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赛课教学理念doc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理念诠释
—— 如何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五组第二篇课文,它叙述了中华民族为几千年来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最后千年梦想终于实现。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时我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在本节课中我本着以学定教,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逐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接下来,我来谈谈《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理念:
一、教学方法:目标教学,贯穿始终
本节课我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是目标教学方﹑情境教学法﹑指导朗读法。小学语文的略读课中,其实在每一篇的课前导读中就已经把学习目标提前明确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紧紧围绕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即可。本节课我设置的三个目标分别是:(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3)感受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千年梦圆在今朝》这一课中的每一个阅读提示也都是围绕目标而设置,依据学习目标来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到后来的检测后教和当堂训练环节里,我仍然紧扣学习目标不放松。
在新课的开头导入时我使用了情境教学法,以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后面的汇报检测环节里,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感悟。
二、研究主题:逐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1.情境导入,激发感情。课堂开始,我先出示了一些宇宙图片,加上我的简介和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受到震撼,从而激发产生对宇宙的向往之情,有了这种情感体验,学生也能积极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2.指导朗诵,体味真情.在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时,我有两处及时地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处是学生理解这些事例之典型时,汇报文中的语句,我适时点拔.第二处是学生汇报科学家精神品质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在思中读,在读中悟.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真正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心灵呼唤的同声,才能体味到文章的丰富情感.3.深入文本,感悟深情。情感是深深地渗透在文章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之中的。在第二次阅读提示里我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科学家精神品质的语句,并批注自己的感受。在学生汇报学习效果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句,感悟文本内涵,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4.合理拓展,升华感情。在课堂结尾,我把课文中的“阅读链接”——一首小诗,在课件上展示出来。我先有感情范读,本身激情昂然的学生在诗歌的感染下更是情不自制。接着,我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合作朗读,把自豪与兴奋之情渲泄出来。与此同时,学生的感情在激情朗读中感情再次得到升华。
三、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稳步走
在《千年梦圆在今朝》这一课里,我引导学生通过两次自学来把握课文内容。其中第一次我提示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展开自学,因为这一次自学的内容﹑任务较多,小组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学习,效率较高。在第二次的自学里,我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养成一个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所以在自学时间里,同学们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勾画圈点。
后教部分是需要老师的恰当引导,因为学生的自学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效果也大不相同。于是,当检测学习时,要注意顾及后进生,看是否全班都掌握.但是,老师也要让学生充分自思﹑自悟﹑自议,过多的启发引导,只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当然,在学生都无展现教学重点的思维时,教师就要适时点拔了,在这里老师起的就是引路人的作用。
当堂训练环节里,学生第一次汇报交流以后,我指导学生把个人的认知同图片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图片猜航天事件。在第二次自学交流后,我让学生把自己的个人感悟板书到黑板上,这样既让学生结合课本调动了学生的已知,激起了学生与文本的思维火花碰撞,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了传统“当堂训练”的单调与乏味。
在尝试了多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我越发感觉到把这是件多么有益的事,课上学生更爱学习了,更加积极思考了。在探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知道,我没有迷失自己,没有迷失语方教学的方向。
第二篇:赛课材料
Traveling around the world
Egypt
Egypt is an ancient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It is in Africa.There are so many pyramids in Egypt.The Great Pyramid is very famous and it is also called Khufu Pyramid.How ancient builders built them without any modern machines? No one can answer the question exactly.It is a place worth visiting.New Zealand
New Zealand is a young country.It lies in the South Pacific Ocean.New Zealand has a rich and fascinating history.The Maori(毛利人)have lived here for about one thousand years.New Zealand has a population of only 4 million.It is one of the world’s least crowded countries.There is no noise and no polluted air.There are green mountains, beautiful coastlines and a nice temperature climate.It is really a heaven for people to relax.China
China is a very large beautiful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There are so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 it.If you visit China, you must climb the Great Wall.It is one of the symbols1 of Chinese nation.The Palace Museum is very famous, and it is one of the world’s biggest palaces.In China, almost every city has its own stories and unique scenery.For example, the City of Lanzhou is also called “Golden City” and there are the famous Old Silk Road and the Yellow River Iron Bridge.Qufu is the hometown of Confucius(孔子).Gulin is “the most beautiful landscape on earth.”
