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徐丹
执教时间:2012.12.5
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材第90页的例2及练习二十一的相关习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把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在学习中使学生了解百分率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决思路。
2、明确要求一个数比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际是求相差量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
教学难点:
把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二)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
1、原计划比实际少造林多少公顷?
2、实际比原计划多造林多少公顷?
3、原计划造林公顷数是实际的百分之几?
4、实际造林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三)引入新课
假如把(4)问题改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的多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百分数应用题。
二、新课教学
(一)教学例2: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的多百分之几?
师:这道题怎样计算?请同学们思考。
师:可以在纸上先画出线段图。教师边说边画出草图。师:如果你会计算就在草稿本上算出来。师:做完了,请你们交流一下。生:116.7%-1=16.7%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实际造林是计划的116.7%,而计划造林是单位‘1’的量,于是我想用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数减去计划造林数就等于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百分数。
师:很好。还有其它的解法吗?
生:(14-12)÷12=2÷12≈0.167=16.7% 师: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其实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师:你喜欢用哪方法一种?
(二)如果把问题改成“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你们会解答吗?
师:根据问题分析,哪两个量在比较?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解答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后解答。生:先独立列式,师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14-12)÷14
(三)反馈比较
把例2中的问题改成“原计划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与例题进行比较。思考:这道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交流,师总结。
三、巩固练习
(一)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文字表达式。
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
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 4、2010年的电视机价格比2009年降低了百分之几?
5、现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百分之几?
(二)只列式不计算。
1、某校有男生1000人,女生90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2、某校有男生1000人,女生900人,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3、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9.6元降低到3.2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4、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9.6元降低了3.2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时,我们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五、课后作业
1、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面积约35760平方千米,第二大岛海南岛面积约是32200平方千米.台湾岛的面积比海南岛大百分之几?(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2、工程队原计划一周修路24千米,实际修了28千米.实际修的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实际比原计划多修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教师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从理清思路的高度把两种不同的思路进行对比。应该包括:同一种思路内比多比少的对比,像第一种根据百分数的意义求,应该突出百分数意义理解时的一个数相同(都是什么比什么少几或多几),另一个不同(即标准不同,单位“1”不同),一个是与多的哪个数比,一个是与少的哪个数比。第二种思路转化,同样转化后,一个比“1”多,一个比“1”少,所以分别-1与1-。不同思路之间的对比,一个是直接求,一个是先转化再求。通过不同层次的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清晰思路,完成知识构建。
1、改变应用题的表述形式,丰富信息的呈现方式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应力求多样、活泼,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中,我大胆地改变了教材中的知识例题,重组和创设了“实验活动”这样一个情境,从而引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即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实际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更好地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
2、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例题从学生的游戏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例题的教学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设民主氛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前提条件。在本课的“请你选择感兴趣的百分数尝试编一个百分数应用题”中,学生卸下了书本应用题、教师思维的束缚,大胆设想、讨论,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培养了学生自己收集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击,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南舟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年级:六年级
执教教师:徐丹
执教时间:2012.12.5
陈瑶湖镇南舟小学
第二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案
——炉山镇新丰小学 陆家政
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六年级下册第1—3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百分数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并受到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上个学期我们就已经学习过了关于百分数的应用,学习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用除法)
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关键是什么?(找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谁是标准量谁就是除数)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2、根据下列问句,先说就是求什么,再说数量关系,然后口头列式。
甲数是50,乙数是40.(1)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2)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
3、师:现在政府要求大家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维护水土流失是我们每个小朋友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为了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新丰村今年开展了“绿化植树造林”的活动。
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有关百分数问题吗?你能解决这
些问题吗?
(实际造林是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原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生提问后列式解答。
4、教师小结后问:还能提出有关百分数问题吗?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板书)
比较这两个问题和前面的两个复习题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呢?今天我们将共同来探究学习。
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二、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师:谁能说说“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的含义?这句话是说谁与谁比?谁是单位“1”的量?画线段图表示题意。
2、学生试算后,师:怎么计算?试一试:
3、交流解答方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时要求说出算式中各部分量所表示的意义。多抽几人说说解题思路。
方法一:先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的:20-16=4(公顷),再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占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4÷16=25%即:(20-16)÷16=25%(板书算法)
注意:20—16表示什么?它在算式中作的是什么数?谁是单位“1”的量?它在算式中作的什么数?
