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复习课 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复习课
教案
申晓州
一、导课
各位同学,大家先看这四幅图片,这都是什么?(秦始皇陵、秦陵地宫想象图、长城、兵马俑)你会联想到谁?-----秦始皇。再看这四幅图片,又是什么?(张骞出使西域图、丝绸之路图、霍去病墓、董仲舒像)你又会想到谁?-----汉武帝。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三单元“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
二、复习课
第10课、11课我们在期中考试时已经复习过,这节课我们再系统的看一下。
1、战国七雄都有谁?(齐楚燕韩赵魏秦)那么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喊赵薇去演戏)。什么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看政治上: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设郡、县。那么它的意义是什么?(对以后的封建王朝影响深远,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再看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它的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从此汉字的结构基本定型)
思想上: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民族关系:北筑长城,抵御匈奴
同学们看万里长城图片: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抵御匈奴,安定北疆。南修灵渠(开发东南、岭南·加强中原和岭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看这个灵渠的图片,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那么,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2.为经济恢复发展、人民安定生活提供了条件。3.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这个问题也可以这么问:(秦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答案是一样的。
紧接着咱们来看------大一统的汉朝。(什么是大一统?)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军事 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具体看看汉武帝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削弱封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又叫“推恩令”
谁的建议(主父偃)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儒家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文化教育上:在长安设立太学(古代最高学府)
经济上:统一铸币和盐铁官营(五铢钱)
第13课
军事上: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北部边境得到安宁,有利于中原文明的发展)
第14课 对外交往:汉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第15课
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是什么?
1、沟通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2、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看西汉的疆域图: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再看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再经今新疆境内到西亚,再由西亚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影响:1.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2.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3.促成了东西方文明的相互渗透 有人说丝绸之路是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为什么?
经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转运到欧洲。 文化之路: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到中国;
科技交流之路:中国的造纸术等重大发明沿丝绸之路传到西亚和欧洲
评价一下汉武帝:评价人物要把握这三个原则:实事求是、一分为
二、特定环境。同时要注意称谓+事迹+影响。大家试一下„„(汉武帝雄才大略,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措施略;他统治期间,大一统的帝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三、课堂检测
咱们来一个竞赛,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现场计分,输的组负责打扫今天的多媒体教室。回答对的加1分,回答错误的扣2分。会的你就站起来,以站起来的先后顺序作答。规则明白了吧,好,准备„„
1、这个作为4个小问题,关于政治方面的,会的就站起来„„
政治: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削弱诸侯国王国的势力、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铸币盐铁官营、都有统一货币的措施
思想: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文化专制;但对待儒家学说态度相反;结果不同
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对匈奴都是采取主动出击、维护北部边疆的安定
2、(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3)材料一中为了统一人民的思想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二的目的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3、(1)秦朝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巩固边疆(2)西域都护的设置。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4、秦朝
蔡伦
古代希腊
5、秦朝
小篆
圆形方孔钱
6、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郡县制度
西汉
汉武帝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西汉、汉朝西域都护、丝绸之路
8、B.秦始皇“焚书坑儒”
9、B、小篆
10、A.①②
11、A.分封制
12、D.焚书坑儒
13、A.秦---→西汉
14、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15、C、公元前三世纪前期
16、A.①②③
17、D.削弱诸侯国力量
18、C.儒家思想
19、C.稳固大一统局面
20、B.西汉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
21、A.张骞通西域
22、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23、B.西汉的长安
24、A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25、A.废除丞相
26、B、统一货币
27、A.推行郡县制
28、C、一统江山是秦朝
29、D.②③④ 30、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31、D.统一度量衡
32、D.儒家思想问题
33、B.张骞通西域
34、C、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交流
35、A.汉通西域
四、小结。
第三单元是这册书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同学们在课下不要放松,要继续努力背诵。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复习课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复习课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一历史上第三单元复习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构思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单元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形成。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的历史文化。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盈,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隆盛时代。秦汉的历史最重要,也是本册书的重点。
2、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武帝大一统
难点: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评价
