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章 体育教学设计与计划
第十章 体育教学设计与计划
第一节 体育教学设计
一、体育教学的设计的含义
关于什么是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论专家们有着不同的解释,但其主要的解释大都是定位在教学规划、课程开发等含义上。著名教学设计专家加涅(R.M.CaSne)认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地(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论学者赖格卢思(C.M.Reigeluth)也形象地把教学设计比作是建筑设计蓝图的准备,把教学开发比作是实施这个计划的过程。而有些学者则把教学设计与教学开发视为同一物。我国的教学论研究者们则普遍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施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从以上的对教学设计的认识,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设计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是对教学的整体规划甚至是课程开发的概念。而本章只讨论狭义体育教学设计的含义和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设计。
根据以上对教学设计的概念的基本理解,本教材对体育教学设计作出如下的定义:
如上所述,体育教学设计是一个牵涉因素很多的研究工作和计划工作,它要从体育教学的基本目的和各个目标实现的需要出发,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科学地制订全面而有系统的体育教学策略,这其中包括许多工作内容,如制订目标,选用教材、场地器材和媒体,设计适当的教程,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设置优良的教学环境,组织合适的学习集体,选用适当的评价方法等。教学设计要完成对影口向体育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的科学配置,完成一个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因此,体育教学设计是实现体育教学最优化的前提,科学的体育教学设计是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
二、体育教学设计工作
体育教学设计的工作主要有以下8个方面:(一)对学生学习需要和发展需要的分析
进行体育教学设计的第一个工作就要认真分析体育教学系统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需要进行分析。只有在客观地分析学生学习需要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并进行科学的体育教学设计。因此,体育教学设计的第一个工作就是要明确学生“为什么而学”、“为什么必须学”的问题。(二)对学习内容的分析
体育教学设计还要在对学生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要达到什么程度和水平,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可以形成何种能力等进行分析。学习需要的分析与学习内容的分析密切相关。前者是学生“为什么而学”的问题,后者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决定“让学生学什么”的问题。(三)对学生的分析
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当前具备的知识技能的了解程度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搞好体育教学设计,还必须分析学生在进入学习前的准备状况。这个准备状况包括:学生的身心特点、某项技能的基础等。(四)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对学生的需要、学习内容和对学生自身情况分析的基础上,要对体育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编写。制订体育教学目标的方法和要求请详见第二章。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进行体育教学策略的制订和体育教学媒体的选择的指导思想,同时也为体育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体育教学策略设计是体育教学设计的核心和重点。体育教学策略主要研究下列问题:课的类型与结构、教学的顺序与节奏、教与学的活动、教与学的方法、教学的形式、教学的时空安排、教学活动实现对策等。体育教学策略主要解决的是体育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五)教学媒体的设计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体育教学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教学媒体,现在可供选择的体育教学媒体多种多样,我们应该根据体育教学的需要选择最恰当的体育教学媒体。各种体育教学媒体各有所长和所短,没有对所有教学情境都适用的媒体,在教学设计时应遵循“经济有效”的原则来选择教;学媒体。教学媒体选择以后,还要进行“教学媒体的设计”,就是将教学,内容与方法转换为印刷的或视听的等具体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和三个设计阶段的工作,即可着手设计体育教学过程。可用流程图的形式,简明扼要表达各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直观地表示体育教学的过程,给体育教师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体育教学设计方案。(七)教学设计的评价
经过以上各个环节得到体育教学设计的初步产品就是:体育教学方案。但要确认设计的方案能否带来理想的教学效果?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分析是否准确?体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具体?体育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否合理恰当?体育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是否有效等问题,还必须对体育教学设计的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就是在体育教学设计使用之前,先在小范围试用,了解教学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实用性等。如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则要修改设计方案,直至合理。
第二节 体育教学计划
一、体育教学计划的概念和作用(一)体育教学计划的概念
体育教学计划与体育教学设计是一个近似的概念,本书对体育教学计划定义如下:
体育教学计划是体育教学设计的具体的表现形式,把上述这些要素综合起来,按照体育教学的规律,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即为体育教学计划。应该说,体育教学设计是形成体育教学计划的工作程序,而体育教学计划则是体育教学设计的成果形式。(二)体育教学计划的意义与要求
科学合理和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计划能够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保证体育教学工作有序地进行,能够保证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因此,每个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制订体育教学计划的重要意义,掌握制订体育教学计划的知识与方法。
好的体育教学计划应是符合教学目的和条件的、清晰而明确的和便于执行的。计划的内容可简可详,但必须规范和满足教学需要,应以能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为标准。在制订体育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认真负责地制订教学计划,要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群策群力地集中集体的智慧来制订教学计划,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还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要使教学计划具有统一要求和灵活性,以适应复杂多变和动态性的体育教学过程。
二、体育教学计划的层次
为了更好的认识并制订好体育教学计划,本教材根据体育教学过程的6个层次(超学段的体育教学过程、学段体育教学过程、学年体育教学过程、学期体育教学过程、单元体育教学过程、课堂体育教学过程),将体育教学计划分成超学段体育教学计划、学段体育教学计划、学年体育教学计划、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和学时体育教学计划6个层次的教学计划。(一)超学段体育教学计划
超学段的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所接受的国家规定的体育教育过程,这一过程纵贯“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几个阶段,可以理解为是体育课程的总教学过程,因此超学段的体育教学计划是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指导方案,其一般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领导部门来制订,如现在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就属于超学段的教学计划。(二)学段体育教学计划 .
