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读写结合点小练笔(推荐)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小练笔设计
语言文字运用梳理:
1.本文将小村庄以往的美丽和后来的被破坏进行对比,突出了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破坏。
2.对一单元的综合性文字进行整理,然后综合分析,变成文字。小练笔设计:
本文课后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意在提醒学生在开展了一段时间后的综合性学习后,对材料,成果进行整理,为后面的交流和展示做好准备。先引导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如何开展活动,然后请学生将收集到地材料进行整理,然后写成文字。
小练笔的应用:
《26一面五星红旗》一课的主要写法主要有两点:1.本文将小村庄以往的美丽和后来的被破坏进行对比,突出了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破坏。2.对一单元的综合性文字进行整理,然后综合分析,变成文字。考察角度:
1.调查时间、地点、人数和调查方式和所受污染种类,程度。2.借助手头整理的资料。对所受污染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 3.根据整理的材料,对多受污染分门别类 教学设计:
一.领会写法,指向写作
师:树木可以帮我们净化空气,可以减少噪音,可以防止风沙等等。所以保护树木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希望我们今后能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的校园、家园、地球再添一片绿色!那么我们身边也有些环境受到了污染,请情况严重。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调查的环境污染现象。生1:小清河以前水是清的,清澈见底,有很多小鱼小虾。后来,大家都向河里丢垃圾,小清河变脏了。
生2:以前我们的天空湛蓝深远,小鸟自由自在的在天空中飞翔,现在很多工厂向天空中排废气,使得我们的天空污染严重,每天出门都只能戴口罩。生3:小区门口堆放着很多垃圾,无人清理
生4:很多人带宠物出门,宠物随地大小便,弄脏了我们的环境。……
师:看来,大家整理的材料还真不少,拿能不能把你的材料转化成文字,让大家都能直观的了解到呢。生:可以。师:那么,请大家将你的材料整理成文字。写写你调查到的你身边的环境状况,并对大家发出倡议: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生写。
第二篇:读写结合小练笔
读写结合小练笔:
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先总后分的写法,写一篇短文,介绍一位同学认真学习的事情。
2.围绕“震惊”设计一个补白的理解性写话训练:那个外国学生震惊什么?请你联系课文,写一写他心里的想法。3.搜集一些类似的励志故事,与同学交流。
第三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材简说】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因为村民对树木的过度砍伐,最终被无情的洪水卷走了。本文呼吁人们爱护树木,保护环境。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还揭示了人类破坏自然、伤害地球的种种错误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被洪水卷去的原因,使学生懂得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村庄变化的原因;理解重点句子,并力图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个词(板书:故事)。同学们喜欢听或看故事吗?老师也喜欢。其实许多故事里都蕴藏着或多或少的人生哲理,它指导着我们怎样去生活,怎样去做人。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2、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题目。读了题目,你脑海中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
1、这个小村庄里面到底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来,打开课文,自由快速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想:这个小村庄曾经是怎样的?
2、师:我想,你们这些爱读书的孩子肯定在书中找到答案了,谁来说一说,这个小村庄曾经是怎样的?(美丽)课文第几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三、感受小村庄的美丽和惊人变迁
1、哦,这么美丽的小村庄就藏在第一自然段里,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咱们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看看课文围绕小村庄的美写了哪几种
景物?(齐读)
2、生回答,师画词语:
3、课文是怎么具体地把小村庄的美描写出来的?
