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

时间:2019-05-12 18:5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

第一篇:《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

《认识图形

(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课件出示:几个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平面图形拼组成的,让学生说出这个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二)点明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拼组。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二、操作感知:

(一)折一折:

1.长方形的边的特征;

(1)将手中准备好的长方形对折,你是怎么对折的?

(2)学生交流汇报。有左右对折与上下对折的。你有什么新发现?

(3)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对折,上下两条边能完全重合,左右两条边也能完全重合。同时教师指出:上下两条边是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

(4)板书归纳:长方形对边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长方形的边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1)猜测:观察一下手中的正方形,猜测一下正方形的边会有什么特征?可能会有学生说:对边相等,也可能会有学生说:所有的边长都相等。

(2)讨论:我们怎么去证明你的猜测呢?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也可能会说:通过对折来证明。

(3)验证:让学生通过对折的方法来证明正方形各边的关系。

(4)汇报;通过上下对折,左右对折证明对边相等;通过对角线对折证明邻边也相等。

(5)板书归纳: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测、讨论、验证、汇报等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同时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正方形边的特征的掌握。】

(二)拼一拼:

1.引导探究长方形拼组;

(1)想一想: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2)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拼组;

(3)展示学生的拼法:一种是将长边对接,一种是将短边对接。

(4)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拼出正方形,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5)小结: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能可以会拼成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后面学生的自主探究做必要的的方法铺垫。】

2.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

(1)想一想:你准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拼一拼:利用学具拼一拼;

(3)说一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所拼成的图形。

(4)议一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勤于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

(1)讨论:你和同桌准备拼一个什么图形?要用几个三角形?

(2)合作:同桌合作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成你想拼成的图形?

(3)汇报:每桌派代表说一说你们拼成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汇报展示中不断丰增加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三、巩固应用

(一)基本练习:

1.“做一做”

(1)课件呈现“做一做”的两幅图,你还能拼出什么图形?

(2)用准备好的三角形(附页提供)拼组出其他平面图形。

(3)将学生的拼组成果进行汇报、展示,并请拼摆方法得当的同学介绍方法

2.出示练习一第4题。

(1)自主拼组:请同学们观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动手,进行拼图大比拼。

(2)展示、评价:看看谁拼出的图案最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有效的巩固了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拓展练习:

出示练习一第4题,1.课件出示第4题的图,创设情境:灰太狼发现喜羊羊家的墙壁上破了一个洞,想晚上跑到喜羊羊家来抓走喜羊羊,请你帮帮喜羊羊,看看缺了几块砖,让喜羊羊抓紧去买来,把墙上修补好。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引导:可以动手画一画。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4.学生汇报,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四、总结归纳。

(一)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二)联系生活:欣赏拼组成的图形。

可 1.课件出示一些由平面图形拼组的美丽图案。

2.呈现一幅由七巧板拼组的图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梳理本课的知识,感受生活中的美丽图案,同时,七巧板拼组的图案又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第二篇:《认识图形(二)》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推荐)

《认识图形

(二)》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

初稿:洪志秋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 统稿:齐胜利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利用各种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所学平面图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拼组指定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一套七巧板、课件;学具: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

(一)看图激趣

出示七巧板拼成的图案。

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用七巧板拼成的。

(二)认识七巧板

1.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中间这个巧字,是想告诉我们,心灵手巧的小朋友能用它拼出许多美丽的图形。

2.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分一分,七巧板里面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3.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4.比一比,哪些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大三角形、一个中三角形、两个小三角形)

【设计意图:渗透数学文化,给学生提供认识平面图形的丰富素材,关注学生是否能按要求做,是否能清楚地辨认出各种图形并能正确地找出来。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动手操作,积累经验。

谈话: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我们也来试试,好吗?

(一)用两个图形拼三角形。

1.提出要求:用两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怎样拼?再动手。

2.学生操作。

3.学生展示,并说说是用哪两个图形拼的。

4.评价:这位小朋友完全按老师的要求,用两个图形拼成一个三角形,真棒!

(二)用三个拼。

1.请听清楚要求:用七巧板中的三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用哪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想好了再拼。

2.学生拼图。

3.学生展示,并说说用哪三个图形拼的。

4.评价学生拼组的图形。

(三)用四、五、六个拼

1.谈话:刚才我们拼三角形的时候,先用几个图形拼的?后来用几个图形拼的?接下来拼三角形,你想用几个图形拼?(4、5、6)

2.要求:(1)小组合作拼三角形(2)分别用4、5、6、7个图形拼(3)先想想用哪几个图形能拼成三角形。

3.小组代表汇报用哪些图形拼的。

【设计意图: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别用七巧板中的2个、3个图形拼组三角形,渗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用2个图形开始拼,再到用3个图形拼。】

三、发挥想象 自主创新

谈话:七巧板不仅能拼三角形,还能拼成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呢!

(一)分小组拼自己喜欢的图形。

(二)根据小组内的拼图,讲小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喜欢吗?说说喜欢什么?

