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时间:2019-05-13 01:4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第一篇: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 永胜县星湖中学 子 尧

(选自《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年第37期P40)

情境教学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思维模式形象化,把教学方式趣味化,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欲望。特别是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核心形成的教学氛围,教学要围绕问题转,并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知识和经验。教师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向思维和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寻找求得新知的有效途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情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学习发展情境。胆怯型的学生需要亲和、安全、宽容的教学情境;厌学型和逆反型的学生则需要人文关爱、耐心交流、肯定进步的教学情境;内敛型的学生却需要鼓励支持、表现才华、展示自己的教学情境。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愉快的时候,说明教学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能产生高效而快乐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教学情境,不只是由教师个人设计安排,重要的是要靠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生动活泼、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

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丢掉刻板说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真情对待学生,真心关爱学生,努力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营造出轻松、快乐、活泼的教学氛围,也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相互交往、共同发展。

第二,教学情境必须紧扣教材内容,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服务。创设教学情境不能偏离教材内容,教师应联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否则会出现冲淡教学主题和不突出重点的现象,导致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个性特点,而且要充分考虑到让学生发展其创造力、想象力的空间,只有适应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才能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第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具备创新求变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应该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是一种变化的、动态的情境,要让学生有自主发挥的机会。情境教学中,有可能会出现预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如果不具备创新求变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就无法驾驭教学,更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影响教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五,结合学生的实际,注重情境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情境教学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态度。只有让他们的主动性和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获得新知识和情感体验。

总之,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增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位学生都能自主地、有效地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篇:创设教学情境 实现有效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 实现有效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思考

宁化一中

刘敏华

[摘 要]高中新课程倡导探究式教学,本文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情境探究教学模式的的可行性入手,探讨了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结合笔者个人的教学实践,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明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总结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体会。

[关键词]新课标 情境探究 化学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让他们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学习的重要性。[1]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认识逐渐得到发展。作为新时代的老师,要学会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讲教材中的知识点融入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实现有效教学。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是采用问题驱动的过程。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恰当地进行化学课堂探究教学呢?

一、化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探究”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1.情境探究式教学符合化学学科知识的建构特点:大多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研究和发现,都是从“探索”开始的。在化学教学中,若能利用类似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学习,通过创设合理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学习。这样既符合人们认识自然的规律,更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尤其是今年暑假听了连城一中黄一文老师的《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讲座后,让我对问题情境驱动探究有了更深的认识。

2.高中教材的编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单元都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以帮助教师利用这些情境素材创设与所学主题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教学参考书上都有相应的知识背景,提供给老师教学时选用。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探究教学,可操作性强,更能体现自主性、合作性、体验性。

二、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种方法

良好的情境能吸引学生进入充满探索、充满思考的化学课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恰当的、有效的化学问题情境,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1、利用化学实验来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充满着新鲜和好奇的心理情景中完成教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化学实验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新教材中实验比较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资源演示,或者让学生配合完成实验来引发思考和讨论,也可以利用化学实验对同学们提出的猜想和假设进行验证,这样通过实验创设一种很好的化学教学情境,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学习了钠与水的反应后,再提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又是怎样反应的呢?能置换出铜来吗?并补充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不仅巩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同时又加深了对钠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化学情境,贴近生活,学生更易接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讲“铁和铁的化合物”可以从你有贫血的小测试入手,结合常见补铁剂——硫酸亚铁,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预测性质,展开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进而设计探究实验,同时服用补铁剂硫酸亚铁时为何服用Vc辅助治疗,切开的苹果放置一会切面变色等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Fe2+ 和Fe3+ 转变。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利用化学史来创设教学情境

比如在化学必修2讲元素周期表时,可以巧妙的把门捷列夫将当时已知的各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进行反复排列比较,才最后发现了元素周期规律,并依此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故事穿插到课堂中创设情境。不但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的教育,更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追求知识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4)利用热点新闻、事件来创设教学情境

在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方面的知识情景。如果我们能够及时的抓住社会的热点新闻或者曾经发生过的事件,适时的引入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会对知识的认识更加的深入,还可以更好的学以致用。

