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研制策略

时间:2019-05-12 18:5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薛法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研制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薛法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研制策略》。

第一篇:薛法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研制策略

薛法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研制策略

小学语文名师精彩就点击右上角分享出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教材未能解决语文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的问题,尚未形成科学的、可表述的语文学科内容结构。教学中内容繁杂,分不清学科界限、年段界限、主次界限,语文教师缺乏鲜活的、适切的教学内容。由此必然造成语文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负效,也必然弱化语文教学的专业性。深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正确解读语文教材课文,重组、整合散落在文本中的语文知识,研制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是破解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顽症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语文教师专业化程度的快速通道。与其他学科课程标准不同的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属于“能力目标”,或者叫“素养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状态。这与历史、地理等课程的“内容目标”有很大的差异,“内容目标”一般较为具体、直接地涵盖着课程与教学内容,可操作性强。而“能力目标”则没有明确学生要习得这样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需要教哪些与能力习得有关的知识、方法、策略、态度等。因此,深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解析每一项语文能力形成的过程阶段及相关的知识背景,并结合教材文本,重组、整合适宜的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迈向科学化的重要一步。解析能力的知识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能力目标,表述得比较笼统和抽象。小学三个学段中都提出了朗读目标: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用”、“用”、“能用”是朗读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三个水平阶段,而每个阶段需要传授哪些朗读知识?训练哪些朗读技能、技巧?其中“有感情地朗读”中的感情色彩有哪几类?态度分寸如何把握?一篇文章的感情基调如何确定?喜怒哀乐的感情如何通过语气、语调和节奏的变化体现出来?这些都需要我们做出细致的专业解析。而最为核心的问题是朗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哪些朗读学知识,尤其是关于方法和策略的程序性知识。合宜的能力要有适当的知识来建构,特定的能力需要特定的知识作为背景。参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原理,就一项具体的语文能力目标而言,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解析:一是形成能力所必需的核心知识,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这一维度规限了应该“教什么”;二是能力形成过程中的认知水平,可以细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等不同的水平层级。这一维度规限了“教到什么程度”。就“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朗读能力而言,我们可以吸取朗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大致勾勒出一个朗读教学的知识内容与能力水平的结构框架:朗读能力二维目标分类框架而知识维度中的每一个项目又都涉及包含着更为具体的朗读知识,如“节奏”,就包括“节奏的概念;节奏与速度;节奏的类型;节奏的转换方法;节奏与基调;停连、重音、语气、节奏之间的关系”这些相关知识,其中“节奏的概念、节奏的类型”等属于概念性知识,而“节奏的转换方法、节奏与基调”等属于程序性知识。细致地解析出这些知识的内涵和类别,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和科学化;准确地区分出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水平)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定位及教学活动的设计。根据这个朗读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框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朗读教学的基本教学内容结构:教什么与教到什么程度,避免了朗读教学内容的虚无与空洞。如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需要学生运用具体的方法(形象感受法、逻辑感受法)真切地感受文本中蕴含着的态度和感情,并区分出该文本中具体语句、语段的感情色彩类别(挚爱和憎恨类;悲哀和喜悦类;惊惧和欲求类;焦急和冷漠类;愤怒和疑惑类),进而根据不同的感情色彩选择相应的朗读技巧加以表达,如“语气的色彩”:爱的感情一般是“气徐声柔”的,憎的感情一般是“气足声硬”的。“气徐声柔”的语气色彩造成温和感,口腔宽松,气息深长;“气足声硬”的语气色彩造成挤压感,口腔紧窄,气息猛塞。这样的朗读教学过程中就有了具体可感的内容,说得清道得明,对于学生缺乏哪一方面的知识和训练,就能有的放矢。如果我们对朗读能力不作深入细致的解析,就只能徘徊在“要读出高兴的语气、要读出激动的感情”或者“要读得轻柔些、要读得紧凑些”这样不知所以然的低水平状态,教的模糊,学的糊涂。当然,朗读教学并非如框架呈现的那样简单,其中还有许多无法用知识来表述的实践经验,如师生在朗读中形成的语感,处于缄默状态,也需要我们加以甄别。语文能力的形成并非都是先有知识,后有能力,而往往是先有能力,后有知识。但明确了能力背后的知识背景,将促使能力发展从自然走向自觉,并进入一种自我建构和自我发展的新阶段。把握文本的教学价值

根据课程标准的某项能力目标所编制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分类表将知识结构化了,将能力水平定向化了,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看,规定了应该“教什么”。那么,教材中具体的一篇文章则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隐含着“有什么”可以教。如果把“知识与能力水平分类表”当作一张“网”,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张“网”到具体的文本中去捕捉富有教学价值的知识点,从而发现切合文本的教学内容。《月亮和云彩》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就“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朗读能力目标而言,有哪些值得教又值得学的朗读知识内容呢?我们不妨借用这张“网”来解读一下文本,可以发现:1.生字、生词。正确与熟练认读这些生字词是实现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而“月亮、云彩、小朋友”这三个生词的最后一个字要念轻声,这是一个关于轻声的“词语感受律”知识。2.含有介词结构语句的停连位置处理。“在院子里、在云彩里、在一棵大树下、从树杈里”这四个表示处所的介词结构短语,在句中朗读时须连贯,不能在中间作停顿,否则易读破句。如“他们看见/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暗,一会儿/明。”“李小文/叫大家/站在一棵大树下,从树杈里/看月亮。”这是关于停连位置处理的朗读技巧性知识,需要理解及运用,并能帮助学生作自我评价。3.呼应性重音的位置处理。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丁大勇说:“月亮在云彩里跑得真快!”李小文说:“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丁大勇的话强调月亮跑得快,所以重音落在“真快”,而李小文的话是针对丁大勇的话说的,是纠正丁大勇的说法,所以重音应该落在“云彩”,次重音落在“是……不是”这一关联词上。这是关于对话过程中呼应性重音的位置变化处理,是一项朗读技巧性知识。上述三点朗读知识正是隐藏在文本深处的教学内容,借助这张朗读能力的目标分类结构“网”,才能让这些具有教学价值的朗读知识内容浮出水面,进入教学的视野。当然,从文本中还可以发现其他关于朗读的知识,比如叙事性文章的朗读基调,提示语与人物语言之间的停顿处理等,都是可以作为朗读教学的内容的。但是,这些知识内容还需要经过选择,我主张三个不教:学生已会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暂不教。关于朗读基调等内容,教了学生也不一定懂、不一定会。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对文本中的感情色彩、态度分寸等尚未能真切地感受,因此待以后再教。最有教学价值的知识内容就是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经过学习能够掌握的。建构适宜的内容板块

其实,一篇文章除了朗读,还有词句理解、复述大意、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等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发展目标,因而需要从中发现相应的知识内容。如此一来,一篇文章所要教的内容或许会很多、很杂,而教学的时间却很有限。因此,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加以重组、整合,形成教学内容板块,实现一个内容板块包含多个教学内容。如从文本中提炼出的“词串”,就具有内容板块的特点。苏教版六年级《莫泊桑拜师》一文词语丰富,可以选编成三组有内在联系的词组:孜孜不倦

焦急万分

直截了当一无所获

万般无奈

滔滔不绝全神贯注

用心揣摩

________每组的前两个词语描述的莫泊桑学习写作的情形,后一个词语是福楼拜如何教导莫泊桑的情形。这三组词语的学习,既包括了词语的认读、理解,也隐含着文本的叙述线索,学生凭借这些词语进行复述作品大意,最后空缺的词语,是需要学生阅读福楼拜第三次教导莫泊桑之后的概括,可以填写:循循善诱、谆谆教诲等。体现了学生深度理解文本内涵后的语言表达。这样的词语学习板块,聚合了多方面的教学内容,精要而适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打破一本教材的局限,引领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融合起来,从生活中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形成三个动态、即时、开放的教学内容板块:(1)以语文核心知识为“内核”的内容板块。核心知识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基本、最常用、最具摄取性的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等。教师要从教材文本中发现这些隐藏着的核心知识,进而围绕某一个核心知识点,从文本中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按照“教—学—练”的不同功能,组成教学内容板块,以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2)以学生语文能力为“内核”的内容板块。基于小学语文课程(能力)标准,依据布鲁姆能力目标分类学,确定学生年段能力发展目标群,并以此为“内核”,从教材中选择适合学生某项能力训练的语文学习项目,整合成教学内容板块,实现“举三反一”的教学效果。(3)以语文问题解决为“内核”的内容板块。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取学生面临的各类语文生活问题,并以问题解决为“内核”,选择相应的语文解决策略,设计成适合学生实践运用的内容板块,以形成“生本化”的语文内容。具体的操作策略是唱好“三步曲”:一是“减”:运用减法思维,将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内容的“内核”。这个内核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语段,也可以是一个技能点、一个情感点等。二是“联”:根据 “内核”,将社会生活中与之相联并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选编进来,以相同的内容丰富“内核”;以相似的内容区分“内核”;以相反的内容凸现“内核”。以此拓宽学习领域、开阔学生视野。三是“整合”:围绕“内核”,将选编的相关内容有机组合,理清序列,形成一个具有聚合功能的教学“板块”。当然,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板块还须经得起学理的推敲,科学、适切、精要、可表述。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又不拘泥于语文课程标准,能从生活实践中、从相关学科的前沿性研究中,汲取鲜活的语文知识,吐故纳新,重建语文课程及教学内容,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专业使命。编辑:泡泡糖文本由平台重新编辑,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小学语文名师