学段体育教学计划是指以年级为单位,根据超学段的体育教学计划,参考所选用的体育教科书,结合本学校体育的实际情况,将选定的学段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根据教学时数合理地分配到各个年级中,并进行相应的体育教学指导的方案。学段教学计划一般由各个学校具体制订。
1.学段体育教学计划的特点
(1)不同的单位划分特点:现在学段体育教学计划的划分有两种,一个是按年级分,如高中和大学;一个是按“水平”划分,如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一”相当于小学一二年级、“水平二”相当于小学三四年级等)。
(2)身心发育规律为主的特点:因为学段本身就是按身心发展阶段来划分的,因此学段的体育教学计划制订要更多地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3)关注学段衔接性特点:学段的体育教学计划必须服从整个体育教学的目标,因此学段体育教学计划要与上、下学段的计划相衔接。2.制订学段体育教学计划的要求
(1)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家制订的体育教学指导性文件,要认真钻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和体育需求等情况,要认真研究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师资等条件,要同时考虑学校或当地的体育传统。
(3)要合理安排教材,就是要考虑项目之间的逻辑性、连续性、统一性以及学生的可接受性。
3.学段体育教学计划制订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1)制订学段体育教学目标: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制订出各个方面的学段教学目标,如制订技能的学段目标为:“精学1项运动技能”、“粗略掌握3-4项较常见运动技能”、“学习体育锻炼的原则和运动处方的方法”等。
(2)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学段的教学内容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包括场地器材、体育传统项目等)、教师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兴趣等来选择,然后将整个学段的体育教学内容,按照大项(如“精学类”或田径)按照一定的排列理论分配到各个年级(或水平)当中。
(3)分配各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时数:体育教学时数是国家确定的,但分配体育教学时数则是各个学校根据某个教材排列理论来确定的,一般以多少周来表示,但是分配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要确定各项教学内容在每个学年应安排多少周,占多少百分比,从而清晰教学内容的 主次。
(三)学年体育教学计划
学年体育教学计划是以年级为单位,根据学段体育教学计划和某个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以及两个学期的气候条件,将学段规定的年度教学内容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并确定每学期的考核项目与标准的教学文件。学年教学计划一般由各学校的体育部门来制订。(四)学期体育教学计划
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是根据学年体育教学计划和本学期的气候条件,将学年体育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本学期的各项教学内容,按照教学时数组成规模和目标不同的教学单元,并制订出单元评价项目的教学文件。学期教学计划一般由各学校的体育部门和体育教师共同来制订。
单元体育教学计划也称单项体育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期教学计划对各个单元的设计,把某个教学内容按照某种教学模式体例安排各个课次的教学文件。单元计划一般由体育教师来设计和制订。(六)学时体育教学计划
学时体育教学计划又称教案,是根据单元计划的整体安排,在某一节课中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教学文件,是一节课的教学方案。学时教学计划由体育教师设计和制订。
上述的6种不同形式的体育教学计划构成了整个体育教学的教学计划体系,也是体育教学设计的体系和系统(图10—2)。
这6个层次的体育教学计划互相联系、互相依托。制订计划的顺序是按超学段体育教学计划---学段体育教学计划---学年体育教学计划---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学时体育教学计划的方向顺序制订,每个上位计划都是下位计划制订的依据,计划逐步详尽而具体,直至具体的教学情景与场面。
第三节 学年体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及案例
一、学年体育教学计划的特点与要求(一)学年体育教学计划的特点
(1)学年体育教学计划的制订虽不如学段体育教学计划的宏观,但是与学期、单元、学时体育教学计划相比要宏观些。
(2)学年体育教学计划主要是根据各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制订,因此要求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研究。
(3)制订学年体育教学计划要求与学年工作紧密配合,与季节有密切关系,周期循环为年度,比较清晰。(二)制订学年体育教学计划的要求 1.系统性
学年体育教学计划与上下学年体育教学计划要有机衔接,计划的表述在体例上也应与上下学年相一致;学年体育教学计划中教学目标如何分解、教学内容如何排列、教学时数如何分配、学年与学年又如何衔接等均是学年体育教学计划中应该考虑的方面,因此学年体育教学计划不仅要注意学段中各个年级体育教学计划的关系,还要注意学年内两个学期体育教学计划之间的关系等。因此,学年体育教学计划的系统性要求比较强。此外,教材安排的安排也要考虑系统性。如顺序与搭配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并处理好教材的纵横关系(纵:即教材本身的系统;横:即教材与教材之间的关系)。2.教材的安排要考虑全面性
在整个学年阶段安排什么教材、安排在哪个学期、出现几次、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应着重考虑。同时在安排两个学期的教材时,要注意不同性质教材的搭配,防止同类教材过于集中在某一学期。3.教材的安排要考虑季节针对性
教材的选择与安排考虑季节的针对性,根据季节情况,因时制宜地安排教材。例如,夏天可安排游泳、野营,冬天可安排滑冰和长跑等。
二、学年体育教学计划制订的基本内容 1.制订学年体育教学目标
根据学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本年级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的条件确定本学年体育教学目标。制订学年教学目标时还要考虑学校年度的各项工作,如军训、夏令营和各种全校体育活动等。
2.分配本学年教学时数与教学内容
全年实际授课的时数是按校历的周数来分配的,在根据选定了教学内容以后,则要根据一定的体育教材排列理论将全年的教学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确定各个教材的教学时数。3.制订年度的考核和评价内容
根据对全年教学效果的预测,订出年度和每学期的技能和体能考核方案和标准。
4.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 计划制订后,还要根据年度体育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
三、学年体育教学计划制订的案例
(1)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健康》七至九年级教师教学用书的学年体育教学计划制订的案例。
(2)按照“精学类、简学类、介绍类、锻炼类4类教材划分理论”设计的学年体育教学计划的案例。
第四节 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及案例
一、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特点与要求(一)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特点 1.教学进度中的核心
学期教学计划是教学进度的核心,它是教师编写单元体育教学计划的依据,而有特色教学模式又寓于单元之中,因此学期教学计划安排得是否恰当对体育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2.季节性特征明显
