余度。有意识的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以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一旦破坏也易于修复。26.“结构延性”此术语有几层含义?
答:结构总体延性,结构楼层延性,构件延性,杆件延性。27.改善构件延性的途径有哪些?
答:①控制构件的破坏形态,②减小构件轴压比,③高强混凝土的应用,④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⑤型钢混凝土的应用
28.砌体填充墙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何影响?
答:①使结构抗侧移刚度增大,自振周期减轻,从而使作用于整个建筑上的水平地震力增大。
②改变了结构的地震剪力分布状况。③减小了整个结构的地震侧移幅值。
④砌体具有很大的初期刚度,地震初期,承担了大部分地震力。29.引起结构扭转振动的原因有哪些?
答:一是地面运动存在着转动分量,或地震时地面各点的运动存在着相位差。
二是结构本身不对称,即结构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不重合。30.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震害有哪些? 答:①共振效应引起的震害
②结构平面或竖向布置不当引起的震害。③框架梁,柱和节点的震害。④框架砖填充墙的震害 ⑤抗震墙的震害 31.如何对梁端进行调幅?
答:只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进行调幅。32.框架柱设计应遵循什麽原则? 答:①强柱弱梁,使柱尽量不出现塑性铰。②在弯曲破坏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保证柱有足够的抗剪能力。③控制柱的轴压比不要太大。④加强约束,配置必要的约束箍筋。33.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如何确定?
答: ①柱端,取截面高度,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②底层柱,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外尚应取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③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取全高。
④框支柱,取全高。
⑤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34.框架节点的设计准则是什麽?
答:①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②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
③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④梁柱纵筋在节点区应有可靠的锚固。⑤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
35.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房屋倒塌,②墙体开裂破坏,③墙角破坏,④纵横墙连接破坏,⑤楼梯间破坏 ⑥楼盖与屋盖破坏,⑦附属构件的破坏。36.多高层钢结构的破坏形式主要有哪些? 答:①框架节点区的梁柱焊接连接破坏。②竖向支撑的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③柱脚焊缝破坏及锚栓失效。
37.厂房纵向支撑布置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①纵向柱间支撑宜设置在柱列中部附近。
②纵向柱间支撑可设置在同一开间内,并在同一柱间上下贯通。
③屋面的横向水平支撑和顶层的柱间支撑,宜设置在厂房单元端部的同一柱间内,当厂房单元较长时,应每隔3―5个柱间设置一道。38.何谓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答:在对建筑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时,通常假定地基是刚性的。实际上,一般地基并非刚性,故当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通过基础而反馈给地基时,地基将产生一定的局部变形,从而引起结构的移动或摆动。这种现象称为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39.重力荷载代表值如何计算?
答:重力荷载代表值是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40场地土液化的后果是什么? 答:(1)建筑物下沉或整体倾斜。
(2)地基不均匀下沉造成上部结构破坏。(3)地坪下沉或隆起。(4)地下竖管弯曲。
(5)房屋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桩折断。
41.从抗震角度出发,对建筑物的平面及立面布置有何要求?
答:平面宜规则、对称,质量和刚度变化均匀,避免楼层错层。立面尽量采用矩形、三角形、梯形等均匀变化的几何形状。
42.作为一种好的结构形式,应具备哪些性能?
答:1)延性系数高;2)“强度/重力”比值大;3)匀质性好;4)正交各项同性;5)构件连接具有整体性,连接性和较好的延性,并能发挥材料的全部强度。43.常见的结构类型,依其抗震性能优劣的排列顺序如何?
答:1)钢结构;2)型钢混凝土结构;3)混凝土-钢组合结构;4)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5)预应力混凝土结构;6)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7)配筋砌体结构;8)砌体结构 44.《抗震规范》关于抗震结构体系有何要求?
答: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宜有多道抗震防线,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体系丧失抗震能力或重力的承载能力。
3)应具备必要的强度,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4)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或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有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45.多道抗震防线指的是什么?
答:1)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工作。
2)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赘余度。有意识的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以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一旦破坏也易于修复。46.改善构件延性的途径有哪些?