ID:xxywms如有侵权请告知。小学语文名师∣xxywms

第二篇:薛法根桂花雨.doc

《桂花雨》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者:薛法根(著名特级教师)整理与评析:叶秋莲(徽州区下街小学)

师: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桂花雨》,请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读拼音写词语,请你写在笔记本上,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学生写,略)

师:边巡视边笑着说:“有人在偷看,偷看课文可以,不要偷看同桌的,说不定他也是错的。”

[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告诉学生,不会写的时候要去查找正确的答案。小学生识记生字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今天因为看别人写的是个错的,久而久之,那以后想改正就有点难了,所以第一印象一定要正确。]

(学生陆续写好并举手)

师:请第一名的上来写第一行,第二名的上来写第二行。

[师生一起批阅第一行词语:(糕)饼(尤)其新(鲜)]

师:完全正确奖励他一颗五角星,请写对的同学也奖励自己一颗五角星。(生在本子上奖励自己一颗五角星。)

师:请你们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再加个句号读一读。

生:糕饼尤其新鲜。

[从字到词再到句子,教得轻松自然如行云流水,不流任何痕迹,这就是薛老师的高明之处。]

师:“尤其”相当于哪一个词的意思,看谁聪明。

生:非常

师:不是很准确

生1:特别生2:格外

师:对了,有“特别”、“格外”的意思。

(师生共同批阅第二行,批到“吩咐”一词,问写这词的同学。)

师:“吩咐”,我们两人谁可以吩咐谁?

生:老师,您可以吩咐我。

师:那在家里,谁可以吩咐谁啊?

生1:爸爸妈妈生2:爷爷奶奶生3:外公外婆

师:那你可以吩咐谁啊?

生1:我没人可以吩咐,在家里没人比我小。(众笑)

生2:我在家里可以吩咐我的弟弟和妹妹。

[“吩咐”一词适用于长辈对晚辈,薛老师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轻松解决这一问题。]

(批到错词“挑捡”)

众生:错了!

师:错了?

众生:对了!(众笑)

师:到底是错了还是对了,别看我,去看你的书。

(看书后,师生共同改正“捡”为“拣”,重点区分两字的不同含义,随机进行了选取字填空的训练。)

师:请全对的同学奖自己一颗五个角的星——五角星,错一个的奖自己一颗三个角的星——三角形,错两个的有没有角啊。

[评:字词教学不一定每个都教,学生会的就不用再教。在这一环节薛老师进行了选择性教学,对关键性的词语“尤其、吩咐、挑拣”他作了重点教学。]师:这些词都出现在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里,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琦君,原名潘希真„„(略)

师:请你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并想象摇桂花的情景,并试着用一个字概括。(生自读课文,略)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并且任务布置得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师:这一场又一场的桂花雨给人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

生1:美!生2:香!生3:乐!

师:谁愿意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师:有一个字要读重音,你知道是哪个字吗?

生:“最”,再次读“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师:满树的叶子好看吗?

生:不好看!

师:那满树光秃秃的好看?

生:好看!(被老师这么一追问,意识到前面说满树的叶子不好看的失误,连忙改口说“好看”。)

师:那作者为什么说满树的叶子不太好看?

生:太平淡了,全是叶子,要花搭配的才好看。

师:那你认为桂树的花好看吗?

生:不太好看,太小了!

师:那桂树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就是什么好?

生:香气迷人!

师:请你再读这一自然段。

生: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

师:嗯,不好看!

生: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

师:嗯,不好看!

生: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

师:嗯,不好看!

生: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师:嗯,这一点好!同学们,作者不直接写它好的地方,而是先写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最后写就是这一点“香”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1:比较!突出!生2:衬托!生3:反衬!

师:对,这就是反衬。

[老师引导学生感悟“反衬”这一写作手法时真可谓润物细无声啊,并且在此处他力求做到点到为止,不做深究,这也是符合课标精神的。]

(师请一女生再次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毕。)

师:你读得真迷人!

[当学生表现优秀时,不吝啬赞美之词,及时给学生戴一顶“高帽子”。]师:接下来请你们自读二、三、四自然段,请读到表现香的句子用线画下来。(生自读自悟)

生: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师:哪一个字突出了香?

生:浸

师:你浸在水里过吗?水看得见吗?

生:看得见

师:摸得着吗?

生:摸得着

师:那香味呢?看得见吗?

生:看不见

师:摸得着吗?

生:摸不着

师:感觉得到吗?

生:感觉不到。(惯性发生口误,众笑,生忙改口道“感觉得到”

师:一个“浸”字,就把香味写得好像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东西,把无形的东西写得更真切了,这个字就用得好。

生: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哪个字体现了“乐”?

生:落

师:课文中有父亲体会到的香吗?

生齐: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师:是啊,父亲把桂花的香、桂花的甜、桂花的美以及摇花的乐用一首诗表达出来了,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读出桂花的香、乐、甜、美。

(师生一起美美地把这首诗读了一遍。)

师:课文中除了讲父亲体会到的,还有母亲体会到的香吗?

生: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师:“外地”是什么意思?(师趁机介绍作者由瞿溪迁往杭州的历史,并相 机介绍杭州“满觉垅”的桂花闻名天下。)

[此处插入了一些课外知识,从表面上看,仿佛“节外生枝”,但从整体教学思路来看,却是“顺理成章”。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学习下文作了铺垫。]

师:你说杭州“满觉垅”的桂花不香吗?母亲为什么说比不过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生1: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说比不过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香。

生2:少了摇花的乐,所以说比不过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香。

生3:儿子摇花乐,母亲看着儿子快乐,自己也快乐,全家人都沉浸在“乐”中,所以说外地的花再香也比不过家乡的花香。

师:她是不是比香气的浓和淡,她是比什么?

生:情的浓和淡

师:这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情,是什么情?生:乡情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在哪里?生:台湾

师:作者去了台湾就再也没有回来了,在这段日子里他的父亲母亲相继去世,你想一想作者写父亲母亲的有关句子是什么样表情?

生:泪流满面

师:想念家乡,又不能回去,这种忧伤就是——生齐:乡愁

师生齐读: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引导学生读这样的文章,不能只看作者写了什么,而要看作者在其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这个感情才是文章的灵魂!本文桂花香气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乡愁,散落着作者细细的怀旧情这就是要引导学生好好体会的,要体会这样的情感,这时就要抓关键点来体会,什么是关键点,那么父亲的话、母亲的话就是关键点。]

师:桂花雨让作者魂牵梦绕,并板书“桂花还是故乡的香。”

师:请同学们把这句话抄在笔记本上,并想像一下,当你有一天离开了婺源,你会说什么?请你模仿这个句子“()还是故乡的()”再写两三句。

(生写师巡视,巡视的过程发现不妥的句子加以纠正,比如“砚台还是家乡的黑”不妥。)

(生一边汇报一边把自己写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师:桂花还是故乡的香。

生1:茶还是故乡的浓。

生2:梨还是故乡的甜。

生3:月饼还是故乡的酥。

生4:丝绸还是故乡的柔。

生5:水还是故乡的清。

生6:鱼还是故乡的肥。

生7:山还是故乡的秀。

生8:人还是故乡的亲。

生9:月还是故乡的明。

(师生齐读以上编写的内容,台下一片赞叹声、掌声。)

[这一教学环节组织得这么周密,雕琢得这么精细,使孩子们感到有趣——趣味盎然;有情——情意浓浓;有味——回味无穷;可以说是薛老师智慧、经验、风格的体现。]

师:看这就是一首小诗嘛,谁来为它取个题目。

生1:家乡美

师:俗了

生2:回忆

师:有点莫名其妙了

生:乡情

师:带了点淡淡的忧伤

生:乡愁

[要体会字词的用法,用字用词一定要准确,语文教学要变得清晰,要教得清清楚楚。]

师:桂花雨,好香的雨啊。这香字当中,隐藏着作者童年时的美好回忆。但六十

多岁了,作者还要写自己童年时的摇花乐,她要表达的是淡淡的乡愁。请记住这散文题目„„

生:桂花雨

师:让这阵阵桂花雨留在大家心底,也让这淡淡的乡愁留在大家心底。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请你们课后比较阅读有关表达乡情的文章,并想一想它们在思想上、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下课)

总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堂课不仅体现了老师与文本对话的深度,也凸显了孩子与教材对话的过程,更彰显了师生间的对话式的交流。它昭示着教育的平等、民主,昭示着教育的人文关怀。特别是老师的读、写训练的巧妙安排,真可谓“匠心独运”!本节课还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定位。]

第三篇:薛法根作文课堂实录

薛法根作文课堂实录

推荐:寻找梦的羽翼

网址:http://blog.eduol.cn/user1/muzittkl/archives/2007/364571.html

素描作文【作文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薛法根(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学生:上海建平实验学校六年级 听课地点:上海海事大学二楼礼堂

听课时间:2007年4月7日上午8:50-10:20 记录整理:秦克波(杏花江南)

一、闲聊导入,指导观察:

师:大家认识我吗?不认识好好看看。【冷场】

师:觉得我丑是吗?不要紧,实话实说。生1:你牙丑,凸板牙。师:有缺点的人才可爱。生2:你喜欢笑。师:爱笑的人才可爱。生3:你比较高。师:猜猜有多高? 生3:1米75。

师:差不多,我1米77,因为驼背,所以看起来矮一点。生4:老师手的动作多,手一直动来动去。师:人活着就要动,动,说明我还活着。生5:你笑的时候有酒窝。师:几个酒窝? 生5:一个。

生6:老师幽默,说话让人发笑。生7:老师心地善良。师:哇,这也能看出来,不简单。师:看看老师外貌上有什么特点? 生8(鼓足勇气):你长得像猴子。【全场哗然】

师(亲切地):哪点像? 生8:尖嘴猴腮。

师:哦,他的意思我明白,是说我脑袋小。可我脑袋小智慧多啊。生9:你像湖南卫视的支持人大兵。师(幽默地):应该说大兵像我!生10:你会反驳。

师:我很自信,自信的人就善于反驳。(作推眼镜状)还有谁发现了我的特点? 生11:你戴眼镜。师:现在才看见啊。生12:你有学问。

师(打趣地):戴眼镜的人一定有学问吗? 生13:你穿西装戴领带,有绅士风度。

师:哈哈,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夸我有绅士风度。师:可以说优点,也可以说缺点呀。

生14:你的手一直在握成拳头,是不是想打人啊?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人都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

师:下面请大家说说对老师的初步印象,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生15:身材修长,有学问,文质彬彬。师:知道我姓什么?叫什么名字吗?

