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模拟题教育本科 参考[模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题教育本科 2008-10-15 05:42:17 阅读17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C)
A 洛克
B 夸美纽斯
C 杜威
D 赫尔巴特
2、强调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满足学生认知上的需要,而且要注意和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要的学者是(D)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鲁纳
D 罗杰斯
3、为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介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携带并传递着教学信息,影响师生信息相互交流与传递的工具被称为C)
A、教学形式
B、教学内容
C、教学媒体
D、教学方法
4、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B)
A、现场教学
B、班级授课
C、个别教学
D、分组教学
5、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分为(A)
A、萌芽期、建立期和繁荣期
B、古代、近代和现代
C、原始、古代和现代
D、原始、封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6、教学过程的“老三中心”是(D)
A 教师、教材、教学手段
B 学生、经验、活动
C 教师、学生、课程
D 教师、课本、课堂
7、“四要素说”认为,构成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是(C)
A 教师、教材、教学手段和目的B、教师、学生、环境和反馈
C 教师、学生、课程和物质条件
D 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
8、通过详细分析学科结构,详细说明内容和选择内容,遵循程序原理来进行的课程研制模式是(B)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自然模式
D、情境模式
9、“三要素说”认为,教学系统由下面三个要素构成的(A)
A 教师、学生、课程
B 教师、学生、教材
C 教师、教材、教学手段
D、教师、学生、环境
10、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是教育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是(C)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整合课程
D.显性课程、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C)
A 夸美纽斯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 洛克
12、认为课程与教学必须重视学科结构、直觉思维和发现学习的学者是:(D)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鲁纳
D 罗杰斯
13、在某一教学思想和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就是(B)
A、教学内容
B、教学模式
C、教学形式
D、教学方法
14、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时间为单位代替固定统一上课时间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
A、贝尔—兰卡斯特制
B、特朗普制
C、文纳特卡制
D、道尔顿制
15、把教育的根本目的看作是培养社会精英的课程与教学论是(G)
A、社会改造主义理论
B、结构主义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发展主义理论
16、拉斯卡提出的“四种基本教学方法”是(D)
A、动机、假设、验证、总结
B、注意、期待、探究、行动
C、情境、疑问、推断、验证
D、呈现、实践、发现、强化
17、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是教育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是(C)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整合课程
D.显性课程
18、在学完某门课程或某个重要部分之后进行的旨在评价学生是否已经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概括水平较高的测试和成绩评定是(A)
A.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19、“四要素说”认为,构成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是(A)
A 教师、学生、课程和物质条件
B 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
C 教师、教材、教学手段和目的D、教师、学生、环境和反馈
20、通过详细分析学科结构,详细说明内容和选择内容,遵循程序原理来进行的课程研制模式是(B)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自然模式
D、情境模式
二、填空题
1、课程与教学论产生发展的三个时期是萌芽期、建立期和繁荣期。
2、课程与教学论心理学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和杜威。
3、按决策权力主体的不同,课程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个层次。
4、课程与教学系统基本要素有教师、学生和内容(或课程)。
5、处理课程纵向结构的课程主要有直线型、螺旋型和阶梯型等三种。
6、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为忠实、相互调适和创生取向。
7、现代教学内容构成观的内涵包括客观基础、价值观念和功能观念。
8、按照教学单位的规模大小,教学组织形式可分为个别、小组和班级三类。
9、课堂教学的具体形式有全班上课、班内分组和班内个别教学。
10、科学美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简洁性、协调性和普遍性。
11、课程与教学论产生发展有萌芽期、建立期和繁荣期三个时期。
12、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流派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几个。
(赫尔巴特主义、儿童社会活动中心、发展主义、结构主义、范例教学论、社会改造主义、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其中的三个)
13、课程研制由规划、实施和评价三个阶段构成。
14、课程与教学美学的客观基础主要是课程与教学的“真”、课程与教学的“善”和课程与教学的“美”等。
15、影响课程的三个主要因素是知识(或文化)、社会和儿童。
16、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为忠实、相互调适和创生取向。
17、科学美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简洁性、协调性和普遍性。
18、课堂教学的具体形式有全班上课、班内分组和班内个别教学。
19、现代教学内容构成观的内涵包括: 客观基础、价值观念和功能观念。
20、处理课程纵向结构的课程主要有直线型、螺旋型和阶梯型等三种。
三、简答题
1、简述人本主义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观点。
(1)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
(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整人”;
(3)人本主义的平行课程和并行课程;
(4)组织意义学习。
2、试述学生中心说的主要观点。
(1)它是一种主张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教学理论;(2)其理论基础包括“生长主义”的教育目的观、教育本体价值取向、发展的儿童观、社会改造的教育功能观和机能主义心理学;(3)其基本观点包括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学生发展规律在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教学过程的“新三中心”(学生、经验、活动),重视学生的认知需要和情感需要整合。
3、请给教学下一个定义,并说明其合理性。
教学的定义有以下几个,只要能回答一个并解释合理则给满分:(1)从广义上说,指的是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2)从狭义上说,就是学校教学,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3)教学即学习(上学为教;下学者,学习也);(4)教学即教授;(5)教学即教学生学;(6)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7)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或技能;(8)将教学就如同成功,意味着不仅要发生某种相互关系,而且要求学习者掌握所教的内容;(9)将教学看作是一种意向活动,有意向的行为,其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学习;(10)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学习;(11)教学就是沟通;(12)教学就是因材施教;(13)教学就是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14)教学是一种科学认识的过程,它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第一,教师有目的的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图;第二,说明或表达一些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第三,选择恰当的认知方式;(15)教学就像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使之生成新的知识和思想。
4、简述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1)扩大教育规模;(2)提升教学质量;(3)提高教学效率。
5、教学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为什么?