答:①控制构件的破坏形态,②减小构件轴压比,③高强混凝土的应用,④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⑤型钢混凝土的应用
47.砌体填充墙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何影响?
答:①使结构抗侧移刚度增大,自振周期减轻,从而使作用于整个建筑上的水平地震力增大。
②改变了结构的地震剪力分布状况。③减小了整个结构的地震侧移幅值。
④砌体具有很大的初期刚度,地震初期,承担了大部分地震力。48.D值法与反弯点法有何区别?
答:反弯点法适用于梁柱线刚度比大于3的情况,它不考虑由于层高的变化及梁柱截面尺寸的变化对反弯点高度的影响。而D值法考虑了以上因素的影响并对反弯点高度进行修正。
49.如何对梁端进行调幅?
答:只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进行调幅。50.框架柱设计应遵循什麽原则? 答:①强柱弱梁,使柱尽量不出现塑性铰。
②在弯曲破坏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保证柱有足够的抗剪能力。③控制柱的轴压比不要太大。④加强约束,配置必要的约束箍筋。
第二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答辩
尊敬的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XX级土木工程班的XX,我毕业设计题目是“福广高速路基路面综合设计”路段中的K57+000-K59+000段,总长为2.0公里,设计时速为100km/h,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为27m,里面为沥青混凝土柔性路面。万事开头难,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以及熟悉相关设计软件的应用,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才把设计全部完成,在这里对给予我帮助的同学或老师表示衷心的感。接下来,我就将本次毕业设计的相关内容为老师们汇报下,恳请各位老师的批评与指导。
一、路线设计
(一)技术等级的确定
公路技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适当考虑远景发展的交通量,结合公路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确定。因此,公路技术等级的选用是一般由上级有关交通部门确定。本设计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拟定为高速公路。
(二)纸上定线
1、拟定路线走向
在给定的地形图上根据指导老师提供的主要控制点研究线路总体布局,分析地形、地质及地物等情况,选择地势平缓、山坡顺直、河谷开阔等有利于展线的地点,拟定线路各种可能的走向。
2、试坡
当遇到纵坡的限制较严时,必须用平均纵坡i沿各种可能的走向由上而下进行试坡,设等高线间距为h,取计算等高线的平均长度a,a=h /i,用量规开度为a(比例与地形图同),在图上试坡,得出均坡线。
3、定导向线
分析均坡线,结合地形、地物及艰巨工程等情况,选择相应的中间控制,从而调整控制点相应线路的纵坡,重新试坡,得出导向线。
4、定线
在所定向线的基础上,参照各“经济点”和“活动点”的位置,按规定的技术标准反复试线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纸上定线是个反复试定的过程,试线修改次数越多,最后所定路线的质量相对来说越高,直至取得最佳线路方案为止,纸上定线工作才能算完成。
(三)公路平面设计
首先在地形图上,从起点由左向右编写转角号,即JD1、JD2、JD3„„。确定路线导线交点转角要用正切法。考虑圆曲线半径选定的原则和转角值,确定该路段每个交点的圆曲线半径,并计算或
查曲线册设用表确定圆曲线要素。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应在该交点处圆曲线两端设置缓和曲线,然后通过通过纬地三维道路CAD系统软件在cad上绘出整条路线,在蓝图上面按每20米一个桩号在路线上标示出来,量出路中心线穿过每一等高线的标号和高程,特别要注意圆曲线要素桩号的高程。利用纬地生成平曲线图和直曲线表格。注意涵洞和桥梁的桩号位置。
(四)公路纵断面设计
1、点绘纵断面图
(1)各桩号地面标高的确定
在实际设计中,各桩号的地面标高由水准测量提供,进行毕业设计时,各桩号地面高程从地形图上相应桩号位置确定,即该桩号位置在某相领两条等高线之间,用内插法确定高程。例如:
K1+700、K1+765、K1+800三个桩,则其各桩高程为:
① K1+700桩在等高线304和306之间,沿路线方向两等高线间距为1.6cm,K1+700桩距304为0.42cm,而等高距为2m,则K1+700地面高程为:
304+(2×0.42)/ 1.6 = 304 + 0.525 = 304.525≈304.53(取小数点后两位)
② K1+765在等高线308和310之间,沿路线中线方向两等高线间距1.1cm,K1+765桩距310为0.35cm,等高距为2m,则K1+765桩地面高程为:
310+(2×0.35)/ 1.1 = 310 + 0.636 = 309.364≈309.36 ③ K1+800正好在312上,其高程为312。特别注意涵洞和桥梁的地面线高程。
2、总坡设计(拉坡)
利用纬地软件输入纵断面数据,生成地面线图形,在地面线图形上面试定纵坡线、调整纵坡线和确定纵坡线,该图山岭重丘二级公路应标出控制性质的控制点,以外,还应考虑各横断面上横向填挖基本平衡的经济点,以降低工程造价。(1、)试坡
试坡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当个别控制点确定无法满足,应对控制点重新研究以便采取弥补措施。试坡的要点,可归纳为“前后照顾,以点定线,反复比较,以线交点,前后照顾就是后坡段通盘考虑,不能局限在某一坡段上,以点定线就按照纵面技术标准的要求满足控制点,参加经济点,初步定出坡度线,反复试坡,对各种可能的坡度线方案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既符合技术标准,同时又满足控制点要求而且土石方量又最省的坡度线,以线交点就是将得到坡度延长线,交出变坡点的初步位置。(2、)调坡
调坡主要根据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选线意图,将试坡线与选线时所考虑的坡度进行比较,两者应基本相符,若有脱离实际情况或考虑不同现象,则应全面分析,找出原因,权衡利弊,决定取舍。
二、对照技术标准或规范,详细检查设计最大纵坡,坡长限制,纵坡折减以及纵线形形组合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或规范要求,特别注意陡坡与平曲线、竖曲线与平曲线、桥头接线、路线交叉等地方的坡度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修正。(3、)定坡
在拉坡时,还应考虑平、纵配合。经调整核对合理后,确定坡度线,除了要满足设计要求,纵坡设计还要注意:
① 与平曲线形的合理组合,以较佳的空间组合线形。[本设计在此环节上出现了组合不当的错误,由于时间关系已经来不及改正,但已经认识到错误,也彻底地了解了相关三种正确的组合] ② 回头曲线路段纵坡的特殊要求。
③ 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既不宜设变坡点。
④ 注意交叉口、城镇大、中桥、隧道等地段路线纵坡的特殊要求。
3、竖曲线设计
竖曲线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宜选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从视觉上所需设的竖曲线最小半径。
②同向竖曲线应避免“断背曲线”,同向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间如直坡段不长,应合为单曲线或复曲线。反向曲线间,一般由直坡段连接,也可径相连接。反向竖曲线间最好设置一般直坡段,直坡的长度应能保证汽车以及设计行车速度行驶3S的行程时间,以使汽车从失重(或增重)过渡增重(或失重)有一个缓和段,如受条件限制也可在相连接或插入短的直坡段。
③竖曲线设置应满足排水需要,若相邻纵坡之代数很小时,采用大半径竖曲线可能导致曲线上的纵坡小于0.3%,不利于排水应重新进行设计。
最后生成纵断面图和竖曲线表。
(五)横断面设计
1、量取横断面地面线高程
(1)设计要求对选出的1公里路线,逐桩绘出垂直中线两侧和20米范围内地面线在地形图上。(2)将三角板或比例尺垂直中线放在某一桩上(从起点桩开始),此时某桩地面高程已知,从三角板或比例尺上与等高线相交处读出水平距离与高差(以路中线为原点,左右各20米范围内)。记录好1公里的横断面数据。注意:此时地形图上比例尺为1∶2000。
2、绘制典型横断面图
利用软件设置好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的内容,进行路基设计计算,绘出五种典型横断面图,供施工时应用,比例一般用1∶200。生成该路线的路基横断面图,得出土石方数量表等。
二、路面设计
路面是公路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公路的行车速度、运输成本、行车安全和舒适程度。根据地形、地质和经济上考虑,本设计,路面面层采用水泥砼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比其它路面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强度高。2)稳定性好。3)耐久性好。4)养护维修费用小。5)抗滑性能好。
1、初拟路面结构:
由指导书中,所给的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累计当量轴次,300×10次,可得到标准轴载次数为1392次/天.属于重交通量。
由于广东地区的路基处于中湿状态,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表5.1-3 初估计混凝土面板厚h=22cm,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砂砾,厚为18 cm,E2=420MP,垫层为天然砂砾厚为15cm,E3=160MPa,板平面图尺寸选用其所长宽为3.75m,长为5.0 m。路面设计完成后,绘制路面结构图,计算路面工程数量。