(1)森林——几棵树算是郁郁葱葱吗?哪又怎样才算是郁郁葱葱呢?这么郁郁葱葱的树,我想那里的空气肯定很——住在这里的村民肯定觉得很——
(2)小河——村边是清澈见底的小河,发挥想象河里可以看到什么(板书:清澈见底)(4)天空——湛蓝深远
4、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怎样?(愉快)那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去读一读这两句话吧。(生自由读。谁想展示一下个人风采?指名读,评价)
5、这么美丽的小村庄,谁不喜欢呢?那我们就用喜欢的的语气再来读出小村庄的美吧!齐读。
6、过渡:师指着出课件上小村庄的美景,说: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闻到了清新甜润的空气,看到了苍翠欲滴的树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可真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啊。可如今,这个小村庄已经不复存在了——
7、你想看看现在的小村庄什么样子吗?(课件出示现在的小村庄图片)
8、引导质疑: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小山村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问的是什么? 过渡:其实,小村庄被冲毁的原因就藏在课文中,请同学们对照学习要求学习课文。
四、探究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学习第2——4自然段
1、出示学习要求:
1、读一读:第2—4自然段;
2、画一画:小村庄被山洪卷走的原因的句子;
3、说一说:从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哪位同学能说一说造成小村庄最终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
A、从这个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说明砍了很多树。)B.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
C、这“谁”是指哪里的人?“谁家”是什么意思?是呀,是村民把树林中的树木一棵一棵地砍下来,才会造成今天的这样子。如果不砍的话树木可以——抵挡洪水,这个小村庄就不会变成今天这样子 师:也就是说是村民自己把自己的小村庄给毁了。
D、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裸露是什么意思?村民们看到了土地出现了裸露,停止砍树了吗?
2)没有,他们还是一年年,一代代的砍,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A、问: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什么?(时间很长)每一年,每一代都这样砍树,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指课件)B、这个省略号还表示什么?想像一下,这个小村庄慢慢地变成了什么模样?
3)那树木变成了(引生读句子)(多媒体点句子)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A、那些词说明砍的树多?(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B、句子训练: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变成了(),变
成了()。
3、同学们,树木的作用不仅仅可以造成房子,做家具,还可以净化空气,遮风挡雨,更能防止水土流失啊!那你们看到村民大量地砍树,心情怎样?(难过)请同学们用难过的心情去读这个句子。(指导读)
4、小村庄的人们,不断砍伐树木,肆意破坏环境,他们的未来又会是怎样的呢?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不管怎样,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什么叫“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谁再来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还”字?
预设1:村民把树木砍断。预设2:说明他们为了眼前的生活都一直在砍树,不管砍树的后果。
师:啊,就是因为村民没有想到这些后果,乱砍树木,最终,灾难终于怎么样?}}(课件出示句子:“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师:什么是“大雨没喘气儿”? 是谁在“咆哮”?(洪水)
师:来看一看(多媒体课件渲染洪水“咆哮”情境)师:这是什么样的洪水?(“咆哮”)师:为什么洪水这样咆哮,这样猖狂?
(因为小村庄的人不爱护自然界的树木,随便地乱砍乱伐。)师:你说得好!谁再来说一说为什么洪水这么肆虐?(是因为人们不爱护大自然,遭到了报应。)
五、了解小村庄的结果:学习第5自然段
1.出示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师: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呀,爱读书的孩子,细心的孩子赶快在书中找答案。
师:大大小小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家具,整个小村庄都没有了。是斧头令村民过上了比较好的生活,却又是斧头,令村民们失去了可爱的、赖以生存的家园。归根到底,造成灾难的罪魁祸首是什么?(乱砍滥伐)
这时,你又是什么心情呢?(沉重,很难过,不好受)就用你沉重的心情去读吧。
3、同学们,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在悲剧没发生之前你想对村子里的人说些什么话?(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对村民的劝告表述出来。)过渡: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消失了,只留下一个令人深思的
故事(擦板书,留下“故事”二字)。
六、课外延伸
1、学完这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保护环境)只要保护环境,我们的家园才会美丽。
2、那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1)不乱丢垃圾(2)爱护花草树木(3)保护益虫益鸟(4)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5)宣传环保知识„„
七、总结:是啊,小村庄的消失可以重建,可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却只有一个,所以如果我们破坏了大自然,那我们最终还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吧!