(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学材料;(3)理解教学材料;(4)巩固知识经验;(5)运用知识经验;(6)教学效果测评。
6、在发展主义课程与教学论中,赞科夫主张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几个基本原理是什么?
(1)“工具理性还原”的人性主张;(2)建构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基础;(3)整体心灵的培育;(4)课程与教学开放性的建构;(5)整合课程形态的孕育。
7、试述学科中心说的主要观点。
(1)根本目的——培养能幸福生活的公民;(2)根本职能——创新文化;(3)教学促进甚至创造儿童智力的发展;(4)重视学科结构、直觉思维和发现学习;(5)科学逻辑与心理逻辑统一于学科逻辑。
8、简述表意目标表述方法的内涵。
(1)其理论根源包括四种不同的过程,即训练、教学、启蒙、导引;(2)表意目标的特性,不是指学习活动后获得的行为改变,而是描写学生教育上的经历——其工作情景、要处理的问题、要从事的工作;(3)其表述在于确立学生所经历的情景(尤其是工作的项目或问题);(4)注重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的结合(教育真正的目标不是具体行为的变化,而是内在能力或情感的变化,包括理解、欣赏、热爱、尊重等,这是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的;(5)将目标表述系统化(如确定的单元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考试、教学对象特点、教学条件等。
四、论述题
1、你对近几年我国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有些什么看法?其核心理念是什么?国家为什么要进行这场改革?
(1)核心理念——“一个目标”“两个为了(学生发展/民族复兴)”“三个理论基础(三维目标的制定是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发展性评价)”“四个内容改革(繁难偏旧)(综合、均衡、全面)”“几种方式转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五个课程评价方面(学校、学生、教师、校长、教材)”
(2)改革的原因:时代变化、社会转型、与国际课改接轨、改变应试教育局面、将理论与实验结合、为了民族的复兴与存亡。
(3)态度――开放性的观点
2、论述优秀教师的行为特征及其成长途径。
(1)优秀教师的行为特征:善于营造积极气氛、关心鼓励学生、熟练运用方法策略和技巧、令学生高度参与和专心学习、很强的课堂管理能力、良好的专业知识、熟练恰当评价学生、学生给予更高的要求和充满希望、具有反思性的行动研究者
(2)如何培养,为什么要这样培养
3、什么是教学模式?选择一个教学模式,谈谈你对该模式的基本认识。
(1)界定什么是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2)介绍具体模式的特点、组成部分、运用原则等
4、阐述21世纪前后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意义及其核心理念。进行这场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何价值?
(1)适应21世纪社会形态变化的要求,为了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指明方向,适应世界课程改革的潮流,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2)核心理念——“一个目标”“两个为了(学生发展/民族复兴)”“三个理论基础(三维目标的制定是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发展性评价)”“四个内容改革(繁难偏旧)(综合、均衡、全面)”“几种方式转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五个课程评价方面(学校、学生、教师、校长、教材)”(3)对教师成长的价值:开放性部分,请各位同学根据自身认识阐述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1课程与教学规律的表现形态(P6)
答:课程与教学研究本身是一种历史活动,存在着一个方法论问题,课程与教学规律的表现形态是:科学性规律与价值性规律、存在性规律与反映性规律、理论性规律与实践性规律、科学理论与政策法规、科学性与审美性或艺术性对立统一关系问题。
2课程与教学实践及其类型(P8)
答:课程与教学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以课程材料和以设施为载体的课程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特殊感性活动。课程与教学实践可以区分为课程与教学管理(administration)、课程研制(kevelopment)和课程应用(application)三种类型。
3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P77)
答: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是指对课程的产生发展变化具有比较大的直接作用的事物。人们普遍同意,存在三种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一是知识或文化,二是社会,三是儿童。三者无论在综合的意义上还是在分别的意义上,对课程产生发展变化的影响均是决定性的。
4教学的实质(P88)
答:教学的实质是指,在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在狭义上,教学就是学校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5、学校课程实质(P84)
答:学校课程实质就是由一所学校确定和组织实施的课程,也包括课程门类、课程标准和配套的教材,具有学校的行政权威,只在该所学校里有效。学校课程主要受国家政治体制和教育体制、文化发展水平和学校教育水平的制约。
6课程设计的实质(P192)
答:课程设计,实质上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安排课程的各种要素或各种成分,从而形成特殊课程结构的过程及其产物。
7活动课程的实质(P299)
答:活动课程的实质是指,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为中心的、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
8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P332)
答: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包括实施的文化背景、实施的主体、实施的对象、实施的管理、实施的环境和实施的理论等六个方面。
9元评价(P612)
答:判断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价值与结果,即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评价,是为元评价。元评价就是在评价过程中,为了检讨评价方案,实施过程与结果,借以总结成功经验和纠正评价工作之不足,而对正在进行或已完成的评价进行价值判断。元评价的关键是如何确定元评价的标准,即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一项评价活动。
10教学模式(P535)
答:答:教学模式就是在某一教学思想和教学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人们在实践状态下,系统而综合地组合教学过程的诸因素,整体地操作教学活动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形式。
11简述课程与教学理论指导实践的机制(P9)
答:课程与教学理论指导实践的机制,根本的是在主体上的沟通,主要包括三个机制:
1、课程与教学论学者与课程与教学管理和应用。通过这一机制,课程与教学论学者与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沟通,及时传播和应用课程与教学理论于实践中。
2、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成为课程与教学理专家。通过这一机制,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学习掌握课程与教学理论,将自己的感性实践经验升为课程与教学理论,使自己成为课程与教学专家,把课程与教学理论直接应用于自己的实践中。
3、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联合工作。以教育改革和课程与教学改革为契权,学者与学校校长和教师以联合的形式,组合起来开展专题研究,从中实现理论指导实践。
12简述课程与教学论心理学化的基本进程(P51)
答:课程与教学要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为基础,编制学习内容,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学习条件。因此,心理学对人的知识、技能、道德等方面的能力、条件、发展机制等的研究对改善学校的课程与教学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心理学越发展,对人的发展研究越深入,为课程与教学提供的科学依据就要多。从古代到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根本基础,实现我从哲学到心理学的转向。在古代,课程与教学论主要以哲学为根本基础。近代以来,在18世纪,裴斯泰洛齐首倡课程与教学心理化;19世纪,赫尔巴特及其弟子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将教学心理学化;到了20世纪,杜威及其追随者进一步将课程与教材心理学化;加之20世纪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的大发展,为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化提供了客观可能性。主观努力与客观可能相结合,就实了课程与教学的根本基础从哲学向心理学的转换。
13简述后现代主义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观点(P66)
答:后现代主义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具理性还原”的人性主张;
2、建构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3、整体心灵的培育;
4、课程与教学开放性的建构;
5、整合课程形态的孕育。
14简述教学的地位和作用(P89)
