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化。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的课堂教学要求导入一定做到自然贴切,新颖别致,紧扣主题,更重要的是导入的内容和方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是数学教学导入生活化的基本精神和根本要求。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并尽可能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整堂课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时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课堂为学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新课标》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间的矛盾,就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面前,从而亲手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像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石,它不容忽视,不容懈怠。但对小学生而言,概念教学的过程又显得那么枯燥乏味、古板无趣。如果在课堂中创设一些操作活动的情境,那么概念的学习就显得轻松活泼、易如反掌了。例如,在教学《相交于垂直》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们已经学习了相交于垂直,现在要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老师想在家门口到对面的小河边修一条路,怎样修最省料、省工?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帮老师设计一条最佳路线。学生分小组动手画,画出多条路线后测量,最终发现垂直的线段最短,也是最省料、省工的路线。这样学生在刚才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到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的所有连线中,垂直的线段最短。在教学中设置“画一画”的操作情境,既能强化学生首次感知的体验,又能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建构的基础上,激起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探索热情。
三、创设情境,巩固知识
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课堂教学学中可以适当采用竞赛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乘、除运算,它必须反复练而反复练又显得单调枯燥,于是可在实际练习中采用“找朋友”“夺宝藏”等方法进行。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游戏通中学到知识,巩固知识,而且使学生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
四、设情境,应用知识
小学生生性好奇、好动,数学科本身又是一门枯燥、抽象的课程,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在知识的应用上,创造实践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学习新知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学生活动操作不多仅加深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个性。
总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课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教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等识和经验。创设有效情境在其间起着桥梁作用,使学生将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整合提升,拓展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杨振钟(1987.03-),男,汉族,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本科,二级,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第二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化。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这使每一位教师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利用这种情境来提高学习质量,是每个教师都迫不及待要探索的问题。关键词:创设情境、有效情境、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一些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教学,都离不开有效的创设情境,究竟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要有“吸引力”,从“外在化”到“内在化”。
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而年级《平移》时,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要有“数学味”,从“生活化”到“数学化”。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比如:能收缩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教师用图示展现在黑板上),你更愿意坐哪种形状的椅子呢?为什么?等等。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要有“发展性”,从“接受化”到“创造化”。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我认为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 “9+2”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的起始知识。首先指导学生用凑十法,然后用语言描述使用凑十法的过程,最后同桌交流探讨“9 +2”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8+3”、“7+4”、“6+5” 等同类题目。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创新思维得到开拓。又如我在教学《复式统计表》时,我利用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收集数据后提问:“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学生提出打“√”、打“正”等,并提出用“举手”来统计更快些,后来的教学中我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比较“表1”和“表2”的问题,从而探索出“复式统计表”.我们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既要大胆改革教学,在教学中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情境;又要增强学生观念,把自主探索的权利留给学生。渗透创新方法,树立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正如陶行知所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四、要有“真实性”,从“虚拟化”到“逻辑化”。