八、课后作业。
【板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 森林郁郁葱葱(空气清新甜润)
小河清澈见底 斧头 什么都没有了 天空湛蓝深远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山谷中,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的图片.(课件一)你觉得这个小村庄及周围的环境怎么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品读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文中是怎样描述这个小村庄的?引出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画出并体会优美的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2.读出小村庄的美丽.(花样读)
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可是最后却消失了,什么都没有了„„引出第五自然段:(二)齐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二:一片荒芜的场景)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这个小村庄到底是被什么毁灭的?(这时同学们有的说是被村民,有的说是被斧头„„借此引出第2---4自然段.)(三)请同学们默读第2---4自然段.思考: 这个小村庄到底是被什么毁灭的? 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1.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质疑
师: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因为村里人砍树.,山坡上才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师:你从哪些句子知道是村里人砍树的?
(课件三)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相机指导理解用词:
A.“谁”
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3)句子训练
(课件四)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做家具),谁家(想烧饭)„„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4)小结(板书:随意砍树)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人们在拥有了这些东西后并没有停止砍树.课文中说: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1)(课件五)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
(板书:不断砍树)
(3)理解“柴烟”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我们虽然生气、我们虽然难过,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可是最后,那个小村庄却被一场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1)理解“不错”是真正的不错吗?(2)情境再现美丽的村庄,想象: 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3)谈感受: 生:我知道这样不错的日子不会太长,因为在他们随意砍伐树木的同时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生:我仿佛看到了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
生:我仿佛听到了经过这里的人们的叹息道:目光短浅也!罪有应得也!
生:他们在慢性自杀.当洪水来临时,他们来不及呼救,就已经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说说你学习了这一课懂得了什么? 生:我懂得了我们不能随意砍伐树木.生:我懂得了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树木.生:我懂得了不爱护大自然,就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学习了这一课,我们知道了由于村民的无知与自私,他们过度砍伐树木,忽略了树能防风、固沙,不让水土流失的作用,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没有了。我们要吸取这个沉痛的教训,就让我们一起爱护森林.爱护大自然!共同来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吧!(课件六:爱护大自然,爱护环境)四.延伸作业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面对如此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我们小学生能做什么呢?就请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吧!五.板书设计:
随意砍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什么都没有了
(保护环境)
不断砍树 教后反思: 本课采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通过研究体验、自主学习,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通过质疑、讨论、巩固与创新运用研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本次教学分三个教学环节:
1、课前引入谈话,创设情景(一组与课文有关的画面),学生边看边
想,引入课题,由课题入手,教师相机引导,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去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巧妙的利用课件,把原来美丽的小村庄的画面展示过渡到很多年后风沙满天,裸露的土地,让学生看后自由说,尊重学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的对话,学生的回答充分展现一种民主氛围。
2、问题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被()毁灭了。学生自由读课文,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想,挖掘文章的内涵,”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被什么毁灭了”?学生的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村民、有的说是洪水、有的说是斧头,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体现了民主的氛围,学生自由说,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3、师生合作,自主探究,师生合作是本堂课的中心环节。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相互启发诱导,体现了一种和谐的探究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强化了自主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教师从教课文中跳了出来,树立了为学生而教的新观念,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参与率高,课堂气氛活跃,从过去的”要我学”过渡了”我要学”。通过探究,活化知识,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甚至能知其必然,初步掌握了探究语言文字的门径。
第四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定稿]
一、初读全文,练习朗读,了解故事结构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课书,(板书课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们读一读课文,一边了解这个故事,一边练习朗读。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
生:一共六个自然段。
师:围绕着这个小村庄,故事开头是怎样讲的?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但落掉了一个字。)
师:你可能是因为紧张落掉了一个字,这次你再读,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全班读第一自然段。)
师:开头讲“早先有个美丽的村庄”(板书:美丽),对应着这个“有过„„”,课文最后讲了这个小村庄哪去了?第几自然段讲的?
生:(读第五、六自然段。)小村庄被河水冲走了。
师:课文可没有说“冲”走了,而是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卷”。
师:被谁卷走了?