【板书:薛】名字叫法根,是不是不像老师,像出家人的名字啊? 【全班同学笑】

二、由说到写,大胆练笔:

师:用三五句话把你对薛老师的初步印象写下来,一个要求:真实。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给大家5分钟时间。【生自由练笔,师巡视。】

三、启发点拨,感悟写法: 生读习作片段,师相机口头点评。(共有四人朗读)

生1读后,师评价:一段文字中那么一两句很优美,就很不错了。

生2读后,师评价:写得好,但读得不太好,要珍惜你的劳动成果,再读一遍,好吗? 生3读后,师评价:修改时能把别人的好词好句加进自己的文字中,很棒。生4读后,师评价:抓住一个特点,从多个侧面来写我,很好。

四、现场提问,开拓选材:

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个人,有哪些方式? 生16:看户口簿。师:可以啊。生17:网上搜索。

师:那必须有一点名气的人才能用这个办法。生18:直接提问。师:干脆利落。生19:私下交流。生20:询问朋友。

师:了解我,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生21:直接提问。师:从哪些方面来提问? 【冷场】

师(提示):比如可以问问老师的兴趣爱好。生22:还可以问年龄。生23:喜欢吃什么。师:瞧,思路不是打开了吗? 生24:问老师教学生的成绩怎么样?

师:了解一个人的职业、成绩、贡献,可以啊。生25:还能问姓名、星座、血型。生26:还能问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师:问重要的。

生27:你几岁了?你平时讨厌什么?喜欢什么? 师:这样吧,我把我的基本资料告诉大家吧。【生埋头速记】

师(微笑地):真的要记吗?听听就可以了。

师:了解一个人,关键要了解他的成长经历,最喜欢什么?最自豪的是什么?最遗憾的又是什么? 师:下面每人用两分钟时间设计三个问题,要问得准,问对路。【两分钟后】

生28:你每个月工资多少?

师(笑眯眯地):怎么总问这个呀?我可以不回答吗? 生29:你家的四口人是谁?

师:这个我可以告诉你。我妈妈、我、我爱人、我儿子。生30:你喜欢什么运动?

师:我喜欢静。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书,静静地写作,静静地思考问题。我认为做大脑的运动比身体的运动更有价值。

师(和蔼地面对全班):大家记下刚才的问题和我的回答了吗?下面请继续提问。生31:你有什么痛苦?

师(娓娓叙述):我讲一件失败经历的事。我读师范时,一次音乐考试,老师让我们每人准备一首歌曲参加考试。我选的是当时流行的一首《军港之夜》。辛辛苦苦练了一个星期,考试时,老师弹琴,我唱歌。唱完后,老师说,你以后不要再学音乐了。我说这件事是想告诉同学们,每个人都有专长,也有自己的弱点。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大智慧。好,下面谁来问?

生32:这一生中你最快乐的什么? 师(反问):你最快乐的是什么?

生32:我希望拥有一双手、一个大脑、一双眼睛。

师(赞许地):要求不高,其实你希望拥有的是一颗平常心。我也一样。生33:你最敬佩的人是谁?

师:我敬佩能超过老师的学生。将来你如果能超过我,我也敬佩你。生33:你是高级教师吗?

师:我不但是高级教师,还是特级教师。生33:你的手机号码是多少?

师(压低声音):你的问题问得好,我偷偷告诉你,你别告诉别人。【众生笑】

生34:你小时候有什么趣事?

师:我小时候住在农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最快活的是和小伙伴在河里游泳,惊动了鱼儿,却又抓不住它们。那时候我最快乐。

【薛老师的叙述声情并茂,语言流畅,我的笔实在跟不上,只记下大概内容。】 生35:你有什么职业上的成就?

师:“成就”不敢当,只能说取得了一点成绩。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把一批批学生送到了高一级的学校,让他们长大以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生35:你当了老师后遇到了哪些挫折?是怎样克服的?

师:这个问题有价值,我很高兴回答你。那是在我参加工作刚满一年后,学校领导让我上一节大型的公开课。我精心准备了三天,上课时我很紧张,学生比我更紧张,课堂上我们是大眼瞪小眼,一个个紧张得说不话来。课自然上失败了,但我想从哪里跌倒的就该从哪里爬起来。后来,我又上了很多次公开课,一次比一次上得成功。好,提问到此结束。

五、组织材料,动笔成文:

师:通过刚才的提问交流,你对薛老师有了哪些更多的了解?把刚才获得的信息在脑海中梳理一下,请同学们用一两段话写出你对老师的印象或感觉。想想,能不能把老师写像了、写活了、写得栩栩如生?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写,限时10分钟。【学生练笔,教师巡视。】

六、习作交流,反馈点评:

10分钟后,指名一女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师仔细倾听,发现有不妥之处,随机纠正,评改。】

女生读完后,教师鼓励她连起来再读一读,这次流利而且有感情。

师总评:真实、鲜活、准确。

七、总结写法,举一反三:

师:写一个人,要写出哪两个方面?

生36:外貌、内心。

师:对了。写外在的东西可以通过观察,获得写作材料,要抓住特征来写。内在的东西可以通过提问、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相关的习作素材。总之,通过全面的了解,才能把一个人写活。我们作为高年级同学,不但要会以貌写人,还要学会以事写人,也就是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一个人的性格、品质、脾气。

好,今天的作文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

【完】

点评:(秦克波)

这是“新思路”全国小学作文教学观摩课的第一节公开课,由著名青年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教。

薛法根的名字在我心目中一直如雷贯耳,他年仅39岁【仅比我大两岁】,已经是名闻遐迩的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知名校长。《小学语文教师》曾发过对他的个人专访,并在封二刊登了几张照片。在我印象中,薛老师身材颀长,脊背微驼,戴一副细腿眼镜,脸上始终浮动着一层和蔼的微笑,酷似乡野田间一株饱满而谦逊的谷穗。

薛老师一直主张“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以前多次在教育刊物上拜读过他的课堂教学实录,观摩过他的教学录像,不过都是阅读课,的确是“大道至简”,教学效果扎实而高效。这回是首次欣赏到薛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原来同样精彩。以下是我的几点随感:

1、课前交流和导入新课巧妙融合在一起,大雪无痕。

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有一个和学生熟悉的过程,通常都是采取聊天的方式。薛老师也不例外,可是他不是漫无边际的闲聊,而是在聊天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他的外貌,为下一步描写对老师的初步印象累积素材。

2、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自然洒脱。

纵观薛老师的这节指导课,启迪学生由说到写,写后简评,而后模拟记者提问,进一步打开思路,丰富选材,再练笔后交流,即兴评改,既果断地指出不足,又热情地鼓励修改,最后言简意赅地归纳出写作知识点。不仅帮助学生感悟到“找米”的途径,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掌握把“米”【素材】煮成“饭”【习作】的方法,可谓是“授之以渔”,终身受用。

3、无处不在的教育机智,挥洒自如的节奏调整。

上课不久,有个学生在口述薛老师的长相时,突兀来了一句“你长得像猴子”。按说这样形容老师是很不礼貌的,但是这个孩子有勇气把心里话说出来,而且不能不说他完全胡说八道。这种尴尬的情况薛老师如何处理呢?他一如既往地含笑追问:“哪点像?”当学生说出“尖嘴猴腮”的“不恭敬”之语后,薛老师以自我调侃的方式很轻松地化解了矛盾:“哦,他的意思我明白,是说我脑袋小。可我脑袋小智慧多啊。”

当学生说他像名主持人大兵,薛老师随机应变,自信地反驳道:“应该说大兵像我。”

当学生模拟记者采访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时,薛老师巧妙提醒大家:“要问得准,问对路,问关键性的问题。”这实际是帮助启发学生,在面对大量的习作素材时,如何学会取舍,也就是要学会围绕要表达的中心组织材料,优化文章结构。同时,这样的提醒点拨,也节约了课堂时间,调整了课堂节奏,避免因为浅薄无关的问题干扰了下面的教学流程。

4、稳重朴实的教学风格,诙谐得体的语言谈吐。

课堂上没有教师的激情渲染,没有刻意的写作技巧传授,在看似平淡如水的师生对话中,却处处流淌着智慧和灵感,课堂上充满了快乐的气氛,孩子们学得轻松,写得愉悦,读得自信,改得高效。

薛老师自始至终面带谦和的笑容和同学们交流,回答提问,评价练笔,那份笑容驱散了孩子们的紧张心理,赶走了作文的神秘面纱,连我这个听课者心里也贮满了温馨,贮满了对薛老师的亲近和好感。亲其师,信其道,真理也!薛老师的教学语言也十分简练,风趣,没有枝枝蔓蔓,有的是四两拨千斤一般的点睛之语。

最后,还有一个细节让我感动:当上课的学生列队走下舞台,主持人在介绍下一个要上课的老师时,我发现我敬佩的薛法根老师,拿着黑板擦,在一丝不苟地擦着黑板上的板书。他不时推一推金丝眼镜,直到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才收拾教案,从舞台侧面走下来。

我赶紧拿出我的傻瓜相机,向安全门走去,因为薛老师正站在门口稍事休息。我简要说明了想和薛老师合影的要求,他爽快地答应了我,一点名师的架子都没有。我赶紧请靠安全门边坐的一位老师帮我按快门。

在四月明媚的阳光下,我和薛法根老师的剪影定格在上海浦东!薛老师在各地上大型公开课不止一次,也许慕名找他签名合影的教师不止一个,他大概习以为常了。可对于我而言,这是一个幸福的时刻

——2007年4月7日上午10点25分!

