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实录22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图片,教师激情导入:
师: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在中国古代有“嫦娥奔月(图片)”的神话,看鲲鹏展翅(图片)自由自在,九天揽月(图片)让人神往。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千百年来就有飞天之梦。今天我们终于能够飞上天(图片),圆了千年的梦想,同学们简单说一说你对航天的认识(2――3名简单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航天事业的艰难历程。齐读课题。(2)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就是按照导读,明确学习任务。解决导读中提出的问题。
1、指名读阅读提示。
2、指名说学习任务。(生:默读下面……)(课件出示:想一想,数千年来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再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三、默读课文,想一想,数千年来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一步一步用箭头表示出来。先动笔画一画,然后再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并写在书的空白处。写完后小组内交流。
四、全班交流,研究读航天事业的辛路历程。
1.指名说: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现实的,谁来说,(2――3名)课件出示:美好的梦想——大胆的尝试——突破性进展——艰苦的努力——飞天成功——-登临月球 师;同学们归纳的很好。它经历这样一个艰难的历程,就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部分进交流,可以谈感受,也可以结合资料来谈。或者读一读。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调整。书中插图。1.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1段)生: 第一段前两句。
师:“正因为有了美好的梦想,所以人类才能进行大胆的尝试。(课件出示: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2.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2-4段)(万户部分)生:可能读第二自然段
师:万户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为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万户这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的确让人深受震撼和鼓舞,所以月球上才会有以他名字命名的环形山。(课件出示: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3.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5段)师:人们还做出了哪些努力?
生读句子: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师: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意味着我们的航天事业终于迈出了一大步。
师:十多年的背后是无法想象的辛酸和代价,可是为了飞天的梦想,我们没有放弃!(课件出示: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4.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7段)有的人部分 师:还作出了哪些努力? 生汇报七段。
(课件出示)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主进医院;有的年轻人虽然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1.自由读这一段,看你还能中感受到了什么?
指名说。生:我从重点词语(积劳成疾、风华正茂、华发早生、猝然长逝)感受到了航天事业的艰难。(排比句式,重点词语……)2.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再来读一读。指名读(2――3)
3.师 :是啊,中华民族实现了飞天的梦想。结果是令人兴奋的,但过程却是艰难的、漫长的。
4.省略号后面还省略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3.(音乐古筝曲起)
师: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600多万位航天工作者,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有的人为了寻找飞船的残骸活活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人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年轻的生命早早的凋零;有的人为了排除险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座墓室的主人名王来,是一名普通的战士,38年前的那个黄昏,发射阵地附近的火箭推进剂突然失火。24岁的王来不顾一切地冲向火海抢救设备和战友,特种燃料的气化分子顷刻使他成为了一支“火炬 ”。为了保护其它设备王来抱着熊熊燃烧的火箭推动器向对奔跑过来的战友们喊到:“别过来!别过来!”就义无反顾地奔向戈壁滩,留给我们的只有他身后38个焦黑的脚印。。
师:同学们这一座座墓碑不会说话,但却铭记着一个个感天动地的航天英雄,就让我们一同饱含深情的再来朗读这段话。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2名)(课件出示: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此时老师的心情也万分沉痛,我也跟同学们一样,我也来读一读。4.师:正因为无数先烈用生命和汗水,我们才取得了今天的巨大成功。课件展示神五飞天的全过程: 出示九段齐读。师引读,生接读。(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教师引读,学生齐读。)5.交流神六,等资料。(历史意义)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一次巨大的成功。他实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这真是——(生)千年梦圆在今朝 六.小练笔。
1、同学们,此时此刻相信你对航天事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动笔写一写你此时的感受,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3—5分)
2、学生读。
七:感受激动,阅读搜集到的资料。(航天六号,航天七号等)1.学生交流。2.情感升华。(歌声:超越梦想一起飞)
