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训机构初三语文教案7
一、检查作业,相机指导
二、复习《词五首》 《望江南》、词中写思妇晚妆初罢即登楼望江,等待征人归来的词句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2、词中通过眼前所见,烘托出一种空旷无聊、怅然若失之感的词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3、词中表现思妇看到与丈夫昔日分手之处,愈觉神伤的词句是:肠断白蘋洲。4、词中与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句话意境相似的词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渔家傲•秋思》
1、词中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觉的词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词中以南归大雁去而不留反衬边地荒凉的词句是:衡阳雁去无留意。
3、词中通过渲染战时的肃杀气氛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的词句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词中道出将士彻夜无眠的感伤之情的词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6、词中能表现词人边关思亲与渴望边陲立功矛盾心理的词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风光的诗词名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使至塞上》),“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1、词中生动描绘千百猎手满山遍野的威武气势的词句是:千骑卷平冈。
2、词中动用典故既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重用,又含有对朝廷的贬谪的不满情绪的词句是: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词中表现作者决心报效祖国,立功边疆,实现报国壮志的词句是:西北望,射天狼。
4、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典故表情达意的语句,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 《行路难》)“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词中表现作者满怀壮志,希望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为国家效力,有机会建功立业的词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6、词中与“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意思相近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武陵春》
1、词中触景伤情的词句是: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2、词中抒写人去楼空,万事皆休,还未开口,泪已先流的悲苦之情的词句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词中写词人想泛舟解愁,却最终无奈作罢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句,《武陵春》中把“愁”写得更有分量,想像新奇而生动的句子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
1、词中表现词人愿为国家效力,梦中也不忘报国志愿的句子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词中表现戍边将士骑术精湛,射击高超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词中表现词人欲助君王实现统一大业,为自己树立千载美名的词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4、李白《行路难》中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破阵子》中同样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名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5、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戍边将士的诗句,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6、词中借虚幻的梦境实写对军旅生活的渴望的句子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7、词中写尽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
8、词中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相同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9、辛弃疾既是一位杰出的词人,又是一位征战沙场的将军,《破阵子》一词可以说是对其军旅生活的概括,像他这样的文人将军,在我国古代也多有出现,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 《渔家傲》),“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满江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三、课堂练习
做一份《词五首》课时练习,巩固复习成果。
四、复习《出师表》 词语解释
1.崩殂 死(皇帝)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实在;时 3.盖追先帝殊遇 原来是;优待,厚遇 4.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5.恢弘志士之气 发扬扩大 6.陟罚臧否 善恶 7.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显示;治 8.是以先帝简拔 因此 9.以遗陛下 给予 10.悉以咨之 都;询问 11.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12.躬耕 亲自 13.猥自枉屈 降低身份
14.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15.由是感激 感动,激动 16.遂许先帝 于是;答应 17.二十有一年 通“又”,表余数 18.夙夜忧叹 早晚 19.恐托付不效 实现
20.深入不毛 不长草(的地方)21.庶竭驽钝 差不多;比喻才能平庸 22.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重任 23.以彰其咎 表明,显扬;过失 24.咨诹善道 询问 25.临表涕零 流下眼泪 句子翻译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家会有司论其刑赏。
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 及有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4.必能使行和睦,优劣得所。
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6.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因此我很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7.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陛下也应自行谋划,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考察,采纳正确的意见。问答总结
1.本文中诸葛亮主要向刘备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答: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2.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3.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答:三条建议:(1)建议陛下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们的精神,广开言路;(2)宫廷和丞相府是一个整体,里面的人都是国家官员,对他们实行提升、惩罚、表扬、批评,应当用一个标准,严明赏罚;(3)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即亲贤远佞。目的:上面这些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都是为了出师。只有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葛亮才可以后顾无忧,专力伐魏。
4.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答:反复强调的是“亲贤远佞”,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广开言路
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作者以先汉、后汉的历史事实说明了亲贤远佞的利弊,促使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5.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答:不难看出,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刘禅听了,忠言而不逆耳,十分得体;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禅。文中虽然明提陛下只有八次,但暗提陛下尚有五处(即“诚宜开张圣听”之前,“宜付有司”之前、两次“悉以咨之”之前、“则责攸之”之前),实际共十三处,或表忠诚,或表心愿,或提具体建议,表明诸葛亮处处为刘禅着想,使再昏庸的皇帝也不能无动于衷了。总之,“受恩感激”,“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
6.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 贤臣——稳定政局,提兴德之言
后主——亲近贤臣,听取他们的“兴德之言”,赏罚分明,以保持国内政局分明
7.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最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还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 的话?
答:也隐含着他对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能否采纳建议,修明内政的担忧,透露出他复杂矛盾的心情。刘禅十七岁继位,诸葛亮此次出师时他也只有二十岁。刘禅暗弱昏庸,亲信宦官,远避贤能,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对后主确实是无法完全放心的。然而刘禅毕竟是主,诸葛亮是臣,尽管他有很多的不放心,却不能完全明白地表述出来,他只能一再表明其忠心,以先帝托孤、先帝遗志为理由,劝勉后主广开言路,亲贤远佞,以安定大局。说的过多,语气过于教导,难免有教育后主、倚老卖老之嫌,所以他言而未尽。
五、布臵作业
1、背诵《出师表》;
2、背诵课后古诗词前五首;
3、阅读《名著导读》,背诵重点句子;
4、做段考复习卷一份。
第二篇:培训机构高二语文教案5
一、检查作业,相机指导
二、讲授新课《咬文嚼字》
1、作家作品:
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回国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开华人美学研究的先锋。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敢代他的地位,无作品敢代替此书。他早年就读爱丁堡大学时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时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朱光潜脚踏着中西文化,穿越20世纪,与苦难中奋斗的中国一同走过从前。他的一生是一部浅近而深奥的大书。我们对他的理解,只限于现在阅读的《咬文嚼字》,相信通过今天的阅读,同学们一定回收益匪浅。
2、读课文,思考问题,做字词练习
第一个实例,“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两句话有什么差别?你得到什么启示?