(二)游戏:

1.请你把“七巧板”复原拼成一个正方形。

2.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演示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3.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学生投影仪演示,大家跟他一起做。)4.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投影仪演示,同学们一起做。)

(三)介绍七巧板的来由,欣赏古今中外的七巧板拼图。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后来流传到国外,欧洲人称之为“唐图”。唐朝是中国十分昌盛的时期,外国人常用“唐”来代表中国。因此,七巧板就成了“中国的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数学文化,体会数学美,孩子们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感受七巧板的神奇魅力。】

第三篇:《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

(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初稿:洪志秋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 统稿:齐胜利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例1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使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4.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到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求新知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积木、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二)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都分别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呢?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学生平时喜欢的积木入手,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知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一)师生互动:

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呢?

2.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各种平面图形,小组交流自己画图的过程与方法。

3.点明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认识长方形

1.课件呈现长方形:你是从哪一种形状的物体得到这种图形的?

2.让学生在长方体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3.谁能帮这样的图形取个名呢?板书:长方形。

(三)认识正方形和圆

(1)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物体的面画出来的?在这些物体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处板书:正方形、圆)

(2)在初步认识新知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正方形和圆。

【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画图等操作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区别;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四)认识三角形

(1)你能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对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利用展台展示学生的折法。

(2)你能沿着折痕剪一剪,分一分吗?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归类、观察,并在组内交流、反馈。然后运用多媒体展台选择性的展示学生分的结果。

(3)问:在上面两组图形中,你发现了新的图形吗?(板书:三角形)

(4)学生寻找并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折、剪、分,直观认识三角形的过程,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认识平行四边形

1.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可以拼出几种图形?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将拼成的新图形放在多媒体展台展示。

3.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指着平行四边形问:这种图形叫什么?

4.小结:像这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5.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演示变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6.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平行四边形吗?(课件演示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拼一拼、说一说等学习活动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再通过找一找把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归类整理:

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各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分类整理和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三、巩固应用

(一)P3“做一做”的第1题:

1.在图中找出平面图形

2.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3.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二)P3“做一做”的第2题:

1.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4.展览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三)P5“练习一”的第1题:涂一涂

(四)P5“练习一”的第2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五)P5“练习一”的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分类、数图形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第四篇:《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第2课时)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第2课时)

安徽省黄山市屯现代实验学校 丛 菲(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齐胜利(统稿)

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例

3、例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常用的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使学生认识到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2.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元币,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元币,加深学生对每种面额人民币的认识。难点: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间的兑换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生学具袋

课前实践活动:

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观察认识爸爸妈妈皮夹里的人民币,找找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特点,认识不同面值人民币正、反面上的图案,颜色,认识人民币上表示面值的汉字和数字等。家长还可以上网查找一些关于人民币的设计、质地和发行历史等知识讲给孩子听,丰富他们对人民币的认识。

【设计意图:在父母的陪同下,学生可以更加细致地观察真的人民币而不是模拟人民币,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家长和孩子间的交流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更多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以及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与商品交换的作用,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

师:星期天,玲玲陪妈妈到菜市场买菜,妈妈要买好多菜,咱们和玲玲一块儿帮着妈妈付钱,好吗?

1.复习小面值人民币

出示:

1元

师:妈妈买青菜花了1元钱,可以怎样付钱呢? 出示:

师:妈妈买了萝卜花了1元5角钱,可以怎样付钱呢?

2.认识大面值人民币

出示:

师:妈妈买了1条鱼,付给店家这样两张钱,你知道这条鱼多少钱吗? 出示:

带领学生认识面值5元和1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结合课前实践活动说一说对5元和10元人民币的认识。

出示:

猪肉20元 鸡肉50元 螃蟹100元

师:妈妈还买了猪肉、鸡肉和螃蟹。妈妈买菜花掉的钱小朋友们认识吗?说说怎么辨认这些钱?

图片呈现妈妈付钱的纸币

带领学生认识面值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结合课前实践活动说一说对20元、50元、100元的认识。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大家族里,面值较大的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大面值人民币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课前实践活动,学生对大面值的人民币已经较为熟悉,能顺利完成对大面值人民币的认识,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妈妈买菜的情境也使学生感受到“元”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人民币单位。】

二、教学互动,探究新知

(一)学生自主开展认识人民币活动 师: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取出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看看是不是每一张都认识呢?有不认识的可以请教一下同桌的小朋友。还可以把你知道的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告诉给组里其他小朋友。学生的学具袋里应准备好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学生从中取出模拟人民币,小组合作再认一认,说一说学具袋里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也使学生能多渠道的获取课内外的知识,人人参与,丰富对大面值人民币的认识。】

(二)购物活动:逛书店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认识了这么多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买好菜,妈妈回家做饭去了,我们和玲玲一块儿到书店去逛逛吧!

1.出示书店情境图:

师:书店里有趣的故事书可真多呀!

