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湖花园小学环境教育学科渗透工作制度(范文)
西湖花园小学环境教育学科渗透工作制度
二00八年九月
一、指导思想
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增强善待环境的意识,提高环境素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认真贯彻学校绿色学校创建计划和绿色学校工作制度,落实学校上面发展规划中关于绿色学校创建的目标,明确学科教育教学在环保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在课程中有机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让学生们对环境问题进行多种角度的参与与实践,并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工作机构
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组长(校长)
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副组长(德育副校长 教学副校长)德育办、大队部
教导处、教科室
三、工作原则
1、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课堂教学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必须与学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鼓励和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责任感,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2、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
将历史上的环境变迁、重大环境事件与当前的环境状况结合起来,起到以古鉴今的作用。
3、整体性原则。
一方面,应从整体上考虑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跨学科性,另一方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应从整个世界、整个人类的全局出发,以一种全面的观点来认识白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的密切依赖性,既要重视自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也要重视人文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4、传授知识与培养意识、价值观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具从事环保的技能,主要是通过传授环境知识,培养学生对环境、对人与社会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其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行为模式。
四、工作要点
1、对语文学科的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安排学生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就某一环境问题进行演讲或辩论,编写故事,写建议书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把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树立环境意识,并在生活中成为保护环境的实践者和倡导者。
2、对数学学科的要求
在小学数学中,环境教育可以结合具体数学知识进行渗透。在课内可进行数据分析、统计、计算、绘制图表,进行讨论、游戏等形式,在课外可以进行实验与调查,野外考察,环保宣传等。通过让学生进行计算,使学生自己发现一个惊人的现实,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教师因此再进行适当的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3、对科学学科的要求
常识学科中包含着极其广泛和重要的环境教育思想和内容,通过常识课教学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的信念。生物和环境教学内容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开展环境教育的专题活动。其中环境考察课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典型形式。另外可以进行动、植物的养殖,环境科学实验,环保宣传,乡土地理考察等活动。
4、对思想品德的要求
小学思想品德课可能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环境保护和节俭教育。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德育相关的规律,因此开展活动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5、对音乐学科的要求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绝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以活动课的方式开展教学的,这为教师开展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要求教师不要局限于艺术教育,应把它作为社会教育的有机部分。一般采用如下形式:讨论、游戏、表演,同时注意营造气氛。
6、对体育学科的要求
在体育学科中进行环境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科学锻炼身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能力,加强学生关于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危机,社会发展受阻,运动形式减少等不良后果的认识;另一方面要促使学生在户外运动,野外郊游时采用一些合理的健身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推理法、提问法、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游戏或查阅有关资料渗透环境教育。
7、对美术学科的要求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结合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既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又能学习环保方面的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在手工制作课中,利用废物制作一些有趣的小作品:用旧饮料瓶、易拉罐、纸盒、碎布等,指导学生制作布娃娃、烟灰缸、笔筒、小汽车、火车、飞机、自行车、帆船等玩具;用旧的挂历、杂志、报纸,通过剪贴可制作风筝、装饰画、文具袋等;用碎毛线、蛋壳,涂上色彩拼各式人物、动物等。这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五、工作方式
1、看
通过检查教案,了解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是否适宜地进行环保教育,教研组长把检查结果报教导处,学校表扬优秀督促落后;
2、听
教导处、教科室干部不定期进入课堂听课,掌握教师利用课堂主阵地贯彻宣传环保教育情况;
3、谈
通过座谈了解教师、学生对学校环保工作的关心程度,师生的环保素质、环境道德水准状况。是否能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
4、比
教导处、大队部联合举行环保主题活动并评奖;
5、评
语文组老师根据学校计划,鼓励学生利用业务时间撰写环保小论文,并向校报推荐优秀作品,举行有关环保方面的作文竞赛并评奖;
第二篇:小学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实施计划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学校环保教育计划,明确语文学科在环保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在语文课程中有机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让学生们对环境问题进行多种角度的参与与实践,并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主要目标
1、初步了解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有关课文中涉及到的环境科学知识、环保意识教育。
2、了解当前重要的几大环境污染问题,正确树立保护和改善环境意识。
3、培养环境道德观,把环境道德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4、培养批判性思维,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具体要求