师:正因为中华民族有飞天的梦想。但我们付出太多,太多的艰辛,但最终我们最终能够超越梦想一起飞。(课件出示: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八.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
.师:此时此刻让我们怀着自豪激动的心情,打开书齐读 《炎黄飞天梦》 九.结束语。师:同学们让我们接过先辈的旗帜,把航天精神发扬光大。相信你们一定会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科学技术建设的大潮中去。
作业:继续搜集关于科技方面的知识。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因此,要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关注学生。
一、关注学生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语文学习兴趣与语文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当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学生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使大脑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语文学习中的高度注意,使感官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深刻,想象更加活跃,记忆更加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够最佳接受教学信息。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把语文学习当作一种兴趣时,学生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创新。这种主动的求知比起被动的灌输来,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学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关注学生的个性,挖掘优势智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所以教育也不能只有一个标准和尺度。我们要弘扬个性,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挖掘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智力。美国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是以同等重要的多种能力而非一种核心能力构成,各种智力是以不同维度、层面,相对独立地表征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出现。因此,个体的智力不存在优劣之分,每个人都具有独立的优势智力,或数理—逻辑智力专长,或语言智力专长,或运动智力专长,或音乐智力专长,每一种智力都有其价值。我们作为执教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同,挖掘出学生的优势智力,并协助学生挖掘其潜在智力,把这种潜能发挥出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另外学生的心理潜能大致分为五类:主动学习的潜能、阅读求知的潜能、表达交流的潜能、探究、创造的潜能和自我完善的潜能。中学生有学好语文的心理需要,也有学好语文的诸多潜能。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启发引导,尽力开发这些潜能,使之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现实“生产力”,这样,语文学习就不再是学生的心理负担,而是充满乐趣的过程。
三、关注学生的情绪、信心及时鞭策
新课程理念倡导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师要努力把阳光带进课堂,把表扬带进课堂,把绿色带给学生,把信任带给学生,巧妙地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欲望,使学生在情绪、情感上热爱课堂,并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参予程度、自信程度,及时给予启发、点拨和肯定、鼓励。
在我的办公桌玻璃下有这样一句话“多加一盎司!”。美国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观察,得出一个原则:“多加一盎司定律”只“多加一盎司”,其结果就大不相同。在青年时代,他就决心把“多加一盎司”运用到他在耶鲁大学的学习中,他决心使自己的作业不是95%而是99%的正确。结果呢?他在大三就进入美国大学联谊会,并被选为耶鲁分会的主席,并得到了罗兹奖金。同学们经常认为:我已经付出了99%努力,足够了。可恰恰缺少的就是这种“多加一盎司”的一点点决心,一点点精神,“水温再升高一度就沸腾,山再攀登一步就可绝顶,横竿再上移一厘米,就可刷新世界纪录,就多那么一点,就“多加一盎司”我们就将达到更高的境界,面对一个崭新的自我。因此,我经常用这句话自勉,也鼓励学生要“多加一盎司”———不遗余力,经常要这样问问“我已竭尽全力了吗?或许我还有一盎司可加”,结果,使优秀的学生更加超越,想退却的学生又增加了自信。
四、关注学生认知特点,掌握尺度
新课标下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充分说明了作为一个课堂的引导者、指挥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知水平,制定学习的目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提供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协作、学习、探讨、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任务,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快乐,有兴趣,并保障个性表现的氛围里听、说、读、写,让他们相对而言自由地按自己的个性去理解、表达和创造。让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评价方法上,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任务给予及时、科学的评价。我们的教学,不应该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之下,也不能过于超越学生,应该在学生看来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水平上,这种分寸的把握植根于对儿童认知心理的了解。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让我们共同携手关注学生、以人为本,奏响这曲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第二篇:《千年梦圆在今朝》
千年梦圆在今朝
课前活动:听歌曲《超越梦想》这首歌好听吗?会唱的可以跟着唱。准备一下,我们开始上课。好,上课!