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有些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但有些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师设计一个情境:“一块长方形玻璃打碎了(如下图),要想配上新玻璃,该带哪一块去?”实际上,我们去划玻璃需要带一块大玻璃吗?当然不要。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的最快,应该小狗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以上是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点滴体会,“真实性”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数学味”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发展性”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吸引力”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四个方面要求去创设情境,才能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其实,只要是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想象、思考、探索的情境就是好的教学情境。总之,教师要不断积累课堂情境知识,才能创设出适宜学生领悟的、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情境。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四川省剑阁县鹤龄中学 杨 杰
【摘 要】新教材特别重视课堂情境的创设,把它作为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 教学情境 有效性 探析
将初中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不仅包含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生活背景,这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因此新教材特别重视情境问题的创设,把它作为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已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创设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二、创设直观或实验情境
对某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直接让学生学习,学生可能不知从何开始,这时教师可提供直观的材料,或通过具体实验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画图、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让学生来研究具体的问题,这样学生探究问题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例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提出: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呢?一开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是。这时,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否定了他们的答案,从而很直观牢固地学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又如,火车从车头开始通过一座大桥问题,讲解此题往往是“纸上谈兵”,一部分基础不好的学生不易理解题意,故难点不好突破。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实物,演示这段“火车”过“大桥”的过程,然后要求学生将关键时刻的位置绘制成图形,就能较容易列出正确的方程。例如,在教“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教师先发给学生一张破碎的圆形硬纸片,并说:“机器上的皮带轮碎了,为了制作一个同样大小的皮带轮,请你设法画出皮带轮对应的圆形。”接着让学生用圆规、直尺、量角器比比画画,进行实验,探索问题的解法,然后在实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几个圆? 当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学习新知识的预备知识,但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还不容易被学生发现时,教师若通过设置具体实验或直观的问题情境,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用故事创设情境
讲一个笛卡儿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数学家笛卡儿潜心研究能否用代数中的计算来代替几何中的证明时,有一天,在梦境中他用金钥匙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遍地的珠子光彩夺目。他看见窗框角上有一只蜘蛛正忙着结,顺着吐出的丝在空中飘动。一个念头闪过脑际:眼前这一条条的经线和纬线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线和曲线吗?惊醒后,灵感的阶段终于来了,那只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两边的距离来确定吗?蜘蛛在爬行过程中结下的不正是说明直线和曲线可以由点的运动而产生吗?由此,使笛卡儿发明了直角坐标系,解析几何诞生了。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悬念,激发兴趣。可以在课的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迫切探究的心理,激发求知的欲望,引起学生对即将要学教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留下了悬念,不仅让学生回味无穷,(教学论文)又为下节课的讲授作了铺垫。
2.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在创新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探究情境,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产生对所学知识的关切与渴望。通过探究使学生在积极而自信的状态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还能把自己发现的结论作为学习的动力,如讲“等腰三角形”一节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玻璃板被弄破了,只留下底边和一角,怎样才能把这块玻璃配好?”一时间,学生的热情高涨,给出了许多答案,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创设竞争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合理的学习竞赛活动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布鲁纳就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教学中,我们可适当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做练习时,我们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竞争:把竞争带入课堂,利用学生自尊心、自我表现欲、荣誉感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特点,在教师的引导调动下便可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的竞争气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竞争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篇:浅析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浅析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们已经习惯把体育教学的内容要求,直接地灌给学生,而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枯燥单调使得体育教学活动很难成为学生的主观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体育课中适当创设各种有效情境,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体育兴趣,让体育教学充满活力,培养学生对上体育课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思维能力,最终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情境创设就成了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然而在现实体育教学中情境创设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在体育课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本文根据我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谈谈在新课标下为体育教学情境创设所提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设情境;重要性及有效性;问题及策略;健康第一