生:咆哮的洪水。
师:“咆哮”是口字旁。从哪儿发声?(从嘴里。)从谁的嘴里?(猛兽。)从猛兽嘴里发出声音,我们就说猛兽在咆哮。课文里可不是说猛兽,是说什么?
生:(齐)洪水。
师:洪水发出的声音非常可怕,像猛兽叫一样。所以我们也说洪水在咆哮。有一个成语形容非常可怕的事物叫洪水猛兽。
师:这里还剩下什么?什么都没有了。(板书:什么都没有了)你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这里有一个很美丽的村庄,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说这里什么都没有了。那么很自然,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会写什么?
生:会写这个小村庄是怎么没有的。
师:好我们读课文的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生读第二自然段。教师指导“裸露”一词的读音。出示投影片讲解“犁”的意思。)
(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范读“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一句,指导如何断句。学生练习。)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谁能用村民的一个动作来概括小村庄是怎么没有的?
生:砍树。
师:(板书:
1、有过,很美丽——2、3、4、砍树——
5、6、什么都没有了)这样读课文,一边读一遍思考归纳,课文读完了,课文的结构就在脑子里清晰的呈现出来。
二、细读课文,感受村庄的美丽和毁灭
1.出示小村庄图片,学生欣赏并描述小村庄的景色。
师:被卷走的小村庄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可配乐朗读,体会村庄的美丽)
2.深入品读,感受村庄被毁的原因
师:这样美的小村庄。最后被毁灭了。你们概括的原因,是村民们砍树。可是我有些困惑:村民们要在这里生存,要种庄稼养活自己,上山去砍一棵树,制作一些农具,不行吗?村民们要在这里居住,上山砍几棵树给自己盖一间房子,不可以吗?要生活好,需要几件必要的家具,砍一棵树造家具,可以理解吧?你看,不砍树,村民们就没法生存,砍树本身有错吗?
生:没有。
师:那“砍树”的行为怎么会把小村庄毁了呢?这不矛盾吗?
生:大家都去砍树,就把小村庄毁了。
生:砍得越来越多了,就把小村庄毁了。
师:砍树造房造农具本身是没有错的,我们要生存就要利用自然资源,但是砍树确实又毁了这个小村庄。这个矛盾我们通过阅读课文来解决。现在我们就来品读课文,看看小村庄的村民是怎么砍树的,是一种怎样的砍伐才把整个村庄毁掉?你一句一句地读下去,重点的地方画一画,体会它的意思,看看小村庄的村民们是怎么砍树的。
(学生独自或三五人组成小组研讨、读书。持续五分钟。)
师:很多同学向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生:我找的是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我的理解是,树木不断地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地扩大,这个“不断”说明村民们是一年到头不停地砍树,世世代代,从没有间断过。
(生齐读这句话。)
师:你从“不断”一词品味出小村庄毁掉的原因,请你把原因写到黑板上。
(生板书:不间断地砍树。)
生:“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他们砍树的时间很长,每一年都要砍,每一代都要砍。
师:时间很长。用一个词语来说,叫什么?“世世代代”。(学生板书:世世代代。)
生:我找的也是第三自然段中的:“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我觉得他们砍树看得很过分,因为他们想要的是应有尽有的家具,您刚才说的做家具是做必备的家具,而他们是必备的要做,没必要作的也去做,只要想到的就去做,“应有尽有”,这就很过分。
师:你抓住“应有尽有”这个词语品味出村民们砍树很过分。那么你总结的原因就是什么?