Holland
Holland is a small beautiful country in Europe.Amsterdam is the capital city of Holland.TulipsinHollandarevery famous.When it is in early spring, millions of tulips bloom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nd it is the world-known Tulip Time Festival.The festival lasts seven days and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largest festivals in Holland.Holland is also famous for windmills.Every year, hundreds of windmills welcome visito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In Holland, the bicycle is a popular transportation.You can see many beautiful bikeways there.That’s a good idea to protect environment.America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s a large country in the world.There are so many beautiful and amazing places to visit.First, let’s visit Disneyland.I am sure you will enjoy it very much.Universal Studios Hollywood(好莱坞环球影城)is very famous in America.It is the world’s largest working film and television studio.It is in Los Angles.You can see scenes in the famous Hollywood films.When you play in the parks, you can “live” in these films.At last you can visit the Grand Canyon(科罗拉多大峡谷).It is one of the seven nature wonders of the world.If you visit these places yourselves, I’m sure you’ll never forget them
写作话题:
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将在北京组织一次由各国学生参加的夏令营活动,假若你是本次活动的组织者,请在开幕式上向外国学生多角度介绍我国首都-----北京。
第三篇:背影 赛课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一、导入语: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段文字——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国文学教员的永恒记忆:1948年8月13日,走出家门,就看见一群小学生在争着抢着看一张当天的报纸:“老师,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昨天死了!”看到孩子们那种怆惶悲戚的神情,地流下泪来。
背影究竟写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能够让一代代人为之动情,且与一个作家紧紧相连?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内容,赏析感人细节,了解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深沉父爱。
2.反复朗读,抓住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赏析语言,体会父子情深。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二、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下面看大屏幕,预习时,你关注了这一组词吗?每个词读两遍,速度不要快。
交卸
奔丧
狼藉 簌簌
赋闲
颓唐 惨淡
琐屑
踌躇 蹒跚 橘子 惦记
祸不单行
大去之期
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
(学生齐读。教师抽查学生解释词语。)
师:下面大家将这一组词语再轻轻地自读一遍。说说朗读后的感受。
生:惨淡 凄凉 伤感 心里感觉很灰暗,压抑......师:是的,老师读了以后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沧桑感。也许还真没有一篇课文的重要词语集中在一起会给人这样的感受。那么朱自清又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写《背影》的呢?
哪位同学能用一段话,概括下文章的内容,尽量用上这些词语哦。
这篇散文写了祖母去世,“我”回家奔丧,父亲差使交卸,赋闲在家,家里光景惨淡,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心中十分难过。回北京时父亲送我去车站,一开始颇踌躇了会儿,但最终还是决定亲自送我,还蹒跚地走过铁道为我买了几个橘子。父亲老境颓唐,说自己大去之期了,但他依然惦记着自己的儿子和孙子的事情。我情不能自已,簌簌流下了眼泪。
过渡语:读完什么感受?(感动)所以感动,是因为父亲为儿子做了很多事情——
三、品读 透视父子感情
(一)品读,体悟深沉父爱
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情?
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嘱咐茶房,为子买橘。——细心关照 周到入微
2.其中哪一件事情更让人感动?——望父买橘见背影 为什么这么感人呢,我们来重点这段赏读这个情节——
3.朗读,分析(重点研讨,深入挖掘)
父亲的穿戴:黑、深青——穿着朴素,心情沉重(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爬月台动作: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4、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细小繁琐的事,进行了外貌和动作描写以外,课文中还用什么描写方式表达这种关爱?