正文
新课程标准提出“体育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特征.在平时进行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创设情境,使原本单一枯燥的练习变得具有趣味性,适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使课堂教学变的生计盎然.”因此,体育教学要改变那种机械式的灌输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愉快宽松的学习情境.可是,在现实教学中,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却存在着许多困惑。例如:如何组织体育教学中的技术传授、如何改变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其他教师在课改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分析认为:体育教学的内容应更趋向开放性,技术教学不易过重。体育教学的重点应在于从“健康第一”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它的教学内容更精彩,课堂组织更活泼,设计教学更流畅。那么,如何更好地实现新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呢?那就是通过创设情境来实现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
所谓的情境教学是指在《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中,根据教材内容,提供假设与预置环境,启发角色的自我投入,发挥想象与创造能力,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通常是借助于一定故事情节、环境氛围或动作表演等,使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景相结合。然而在运用中,大多数体育教师运用得较为死板,设计的情境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创设情境教学时存在着许多问题。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避免这些问题,从而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呢?下面将针对此课题谈谈本人的看法。1 创设体育教学情境的重大意义
我们所说的情境是人性化的教育环境,是特别适应儿童完整身心地其中的教育环境。具有一定的亲和性、审美性和体验性。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这足以说明情境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进行趣味教学,并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达到: 1.1 激发兴趣,寓教于乐的目的
学生在欢乐的情境中会产生愉快、兴奋的情感,能激发他们活动兴趣,学生在乏味、压抑甚至紧张的气氛中会表现出低沉忧郁的情感和消极情绪,所以让学生在欢快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合作精神等心理品质。比如: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在教学模仿不同动物走时,创设小动物找家、开火车等情境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1.2 动之以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达到动之以情,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目的。比如:学生在体育活动比赛中取得了胜利,我就利用语言创设一种情境,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当一支队伍在打胜仗回来的时候,他们的首长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那老师现在就和那些首长的心情是一样的,你们想知道老师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吗?我就及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自己内心的情感。让学生们也随之而动情,感到老师以他们为荣,进而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1.3 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和个性等方面施以鼓励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思想、教学作风和教学技巧的一种独特表现。通过激励可以巧妙地为学生营造一种兴奋的心态和强烈的氛围,从而诱发其内部的“能源”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跳上成跪撑这个动作时,教师让学生先观看多媒体呈现的各个组成动作,再加上教师用优美的语言解说与鼓励,以及通过直观的图形创设情境,即利用场地设施器材和特别的教具等,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想象,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最终解决了各种惧怕心理的矛盾。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2、体育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已被广大小学教师所认同,而且情境教学也正主宰着小学体育课堂的主流。然而在教学工作中情境教学受到一定客观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定问题,使得情境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2.1 情境教学变成了一种人为的“形式教学”,教师的教学缺乏亲和力
情境教学作为教学互动的环境,教师缺乏亲和力,学生就会缺少主动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情境教学就仅仅是创设了形式上的情境没有达到创设的目的。“入境始于亲”要使学生进入情境,教师就要让学生入境动情。那么,本身就要有一定的亲和力,或者说是与学生之间的一种默契。如:游戏《老鹰捉小鸡》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游戏,各种角色和规则是多变的,这样使简单的游戏妙趣横生,学生也会在其中兴趣倍增,体验快乐。但在有些课堂中,教师总是以指挥者自居,用命令的口气去指挥,强加一些特定的环境,使得游戏变样了。小鸡(学生)在母鸡妈妈(教师)的怀里没有被保护的感觉。老鹰在鸡妈妈面前就不能奋勇“捕捉”了。原因是师生已没有了和谐、融洽的关系。学生也不会自然而然的入境。2.2 情境的创设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和年龄特点