学期体育教学计划要根据学期所在季节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因此有着明显的季节性,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计划相比,体育的两个学期的教学计划会有较大的差异。
(二)制订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要求
1.教材的安排应考虑系统性和连贯性,并注意季节特点 在安排本学期教材的先后顺序时应注意动作技术上有联系的教材,应在有联系的旧教材基础上安排新教材。而技术上有干扰的教材在安排时应考虑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切忌在很短时间内出现。2.教材的安排要注意季节特点
对季节性较强的教材应安排在其合适的季节进行,以利于学生的学习。
3.要合理安排不同形式的教学单元
要根据教学目标,安排不同形式的教学单元。要在主要安排技能教学性单元的基础上,安排必要的发现式学习单元、处方锻炼式单元、活动性单元等;还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穿插安排“超大单元”、“大单元”、“中单元”、“小单元”和“超小单元”等各种规模的单元。
二、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制订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1)以学年教学目标为依据,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同时考虑季节和学期学校工作的基础上确定本学期的体育教学目标。(2)计算出各项教材在该学期出现的次数。如每次课安排两个主要教材,则该教材出现的课次=该教材的时数X20(3)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性质,决定各个教材的单元规模。(4)先将本学期的各个教材的出现次数组合成不同规模的单元,可以形成有“单一教材单元”(只有一个教材的单元)和“组合教材单元”(有2-3个教材的单元)。
(5)考虑着季节的因素,将本学期的各主要单元(技能教学的大单元)安排在学期的各周。(6)将发现式教学、锻炼性和介绍性教材等小单元穿插在各个大单元之中。
三、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格式
在现在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学期体育教学计划通常有两种格式。(1)表格式教学进度:这种格式能清楚地反映整个学期教材的布局,因而便于教师在制订计划时统筹考虑,合理安排,但这种各式反映不出每次课教材的具体内容。
(2)文字式教学进度:这种格式能清楚地反映出每次课教材的具体内容,但对整个学期教材的布局不能一目了然。
在制订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时,通常可先按第一种格式制订,并在此基础上按第二种格式写出每次课的具体内容,作为教师编写教案的依据。
四、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案例
第五节 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订及案例
一、体育教学单元的基本理论
单元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实体,是一个教材的完整的教学阶段,单元还是最反映技能“学理”的教程,单元也是孕育各种有特色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因此要充分重视单元和单元体育教学计划。首先对体育教学单元进行简单的认识。(一)不同的单元形式 那么,什么是单元?单元的本意是指一个有机的教学过程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内容“集合”或“板块”。单元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基本上是以各项运动技术来划分单元的,单元名称一般为“跳远”、“单杠”等,单元的顺序主要是按运动技术的传授顺序来设计的,但也有一些辅助性的其他教学单元。(二)不同的单元规模
教学单元的大小也是单元设计时的重要问题。单元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单元的大小实质上是教学过程长短的问题。教学过程的长短决定了教学的容量,也决定着教学的深度。教学过程的长短受教学目标、教材难度、学生水平、场地条件等影响。一般来说,技术性不太强的教材,如锻炼单元可小一些,低年级学生的单元可小一些;而那些有深度和难度教材的教学单元或高年级的教学单元则应大一些。过去我国的体育教学单元单
一、单薄的现象比较突出。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体育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对适当加大单元和拓展单元类型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单元体育教学计划的特点与要求(一)单元体育教学计划的特点 1.模式多样性
单元体育教学单元具有形式和规模的多样,那么这种多样性也会钟现在单元教学计划上,因此单元计划无论在形式上还是篇幅上也有多样性。2.学理性 单元计划主要依据各个运动项目的特性及其学理来制订的,因此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具有很强的学理性,它主要是围绕着运动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原理设计的,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可以形成不同类型教学计划方案,同一运动项目也可以形成不同的单元体育教学计划。(二)制订单元体育教学计划的要求 1.要有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同一个教材用什么教学思想去指导,就会有不同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也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如“精教”、“简教”、“知识”、“体验”、“发现”、“探究”、“锻炼”、“方法”等不同的教学指导思想下,就会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就会形成不同的单元教学计划 2.要认真钻研体育教材
要制订好的单元计划,首先要很好地钻研体育教材,把握住该项教材的技术结构、重点和难点;其次,要把握住该项教材与学生发展之间联系;再次,要把握该项教材对每次课的分配,每次课前后的联系、每次课的重点与本教材重点的联系。3.要认真设计教学过程
要根据有限的教学时数,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其紧凑有效,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要充分利用可以利用场地器材资源,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获得更多的学练机会。4.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
分析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使计划的安排有的放矢。
三、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订的基本方法与步骤(1)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明确单元的性质
(2)根据单元的性质调整单元的规模(教学时数的确定)。
(3)根据某个单元教学设计原理,或者参照某个体育教学模式,设计出该单元教学过程,其具体的工作就是定出每次课的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4)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填充到各节课中去。(5)确定某项教材的考核方法与评价方法。
四、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订的案例
(1)运动技能学习,以技能教学为主的单元体育教学计划的案例(2)发现式学习,以认知为主的单元体育教学计划的案例
本单元和学时体育教学计划选自快乐体育的教学案例,其教学过程反映了快乐体育教学的基本特点。
第六节 学时体育教学计划(教案)的制订及案例
一、学时体育教学计划的特点与格式
学时体育教学计划是根据单元体育教学计划的逻辑程序分割而成的一节课的教学文件,学时体育教学计划也称教案(以下简称教案),是教师备课和统筹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案。(一)教案的特点
(1)教案是体育教师最常用的、几乎每天都要制订的教学文件。(2)教案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指导性最强、最全面的教学文件。(3)教案是用分钟来计算的最为具体的教学文件。(4)教案是包含内容最多的教学文件。(二)教案的格式