答:在学校教育里教学处于中心地位。从教育途径看,一个学校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从时间、空间还是设施看,全都主要为教学所占据,这是教学所具有的中心地位的客观体现。从工作类型看,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从活动目的看,教学的直接目的与教育目的直接同一,学校的其他活动的直接目的则只单方面,这也决定了教学处于中心地位。教学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地位是教育学的一条基本原理。教学的地位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是由教学的作用决定的。从教育目的看,教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四方面: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智力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教学的作用表现为促进学生的认知智慧发展,包括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形成一定技能,发展一定能力;另一方面,教学在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同时,也在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发展。从我国中小学教育的范围看,教学的作用,概括起来就是“三基一性”,即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基本能力和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15简述当代教学观念演变的基本趋势(P101)
答;当代教学观念演变的基本趋势主要体现以下六个方面:
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2、从重视知识伟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16简述泰勒原理(P176)
答:泰勒原理是关于课程研制过程,影响比较大的一个原理。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选择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课程”的“目标中心”原理。他提出的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课程研制模式,该模式的第一部分(即目标选择部分)受到了来自其他教育者的最大关注。
17简述现代课程设计的基本特性(P194)
答:现代课程设计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六大基本特性:
1、实在性,体现的是为实在的人服务的原则。
2、整体性,体现的是为整体的人服务的原则。
3、活动性,体现的是为活动的人服务的原则。
4、发展性,体现的是为发展的人服务的原则。
5、多样性,体现的是为复杂析人服务的原则。
6、动态性,体现的是为个性化的人服务的原则。
18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P349-350)
答: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课程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规划、实施和评价过程。
19简述现代学生观(P377)
答:学生观是人们对学生天性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主要是从道德、行为、发展潜力等方面对学生所做的估计与判断。现代学生观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尚处在发展过程中,而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与独特的个性。
3、学生是教学认识的主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自身的主体性,而学生的主体性是其主体结构的功能表现。
4、学生是权责主体。学生既是法律上的权责主体,也是道德上的权责主体。
20简述当前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发展趋势(P605)
答:当前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发展趋势:
1、评价模式的多样综合。
2、注重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教育性功能。
3、重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发展。
2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有哪些学说,具体评说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学说的观点。(P436)
答:教学过程本质主要有以下八种学说:
1、认识说。
2、特殊认识说。
3、儿童发展说。
4、双边活动说。
5、多质说或复合说。
6、认识——实践说。
7、认识——发展说。
8、审美过程说。
===================== 华师网院 2008上半年 《课程与教学论 》 作业答案(2008-06-23 07:48:20)
作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
出 卷 人:zuoye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起止时间: 2008-5-5 19:15:11 至 2008-5-22 10:27:59 学员姓名:lyc1982 学员成绩:77 标准题总分:0 标准题得分:0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简答题
本题分数:4 内容: 课程与教学规律的表现形态
学员答案:
(1)
科学性规律与价值性规律;(2)存在性规律与反映性规律;(3)理论性规律与实践性规律;(4)科学理论与政策法规;(5)科学性与审美性。
题号:2 题型:简答题
本题分数:4 内容: 课程与教学实践及其类型
学员答案:
课程与教学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以课程材料和以设施为载体的课程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特殊感性活动。可以区分为课程与教学管理、课程研制和课程应用三种类型
题号:3 题型:简答题
本题分数:4 内容: 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
学员答案:
(1)
知识或文化,(2)社会,(3)儿童
题号:4 题型:简答题
本题分数:4 内容: 教学的实质
学员答案:
在广义上,教学就是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的学习的活动。教的人包括教师,但不仅指教师,还指各种有关的教育者;学的人包括学生,但包括各种有关的学习者。在狭义上,教学就是学校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题号:5 题型:简答题
本题分数:4 内容: 学校课程实质
学员答案:
学校组织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和制度化的学生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习者获得一定水平的知识经验,达到特定的预期教育结果,并被授予社会承认的专门的资格证书。
题号:6 题型:简答题
本题分数:4 内容: 课程设计的实质
学员答案:
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安排课程的各种要素或各种成分,从而形成特殊课程结构的过程及其产物。
题号:7 题型:简答题
本题分数:4 内容: 活动课程的实质
学员答案: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为中心的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
题号:8 题型:简答题
本题分数:4 内容: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学员答案:
文化背景、实施的主体、实施的对象、实施的管理、实施的环境和实施的理论
题号:9 题型:简答题
本题分数:4 内容: 元评价
学员答案:
取得评价结果后,需要对评价过程及其结果本身进行评价,判断其价值和效果,就是元评价。
题号:10 题型:简答题
本题分数:4 内容: 教学模式
学员答案:
就是在某一教学思想和教学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
题号:11 题型:简答题
本题分数:5 内容: 简述课程与教学理论指导实践的机制
学员答案: 课程与教学理论指导实践的机制,根本的是在主体上的沟通。
1、课程与教学论学者参与课程与教学管理和应用;
2、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成为课程与教学专家。
3、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联合工作。
题号:12 题型:简答题
本题分数:5 内容: 简述课程与教学论心理学化的基本进程
学员答案: 从古代到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根本基础实现了从哲学到心理学的转向。在古代,课程与教学论主要以哲学为根本基础。近代以来,在18世纪,裴斯泰洛齐首倡课程与教学心理学化;19世纪,赫尔巴特及其子弟在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将教学心理学化。加之20世纪以来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的大发展,为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化提供了客观可能性。主观努力和客观可能相结合,就实践了课程与教学的根本基础从哲学向心理学的转换。
题号:13 题型:简答题
本题分数:5 内容: 简述后现代主义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观点
学员答案:
1、“工具理性还原”的人性主张;
2、建构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3、整体心灵的培育;
4、课程与教学开发性的建构;
5、整合课程形态的孕育。
题号:14 题型:简答题
本题分数:5 内容: 简述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学员答案:
在学校教育里教学处于中心地位。教学的作用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基本技能和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题号:15 题型:简答题
本题分数:5 内容: 简述当代教学观念演变的基本趋势
学员答案:
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题号:16 题型:简答题
本题分数:5 内容: 简述泰勒原理
学员答案:
包括“选择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课程”的“目标中心”原理。他还指出,课程规划者应当从三种资源收集资料来确定一般目标,这三种资源是学习者、学校外的当代生活以及科目主题。在确定了大量的初选的一般目标以后,规划者应当通过学校的教育哲学、学习心理学两个维度,对它们进行分析筛选来推敲提炼它们。成功地通过两个维度筛选的初选的一般目标就成为特定的教学目标。
题号:17 题型:简答题
本题分数:5 内容: 简述现代课程设计的基本特性
学员答案:
现代课程设计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五大特性:
1、实在性;
2、整体性;
3、活动性;
4、发展性;
5、多样性;
6、动态性。
题号:18 题型:简答题
本题分数:5 内容: 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
学员答案:
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过程。可以从五个方面去理解:1.校本课程开发涉及课程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课程管理权力及责任的重新分配的问题;2.以尊重学校师生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为前提。3.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的出现还是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4.标志着课程开发主体从中央到外围的实质性转移,证明学校可以成为具备不断生长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开放组织系统。5.对教师专业地位和专业自主意识的提高以及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有所帮助,便于学校更加有效的利用现有课程材料,将学生的反馈意见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他们的需要。
题号:19 题型:简答题
本题分数:5 内容: 简述现代学生观
学员答案: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教学认识的主体;
4、学生是权责主体。
题号:20 题型:简答题
本题分数:5 内容: 简述当前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发展趋势
学员答案:
1.评价模式的多样综合。当今,已发展出了各种课程与教学评价方法和技术为了保证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必须把各种不同的评价技术进行必要的综合、组合、改造和创新。2.注重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教育性功能。它强调的是,评价作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应自觉得服务于课程与教学宗旨,成为实现课程与教学目的的促进性力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3.重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发展。通过课程与教学评价,使学生掌握有关评价的原理、标准和方法,给予学生评价自我和他人的机会,从而提高评价能力。
题号:21 题型:问答题
本题分数:10 内容: 关于教学过程本质有哪些学说,具体评说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学说的观点。
学员答案:
有八种:1.认识说,2.特殊认识说,3.儿童发展说,4.双边活动说,5.多质说或复合说,6.认识—实践说,7.认识—发展说,8审美过程说。
我最感兴趣的观点是“认识-发展说”:它提出,教学过程的本质应当包括三方面:
1、教学过程是以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和发展过程;
2、教学过程是以智育为关键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是个性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认识和学习,把从人类文化中选取的知识经验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实现着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把握,这显然是一个认识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经验的同时,实现着自己的身心发展、实现着认知、情意、技能和能力的全面发展,这又显然是一个发展过程;而且,学生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内在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中。所以,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学生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在教学过程中儿童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机制,又需要从文化哲学的新视角,从文化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切入,来深入认识和把握教学过程的文化属性:
(一)文化实际上是人类发展成果的“外化”,(二)文化的内核凝结着人类发展的成果,(三)个人知识的发生对人类知识发生的复演,(四)教学过程中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机制。
第二篇:2018年10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该资料来源公众号:自考研究所,关注可以领取全套自考资料
5.()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是其中之一。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19.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A.普遍主义 B.唯科学主义 C.实践理性 D.解放理性 20.()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
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A.课程编制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选择
21.“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的观点。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2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A.整合性 B.逻辑性 C.个别性 D.超体性 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2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支配。
A.技术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理论理性
26.()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27.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
家是()A.利维 B.泰勒 C.布卢姆 D.莱斯 2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A.随机访问教学 B.情境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问题教学 29.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A.学术中心课程 B.社会问题中心课程 C.儿童活动中心课程 D.人格中心课 程 30.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存在的。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教育目标分类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2.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三种评价取向各自的本质是什么? 3.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4.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5.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第1题12分,第2题13分,共25分)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2.试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5分)下面的材料记述了某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仔细阅读,然后回答材料后面提出的问题。材料:„„曾以“乌克兰的防风林地带”课题为例,说明了这种教学过程的阶段: 第一阶段,首先用乌克兰防风林地带为特例,以具体直观的方法,提出关于防风林地带的问题。
第二阶段,根据由防风林地带的特例所获得的认识,推论出乌克兰地区的特点,而且还要掌握该地带的普遍特性和类型特性,用开拓草原这一“类型”的认识来说明一系列类似景观的本质特征,如美国中西部草原。
第三阶段,要明了草原化的过程及阻抑这一过程的努力,也即是明了人类是如何在特殊的气候、地理、形态诸条件下,干预自然,作用于自然,并且改造自然的。
第四阶段,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即人类要干预、改造并主宰自然。在这一阶段,教学已经由对客观内容的重视转移到开拓学生的精神世界方面来了。„„ 材料体现的是哪种教学模式?其基本思想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这种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谈谈这种教学模式的教育价值。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D 2.C 3.C 4.C 5.C 6.A 7.A 8.A 9.C 10.B 11.D 12.C 13.B 14.C 15.C 16.A 17.B 18.C 19.C 20.D 21.D 22.A 23.B 24.A 25.A 26.A 27.A 28.D 29.A 30.C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描述。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
2.目标取向: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过程取向: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主体取向:受解放理性所支配,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3.含义: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教学机器,使学生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原则:积极反应、小步子、即时强化、自定步调、低错误率
4.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