读《史记》的原句和王若虚的改句,想想原句和改句意味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有什么心得体会?
先想想“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再读课文的分析,你从中又得出什么感想?
3、精讲课文
解题:“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买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精讲第一部分(1——5)
分析第一层(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提问: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 明确:
①“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语气坚决。
②六个“你这……”。——感情强烈。→启示:A.思想感情不同
③“你是个好小子。”——表假定语气。
④“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启示:B.结构不同,不合逻辑
→启示:C.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提问: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
明确:对比;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提问: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明确:例子来源于名家名篇。启示: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本文的材料丰富,无论是记忆中的,还是资料中的,都得有资料。如文中的《红楼梦》、《水浒》、《屈原》、《史记》等。积累知识的方式:笔记、卡片、索引等。
分析第二层(3、4段):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提问: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明确: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提问: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
明确:①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②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③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之意。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启示: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
提问:由此例改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明确:修改作文是推敲字是否恰当地表情达意。
分析第三层(5段):不同的字眼不同的意境。提问: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 明确: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
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
提问:世人与钱钟书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明确:
A.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
B.钱钟书不迷信,不盲从,独抒新见。他认为哪一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就用哪一个字。
启示:品味语言要独立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就行。提问:与前面例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
明确:从文字表达的意境。总之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着思想感情走的,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意境。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小结:第一部分举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三、课堂练习
做《咬文嚼字》课时练习一份,当堂订正,巩固学习成果。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翻译默写《归去来兮》;
2、预习《咬文嚼字》第二部分。
第三篇:初三语文教案
《月下独酌》 知识与技能: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3、学习对月光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内容,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并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及诗歌中的名句。
2、以诵读促思考,通过反复吟诵品味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
重点 1.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 难点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一、导入新课
1、以李白有“诗仙”之美誉引出作者介绍,请学生吟诵学过的李白诗篇。
2、简介写作背景。学生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诗篇。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简介作者,为课文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
诗人是一人在饮酒还是与人共饮?学生根据预习回答。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客中作》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二、初步理解,整体把握
1、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大意。
2、词义答疑,出示重点词。除课下注释外,可补充:“徘徊”:来回走。
三、深入研读
1、既然诗人在独饮,为什么要写成“三人”?具体是哪“三人”?
2.如何看待谈笑风生的'成三人' ?
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
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3.'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表明作者怎样的心境?
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
4、月”、“影”伴“我”月下饮酒,看似诗人自得其乐,场面热闹,实则写尽凄凉孤独。让学生通过读,沉浸到文本中,品味诗歌的深层内涵。本部分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教师要适时指导,点拨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感悟。
四、深层探究
1、怎样理解诗歌最后两句?
1.李白究竟为何孤独?
(1)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2)他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3)他对现实人生的领悟与拒绝,让他感到孤独.2.李白如何看待自己的孤独?
(1)”永”__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
(2)”期”__李白明白自己的孤独处境,但却陶醉于这一处境
李白所选定的人生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注定要以寂寞与潦倒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这些'无情'之物,为一生的知己,这可真是此时无情胜有情了。
2、揭示诗歌的主旨。自读,诗人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在仙境中重逢,可见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孤单落寞。读-品-悟,感悟本诗的深层内涵。
4、诗仙,既然是”仙”,就有超越平凡庸俗之处,就会凭虚御风,飘逸高洁,如同高高挂在斗牛之间的一轮清辉.李白的月亮,皆源于孤独.李白___”仙而人者”。
五、总结全诗
1、点明全诗的情感脉络。
2、想象在诗中的作用。由独而不独,到不独而独,独到不独的过程,体会诗人看似自得其乐,实则凄凉孤独的复杂感情。揭示本诗的情感内涵及写作特色。
六、布置作业
《从军行》
一、导入
《从军行》是汉代乐府《平调曲》名,内容多数写军队的战斗生活。这首诗是借乐府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
二、评讲 赏析全诗:
(一)全诗写了哪几个场面?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来犯,出征,围城,苦战。(最后抒怀)
(二)首联:
1.分析“烽火”这一意象。
古代边塞要地设有烽火台。边境一有军事警报,就通过烽火台传递信号,白天烧狼粪,青烟直上;晚上点燃柴火,烽火高照,看到了狼烟或烽火,便知军情紧急。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
2.赏析关键词“照”的表达作用。
一个“照”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烽火之猛烈,战势之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3.赏析关键词“自”。“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4.发端警竦
(三)颈联:
1、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为什么用典雅、庄重的词语?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2、第四句“铁骑绕龙城”,“铁骑”与“龙城”相对烘托了怎样的氛围?
“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
3、赏析“绕”字。
一个“绕”字,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和冒死赴敌的勇气。
4、“牙璋”才“辞凤
骑”已“绕龙城”,词采壮丽,对偶精整,而一气直贯,将反侵略的军事行动写得迅猛凌历,声势逼人。
(四)颔联:
1.作者是怎样做到“言少意多”的艺术效果的?
第三联描写了两军交锋的战斗场面。漫天大雪,纷纷飘下,军旗上画着的青龙白虎之类的图案,黯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风呼啸,战鼓雷鸣,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回荡在边地沙场之上。这里写的只是眼中看到的雪和旗的景色,耳中听到的风和鼓角的声音,但我从这里便可以想象得到,那兵来将挡、人仰马翻、刀光闪烁、箭簇纷飞、战马嘶鸣、杀声震地的壮烈战斗声面。那么大的一个激战声面,只用了十个字,就非常生动地勾画出来,的确收到了“言少意多”的艺术效果。
2.体会诗人描写战争的手法?