一、谈话导入:
1、谁知道课前我们听到的歌曲的名字?指生回答《超越梦想》一首与梦想有关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与梦想有关的话题吧!告诉大家,你有梦想吗?指生回答 教师评价:
——有梦想的人生是丰满的。
——梦想也许还很遥远,你正在为实现梦想做着什么? ——梦想让你充满了希望,愿你能梦想成真!
2、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有这样一个梦想它属于中华民族,这个梦想持续了几千年。板书:(千年梦)这个梦想经历了漫长的努力终于在今朝实现了。补充板书:圆在今朝。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五组的第二篇课文。请大声读课题。课题中哪个字或词引起了你的注意?(抓住千年梦、圆、今朝指的是哪天?)带着刚才的理解再读课题。
二、预习探究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以往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谁来谈一谈?
生答: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解决阅读提示的问题。——学习方法很重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学习中的一些方法,是学习语文必须具备的能力。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就要逐项来落实。
2、课前预习了吗?课文读了几遍?先来看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 出示词语(分组出示)
第一组:嫦娥奔月 鲲鹏展翅 九天揽月 第二组:勇于实践 夜以继日 积劳成疾 猝然长逝 第三组: 震耳欲聋 绚丽 蜿蜒 苍穹 分组出示,指生读并正音。齐读,师指生抢读
作为六年级学生只读准确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关注词语背后的内容。仔细观察三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指生说。
——第一组是都是一些传说。(这些传说在诉说着一个怎样的梦想?)板书:梦想
——第二组是航天工作者的付出和牺牲。(透过这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努力
——第三组是梦想实现,神五飞天的情景。(你能把这几个词语连成一句话吗?谁来试试?)板书:实现
3、内容梳理
读着想着,这些词语不再只是单纯的文字符号,它帮我们梳理出了课文的脉络。课件出示:
这个千年的梦是,中华儿女在逐梦、圆梦的过程中做了许多的尝试和努力,课文中按 顺序列举了明代 首次尝试火箭飞行,新中国成立后 和、的发射成功。
三、品读课文
(看来同学们预习得不错)千年梦圆在今朝,梦想是美好的,实现梦想的过程却是艰辛的。课文中哪些句子,哪些词语让你读懂了中华儿女的努力和付出?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2至7自然段,提起笔来,划一划,写一写,小组交流讨论。
生自由读课文,此环节大约3分钟。然后指生汇报,以学定教,学生找出哪个句子就解读相应部分的内容。汇报内容有四个方面,重点交流神五的句子。A、万户
在科技并不发达的明代,万户却用生命去尝试,去实践那个在当时美好却很遥远的梦。B、关联词语(尽管,却)C、人造卫星
飞天梦想从未停止,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还是一穷二白,尽管如此,毛泽东主席却坚定地说——指生接读。正是这份坚定和勇气,1970年4月24日,指生接读
D、110多个,三千多个;有的人——(有的人这个句子)(4个有的人,排比)出示文字,读,指生谈感受。
生回答、展示,师指导、总结。(师适时板书,提炼出科技人员的精神)会读书的同学,不仅能从文字中读出东西,还能从标点中读出东西(省略号)……你体会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人,他们是怎么做的?指生交流。
——是啊,为了神五飞天,有多少人在忘我地工作,默默地奉献,但是你们知道吗?有一群人他们奉献出来的可是青春焕发的生命。(出示课件,配乐朗读),学生谈感受。
——这里的一座座墓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们记载下来的却是航天工作者们感天动地的奉献精神,他们的死重于泰山。面对墓碑,我们忘不了他们曾经的付出,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无限敬意,再次深情地(配乐)朗读——(有的人)。
正是有这么多人的辛苦付出,默默奉献,终于 在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顺利升天,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在今天圆了。谁找到了描写神五升天的句子?指生读课件出示(随着一声巨响,神舟五号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思考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个比喻句写出了神五飞天的壮丽情景。——想不想重温一下神五飞天的美丽瞬间?一起来看(课件视频,教师解说)。你看到了什么?(神舟五号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同学们,你们看到的仅仅是这道宛若苍龙一样的绚丽的曲线吗?你们还看到了什么?)生回答。
同学们,在众多的航天工作者中,有一位工作者随着神舟五号一起升入太空,他就是------(杨利伟,出示图片)大家请看,这就是杨利伟。作为太空飞行第一人,他用三句话概括了自己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找到了吗?出示文字
——简简单单三句话,告诉我们什么?生回答。
是的,这三句话不仅是对飞船的评价,更是对航天工作者的高度评价。
——看着顺利发射的神舟五号,飞天梦就在今朝圆了!梦圆之时,我们怎能忘记航天工作者们曾经的付出,让我们再一起来读——(有的人,诗歌形式出现,课件出示)
四、拓展延伸:
1、看到神五飞天,想到航天工作者们的辛苦付出。我想即使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们的激动心情。让我们铭记这一刻,2003年10月15日,这一刻是我们中华民族圆梦的日子。梦圆的时刻是幸福的、快乐的、激动人心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神五发射成功之后,我们中华民族并没有停止追梦的脚步。两年之后,神舟六号发射成功,接着神舟七号、八号相继顺利升空,就在去年的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成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向全世界宣告:(指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