5.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三、论述题(第1题12分,第2题13分,共25分)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要点: 答案:(一)目标分解
?进行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进行学习任务选择 ?进行学习任务的组织?单元目标的表述和归类(二)任务分析
?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三)起点确定
?分析新知识的学习所需要的先备知识和,技能 ?目标能力的分析?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四)目标表述
2、试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
答案:布鲁纳所提倡的发现学习,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它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种探究的过程,教学并不仅仅是提供现成 的知识,而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同时获得知识,获得探究的途径和态度。
(2)注重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逻辑思维不同,直觉思维并不依据已经严格规定好了的步骤进行,而是采取跃进、越级和走捷径的方式来思维,它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教师应该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根据直觉思维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直觉思维的能力。(3)注重内部动机。布鲁纳认为,推动真正的学习行为的动力,不是外部动机,而是在学习本身中发现报偿的动机,即内部动机。据此,他提出了好奇心、能力动机、自居作用、同伴间的相互作用四种内部动机。
(4)注重信息的灵活提取。对于学习中的发现行为有何意义,布鲁纳论述了它的价值,这包括: ?一切真知都是自己发现的,因为只有亲自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个人的,才是自己的内在财富。
?它有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因为在发现学习中充满了尝试、猜想和领悟。?发现行为还有助于引起学习的内部动机和自信心。
?发现行为还有助于记忆的保持。
总之,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注重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探求,从而从传统教学对结果的关注转移到对学习动态过程的关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要明白,教学中不是处处都能应用发现教学法的,而是一定要考虑它是否适合于具体的教学任务、情境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积极的效果。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5分)答案: 材料体现的是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提倡的“范例教学模式”。
它的基本思想是要组织教养性的学习,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性,即引向连续起作用的知识、能力、态度。
一般程序:(1)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2)范例性地阐明“类型”和“类”的阶段。(3)范例性地掌握法则性、范畴性关系的阶段。(4)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以及生活)关系的经验。
教育价值: 表现在对学生主动性的弘扬方面,在对教学的问题性的提倡方面,以及在思考课程内容时突破学科界线、主张课题性教学、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打破“知识就是力量”的传统,转而追求获得支配知识的力量等许多方面都做出了贡献。
第三篇:华师网院期末考试――课程与教学论模拟题1.
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试卷 《课程与教学论》
一、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C A洛克 B 夸美纽斯 C 杜威 D 赫尔巴特
2、强调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满足学生认知上的需要,而且要注意和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
要的学者是:(D A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鲁纳 D 罗杰斯
3、为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介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携带并传递着教学信息,影响师生信息相互交流与传递的工具被称为(C A、教学形式 B、教学内容 C、教学媒体 D、教学方法
4、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B A、现场教学 B、班级授课 C、个别教学
D、分组教学
5、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分为(A A、萌芽期、建立期和繁荣期 B、古代、近代和现代 C、原始、古代和现代
D、原始、封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6、教学过程的“老三中心”是D A教师、教材、教学手段 B 学生、经验、活动 C 教师、学生、课程 D 教师、课本、课堂
7、“四要素说”认为,构成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是C A教师、教材、教学手段和目的B、教师、学生、环境和反馈 C 教师、学生、课程和物质条件 D 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
8、通过详细分析学科结构,详细说明内容和选择内容,遵循程序原理来进行的课程研制模式是B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自然模式
D、情境模式
9、“三要素说”认为,教学系统由下面三个要素构成的A A教师、学生、课程 B 教师、学生、教材 C 教师、教材、教学手段D、教师、学生、环境
10、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是教育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是C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整合课程 D.显性课程
二、填空题(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课程与教学论产生发展的三个时期是_萌芽期、建立期、繁荣期。
2、课程与教学论心理学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杜威。
3、按决策权力主体的不同,课程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个层次。
4、课程与教学系统基本要素有教师、学生和内容(或课程。
5、处理课程纵向结构的课程主要有直线型、螺旋型、阶梯型等三种。
6、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为忠实、相互调适、创生取向
7、现代教学内容构成观的内涵包括: 客观基础、价值观念、功能观念
8、按照教学单位的规模大小,教学组织形式可分为个别、小组、班级三类。
9、课堂教学的具体形式有全班上课、班内分组、班内个别教学
10、科学美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 简洁性、协调性、普遍性
三、简答题(5题,每题4分,共20分
1、简述人本主义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观点。
1、(1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潜能和满足人的需要;(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整人”;(3人本主义的平行课程和并行课程;(4组织意义学习。
2、试述学生中心说的主要观点。
2、(1它是一种主张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教学理论;(2其理论基础包括“生长主义”的教育目的观、教育本体价值取向、发展的儿童观、社会改造的教育功能观和机能主义心理学;(3其基本观点包括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学生发展规律在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教学过程的“新三中心”(学生、经验、活动,重视学生的认知需要和情感需要整合。
3、请给教学下一个定义,并说明其合理性。
3、教学的定义有以下几个,只要能回答一个并解释合理则给满分:(1从广义上说,指的是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2从狭义上说,就是学校教学,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3教学即学习(上学为教;下学者,学习也;(4教学即教授;(5教学即教学生学;(6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7教学就是传授知识或技能;(8将教学就如同成功,意味着不仅要发生某种相互关系,而且要求学习者掌握所教的内容;(9将教学看作是一种意向活动,有意向的行为,其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学习;(10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学习;(11教学就是沟通;(12教学就是因材施教;(13教学就是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14教学是一种科学认识的过程,它必
须符合三个条件:第一,教师有目的的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图;第二,说明或表达一些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第三,选择恰当的认知方式;(15教学就像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使之生成新的知识和思想。
4、简述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4、(1扩大教育规模;(2提升教学质量;(3提高教学效率。
5、教学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为什么?