绘声绘色,以战地风雪烘托战斗之激烈。
(五)尾联:
颔联反跌尾联:尽管风雪苦寒,战斗激烈,仍然“宁为百夫长”,为保卫祖国效力。首尾呼应,完美地表现了“从军”的主题。
三、课堂小结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这首诗情调慷慨激昂,可以说是盛唐边塞诗的先声。
四、布置作业: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迁,犹言下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当韩愈到达蓝田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于是写了这首诗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2.结构:
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后四句转写“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第 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
3.译诗:
三. 讨论指导。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分析:
1.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三、课堂小结:1.这首诗叙事高度概括,写景境界开阔,抒情真挚动人,三者融合一体,形成了悲怆壮美的艺术效果,读来令人感慨不已。2.学生谈如何面对。
四、布置作业: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分析:
1.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雁门太守行》《别云间》教案1 〈一〉、导入新课
播放《雁门太守行》的朗读录音,让大家在欣赏录音中感情朗读的同时体会诗歌中的意境。
〈二〉、作者简介
由学生给大家介绍,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少有诗名,曾受到韩愈的赏识。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艺术上,他熔铸了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李长吉歌诗》传世。《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夏完淳,抗清英雄,这首诗是他被捕之后,押解离乡之前所作。云间,松江的古称。
〈三〉、检查预习工作
1、请学生齐读课文
2、请一个同学再范读一遍,注意指点他的句读,情感。
〈四〉、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弄请文章的大体含义,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等会共同商榷。
〈五〉、诗歌赏析: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能够回答的放手给学生解答,不能解答的教师引导点拨:
问题
1、诗歌的中心主题是什么:
明确:《雁门太守行》描写了边城危急的战斗形势,歌颂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悲壮!
2、首联颔联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学生学会从赏析的角度回答。
明确: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暴雨欲来,坚固的城墙似乎要被摧垮。“黑云”,象征敌情,“甲光”,写我方军情。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夸张的手段,描绘了平藩将士们出征的景象,渲染了一幅悲壮雄浑的背景场面。
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写的是平藩队伍进军途中的景象。这两句的意思是一派肃杀的秋色,悲壮的军号响彻原野,边塞上胭脂般的晚霞,逐渐凝成了紫色。夜色降临,将士们还在角声中奋勇前进,表现了出征将士们的同仇敌忾和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
3、颈联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明确: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诗人抓住“红旗”“半卷”这一军中特有的标志描写进军的速度——快。抓住战鼓“声不起”写寒冷至极,进而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作战的地点和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
4、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是全篇的点睛之笔,是平藩将士们爱国情怀的正面直接抒发。这两句诗运用典故,意思是说为了报答皇帝的恩德,将士们愿意手提宝剑效死疆场。在这里,诗人交代了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原因。正所谓“身首离兮心不惩”,“鬼魂魄兮为鬼雄”,为全篇做了一个有力的收束,同时升华了主题。
5、请以个同学尝试着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诗人运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独特的艺术想象,运用了象征、夸张、暗示、烘托、以部分代全体等方法,抓住特征描写事物,使战斗场面有声有色,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6、让学生模仿这一课,自己品味赏析第二首诗歌《别云间》:
本诗通过被捕离乡时情怀的抒发,表现了作者对即将永别的故乡的依恋和自己誓死不屈的决心。文章始终围绕“别”字抒情述怀,是本诗的主要艺术特点。
一、二句写再别。作者过去三年别家乡是为作“羁旅客”而别,即为抗清事业而奔走。而今天是作为被捕囚犯而别的。
三、四句写别情。因前后“别”时的处境不同,所以心情也不同。前时之别尚冀抗清有望,河山可复。而这次别后则自己不能再起抗清了,因而对破碎河山流不尽自己伤心之泪。
五、六句写死别。作者已知此次是死别,和前次别不同。前次离别故乡,是怀着慷慨的心情参加抗清,别还容易,而此次却难了,此去必当一死,死后家乡如何,父老如何,慈母、妻子如何,都令人依恋忧虑。
七、八句写别后。作者别后成了鬼魂,也还关心着故乡,与还要归来在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来抗清。作者将别时的感受层层写来,丝丝入扣,真挚地表现了自己的感情。
注意“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这一结尾,它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又”字充满感叹之情,显得极为悲苦。
〈六〉、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能些大义凛然的正气之诗?自己也试着写一首看看能写出什么韵味来。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1
【赏评】: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怀人感情。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二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
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过片两句,正面点明送别。作者用两个“送”字递进,将作者“黯然销魂”的愁苦之情描写得极为深切。加上作者自己家离长江不远的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益觉难以为怀。结末两句,是词人强压心中沉痛之情而对远去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愿与叮咛:希望友人到江南后,千万要与美好的春光同住。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第四篇:语文教案(初三语文)
第一课 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词语、汉字、要求会读,懂意思,重点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理解,会用。
2.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句型,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语言交际。
3.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课文的结构,能结合课文情景使用。
(二)能力训练点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能答出课后的问题,【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内容,用重点词语和课文里的句型造句。
【教学准备】 书,黑板,粉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学习
第二课时 加深理解词语,学习课文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第四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第五课时 课文材料的运用,实际练习
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的预习情况
〘学习目标〙
1。自学本课31个词语,掌握新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重点词语达到会念,会写,完全理解,会用。
2。通过自学和小组中讨论学习掌握重点词语,通过课文学习识读新词和汉字。
3。获得新的词语学习方式。
4。能够结合实际,用新词表达意思,学习生字的分析,掌握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检查词语预习
本课的词语比较多,要分清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保证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一般词语则通过课文的学习逐渐识读理解 1。每个人在小组中汇报词语预习情况。① 读准每一个词语。
② 能弄清每一个词语的意思。③ 运用重点词语造句。
2。清理出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需要帮助的内容。3。小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讨论解决疑难词语。
1)注意本课词语中出现的多音字的不同的意思不同读音。4。提出需要全班解决的疑难词语。5。词语学习方式提示。
(三)学习方法,学习词语(1)有些词语的解释:
梦幻—梦中的境界。通过指不可能实现或不真实的事物。脊背—躯干的一部分,跟胸和腹相对。口语中说“背”。虾米—晒干去掉头和壳的虾。因为虾体形弯曲,所以常用来形容脊背弯曲。
花花绿绿—形容颜色鲜多彩。
苦楚—痛苦:多只生活上受到的折磨。楚,痛苦。(2)对比旧词学习新词。
感受——侧重受到影响,还可作名词,有“影响和体会”的意思。“感觉”是指对外界的事物产生反应。
稀奇——侧重新奇,奇特或很少想到,多形容人的感觉。“稀
少”侧重事物出现得少。
奥秘——侧重不易理解,尚未被人发现和认识。“秘密”侧重不让人知道。
揍——专指打人,使用范围较窄。“打”是多义词,而是使用范围广。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语气较轻。“竟然”的语气较重。
(四)检查的步骤
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词语。2.做练习一至五。
3.用提示中二,三,死的词语造句。
(五)全班交流解决疑难词语
(1)各小组汇报词语学习情况,提出未解决的疑难词语。(2)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同学一起解决疑难词语。〘作业〙
1.熟读词语,加深理解。2.抄写词语。
3.认真预习课文。
备课人: 备课日期:
教研组长签字:
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加深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
1。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学习要求,任务
1)读懂每一句话。
2)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掌握运用新句型。
(三)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6分钟~8分钟)
要求带着以下问题阅读;
1.来访者和作者对课本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父亲是干什么的? 3.作者小时候学习怎么样?