二、教法设计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多媒体,采用创设情景法,直观演示法、整体教学法,诱思导学法等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的实际情况,我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法、发现法、历史联系法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深化对教材的整体认识,把握本单元重点,并提倡学生与教师互动,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而思,思而疑,疑后悟”的目的。
四、教学流程
1、设计理念
鉴于对《新课标》的理解,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我在教学中精选了教学内容,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通过历史学习,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2、教学过程
在整个新课教学中,我以“自主学习、实践、创新”为主线,对本课教学环节作如下构想和设计。
[
引入新课]
以秦始皇时期的4幅照片和汉武帝时期的4幅照片导入本单元。
[新课讲授]
(1)、串讲本单元
(2)、检测本单元,为了鼓励学生,调动积极性,分成两组,回答对的加一分,回答错的扣一分。报证正确率。共涉及了60到小题,涵盖面较全,题量较大。
[小
结]
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了各课之间的紧密联系,将教学回到整体,师生根据整课板书总结全文,构筑本课的主体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
第三篇:五年级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五下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复习内容:
本组教材以“语言的艺术”为主题,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杨氏之子》《晏子使楚》,两篇略读课文《半截蜡烛》《打电话》。本组的几篇文章有文言文、历史故事、剧本、相声等不同的体裁,学生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并积累优美语言。
复习目标:
1.借助“词语盘点”,通过会认字的认读、易错字的书写指导及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回顾理解,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中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语言的艺术与魅力,并积累语言。复习准备:
1.学生完成预习提纲,梳理本单元知识。
2.教师准备课件,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
一、回顾导入:
我们学过的第三单元以“语言的艺术”为主题,包含四篇课文,分别是(指生交流、课件出示)。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本单元,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前,部分学生复习得比较充分。(口头表扬)
二、基础知识
本单元基础知识相对较少,但是有些内容同学们掌握得还不够牢固。1.词语盘点
通过课前的自主复习,仍有部分词语需要同学们特别注意。出示:侮辱
规矩
柑橘
盗贼(1)认读:自由读—指生读—齐读。(2)书写:
A.指学生强调需注意的地方(“辱”应为上下结构,“橘”和“贼”不要画蛇添足); B.教师强调:我们在第一次练写生字词的时候,就应该注意某些字的关键笔画,争取第一遍就写对,往后再写时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C.学生练习一遍(要求:注意关键笔画,注重美观); D.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
2.日积月累
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还积累了一些对联,还记得都有哪些吗?(1)同桌互相背一背。(可以一人一副,也可以互相接对联。)(2)指生交流。(共四副,指4生汇报)(2)知道它们各属于什么联吗?
地满红花红满地
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朝朝暮暮(叠字联)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
(3)南北合作,接背对联。(4)补充拓展:
A.你还积累了哪些对联?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B.出示补充的,男女生接背。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回文联)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叠字联)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数字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顶针联)
三、课文内容
我们再一起来梳理课文内容。首先来看文言文《杨氏之子》。
(一)《杨氏之子》
1.每人一句接读(停顿不恰当的及时纠正)。
2.结合提示齐读。3.出示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2)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及人物的特点),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3)解释个别词语的意思:
甚:很。
惠:智慧。
诣:拜见。
乃:于是。指生说,写一写。同桌互看是否正确。(4)同桌交流文章大意,指生交流。
(5)文中的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具体语句中可以感受到?
例:“为设果”可以看出有礼貌。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可以看出聪明。
4.齐背。
(二)《晏子使楚》
1.指生交流文章主要内容。(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楚王几次(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的回答巧妙在哪里? 指三名学生回答,每人一次,其余生可补充交流。
(三)《半截蜡烛》属于(剧本),其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是谁?能谈谈理由吗?
(四)通过《打电话》这段相声,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五)拓展:
通过平时阅读课外书,你还了解哪些能够体现语言的艺术和魅力的小故事?
四、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复习,你觉得对于自己今后的语言表达和习作方面有了哪些收获?
五、限时作业
1.听写词语。
2.补充对联:
地满红花红满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夜五更,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秋九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副自己积累的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氏之子》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句子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晏子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语言的艺术
对联
古文
相声
剧本
第四篇:五年级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五下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复习内容:
本组教材以“语言的艺术”为主题,安排两三篇精读课文《杨氏之子》《晏子使楚》,两篇略读课文《半截蜡烛》《打电话》。本组通过呈现不同体裁的文章,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积累优美语言。
复习目标:
1.借助“词语盘点”,通过会认字的认读、易错字指导,多音字、形近字区别,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字词。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回顾,体会课文中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语言的艺术与魅力,并积累语言。复习准备:
1.学生完成预习提纲,梳理本单元知识。
2.教师准备课件,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
一、回顾导入:
第三单元以“语言的艺术”为主题,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分别是(指生交流、课件出示)。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本单元,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前,部分学生复习得比较充分。(口头表扬)
二、基础知识
(说明:由于本单元基础知识较少,所以只涉及到了两方面)
(一)复习生字:
1.词语盘点
通过课前的自主复习,仍有部分词语需要同学们特别注意。出示:侮辱
规矩
柑橘
盗贼(1)认读:自由读—指生读—齐读。(2)书写:
指学生强调需注意的地方(“辱”应为上下结构,“橘”和“贼”不要画蛇添足); 学生练习一遍(要求:注意关键笔画,注重美观); 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
2.日积月累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对联,还记得都有哪些吗?(1)指生交流。(共四副,指4生汇报)(2)知道它们各属于什么联吗?