责任编辑:士心得意

第四篇:薛法根教学实录

薛法根《爱之链》教学实录

师:谁能又对又快地将这八个词语写完整? qiáo tāi wà cān

()伊 轮()()子()馆 bǒ ǎi lèng wěn

颠()()小()住 亲()生:(快速动笔默写)

师:写好的同学请举手!请写得最快的两位同学写在黑板上,一人写一行。生:(2生在黑板上写)

师:写好的同学有两种表现,一种是看黑板,一种是看自己默写的词语,检查一遍。

生:(纷纷低头检查起来)

师:写完后及时检查,这是一种学习的好习惯!现在,请看黑板上两位同学默写的词语。一起读第一组。生:(齐读第一组词语)师:都写对了吗?

生:(纷纷举手)袜子的“袜”字写错了,应该是下面一横短。师:能说得更清楚些吗?

生:袜子的“袜”,左边是一个“末”字,不是一个“未”字。

师:这样说就清楚了。谁写的?(众笑)笑什么?学习上犯点错误的同学才是可爱的。(众又笑)上来自己修改一下。生:(修改完,欲走)

师:还没完呢!(众笑)你再读一读,印象就深刻了。(生读完词,欲走)还没完呢!餐馆的“餐”,这么复杂的字你都写对了,不容易!但是可以写得好看些,看老师写。(师范写)关键是哪一部分要写好? 生:中间的“人”字要写得宽些。

师:你真会看,这个字要将“人”字的撇和捺写得舒展些,这个字才稳重。每个同学再写一个。

生:(动笔认真书写“餐”)老师,“餐”字最后一比是“点”,不是捺。

师:你提醒得真及时,是一长点。(对上来写的同学)你看,这样写就跟你人一样英俊了。(众笑)师:现在看第二组。(略)

师:最后一起读一遍这些词语,你们读一个老师擦一个,所以要认真读用心记哦!生:(齐读词语,老师只留“乔伊”一词)

(二)师:乔伊,这是小说《爱之链》中的一个主要人物,小说中还有哪几个人物?简要地介绍一下。

生:小说中还有一位老妇人,她和乔伊并不相识;一位女店主,她是乔伊的妻子。师:谁还能说说他们之间的故事呢?

生:乔伊在回家途中遇到一位老妇人,看到她的车胎瘪了,就帮助她换好了轮胎。老妇人想给他钱,他却认为帮助别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后来,老妇人开车到了一个路边的小餐馆里吃饭,看到一位女店主怀孕八个多月了…… 师:(插话)有几位女店主? 生:一位。

师:所以,这里的“一位”可以省略。

生:看到女店主怀孕八个多月了,就给了她一些钱和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在我有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了我,现在我也想帮帮你。师:(打断)老妇人是亲手交给女店主的吗? 生:不是,是放在桌上的。

师:对啊,你想一想,这个地方要说清楚些。生:老妇人就悄悄地在桌上留下了一些钱和一张纸条。

师:看到女店主怀孕八个多月就要给钱,有这样的规定吗?(众大笑)生:不是,是老妇人看到女店主怀孕了还要工作,很辛苦。

生:是老妇人看到一个大着肚子的孕妇还要这样工作,心想她家肯定是很穷,为了钱没办法才工作的。

生:老妇人看到怀孕的女店主,猜到她家在经济上有点困难,才悄悄地留下了一些钱。

师:这样说,别人才听得明白,懂吗?继续说。

生:老妇人看到女店主怀孕八个多月了,却还在努力工作,知道她家经济困难,就悄悄地留下了一些钱,帮助了她。女店主潸然泪下,回到里屋,看到自己的丈夫已经睡了,就吻了吻他。师:吻完就没了? 生:没了!(众笑)师:最重要的一句话没说!

生:哦,她还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师:你说得比较完整,能不能围绕三个人物,把事情说得更加简洁一些,比如:纸条上的内容就可以省略了,语句再简练一些。同学们自己也练习说一说。生:(自由练习概括后)乔伊在回家途中遇到一位老妇人,帮助她修好了车胎,没有接受老妇人给的钱。后来,老妇人到一家餐馆吃饭,看到女店主怀孕至少8个多月了还在工作,就悄悄地留下了一些钱。女店主看完老妇人留下的纸条,不禁潸然泪下,回到里屋,发现丈夫乔伊已经睡着了,她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师:这就叫“进步”!

生:我还可以更简单些。乔伊在路上帮助一位老妇人修好了车胎,没有接受她的钱;老妇人到一个餐馆用餐,给生活困难而又怀孕8个多月的女店主悄悄地留下了一些钱。而那女店主就是乔伊的妻子。

师:了不起!言简意赅,简洁明了!最后如果改成“没想到,女店主就是乔伊的妻子”,就更加完美了!

生:对,这样就体现出小说结局很令人意外了。

(三)师:看来,你很会读小说,很会概括小说的“情节”。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叫“人物不知道,读者全知道”。小说中的三个人物,彼此之间对于很多事情的细节并不知道,而我们读者却好像是上帝,对这一切全都知道。而那些他们相互之间并不知道的细节,却往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读者的心。仔细读一读这篇小说,用心感受一下那些“人物不知道”的细节,可以在边上简要写下自己的体会。

生:(专注地阅读体会,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读得很专心!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分享你的阅读收获。交流的时候,先说一说你所发现的那个“人物不知道”的细节,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对同一个细节有不同的感受,可以补充。

生:老妇人不知道的细节是乔伊工作的工厂在前不久倒闭了,乔伊已经失业了,并且为了找工作,已经快急疯了。

师:你能将小说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读,很好!读小说就是要注意前后联系。请继续!

生:照理,乔伊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时候,心情肯定是很糟糕的。(师插话:凄凉)心情很是凄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乔伊还是热情地帮助了老妇人,最最重要的是没有接受老妇人的钱。这一点,让所有读过的人都很感动。师:你说得真好,这份感动,有个名字,就叫—— 生:(齐声)爱!

师:身处困境,满目凄凉,却依然热心助人,毫无怨言。这样的人心中有的是“大爱”!老妇人不知道,而我们却知道!

生:老妇人还不知道的是,乔伊失业了,他妻子又怀孕8个多月了,马上要有小孩了,家里却很穷,太需要钱了。我读到乔伊拒绝老妇人给的钱的时候,感到有点不可思议。师:哦?

生:帮人修车,得到点报酬,也是应该的,没有什么丢人的。(众笑)况且,他这么需要钱。就是他不要钱,他妻子要生孩子,还是要钱的啊!师:乔伊应该拿这个钱,这是他应得的劳动报酬!生:后来,我看到乔伊说的话,才知道乔伊以前也常常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别人也都没有接受他给的钱,他感到帮助别人是天经地义的,所以才这么做。师:乔伊心中的“大爱”来自于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他们心中都有—— 生:(齐声)大爱!

师:这是老妇人不知道,而我们却知道的!

生:老妇人还不知道的是乔伊为了帮他修车胎,在寒冷的天气中干活,连手、脚都蹭破了。这一点真让人感动,乔伊对一个陌生人都这么好,心地真的太善良了。师:你能为大家读一读这个修车的情景吗? 生:(动情地朗读,掌声)

师:这是老妇人不知道的,而我们却知道!

生:老妇人还不知道,乔伊看着她的车开走以后,才启动了自己的破汽车。我想到我的妈妈每天送我上学的时候,我乘上公交车,车开了,她还在朝着我望一样。(掌声)

师:这一眼“看着”,流露出的是什么? 生:爱!真正的爱!

师:“大爱无言”!老妇人不知道,我们却知道!

生:女店主不知道的是老妇人悄悄地给她留下了钱,是因为他的丈夫帮助了老妇人。那张纸条上写的“在我有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了我。现在我也想帮帮你。”那个“有人”就是她的丈夫。我知道好人总有好报的!师:好人总有好报!多温暖人心的话啊!

生:女店主不知道老妇人是受了乔伊的帮助,心理很是感激,时时刻刻记着乔伊对她说的那句话:“如果你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于是,她就成了一个有爱心的人,就帮助了女店主。

生:我不同意这样说,老妇人不一定原来没有爱心,而是现在更加有爱心了。生:乔伊不知道自己帮助过的老妇人后来又帮助了自己的妻子。

生:乔伊还不知道老妇人真的记住了他的话,去帮助了一个有困难的人,而那个人居然就是自己的妻子。师:这就叫爱的传递!简称—— 生:(齐声)爱之链。

师:你注意小说中的乔伊、老妇人,他们帮助别人和你在电视里看到的帮助贫困家庭有什么不同?