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未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
3。各小组把还没有弄懂的词语,句子和课文的其他部分汇总,拿到全班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求得对本课课文疑难点的理解。老师的任务不是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深思,联想,慢慢地理解和解决疑难。
(四)串讲课文
1.第一段(1-2自然段)
阐述作者童年的感受和家庭情况,交代时间和背景。句型:“有什么好+(东)+的”
1)今天的电视有什么好看的。2)家里啥都有,没什么好买的。2.第二段(3自然段)
叙述父亲回家准备检查作者的学习。
思考; 作者父亲为什么要熬检查作者的学习?
(五)学生朗读课文
可以老师领读,也可以让学生一起读,要求发音正确,流利; 分小组读或全班齐读。〘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达到能用自己的话复述。3。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备课人: 备课日期:
教研组长签字: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学会新的句型。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2.学生自读课文第四至第九自然段(6分钟~8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边想边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的书为什么只有一半? 2)作者父亲为什么给作者改名?
3)作者父亲为什么让作者要回那半本书?
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未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
3。各小组把还没有弄懂的词语,句子和课文的其他部分汇总,拿到全班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求得对本课课文疑难点的理解。老师的任务不是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深思,联想,慢慢地理解和解决疑难。
(一)串讲课文 第二段(4~8 自然段)
1.叙说作者的父亲发现作者的课本只有半本后,把书补成了两本书。(1)作者把课本上半本给了同学乔元贞。(2)作者因错名字考
了第二。(3)乔元贞的佳境。(4)作者的父亲把两个半本书补成两本完整的书。
2.结尾,与课文前后呼应。说明第一本书是作者难以忘怀。
(二)学生朗读课文
可以老师领读,也可以让学生一起读,要求发音正确,流利; 分小组读或全班齐读。〘作业〙
(1)熟读地朗读课文,最好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2)写全篇课文的复述提纲。
备课人: 备课日期:
教研组长签字:
第四课时 学习课文(运用)
〘教学目标〙
1.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2.能听懂与课文材料相似的谈话。3.能复述课文的内容。
4.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想。〖复习旧课〗(1)让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上节课所学句型、词语造句。〘教学过程〙
(一)复述课文——说的能力
1.每个人按自己写的提纲在小组复述课文,选出代表参加复述课文比赛。
2.全班进行复述课文比赛,评出优胜小组看哪一小组说的生动感人,同学评议。
(二)听老师讲故事——听的能力
老师准备一个关于书的故事(如《珍贵的教科书》,让学生听,听后做相关的练习,例如回答问题,判断对错,复述大义等。
(三)读的训练
(1)学生在小组中读阅读课文。(2)全体学生进行读书比赛。〘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这一篇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和父母听。3. 做练习。
备课人: 备课日期:
教研组长签字:
第五课时 做练习而真实交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在实际生活中自有交际的目的。2.结合课文内容,能够完成练习部分。〖复习旧课〗
让几位学生背诵课文,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做练习部分。(10分钟-15分钟)
让学生说出简直做不了的部分,把那些疑难题跟全班学生一起解决。
交际话题
1)你们的课本是什么样的?你手里的课本是怎么来的? 2)你是怎样使用和爱护课本的?你希望将来的课本是什么样的? 〘作业〙
1.围绕“书”写一篇短文。2.预习下一课重点词语。
备课人:xxx 备课日期:
教研组长签字:
初
中
三
年
级
汉
语
教
案
年 月 备课人:
2015日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
演讲的知识:1.演讲的定义。
2.演讲的三大特点。3.演讲稿的一般结构。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案例:云南大学生马家爵杀死五名同学;清华大学生用硫酸泼熊;复旦大学研究生虐待30只小猫;大学校园的自杀案件……这些校园悲剧像一根根尖刺,刺痛了我们的眼睛,也给教育敲响了警钟。人们不得不反思,当今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演讲辞,聆听白岩松的心声。(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一)简介作者:
白岩松,1968年出生,蒙古族,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他的主持风格:质朴、机智、深刻、活泼。他正直而热情的人文情怀深受观众的青睐。在2004年,他以《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荣获“演讲与口才杯”全国新闻界“做人与做文”演讲比赛的特等奖。最近,荣获2008年金鹰奖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奖。
(二)题解:
1.启发学生说说自己对学位及人格的理解。
2.教师概括:学位,是衡量人们学识的重要标尺,有学士、硕士、博士等。人格,是指人的道德品质,健康的人格通常包括乐观、积极、自信、宽容、诚信、善良等等。题目运用了比喻形象说明了追求崇高人格在每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性。
(三)梳理文章结构:
1.同学齐读全文,感知整体内容;教师正音、释义。
2.教师:演讲辞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开头、主体、结尾。演讲辞的开头应精心设计,力求引人入胜。常见的开头方式有:提问式、教师: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常见的论据有两大类: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是指真实、典型、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理论论据包括革命理论、科学原理、名人名言等。学习论据一:卡萨尔斯的名言(1)教师简介卡萨尔斯: 卡萨尔斯是西班牙大提琴家,指挥家。在当今世界大提琴演奏家中,几乎没人不受过他的影响。他真可称得上现代大提琴演奏艺术的开山鼻祖。(2)提问:“大写的人”是什么人?