地满红花红满地
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朝朝暮暮(叠字联)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
(3)南北合作,接背对联。
(4)补充拓展:你还积累了哪些对联?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例: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回文联)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叠字联)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数字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顶针联)
三、课文内容
(一)《杨氏之子》
1.指生背,评价(重点评价节奏停顿是否恰当)。
2.结合评价同桌接背。3.出示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2)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及人物的特点),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3)解释个别词语的意思:
甚:很。
惠:智慧。
诣:拜见。
乃:于是。指生说,写一写。同桌互看是否正确。(4)同桌交流文章大意,指生交流。
(5)文中的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具体语句中可以感受到?
例:“为设果”可以看出有礼貌。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可以看出聪明。
4.齐背。
(二)《晏子使楚》 1.指生交流文章主要内容。
2.楚王几次(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的回答巧妙在哪里? 指三名学生回答,每人一次,其余生可补充交流。
(三)《半截蜡烛》属于(剧本),其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是谁?能谈谈理由吗?
(四)通过《打电话》这段相声,你懂得了什么?
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又有了哪些收获?
五、限时作业
1.听写词语。
2.补充对联:
地满红花红满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夜五更,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秋九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副自己积累的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氏之子》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句子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晏子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语言的艺术
对联
古文
相声
剧本
第五篇:七年级第三单元作文复习
七年级第三单元作文复习(2012.6.2-3)
一、作文:你心中一定有崇拜的名人吧,请说说他(她)感人的故事和你崇拜的理由,以“我崇敬的名人”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能写出自己的志向。
1.我最崇拜的作家
我崇拜的作家有很多,比如巴金。冰心。饶雪漫……而其中我最崇拜的是她。一个让我知道了做人要勇敢坚强,也是一个让我知道了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人。
这个人是——海伦。凯勒。在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我了解到海伦。凯勒是一位盲聋哑人,但是,她凭着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考上了美国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她身为一名残疾人,并因为自身的缺陷而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和渴望。她不停地去摸读盲文,拼命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的好学,以至于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知道让还伦不再孤独,她有了朋友,她们经常出去玩,这也让海伦越来越想开口说话,于是她的父母请来了萨勒老师。老师让海伦把手放到自己的脸上,感觉舌头和嘴唇颤动的情况。平时我们健康人小时候学习说话还有点难度,而这种完全靠触觉来学习的方法,艰难度可想而知。可海伦却靠着顽强的毅力学会了说话,几乎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
海伦。凯勒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我们应该向海伦。凯勒学习,平时我们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而海伦。凯勒遇到的困难可大了,但她并没有退缩,而是与困难做斗争!俗话说得好,“苦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海伦。凯勒你多么坚强!你没有被命运屈服,你用自己顽强的毅力改变命运!创造了奇迹!海伦。凯勒你多么伟大,你作为一个盲聋哑人,竟能如此利害!以后我也要像你一样,遇到困难不退缩,与它做斗争!海伦。凯勒,我崇拜你!