生:乔伊帮助老妇人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是不需要报酬的;老妇人帮助女店主是悄悄的,不留姓名的。

生:他们帮助别人是不公开的。(众笑)

师:难道是“地下的”?(众大笑)那叫“不张扬”,继续说!

生:他们帮助别人是不张扬的,而电视里的那些人是张扬的,好像全世界就他们在帮助别人一样。

生:乔伊、老妇人的爱是大爱,而电视里的那些人是小爱。(众笑)

师:“小爱”也是爱,就怕没有“爱”!(众大笑)乔伊、老妇人这样的爱是“大爱”,大爱无声,大爱无痕!大爱使被爱的人更有尊严!真正的爱才能让人从内心深处感到温暖,感到震撼,感到人世间的美好!刚才我们交流的那些细节,流露出的就是人间的大爱。读小说,就是要在这么细节中去感受、去体验人物心灵深处的情感。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eee2770100idt0.html)-阅读教学的三个转变_薛法根_新浪博客

(四)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小说的结尾。

生:(朗读)她关上店门,走进里屋,发现丈夫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倒在床上睡着了。她不忍心叫醒他。他为了找工作,已经快急疯了。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伊……”

师:假如结尾最后一句话这样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杰克……”,或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奥巴马……”,(众大笑)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生:我觉得这样一改,就不完整了。因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乔伊,但是写到结尾的时候,乔伊不见了,没有结果了。

师:是的,小说的主要人物要贯穿故事的始终。你读小说能关心人物的命运,真的了不起!生:小说开头的时候说乔伊失业了,结尾的时候说“他为了找工作,已经快急疯了”,已经暗示了这个人就是乔伊,如果最后一句写个奥巴马,就显得很突然,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师:“暗示”,说得多专业啊!小说的情节发展预示女店主的丈夫必然就是乔伊。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小说的题目是《爱之链》,乔伊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而女店主就是乔伊的妻子,也就是老妇人又无意中帮助了乔伊,这就是爱的一个个链条,将他们连在了一起。如果出现另一个人,这个爱的链条就(说不下去了)师:就变成了爱的河流,流个没完没了了。(众笑)

生:如果是其他一个人,故事的结尾就不精彩了。因为,一般人都以为这个人可能是其他人,而出现乔伊的话,就会出乎一般人的意料,就觉得很精彩。师:小说,特别是小小说,结局一般都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失业的乔伊,家境困窘,帮助别人却不要报酬,在人们的情理之中,他应该得到好心人的帮助,不然会于心不忍。于是,老妇人帮助的那个女店主,就是他的妻子。这种巧合,合乎每个善良人的心愿。你读了这篇小说,感到心满意足了吗? 生:(齐声)满足!师:心里踏实吗? 生:(齐声)踏实!师:晚上睡得着觉了吗?

生:(齐声)睡得着了!(众大笑)

师:小说是虚构的,但是读者明明知道是假的,却紧紧地为故事中的人物揪心。这是因为好的小说,假得像真的一样,甚至比真的还要真!因为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都合情合理,即使是如此巧合的事情,我们也愿意它是真的。它唤起了我们内心深处与乔伊一样美好的东西,那就是—— 生:大爱!生:善良!

师:对!所以,小说的题目就叫《爱之链》,这链条上有乔伊、老妇人、女店主,还有谁?

生:那些帮助过乔伊的好心人。

生:还有受过他们帮助又去帮助别人的人。生:还有所有读过这篇小说的人。(掌声)师:这就是小说《爱之链》的价值!

(五)师:我们读小说,一般关注小说中的人物与情节,而往往忽视小说中特定的环境描写。要知道,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个要素之一。这篇小说一开始就写了这样一个环境,谁来给大家朗读一下?

生:在一条乡间公路上,乔伊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颠簸着往前走。已是黄昏了,伴随着寒风,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他不禁打了几个寒战。这条路上几乎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乔伊工作的工厂前不久倒闭了,他的心里很是凄凉。

师:这里写的环境是乡间公路。哪个词最能概括你对这个环境的感受? 生:凄凉!

师: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写这个凄凉的环境呢?

生:黄昏,寒风,飞舞的雪花,破旧的汽车,几乎看不见汽车和人影的公路。生:还有颠簸的公路,很荒凉。

师:破汽车,破公路,破天气,还有一个…… 生:穿破衣服的人。(众笑)

师:一个落魄的人!你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些景物,写这样一个环境? 生:为了写出乔伊同样凄凉的心里。生:暗示乔伊的生活很艰难。

师:为什么不能选择早晨,阳光明媚的天气,平坦的公路,奔驰牌汽车? 生:这样的环境与乔伊凄凉的心情不协调。

生:这些景物都给人美好的感觉,可是乔伊的心里很难过,很灰暗。

生:我看到电影里都是这样的,风雨交加的时候,是主人公面临灾难的时候。这里的环境就是给人这样的感受。师:这叫环境衬托,凄凉的环境衬托凄凉心境。好好读一读这段环境描写!生:(自由朗读)

师:小说的第二个环境在餐馆,只写了一句话。谁来读一读? 生:餐馆里面十分破旧,光线昏暗。

师: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环境?“餐馆里面十分精美,灯火辉煌。”不是更美吗? 生:这样的环境就衬托出女店主生活困难,没有钱装修,连灯光都是昏暗的。生:就说明女店主需要别人的帮助。

生:餐馆虽然是破旧的,但是女店主却一直是热情的,我看是对比。师:破旧的餐馆,热情的主人,依然的温暖!说得好!

生:这里的环境描写和开头的乡间公路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衬托出他们生活的艰难,心里的凄凉。但是他们对别人的态度却总是那么热情,充满爱心。(掌声)师:连老师想说的都被你说完了。(众大笑)那么,小说的第三个环境在哪里? 生:餐馆的里屋。

师:里屋是乔伊夫妇休息的地方。小说的结尾却省略了这样一个环境描写,如果我们要补写一段环境描写,你认为应该怎么写?

生:选择一些景物来写,比如破旧的桌子,褪了色的窗帘,还有一个燃得很旺的火炉。

师:为什么桌子、窗帘是破旧的,而火炉要燃得很旺呢?

生:桌子、窗帘破旧说明他们家穷,而火炉旺说明他们家很温暖,充满希望。(掌声)

师:你怎么知道他们家一定充满希望?

生:小说结尾不是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吗?火燃得旺就是生活有希望。(掌声)师:火炉有象征意义!还可以选择哪些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一切都会好起来”? 生:可以写早晨的阳光,写雪景里孩子们在堆雪人。这样可以写出希望和生机。生:还可以写桌子上的那张纸条,因为这是一根“爱”的链条。生:可以写窗外的鲜花,草地。

师:冬天的草地上还开满鲜花吗?(众笑)不能因为心情美好,什么季节都能开满鲜花的。(众大笑)

师:现在,请你写一段符合人物心情的环境描写,以“清晨,乔伊醒来……”开头,要用上这一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生:(快速写作)

(六)师:同学们写得很投入!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彼此相互学习借鉴。谁愿意第一个来?

生:清晨,乔伊醒来,看到熟睡中的妻子,那样安详,那样美丽。他看了看里屋,桌子是旧的,橱柜是旧的,窗帘也还是旧的,心里感到一丝不安。(师插话:三个“旧”的,衬托出家境贫寒。)他轻轻地下了床,吻了吻妻子的脸颊。一转身,看到旧书桌上的那些钱和那张纸条,“在我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了我,现在我也想帮帮你!”心里感到阵阵暖意。他快步走到窗前,刷地一下拉开了窗帘,啊,灿烂的朝阳立刻涌进了小小的里屋,连同乔伊的心,都被照得亮堂堂的了。(掌声)“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乔伊这样想着……

师:如果不是亲眼看见,老师肯定以为就是作者写的,而且写得比作者还要好!尤其这个“涌”字,阳光照亮了里屋,连同乔伊的心都照亮了。像诗一般的语言!让我记住你的名字!生:赵佳。

师:佳,就是好,你真好!(笑声)

生:清晨,乔伊醒来,发现妻子已经不知什么时候起床了。他一眼看到了桌上的那张纸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那是妻子的笔迹,乔伊感到一阵温暖。走出房门,屋外是银装素裹的世界。一群群小朋友正在堆着雪人,阵阵欢叫声震落了树枝上的积雪。初升的太阳照得人暖暖的。啊,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师:他选取了那些景物来体现“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生:纸条,雪地里的小朋友,树枝上的积雪,太阳。感觉很有生气,充满了希望的样子。

师:这才能映衬出乔伊的心境啊!最后,还有谁愿意与人分享? 生:清晨,乔伊醒来。他望了望里屋,昏暗的光线,破旧的家具,不禁有些失落。他拉开褪了色的窗帘,一阵耀眼的阳光射进屋子,一切变得那样明亮起来。推开窗子,雪花落在了他的脸颊(众笑)师:你们笑什么?

生:出太阳了怎么还有雪花呢? 师:恩,(对小作者)这是怎么回事? 生:我还没读完呢?(众大笑)师:是啊,人家还有下文呢!