在学习必修1中“金属钠的性质”时,引用网络报道,设计了以下的问题情境:在广州市珠江河段曾经出现过惊险神秘的“水雷”,若干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桶浮在水面上,漂在水面上的一个铁桶内蹿出亮红色的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当船员把盖子打开后,桶内马上冒起浓浓的白烟,而且一旦接触了桶内物质,双手立刻感到剧烈地疼痛,于是他们又将桶推到江里。一遇到水,这个桶就爆炸了。„„又找来一个较大的白色塑料桶,准备将打捞上来的铁桶放在里面,再用煤油浸泡,因为金属钠在煤油里是不会燃烧的。

问题:1.为什么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水桶不下沉?为什么“水里的东西也能着火爆炸”? 2.人们接触了桶内的物质,为什么双手立刻感到剧烈的疼痛?3.为什么消防队员将打捞上来的铁桶用煤油浸泡?感受此情境,学生的好奇、议论、猜测油然而生,求知的迫切性得到了强化,探究氛围逐步形成。此时再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探究以及三个问题的设置,使得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了强化,知识得到了升华,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同时,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析。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能够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再是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化学药品也不是你所想象的都是有毒、有害的物质,化学变化不是都是“爆炸”“腐蚀”等那么可怕,充分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强化持续学习的动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根本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情境要本真意蕴[3]

教学情境在使用的过程中要走出一些误区,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所使用的情境的价值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素材和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曾经听过一位老师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公开课,在刚上课时播放<明月几时有>的歌曲,然后在突出“月有阴晴圆缺”,引出对立统一的关系,让听课老师和学生都云里雾里,偏离了教学的目标和设置情境的初衷。

2、教学情境要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一个良好的情境,不仅应该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应该蕴涵着促进学生非智力品质发展的情感内容和实践内容,能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环境、群体环境和实践环境,富有思想内涵。现在很多学生一问现象是“爆炸”,对化学实验有点乐热于尝试探究,但又心怀恐惧。这恐怕也就是化学老师平常渲染的负面因素有关。

3、情境要有真实性,最好贴近生活。

学生学习知识,不是只为了能够对知识进行准确表述和客观再现,而是要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原有的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和进一步解释,并且还要使知识发生迁移和生长。因此,课堂中创设的教学情境越真实、越接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和内化。事实情境具有不容置疑的真实性而往往易于被学生接受,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情境要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学习中,如果从情感到行为都能够渗透和融化到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真实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中所体现的知识和技能,也很容易领悟和挖掘具体教学情境中所蕴涵的观点和价值。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越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就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地探究问题。

教学情境应该具有促进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有利于激发和增加学生潜能的功能。由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总是受到个人能力以及情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提供的情境,一定要精心地选择和设计,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之能适合于学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创设问题情境中蕴含的知识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因为,在这种教学情境的引领下,学生可通过探究等活动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和不断的自我发展。否则,创设情境的教学素材所涉及的知识若远离了学生实际,只会损伤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实施“情景探究教学”的体会

1、应该明确教学思路。在情境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重在“主动探索”,教师的行为重在创设教学情境和“引导探究”。对学生来说,问题情境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对教师来说,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使学生达到“愤而启,悱而发”的教学目标。[4]学生要注意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提出假设,在验证中检验假设,在归纳中迁移创新。此外,教师还要善于调节课堂探究的氛围,把握好探究程度和时间。并相机启发点拨,使问题迎刃而解。

2、应该把握好创设教学情境的最佳时机。理论上来说,创设的教学情境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通常,问题情境的创设大都在教学的导入、过渡阶段,但也可以在教学的结束阶段。一堂课的开始可以通过实验、知识的逻辑顺序导入,联系生活与生产现象提出问题情境;一堂课结束后,可以提出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形成悬念式问题情境。教师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努力向名师和同行学习,借鉴他们的教学艺术。

3、创造性的开发和使用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是教教材。所以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内容背后蕴藏的教学思想,观点和科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2] 王云生.新课程化学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3] 杨玉琴.化学情境的本真意蕴 化学教学,2011,(10):30-33 [4] 潘国良.动态问题生成的化学课堂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初探

中学化学,2013,(3):7-8

第三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枫香九校 肖智忠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人们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步转变,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也应不断更新。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应从教与学两方面来衡量,对教师的教来说,要看是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否能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是否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学;对学生的学来说,要看是否学得积极主动,是否动脑、动手的机会多而适当。现就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谈点认识。