2、同学们,因为这个圆字,中华民族整整奋斗了数千年,这个圆字承载了太多太多的艰辛,它记载了我们炎黄子孙的激情与梦想,记载了华夏儿女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也不放弃的执著与追求,更记载了一代代航天工作者们的豪情与壮志,让我们怀着这份激动与自豪欣赏一下蔡桂林的《炎黄飞天梦》,让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分小节读)合作读。
五千年的梦啊,今天圆了。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或对自己、或对航天工作者、或对伟大的祖国。请拿起你的笔把感受写在纸上吧!
交流总结:同学们,千年梦圆在今朝,带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感动和思考。通往美丽梦想的路也许荆棘密布,也许崎岖坎坷,不要退缩,不要惧怕,让我们怀着激情与执着踏上更高更远的圆梦之路!
第三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宁夏彭阳第二小学 马玉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独立阅读,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录像资料,重点句子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引入新课
1、播放多媒体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生自由发言)过渡: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飞天梦。
二、出示课题,质疑问难
课件出示课题,同时板书:千年梦圆在今朝。齐读课题,说说“圆”是什么意思,千年的“梦”又指的是什么?整个课题什么意思?大还有什么疑问?
(生质疑。预设:千年的“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说千年的“梦”今朝圆了?)
三、读阅读提示,自定目标
读阅读提示,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数千年的飞天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变为现实的,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数千年的飞天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变为现实的?(学生自由交流)
2、默读课文,思考:
你从圆梦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
(在自己感受深刻的词句旁作批注。然后同桌或四人小组再合作交流,互相补充。)
3、汇报交流,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现——艰苦的努力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4、抓住具体事例和重点语句体会交流感悟深刻的句子,体会圆梦的艰辛和不易。相机引导体会写法。在谈体会的过程中,重点点拨理解以下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链接按钮,相机灵活出示):
A、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却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抓住“尽管……还”、“无数”“惨重”“坚定而执着”“没有放弃”等词体会实现飞天梦的艰辛。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B、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具体抓住“一百一十多个单位”“ 三千多个”这庞大的数字体会参加到研制、建设、发射的单位及工作人员之多;体会他们的同心协力、团结合作;结合““夜以继日”这个词体会大家默默奉献、忘我工作、勇于探索的精神)(相机让学生板书从中体会到的体现航天人精神的词语:团结协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C、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主进医院;有的年轻人虽然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具体抓住“积劳成疾”“风华正茂”“ 华发早生”“猝然长逝”这些词语理解、体会工作人员为了航天事业无私奉献、废寝忘食、不懈奋斗的高贵品质。相机引导体会排比句式及省略号的作用)
师激情拓展补充:是啊!为了“神州五号”的飞天,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时间,是智慧,甚至是——生命。同学们,一个英雄的背后往往还站着无数的无名英雄。你们知道吗?——出示补充资料:
a、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他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能看到飞天成功的壮丽场景。
b、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还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600多位航天工作者,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有的人为了寻找飞船的残骸活活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人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年轻的生命早早的凋零;有的人为了排除险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出示墓碑图片及文字资料)师:同学们这一座座墓碑不会说话,但却铭记着一个个感天动地的航天英雄,就让我们一同饱含深情的再来朗读这段话,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
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飞行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的航天英雄—杨利伟,杨利伟用3句话概括了他21小时的太空旅行:
D、“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
读了课文,你怎样理解杨利伟的这三句话?