生:(继续)雪花落在了他的脸颊,他感到阵阵凉意。抬头一看,居然是两只可爱的小鸟,站在枝头戏耍,蹦蹦跳跳,积雪便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师插话:原来是这样下雪的)啊,即使是下雪的寒冬,小鸟也依然快活,我为什么就不能快活些呢?(众掌声)

师:(插话)是啊,我还不如一只小鸟吗?(众又大笑)

生:(继续)他看到自己那辆破汽车上堆满了厚厚的白雪,就像一辆崭新的雪弗莱汽车。(众大笑)

师:(插话)雪弗莱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众大笑)

生:这是好像,不是真的。(众又大笑)一切都变了,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了!(掌声)

师:老师再奖励你一句:乔伊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太阳走去!(掌声)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深得写作的妙招了,祝贺同学们!也谢谢同学们!【下课】

观《爱之链》教学实录 感受名师风采

薛法根老师是苏州吴江实验小学的校长,我曾有幸听过他的课,那幽默风趣的语言,那不借助任何的多媒体手段,仅仅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却为我们呈现出了朴实而又精彩的课堂,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学生们在薛老师的引导下,在一遍遍的朗读、体味中,思维被不断引向文本深处,丝毫不觉得倦怠,笑声一次次地回荡在教室中。下课铃声响,学生们的眼神充满留恋,久久沉浸于这堂奇妙的课堂旅程中。

最近,在校内语文业务学习时,又学习了他的《爱之链》的教学实录,再次感受到了他那深深的教学魅力。《爱之链》是一篇小小说,文章极其细腻地描写了发生在一个严寒的冬夜中的充满爱的故事:下岗的乔伊无偿帮助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时又得到了乔依妻子的悉心照顾,也受到了爱的感染,留下一些钱,悄悄地走了。文章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作者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深深的情感融入每一个文字之中,读来使人备受感染与熏陶。

在《爱之链》的教学中,薛老师始终抓住语文课堂,突出的是语文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沉静思考,反复阅读,最终都能在他的引导下走出疑惑,学到知识。

从一开始的导入,薛老师就让人耳目一新。他先是看拼音写词语,每一个细微处的指导都独具匠心,给我的字词教学上了生动的一课:原来字词教学还可以教得这么精彩!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洋洋洒洒地在黑板上写上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名字,然后提出了紧扣文章中心的一个问题:人物不知道,我们都知道!如此巧妙的设计,学生只要抓住问题,就能理清楚文章的脉络。

在结尾的时候,薛老师让学生续写“清晨,乔依醒来……”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很可能会误入歧途,写成乔依和他妻子的对话。此时,薛老师引用文中“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句话引导学生去写环境,而不是续写故事。主旨清楚,学生也更能明白什么样的心情看出来的景色是不一样的。

细细观察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细细留心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一举手,一投足,细细品味课堂中流淌的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从中能够透析出薛老师教育行为背后的内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这样的课堂,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性;这样的课堂,是真正的绿色课堂;这样的课堂,是师生成长的幸福家园。老师与学生进行情与情的交融,心与心的接纳,思与思的碰撞,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幸福成长!

整堂课,薛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就了有效的课堂,真正做到做学生的引路人。学生的收获是巨大的,并且这将会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

第五篇:薛法根执教《燕子》

薛法根执教《燕子》课堂实录

师:(课前板书课题:燕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读!生:(齐读)燕子

师:课文中一些生字词(出示第一组词),谁会读? 师:好,不会读的请认真听同学读。生1:微风 掠过 稻子 翼翅 荡漾

师:很了不起,课文没有教,他已经会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说明你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请坐!现在谁会读了?认真听的同学都会读。生2再读

师:不错。现在会读的举手!

(生举手,师面带微笑以赞许的目光环视)师:好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师范读,生整体跟读)

师:好,再看这一组词(出示第二组词),谁会读? 生1: 沾 小圆晕 电线杆 几痕细线

师:不错,四个词里面读对了三个。有一个字音要纠正一下。小圆晕(yùn),念第四声,再读一下。生1再读

师:不错,请坐!现在会读的请举手。(生举手,师面带微笑以赞许的目光环视)师:哈,真好,你来读。生2读

师:不错,会读的举手!

(生举手,师面带微笑以赞许的目光环视)师:好的,我们一起读,起!生齐读

师: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课前可以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根据课文后的生字表上的注音来预习,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这些生字当中有两个字是多音字,我们看一下第一个(出示“晕”及相关词语)这个“晕”还有一个音念“yūn”,看一下后面组成的几个词语,你读读看,到底念“yùn”还是念“yūn”。来,读读看!指名读

生1:晕 晕(yūn)倒 晕(yūn)头转向 师:两个都读对了,下面两个词 生:月晕(yùn)晕(yūn)车

师:“月晕”读对了。我们一般都说是“晕(yūn)车”,其实啊有的同学坐在车上感到头晕目眩,不叫“晕(yūn)车”念“晕(yùn)车”。

“晕(yùn)车”、“晕(yùn)船”,念“yùn”。读一读。生:晕(yùn)车 师:再读。生:晕(yùn)车

师:很好,请坐。把这四个词读一下。生齐读

师:“月晕”和“小圆晕”一样,都念“yùn”。

师:看第二个多音字(出示“杆”及相关词语)“几根电线杆”,它还有一个音念“gǎn”。看看后面的三个词,当中的字是念“gān”还是念“gǎn”呢?

生:杆(gān)旗杆(gān)一杆(gǎn)枪枪杆(gǎn)

师:枪杆(gǎn),真好,对了。都读对了。我们一起读一读。生齐读

师:如果我们在读到的课文中遇到一些多音字的时候,你拿不准念什么音,该怎么办?有什么办法吗? 生1:查字典。

师:很好,查字典。请坐。生2:问老师。

师:问老师,问家长。如果没有字典,可以请教别人。好的,请坐。

师:课文中的生字,课文中的生词,要会读,要念正确。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中还有这样一些词组(出示词组)会读吗?能不能读好?谁来试试?(生有点犹豫)

师:刚刚同学们读得真不错。

生1:乌黑光亮的羽毛 俊俏轻快的翅膀

师:读对了。但不够好。想一想怎样的羽毛,怎样的翅膀?羽毛美吗? 生1:美。师:翅膀美吗? 生1:美。

师:体悟到了就能读得好。读。

生1再读,师范读正音:“俊俏轻快的翅膀”,“俊俏”

师:对了。多美的羽毛,多美的翅膀,要读得轻快。明白吗?再读。生1再读 师:嗯,不错!

生2:乌黑光亮的羽毛 俊俏轻快的翅膀

师:听到了吗?读得多好啊!你再读一遍,同学们要仔细地听。生2再读

师:好的,这叫读得轻快。一起读。生齐读

师:跟着老师读(师范读,生跟读)

师:你读的时候,这些词组重音落在哪一个字,落在哪一个词,要体会。再听一遍。(师范读,生聆听后跟读)师:读得真好。师:(出示词组)会读吗?你来试试看。生1:剪刀似的尾巴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师:这样的尾巴,这样的小燕子美吗? 生1:美。

师:好,那你要美美地读。怎么读呢?(师范读 生跟读)

师:把两个字读得再快一些,节奏再快一些。生1再读:剪刀似的尾巴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师:你看,这样读就读好了。明白了吗?请坐。一起读。生齐读

师:“似的”(生跟读)对,念翘舌音,“剪刀似的尾巴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生跟读)师:(出示)这个词会读吗?要读好!生1:鹅黄色的嫩叶 烂漫无比的春天 师:想一想,体会一下再读这个词。生1再读:鹅黄色的嫩叶 烂漫无比的春天 师:好的,第二遍读得比第一遍要好。生2:鹅黄色的嫩叶 烂漫无比的春天

师:好,请坐。“烂漫无比的春天”,把这两个词组读一下。生齐读:烂漫无比的春天 师:前面的也要读

生齐读::鹅黄色的嫩叶 烂漫无比的春天

师: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像这样清新的优美的词组。这篇课文,用词用句就是这样清新优美的。下面我们打开课文,大声地读一读,感受一下《燕子》这篇清新优美的文章。打开课本,自己大声地读一遍课文。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老师要听得到你读书的声音;)

师:同学们读书非常专心,这是一个好的习惯。《燕子》这篇课文,它围绕着燕子,写了它的哪些方面呢?我们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燕子的哪一个方面?(板书:1 2 3 4)

默读课文,读完一个自然段想一想,这个自然段写的是燕子的哪一个方面?你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一下,写在这个自然段的后面。会吗? 生:会。

师:拿出笔,默读课文,概括每一个自然段写了燕子的哪个方面。(生默读概括段落大意)

(师巡视指导:看看第一自然段写的是燕子那个方面?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哪个方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每一个自然段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一下内容;)(指名生1上黑板写下概括好的各段段意)师:第二自然段有点难,好好想一想(指名生2上黑板写下概括好的各段段意)师:每个同学用不同的词来概括。好了的请举手。(指名生3上黑板写下概括好的各段段意)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看一看我们同学都用了哪些词语来概括。看黑板,这里有三位同学概括的词语。看第一自然段,第一位同学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外形

师:第二位同学用了什么词?一起读。生:燕子的长象

师:“长相”的“相”不是这样写的。(圈出“象”)不是“大象”的“象”,是“相貌”的“相”。师:第三位同学用了什么词? 生:模样

师:三位同学用了不同的词语,但是都概括出来了燕子它长的样子,是吗?老师告诉你,长相、模样、外形、样子都可以。我们形容鸟,它的样子,用一个恰当的词,叫?读!生:外形