1、学习课文,巧妙渗透。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材中,有相当部分的课文包含了环境教育内容。只要教者在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明白自然界必须保持生态平衡,破坏了这个平衡,都有可能使整个自然界遭到灭顶之灾。又如在教学《云雀的心愿》 课文时,课前让学生先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环境污染现状,让学生讨论思考:
1、如何防止土地的沙漠化、温室效应现象。
2、我们小学生能为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做些什么切实可行的工作?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体会到人类生存环境遭破坏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2、结合朗读,自然渗透。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强朗读,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如在教学《走,我们去植树》、《鸟语》、《九寨沟》、《沙漠中的绿洲》等这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3、写作训练,有机渗透。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首先,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环保记事本,让学生随时记下自己为保护环境所做的事,哪怕是随手关灯、关水龙头,节约用纸,分类倾倒垃圾,种植一棵树木等日常生活小事。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一种可贵的环保意识,进而又渐渐培养和形成种种更为可贵的环保习惯。
其次,每当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游览一个地方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把活动内容记下来。在活动之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常常能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例如在放寒暑假或组织春游、秋游时向学生布置任务:每到一个地方,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手写下来,通过对祖国河山的真实描写,反映你眼中的生活环境,抒发你心中的真情实感。
学生所写的作文中,往往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的,也有对所见景致有所欠缺之处深深忧虑的,更有对改善环境提出自己见解的。通过有目的地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这是作文训练中进行环境教育,同时也是环境教育丰富作文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
如此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既增强了学生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又培养了他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坚持长期有效的渗透,必将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三篇:小学科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实施计划(精选)
小学科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学学科就是培养学生注重对与自然环境相关的事物的探究,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主要目标
1、初步了解在小学三至六年级科学教材有关课文中涉及到的环境科学知识、环保意识教育。
2、了解当前重要的几大环境污染问题,正确树立保护和改善环境意识。
3、培养环境道德意识,把环境道德教育作为科学教学中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4、培养批判性思维,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具体要求
1、结合教材,有机渗透。
小学科学教材中,有相当部分的课文包含了环境教育内容。只要教者在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利用教材为载体,渗透环境教育,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有很多课文内容就是和环境有关系的,例如三年级学习《水》这一单元,使学生明白水净化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保护水资源的习惯。学习《纸》这一单元,教师就抓住切入点,让学生算这样一笔账:如果浪费一吨纸,生产这一吨纸要消耗多少木材,这些木材成长需多少年,它有多大的生态效益?纸厂生产一吨纸,工人要花多少劳动,要向河里倾泄多少废水,这些废水对生态造成多大危害?算清了这笔账,学生不仅会养成爱惜纸张的习惯,而且受到一次生动的环保教育,对于影响生态环境的复杂的制约因素有一个辨证的认识,由此还可以对其他生态问题举一反三,收益将是多方面的。
2、利用科技节,巧妙渗透。
(1)科学教研组的老师紧扣环境保护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小博士”的比赛。通过比赛,使学生更好的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开展“我爱祖国蓝天”科技竞赛,对飞行赛产生的废纸杂物要积极回收,并结合制作小报来自然渗透环境教育。
3、利用环境角,自然渗透。
利用科技教室环境一角,让学生栽培一些花木,无土作物,在栽培中渗透花木对自然的影响,学生对自然的接触,自然渗透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综上所述,将环境教育结合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校科技组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的一些环境教育的要求及措施,主旨在于通过多学科、多渠道、多方位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体悟、理解环境教育的意义所在。
第四篇:政治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政治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课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马桥中学政治备课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理解我国资源现状,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及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掌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探究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组织环保活动的能力,提升实际的环保能力。
3、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教育渗透点
1、通过了解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及我国资源现状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和大自然相处,唤起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并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点。
2、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性的学习,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做些什么?落实实际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教学重点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要求、必要性 教学难点 我国的资源现状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多媒体课件呈现
人
从
众
森
林
木
(二)老师提问: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什么问题?
人口逐渐增多,森林资源逐渐减少,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加。
(三)学生回忆:人口问题、环境问题。
(四)过渡:面对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二、探究新课
(一)探究我国资源现状
1、“一次性筷子”的活动
活动过程:(分组讨论)和你的家人使用过一次性筷子吗?
你知道一次性筷子是怎样制成的吗? 使用一次性筷子有何危害?