体育教案的格式和写法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主要有文字叙述式和表格式两种。1.文字叙述式教案
文字叙述式教案一般按课的顺序依次书写,这种教案书写比较容易,但不如表格式教案一目了然。2.表格式教案
表格式教案一般按表格规定的内容填写,比较清楚。即便于自己看,也便于别人检查,但书写比较复杂。目前大多数教师采用的都是表格式教案。表格式教案的格式也不尽一致,最常用的是双栏式表格式教案。有的教师为了使教学思想更清楚,也为了体现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特点,把双栏式表格中的组织教法栏再分为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两个栏目,继而变成多栏式表格式教案。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的教师还创造了卡片式教案、图表框架式教案等新的教案。但不管采用何种教案格式,都应以清楚、简明、便于指导教学为原则。
二、制订教案基本内容与步骤(一)确定学时教学目标
制定教案首先要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单元的教学设计来确定学时的教学目标。目标要针对本课教材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需要。所制订的体育课目标时必须符合全面、明确、具体、可行等基本要求。(二)排列教学内容
排列课的内容时,首先应考虑基本部分的教材,如果本节课有两个以上教材,则应先确定其先后顺序,排列内容要符合运动负荷的基本要求,除特殊的教学目的和设计以外,一般要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负荷小后负荷大、先局部后全身等。然后根据各项内容的重点、难点再排列内容的练习顺序。基本部分构思成熟后,再根据需要考虑准备部分的练习内容以及结束部分的放松练习等。(三)针对各教学内容组织教法
排列完教学内容以后,要根据各个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考虑必要的教法,如提问、讨论、演示等教法和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等。教法的设计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应考虑以下10个方面的问题:(1)教法的选用和运用顺序:选用什么教法?什么教法在前?什么教法在后。
(2)教具的安排:需要不需要教具?需要什么样的教具?是否需要购置和制作?如何进行演示。
(3)分组和分组轮换的方法;按什么分组?分几组?需要不需要交换场地?如何交换场地。
(4)学生的调动: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学生队伍的调动?何种队形效果最佳。(5)如何有效利用场地与器材:有多少器材?用多少器材?如何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练习次数。.
(6)学生自主练习的形式:给学生多少时间?什么时候给?教师如何进行指导?出现问题时如何集中。
(7)交流与反馈:如何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如何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进行过程中的评价?什么样的态度和语言。
(8)集体性活动安排:要不要安排比赛和游戏?规则及要求如何?组织时会有什么问题。
(9)安全措施:各个教学环节有哪些安全隐患?如何消除?万一出现危险时的措施。
(10)学生干部:需要不需要学生干部的辅助?是否应该进行课前的培训。
(四)安排各项内容教学时间和各个练习的次数 1.先定出“课的各主要部分”的时间
“课的各主要部分”一般为3-4个部分:开始部分和准备活动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各个部分的时间分配主要是根据各部分在全课所起的作用来决定。以典型体育课(45分钟一节课)为例,通常为:准备活动部分8—10分钟,基本部分30分钟,结束部分3-5分钟。2.定出“各项教学内容”的时间
各项内容的教学时间的总和应等于或小于课的总时间。3.定出“各项教学内容”的时间
练习次数是指每项练习中一个学生的练习。4.定出“练习的次数”并算出时间
练习次数是各个教学内容中每项练习中一个学生的练习次数。练习次数的确定应根据各项内容的教学时数和相应的组织时间来决定,确定练习次数要留有一定余地。(五)设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
为了更好地实现体育的教学目标,教师应以该班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根据教学内容、场地器材条件、气候条件等,设计课的运动负荷,预测课中最高心率、全课的平均心率,还要根据教学人数和场地器材情况设计课的练习密度。
(六)计划本课所需的场地器材和用具
安排场地时要相对集中以便于指导,要尽可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器材以增加学生的练习量。设计后,应在“场地器材”一栏内填上本课所需的场地器材和用具的名称、数量、规格,以便课前进行准备。(七)课后小结
课后小结虽然是每节课后教师要完成的工作,但也是教案的组成部分。每位体育教师应在课后,将本次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优缺点及改进的方面等扼要地写在“课后小结”的栏目中,以便为今后的备课和教学检查提供参考和依据。
三、教案的案例
(一)辽宁省抚顺市育才中学戴明老师的“珍珠球”教学课 1.本课的设计思路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注意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力,激发学生兴趣,开展“学生自由练习和自由选择”的教法尝试,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的同时,培养学生动脑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礼让等良好行为。2.教材的选择
“珍珠球”运动是满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是模仿“采珠人”的劳动演变而来的。选择“珍珠球”作为教材是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场地器材的情况进行的。3.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导人阶段:通过了解该项目的起源和模仿采珠人劳动的场景导入教学,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
(2)情境教学实施阶段:归纳总结常用的传接球动作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传接球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动脑筋,培养学生与他人配合的协作精神。
(3)情境尝试与技术检验阶段:逐步进入攻防演练和教学比赛。通过采珍珠时“蛤蚌”(“蛤蚌”是用封、挡、夹、按等动作,阻挡“采珠人”向网内投“珍珠”)、“捞网”,让学生在传统故事情节中学习“采珠人”的高抛、反弹、地滚等传接球方法以及与抄网人的默契配合。教师适时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启发诱导学生能够通过练习总结出准确、高效、实用的攻防战术方法。要让学生在练习和娱乐中体验运动的乐趣。
(4)情境放松阶段:伴随着轻松的音乐,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同时总结本课的学习情况。4.教学特色
(1)学习的自主性:除了必要技战术依靠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外,主要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和领会,让学生在自主练习中归纳总结。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自练能力。
(2)游戏与对抗:“珍珠球”是一项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运动,为使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到运动中来,本课较多地采用了游戏与比赛进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学生间的交流合作。
第二篇:2010—2011体育教学工作总结与计划