父亲的语言。这篇文章写父亲语言的只有 5处:(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站在父亲角度上:差使交卸,祖母去世,祸不单行,家境惨淡,应该比其他人更难过,却反过来安慰儿子,可见父亲爱的博大!(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不是他们去不好,是父亲不放心,推掉手头事情也要亲自送儿子,可见爱子情切!(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怕我车上口渴,像照顾幼儿一样亲力亲为,可见父亲的对儿子的爱护、体贴!(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调整标点符号——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感叹号写出了父亲既关心儿子旅途是否平安又盼望与儿子沟通的心理。
(5)进去吧,里面没人。调整顺序为——里面没人,进去吧。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进去吧,里面没人。(关注儿子)里面没人,进去吧。(关注行李)
——怜惜体贴,依依不舍。朴实而简洁的语言,表现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深挚的关爱,语言朴实,感情深沉。
过渡语:父亲为儿子做了这么多,儿子领情吗,被感动了吗?
(二)品读,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1.品读第五段关键语句,分析儿子对父亲的态度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我再三劝他不必去......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年纪大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吗?
④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从第5段看出来,“我”从心底里排斥父亲,“我”当时并不赞同父亲所谓的“爱”,只是没有说出来;父亲应该能感受到,但他并不在意,还是这样。父爱是永远的,与儿女的年龄无关、甚至与儿女对自己的态度也无关。这是一种没有条件的父爱。
插入背景:
1.1915年:父亲给儿子包办婚姻,儿子生气。
2.1916年:儿子考上北大,把名字“朱自华”改为“朱自清”,老爸很生气。3.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父子浦口车站别离。那年作者20岁。4.1920年:儿子毕业了,到南方去工作。
5.1921年:儿子回来工作,父亲领了儿子工资,儿子愤然离家出走。6.1922年:儿子带老婆孩子回家,父亲先不准他进门,后进门不说话。
7.1924年:儿子写了篇家庭矛盾的小说,父亲说暴露了“家丑”。8.1925年:父亲给儿子写信,儿子在泪水中写了《背影》。9.1928年:父亲读到《背影》,父子冷战结束。
10.1945年:父亲去世。
2.后来“我”读懂父亲了:从“四见背影,四次流泪”中体会“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
初到徐州——感伤 望父买橘——感动 临别叮嘱——感动愧疚 ④阅读书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感动、愧疚、自责 ......
五、课堂小结
据朱自清的弟弟朱国华回忆说,当父亲一字一句读完《背影》时,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父子和解了。
所以作者最后说,齐读最后一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你读出了什么?——两个感叹号,饱含作者想见父亲的热望。“唉”里有对父亲身体的担忧,也有说不尽的愧疚。从不相见到何时才能相见,一声叹息,两个感叹,说不完的别离,言不尽的沧桑。这篇文章就读到这里,也许我们真正读懂,也要在我们为人父母之后。台湾作家龙应台这样说—— PPT显示: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建议大家课后读一读龙应台的散文集《目送》,或许会帮助我们读懂《背影》,读懂我们的父母。
第四篇:赛课教学反思—数学
赛《变化率问题与导数的概念》课的教学反思
实验中学三部数学
吴文琳
12月19日,我以《变化率问题与导数的概念》一课参加了《大庆实验中学第二届“雏鹰杯”青年教师赛课活动》课前、课中、课后我的感受与反思颇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本节课本节课《变化率问题与导数的概念》是概念的教学课,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思维形式叫做概念。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过程会使抽象逻辑思维得到锻炼,对提高思维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便于学生对导数本质的理解,我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以问题为主线,遵循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思考方法,从生活中的“跳水”入手,得出平均变化率,再结合物理知识,用“逼近”方法定义导数。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轻松获取知识,做到了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习的过程。