方法二:还可以先算实际造林是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20÷16=160%,再算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125%-100%=25%即:20÷16-1=25%(板书算法)
注意:20÷16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这个“1”是指什么?
4、师:通过刚才的分析、解答,我们知道了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多25%,是不是说计划造林就比实际造林少25%呢?那么实际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怎么计算?试一试:
5、学生交流解法:
(1)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占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解法一:(20-16)÷20=4÷20=20% 解法二:16÷20=80%
1-80%=20%
(3)比较与原题比较有什么变化?(问题变了,单位“1” 变了,列式就不同了,结果也就不同了。)
师小结:由于比的标准不同,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多25%,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20%。
6、比较例题和复习中“求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师小结:实际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也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只是前者里的相差数没有直接告诉,需要先计算出来
7、引导总结算法,你能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怎样解决这类问题?它和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哪种类型的题有相似之处?
教师评价及板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相似,都是用相差的数量除以单位“1”的量,只是得数要用百分数表示。
三、实践运用,巩固提高。
1、口头列式。5比4多百分之几? 4比5少百分之几? 17.5吨比20吨少百分之几?
2、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让“增加了百分之几”、“减少了百分之几”、“节约了百分之几”、“降低了百分之几”等来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你能说说下面每句话的含义吗?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百分之几?(2)实际用电量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4)从重庆到北京的特快列车时间缩短了百分之几?(5)
2011年电视机的价格比2009年降低了百分之几?
4、学生独立完成第90页的“做一做”后交流解法。
自由读题,回答: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表示什么?把谁看作单位“1”?讲评时,要求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6、只列式不计算。
(1)某校男生500人,女生45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2)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原来的2.4元降低到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3)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原来的2.4元降低了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4)某玩具厂,原计划要做550个布娃娃,实际比计划多做了50个,多做了百分之几?
7、思考:甲数比乙数多20%,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1、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与前面学的哪种分数问题相似?
2、教师小结,布置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3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帮助学生迁移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并通过画线段图,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学生能积极参与、主动探索。
第三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学设计
济宁市兖州区颜店镇翟三村小学 邓庆伟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基础上教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发展。通过教学,既深化了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同时教材选用植树造林的例题,渗透其它学科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认知能力,确定目标如下)⑴、知识与技能:
在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
在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基础上,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感知和应用,让学生充分感悟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2、教学难点:准确把握单位“1”的量,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四、教学突破
在本节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思考,提出问题,通过探究,能与同桌、同学合作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五、教具
课件 情景图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从孩子的身边选取有生活味的、新鲜的素材,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准孩子的学习起点,适时引领孩子去发现、去探究,容易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从而在师生间、生生间的有效互动中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生活情境(4名男生,5名女生)
引导:隐藏着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你能提出用百分数表示的问题吗?
2、呈现问题
媒体呈现:男生人数是女生的百分之几? 引导:把谁看做单位“1”?怎样列式?
继续呈现:女生人数是男生的百分之几? 引导:把谁看做单位“1”?会列式吗? 引导: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解题关键是什么? 3.引出新问题
女生人数比男生多百分之几?
引导:和前面的问题相比,它有什么不同?次明确让每个学生真正了解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2.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板演,并讲解做题思路与方法须讲清以下几点:。1.根据应用题所提供的条件:
(1)这道应用题的已知条件有哪些?所求问题是什么?
(2)根据已知条件能求出“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或“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吗?
(3)能否借助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4)你能通过几种方法解决“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这个问题?