2.最崇拜的人—张海迪
张海迪是我最敬佩的人,因为,她的事迹让我感动。当我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以后,便被她执著的精神打动了,立志要做一个像张海迪那样的好同志。
张海迪,从小便患有残疾,胸部以下失去知觉,医生说,这种高截瘫病人最多活不过27岁,张海迪知道,自己活不长了,但却不甘心庸碌一辈子,她决定用自己的行动让人们记住她,张海迪。
张海迪决心学好医术,减轻别人的病痛,她为了学好医术,在小动物身上做实验,终于,“黄天不负有心人”,张海迪已经能熟练的掌握医术了。
因为张海迪平常很乐于助人,所以,周围的人有什么困难都找她寻求帮助,又一次,一位老人拿着一瓶进口药,来找她,请她帮忙翻译,但是张海迪也看不懂,她看着这位老人失望的走了,便下决心学好外语。经过她的努力,她的外语已经学得非常好了,她翻译了外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拿着译稿去找总编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激动地流下了两行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位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这就是张海迪,一位不愿意向命运低头的姑娘,她一直激励着我们。
3.我最崇拜的人
在历史里,曾经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为我们人类造福,像“炸弹大王”诺贝尔,让黑夜亮起来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元素周期侓的发现者门捷列夫,创立“日心说”的科学巨人哥白尼……
在其中我最尊敬的人就是“发明大王”爱迪生,他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获得发明专利 七年级第三单元作文复习(2012.6.2-3)的就有1328项。平均每15天就会有一项新发明。在发明的高峰期,更是三天两头就有一项发明,他因此被誉为“发明大王”,他的发明对人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在小时候好奇心特强。无论什么事都会问为什么,而且只要有可能,他喜欢动不动就做实验,为此经常闹出大笑话来。有一次他看见热气球会飞就想人的肚子里充满了气会不会也飞以来,他让同伴吃下了一种会产生气体的药粉,结果差一点就闹出人命,他爸爸也狠狠地打了爱迪生一顿,但他的好奇心却没有因此而减弱。他在上课时也经常会问一些连老师也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老师就骂他“笨蛋”“低能儿”等,最后被学校开除了,不过他妈妈也是一位教师,从此以后就是他妈妈在教他了。
他一生最辉煌的成就,要数发明了电灯了。在电灯问世以前人们用的是昏暗的煤油灯,在他仔细的研究了一个刺眼的电弧光后,就宣称要发明出光线柔和的电灯,他找了1600多种耐热金属和6000多种植物纤维,但都失败了。终于有一天爱迪生想到了用棉纱试一试,之后他们日夜盼望的情景出现在了眼前:灯泡发出了金色的光芒。这一天是1879年10月21日,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定为电灯的发明日。
4.我最崇拜的人----李白
在如今社会水平高度发展的日子里。一些杰出人物蜂涌而出,无论是古今中外的名人,还是大红大紫的艺人,他们都引来了不少人的向往与喜爱。当然,好奇心特强的我也不例外。想知道我崇拜的人是何许人也吗?告诉你吧!他就是李白。
也许有人问,大红大紫的艺人才是如今人气指数最高的,你为何会喜欢那早以成为过去的名人呢?真是没品味,然而我却不这么认为。
李白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有诗仙之美称。但是在我心中李白更是懂得良苦用心的好榜样。他让我知道从小就应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努力,进取,坚信: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用到家,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天天不停地磨,铁杵虽然粗,但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就如读书一样,天下的好书很多,只要天天认真地读,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会把所有看过的书融会贯通的。
李白在我心中已占有重大的地位,山压不倒,风吹不掉,因为他的精神如一颗种子,早已在我心中生根发牙。然而我更崇拜李白的诗篇。
崇拜他那“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豪迈奔放,崇拜他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奇妙意境;崇拜他那“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清朗秀美。
我想:这就是我崇拜他的理由吧!七年级第三单元作文复习(2012.6.2-3)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11分)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1.这一段文字叙述的是闻一多先生(填写“说”或“做”)的方面,即作为(身份)的方面。从这段文字中可以体会他 的品格。(3%)2.划横线句中哪个词用得好?请说一说你的理由。(3%)3.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划波浪线的句子吗?(2%)