(杨利伟对飞船的评价,也是对研制飞船的航天人的赞扬。说明“神舟五号”飞船是很安全、很稳定的,也说明我国的航天工作人员的水平很高。)让我们怀着对航天人的崇高的敬意齐读这三句话。
E、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第九段,体会交流梦圆的意义。以情激情,师生带着敬佩和民族自豪感合作读: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师小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一次巨大的成功。他实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这真是——(生)千年梦圆在今朝。“神舟六号”的问天,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E、激情升华:
师:正是这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团结合作、默默奉献,才换来了这个美丽的辉煌的结果,才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才会有“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
五、拓展朗读,升华情感
1、情感升华。
师:千年梦一次又一次地圆了,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配乐:在《超越梦想一起飞》歌声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此时此刻让我们怀着自豪激动的心情,齐读课后“阅读链接” 《炎黄飞天梦》(出示)
师:同学们让我们接过先辈的旗帜,把航天精神发扬光大。相信你们一定会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科学技术建设的大潮中去。未来,中国航天事业的接力棒就交给你们了!
六、布置作业: 作业套餐:任选一题
A.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教学反思 首先,教学目标设计从整体效应出发,注意了纵向横向之间的关系;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应了个别
差异的需要,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
其次,是多样化教学,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了课时内容。授课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了授课。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精心设计问题,从多方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朗读形式也多
样化。譬如:为了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课堂上播放了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真实场景,在播放的同时,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诵了描写发射时的片段,包括听课的老师在内,那种抑制不住的澎湃的心情涌上心头,为祖国感到骄傲,为杨利伟感到骄傲。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朗读的欲望,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领会作者的意图,达到了精读理解的目的。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预习过程中忽略了对词语的理解或教师讲解过程中对词语解释不到位,导致学生在活用词语的时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人教版国标本六年级第十二册
特级教师 王先如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六年级学生能理清课文条理、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教学本篇课文重点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科技内容的叙事性作品时,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学习本课要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引导学生感悟现代科技成就的取得除了个人努力之外,还要加强合作,突出团队精神。【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精神。【课前准备】
⒈教师准备:美国及前苏联载人飞船文字及图片资料,我国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及返回的部分录像资料。
⒉学生准备: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个人资料。【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学生交流有关资料,引出课题。师:昨天布置同学们收集有关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个人资料,现在请大家拿出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师: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航天英雄,其实在中华民族的航天历史上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英雄。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他的名字叫“万户”,万户做了什么?为什么月球上的环形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呢?请打开课本第19课。
板书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生对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很崇拜,交流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学生情绪高涨时,教师抛出“万户”,由于万户其人学生非常陌生,学生便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饱满的学习热情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基本保证。
二、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⒈学生自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⒉学生汇报自读收获。
预测:学生可能有以下认知(仅例举)。
万户是明代官员,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乘火箭上天的人,万户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返回祖国大地。
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号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返回。没有航天工程人员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⒊梳理课文结构,理清课文条理。
将第一自然段与第十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找出文中的两个过渡段(第四、第六自然段),将课文划分为五个部分,中间三个部分分别写万户乘坐火箭飞行没有成功、我国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我国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
[设计意图]教学高年级的阅读课文,在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同时,要让学生有充裕的独立阅读时间。这个环节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学生会就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深入阅读,教师在了解学生阅读认知之后,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预设中有但学生确实已经读懂的,教学时可以删去,预设中没有但学生确实尚未读懂的,教学时必须增加。
三、重点研读,学习课文表达方法。
1、研读第七自然段,解决一个问题:现代科技成就的取得除了个人努力之外,还需要什么?