三、桥涵设计
全线桥涵的布设原则为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水力等情况,确保结构安全并做到经济合理。总体布置与环境协调,与周围山川、沟谷等自然景观成比例,并充分考虑方便人民群众,充分体现安全、服务社会、尊重地区特性、整体协调与自然性原则,尽量采用标准化跨径,经济、方便施工。
我所做的这幅地形图相对说比较复杂,落差大,各方面都受客观条件限制。我所选取的路线方案一中尽量走地面线较平坦,落差较小的方向,同时兼顾考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使路线经过城镇,并考虑未来其他路线连接等规划作用。在技术上这条路线转角较少,半径,直线长度都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在纵断面拉坡少,坡度、长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填挖方较少,不会出现较多的高填深挖情况,达到工程数量减低,进而控制施工成本。而在方案二的路线地面线等高线较复杂,转角多,并有一个大回头曲线,纵断面的落差大,拉坡多,坡度相对较大,并有较多的高填深挖情况,在施工成本提高进而总造价也较高。综合以上,最终确定方案一为最佳路线。
在此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付博士对我悉心的指导,感谢老师给我的帮助。通过本次的毕业设计,检验自身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对设计的有关专业知识进一步熟悉和运用,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
4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设计、计算、绘图等的实际训练,更完善地系统地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毕业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谢谢大家!!
第三篇:09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答辩
城建学院09级土木工程毕业答辩学生名单
1、结构选题答辩组
结构选题答辩1组:
组长:郭德发 外聘专家:岳毅科
成员:武永彩 张红梅 秘书:蔚燕舞
参加答辩学生名单:
(20人)刘孙玮 许 力 冯志超 牛 玮 刘蒙蒙
刘晓会 赵旭东 刘建峰 夏文文 鲁得洋 杨泽鑫 杨子江 徐 雯 瞿程欢 莫昌藩 郭冲冲 苗亮明 程 帆 王巧玲 张 毅
答辩时间:5月15日 8:00~12.00 13.30~17.20 结构选题答辩2组:
组长:鲁信堂
外聘专家:高峰 曲钧利
成员:晋 艳 郭瑞娥 孙晓倩 秘书:王莹
参加答辩学生名单:
(22人)黄家志 矦 腾 郝 乾 张恒乾 张 博
张 娜 王 晨 武杨政 王 飞 鲜 鹏 叶 伟 赵 祥 刘 乐 袁 珍 刘力维 胡 江
符 焜
王 博 朱涵懿
张继新 张 瑜 马乐乐
答辩时间:5月16日 8:00~12.00 13.30~17.20
2、施组设计选题组:
组长:朱传琳 外聘专家:邵 懿
成员:熊甜甜 赵 凡 秘书:熊桂芳、参加答辩学生名单:
(27人)冯 亮 陈 辉 许 昭 孟彦玺 王 杰
吴瑶瑶 白玟帛 张 琦 李 根 胡海洋 赵 桃 王楠楠 张 伟 李安琪 陈 杰 刘 健 程 豪 张 真 惠 田 张少华 冯 斌 孙 鑫 王 勇 马 捷 李少波 赵 雨 汤雷涛
答辩时间:5月17日 8:00~12.00 13.30~17.20
3、工程造价、钢结构设计选题组:
组长:付润生
外聘专家:宋淑娟
成员:李 芳 李庆瑞 王 燕 秘书:张志君
参加答辩学生名单:
(20人)刘彦君 靖 昂 刘继雄 白亚弘 宋 飞
罗 娅 雷永乐 李 翼 鲍诗余 阎 征 丁 帆 秦 洁 侯亚杰 王守旗 席 波 杨 波 吴 冬 曹 旭 丁铁锁 高兰普
答辩时间:5月20日 8:00~12.00 13.30~17.20
4、基础工程选题组
组长:付润生
外聘专家:岳毅科
成员:王思怡 李 媛 秘书:蔚燕舞
参加答辩学生名单:
(21人)汪成博 杨赢政 雷发亮 高 帅 逯 鹏
李惠君 孙晋峰 边改宁 魏 进 倪浩予 任 文 叶亚金 胡 衎 施东旭 杨冬冬 刘亚博
高尚宝 李泉霖 张 峰
谢梦钰 张 璞
答辩时间:5月21日 8:00~12.00 13.30~17.20
5、土方挖填方案设计选题
组长:郭德发
成员:熊甜甜 张红梅 周玲 秘书: 王莹
参加答辩学生名单:
(8人)王 勇 刘 斌 刘 鹏 杨海军 李改婷
刘海清 魏吉超 蔡昌旭
答辩时间:5月21日 13.30~17.20
第四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答辩问题
1、基础顶面附加12@10双向钢筋什么意思
附加钢筋的原因是: 以双柱基础为例,因为地基作用于基础地面上一个向上的均布力,基础顶面考虑受拉和冲切。
2、什么是腰筋,起什么作用
又称“腹筋”
作用:梁的抗扭