4.作者引用杜甫晚年“一月不梳头”的典故有何用意?(3%)
(二)(14分)
下面的段子是在邓稼先那朴素的家中,夫人许鹿希告诉我们的。
钱学森召见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爆竹,要你来做这个大爆竹。”
当晚,邓回去后与夫人通宵不眠。他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
有一天许德珩问严济慈:“是谁为中国造出的原子弹?”严哈哈大笑,说:“你去问你的女婿吧。”
邓按下了原子弹起爆的按钮,一切就绪了。这时一辆吉普开到他办公室门口来人交给他一张上海机票、一封母亲病危的电报。其实母亲早就病危。但这时候,领导才告诉他,并安排他。邓立即登车登机,去上海医院看老母。听此,我想起“岳母刺字”。
邓夫人许鹿希说:“请告诉中国人民可以放心了,没有人再会来轰炸我们的,我们可以和平生活学习建设。中国已达到了核极限,是世界五大核工业国之一。”
邓稼先他们,是一代人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一口气从原子弹干到中子弹,到氢弹,到电脑模拟的核极限的。中国的国力,尤其经过“文革”,如果再分代的话,根本就没有时间达到现在这样的国防水平了。
七年级第三单元作文复习(2012.6.2-3)邓稼先是知道很快就要“世界性禁核”的。如果中国不能抢在这个时间内完成核极限的试验,那么就会“被禁”,而不能成为“大国”。所以,邓稼先一直在抢这个时间,他忘了自己生命的时间,忘了其他一切的时间。唯要中国脱离挨打受欺的时间。
我国是在邓稼先逝世十周年那天爆炸了最后一颗原子弹,然后在次日宣布参加禁核的。
在邓家,我看到了,张爱萍在一块素布上题写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我想,“元勋”的意思,是说对中国成为当代大国有功,而不仅仅是“军功”。
在一次原子弹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把它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就是这一次,伏下了他死于射线之下的原因。
许鹿希说:“有位年青的导演,要拍邓稼先,要一幢别墅,两队警卫。我说,邓稼先不是那样的。”她说:“我此生就住这里了。这才是邓稼先生前住的房子。这两个沙发是杨振宁来看邓稼先的时候坐的。他们两人就这样一人一个,坐在这谈话。”
当年为了欢迎杨振宁来,夫妇俩上街挑了一个床单,就是现在铺在床上的那个,是单色的“十大建筑”。邓稼先喜欢这一个,就决定买了。这张桌子就是邓稼先回来工作的桌子。那封信就是在这儿写的。-----节选自《西南联大启示录---总编导手记》 1. 为什么要写许德珩与严济慈的对话?2% 2. 从文中你能看出邓稼先是个怎样的科学家?3%(至少写出三点)
3.《邓稼先》中有这样一句赞扬邓稼先的话:“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请在上文中找出能具体体现这句话的事例。(2%)
4.你知道“岳母刺字”的故事吗?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为什么会联想到“岳母刺字”?(3%)
5.当今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在这篇文章中也透露出像邓稼先这样一个对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家庭生活条件很简陋的信息。对此,你有什么想法?(4%)
“你们的文章写好以后一定要让我过目。”快出门的时候,她又叮嘱我们:“如果没有把握写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一)(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 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词。(2分)① 蒙辞以军中多务()② 孰若孤()
2、句中带点的“为”字与“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A 可以为师矣 B 始悟为山市 C 舍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D为人谋而不忠乎
3、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① ②(2分)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5、简单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的启示。(2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试题答案
一、口语交际练习(10分)开放性,答案略
二、积累与运用(30分)
1、孺 慕 鲜 宰 贯 凝 沥 筹 衰 即 裹 勋
2、B 3、4略,开放性试题
5、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歌德——《浮士德》
屠格涅夫——《父与子》 左拉——《小酒店》
6、√ × √ ×
三、现代文阅读(48分)
(一)1.做 学者 勤于治学(或严谨治学)
2.钻探 “钻探”是比喻闻一多先生对古代典籍的研究工作,表现出他坚忍不拔、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
3、废寝忘食
4、类比,以杜甫的勤学衬托闻一多的勤学。
(二)1.可以表现邓稼先严守国家机密的品质
2.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献身科研事业;无私奉献;生活俭朴;严守机密 3.忘我工作,连母亲病危的事也无暇顾及