2、让学生先弄清楚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12÷14≈85.7%)(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14÷12≈116.7%)
3、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造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让学生说说“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是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2)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3)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在同桌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最后全班汇报。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方法二:14÷12≈1.167≈116.7% 116.7%-100%≈16.7% 如果没有学生用第二种方法,可以适当加以引导。可提出问题;根据题中的两个条件,可以直接求出什么?求出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能不能求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4)小结解题方法: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
这是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讲解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并激励每个孩子认真预习。以达到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并学会应学会的知识,运用正确的自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借助画线段图,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化解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帮助学生解决这一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1.小红家原来每月用水约10t,更换了节水龙头后 每月用水约9t,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 2.为了缓解交通拥挤的情况,某市正在进行道路拓宽。团结路的路宽由原来的12m增加到25m,拓宽了百分之几?
3.一个长方体木块长、宽、高分别是5cm、4cm、3cm。如果用它锯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体积要比原来减少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在初步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达到强化和巩固,增强学生对这一类型问题的解题应变能力。
(四)、布置作业
第92页的“做一做”;练习十九第1、2、3、题。
(设计意图:针对本班学生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选择适合自己作业来做,既体现练习与作业布置的阶梯形,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板书设计:
百分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1)用增减的量÷单位“1”的量=增减幅度(2)变化后的量占的百分比-100%=增减幅度
第四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0~91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百分数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并受到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用百分数解决问题(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类百分数问题。
师:怎么求的?
生: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单位“1”的量)。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2)。(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信息: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有关百分数问题吗?
生1:实际造林是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14÷12≈116.7%)
生2:原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12÷14≈85.7%)
3、教师小结后问:还能提出有关百分数问题吗
生: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在课件出示的信息后面补上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师:谁能说说“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了百分之几”的含义?
生: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占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教师画线段图表示题意)
2、学生试算:
师:怎么计算?试一试:
(学生试算)
3、交流解答方法: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生A:先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的:14-12=2(公顷),再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占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2÷12≈16。7%即:(14-12)÷12≈0。167=16。7%(板书算法)
生B:还可以先算实际造林是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14÷12≈116.7%(复习时已算过),再算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116.7%-100%=16。7=%即:14÷12-100%≈116.7%-100%=16。7%(板书算法)
(3)引导总结算法,教师评价及板书: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应该用相差数除以单位“1”的量。
三、深入学习、巩固提高。
1、回到课件上的信息,问: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怎么计算?试一试:
2、学生交流解法:
(1)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占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解法一:(14-12)÷14=2÷14≈0。143=14。3%
板书解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应该用相差数除以单位“1”的量。
解法二:12÷14≈85.7%,100%-85.7%=14.3%
(3)与原题比较有什么变化?(问题变了,单位“1” 变了,列式就不同了,结果也就不同了。)
3、让学生说说“增加了百分之几”、“减少了百分之几”、“节约了百分之几”、“降低了百分之几”等这些表示增加、减少幅度的话的含义。
4、学生独立完成第90页的“做一做”后交流解法。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1、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生:学会了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百分数问题;
师:怎么求?
生:应该用相差数除以单位“1”的量
师:与前面学的哪种分数问题相似?
生: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这类分数问题相似。
师:还受到了什么教育?
生:受到了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家园的教育。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3、布置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4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2页的内容。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基础上教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发展。通过教学,既深化了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分析、比较、类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感受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
第五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类问题比较简单,只要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用百分数表示就行。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就是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基础的,理解问题所表示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关键是要引导学生要能找到相比较的两个量。
在例题的教学中则采用画线段图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例1中“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让学生先找出单位“1”的量,然后尝试画线段图,并在画图中体会“实际比原计划多造林的面积是和原计划的造林面积比较的”,因此问题也就可以理解为“实际比原计划多造林的面积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从而转化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与往不同的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是“相差量”和“单位1的量”。
鼓励解题多样化,对于例题的另一种解法则作简单的介绍,但是也必须要求学生能说出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解题方法则不作规定,两种均可。
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主要有:一是不能找准单位1;二是计算错误。
思考:五年级学习分数时,有过很多类似“男生20人,女生25人,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那时大部分学生已经会比较“相差量”和“单位1的量”,如果由分数问题引出例题,或许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