通过计算两串平均速度对结果进行观察、分析、讨论、抽象归纳出导数的概念,在相互交流、互相讨论过程中,学生认识了自我,建立了信心,同时也构建了和谐的课堂气氛。
1.反思“导数及其应用”整章教材的编写意图
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整章内容设计精妙,始终以导数概念这条主线贯穿着。有主线、有中心的文章是好文章。有主线、有中心的数学教科书更是一本好书。因为教科书在编写时要做到这一点,似乎比写文章更难。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是在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通过函数图像直观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以导数概念为主线编写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实施(每节课都要把握住本章教材的中心和主线——导数的概念)。因此,在本章内容教学的第一节课里,我们也需要强调对导数概念的初步认识,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来学习。因为对一种思想、方法的学习,不是几节课就能完成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可能过程还很长。对导数概念的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在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教材“主线”的基础上,再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的理解。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以导数概念为主线串联着整章内容,其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明显。2.反思“变化率问题与导数的概念”课堂教学的新课引入
作为新概念引入的案例,关键应该选择学生熟悉的,简单的,如高台跳水问题,但熟悉的,不简单的也好,如气球的膨胀率问题。因为学生熟悉,最起码学生去想过这一问题,通过教学,不一定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会很清楚,很深刻,但肯定的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对其理解会更进一步,它符合思维最近发展区原理。如果课堂教学能够把两个案例结合起来,先讲高台跳水,再讲气球的膨胀率问题,那么效果会更好。因为高台跳水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而气球的膨胀率问题,则能够促使学生去思考。这样自然引入导数的概念。3.反思“变化率问题与导数的概念”课堂教学中对计算问题的处理
在课堂教学中,对计算问题的处理,要应注意避免两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计算;以计算机代替学生的计算。
既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又要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可选择两个地方让学生计算。其一,计算0~1秒或1~2秒的平均速度问题。因为计算时花费的时间不多,同时,既能促进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又能为理解瞬时速度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二,计算065平均速度问题。因为学生通过这一问题的计算,49既能发现问题:“用平均速度表示这段时间内运动员的运动情况存在问题”,又能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用什么东西才能更好地描述运动员在这个时间段的运动状态?”自然学生会想到物理中学过的瞬时速度。这样的处理省时,能够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同时,不影响主体知识(平均速度、平均变化率、导数的概念)的学习。
4.反思“变化率问题与导数的概念”课堂教学的课堂语言
1)我说:“令xx2x1”。这里的“令”,应该说成“习惯上用x表示x2x1,即xx2x1”。2)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提出我有口头语“我的”,在教学过程中可能由于紧张自己没有发现,其实在赛前试讲的过程中老师们也提过,自己没有注意发生了失误。争取下次一改到位。3)应该补充例题:“已知两点A(x,f(x)),B(xx,f(xx))在函数yf(x)的y”。因为它是联系平均变化率和导数概念的枢纽,同时,还x有利于学生在亲身体验数学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中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和导数的概念等。图像上,求以上我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反思,还有不足之处希望得到老师的点评,最后我还要感谢实验三部数学组的各位老师的指导和我师父李伟老师的耐心指导和细心栽培。谢谢大家!