两个数字:一百一十多、三千多。(“一百一十多”是研制、建设、发射单位,“三千多”是协作单位。说明载人飞船成功飞天靠的是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
一组排比句: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先引导理解“积劳成疾”“风华正茂”“华发早生”“猝然长逝”四个词语,再体会这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精力和智慧贡献给了集体,飞天成功既是千万人的个人努力,更是合作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2、研读第四第六两个自然段,解决一个问题: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抓两个过渡段带动全文,认识中华民族的航天历程,从中感悟到:要有远大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不怕失败,不怕付出惨痛代价,永不放弃,坚定而执着地追求,积极与他人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设计意图]高年级语文教学要避免面面俱到的琐碎分析,要抓住重点,针对教材特点,针对教材所承担的语文教育任务,围绕中心问题展开讨论。此教学环节从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出发,在理解词句段的基础上导引学生领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内涵、思想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加强朗读,回归整体,感悟“千年梦圆在今朝”。
1、学生自愿起立读课文,可以读全篇,也可以读感兴趣的几段。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民族自豪感。
2、感悟课题。
梦——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圆——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返回。千年——古代产生梦想、明代万户飞行、人造卫星上天、神州飞船飞天,历时数千年。
3、播放美国及前苏联载人飞船文字及图片资料,我国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及返回的部分录像资料。
[设计意图]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会将自读时的感受、课堂学习的感受融为一体,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观看教学录像,不仅让学生感受飞船发射的壮观场面,而且给学生传达两个信息,一是我国的航天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二是祖国未来的发展要靠年轻一代。
五、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⒈学生齐读蔡桂林的《炎黄飞天梦》。
⒉片断练习:给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或其他科技工作者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理想。
[设计意图]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的练笔可以采用前后照应的方法,按照时间顺序谈自己的近期想法及人生志向,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
飞离地球 遨游太空 梦想 时间顺序
万户飞行 没有成功 尝试 前后照应
卫星上天 振奋不已 执着 排比句式
神州飞船 成功飞天 梦圆 详略得当 [设计意图]词语式板书是一种常用的板书形式,它将课文的主要内容用词语有机地串联起来,便于学生有机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四行左边的12个词语概括主要内容,右边的4个词语揭示文章写法。【特别建议】
《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介绍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叙事性课文,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读懂课文内容并没有多大困难,教学时要克服两种倾向。一是过分强调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行远离文本的空泛讨论,这种蜻蜓点水式的“热烈讨论”,不能给学生心灵留下深刻印记,更不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本真;二是以教师的琐碎分析代替学生的自读自悟,这篇课文牵涉到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讲古代传说,可以讲万户飞行,可以讲卫星的原理,可以讲飞船的构造,但就这篇课文承担的语文任务而言,以上内容不是“本”,只能留给自然课去研讨。
本设计包含五个组块,其中二、三两块是教学的重点,在进行第二组块教学时,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原有认知,只有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清晰的把握,才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地说,不能浮光掠影。第三组块教学是重中之重,既要解决语言训练的问题,又要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目标,这一环节要边读边议,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感悟到现代科技成就的取得除了个人努力外,还要加强合作。
播放有关音像资料,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但不能放在教学的开始,农村学校若没有播放条件,教师可适当做些文字补充,结合课后的“拓展连接”让学生阅读。
(名师简介:王先如,安徽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现在安徽省六安市梅山路小学任教,主要荣誉和科研成果有: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立项课题,其中中央教科所“十五”重点科研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子课题“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个案研究”已经结题。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等60余篇,6篇论文获中央教科所、全国小语会一、二等奖。多次应邀赴浙江、江苏、江西等地讲学,2000年入选国家级骨干教师人才库。