生:很过分。(生板书:很过分。)
(教师出示这段文字,全班齐读。)
生:我也是找的这句话,我读到“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我想,山上的应该有上亿棵树,而小村庄只有几十户人家,一家盖一栋房子根本不会砍掉那么多树木,他们肯定是没完没了地盖了很多房子,才毁掉了整个山坡上的树木。
生:我从“一间间、一栋栋”感受到村民们不是每家盖一间房,而是每家盖三间五间很多的房子。
师:你的语感也很敏锐,感受到村民们盖房子也很过分。
生:我说的是这段话的最后一句:“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我感到,柴烟消失得很快,树木也跟着柴烟快速地消失。
生:这里“大量”这个词说明他们不是适量地砍,而是砍的树木很多,当成柴火烧掉,太过分了。(学生板书:大量)
师:(出示文字投影片:①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②还有大量的树木被当作柴火烧掉了。)同学们的语感很敏锐,你对比着读,想象一下第一句话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大量的树木被当作柴火烧掉,太可惜了。
师:为了烧火做饭烧掉大量的树木,太不值得了。
生:我对比着读发现,上面的句子让我感受到那个柴烟消失的样子,觉得很可惜;而下面的句子就没有这种感觉。
师:对了,下面的句子只是叙述,上面的句子是形象地去描写,你读起来感受就很强烈。这个句子还写出砍树是天天进行,因为生火做饭是每天都要进行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上面的句子,感受小村庄的村民是怎么砍树的。
(生齐读这段话。)
生:我找的是第四自然段:“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靠着锋利的斧头生活,就是靠着砍树来生活,就是他们生活中总要砍树。
师:砍树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生:我补充一点。“锋利的斧头”这个词语,让我感到他们砍树时,对树木毫不留情,以砍树就倒下了。我读这心里就特别难受。
师:看到“锋利”一词,你有这种感受,这是多么的可贵。
生:我也补充,他们每天都大量的砍树,就靠这个,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师:(出示文字:“不管„„,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想一想:人们只管砍树过日子,有哪些现象人们视而不见?
生:山坡上出现裸露的土地,他们根本不在乎。
师:土地裸露,他们根本不管。你来造这个句子:“不管„„,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不管山坡上裸露的土地有多少,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不管柴烟怎么污染天空,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不管山坡上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幸福安康。
师:是幸福安康吗?看课文原句“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体户体会,怎么理解?
生:天空被污染,土地被裸露,树木被砍伐,这不可能是很好的生活,只能说是还可以。
师:对,课文没说他们日子过得不错,而是在不错前面加了一个字“还”,你再读,味道就不一样了。表示什么?
生:还都不错,表示他们的日子一般般。
师:你再读这句,体会体会。
生齐:“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生:我觉得,村民只管砍树,不去种树,毁掉了小村庄。
师:说得好。我们在看课文的三四两段。(出示课文三四自然段文字)刚才,我们把这两段联系起来体会。发现,看到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他们管吗?(不管)看到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他们管吗?(不管)看到柴烟污染天空,他们管吗?(不管)他们只管什么?
生:只管过自己的日子。
师:这样联系起来阅读思考叫“品读”。还有什么感受,继续说。
生:我读第二自然段:“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我觉得,他们砍树很随便,很随意,一点不觉得可惜。(学生板书:很随意。)
生:我体会,“谁家想盖房”,谁愿意盖房就可以去砍树,谁愿意造犁就可以去砍棵树,很随便,乱砍树。
师:随意砍伐,一点计划都没有,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生:叫“乱砍滥伐”。(学生板书:乱砍滥伐)
生:我该他们补充,我觉得,他们感到砍树是毫不犹豫的。
师:体会得好。你体会这个句子,“想盖房、想造犁”和“就拎起斧头”中间有没有空隙,又没有犹豫?