教师启发:这里的大写并非与小写相对。这里实际只取“大”的含义。大者,巨大、顶天立地之意。表示一个人在人格方面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3)提问:你能联想到我们中国哪些人是“大写的人”? 启发同学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并补充:屈原为国为民,“路 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时珍踏千山,尝百草,著成了鸿篇巨著《本草纲目》;周恩来少年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来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他们都是大写的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4)提问:从学生的角度,怎样做才能成为“大写的人”? 同学讨论、回答后,教师强调:学生应做到遵纪守法、尊敬 老师、孝顺父母、团结同学等等。总之,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所以,我们应如古人所云:“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本文所选的故事虽是生活小事,却能体现出耀眼的人格光辉。
(5)提问:如何理解卡萨尔斯的名言:“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教师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班干部”为例,启发学生回答后再作归纳:要达到目的,首先从学习、工作、思想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成为一名好学生,然后再以班干部的标准约束自己,争当
一名班干部,再然后以其他优秀班干部为榜样,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便会成为一名优秀班干部。
(6)请同学给这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同学回答后,教师明确:卡萨尔斯的名言(板书)(7)教师概括论据一:
第二课时
教师:我们在上节课学习了演讲辞的开头部分,下面,重点学习主体部分,看看作者如何运用真实、典型、充分的材料证明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学习论据二:季老为新生看行李
(1)教师补充介绍季羡林:在2006年,季老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亲自到医院看望他,并称赞道:“季先生一生待人真诚、行事正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人品值得人们学习”。同年,季羡林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展示季羡林的图片,让同学们领略世纪老人的风范)(2)提问:在第4段找出描写季老为学子看行李的关键词?由此可见季老的人格如何?
同学回答后,教师明确:关键词是“爽快”、“尽职尽责”,可见季老的平易及守信。
(3)提问:请你合理想象一下这位学子在开学典礼上看到季老时的心情,并简要分析。
启发同学回答后,教师归纳:一是惊讶,堂堂北大副校长居然如此平易近人,出乎预料;二是内疚,自己耽搁了季老近一小时 ;三是赞叹,季老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人格魅力令人钦佩。
(4)提问:作者为何不在故事开头点明看包老人的身份,而在开学典礼时才亮出真相?
同学回答后,教师归纳:这是材料的巧妙安排,为下文埋下伏笔,有石破天惊的效果。
(5)请同学给这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教师引导同学回答后便明确:季老为新生看行李(板书)(6)教师概括论据二:
这个故事看似很简单,但选材典型而有说服力,作为教授校长,却能为一个新生看守行李一个小时,具有极大的震撼力。学习论据三:冰心老人的博爱
(1)教师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是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歌颂大自然、童心、母爱是她作品的永恒主题。(展示冰心的图片,让同学们领略世纪老人的风范)
(2)提问:冰心是女性,在采访时,作者为何称她为“先生”? 启发同学回答,教师明确:不论性别,只要是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辈都可称为“先生”。
(3)提问:这个故事如何体现冰心老人的博爱?
同学回答后,教师明确:冰心老人即使在病危时仍关心年病人的状况。
(4)提问:如何理解第9段“她这一生却用自己当笔,拿 岁月当稿纸,写下了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
同学回答后,教师归纳:冰心老人在80年的漫长岁月里,无论是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还是“十年**”的灭顶灾难,她始终呕心沥血,忘我创作,以博爱之心关爱苍生,向世人展示了爱的力量。
(5)提问:在第9段,作者为什么说,冰心在离去之后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背影”?
教师启发学生回答并归纳:冰心虽离我们远去了,但留给我们的是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爱心。
(6)请同学给这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教师引导同学回答后便明确:冰心老人的博爱(板书)(7)教师概括论据三:
冰心老人的故事质朴平实,但却能以小见大,体现世纪老人的爱心不老,她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应该作为传统由后人继承。到此,“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中心论点得到了深化。
学习论据四:季老人格魅力的投影
(1)提问:学子为何宁愿在季老门前留言而避免打扰他呢? 启发同学回答后,教师明确:因为季老的崇高人格魅力令学子们钦佩。所以才会采用这么感人的方式表达对季老的敬意。
(2)提问:在第14段中,为何要写“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
同学回答后,教师明确:是为了衬托季老形如高塔的人格已在学子心中稳稳矗立。
(3)请同学给这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教师引导同学回答后便明确:季老人格魅力的投影(板书)(4)提问:作者为何还要叙写有关季羡林的另一个故事? 同学回答后,教师归纳:一方面与前文相照应,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季老的崇敬之情;另一方面巧妙地证明了季老的人格魅力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更多的人,赢得更多人的尊重,从而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题——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3.分析论证:
教师: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本文主要使用以下几种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文中列举了四个典型事例。(2)引用论证,文中引用了卡萨尔斯的名言。
(3)比喻论证,用北大博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比喻 季老的人格魅力已深深地印在学子心中。
4.分析结尾部分:
(1)提问:如何理解第15段的一句话,“听多了这样的故事,便常常觉得自己是只气球,仿佛飞得很高,仔细一看却是被浮云托着;外表看上去也还饱满,但肚子里却是空空的”?