工作总结: 2010—2011第二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在本学期我较好地完成了体育工作,现在我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1、教学目标:体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锻炼习惯;体育教学中始终以“健康第一”为中心,在体育课堂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原理和应用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对学生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健身习惯的培养。
2、教学内容:一学期以来,我以严密的课堂组织形式,严格的课堂纪律,使得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井井有条。本学期主要教会学生了解健康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和身体训练的方法,使天性好动的学生积极主动去锻炼身体。在训练中养成体育习惯,在掌握体育知识中培养体育兴趣。
3、教学评价:充分利用体育考核的良性反馈调节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在体育考核中一些学生尽管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于获得较好成绩而有些学生单凭身体条件的先天优势就可取得优异成绩的不合理现象。体育成绩考核应从教育评价出发,不但要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成绩,更要重视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和努力求知程度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价,都能从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与新的动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学生的体育成绩=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学生考勤成绩+体育表现成绩+课外体育锻炼成绩。
二、期望目标:
1、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求教师变传统的知识“遗传型”教学为探索型教学和发展型教学,体育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分强调运动技术和知识的系统化;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过分强调运动技能的评价的体育教学。为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改变以“增强体质”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改变“三基”教育的传统目标,突破以传授竞技体育项目技术为主的教学体系,树立以终身体育为主多种体育形式并存的教学观念。这些就需要充分发挥和营造民主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使学生在自练和自评的体育锻炼实践中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本学期通过校本培训和课外自学及县农村中小学生素质提升工程的学习,本人对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生健身能力的形成是以身体为基础,知识技能为中介,通过专门的教学、专门的教学内容和专门的方法实现的。
3、精选教学内容:新课程的一大新的特点就是教材由一级管理变为三级管理,即国家、地方、学校。运动是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素材,对它的加工就是所谓的竞技运动体育教材化,这是体育教师准备教材的重点、难点。体育教师要学会从各个角度对体育课程内容素材的竞技运动进行加工改制:一是在具体的教材内容上,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逐步改变纯竞技式的、成人化的运动项目,渗进一些与教材项目有关又能进行游戏或比赛的内容,如蹲踞式跳远踏板起跳,空中技术就应简化;球类教材也可以简化,篮球的“三人制比赛”等内容,简化了规则,简化了活动形式,教学效果很好;二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抓住运动中的主要因素简化规则。总之,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突破竞技运动结构的约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4、优化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以“教”、“灌”为主的方法体系,注意引导和启发。体育教学要由过去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做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同时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搞简单的“一刀切”和“强制命令”,确保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都有提高。只有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才可能使学生成为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人,才能使学生获得主动的发展。因此,选用教学方法时应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成功的满足,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和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第三篇:体育教学设计与实际操作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设计与教学操作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刘平平
一、正确理解学校体育与运动训练的关系
正确理解与处理学校大众体育与学校竞技运动的关系,有利于端正体育教学的思想行为。
竞技运动是以挖掘人的最大潜力为目的,它所追求的主要是技术的完美和成绩的提高,而不是以健身和提高人的整体健康水平为主要目标,甚至还可能要以牺牲人的健康为代价,它是为少数有运动天赋和兴趣爱好的运动员服务的,是按照竞技体育训练规律施教的,培养的是运动精英,是层层淘汰式的精英教育。而学校体育教学即学校的大众体育,则以增进学生的整体健康为主要目标,是按照体育教学规律进行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
但在学校大众体育的教育中,可以发现体育特长生、爱好者,对这些有志于竞技运动的学生,可推荐或组织到学校竞技运动的训练中去,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战胜对手。竞技运动的高手,反过来可为大众体育的学生所欣赏和推崇。因此,弄清楚学校的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关系,有利于教师端正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思想与行为。如选择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的内容和方法,应是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该考虑的重要方面。
二、体育课程计划
1、水平------学年------学期------单元------课时
水平一------
一、二年级 水平二------
三、四年级 水平三------
五、六年级 水平四------七、八、九年级 水平五------十、十一、十二年级 水平六------发展性目标
2、目标统领教学内容(课改方向)
也就是由选择内容去达成目标
这里的目标就是《体育课标》里标注的具体目标(见课标)
由此形成单元教学计划如:“通过多种练习发展有氧耐力”这个目标要达成可以根据学校条件选择800米以上的耐久跑、1分钟以上的健身操或跳绳、游泳、球类运动、骑自行车甚至骑马等内容。
选定内容后便形成了单元教学计划,再根据单元教学计划设计课时教学计划。
三、教学设计
在遵循规律的框架下,进行变动。也就是规范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教学常规。
健全体育课堂常规,是培养学生体育学练行为的突破口。那么,如何规范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常规进行教学设计呢?