你如何看待我们中国是一次性出口大国这件事? 链接:教材59页两段材料(一颗50年树龄的大树)介绍:日本的做法
提问:表明了我国资源开放利用中的什么问题?(我国资源开放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2、自主阅读,探究问题
课件呈现: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煤炭、钢铁、水泥产量多年雄居世界之冠。但如果把人口和资源联系起来分析,就变成了一个资源小国。我国的水、耕地和20多种主要矿产的人均值分别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
4、1/3和1/2,许多重要资源开始出现紧缺,向我们亮起了“黄灯”。我国矿种虽然比较齐全,但部分矿种供需失衡,在大宗支柱性矿产中,大型矿床和容易选冶的矿产地少;在查明的资源中,可直接开发利用的少。
问题:材料表明了什么问题?(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3、归纳提问:
1、2中表明我国的资源现状是什么?教材59页。
4、过渡: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应当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探究可持续发展战略
1、自主探究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2、合作探究
情境故事:牧场农民的选择(教材61页材料)
问题
假如你是一位牧民,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分别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是什么?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是什么?
你能列举符合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例子吗?有哪些?
合作探究过程:
分成五个探究小组,每组负责一个问题; 小组成员充分讨论,老师也参与讨论; 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形成共识。
(三)学以导行,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动。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62页内容。
2、结合实际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3、学生积极回答。
4、师生共同总结(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粮食;课本循环利用;用布手帕,少用一次性餐巾纸;少吃或不吃口香糖;不乱仍垃圾;自备购物袋,尽量不使用塑料袋;不乱仍废旧电池;使用无磷洗衣粉;义务植树……
三、应用巩固
今年是实施绿色无锡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关键之年,为进一步深化我市青少年绿化工作,增强广大青少年的绿色意识,认真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植树育人原则,全面推进绿色无锡建设,根据全市造林绿化工作会议和团省委的有关要求,决定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绿色无锡·青春行动”主题活动。
1、在无锡全力打造绿色城市品牌中,你认为应该坚持哪一发展战略?
2、“绿色无锡”行动符合什么样的发展观?无锡经济建设在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3、在建设“绿色无锡”这一行动中,作为青少年你能为它做些什么?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用
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我国的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要求、必要性这两个
问题,认识导我国目前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要的是要积极落实到行动中去。假设我校组织一次环保宣传活动,请每一位同学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第五篇:物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物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电功率
2010-9 【教学目标】
1.知道用电功率来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及电功率的单位“瓦”或“千瓦”,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比较的能力。
3.从环保角度让学生节约用电,尽量少开大功率的用电器。【教学重难点】用比较法概括出电功率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而会用电功率公式p=W/t来进行计算及电功率的测量是本节课的难点。【环境教育渗透点】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制约点,尤其是电能。它不光输送、使用方便,无污染,而且作为二次能源,要得到它,必须消耗更多的其它能源,节约电能,更能很好的节约能源。
电能是现代家庭中都经常使用的能源,节约电能我们可以从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做到。本课通过学生渗透节约电能的知识的学习,可以明白节约电能也是保护地球保护家园的道理。
【教学方法与过程】实验探究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导入: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着手,提出为什么电能表的铝盘有时转的很快,有时转的很慢,并用具体事例,从生活的经验着手。
教师演示实验:分别把一只“25w”、“200w”灯泡接在家庭电路中(关闭其它用电器),观察铝盘的转速,相同吗?(不相同)那么在这一段时间里它耗电相同吗?(不相同),生活经验告诉了我们这些 道理。为什么不同的用电器耗电会不同呢?换言之,在相同的时间内,不同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不同,继而引出电功率的概念,从而提出课题—电功率。1.电功率定义?
2.电功率单位:瓦特(w)千瓦(kw)
1kw=103w(单位换算)3.常见用电器电功率(学生了解)
如:电视机
约200w
空调
约1000w
电冰箱
约100w 4.用电器电功率规定:不同用电器有不同电功率,那么到底是怎样规定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呢?(就是看1 s内她所消耗的电能是多少),得出电功率公式:P=W/t 符号意义单位:
W—消耗电能—焦耳(t)
T—所用时间—秒(s)
P—电功率—瓦特(w)5.引导学生由p=W/t 得出 W﹦P﹒T 6.例题赏析: 7.作业 【教学小结】
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用比较归纳 法总结出不同用电器所消耗电能一般不同,进而提出电功率概念,通过电功率计算公式,让学生通过公式变形,掌握简单计算,让学生了解大功率的用电器所消耗的电能一般很多,提倡学生节约用电,有序用电,不无顾浪费,从而增强学生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