教师启发同学回答后归纳:这是作者的自我解剖,从季羡林、冰心等世纪老人的身上,看出了自身的诸多不足,他们高尚人格的光辉照出了自己人格的缺憾。
(2)提问:作者明白怎样才能走更长的路吗?(用原文回答)同学回答后,教师强调:“如何在自己还年轻的时候,便能吸取优秀老人身上所具有的种种优秀品质”。(3)提问:文章最后说:“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著的前行”,请结合第15段,用原文解释“这条路”指的是怎样的路?
教师引导同学回答后明确:“这条路”是指“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最后自然成为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4)语言朴实无华,亲切平和
四、课文小结:
这篇演讲辞没有空泛的说教,而是采用以事明理的方式,列举了卡萨尔斯、季羡林、冰心等名人的平凡小事。全文虽没有华丽的词藻、雕琢的语句,却寓意深长、感人至深,就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人格的力量虽是无形的,却像一个能量场,能穿透人们的心灵。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人格的塑造。
五、拓展训练:
1.训练目的:既可加深学生对演讲主旨的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训练方式:请个别同学讲述课前搜集的闪耀人格光辉的小故事。
六、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以“塑造一个最好的我”为主题拟写一篇演讲辞。在下次课进行堂上演讲训练。具体要求见课本第187页。
2.做练习册第27课的练习。
一、本文的结构:
开头——论据一:卡萨尔斯的名言(隐含论点)论据二:季老为新生看行李(提出论点)论据三:冰心老人的博爱(深化论点)论据四:季老人格魅力的投影(深化论点)
结论——作者现身说法,套用名言(呼应论点)
二、本文的写作特点:
1.3.平和。
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采用以事明理的论证方法。2.选材以小见大。
4.语言朴实无华,亲切
第三课 捅马蜂窝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词语、汉字、要求会读,懂意思,重点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理解,会用。5.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句型,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语言交际。6.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课文的结构,能结合课文情景使用。
(二)能力训练点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能答出课后的问题,【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内容,用重点词语和课文里的句型造句。
【教学准备】 书,黑板,粉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学习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第四课时 课文学习(运用)第五课时 做练习并真实交际
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的预习情况
【学习目标】
1。掌握新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重点词语达到会说,会写,会用。
2。通过自学和小组中讨论学习掌握重点词语,通过课文学习识读新词和汉字。
3。获得新的词语学习方式。
4。能够结合实际,用新词表达意思,学习生字的分析,掌握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检查词语预习
本课的词语比较多,要分清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保证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一般词语则通过课文的学习逐渐识读理解 1。每个人在小组中汇报词语预习情况。① 读准每一个词语。
② 能弄清每一个词语的意思。③ 运用重点词语造句。
2。清理出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需要帮助的内容。3。小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讨论解决疑难词语。
1)注意本课词语中出现的多音字的不同的意思不同读音。4。提出需要全班解决的疑难词语。5。词语学习方式提示。
(三)学习方法,学习词语(1)有些词语的解释:
燃料—能产生热能活动力的可燃物质。燃,燃烧;可燃的。料,材料;物质。
非凡——不寻常。非;不。凡;平常
捣毁——砸毁;击垮。捣,用棍子等的一端撞击。毁,破坏。冒险 —不顾危险地进行某种活动。冒,不顾。险,危险。犯罪——做出犯法的,应受处罚的事。犯,违反; 抵触。罪,罪行;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2)通过所学过的词语来学习词语
欲望——用于人的生理或心理方面。“愿望”表示人的某种良好心愿和美好希望,汉堡义。
迟疑— 表示在应该拿主意的时候拿不定主意。’“犹豫”多用于内心活动,也指行为。
反驳—强调用自己的理由否定对方的理论和意见。“反对”强调不赞成,不同意。
鼓动— 侧重激发,促使,可用于好事,也可用于坏事。“煽动”只用于坏事
(四)全班交流解决疑难词语
(1)各小组汇报词语学习情况,提出未解决的疑难词语。(2)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同学一起解决疑难词语。
(五)检查步骤
听写词语或朗读词语。做练习一至五。
用提示中二,三,四的词语造句。【作业】
1.熟读词语,加深理解。2.抄写词语。
3.认真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学会新的句型。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一至第八自然自然段(9分钟~11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边想边思考下列问题。
1)爷爷的后院为什么是作者儿时的乐园? 2)作者怎样产生捅马蜂窝的强烈欲望? 3)作者为什么被马蜂蜇了? 4)作者被蜇后的情况怎样?
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未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
3。各小组把还没有弄懂的词语,句子和课文的其他部分汇总,拿到全班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求得对本课课文疑难点的理解。老师的任务不是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促使
学生深思,联想,慢慢地理解和解决疑难。
(一)串讲课文 第一段(1 自然段)
叙述爷爷后院的情况,交代时间和背景。
1)描写后院环境安静是为了说明后院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的乐园,也是作者的乐园。
2)注意文中对麻风和马蜂窝的描写。学习句型
“最…的要数….”。“最…的”是“的”字词组,在句中作主语,“数”作谓语。“要”和“数”分别可以用“就”和“算”替换。例如;(1)吐鲁番最有名的要(就)数(算)葡萄了。
(2)在这些孩子当中,最用功的要(就)数(算)帕提古丽。
第二段(2~8 自然段)
叙述作者儿时捅马蜂窝的情况。(1)产生捅马蜂窝的欲望。(2)准备捅马蜂窝。(3)捅马蜂窝。
(4)被蜇后的情况。
捅马蜂窝的整个过程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展开的。
(二)学生朗读课文
可以老师领读,也可以让学生一起读,要求发音正确,流利; 分小组读或全班齐读。【作业】
(1)熟读地朗读课文,最好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2)用句型造句。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学会新的句型。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2.听写句子;
3. 学生自读课文第九至第二十段(6分钟~8分钟)要求边读边想边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的担子怎么变小? 2)死马蜂是怎么回事?