教学情境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好奇者,知识之门。”如果我们能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空间,将学生带入到不同的课堂气氛,适合于课堂内容的环境、气氛当中去,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这便是人为的创设情境。教学情境是指伴随或弥散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环境气氛。良好的教学情境可概括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伴随教学过程而引发出来的情感、智慧和探索精神达到高度的统一和融洽,从而表现出一种浓烈的互相感染、互相激励,达到高度默契的心理环境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得好,便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在新课导入中精心创设思维情境显得非常重要。从复习旧知中孕新 用这种方法引入新课,既可巩固旧知识,又能把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有利于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讲《合并同类项》一节时,先引导学生复习“同类项”的定义,有理数加减法则和乘法分配律,再问:2m、3m是否等于5m?有的学生会欲言又止,这时便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根据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进行分析后,点明课题,同时也使同类项的合并方法在学生头脑中有了一定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愿望。

(一)情境是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学习环境,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素材和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是教学情境的必备要素。

学生的原有经验是学习新知识的出发点和依据,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使学生的原有经验通过再创造,获得新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产生新的发展。从趣味中激发 在新课导入上利用带有趣味性的数学故事、古今算诗、典故等创设思维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如在讲《用字母表示数》时,先出示学生熟知的一首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三只……;问:n只青蛙多少张嘴,多少只眼睛多少条腿,扑通几声跳下水?”学生被这个有趣的问题吸引,以“趣”引“思”,使之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在揭示课题的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美。

(二)从创设情境中引导自信

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目标,有机地运用情境创设使课堂富有情趣,具有一定的情节,如通过临床实例,并声情并茂的形象化语言描述,激发好奇心,在主动参与积极投入教学中引导自信,所以不管学生的基础如何差,只要给他足够的自信,都会有一定的收获。从生活中提炼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思维的源泉。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素材为载体,创设思维情境导入新课,能使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从而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如讲《一元一次方程》时,首先提问:“请同学们在心里把自己的年龄乘以2,再减去5后说出自己的得数,我会立即知道你的岁数。”学生听后会半信半疑,开始议论纷纷,待正确报出几名同学的年龄后,大家便会思考老师是怎么猜到的,这时引入新课“方程”,学生便会对方程的知识产生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情境具有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和成长的情意因素

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就多用鼓励、肯定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学中要不怕学生失误,应千方百计寻找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特别是对于课堂上表现比较胆小,回答问题怕答错而被人耻笑不敢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要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上进心。教师还应注意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多活动、多训练。这种教师教学思想、教学作风、教学技巧的独特表现,可以巧妙地为学生创造一种兴奋的心态和强烈的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问题等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营造一种生动有趣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创设一种与亲和的人际情境交融在一起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发挥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在《生活中的数学》一节的教学中,先用一个长方形框框出日历表中任意三个数,让学生说出这三个数的特点,若用n表示中间的一个数,那么另两个数怎么表示?则有n-

1、n、1,或n-

7、n、7,再换一个“十”字框框出日历表中的五个数,让学生探索出这五个数的关系。这样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经历探索过程,逐步学会学习和思考。

总之,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觉醒,那无疑是理想的方法之一。它对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贯彻素质教育,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对于课堂沉闷气氛的改变都有一定的好处。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索与进取,不断地积累,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数学课教学中,恰当巧妙地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使之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四篇:小学英语如何有效创设情境教学

小学英语如何有效创设情境教学

魏惠丽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创设典型的情境,使用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可视的语言,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sh趣,发挥自主性,体验情感,实践性贯穿全程,注重发展性。情境教学法符合语言发展和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教育目标,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小学英语教学法的根本出发点是通过引入或创设各种社会情境理解和掌握语言所含的意义,从而达到在交际中使用语言的目的。

真实的语言环境有利于语言的学习,交往的需要更加速了他们对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我们进行外语教学的教师有意识的创设,为学生的外语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

1.模拟表演,创设语境。小学英语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小诶学生创设英语语言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优化教学过程,儿童好动、好奇、又能大胆的使用语言,但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将真实生活中的情境搬入课堂,但能模拟真实情境,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例如:学习同学间自我介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从外地转学来的新同学,让同学向他表示欢迎、问候和询问一些有关他的问题,例如: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让学生来回答,简单的表演既容易又逼真,学生学习兴趣很浓,表演时全身心投入,学习效率是很高的,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相关的情境,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要尽量用英语教学,并适当的借用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2.教唱英语歌曲,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针对小学生喜欢唱歌,跳舞,教师可以把一些教学内容有机的改编成歌曲,例如:hello teacher,hello teacher how are you?how are you?I’m fine,thank you!I’m fine,thank you!and you?(两只老虎的旋律来教学)让学生在哼一哼,唱一唱、跳一跳的活动中记单词和套语,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现情景内容,创设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效率。