60元2角 14元8角 36元

14元5角 40元 92元

2.分组活动:用模拟人民币摆出正好的钱数。

要求:2人为一组(同桌互助),一人先根据书价用学具袋里的模拟人民币摆出正好的钱数,同桌再帮他数一数,看看摆出来的钱数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就在他的表扬卡上画一颗五角星。然后再互换,依次摆出所有书价格的钱数。比一比,看看谁得的五角星多。

分组活动结束后,再集体汇报不同的摆法。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付钱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熟悉人民币。由于同样的钱数可以通过不同的面值人民币的组合得到,也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小组活动,学生经历了想一想,摆一摆,数一数等操作过程,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活动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3.比一比,什么书最贵?什么书最便宜? 师:你是怎么比的?

引导学生发现在比较价格时,可以先看元,再看角。

【设计意图:在比较的过程中复习巩固对人民币单位及单位间关系的认识,体会数概念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兑换活动:去银行 1.出示银行示意图

师:小朋友们去过银行吗?到银行除了可以存款和取款,还可以进行人民币的兑换。2.简单兑换

师:老师做顾客,小朋友们做银行工作人员,请你们帮我换一换钱,好吗?你们现在正在银行工作,小心不要出错了,你们能行吗?

教师拿出一张5元的人民币,提问:我搭公交车需要把这5元钱换成1元1元的,谁能帮我呢?

学生在课桌上摆出5张1元的模拟人民币,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不同元币之间兑换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需要。】

同桌开展人民币的兑换活动,先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再数一数,共同完成教材例4。要求一边换,一边填写结果。

出示教材例4

完成后集体交流: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换。再出示教材P54“做一做”

可以先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数一数,再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换。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元币,同时加深学生对百以内数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五题

要求:学生在课桌上摆出应付的钱,再同桌互相检查摆出的钱数是否正确,完成后再集中交流。学生会有不同的摆法,教师让学生说明理由,只要摆放的钱数正确就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学具币,通过购物付钱的形式,提高对人民币面值辨认的熟练水平。】

(2)完成练习十二第六题

先带领让学生认清每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由学生独立算出给出的钱数有多少,再判断能买到的是哪样物品。

【设计意图:借助购物付钱的形式,通过数一数,估一估,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加深学生对百以内数概念的理解,达到培养学生的数感的目的。】

2.拓展提高

(1)应找回多少钱

这盒巧克力8元,玲玲给了售货员阿姨一张,售货员阿姨应找给玲玲多少钱?豆豆给了售货员阿姨一张,售货员阿姨应找给他多少钱?

这把小剪刀多少钱?

3元,毛毛给了售货员阿姨一张,售货员阿姨应找给他

一个棒棒糖5角钱,东东买了2个,他给售货员阿姨1元钱,售货员阿姨应找给他多少钱?

【设计意图:这些问题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能够借助最熟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并通过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加深对百以内数概念的理解。】

(2)有一些1元和5元的人民币,老师需要10元,可以有几种拿法?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在汇报讨论结果时,教师把结果有序的呈现出来。第一种:2张5元

第二种:1张5元,5张1元 第三种:10张1元

【设计意图:通过人民币的兑换活动,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在例举所有取法时,指导学生有序思考,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

3.教材P56“你知道吗?”

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知道用小数形式表示的价格是多少,会读出这些价格。

课后实践活动:周末,和爸爸妈妈一块儿逛超市,去看看超市里商品的价格牌,记住几样商品的价格。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在生活中表示商品价格的另外一种常用的方式,知道用小数形式表示的价格是多少钱,拓展对人民币的认识,使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巩固获得的新知识。】

第五篇:1_认识图形(二)_教学设计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

《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3页例2 教学目标:1.通过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拼组活动,加深体会图形的特征,发展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2.在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平面图形的拼组,巩固特征 教学难点: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特征。(课件2)

二、学习图形的拼组

1.长方形、正方形的拼组

(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拿学具长方形拼一拼,汇报。

小结: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2)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拼一拼,汇报。小结: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课件3、4)

2.三角形的拼组

(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拿学具三角形拼一拼,汇报。

小结: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2)出示用三角形拼成的图形,说说各用了几个三角形?(课件5、6)。

3.动手拼一拼。用两种不同颜色、大小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各4个你能拼出下面的图形吗?出示图,动手试一试。(课件7)

三、巩固练习

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拼一拼,展示。(课件8)

2.练习一第4题。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剪开,发现了什么?用你检出的图形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案?(课件9)

3.思考题: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有几种剪法?(课件10)

四、总结:(课件11)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下载《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5篇)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例2、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直观区分这两种简单的......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2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36~37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的基本规则,并能根据这......

    《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 1 本节课要求学生人人都要动手参与,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乐于思考,勇于探索。而让学生动手操......

    《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 1 特殊时期采用了特殊的授课形式,当然就要求老师要有不同于常规教学的教学方式,这样才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本周学......

    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1 《认识图形(二)》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 欧娟 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二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使学生既对几种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还能初步掌握一些学......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宁丽萍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 体......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育红小学 井娟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8——39页《认识图形》。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第一册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