5、(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学材料;(3理解教学材料;(4巩固知识经验;(5运用知识经验;(6教学效果测评。
四、论述题(3题,只选两题回答,每题15分,共30分
1、你对近几年我国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有些什么看法?其核心理念是什么?国家为什么要进行这场改革?
1、(1核心理念——“一个目标”“两个为了(学生发展/民族复兴”“三个理论基础(三维目标的制定是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发展性评价”“四个内容改革(繁难偏旧(综合、均衡、全面”“几种方式转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五个课程评价方面(学校、学生、教师、校长、教材”
(2改革的原因:时代变化、社会转型、与国际课改接轨、改变应试教育局面、将理论与实验结合、为了民族的复兴与存亡。
(3态度――开放性的观点
2、论述优秀教师的行为特征及其成长途径。
2、(1优秀教师的行为特征:善于营造积极气氛、关心鼓励学生、熟练运用方法策略和技巧、令学生高度参与和专心学习、很强的课堂管理能力、良好的专业知
识、熟练恰当评价学生、学生给予更高的要求和充满希望、具有反思性的行动研究者
(2如何培养,为什么要这样培养
3、什么是教学模式?选择一个教学模式,谈谈你对该模式的基本认识。
3、(1界定什么是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2介绍具体模式的特点、组成部分、运用原则等
第四篇:《课程与教学论》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探究教学的研究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
张天亮 136330
2013下半年,我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探究性实验的实践研究”进行了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内容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所列的探究性活动,包括探究性实验、体验探究、社会调查和科技活动等。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下,学校开展探究活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可行性及途径以及初步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的重点是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策略,难点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主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
半年来,我在“探究性实验研究”“体验探究研究”“社会调查和科技活动研究”三个子课题的中都做了一定的研究。尤其是在探究性实验研究、体验探究研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下的探究教学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教师的教学观念已发生重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有了很大改进,教学模式已基本形成,现把新课程下的探究教学的阶段性研究报告如下。
一、立题背景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学实施,教学实施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这要求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必须真正体现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探究式教学能够适应这一要求,它是实施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式。结合我校生物教学实际,我以探究式教学作为研究的主要方向,以典型的探究性实验、体验探究、社会调查和科技活动等为研究载体。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和假设
(一)课题研究的依据
探究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模式,在其处理理论与实践、结构与功能以及教学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许多其他教学模式所不能显示的特征。这也是我研究和实践的依据和原则,如结构性、多侧面性、情境性、引导性、合作性、诊断性、反思性、建构性、累积性、开放性等。
(二)课题研究的假设
根据以上理论基础,我提出如下假设:通过该项研究,能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行为发生变革,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工作策略 根据课题研究性质不同,我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归纳,还采取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在工作策略的选择上,具体做法是:组织保障,科学评价,强化合作,不断优化;从师德修养、理论学习、教学常规、科研活动四个方面加强管理,做好科学评价,点面结合,协调发展;通过定期培训,外出学习,合作交流,目标激励等方法,积极创设条件,满足各个层次的需要,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全身心投入到课题实验中来。
四、课题研究的发展
(一)研究过程
本研究从整体上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制定课题实施计划,每个子课题组完成1~2个实验的方案设计以及实验工作并总结,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实验的方向和进度。
第二阶段──构建目标体系、设计内容,选择实施方法和途径:每个子课题组完成5~6个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完成子课题组阶段实验报告、参加实验的教师每人写一篇实验论文或总结。
第三阶段──研究方案实施阶段:每个子课题组完成5~6个实验课题,每个教师完成一篇实验论文,每个子课题组学生完成3~4篇实验报告。课题组撰写实验总报告,并将实验的成果汇总、结集。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对研究的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对有些实验进行重复检验,吸收这一年中探究教学的成果,对所形成的观点进一步的完善,整理好相关的资料,申请对课题研究的验收。
五、探究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疑问
这是探究教学的第一步,通过创设情境,要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的目的。创设情境,激发疑问的方法有很多,仅举两例。
1.设计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例如,在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时,设计一个小实验:一个小烧杯装有热水,另一个小烧杯装有自来水,然后分别向两个小烧杯加入一朵红花,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然后进行讨论。在通过讨论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调动起来了,充满探究激情。
2.设计情境式问题、探究式问题等方法,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认知需要,主动参与探究。在讲“遗传的基本规律”时采用提问式导入课题,先给学生出示两幅图,一幅是两只黑色豚鼠交配,生下三只黑色豚鼠和一只白色豚鼠,另一幅是一只黑色豚鼠和一只白色豚鼠交配,生下两只黑色豚鼠。然后问:“为什么两只黑色豚鼠交配,能生下白色豚鼠?”“为什么黑色和白色豚鼠交配,可以只生下黑色豚鼠呢?”通过探究性的提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学习过程。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探究教学的中心环节,此过程承接上一过程。同一情景可能会激发学生产生多个疑问,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提炼概括学生的疑问,形成一两个核问题作为当堂课的知识目标,学生则在核心问题的引导下自学探究。
目标确定后,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引导下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部分或全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设计探究方案,尝试解决问题。此过程应该明确学生的探究是自主的、有创造性的,教师的作用是引导、点拨、鼓励,不是用教师早已构想好的蓝本去限制学生的探究活动。
(三)总结探究过程,得出探究结论
此过程要求学生对所学、所思、所悟进行总结。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并对知识形成过程中使用的思维方式方法有新的理解和感悟。对知识探究的结论,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
六、探究教学实施的两点建议
(一)探究教学的选择要适应教学目标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探究式教学,探究教学的选择要适应教学目标。在这个方面,我曾走了弯路。例如,在糖的分类和结构的教学中,我总想采用探究教学,费了很多功夫,课堂效率较低。后来经过反思和研究,我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效果较好。当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涉及生物学的实事、定义、运算法则等类型内容时,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会更有效;当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涉及精妙的、学生容易误解且需要他们亲自加以探究、检验的内容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是完全必要的。
(二)探究教学要转变教师的理念
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并不难,但要把新的教学理念真正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为此,我把在教学设计中要体现探究教学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探究教学作为转变教师理念的突破口。
搞好教学设计是转变教师理念的先导,把教学设计中的探究教学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是转变教师理念的关键。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转变,我采取了集体听课、评课、互相交流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我把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进行总结和推广,对失败的方面深刻分析和探讨,并研究矫正的方法和策略,坚持不懈。如针对学生不积极参与探究的现象,一方面我对探究问题的难度设置进行了研究,难度的设置应该要有坡度,应该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另一方面我也对如何引导和鼓励学生养成积极探究的习惯进行了讨论。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努力,我基本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七、课题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取得了初步的成绩:1.初步形成了探究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2.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明显转变;3.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但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