第一、体育教师教学要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有体育教材和教参等必备的教学工具书。
第二、学校要有相应的体育场地设施和配备必备的体育器材。不能上成全是徒手的体育课。
第三、体育教学备课(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主要是课标里标注的目标。
教学内容:要根据学校资源条件、师资技能、符合学生身心年龄特点选择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
教学重点:一般是技术动作的结构。要围绕重点搭配教材,上下衔接、过渡照应进行组织教学。
教学难点:主要是体能、心理方面的因素。
教学准备:
1、检查场地器材、设置安全预案;
2、布置场地器材、划线;
3、体育骨干培养培训等。第四、根据运动的生理活动变化规律加以规范体育课堂结构。
(一)、开始部分:由原来的体育委员整队集合、清点人数、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宣布本课内容、检查着装、处理见习生、提出要求等较重成分的被动教育,转变为由体育值日生整队集合、清点人数、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让体育值日生谈组织队伍的感想、其他同学谈看法、教师对其点评(即“自评、互评、师评”,简称“三评”)――教师宣布本课内容、检查着装、处理见习生、提出要求等的较多意义主动教育。
(二)、准备部分:由原来的教师带学生慢跑步或徒手操或做已会游戏的被动教育,转变为由体育值日生或体育小组长带同学慢跑步或徒手操或已会游戏――教师让体育值日生或体育小组长谈组织练习的感想、其他同学谈看法、教师对其点评(即“三评”)――教师补充专项准备活动的主动教育。
(三)、基本部分:
1、复习上次课的有关内容或检测上次课的作业情况。
2、对新教材:
一种形式为演绎的方法:对正确的结论动作技术由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对比纠错――学生正确练习、巩固练习、逐步提高的学练演绎过程;
另一种形式为归纳的方法(课改所倾注的方法):根据教师或学生设置问题情景——学生体验动作(进行发散思练、自主学、思、练、评)――展示(个人的或小组的)、讨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敛思学练动作的归纳过程――得出正确动作,再演绎正确动作、逐步完善动作质量的过程(其过程中的重要节点要有“三评”,这一过程也是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归纳与演绎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应当把每一个都用到该用的地方。
3、设置8分钟左右的“体能课课练”,特别要注重各年龄段身体素质敏感期的体能练习。
(四)、结束部分:
1、整理活动一般为师带生练。
2、小结一般采取让学生对本节课谈收获、找差距、说感想、谈看法、提建议,然后教师对课梳理总结(即“三评”),温故知新。
3、布置作业。
4、收拾场地器材,下课。
以上体育教学常规规范的建立,让学生逐步形成学练习惯,以至对其学练行为可以随时进行自评、互评。同时,我们认为“三评”应成为每一节课中某一重点学练内容的归纳常规。
第五、在教学时间分配上要注意合理安排,精讲多练,一般情况下一节课老师在集中讲解的时间总和不超过5 分钟,(在分组练习或个别指导时可以多一些讲解),其绝大数时间要让学生参与练习。我们认为在当前新课程下的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既要重视教法,更要重视学法,教师的教在于导,导是主线,学生的学是主体,学生的主要活动形式是自学、自练、自评,教师的主要活动形式是组织设疑、启导、引导、帮助、定向、精讲、点拔、示范、巡回辅导等。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活动要占据大部分教学时间,并要达到一定的运动密度,以体现体育课程性质。而教师的组织引导活动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第六、要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关系的处理。教师的导要服从于学生的学、练、评,学生的学、练、评要遵循教师的导。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由下图可知:
要想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益,必须双方投入,片面强调哪一
教师
方或削弱哪一边都会降低教育效果,切忌走两个极端:一种
↑ 效益 是片面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灌输式”的教法,上成“被动 ︱
∣↗ ---→
学生
式”的体育课;另一种是过高估计学生的自主能力的放纵倾 向,上成“休闲式”的体育课。
第七、要注重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设计,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能力。发散思维→收敛思维→进一步发散思维→进一步收敛思维的循环发展,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八、要注重归纳与演绎的设计,并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的能力。归纳→演绎→再归纳→再演绎的循环发展,使以往过重强调“教为重心”、“教师中心”的填鸭式、注入式、传习式的由教师和学生比较习惯讲解或学习现成的结论与现今较重视实证和归纳的思维方式相互转换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体现素质教育对学生的体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九、要注意一节课的动作技术细节或环节的把握与单元技能进展相联贯的规律,注重提高运动技术动作的质量。