第五篇:赛课评课稿
听木洞片区青年语文教师赛课有感
本次青年语文教师赛课,我非常有幸的聆听了全部的课。这次赛课,代表了木洞片区在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方面的最高水平,使人受益匪浅。听了两天半的课,给我的印象是:一是,选手优秀。表现在形象佳,素质精,精神好。二是,组织周密。表现在学生优秀,会场井然,保障有序。三是,体现在赛课水平普遍较高。表现在课堂上书声琅琅,读写结合更紧密了,年段特点更鲜明了。
这次赛课,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髓——教会学生学习。本次赛课的主题是“有效课堂”,课堂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孩子需要能够终身学习的能力,正如《学会生存》中所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非常欣喜地看到,每一堂课的老师都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渗透,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实践,真正地习得方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阅读是一种以疑为起点,以思为核心,以体验领悟为目的的认知过程和意义过程。可以说,阅读的目的就是在不断的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与文体进行交流,并获取意义和体验情感。能够质疑的学生才是肯动脑筋、主动学习的学生:能够提出有思考价值,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学生,才是思考力较具有一定穿透力的好学生。《与时间赛跑》、《女娲补天》、《三个儿子》、《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神奇的玻璃家族》等课,老师都注意引导学生质疑。尤其是杨莉莉老师执教的《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在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研读的学习欲望方面做得尤为成功。
二、加强了学生朗读的指导。一是朗读的形式多样化,自由读、指名读、同桌读、分组读、分角色读、齐读、默读、浏览等。二是在课堂上让孩子的读书时间更充裕,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让孩子能有这种安静的时间,潜心的阅读,如《中彩那天》、《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神奇的玻璃家族》等许多的课例,出现了连续3到5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让学生在静心的读,安静的想,动笔批,这种批注,显然增加了阅读理解的程度,让孩子的思维能力更具有深刻性。《中彩那天》、《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这两课,更是将讲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读写给合,给了我们一些非常好的启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些课例呢,向我们展示了认知的过程,体现了学习的规律。
三、让孩子触类旁通的学。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他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了。正所谓“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在这次赛课中也非常欣喜的感受到了像《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迷人的九寨沟》、《女娲补天》等更多的课例,都在关注着学生学法的指导,学习策略的形成,体现了有效课堂的“导-学-练”的精髓。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15节课中,没有读写结合的课是很少的,尤其使人鲜明地感受到这一次读写结合深入人心。教师们都真正围绕文本进行拓展,进行读和写结合。课堂上不再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有的课是创设情境写一段话;有的是联系课文的内容补充几句话;有的是围绕课文要填写一些词语。总之,这些课在努力的挖掘出读写结合的点。尤其是《中彩那天》让学生再现父亲面对彩票那种矛盾的情景,学生抓住父亲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将父亲的矛盾心理写得栩栩如生,非常精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这次赛课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问题,再此提出自己的愚见。
一、合作学习、生生互动大多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活动,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绝大多数教师没有交给学生切实可行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学习成为一种形式,大多都存在时间不够,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交流、讨论、沟通,全班交流反馈时不能体现合作学习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老师也注重了生生的互动,但主要局限于朗读时的学生评价,并且学生的评价也只是简单笼统的“声音洪亮”、“有感情”、“很流利”之类的,包括部分老师的评价也如此,学生并不知道怎样评价,教师也没交给方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同时也说明我们教师在这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
二、朗读指导缺乏实效。老师们虽然都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课堂上有琅琅的书声,读书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究竟怎样才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让学生的朗读水平有所提高,我们的教师的方法还比较单一,大多局限在理解相关内容后,请学生读,指名评价,再请学生读,齐读等流程。我们都知道:文章重在读中感,读中悟,语文的美是学生读出来的,是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品出来的。语文课程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学习中,学生需要借助文本,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但遗憾的是:大多数老师在学生读的指导上,并没有体现出层层推进,一次比一次更投入,一次比一次更到位。小学语文,尤其是中低年级的朗读教学,老师一定要给予具体的指导——把握感情基调,抓住重点字词,节奏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等等,必要时,教师还要范读。
三、有的教师放手不够,问题简单化。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尊重儿童独特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但总观整个赛程,老师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严重,并没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了要出自己心中的答案,好像不是在让学生感悟课文,而是在让学生感悟老师的感悟。所以感悟不到老师所感悟到的,就频频问,问一个两个问到第五个终于问出来。或是老师说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让学生接出自己心中那词。这还体现在稍有难度的问题或是小练笔的拓展中,填空式题型特别多,这其实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我们本次赛课的老师们基本功扎实,普通话标准,板书设计新颖,课件制作精美,教育理念先进,他们对孩子的那份喜爱,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激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值得我学习。“博采众长,熔于一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我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的努力一定会让新课改这朵鲜花在巴南大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