3.把游戏引入课堂。游戏是孩子的天堂,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好奇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把知识寓于游戏中,游戏的种类很多,须教师运用得当。

4.改善外语学习环境。让教学活动的内容范围向课堂和课本外延伸,例如:教师在教授go shopping时,让学生进行实地的买卖;在教学telephone时让学生亲自打电话,教师要尽可能的创设相关的情景,接近真实的英语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

5.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小学阶段的儿童对具体、形象、鲜明的内容感兴趣,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总之,情境教学法以现代心理学所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为基础,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吸取了传统的教学优点,集直观性、启发性、形象性、情感性于一身,代表了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将这一方法运用于英语教学中,既能解决学生厌学英语等诸多问题,又能有助于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第二语言的教学宜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外语!

第五篇: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业务讲座材料

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富强中心校教导处

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强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诱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发展其数学思维,已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该创设怎样的情境呢?下面,谈谈对“数学情境”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一.教学中为什么要创设情景? 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成人看来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而对于儿童来说情境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被广大教师认同,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常常是昙花一现,往往只是在知识引入时创设一个情境,一旦导入教学内容就弃之不用。这样的情境只是作为课堂教学引入的一个“情景”,局限于引发一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已,随着“情景”的结束,学生的兴趣也随之消退,对整个课堂教学无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教学情境的创设着眼于整堂课,从其承载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要有利于推进整个教学过程,以至于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一: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二: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其三: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思考。

二、情境创设的几种常见误区: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但是一些看似表面热闹,牵强附会、缺少数学思考价值的学习情况真的令人不安和担忧。大量的精力放在情境的设计上,大块的课堂时间在“非数学活动中溜走”。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学习情境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什么?

1、游离于数学内容之外的“包装”。

教者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对“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如某教师在一节公开课教学中,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今天齐天大圣孙悟空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孙悟空头

像+复习题,其次是孙悟空头像+例题,再次是孙悟空头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孙悟空头像+总结。课堂上简单地附着个孙悟空的头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价值?其实,本来有趣的孙悟空出现在这样不伦不类的场合中也失去了他应有的“磁场效应”。

2、枝节横生的“现实生活”。

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如教学“元角分”,教者安排了“8角钱可以怎样拿”的开放题,为了创设情境,教者这样教学:师:“小明从大连给北京的小朋友寄一封信,需要什么啊?”生:“需要一个邮局。”,“需要一个邮递员。”“需要一个贺卡。”。学生的回答无论如何,都点击不到教者心中预设的答案,最后教者只好强行切入:“寄信要邮票,买一张邮票多少钱?”“8角钱。”“8角钱怎么拿呢?”绕了一圈,才提出早就要问的问题,这样绕圈子的所谓情境实在多余而繁琐。我们看到,许多时候,我们的老师还津津乐道于这样的“情境”,自以为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其实,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

3、不顾学生实际水平的“挑战性问题”。

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任意拔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程度。如教学“一笔画”问题,教师设计了一座居民小区平面图,让学生设计一个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路线。看上去,情境创设合情合理,因为在成人的思维中,这样效率最高,自然也就是最优化的设计。但孩子却不这样想,为什么“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他可能对此不感兴趣,至少在他没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时,他是不会充分投入进去的。而有位教师却是这样设计的,用一笔画画出了一匹马的图案,然后问:“你能画出来吗?试一试。”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出问题:再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这样的设计学生很容易发现“一笔画”的含义,能吸引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与生活常识相悖的“杜撰”。

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是为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师设计一个情境:“一块长方形玻璃打碎了,要想配上新玻璃,该带哪一块去?”事实上,我们去买玻璃需要带一块大玻璃吗?当然不要。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的最快,应该小狗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5、多媒体呈现的“实验操作”。

创设情境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体,以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其实,创设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多媒体。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某位教师用多媒体电脑生动地演示用等底等高的圆锥杯向圆柱杯中三次倒水,恰好倒满的过程。但我想,如果这里,让学生先自己亲自动手量一量,理解会更加深刻。可惜的是,多媒体的使用,替代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对于学生,只能是隔靴搔痒了。

三、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下面结合教学案例谈一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课堂情境的创设有很多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八种。