第五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千年梦圆在今朝》 【基于标准】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是略读课文,根据课标对略读课文的要求,本课要培养学生在快速默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同时,要学生掌握在具体的事实中说明道理的写法。【基于教材】
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基于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在识字学词和阅读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已有一定的默读速度和朗读基础,因此本文可以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通过重点研读“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让学生感受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目标】
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能用概括的语言说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学习重难点】
目标2、3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说“梦”——寻“梦”——解“梦”——圆“梦” 【评价设计】
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方案】
通过环节二检测目标一的达成;
通过环节三的“寻梦”检测目标二的达成; 通过环节三“解梦”、“圆梦”、环节四检测目标三的达成。【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流程】
一、图片导入,创设情境
1、展示嫦娥奔月图片和飞天壁画图片。提出问题:“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接着展示杨利伟遨游太空的图片。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是呀,我们是最早产生飞天梦想的民族,但是,当他们把自己的梦想描绘在敦煌土墙壁上的时候没有想到,千年以后,我们这一代人把它们变成了现实。这真可谓——千年梦圆在今朝,板书课题。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扫除阅读障碍
1、读读。
出示: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
2、指名美读雅词。
要求:联系上下文,读出内在的意蕴与情感!
瑰丽绚烂 风华正茂 猝然长逝 夜以继日 积劳成疾 震耳欲聋 锲而不舍(语言有温度 字词知冷暖)
过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建议。
生自由读
师:好,本节课我们就围绕一个“梦”字来做文章。我们先来—说“梦”。
三、阅读文本 合作交流
1、说“梦”
一个有梦想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数千年来萦绕在中华民族心头,让所有中华儿女为之努力拼搏的梦想是什么呢?
生答: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板书)梦想
2、寻“梦”
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在追梦的路上,执著的中国人一往无前。默读课文,想一想,数千年来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变为现实的。
指名说(2――3名)
板书:万户飞天 没有成功
卫星上天 振奋不已
神州飞船 成功飞天 梦圆
中国人的梦想,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永不褪色。现在让我们来解读梦想实现背后的精神与力量。
3、解“梦”
飞天的梦想到底是怎样变成现实的?先动笔画一画,然后再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并将自己的理解批注在空白处。
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课件出示):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课件出示)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医院;有的年轻人虽然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师 :一个英雄的背后往往还站着无数的无名英雄。你们知道吗?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他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能看到飞天的壮丽场景。是啊,中华民族实现了飞天的梦想。结果是令人兴奋的,但过程却是艰难的、漫长的。
省略号后面还省略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音乐)
师: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600多位航天工作者,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有的人为了寻找飞船的残骸活活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人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年轻的生命早早的凋零;有的人为了排除险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座墓室的主人名王来,是一名普通的战士,38年前的那个黄昏,发射阵地附近的火箭推进剂突然失火。24岁的王来不顾一切地冲向火海抢救设备和战友,特种燃料的气化分子顷刻使他成为了一支“火炬 ”。为了保护其它设备王来抱着熊熊燃烧的火箭推动器向对奔跑过来的战友们喊到:“别过来!别过来!”就义无反顾地奔向戈壁滩,留给我们的只有他身后38个焦黑的脚印„„
师:同学们这一座座墓碑不会说话,但却铭记着一个个感天动地的航天英雄,就让我们一同饱含深情的再来朗读这段话。
师:原来我们梦想的实现靠的是航天人的„„ 生自由回答航天人的精神。
4、圆“梦”
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终于随着神五的成功发射变成了现实。现在就让我们重温那令人激动的时刻。
(放神州五号发射成功的录像)
此情此景、此时此刻,面对中华儿女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你最想说什么?
生自由回答。完善板书。
四、总结升华 拓展延伸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星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诗朗诵《炎黄飞天梦》 板书设计:
飞离地球 遨游太空 梦想
万户飞天 没有成功 尝试
卫星上天 振奋不已 执著
神州飞船 成功飞天 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