师:对,这个词最恰当。那么如果写一个人他的样子,用一个什么词? 生1:长相

师:可以。还可以用什么词? 生2:模样 生3:相貌

师:好的,和“外形”对应起来还有一个词叫“外貌”。好的,第一自然段写的就是燕子的外形。你看,尾巴,羽毛,翅膀,写的都是它的外形。写对的举手!(生举手,师面带微笑以赞许的目光环视)师:真了不起,会概括。请放下。

师:第二自然段用了三个词,(对照板书)读一下

生齐读:赶来春天的景色回来师:下面同学还有没有别的词了? 生1:飞回来

生2:我写的是燕子的习性 师:什么叫习性啊? 生:就是生活的习惯

师:就是生活的规律,是吧?恩,他用了“习性”这个词,不错。(板书:习性)

师:那么这个自然段到底是写赶来呢,还是春天的景色呢,还是写回来呢,还是写习性呢?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好吗?(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请你轻声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注意一句话一句话地读,每一句话写的是什么事物?读第一句,读!生齐读第一句

师:写了哪两个事物? 生:微风 细雨

师:好的。第二句呢?读!生齐读第二句 师:写了哪些事物? 生:柔柳 嫩叶 师:第三句,读!生齐读第三句

师:它写了哪些事物呢?青的草,简称? 生:青草

(以此引导:嫩芽,鲜花,烂漫无比的春天)

师:注意这一句里面有一个词语读一下(出示词语)读!生齐读:赶集

师:什么叫赶集?你赶过集吗? 生1:上街

师:上街叫赶集?我今天去上街了我去赶集了?怎样的上街才叫赶集?你一个人上街叫不叫赶集? 生1:急匆匆地上街

师:急匆匆的?哪个字的解释是这个意思? 生1:赶

师:赶是急匆匆。那一个人急匆匆地上街叫赶集吗?想一想。生1:很多人

师:对了,很多人,大家在约定的时间急匆匆地往集市上去,这样的情景叫?(赶集)一起读!生齐读:赶集 师:你有补充的吗? 生2:上学要迟到了。师:什么意思啊?

生2:上学马上就要迟到了也叫赶集。

师:那不叫赶集叫赶学。但是他有一个意思,他生怕迟到,所以他用一个什么字? 生:赶。

师:赶啊有担心迟到的意思,有争先恐后的意思,明白了吗?想象一下赶集的时候集市上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生1:热热闹闹的,还有许多讨价还价的声音。师:好的,人声鼎沸。生2:是热闹非凡的。生3:人山人海的。

师:是这样的情景:大家在集市上买卖货物。课文当中啊,它这样说(出示句子)读。生齐读: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师:课文当中讲谁去赶集?(生没找到思路)自己再读一读。生再读。

师:谁去赶集啊?好,一起说。生:青草,绿芽,鲜花。师:它们像人一样跑着去的吗? 生:不是

师: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它和人们去赶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很多

生2:都很急

生3:都是赶出来的,赶到那边去了。

师:赶到哪边去了?(生一时答不上来)赶到该赶的地方去了。(生笑)

师:它长出来了,它就像人赶集一样,到哪个地方去了呢?到了春天里。草长出来了,芽发出来了,鲜花盛开了,这样的情景叫“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一个烂漫无比的春天。师:(出示句子)前面三句话读一读写了哪些事物?读!生齐读:微风,细雨,柔柳,嫩叶,青草,嫩芽,鲜花,春天。师:前面的事物跟春天有关系?这些事物都是写? 生:春天。

师:(对照板书)前面三句写的是,用这个同学的概括就是? 生:春天的景色

师:但是这一小节这三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最后一句一起读一下 生齐读最后一句话。

师:这句话写的是小燕子怎么样? 生:赶来

师补充:从南方赶来

师:对了,燕子是冬天去了南方,到了春天又从南方回来,你看,这里写出了一个?(对照板书)生:回来

师:冬去春来,这是燕子的生活习惯,也叫习性。因为它属于候鸟,所以用“习性”,用“回来”,用“赶来”都说明燕子是一种候鸟。

师:它在什么时间从南方赶来的? 生:春天

师:所以要准确地概括这一小节的主要意思,(对照板书)写的是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应该写两个关键词:春天和赶来。

师:下面同学有没有这样概括的?(没有学生举手)

师:很遗憾。注意,像这样的段落,写了两层意思,我们要把两层意思归纳在一起,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明白吗? 生:明白

师:好的。下面我们看第三自然段,(对照板书)用了那些词? 生齐读:飞行(声音较轻)师:大声地读 生:飞行,燕子的飞行样子习惯(声音响亮)

师:我们看,这一小节写的是燕子在天空中飞行。这位同学用“飞行”概括得非常正确。(板书标出)这位同学说“飞行的样子”。注意,燕子的外形也叫样子,飞行的时候我们也叫样子,能不能把样子换个词?(圈出“样子”)用个什么词最恰当? 生1:姿态

师:这个词好。(板书“姿态”)

师:最后一位同学说是习惯。燕子它不飞它还叫燕子吗?(圈出“习惯”)所以这个词概括得不是很准确。师:好了,第三自然段概括为“飞行”或“飞行的样子”或“姿态的同学”举举手看!(生举手,师面带微笑以赞许的目光环视)

师:好的,说明你们概括的是正确的。放下。第四自然段?读!生齐读:休息

师:落在电线杆的样子,它就是在休息,也就是休息的样子。这个“样子”我们也可以用哪一个词来概括?(生一下子答不上来)

师:这个样子也是一种姿态(板书:姿态)它休息时的姿态,它停在电线杆上的姿态

师:同学们,我们读一篇课文,要读懂它就是要学会概括。用准确的词语,用准确的句子来概括。下面我们看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师加以引导)(写了燕子的?)外形(写了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还写了燕子?)飞行的姿态(和它?)休息的姿态

师:谁能看着板书,用一句话连起来概括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你行吗?试试看!

生1:写了燕子的外形,然后春天来了小燕子就从南方赶来了,它在赶来的路上飞行的样子和它飞倦了休息的样子。

师:清楚了吗?好,如果老师就像她刚才一样说,写了这样一句话作为一篇文章给你看,你要看吗?喜欢看吗? 生1:不喜欢 师:为什么? 生1:太少了

师:不能用“少”,你觉得这篇文章字数太少了。生2:不喜欢。因为太简单了。

生3:不喜欢。因为不生动。小燕子飞行很生动的。师:这样写看不出它生动的样子。说得真好。生4:没有一点有趣的意味 生5:太单调了。

师:是啊,所以这篇课文,它把燕子的外形,春天的景色,飞行及停歇时的姿态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很有情趣。下面我们自己轻声地读一读,感受一下。拿起课文,自己读课文写的燕子的外形,春天的景色,飞行及停歇时具体的描写。自己读。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用心地读,才能感受得真切。”)

师:读好了吗?来说说看,你们感觉到燕子的外形怎么样?用一个词来概括。生1:乌黑光亮 师:小燕子整个的外形给你一种感觉,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最恰当? 生1:黑

师:你觉得它黑得美吗? 生1:好像有点美

师:你还不肯定。好,你说。生2:活泼机灵

师:用一个字概括,我们可以说它外形?美!春天的景色呢?用一个词。生2:迷人 师:一个字? 生2:美

师:飞行的样子,飞行的姿态?一个字? 生2:美

师:停歇时的姿态?一个字? 生2:美

师:你心里的滋味? 生2:美

师:你看,多美啊!外形美的,春光美的,飞行姿态美的,休息时的姿态也是美的。如果就用一个“美”来概括,你,满意吗? 生:不满意

师:作者是怎样把燕子的各种不同的美描写出来的,让我们感受到那么具体生动形象的呢?我们来读课文。作者是怎么写的?我们先看第一自然段,写外形之美。(出示)他写了这样一句话。一起读。生齐读: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师:你能不能发现一下,作者是怎么写出燕子的外形之美的?有点难,你要用眼睛去发现他是怎么写的?我们平时只注意写了什么,很少注意它是怎么写的,这是要靠你去发现的。(师范读)

师:好,有更多同学发现了。你来说。

生1:用了“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还有“活泼机灵”概括小燕子的外形的特点。师:好,他注意了这些描写小燕子外形特点的词语。用得特别的美。请坐。生2:他写燕子身上每一样东西都是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都各不相同。师:燕子身上的每一样东西都写了吗?

生2:它写了燕子的羽毛、写了燕子的翅膀,还写了燕子的尾巴,然后再是整体。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一只燕子它有头,由眼睛,有爪子,对吗?为什么它只写了羽毛、翅膀、尾巴,其他地方不写了呢?