1、图像情境

小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图画、卡片、实物或生动语言的描述都非常感兴趣,思维很容易被激活。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给认识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由此可见,这种情境在学生头脑里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的感受,所有这一切必将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例如,在教学8的加减法时,可以运用电脑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小鸡吃食”的故事情境:一个小朋友拿出两个食盘喂小鸡,出现左盘3只,右盘5只的画面。根据所供画面要求学生讲述故事情节,再根据画面提问“可以怎样列式?”由此引出新课内容。由于动画新颖有趣,贴进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六年级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幅画面导入新课:小企鹅与小花猫赛跑。小企鹅嘎嘎的叫:“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线比小花猫长!“到底谁跑的路线长呢?我们大家帮它们计算一下好吗?”孩子们嚷:“我们只会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不会计算圆的周长。”教师及时导出:“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孩子们顿时作起来,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一年级教学《6的认识》,教师先出示一幅情景图或电视课件。并向同学们说:你们喜欢看大风车节目吗?今天是金龟子的生日,你们看有几位花仙子前来向他表示祝贺,金龟子搬来了几把椅子?倒了几杯茶?端来了几只盘子?每只盘子里放1块蛋糕,共有几块蛋糕?利用多媒体逐一展示问题情景,你们数出的客人、桌、椅、盘子、蛋糕都是几?(6)。从而导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6的认识”。

2、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措施。思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这样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

如:三年级教学年、月、日时,教师设计了一道趣题,让学生质疑安琪今年9岁了,她高兴地告诉爸爸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已经过了9个生日,爸爸“唉”地叹了口气,我今年36岁了,也只过了9个生日。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显然学生对爸爸只过了9个生日,产生了疑问。要解决这个疑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会找到答案。

如在讲授《对称》一课时,老师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你们看,在数学乐园里,飞机、蝴蝶、树叶它们都说:“我们是一家子”。你们猜猜看,为什么能说它们是一家子呢?

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了。问题情境不仅新课导入时需要创设,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创设,这样才能不断地诱发和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始终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教学加法的实际运用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幅画有不同颜色、不同只数的兔子图,然后问学生:“图上关于兔

子你看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它吗?”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的思维也逐渐拓展、活跃起来:有的观察,有的动手分白兔、黑兔,有的合作……最后通过四人小组上台汇报研究结果,找到了不同的方法:(1)数出兔子的总只数,有一个一个地数,也有两个两个地数的方式;(2)按群计数(左边9只,右边6只)后,算出总只数;(3)按颜色分类计数(白兔8只,黑兔7只)后,算出总只数。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旨在使学生感受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应用的过程,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3、活动情境

实践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通过学生熟悉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周围到处有数学,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新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嘴,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

如:二年级教学《角的认识》。教师将学生4——6人分一组,每组桌面上有学具、折扇、钟面、半圆的纸片,小方巾、三角板、红领巾、小棒、吸管……教师让学生动手分类,(分两类。物体表面有角的分一类,没有角的分一类)教师将学生的分类情况,在黑板上或平台上展示出来。对于一些学生有争议的问题教师把它摆在一边,打上“?”每个人将物体表面有角的拿着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孩子们议论开了,尖尖的,手顶着有点痛,教师指出这叫顶点(课件出示红点)。还有两边直直的滑滑的,教师指出这叫两条边。那么这两条边都是从哪儿引出的呢?(课件演示,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课件接着出示,从顶点起将所夹的部分向后涂上颜色)再让学生用手指一指学具中的角。学生通过摸,看,指,初步认识了角。

例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一课时,有的教师曾经进行过尝试。课始,便以创设“小商店购物”为基本活动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购物。在讨论还价中,在买卖双方的对话中,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紧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开展买卖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及要求;扮演顾客者必须口头编应用题,并用今天所学的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而扮演售货员者必须根据顾客购买商品的情况,正确填写发票。这

样,整堂课都融入到活动之中———自编并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填写发票的思考中。这不仅仅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创设了一个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活动舞台,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4、操作情境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思维能力的特点,在一些抽象的知识上,要抓住关键,巧妙设计操作情境,既能掌握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如《克与千克的初步认识》一课,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有关物体质量的单位,但他们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特别是1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仅凭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用秤称一称1克和1千克的物体到底有多重的方法,使学生建立初步感知。然后教学“1000克=1千克”时更应巧妙设计,让学生把2袋500克的砂糖与1袋1千克的砂糖分别放到天平的两端,发现指针正好指着刻度0,天平平衡了,由此再得出“1000克就等于1千克”,学生就很自然地接受了,通过这种实验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获得了真实的经验和感触,同时也使问题更生动、直观。