3)爷爷的解释对作者有何影响? 4)爷爷的后院来马蜂了吗?
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为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
4。各小组把还没有弄懂的词语,句子和课文的其他部分汇总,拿到全班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求得对本课课文疑难点的理解。老师的任务不是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深思,联想,慢慢地理解和解决疑难。
(二)串讲课文:
第二段(9~17自然段)
叙述马蜂窝被捅后作者的心理变化。1)爷爷解释那只马蜂是怎么死的。2)爷爷的解释对作者触动很大。学习句型;
“不…不……;要是……也就……”
这个句型由并列的两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构成,前一半句省略了“如果”和“就”。例如;(1)这是个误会,你(如果)不解释,他(就)不会知道;你要是说清楚了,他也就会原谅你的。
(2)你(如果)不教,我(就)不会;你要是教了,我也就会了。
第三段(课文的第18至20自然段)
讲述了马蜂窝被捅后爷爷后院的情况。
(1)描写马蜂窝被捅后爷爷后院的情况。
(2)后院终于有马蜂窝了,作者暗暗对自己进行告诫。
(二)学生朗读课文
可以老师领读,也可以让学生一起读,要求发音正确,流利; 分小组度或全班齐读。【作业】
(1)熟练地朗读课文,最好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2)用句型造句。
(3)背诵全篇课文。
第四课时 课文材料的运用
【教学目标】
1.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训练听说写的能力。2.能听懂与课文材料相似的谈话。3.能复述课文的内容。
4.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想。〖复习旧课〗(3)让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用上节课所学句型、词语造句。(5)让学生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1)能听懂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故事。
2)能够自己复述课文内容,学习优秀者能够自己讲内容相似的故事。〖学习要求〗
在小组中人人开口讲话,做好参加在大班比赛或表演的准备。
(一)听力训练
1.老师口述课文或与课文相似的故事。
2.学生听后回答老师的问题,或者是复述老师讲的内容
(二)口语练习
1.每个人在小组中口述课文内容。
2.每个人按自己写的提纲在小组复述课文,选出代表参加复述课文比赛。
3.全班进行复述课文比赛,评出优胜小组看哪一小组说的生动感人,同学评议。
(三)读的训练
(1)学生在小组中读阅读课文。(2)全体学生进行读书比赛。【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这一篇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和父母听。3.预习阅读课文。
第五课时 做练习并真实交际
【教学目标】
1.熟读阅读课文,理解阅读课文内容,能参与相同话题的谈话。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结合课文内容,能够完成练习部分。〖复习旧课〗
让几位学生背诵课文,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让学生阅读课。要求:
1)要读懂每一句话。要理解课文内容
2)要注意新的词语或新的句型。3)熟练地朗读课文。
学生读完后,让学生说出不理解的词语,把那些词语根全班学生一起解决是在解决不了的查词典或有老师的指导下解决。3.老师组织全体学生做练习。(15~20分钟)4.交际话题
1)说出版商每个人最突出的优秀品质。
2)与他人或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对比一下,看看我们身上缺少那些应有的优秀品质,然后进行讨论,再说说该怎么办。
【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阅读课文。
2.预习下一课“我和外星人”这一课的词语,课文。3.找出好的学习方法。
第四课 我和外星人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32个常用词语,要求会读、懂意思。
重点掌握16个常用词 :自动、踏来踏去、专程、嫌、花样、暖和、得意、告别、增长、汇报、古怪、佩服、羡慕、新鲜、圆满、恋恋不舍。要求会念、完全理解、会用。
2.学习本课的句型,要求能结合情境使用。
3.学习汉字“碟、钮、漆、络、嫌、降、佩、羡、慕、恋”,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结构进行学习。
4.课文学习: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大意。【内容安排】
1.第一节课检查词语预习,第二、第三节课进行课文学习,第四节课为课文的运用,第五节课为真实交际。
2.词语和课文以自学为主,课堂教学侧重于检查交流、解难答疑。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语的音、义等。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句型并运用。
德育渗透点:
学会真实交际,感受地球人发达的科技和高度的文明。【教学步骤】
第一节课 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预习、检查、讲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求达到会读、能理解、会用的程度。
二、按照一定的学习方法,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1.分析词语内部结构,从汉字意义和组合意义来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表情:表现在面部或姿态上的思想感情。表,表面。情,感情。漆黑:非常黑;很暗。漆,有各种黏液制成的涂料。耐寒:禁冻;受得住冷。耐,禁得住。
2、对比旧词学习新词。
专程:强调为某事到某地,“专门”只强调目的,还可以作形容词。
联络:指多人多处互相交接构成网络。“联系”侧重两点间、两人接上关系,还可作名词。
暖和:指气候、环境等不冷也不太热。“温暖”还有对人热情的意思。
得意:含有高兴的意思。“满意”侧重符合自己的心愿。
三、检查的步骤
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词语。
2、做练习一至五题。
3、用提示中二、三、©3q3q
`四的词语造句。
4、有不懂、不会用的词语,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讨论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提交到全班,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
5、把各组提出的疑难词语写在黑板上,采用打擂的形式,看哪一个小组解决得又多又快,增加小组积分。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所有的词语,做到能流利地阅读、书写和使用。
2、用16个重点词语造句。
第二节课 课文学习1(理解)
一、教学目标
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能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述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二、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至第八自然段(9分钟—11分钟)
要求带着以下问题阅读: 1.外星人长得什么样? 2.外星人来干什么? 3.“我”是怎样去接外星人? 4.外星人对那些东西很好奇? 5.绿衣服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三、串讲课文
1、第一段(1—2自然段)
叙述外星人与“我”联络的情况,交代外星人的情况。(1)对外星人的外貌描写突出了与地球人的不同。(2)了解外星人为什么来找“我”。
2.第二段(3~8自然段)(本段较长,可把一部分内容放在下一节课)叙述外星人到地球旅游的情况。
⑴外星人对绿衣服、提包、小汽车和音乐电梯十分好奇说明地球人科技很发达。
⑵外星人游览了一些名胜古迹,参观了一些地方反映了地球人的高度文明。⑶学习句型:
“既……又……还……”
这一句型表示同时存在的三种情况或性质,是并列关系。例如: ①阿里木既会说汉语又会说维语,还会说一点英语。②新来的老师既年轻又热情,还会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先……再说”
表示现在必须做某事,其他的事情暂且不做。例如: ①别着急,先让我喝口水在说。
②我还没想好明天去哪儿,先做好作业再说。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梳理前两段表述的内容。2.作业:(1)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2)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造句。
第三节课 课文学习2(理解)
一、教学目标
继续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达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并掌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述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二、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九然段(约2分钟)
要求带着以下问题阅读: ⑴外星人的心情如何?