它在设计上属构造配筋,即力学上不用设计计算具体力的大小,按国家设计规范的构造要求查得此数据。当梁高大到一定要求时,就得加设腰筋,按多少、加多大规格按构造要求规范查得。
3、梁截面底筋排列要求
2010版混凝土规范第9.2.1条规定: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配筋形式。
4、水平地震作用及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用什么方法计算的?简述计算过程。D值法与反弯点法有何不同?D代表什么?为什么对反弯点进行修正? 水平地震作用及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可用分层分层法计算。步骤:
1、算结构自重。
2、计算整体刚度。
3、结构的自振周期、4、算出总水平地震作用。
5、算出各层水平地震力作用。第二个问题:
D值法是修改后的反弯点法(具体情况,你可以去查结构力学Ⅱ 出版
社(忘了))第三个问题:D是代表刚度。
第四个问题:实际工程与计算存在差别,有进行修正才可以。
8、独立基础的特点一:一般只坐落在一个十字轴线交点上,有时也跟其它条形基础相连,但是截面尺寸和配筋不尽相同。独立基础如果坐落在几个轴线交点上承载几个独立柱,叫做联合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的特点二:基础之内的纵横两方向配筋都是受力钢筋,且长方向的一般布置在下面。有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立柱(简体)共用的基础叫做联合基础 9、9、在主次梁交接处,主梁中为什么要设置吊筋或附加箍筋
梁定义为受弯构件 承受拉力
剪力和弯矩,主梁与主梁之间的跨度过大 须在其中加入次梁
把力均匀传递给主梁
次梁是通过主梁的 也就是说主梁要给次梁一个稳定的环境(而次梁和主梁的交界处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区域 也就是应力最集中的地方 当次梁受到剪力和扭力的时候 次梁会把力传递个主梁 主梁为了加强抗剪力 抗扭力 就得设置加强筋 也就是 吊筋或者是附加箍筋 值得一提的是 吊筋的效果比附加箍筋要强
10、建筑结构中梁的截面尺寸如何确定? 梁的宽度取1/2~1/3梁高,宽度不大于支撑柱在该方向的宽度。================ 1.初步估算,不可能非常精确,还得后期仔细验算。
通常梁高取跨度的1/8~1/14。
2.经验公式,在采用二级刚作为梁纵向钢筋时,梁高/弯矩=4.2~4.6是最经济的,如:梁弯矩为120KN/m则梁高=502~552是最省钱的,混凝土与钢筋最省。本经验公式是在C25造价为216元/方,二级钢3200元/t下统计的,如混凝土标号高于C25则可以取靠近4.2的经验值,如低于C25 可取靠近4.6的经验值。经验公式不适用与一级或三级钢作为梁纵筋的情况
最后还要注意下,梁高的取值还受限于建筑净空要求等其他因素,要灵活处理。
11、框架结构柱的尺寸确定问题
框架柱一般采用矩形或方形截面,再多层建筑中截面尺寸可按b=(1/12~1/18)H 取值,h=(1~2)b 式中b为柱截面宽度,h为截面高度,H为所在层层高。
另外,根据《抗规》要求6.3.7框架柱截面边长不宜小于250mm,圆柱直径不已小于350.剪跨比宜大于2,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可以利用轴压比限值来去柱的截面A,《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10)中11.4.16都对柱轴压比规定了限制,限制柱轴压比主要是为了控制柱的延性,因为轴压比越大,柱的延性就越差,在地震作用下柱的破坏呈脆性。
u=N/A*fc,u—轴压比,对非抗震地区,u=0.9
N—轴力设计值
A—截面面积
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N=受荷面积*面密度*层数 受荷面积:柱距的一半相乘 面密度=多层框架
9~12KN/M2 这样你就可以求出A 然后估算出柱的尺寸即可
12、楼板厚度如何确定?
设计确定板厚:依据板的跨度、荷载状况初选跨度的1/30左右,必须符合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各种用途房屋楼板的最小厚度要求。然后作承载能力计算、配筋。必要时还应作挠度及抗裂验算。3.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3.1.1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3.1.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应符合国家标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淮》GB50223的规定。