5、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拓展教学情境的时间与空间,使得学生将自主学习带入课外、带入下一个新起点,当再次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就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如:四年级教学《循环小数》是,教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过马路时常出现的红灯、黄灯、绿灯的情境,公园里、娱乐场所、广告牌常常出现的霓虹灯的情境(也可将这些情境先摄像,再放出来)然后提问:它们是怎样出现的?孩子们结结巴巴说先出什么,再出现什么,后出现什么。而且总是不停地重复出现。这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依次、重复、不断出现”八个大字,并提问学生:在我们生活中,你见到过这种现象吗?学生议论后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依次、重复、不断出现,还有学生说:每周按周一、二、三、四、五、六、日依次重复不断出现。那么数学王国中有这种现象吗?那我们来试做两道题,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再如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后,先让学生先猜猜100粒米有多大的一堆,煮出的饭又有多少,是否够一个人吃?接着学生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可到底谁说对了呢?孩子们都积极地回家去试验,去寻找答案。这样的情境自然就把学

生的学习带入了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丰富的呈现形式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

又如:六年级教学《比例尺》时,教师拿出一张在长城脚下的照片,放在平台山让学生观察,然后教师边说边用手比划:长城就这么长吗?我就这么高吗?学生说:不是的!是把实际距离安一定的比例缩小了,从而导出。

6、故事情境

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如教学《0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给学生讲了个故事:“一天,小猫和猫妈妈去河边钓鱼,猫妈妈一心一意的钓鱼,钓到了一条又一条大鱼。而小猫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一条鱼也没有钓到。”“猫妈妈钓到一条大鱼可以用几表示,钓到二条大鱼呢?小猫一条也没有钓到能不能也用一个数字来表示?”本来数的认识教学是比较单调、乏味的,听到这个熟悉的故事后,学生的兴趣浓厚,很自然地就把学习转化成一种内在需要和间接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求,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

如在开始分数教学时,用《西游记》的故事引入:“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夏天中午时,大家都很口渴。师傅叫孙悟空去摘一些野果来解渴。第一次孙悟空摘了8个桃子,叫猪八戒分,他很快就分好了。第二次,孙悟空摘到一个西瓜,叫猪八戒分,他不知道该怎么分了。同学们,你们替他想一想该怎样分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讲到分数比较大小时又继续这个故事:一个西瓜师徒四人,悟空说:“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应该一人四分之一。”结果八戒以自己胃口大为由说:“我要多吃些,我要吃六分之一,最少也要吃五分之一。”悟空听了切了六分之一给了八戒,连说:“傻瓜!傻瓜!”这是为什么?

一段生动的故事,创设最佳数学情境,使得学生对分数的大小比较有了形象的认识。

7、知识情境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这是老师的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因为旧知识是儿童学习的重要资源,旧知识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必要的复习是必不可少的,只是不要千篇一律。

如五年级教学《亿以内数的读写》,就必须先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接下来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只是将“万级”迁移到“亿级”就行了,以此让学生感到新课不新。

8、课前情境

为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创设的情境。课前对学生的煽情活动。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创设良好的情境开展教学为途径,进行有效学习。这是数学教育的重心真正转移到学生发展上来的具体举措,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双基,数学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四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地探索和研究。记住:情境是为教与学服务的,用好了就能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下载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有效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有效教学 内容简要:精心创设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实施有效的教学是数学课的本源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没有以感性材料支撑的教学是空洞乏味的,效果是不理想......

    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2010年9月 为了进一步开展好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核心成员经过认真研究,确定了本期的研究计划。 一、研究目标 教师结......

    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

    浅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模版]

    “浅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十一五课题研究实验报告 滕志林 关键词:十一五、教学情境研究、课题管理、成果。 摘 要:本文介绍了学校开展十一五扬州市规划课题“浅谈如何创设教......

    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定稿)

    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广发小学 罗江华 (在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教师们: 今天和我们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在这里共同讨论、探索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有效性的......

    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学习心得

    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学习心得 青山镇中心小学 闫凤杰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线索,激发学习兴趣,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而有意义的......

    语文课上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 副本 (精选)

    语文课上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师范部初等教育文科 姓名:王 征 学号:Z11155236 语文课上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5篇模版)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