4.岳飞的母亲在岳飞的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激励岳飞扫除挞虏。“岳母刺字”与邓稼先的事迹有异曲同工之处,均可看出他们的爱国精神。5.说得合理即可给分。
(三)1.引用经典书籍中的语句或故事为依据;卖弄,以显示自己才能。2.比喻 与后文一起表现主持人居高临下的对人态度 3.插叙 表现他平易近人的作风与热心助人的思想品质
4.太阳暗示了像季羡林一样尊重知识、尊重别人、谦逊的人;霓虹灯暗示了像名演员、名主持人一样盛气凌人、不尊重知识、不尊重别人的人。3. 有道理即可给分
四、文言文阅读(20分)
(一)1、①推托 ②谁 ③罢了 ④于是
2、A
3、读书人分别没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了。
4、①吴下阿蒙 ②士别三日
5、略,言之成理即可
(二)1、①写 ②曾经
2、D
3、人们用铜作为镜子,可以使衣帽整齐;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明白兴衰的道理;用别人作为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正确与错误。七年级第三单元作文复习(2012.6.2-3)贝多芬简介
贝多芬祖籍佛兰德的德国作曲家.生于波恩,祖父及父亲均供职于科隆选帝侯.酗酒之父强逼他长时间地练习键盘乐器,望子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十一岁辍学.十三岁任宫廷乐队(指挥为内费)羽管键琴手,十四岁任宫廷第二管风琴师,十八岁任歌剧乐队的中提琴演奏员.1790年,海顿在从维也纳至伦敦的途中,宴邀贝多芬及其他宫廷音乐家.事后贝多芬获准于1792年去维也纳从海顿学习,此后终生定居维也纳.在此之前,贝多芬曾去维也纳从莫扎特学习,1787年因其母病危而中断.随海顿学习的时间亦不长,且师生不能合作,后贝多芬师从阿尔布雷希茨贝格、萨列里、申克.1795年于维也纳首次以作曲家及钢琴家身份登台,演奏《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op.9.他虽与许多贵族,如华尔斯坦伯爵、鲁道夫大公爵友情甚笃,并乐意接受个人的援助,但他反对18世纪把音乐家束缚于一个雇主手中的庇护人制度.作为维也纳的自由职业音乐家,他比莫扎特的处境顺利,但因个性关系备受痛苦.重听日益加剧,1802年,当他意识到耳聋已无法医治时,写了哀感动人的“海利根斯塔特遗嘱”,打算自杀;奇怪的是这正是他创作最明朗的交响作品《D大调第二交响曲》之时.随后几年中,他对自己没有希望成为大演奏家有了自知之明,因而主要投身于创作.他同疾苦的斗争,反映在《英雄交响曲》(1804)(到那时为止是篇幅最大、感染力最强的交响曲)中.他没有结过婚(虽然他不断地与一些富有的女生相爱),孤独感日益加重,作为他的无能的侄子卡尔的监护人,为孩子操心并没有使他的脾气好转.他举止极其粗暴,与出版商之间的关系趋于剑拔弩张.到1819年,他完全失聪.在一生的最后阶段,他创作了一些最伟大、最富于思想性的作品:最后五首弦乐四重奏,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第九交响曲和《庄严弥撒曲》.在这些作品中他超脱个人生活的痛苦而进入艺术的未来境界.虽然它们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在当时这些作品却并不被人理解.第九交响曲是瓦格纳的灵感的主要来源之一;弦乐四重奏影响了巴托克;迈克尔·蒂皮特宣称他得益自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其它作品.1826年,其侄自杀未遂后,贝多芬的健康日益严重恶化.翌年卧床不起,伦敦爱乐乐团汇来一百镑的支票,促使他提起精神写作第十交响曲,但他已不不可能再有所进展;医生诊断致他于死命的是浮肿病.贝多芬的创作并非一挥而就,他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满意为止.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的同情表现在《爱格蒙特》、《菲岱里奥》及《第九交响曲》等作品中;法国大革命前不可设想一位作曲家会有这样的人生观.就这方面而言,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写于1800年的《C小调钢琴协奏曲》标志着一个新世纪的黎明,显示出与古典时期的客观性截然不同的音乐态度.所作唯一歌剧《菲岱里奥》消耗精力比其它作品为多.他不是天生的歌剧作曲家(总的说来,他拒绝为维也纳每年写一部歌剧的邀请,是明智的),但他创作了歌剧的最大杰作之一.《菲岱里奥》提出了贝多芬最珍视的种种信念.一位忠贞而有胆识的妻子从西班牙压迫者手中解救自己的丈夫免于被处死;这一题材由于在德国歌唱剧的朴素背景上展开,更为激动人心.《菲岱里奥》与《魔笛》(据说这是贝多芬唯一真正欣赏的歌剧)一起成为德国歌剧剧目的基石,但其主题的普遍性超越了音乐的民族性,因此在世界各地,《菲岱里奥》增被公认为是爱情与自由的象征.贝多芬的许多作品,特别是中期作品(如《热情奏鸣曲》)反映出他激烈狂暴的性格,往往也反映出他对现状的不满足.他反对保守,但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深刻的
诚挚和乡土味的纯朴.思想的奔放不羁,使他不能容忍技巧上的限制,在作品中他可以对人声和乐器毫不怜惜,如弦乐四重奏《天赋格曲》、第九交响曲的终乐章和《庄严弥撒曲》.从另一方面来说,他的某些慢乐章有德国人称之为真挚亲切的静谧之感,揭示出作曲家的另外一面.这类音乐的最佳范例也许是《第九交响曲》和《A小调弦乐四重奏》,op.132中的慢乐章,后者是贝多芬的最伟大的、感人肺腑的感恩颂歌,是在大病初愈后写成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