1.评价体系对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受到高考成绩的影响,虽然探究教学和高考成绩的提高并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2.探究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有时需要时间较长,而课堂教学的一课时是四十五分钟,教学任务比较多,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3.进行研究的一线教师侧重教学实施的研究,教育理论相对研究较少,对课题研究向更高层次的延伸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如何能在课堂中有效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使其系统化、模式化且高效地在课堂中广泛开展,一直是我关注的问题和努力的目标。我会一直努力。
第五篇:课程与教学论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学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一书,把教学分成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
3.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 哲学命题。人们常把杜威教学理论的特点概括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特点是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这样,“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对立。现在教学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4.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5.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课程论的“圣经”)提出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即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和如何评价结果,建立起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6.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的认识大体有三种观点:教学论包含课程论,教学论和课程论相互独立,课程论包含教学论。
7.课程论中,社会、文化、儿童之间的关系,是核心的原则问题。传承文化精华、促进儿童发展、体现社会价值,是课程论最基本的价值主张。教学论中,教师和学生、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是核心的原理问题。强调教学促进发展和优化师生活动,这是教学论最基本的价值主张。
8.课程的概念: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标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9.课程的表现形式:1)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2)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美国古德莱德把课程实施分为以上五个层次)
10.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七艺:文法、修辞、辨证法(逻辑)、算术、音乐、几何、天文。
11.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是现代课程的两个基本类型。学科课程是指从各门科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由于它是分门别类地设置,所以又被称作'分科课程'。活动课程是指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经验得到丰富和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1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是两种不同的课程组织方式。一般认为,分门别类地设置的课程叫'分科课程';将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综合设置为一个学科的课程叫'综合课程' 13.隐性课程指正式课程以外的任何一种或全部的教育活动,如师生关系、校风、班级活动等。
14.如何开发学校的隐性课程:
15.影响课程发展(开发)的基本因素:外部因素:1)社会对课程发展的影响2)儿童对课程发展的影响3)知识对课程的影响。内部因素:1)学制。2)课程传统 3)课程理论 4)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之规。
16.课程目标是一定教育价值观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有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和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影响较大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主要有1)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2)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3)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主要有四种类型即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美国艾斯纳在艺术教育领域提出)
17.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1)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2)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 3)选择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 4)运用'需要评估模式'
18.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课程内容的理解:1)课程内容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 2)课程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3)课程内容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材料。
19.课程开发机制就是课程开发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原理与动力体系。它包括学校课程的设置程序和运行方式,特别是课程规划主体的认定以及课程的编制、实施、管理与监督之类的问题。有三种基本类型:中央集权机制、地方分权机制和学校自主机制。
20.课程开发的基本问题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美国学者泰勒提出)
21.课程开发的模式:泰勒目标模式、斯滕豪斯过程模式和施瓦布实践模式。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是集体审议。
22.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在我国,它特指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预留出来的、允许学校自主开发的、在整个课程计划中占10%~25%的课程。
23.广义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自主展开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理想。狭义的校本课程开发则特指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给学校预留出来的10%~25%的课程的开发。24.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是'以校为本'理解为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25.校本课程开发成功有效的基本标志:1)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2)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便捷地获取丰富课程资源的途径。3)建立能够满足本校学生多种兴趣需要和适应其个性特点的课程体系,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获得有效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师生良性互动,共同促进课程发展。4)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改善、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
26.校本开发的现实意义:1)它赋予了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力和职责,使得课程决策民主化 2)它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教育素养。3)对学生来说,个人的兴趣需要和个性特点在课堂上得到了照顾,在学校教育体制内有了实现自由充分地全面发展的机会。4)它打破政府对课程开发的垄断,使得课程开发走进民间,人人有机会掌握课程开发得技术,促进了课程理论知识和开发技术的普及。27.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意义:1)它发展了学校能够进行课程决策的信念。2)它从理论上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开拓了课程管理民主化的有效途径,为解决课程的统一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思路。3)丰富了课程观,发展了课程开发模式。4)丰富了教师教育理论,解决了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开拓了一条有效地进行教师培训的途径,为人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提供了新视角。5)使广大中小学成了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理论的'实验田'。
28.校本课程开发的常用手机:调查研究、集体审议、课程编制。
29.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30.学校以教学为中心,这是重要的教育原则,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规律。