3.1.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 6~8 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 9 度时,应符合比 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 6~8 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 9 度时,应符合比 9 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时不应降低。3.1.4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时,除本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 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3.2 地震影响
3.2.1 建筑所在地区遭受的地震影响,应采用相应于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或本规范第 1.0.5 条规定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来表征。
3.2.2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的对应关系,应符合表 3.2.2 的规定。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5g 和 0.30g 地区内的建筑,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应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 7 度和 8 度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3.2.3 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本规范的设计地震共分为三组。对 Ⅱ 类场地,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的设计特征周期,应分别按 0.35s、0.40s 和 0.45s 采用。
注:本规范一般把“设计特征周期”简称为“特征周期”。
3.2.4 我国主要城镇(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中心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可按本规范附录 A 采用。
1、在进行结构设计计算时,都会对框架梁端进行弯矩调幅,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调幅呢?又是怎么样调幅的呢?
弯矩调幅法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是与弹性设计相对的。其目的是增加构件的承载能力,充分发挥材料的能力。所以用了弯矩调幅法,不一定要减少支座配筋。这里的关键是塑性铰和内力重分布。千万不要再说强柱弱梁或者施工方便了。对于弯矩调幅法也不是到处能用的,对于承受动力荷载,使用上要求不出现裂缝的以及处于腐蚀性环境的都不能用该方法
2、基础埋深是指从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基础高度是指基础本身的垂直距离(厚度).一般基础的埋深和基底宽度的确定都要根据地勘报告和上部结构的荷载来定。基础埋深的大小关系到地基的可靠性、施工的难易程度及造价的高低。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很多,主要影响因素有:(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当建筑物设置地下室、设备基础或地下设施时,基础埋深应满足使用要求;高层建筑基础埋深应随建筑高度的增大而增大,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一般荷载较大时应加大基础埋深;受上拔力的基础应有较大埋深,以满足抗拔力的要求。(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基础应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不能设置在承载力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上。
存在地下水时,如粘性土遇水后,含水量增加,体积膨胀,使土的承载力下降。含有侵蚀性物质的地下水,对基础将产生腐蚀。
底部剪力法(拟静力法)(Equivalent Base Shear Method)[1] 适用条件:
(1)房屋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2)房屋的总高度不超过40m(3)房屋结构在地震运动作用下的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4)房屋结构在地震运动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可忽略不计