情境教学中的“境”是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它来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但是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发现,有些情境的创设存在形式主义,没有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脱离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导致创设的情境模棱两可。如在发展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教学中,教师以“探险”为主题展开学习,分别让学生攀登“九华山、天柱山、黄山”来感受攀登的乐趣。在活动中,学生能勇敢的参与,但是没有从情境中得到激励,并以此作为主动参与的动力。学生已失去了练习的兴趣。这样的情境教学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因为学生我们的学生意识中还没有建立“高山”的概念。长此以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教学,他们会慢慢的失去参与学习的动力。2.3 教学内容与情境脱节
创设情境是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服务的,在一节课中情境与教学主题不能有机结合,那么创设的情境就会变成“病毒”。其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无尽的“杀机”。2.4 创设的情境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很多情境教学中,体育教师常常创设一些“军人”“战斗场面”等为主题的教学过程,或者以“动物”为主题的情境,也有部分教师已经将音乐和故事情节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中。而且大多数教师在以学习和借鉴优秀体育课的做法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但是在借鉴过程中,继承的多,开发的较少,缺乏创新。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体育课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与策略
从教育心理学我们知道少年儿童喜欢生动的情境,有趣的活动,易于接受主观形象事物的心理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会增强学生练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体育情感,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1 运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语言描述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手段,当我们在教学田径某项运动时,可以特定相近的运动现象来说明学习中的某个问题,通过旁征博引,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如:做体操的支撑跳跃时,学生往往推手慢。要求学生迅速有力的推离器械,可以把器械比喻成一块烫手的铁板,手碰到后必须马上推开。从而建立快速有力推手的概念,提高练习效果。3.2 教学内容和创设情境的有机统一
教学的内容必须通过一种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而讲解又是教师传授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基本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使学生建立正确技术概念的基本途径。所以讲解的内容必须正确,具有科学性。用最精练的语言(术语)、最短的时间,把技术动作的概念、要领,直观形象地讲明白,把各种活动办法有层次地说清楚。使学生一听就懂,便于理解、记忆。运用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既锻炼了身体,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如:“小侦察兵”的情境,按规定目标路线,动作和教师的口令进行,听到“上山”的口令,学生做高抬腿练习,听到“下山”的口令,学生做小步跑练习,等等,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运用语言功能。3.3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利用直观的教具,例如:投影、电视、录音、图片、挂图等工具创设情境,能增强学习效果,当教学比较复杂抽象的技术动作时,观看多媒体课件后使学生形象直接感受技术要点。可以弥补示范不足和增加讲解的失效性。还有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存在问题的具体情况,让掌握技术动作较好的同学进行示范练习,然后加以分析,必要时教师可模仿学生的错误动作加以对比,这样,正确的技术动作会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3.4 运用仿生物的声形动作创设情境
模仿动物的声形创设情境,能达到人景动情,寓教于学的目的,如:学习跳远时,可创设“小兔子过河”的情境,又可以让学生去联想森林中的草地有许多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有的在吃草,有的在玩耍,让大家把小兔子玩耍时蹦蹦跳跳时的动作模仿下来,这样学生们都开动自己的大脑去想,在这个时候,学生们都想显示出自己所谓的“才能”。教学任务在学生们愉快的心境不知不觉的完成了。3.5 运用在大自然中的娱乐创设情境
学生都喜欢玩,创设一个在大自然中娱乐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动中有趣,动中有情,动中有练,通过意境情绪的驱使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学习短跑时可创设“穿过小树林”“支援全线”“移棒接力”等情境。
3.6 创设游戏情境,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
学生活动目标性差,静止时间短,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兴奋,活泼好动,想象丰富,善于模仿。因此,教学中利用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自然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根据学生的容易兴奋,好胜心强,爱比高低的心理,可设计“抓尾巴”“斗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等的游戏情境。结束语
在教学中,还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情境教学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陶冶学生的情感,加强学生的表现力,使体育和美育结合起来,时刻坚持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确保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的宗旨,不断创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健康发展,增强体质。总之,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帮助体育教师适应新课程,驾驭新课程理念,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为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服务。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与健康(水平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2]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3]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2000(1).[4]徐岩,孙光,体育教学方法论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2年04期 [5]马启伟等,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第五篇: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朱义兵,体育学院