生3:它是抓住特点来写的,所以不是每样都写,只抓住特点写。

师:好,这就是抓住特点。(板书:抓住特点)不是样样都要写,样样都要写这只燕子就写得很啰嗦。一啰嗦还美吗? 生:不美了 师:所以我们说,写一个事物,一只鸟,一个人,都要抓住它的特点来写。比如说薛老师,你看看,我的外貌能抓住哪些特点来写啊?是不是从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到嘴巴一样一样写啊? 生:不是

师:你看看能抓住哪几样特点来写?要会观察,要会抓住特点。你说对吗?(生笑不语)

师:你们会吗?不会是吧?我有一个同学他是这样写的,用了四个词,你们看是不是很形象,抓住了特点。说“瘦高个,骆驼背,小脑袋,大板牙”。(生笑)

师:抓住了几个特点啊? 生:四个 师:形象吗? 生:形象 师:美吗? 生:不美

师:怎么就不美呢? 生1:写得很有趣

师:不美但是很有趣。谢谢。(生笑)这叫抓住特点。写外形时写出来了它的特点,而且写出了它的美。美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那些形容的词语。我们来读读,怎么形容它的羽毛啊,翅膀啊,尾巴啊。好读一下

(师出示词组,生跟读)

生:乌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师:你看,它的羽毛用了“乌黑光亮的”,它的尾巴是“剪刀似的”。如果用这个词,你看还美吗?说“黑乎乎的羽毛”,还美吗? 生:(摇头)不美了

师:同样写黑,但这个词不美。“剪刀似的尾巴”美的,“树杈似的尾巴”美吗? 生:(笑)不美

师:所以你要抓住特点,还要用优美的词语来写(板书:用词优美)读一下 生:用词优美

师:同样写薛老师,如果这样改一改,你觉得美不美?“高高瘦瘦的个子,微微有点驼的后背,小小的脑袋,两颗兔牙总想出人头地。”(生笑)师:形象吗?

生1:不形象(生笑)师:还不形象啊?形象吗? 生:形象

师:所以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来描写非常重要。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它抓住特点,用词优美写出的燕子的外形之美。一起读。

生齐读: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师:你还注意,它这些词语啊,什么的什么,什么的什么,字数都是差不多相等,结构都是相同的,所以读起来很有节奏,你看(师范读),琅琅上口,便于记忆,也便于背诵。你能背吗? 生:能

师:好,自己练习背背看。(生练习背诵,师巡视)师:能背的同学举举手看。

(生举手,师面带微笑以赞许的目光环视)

师:好,还不少呢。老师也能背。听好,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看看老师能不能背下来,好吗?(师示范背诵,故意漏了“小”字)生:是“小燕子”

师:还漏了一个“小”。漏了这个“小”,要紧吗? 生:要紧

师:真的要紧吗? 生:要紧

师:谁说要紧的?

生1:因为漏了那个“小”就不可爱了

师:有没有发现,用了一个“小”,这只燕子就变得更加? 生1:可爱了

师:“小家伙”可爱吗? 生:“家伙”可爱吗? 生:(笑)不可爱 师:“小鬼”可爱吗? 生:可爱

师:“鬼”可爱吗? 生:(大笑)不可爱 师:“宝贝”可爱吗? 生:可爱

师:“小宝贝”可爱吗? 生:更可爱

师:这个“小”字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什么感情啊? 生:喜爱

师:好。现在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来背一背可爱的小燕子。一身,起!

生齐背: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师:你看,课文抓住燕子的特点,用了优美的词语来写燕子的外形之美的。课文当中还有这样的特点,还有这样优美的词语,请你用发现的眼睛,自己轻轻地读一读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你感觉到哪一个词,哪一个句子,它描写的美是很独特的,看看它是怎么写的,可以用笔把它画下来,好吗?(生轻声读课文,师巡视指导:它怎么写的?有什么特点?它怎么把特点写出来的?)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交流的时候,你先读一读你觉得写得非常特别的句子,然后从怎么写的角度说说你的想法,你发现了什么,好吗?谁愿意来?(生稍显胆怯)

师:以前没有说过,是不是啊?你说一个字也行,说一句话也行。它怎么写的?谁愿意第一个来试试? 生1:“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毛毛细雨从天上洒下来”抓住了春雨的特点 师:虽然你声音很轻,但是你说得很好。春雨的什么特点? 生1:细

师:多准确呀。抓住春雨的特点:毛毛细雨。多好呀,这叫会发现,这叫用词优美。哗啦啦的大雨美不美啊?就不美了。请坐。

生2:“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我觉得这个句子是一句比喻句,把燕子比喻成了音符,我觉得在这个音符里面,它好像会唱歌,在赞美春天。然后作者就流露出了对春天和燕子的爱和赞美之情。

师:发现了吗,它用来什么句?比喻句。用比喻句描写它停歇时的姿态,那种样子。如果你眼前有一只燕子,你会把它比喻成音符吗? 生2:不会

师:什么情况下,看这燕子就像是一个一个的音符?

生2:电线杆上的那几痕电线就像五线谱一样,然后燕子停在上面就像一个个音符。远处看就像是音符似的。

师:放在眼前看,这是一个音符,会吗?不会。放在远处,就像一个一个小黑点,就像音符了。但是如果我心里很郁闷,很痛苦,然后抬头一看,嫩蓝的天空有几痕细线,有几个小黑点,我感到这几个小黑点像什么?

生2:就不一定像音符了。师:为什么?

生2:因为心情不好就不会喜欢燕子了。

师:是啊,这与作者对燕子的感情是联系在一起的。你把它读一读,带着喜爱的感情,喜爱的心情。生2: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 师:最后一自然段 生2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比喻句优美。还有其他的吗?

生3:“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写得很有意思 师: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好,哪一个? 生3:“赶”

师:用赶写出急切之感。好。

生4:燕子从稻田上飞到柳树下了,就是说 师:你把句子读完整

生4:“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前面的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后面赶来的只是掠过湖面。“掠”讲它们速度很快 师:这个发现好。燕子就是飞,这里用来什么字? 生:掠 师:掠,圈出来。这个掠,刚才你说? 生4:就是说它飞行速度非常快

师:对,“掠”形容速度很快。这里写了几种掠的姿态?

生4:写了两种。一种是斜着身子,一种是横掠过湖面。写的飞行姿态各不相同。

师:对,你看,两种不同的姿态,速度非常快。你从这个“掠”字还能看出什么?不但快,而且这个姿态怎么样?

生4:非常的优美。

师:它的姿态很优美。斜着掠过,横着掠过,姿态优美。这句还有写得特别好的:它不直接说它飞得很快,它的快没有告诉你快,有没有说它飞得快?

生4:有。就是“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说明它刚刚叫了一声就从这边到那边了,速度非常快。师:叫一声 生4:唧 师:再叫一声 生4:唧 师:响一点 生4:唧

师:这样不够美。“唧”,飞走了!再叫一声 生4:唧

师:飞走了。再来!生4:唧

师:飞走了。快吗?“唧”不但写它的叫声,更是写它飞行的? 生4:速度,还有飞行的优美

师:速度之快和美。还有一个地方写它快的,不直接说它快,但是也在写快的。你发现了吗?

生4:“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刚刚沾一下就飞走了,小圆晕才会那么快荡漾开来。师:它不写它快,它写小圆晕。小圆晕见过吗? 生:见过(没见过)

师:你把一粒小石子扔在湖面,它就会一圈一圈地荡漾开来。燕子飞走了,什么留下了? 生4:小圆晕留下了

师:看到小圆晕就马上想到? 生4:它飞行的速度快

师:飞走了!你看,小圆晕给人留下了韵味无穷的美感。这里不但写出来燕子飞得快,而且写出它飞得是那么美。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感受一下快与美。请坐。(生自读段落)

师:好,我请个同学来读一读,读出那种飞行之美,谁愿意来读?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好美啊。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写燕子就是抓住了特点和优美的词语来描述,也表达了作者一种喜爱的感情。这样优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朗读、背诵,留在自己的心里。要记住,读优美的文章,就像给自己美容,给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美容。课后好好地读一读这篇课文,把它背下来,好吗? 生:好

师:课外啊,再去看一看这篇课文的作者叫谁? 生:郑振铎

师:它选自郑振铎的一篇散文,叫《海燕》。你去读读,相信会有更多收获。

下载薛法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研制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薛法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研制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爱之链-薛法根》课堂实录

    薛法根《爱之链》课堂教学实录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题叫?生:(齐读)《爱之链》师:检查一下同学们有没有预习过课文,有没有认真预习过课文,把黑板上有两组生词,看一下, 根据......

    《卧薪尝胆》课堂实录——薛法根五篇范文

    [《卧薪尝胆》课堂实录——薛法根] 《卧薪尝胆》 薛法根 师:看看黑板上的生词,哪个小朋友会读,《卧薪尝胆》课堂实录——薛法根。 生:转弱为强 卧薪尝胆 受尽屈辱 兵败......

    薛法根导入、有效教学

    薛法根 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吴江盛泽小学校长。1999年起,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并初步形成了组块......

    薛法根《匆匆》教学实录

    薛法根《匆匆》教学实录薛法根《匆匆》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可能都不认识我,我姓薛。有同学姓这个姓吗?(无人举手)这个姓很少,所以很珍贵。 (生笑)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 课 读题——生:齐......

    薛法根教学实录——《军神》

    薛法根教学实录——《军神》 学生: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三(1)班 时间:2005年4月2日下午 地点:浙江树人大学报告厅 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我叫„(板书,薛法根),现在你们......

    《匆匆》——薛法根课堂教学实录

    《匆匆》——薛法根课堂教学实录 这篇课文,我是备得很仓促,备课的重要理念是:“生活有真爱,细节有真情。”这种爱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当中的,需要孩子用心阅读,用心感受的,培养学生......

    《和时间赛跑》课堂实录(薛法根)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 和时间赛跑 薛法根 10月23日下午 南京 东南大学大礼堂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知道我叫什么? 生:薛老师。 师:我的名字叫什么? 生:薛法......

    薛法根教学实录—《雪儿》

    薛法根教学实录——《雪儿》 师: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我的名字叫“薛法根”(书写在黑板上)。念念老师的名字,有什么感觉? 生:感到很拗口。 生:好象很生硬生:不太好听。 …… 师: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