底部剪力法是振型分解反映谱法的简化(只取第一个振型计算),是计算地震力的(水平力)。它能够计算出每层所受到的地震水平力是多大。此法是将结构简化为作用于各楼层位置的多质点葫芦串,结构底部总剪力与地震影响系数及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有关。为计算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先分别计算各楼面层梁板柱的重量,各楼层墙体的重量,然后按以楼层为中心上下各半个楼层的重量集中于该楼层的原则计算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D值法(又称作修正反弯点法)是在已知每层的水平力作用下(上面说的底部剪力法计算出的地震水平力就是其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风荷载等)计算柱的上下端剪力,进而计算出柱上下端的弯矩,再根据刚度分配计算出梁端的弯矩。插筋:
因为所插的钢筋需要临时成形与固定。这临时箍筋如何配置,一般是在混凝土上表面以下50mm设置第一道,再向上按设计要求设1~2道也就够了。如果插筋很长,可能为一层楼高或更高时,那就要按设计图纸设置更多道。
在11G101-3的构造中,柱纵筋插至基础底板支在底板钢筋网上,插筋的长度=露出长度+hj(基础厚度)-bhc(基底保护层)+弯折。其中弯折长度,根据hj(基础高度)与lae(la)大小比较。若hj>lae(la),则弯折=max(6d,150);若hj<=lae(la),则弯折=15d
第五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答辩问题准备
毕业设计答辩问题准备
1、什么是单向板?什么是双向板?,2、板的支承条件如何确定?试画出其计算简图。
3、单向板、双向板、梯板的厚度如何确定?
4、各类的受力筋应如何放置?
5、什么是分布筋?有何作用?设在何处?
6、板支座负筋的长度如何确定?
7、哪些是板的构造钢筋?有何作用?
8、折板梯的钢筋如何设置?
9、梁的截面尺寸如何确定?
10、试分别确定简支梁、连续梁的计算简图。内力分别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11、简支梁一般要设置哪些钢筋?
12、架立筋有何用?如何设置?
13、梯梁一般设在何处?如何支承?
14、为什么梁要配箍筋?
15、板、梁底筋伸入支座的长度应取多少?
16、连续次梁支座负筋的长度应取多少?
17、如果设计要求板开孔洞结构如何处理?
18、抗震设计中,为什么要确定抗震等级?应如何确定?
19、柱的截面尺寸如何初步确定?
20、抗震设计时,场地类别是如何确定的?
21、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采用什么方法?
22、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采用什么方法?
23、框架计算简图如何确定?
24、框架杆刚度计算时,为什么内跨梁取2IO,边跨取1-5IO?
25、分层法有何基本假定?试述分层法的计算步骤?
26、为什么用分层法计算框架内力时。除底层柱外,其余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上0.9,传递系数用1/3?
27、什么是地震等级?什么是地震烈度?什么是设防烈度?
28、重力负荷代表值是如何确定的?
29、试述弯矩分配法的计算步骤。
30、框架梁和次梁在结构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31、抗震设计中,怎样做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
32、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33、为什么抗震设计中角柱的配筋率比中柱高?
34、框架梁的弯矩调幅如何考虑?悬臂梁的端弯矩是否也要调幅?
35、在抗震设计中,为什么允许梁端出现塑性铰?
36、框架梁支座截面超筋,有哪些处理方法?
37、反弯点法和D值法有什么不同?
38、为什么框架梁端和柱端要加密箍筋?加密长度如何确定?框架节内点呢?
39、为什么支座负筋设计受压区高度要满足X≤0.35?
40、抗震设计中,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的含义是什么?
41、梁的砼强度比柱低,如何保证强节点?
42、减少梁高又不会超筋有哪些处理方法?
43、柱在什么情况下要加插筋?
44、高层建筑可采用哪能些基础?本工程为什么要采用预应力管桩?
45、预应力管桩不适用于哪些地质条件?
46、桩的间距应如何考虑?
47、单桩竖向承载力由哪些因素确定?
48、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设计值有何区别?
49、基础梁设计要考虑哪能些问题? 50、桩承台的截面尺寸如何确定?
51、桩承台设计要计算哪些内容?
52、锤击桩的最后贯入度应如何确定?
53、静压桩的稳压值如何确定?
54、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有什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