摘 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体育课中适当创设各种有效情境,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体育兴趣,让体育教学充满活力,培养学生对上体育课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思维能力,最终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情境创设就成了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然而在现实体育教学中情境创设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在体育课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本文根据我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谈谈在新课标下为体育教学情境创设所提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设情境;重要性及有效性;问题及策略;健康第一
前 言
新课程标准提出“体育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特征.在平时进行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创设情境,使原本单一枯燥的练习变得具有趣味性,适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使课堂教学变的生计盎然.”因此,体育教学要改变那种机械式的灌输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愉快宽松的学习情境.可是,在现实教学中,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却存在着许多困惑。例如:如何组织体育教学中的技术传授、如何改变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其他教师在课改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分析认为:体育教学的内容应更趋向开放性,技术教学不易过重。体育教学的重点应在于从“健康第一”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它的教学内容更精彩,课堂组织更活泼,设计教学更流畅。那么,如何更好地实现新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呢?那就是通过创设情境来实现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
所谓的情境教学是指在《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中,根据教材内容,提供假设与预臵环境,启发角色的自我投入,发挥想象与创造能力,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通常是借助于一定故事情节、环境氛围或动作表演等,使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景相结合。然而在运用中,大多数体育教师运用得较为死板,设计的情境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创设情境教学时存在着许多问题。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避免这些问题,从而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呢?下面将针对此课题谈谈本人的看法。创设体育教学情境的重大意义 我们所说的情境是人性化的教育环境,是特别适应儿童完整身心地其中的教育环境。具有一定的亲和性、审美性和体验性。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这足以说明情境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进行趣味教学,并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达到: 1.1 激发兴趣,寓教于乐的目的
学生在欢乐的情境中会产生愉快、兴奋的情感,能激发他们活动兴趣,学生在乏味、压抑甚至紧张的气氛中会表现出低沉忧郁的情感和消极情绪,所以让学生在欢快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合作精神等心理品质。比如: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在教学模仿不同动物走时,创设小动物找家、开火车等情境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1.2 动之以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达到动之以情,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目的。比如:学生在体育活动比赛中取得了胜利,我就利用语言创设一种情境,孩子们你们想象一下,当一支队伍在打胜仗回来的时候,他们的首长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那老师现在就和那些首长的心情是一样的,你们想知道老师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吗?我就及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自己内心的情感。让孩子们也随之而动情,感到老师以他们为荣,进而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1.3 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和个性等方面施以鼓励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思想、教学作风和教学技巧的一种独特表现。通过激励可以巧妙地为学生营造一种兴奋的心态和强烈的氛围,从而诱发其内部的“能源”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跳上成跪撑这个动作时,教师让学生先观看多媒体呈现的各个组成动作,再加上教师用优美的语言解说与鼓励,以及通过直观的图形创设情境,即利用场地设施器材和特别的教具等,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想象,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最终解决了各种惧怕心理的矛盾。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体育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已被广大小学教师所认同,而且情境教学也正主宰着小学体育课堂的主流。然而在教学工作中情境教学受到一定客观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定问题,使得情境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2.1 情境教学变成了一种人为的“形式教学”,教师的教学缺乏亲和力 情境教学作为教学互动的环境,教师缺乏亲和力,学生就会缺少主动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情境教学就仅仅是创设了形式上的情境没有达到创设的目的。“入境始于亲”要使学生进入情境,教师就要让学生入境动情。那么,本身就要有一定的亲和力,或者说是与学生之间的一种默契。如:游戏《老鹰捉小鸡》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游戏,各种角色和规则是多变的,这样使简单的游戏妙趣横生,学生也会在其中兴趣倍增,体验快乐。但在有些课堂中,教师总是以指挥者自居,用命令的口气去指挥,强加一些特定的环境,使得游戏变样了。小鸡(学生)在母鸡妈妈(教师)的怀里没有被保护的感觉。老鹰在鸡妈妈面前就不能奋勇“捕捉”了。原因是师生已没有了和谐、融洽的关系。学生也不会自然而然的入境。2.2 情境的创设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和年龄特点
情境教学中的“境”是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它来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但是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发现,有些情境的创设存在形式主义,没有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脱离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导致创设的情境模棱两可。如在发展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教学中,教师以“探险”为主题展开学习,分别让学生攀登“九华山、天柱山、黄山”来感受攀登的乐趣。在活动中,学生能勇敢的参与,但是没有从情境中得到激励,并以此作为主动参与的动力。学生已失去了练习的兴趣。这样的情境教学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因为学生我们的孩子意识中还没有建立“高山”的概念。长此以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教学,他们会慢慢的失去参与学习的动力。2.3 教学内容与情境脱节