31.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学认识的主要特征:1)教学认识是学生个体认识活动。2)有教师教是教学认识的重要特征。3)教学认识具有间接性。4)教学认识还有发展性。
32.现代教学形成的内在力量和基本标志:1)普及义务教育,扩大教学对象。2)课程体系的变革。3)发展师范教育,提高教师素质。4)教育科学的发展。5)教学方法体系日益丰
富。
33.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1)现代教学是有理论指导的教学。2)现代教学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3)现代教学具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34.优化教学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定标准而言的一种完善、完满的教学状态,它是改革探索、革故鼎新的产物。35.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标准功能。
36.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育目标分类主要是教学目标分类。他把意识水平区分为三个领域:认识领域(六层次:知识 理解 运用 分析 综合和评价)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37.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按照学校结果不同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识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38.我国关于教学目标分类的基本主张:1)掌握基础知识2)形成基本技能3)发展基本能力4)促进个性健康。
39.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的表达方式:行为目标、内部心理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表现目标。
40.编写内容点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目标的关键。内容点教学目标的编写,首先要搞清楚内容点教学目标模型(内容点教学目标模型由内容、目标层次和两维之交合 三部分组成)其次要对内容点进行分解。
41.内容点教学目标的设计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层次 2)将课时教学内容分解成内容点并确定内容点教学目标 3)选定教学目标的表达形式 4)绘出'内容点教学目标表' 42.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基本构成要素:1)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3)教学程序 4)运用策略 5)评价体系。教学模式的特点:整体性、中介性、相对性、可操作性和效益性。
43.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1)由单一到多样 2)由归纳到演绎再到归纳和演绎并举 3)由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 4)由刻板到灵活 5)由被动性到主动性 6)由传统方法到现代技术手段。44.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的总称。45.小学常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实习法,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研究法。谈话法也称问答法。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问(教师)与答(学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
46.谈话法的作用: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对教学进行调控,做到因材施教;采用谈话法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品质,便于教师优化学生的思维;采用谈话法还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采用谈话法还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建立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提高和发展的师生关系。
47.运用谈话法应注意:1)设计好问题 2)善于提问 3)做好谈话后的总结工作。
48.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改革:美国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程序教学法、纲要信号图示法。
49.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50.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变革主要分三个阶段:1)个别教学 2)班机授课制的兴起与普及(兰卡斯特创立了'导生制')3)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51.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班机授课制,通常称作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
种组织形式,它是我国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52.班级授课制的特征: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2)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一。3)教学进度与学习年限统一。4)分科教学。53.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4)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54.班级授课制的弊端:1)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生需要。2)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5.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是个别辅导和现场教学。
56.对班级授课制的否定和抛弃:1)文纳特卡制 2)设计教学 3)开放教学
57.教学组织形式的的制约因素:客观因素:1)社会的变迁 2)学校的教学设施 3)教学的内容和课程的性质 4)师生的特点。主观因素:1)人们对教学过程的理论认识 2)人们对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 3)教育者的已有经验和教育视野 4)特定情况下,教育者的情感因素也会成为制约因素。
58.教学评价就是依据一定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59.教学评价大体经过考试、测量、评价等三个阶段。
60.教学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和调节功能。
61.教学评价的类型:1)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根据评价采用的标准,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62.讲授法是指教师使用连贯的语言向小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其智力的能力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历史最悠久,也是使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63.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64.论述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教学方法的启发性;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函变形;教学方法的探究化和研究化,教学方法的主体化和个体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65.教学手段分为视觉手段,听觉手段,视听手段和综合操作教学手段。
66.优化教学的基本含义:从字面看,优化教学有两种理解,一是把优化教学视为一种活动,一个过程,即对教学进行优化,是教学变得更完美;二是把优化教学视为教学的一种状态,一种境界,即优良的教学,成功的教学;这两种理解相辅相成,对教学进行优化的原因,形式和途径,教学的完美状态是结果,方向和归宿。因而,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把握优化教学的含义:通过改革创新而达到的最佳教学状态。
67.课堂教学管理: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克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68.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目标导向性原则,规范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69.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权威模式,教导模式,矫正模式,关系模式,放任模式。
70.制定课堂规则的要求:课堂规则的要求要科学合理,课堂规则的内容要规范明确,课堂规则的数量要少而精,课堂规则制定的过程要有学生参与,课堂规则的表述应以积极的语言为主,课堂规则的执行要公正公平。
71.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一.实施预防性管理,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1)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 2)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降低挫折水平3)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 二·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 1)信号暗示2)使用幽默3)创设情境4)有意忽视5)提问
学生6)转移注意7)移除媒介8)正面批评9)劝离课堂10)利用惩罚 三.积极开展行为矫正,有效转变问题行为。
72.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内容:正确认识课堂问题行为,有效改正课堂问题行为,塑造新的行为模式。
73.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原则:多奖少罚原则,坚持一致性原则,与心理辅导相结合原则。74.课堂问题行为矫正步骤:觉察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制定矫正目标及方法,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和强化时间,评定矫正成效,塑造良好行为。
7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上课(中心环节)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76.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组织得好,教学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