⑵地球人给外星人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串讲课文
1. 第二段(第9自然段)
讲述外星人与“我”告别的情景。
⑴注意表示外星心理活动的词语:恋恋不舍、真诚。⑵外星人说的话表达了他们对地球人的友好。
四、归纳文章的结构
外星人到地球来,对地球进行了短暂的访问和旅游,地球人的高度文明发达的科技以及地球人的友好,给外星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孰读本段课文,做到能流利地口述文中的故事。
2、写全篇课文的复述提纲。
第四节 学习课文3(运用)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以课文为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运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
二、复述课文——说的训练。
1、每个人在小组中复述,然后推选代表到全班复述。
2、分角色表演,看哪一个小组的代表复述得好,分别计分。
三、听老师讲故事——听的训练
老师准备一个科幻故事,也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改编和扩展,让学生听,后做好相关的练习,例如回答问题、判断对错,复述大意等。
四、读的练习
找一篇关于科幻的文章,让学生读,加深对本课主题的理解。
五、小结课文学习,布置作业
1、阅读课后的短文。
2、准备结合本课主题发言。
第五节课 真实交际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能在实际生活自由交际的目的。
二、交际话题
1、你听说过不明飞行物(UTO)吗?
2、你知道地球上有外星人留下的痕迹吗?
三、布置下一课预习
1、重点词语:富饶、通红、滋润、无垠、音信、喷、战胜、性命、灌溉、取代、投资、见效、构成、欣欣向荣、察看、降低、修建、给予、巧妙等。
2、各类词语最好用所提示的方法学习。
3、列出自学困难的词语,说明疑难之处。
四、总结全课学习,布置作业。
写作文写一篇有关科幻的短文。或者完成练习十一。
五、课后记录
第五篇:员工培训教案7
更换法兰垫片
一、操作作业流程:
倒流程—切断压源—放净余压—拆法兰螺丝—清理法兰面—制作新垫片—涂黄油—安装新垫片—对角紧固螺栓—到流程—试压
二、风险及控制:
1、与相关岗位联系不好或流程倒错,造成系统压力突然升高,易发生管线或法兰泄漏事故。
2、接触面和密封线不干净,法兰片不正会发生泄露。
3、操作不当:操作时体位不正确(关阀门是不侧身),工具滑脱,易发生工具伤人、人员滑倒事故。
三、准备及操作步骤:
1、穿戴好劳动保护。
2、选择合适的工具、用具:活动扳手、梅花扳手、直尺、撬杠、刮刀、划规剪刀、石棉垫子、润滑脂、棉纱等。
3、倒流程,切断压源,泄压。
4、卸完压力后拆卸法兰螺栓、清理干净旧垫片(拆螺栓时先拆下部螺栓,旧垫片清理干净,要露出密封线)。
5、制作出符合规定的垫片(用尺量好法兰内外直径,用划规按直径一半在法兰垫片上划好后,用剪刀剪好垫片,注意垫片不能有毛刺,垫片一定要留把手)。
6、加上垫片,上好螺栓(垫片涂上润滑脂,放正放好垫片,上螺栓时要均匀对角上螺栓)。
7、倒流程试运,法兰不渗不漏为合格。
8、回收工具用具,清理现场。
四、应急处置:
1、若人受伤时,应立即撤离或转移至安全地点,进行紧急处置若伤势严重,应立即拨打120紧急求助,并报告,然后再处理设备。
2、试压时,如果发生渗漏,应立即打开旁通阀门,查清原因后重新安装。
分光光度计操作
一、风险及控制:
人员伤害:玻璃器皿易碎、易造成划伤,盐酸造成人员烧伤。
二、准备及操作步骤:
1、穿戴好劳保用品。
2、准备好合适的工具、用具(分光光度计,比色皿、石油醚、盐酸、量筒、分液漏斗、细软吸水布)
3、对光度计进行调整:(1)开机预热
(2)按功能键,切换至透射比测试模式
(3)置入遮光体,合上样品盖,并使其进入光线,按动调零键调零,此时仪器显示三个零后取出遮光体
(4)置入装上石油醚的比色皿,按动调100键,此时仪器显示BL,延时数秒后显示100(5)按动功能键切换至吸光度测试模式
4、测定样品:用萃取法萃取水中的油后,将其置入比色皿中并放入光度计中,推拉样品架拉杆使其进入光线,读取测试数据,带入公式X=(Y+0.0058)/0.0029 X=含油量
Y=吸光度
5、回收工具用具,清理现场
三、应急处置:
1、若发生人员伤害,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现场紧急处理。
2、若伤势较重,应立即拨打“120”紧急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