创设情境是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服务的,在一节课中情境与教学主题不能有机结合,那么创设的情境就会变成“病毒”。其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无尽的“杀机”。
2.4 创设的情境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很多情境教学中,体育教师常常创设一些“军人”“战斗场面”等为主题的教学过程,或者以“动物”为主题的情境,也有部分教师已经将音乐和故事情节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中。而且大多数教师在以学习和借鉴优秀体育课的做法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但是在借鉴过程中,继承的多,开发的较少,缺乏创新。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体育课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与策略
从教育心理学我们知道少年儿童喜欢生动的情境,有趣的活动,易于接受主观形象事物的心理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会增强学生练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体育情感,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1 运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语言描述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手段,当我们在教学田径某项运动时,可以特定相近的运动现象来说明学习中的某个问题,通过旁征博引,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如:做体操的支撑跳跃时,学生往往推手慢。要求学生迅速有力的推离器械,可以把器械比喻成一块烫手的铁板,手碰到后必须马上推开。从而建立快速有力推手的概念,提高练习效果。
3.2 教学内容和创设情境的有机统一
教学的内容必须通过一种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而讲解又是教师传授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基本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使学生建立正确技术概念的基本途径。所以讲解的内容必须正确,具有科学性。用最精练的语言(术语)、最短的时间,把技术动作的概念、要领,直观形象地讲明白,把各种活动办法有层次地说清楚。使学生一听就懂,便于理解、记忆。运用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既锻炼了身体,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如:“小侦察兵”的情境,按规定目标路线,动作和教师的口令进行,听到“上山”的口令,学生做高抬腿练习,听到“下山”的口令,学生做小步跑练习,等等,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运用语言功能。3.3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利用直观的教具,例如:投影、电视、录音、图片、挂图等工具创设情境,能增强学习效果,当教学比较复杂抽象的技术动作时,观看多媒体课件后使学生形象直接感受技术要点。可以弥补示范不足和增加讲解的失效性。还有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存在问题的具体情况,让掌握技术动作较好的同学进行示范练习,然后加以分析,必要时教师可模仿学生的错误动作加以对比,这样,正确的技术动作会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3.4 运用仿生物的声形动作创设情境
模仿动物的声形创设情境,能达到人景动情,寓教于学的目的,如:学习跳远时,可创设“小兔子过河”的情境,又可以让学生去联想森林中的草地有许多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有的在吃草,有的在玩耍,让大家把小兔子玩耍时蹦蹦跳跳时的动作模仿下来,这样孩子们都开动自己的大脑去想,在这个时候,孩子们都想显示出自己所谓的“才能”。教学任务在孩子们愉快的心境不知不觉的完成了。3.5 运用在大自然中的娱乐创设情境
学生都喜欢玩,创设一个在大自然中娱乐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动中有趣,动中有情,动中有练,通过意境情绪的驱使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学习短跑时可创设“穿过小树林”“支援全线”“移棒接力”等情境。3.6 创设游戏情境,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
小学生活动目标性差,静止时间短,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兴奋,活泼好动,想象丰富,善于模仿。因此,教学中利用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自然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根据学生的容易兴奋,好胜心强,爱比高低的心理,可设计“抓尾巴”“斗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等的游戏情境。3.7 音乐相伴要大旱逢甘露
做准备运动时,教师可以运用棒操、球操、沙包操以及一些舞蹈动作来代替,可以选《加伏特舞曲》、《PARA PARA SAKURA》等舞曲,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有兴趣。如:基本部分进行400米教学时,此时可放一曲《中国功夫》学生往往精神振奋,当《运动员进行曲》回荡在操场上空时,学生们步幅轻盈地跑完了全程。在做游戏的时候,选节奏感强的音乐,可以减少被外界事物的干扰,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好胜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结束部分的整理运动,用一个唱游来代替,选轻松愉快的音乐,如《红星闪闪》等儿歌,既可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又能使学生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结束语
在教学中,还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情境教学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陶冶学生的情感,加强学生的表现力,使体育和美育结合起来,时刻坚持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确保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的宗旨,不断创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健康发展,增强体质。总之,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帮助体育教师适应新课程,驾驭新课程理念,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为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启伟等,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3]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2000(1).[4]徐岩,孙光,体育教学方法论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2年04期 [5]薛家宝,构建新型的体育教学观[J].中国学校体育,2002.127(5).[6]季浏,《体育与健康(水平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