第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运动的生理活动变化规律等,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融入课中,探索获得进步幅度与成功体验的过程,也是“汗(运动要出汗)”、“会(所学技能要会)”、“乐(心里要舒服)”的过程,让学生从中学有所获、练有所得。
第十一、每节课的运动生理变化为:在实施正确练习或体能练习时,学生的运动量达到最高峰,并可出现超量恢复现象,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以起到促进体质增强的作用。
第十二、体育教学要注意各班级上课的场地划分与照应,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学生练习活动要尽量控制在你的视线范围内,也便组织教学。
第十三、体育课教学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的方法,养成主动学练的习惯,丰富他们的运动的实践,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终生学练的能力。
可借鉴的体育教学模式:“学生先上后学”体育教学模式。
第四篇: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
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
教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1、蹲踞式跳远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蹲踞式跳远的技术环节。(2)技能目标:在学习与体验中解决“学会”的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面对任何困难都不要放弃,勇于向前、顽强果断的优良品质;且在学习中找出最佳的方法与快捷方式,建立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时间
学 生 活 动
1、和学生讨论跳远的历史最好成绩并观看课件
跳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与经常用到的一种人体活动,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节奏强、兴趣高的一种体育形式;又是现代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中一项重要的比赛项目之一。在初中体育5分 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能、运动技巧起到很好的作用。技术环节:
完整的跳远技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部分组成,1、提问学生对蹲踞式跳远有多少了解?
蹲踞式跳远动作方法:助跑速度快,节奏稳定,踏板前达到最快速度;起跳脚上板快,两臂和两腿配合摆动快,起跳腿蹬伸起跳快。腾空中蹲踞平稳好,落地时两腿前伸,落入沙坑屈膝缓冲,安全落地。
2、能说出技术环节的组成3、课件展示 讲
引导激发学习兴趣阶段
解
跳
远
技
助跑的任务:是为了获得高的水平速度,准确地踏上跳板、为起跳创造有利的条件
起跳任务:是改变身体学生了解动作要点齐读 动作要点:助跑快速、步点
准确、重心平稳、上板积极起分
∫ 跳充分,空中身体姿势平衡,落地安全。术
环
节
教学教学过内容程
保
持技
学
术
生 的环
学
节
习
兴的
趣
任
学习务
与提重心向前运动的方向,教 师 活 动
使他按适宜的腾起角(18-24度)向空中腾起。(可分为起 跳脚着板、屈膝缓冲、起跳蹬伸)
腾空的任务:是保持身体的平衡和为落地创造有利条件。
落地的任务:是尽可能地推迟脚落地的时间,加大着地点和身体重心投影点之间的距离,保证身体移过着地点,安全落地。
时 间 1、2、3、10
分
4、学 生 活 动
学生了解技术环
节的任务。
了解跳远的规则
知识扩展
重点掌握助跑和的技术起跳
高阶段 观 看 蹲 踞 式
1、观看蹲踞式
跳远(课件)
2、观看蹲踞式
跳远视频教学
1、对学生讲解跳远的发展历
史及国内国外的跳远记录。
2、学习如何进行实践练习分
跳 远 课 件
小 结 教 学
本节课对跳远的了解 分
反 思
评析:通过研修网中新课程的学习,看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教学中学生锻炼的情况、教学中的改革创新等。在课后重新审视分析课的发展变化,反思与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日后对随笔进行归类、整理、总结,是教学参考的第一手借鉴资料以及撰写论文的极好素材,会促使自己的教育理论不断升华,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在体育教学基本技能要扎实,口令要清晰,示范要正确优美,保护、帮助得力;教态要自然,具有创设和谐教学气氛和教学情景的能力,能驾驭教学全过程;重视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一节成功的课,结构是严谨的、各部分之间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练习密度、练习次数、练习强度、运动生理负荷设计合理,效率高。我的教学设计还有很多不成熟,在这堂课的设计中,理论演示跳远动作和学生如何练习这个环节没有出现。以后应加强学习.