生:没有。一想了马上就砍,而且没有想一想后果。
师:都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了,形成了一种生活的方式了。你们这样读课文,品味出自己的感受,在读课文的时候,把我们的感受再放入课文中去,课文的内涵就丰富了,我们的课堂也就丰富了。
小结:
师:(手指学生写下的板书)你们认为小村庄村民,世世代代不间断地砍树,很过分地砍树,随意砍树,乱砍滥伐,这样毁了小村庄。(看到学生讲“滥”字写错)“滥”字怎么写?谁来写给大家看。
(一生上来写下一个大大的“滥”字。)
师:(指导学生认识“滥”字,齐读“乱砍滥伐”一词。)
3.品读结尾,感受村庄被毁
师:这样的砍伐小村庄能不消失吗?我们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出示文字:①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②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向了何处。)读一读,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句话“小村庄”后面有一个逗号。
师:有逗号一般就要停顿。听老师读。(范读这句话。)中间那个停顿,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起小村庄的村民,为他们担心。
(指导朗读这句话。)
师: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什么都没有了”后面一个破折号,解释都是什么没有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还有吗?(没有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有吗?(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吗?(没有了。)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老师有个问题,“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已经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了,可是后面还要写“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有必要吗?
生:没必要,这样写就重复了。
生:有必要,这是强调。强调就是因为这个锋利的斧头,所以小村庄被毁灭了。
师:这里的“锋利的斧头”代表了什么?
生:代表村民们的乱砍滥伐、只砍树不管种树的行为。
师:这是在告诉人们,小村庄被卷走了,村民们那种乱砍滥伐、只砍树不管种树的生活方式也宣告结束,这样生活只能管一时,不能持续长久。
(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段话。)
三、设置情境,表达认识
师:原先的那个美丽的小村庄没有了,河坡上空空荡荡。后人为纪念这件事,要在这片空旷的河坡上立一块木牌,上面要写一句话,让所有经过这里的人看到这句话,引发思考,为之震撼。这句话写什么?
生:不要乱砍滥伐,要多种树。
生:乱砍滥伐的后果就是这样。
生:你怎样对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怎样对待你。
生:如果你只知道向大自然索取,而不保护大自然,大自然会惩罚你的。
生: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棵树至少需要十年,这片森利有可能已经存活了百年、千年、甚至万年,但人类将它毁灭,却只是一瞬间的功夫。
生:要超越自然,必须爱护自然。(教师引导修改为:“要想拥有自然,必须爱护自然。”)
师:老师出个主意:从课文中找一句话写上去,找哪一句?
生:我选课文第一句话:“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村庄。”我改为:“在这片河坡上,早先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师:好。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在一片空旷的河坡上立着一块木牌。你念这块木牌上的字。
生齐:“在这片河坡上,早先有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四、拓展实践,进一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老师留一个作业:过了一段时间,这片河坡上又来了一批村民,看到了木牌上的句子。他们在这里住了下来,他们会怎样在这里生活?请你写一篇小故事,设想一下这些村民应该怎样生活,篇幅与这篇课文相当就行。下课。
第五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在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山上森林茂盛、苍翠。如果你走过村前的小河,一低头就能够看到一尾尾肥美的鱼儿在河底五彩的石子间自由自在地嬉戏。一抬头看到瓦蓝瓦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深深地吸一口气,新鲜的空气沁人心脾。你现在感受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村庄。(齐读: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打开书本P25
1、自由朗读课文,用上“开始、后来、最后”来说一说小村庄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凸现矛盾,提出问题: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吗? 课件出示:郁郁葱葱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村前河水(),天空(),空气()。
(1)朗读指导:你觉得这个小村庄美吗?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2)你读了这段话知道了什么?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是呀,这个故事的结尾是什么?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课件展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2)朗读指导
引导学生体会对小村庄消失的惋惜之情。并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出来。
3、提出中心问题:读到这,你想知道什么?或有什么疑问呢? 预设:是什么让这里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呢? 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合作探究,发现问题
小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1)默读2―4自然段,请你用“―”画出描述原因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写写感受。
(2)四人小组讨论,选一个原因,说说你们抓住哪些关键词体会到什么?