第五篇:体育教学设计与反思
《立定跳远》教学设计
学校:周至县二曲中学 教师:齐 永 强 《立定跳远》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初中跳跃项目的要求,立定跳远技术应属于水平段四的要求范围(初中阶段)。本节课主要是在学习双脚跳跃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为初中体育会考打下基础,另外,学习立定跳远,还能有效发展速度、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敢直前的精神,并具有健身性、竞争性、娱乐性的锻炼价值。所以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立定跳远,我准备配合辅助教材跳台阶共同完成,把二者安排在一起是因为:一是根据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腿部力量的下肢练习,二是根据合理安排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原则,结合人体适应性的基本规律,使学生的身体机能科学合理的发展。另外,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把课的内容全部游戏化、比赛化,这样既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又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由于当前学生普遍存在身体素质比较差,学习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所以在学习时教学内容一定要合理按排。但学生中城镇学生占多数,他们生性活泼、好动,模仿力、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勇于竞争、自我表现欲强等特点也为很好的完成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想要整节课学生精神饱满、持久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就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在立定跳远的单元教学中,每节课都需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在玩中学,在情境中练,以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大多数学生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
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协调性、灵敏性,提高学生下肢力量和立定跳远水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终生体育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材的知识体系及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可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快速有力的起跳和腾空后的展髋,确定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快速有力的起跳是决定立定跳远成绩的关键,因此定为本节课的重点,我将通过激烈游戏中快速重复的起跳练习来解决;二是由于学生体质较弱,做到空中展髋动作有些难度,因此定为本节课的难点,我将通过游戏中逐渐增加小垫子的高度和远度来解决。
四、教学准备 将整个教学内容游戏化、比赛化,使学生乐于参与、易于参与,并在较为兴奋的状态下达到教学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较差的特征,因此宜在教学中多应用示范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进行模仿练习。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游戏、比赛参与法:将教学内容全部融合于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尝试教学法:依据“实践----认知----再实践”的规律,在讲解前,先使学生主动探索,启发学生创新练习,理解知识、自我完善,同时也体现了“先学后教”的基本原则。
3、示范法: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本节课中让学生多看动作优美标准的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指导、纠正错误法: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通过应用全体与个别指导、纠正错误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规范动作。
5、表扬法: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多鼓励多表扬,发现闪光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6、水平段分组合作法:学生依据自身的素质和技术能力的自我评定进行分组,组内互助学习,其目的是通过自选难度,自由分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真实的需要。
五、动作要点、易范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 动作要点:
预摆: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手尽量往后摆。要点: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体稍前倾。
起跳腾空:两脚快速用力蹬地,同时两臂稍曲由后往前上方摆动,向前上方跳起腾空,并充分展体。要点:蹬地快速有力,腿蹬和手摆要协调,空中展体要充分,强调离地前的前脚掌瞬间蹬地动作。
落地缓冲:收腹举腿,小腿往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往后摆动,并屈膝落地缓冲。要点:小腿前伸的时机把握好,曲腿前伸臂后摆,落地后往前不往后。
易范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
预摆不协调。解决办法:反复做前摆直腿后摆屈膝的动作,由慢到快。
腾空过高或过低。解决办法:利用一定高度或一定远度的标志线来纠正这类错误效果很好。
收腿过慢或不充分。解决办法:反复做收腹跳的练习,注意,是大腿往胸部靠而不是小腿往臀部靠,击掌动作要及时。落地不稳,双腿落地区域有较大的差异。解决办法:多做近距离的起跳落地动作,手臂的摆动要协调配合。地面设置标志物,双脚主动有意识地踩踏标志物。
七、教学过程
1、收心热身阶段(开始和准备部分):大约用时10分钟。具体步骤为:首先是课堂基本常规(包括师生问好、宣布课的目标任务等)。然后是游戏。然后是徒手操练习。
2、情绪发展阶段(基本部分):大约用时25分钟。本着寓教于乐、快乐教学的原则,这个环节我准备分两步完成,一是利用辅助练习跳台阶和立定多级跳远来提高学生兴趣和跳远的收腹举腿动作要领。二是在立定跳远中增加一块或二块小垫子,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基础上让学生快速跳跃有一定高度的小垫子,先做基本的体验,然后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再做适当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白,只有快速有力的起跳才能保证起跳的高度,并提出问题:“有了高度,如何跳得更远呢?”,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难度,并让其带着问题进行第二个游戏“看谁跳得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分别跳跃有一定高度和远度的小垫子,最后,各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选派代表分别示范并讲明理由,得出结论:要想跳得远既要保证起跳快速有力,又要保证身体的充分伸展。然后进入第二个游戏,让学生齐心协力,争创第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通过比赛的形式强化所学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既符合了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解决了本节的重难点。
4、恢复身心阶段(结束部分):大约用时4—5分钟。具体步骤为:①放松运动(4X8拍)②教师讲评本节课的情况,并对课堂中发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③安排值日生收回器材,培养学生勤劳的好习惯。最后师生有礼貌的再见。
教学反思
立定跳远是一种非常单调,枯燥的项目,所以学生比较喜欢选择跑或者投掷类的体育课,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其他的老师总是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教师先示范讲解,然后全体学生听教师口令集体学习,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的动作变形,有的学生还坐在地上偷懒,而且学生每次测验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现在,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主体性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最佳的发挥和发展,所以,在本次课的设计中,我对突出“主体性教学”的方法,做了一些尝试,主教材的部分采用了分组教学方式—竞赛评比法—游戏教学法。
1.让学生自由组合,7—9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带领组员进行立定跳远练习,教师到每组实行检查。
2.每组可选送4名成绩优秀的同学,代表本组参加比赛,然后从中选取出8—10个跳得最远的同学给予奖励。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很深的体会。
分组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的被动式教学方法,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也避免了少数学生厌学当观众的现象,从而有效地克服了长期以来形成的素质与素质差生的两极分化的弊病,利用团队的力量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与学生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合作学习加深了学生们的友谊,提高了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分组比赛,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和组员之间的凝聚力,从学生的练习程度上不难看出,学生对分组教学方法很感兴趣,教学比赛既是素质,技术,战术的较量,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比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勇敢性和坚强的毅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分组比赛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功效。
通过课堂实践后,让我重新认识了教学的意义,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教学的过程要顺应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只能是在学生时行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出现问题时,时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力求展现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突出主体,突出个性,并获得积极的,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