2、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预设1:(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理解“谁”“拎”“一棵一棵”。任何人都可以去山上砍树,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板书:随意砍树)预设2:课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从这句话中的一年年,一代代可以看出时间很久,但是没有人去阻止这一行为。这句里有两个“不断”和省略号,它们表明了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这里的两个“不断”和一个省略号,动态地、含蓄地表明了“过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预设3:课件出示: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这里连用了三个“变成”,构成了排比句,它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这个句子表面上描述了人们“利用”树木的一种方式──用树木作柴烧,但却深刻地表达出了对人们的错误行为的一种遗憾和谴责。
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 排比句子练习:(课件出示)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板书:过度砍树)
小村庄的人们,不断砍伐树木,肆意破坏环境,他们的未来又会是怎样的呢? 齐读: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这句话,也是一种对当时情况的实实在在的说明,但是其中的一个“还”字,却表达出了一种较为勉强的味道(试着去掉“还”字,意味大不相同),实际上是对人们行为的否定。预设4: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一直没有停,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两句对比,有什么区别:
拟人的修辞方法的使用,形象地说明了大雨连续不断,几天没停,有着浓重的感情色彩,表达了大雨对人们无知行为的愤恨。
预设5: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咆哮”“卷”说明了洪水汹涌,破坏大自然的环境,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3、领会道理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1)()没有了。(2)学生补充
(郁郁葱葱的森林)没有了,(清澈见底的河水)没有了,(湛蓝深远的天空)没有了,(清新甜润的空气)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3)现在你读这句话,又有什么体会?
“锋利的斧头”代表着人们对树木森林的无情的、残酷的破坏、短视的利用,甚至可以说是那些无知的人们的一种象征。“锋利的”,更突出地表明了破坏的残酷、无情。
(4)指导朗读,读出对村民无知行为的惋惜之情、愤怒之情。(5)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拓展延伸,环保教育
1、小村庄不复存在了,我想对村庄的人们说什么?
2、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我们人类还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小练笔:任选一题 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
所有依赖地球生存的人们,我奉劝你们„„ 我想设计一句保护环境的标语„„
3、总结:
让森林永远郁郁葱葱,让河水永远清澈见底,让天空永远湛蓝高远,让空气永远清新甜润,让我们永远记住,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教学反思:
我备课设计用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在教学本课时,由于自己没有调控好,只进行了三个环节的教学。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开课,我创设了深山密林中的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的情境,导入了新课。一边复述,一边再现“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这四个词语,让学生对这几个词语进一步的理解。接着,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步,我是想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但现在想想,这样太浪费时间,偏离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写写自己的读书感受或困惑,也能让学生熟悉文本,而且节省了时间。
第二环节:凸现矛盾,提出问题
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学习了第一自然段,感受村庄的美丽,然后,跳到了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知道小村庄没有了,凸现矛盾随机让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纷纷举手,但都没有提到要预设探究的中心问题,我处理很不当。我急了,就说我们一起来探究鸿斌同学提出:“小村庄的人们为什么要乱砍伐树木”的问题,我又没有灵活地把学生的问题转到我预设探究的问题来,很糊涂就板出了“小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造成了学生在自学探究开始是无所适从。我在想:自己的预设太完美了,以为学生一定能提到那个中心问题,完全没有预设想到学生没提到怎么办。备课是理想的,上课时现实的,我的教学机智何在?我很糊涂!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由于受上面的影响,学生过了一段时间才转入正题学习。在引导学生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时候,我又不想把我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每一个句子都让多个学生去谈体会,这样一来,时间花了很多,拖了下一环节的学习。学生能抓住关键词去体会,有的学生体会也到位。有三个同学的回答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个是文彤同学,她能从“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这句话体会到这是人们乱砍伐树木的后果;一个是依芳同学,她能抓住关键词“谁家”、“一棵棵”体会到人们砍树很随意、没有人去管;一个是椿升同学,他能体会到“锋利的斧头”就是指那些砍树的人们。听到这些同学的回答,是这节课最值得我欣慰的。
一节课要结束了,没有时间进行第四环节:拓展延伸,环保教育,一节课下来,我没有按原设计上完,我觉得非常遗憾。这节课,我能引导学生抓住了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也能引导学生体会排比句和拟人句的表达效果,但朗读的指导又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