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人际关系漫谈教案
说明:课件涉及的内容很多,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讲授,根据自己的选择把教学重点、难点等补全。
亲密与独立共存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漫谈教案
五、教学过程:
导入: 一家大公司准备要招收新的职员,其中一个测试问题是:你开着一辆车。在一个暴风 雨的晚上。你经过一个偏僻的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一个是快要死的老人;有一 个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还有一个女人/男人,她/他是那种你做梦都想嫁/娶的人。你的车只能带一个人!
你会如何选择?(思考提问)
有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给医生车钥匙,让他带着老人去医院,而我则留 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车!”
我们暂时不去讨论这个答案是不是最完美的,在我们生命的历程中总会遇到很多人:有高的,也有矮的;有胖的,也有瘦的;有聪明的,也有愚笨;有城里的,也有乡下的;有男的,也有女的„„这其中有你所喜,也有你恶,问题在于我们是喜是恶,他们都在那里,我们无可逃避,不得不去面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一、交往与人生
(一)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与他人交流与分享是人的天性。人生之旅充满了艰辛与坎坷,如果没有人与你同甘共苦的话,那你的生活是很空虚的。--亚科卡
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79)的特丽莎修女在颁奖典礼上说:“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孤独和冷漠…孤独是一种饥饿,是期待爱的饥饿。”
人是最合群的动物,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亚里士多德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从低到高分成五种: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说,爱是人类的本能,我们需要爱就象我们需要碘和维生素C一样。人类的交往正是源于爱与被爱的需要。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哈佛大学职业指导局研究了几千名被解雇的男女工人,发现了这样一个比例数:每有一个因不能完成工作而失业的人,就有两个因不能成功地与人交往而失业的人。
阿尔波特•维哥姆博士在自己的联合报业专栏“探索你的心理”中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4000名失业的人中,只有10%,即400人是因为他们不能干这种工作,90%,或者说3600人,是因为他们还不曾发展自己与人成功相处的良好品质。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众人都需要从社会、他人那里获得自己的东西:物质的、当然也有感情的慰藉,即“取暖”;不幸人人身上都长有豪猪刺,即“各自的私利”,于是每个人又要取暖,又不免被刺伤。正如萨特所言:“他人就是地狱。每个人都在不断的伤害他人和被他人伤害中走完一生。”这是人类的悲剧。
(二)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必由之路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人际交往(interpersonal association)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交流信息、沟通感情、相互作用和相互知觉的过程。它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
人生总体而言,就是学步。自然之步对于我们在坐的同学而言不难,对我们来说难的是走社会之步。有同学说,我们到师院是来学习的,不是来搞人的。这句话没错,我们今天没有时间去探讨“学习”一词,但我想我们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追寻幸福的生活总不会错,换言之,学会生活、学会与人交往,也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起码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教导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依然是谋生的重要手段;小平同志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了个定语,那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我们终将走上社会,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必由之路,是入职前的训练。
二、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讲求平等、富于理想、注重精神、情感色彩浓、独立性较强、呈开放趋势、与异性交往愿望强烈。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类型:按关系对象、亲密程度、影响程度、情感成分可以大体划分为四种。
(三)大学生人际吸引的因素:人际吸引: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相互愿意接近的现象。人际吸引决定大学生的朋友圈子,常见的吸引规律有:
1、接近吸引:交往双方空间距离近,交往频率高,彼此就容易相互吸引。
2、相似吸引。包括社会地位的相似、兴趣爱好的相似、思想信仰的相似。
3、互补吸引:即交往的双方需求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会形成强烈的吸引力。
4、外表吸引:即人的相貌、身高、风度等因素影响人际吸引。
5、人格吸引:即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人格品质对人际吸引产生的持久影响。
三、人际关系与行为
(一)人际关系的构成和类型
人际关系指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心理距离。构成:
1、认知成分:是相互肯定还是相互否定,以认识上的一致为相互选择的标准;
2、情感成分:是相互喜爱还是厌恶,以情感上的倾慕为相互选择的标准;
3、行为成分:是相互交往还是相互隔绝,以行为上的共同活动为相互选择的标准。类型:
1、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
2、个人、团体及各层次的交往
3、单向交往与双向交往
4、下行交往、平行交往和上行交往
5、言语交往与非言语交往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发展过程
1、定向阶段
2、情感探索阶段
3、情感交流阶段
4、稳定交往阶段
(三)人际交往的心态
加拿大蒙特利尔精神科医生柏恩T.A.Berne于1964年在《人们玩的游戏》书中提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分析人们在交往中所处的心理状态,国外用在训练管理人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沟通意见时的工具。
人的个性是由三种心理状态P、A、C构成:
Parent(父母)Adult(成人)Child(儿童)
P 行为模式是命令式和慈爱式;
A 以成熟的成年人思维和行为方式为特征,客观和理智;
C 以自我中心、感情冲动为特征,行为模式是自然式和服从式。P-标志:权威和优越感及长者自居;
行为:统治人、训斥人、权威式、命令式、家长式作风;
态度:主观、独断、专行、滥用权威;
语气:“你应该…”、“你必须…”、“你不能…”强制命令式
A-标志:心理成熟、实事求是、理智;
行为:较冷静、慎重、理智、明断;
态度:较民主、平等、尊重别人,决策冷静;
语气:“我个人的想法是…”、“你考虑考虑…”商量讨论式
C-标志:幼稚、不成熟,冲动任性,或顺从、任人摆布;
行为:幼稚、可爱又讨厌、冲动、无主见、依赖、畏缩;
态度:不稳定,易耍小孩子气;
语气: “我猜想…”、“我不知道…”,夸张而幼稚式 人际交往个性中的P、A、C比重
每个人的三种心态比重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行为特征:
◆P高A低C高--专制幼稚型。喜怒无常、难于共事、支配欲强,有决断能力,喜听颂歌和被照顾。
◆P高A低C低--专制型。墨守成规、照章办事,家长作风,不合潮流,养成下属依赖性,早期工业革命经理
◆P低A低C高--幼稚型,有稚气,用幼稚幻想决策,喜寻求友谊,对人有吸引力,讨人喜欢但不称职的经理
◆P低A高C低--正统成人型。客观而重现实,工作刻板、待人较冷漠,只谈公事,不谈私事,难以共事。
◆P高A高C低--父母成人型。易把“父母”心态过度到“成人”状态,经训练学习和经验积累,是成功管理者。
◆P低A高C高--为成人与儿童型。将“成人”和“儿童”心态结合在一起,是理想管理者,对人对事物都能搞好。
人们在实际沟通过程中,会因情境不同而以不同自我状态出现,如: P-P、A-A、C-C P-C、P-A、A-C等模式
通常在期望状态能够使双方互补时,交流可能更加深入和持续,而一旦出现期望状态的非互补状态时,交流将可能出现冲突、中断或不愉快,达不到期望目标。互应性交流沟通
主管:这任务一星期能完成吗?(AA)
下属:如果没有其他干扰的话,我想是能够的。(AA)
下属:主任,我不太舒服,想请假回去休息。(CP)主任:可以,回去吧,留下的工作明天再做好了。(PC)交叉交流沟通
下属:这次加薪我能否被提级?(AA)
主管:任务者完成不好,还谈什么提级?(PC)
主任:老王,今天下班后希望你留下来处理一件紧急任务。(AA)下属:今晚我有个重要约会,为什么你不能找别人呢?(CP)
甲:这工作你怎么做得这样不负责任,你要重做!(PC)乙:你少来指手划脚,你自己管好自己就是了。(PC)
(四)人际关系的基本形态:
1、良好形态:
(1)互补形态:关系双方在交往中相互依存,彼此吸取对方有利于自己的因素,通过思想、情感的交流和物质、能量的转换而使各自的需要得到满足。
(2)稳定形态:多出现在较长时间交往之后,如多年患难与共的夫妻、经过长期考验的朋友、相互配合默契的同事、彼此坦诚相待的同学间等。
特点:
A、具有深刻稳定的认知和情感基础,熟悉对方各种信息; B、交往的频率高、信息量大、物质或能量转换好;
C、对对方的吸引和需要高而稳定,对交往结果的满意高,为维护关系而不惜牺牲个人的重大利益;
D、关系本身的自调节功能强而稳定,双方充分理解和信任,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也较容易弱化和解决。
2、一般形态:
(1)互利形态:缺乏较好的情感基础,往往以物质、能量的交流居多,人际吸引较弱,交往的频率不规则,关系随着共同需要的变化而变化的。
(2)强制形态:是人们基于一定利害牵扯或外部压力而不得已非自愿地进行交往所结成的关系。
3、消极形态
是不正常的、或畸形的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1)障碍形态:属于人际关系不正常发展的轻度阶段。关系双方之间的交流受阻,交往不能正常进行。
(2)冲突形态:是人际关系内部矛盾激化的结果。关系双方的情感基础已恶化至彼此不能容忍的地步,从情感与理智的需要出发,各自都在准备向对方摊牌,相互间是扭曲了的印象。
(3)封闭形态:交往停止和人际关系功能丧失的状态。
(五)人际交往的作用
1、信息沟通作用:增加对别人的了解,有利于与他人建立与发展和谐友好的关系。
2、心理保健作用:向朋友诉说可以降低和消除消极情绪的影响,恢复心理平衡。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
3、自我认识作用:可以通过与别人的比较和别人对自己的反应来认识自己,有利于对自己较客观准确的评价。
4、人际协调作用:联谊会协调人际间的亲密关系。满足包容、控制、感情的需求。
(六)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
1、社会交换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认为社会互相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不仅是物质商品的交换,而且是诸如赞许、荣誉或声望之类的非物质商品交换。在商品生产的社会里,人际交往就如同商品的交换原则一样是等价的,是公平交易。认为在人际交往的相互作用中,也要使双方的报酬与代价收支平衡,获得利润。
2、社会需要理论
心理学家魏斯分析了人类的亲和需要,提出了六条基本的“社会关系律”。即:
依附的需要。这是由最亲密的人际关系所提供的安全感和舒适感。社会整合的需要。这是渴望与人共同分享相同的兴趣及态度的需要。价值保证的需要。可靠保证的需要。
寻求指导的需要。每个人都不断地学习生活,以丰富自己的经验体系。关心他人的需要。在关心、照顾他人的时候,个体本身也体验到一种被重视、被需要的感觉。
3、社会实在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斯汀格用社会实在性观点解释人际交往现象。所谓社会实在性是指当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和意见正确与否的判断无确定事实上标准时,往往将周围其他人的态度、意见或行为作为暂时性判断标准,以使自己的认识行为与周围保持一致。
4、互动理论
认为社会是由一群互动的个人所组成的,个人的互动行为不断地在修改和调整,所以社会因此而不断发生变化。个人的互动过程是这样的:开始时个体的观点与团体的观点有所差距,当得知团体的观点后,个体就会将自己的态度加以修正以符合团体的观点,互动过程就是这样不断修正和改变的过程。简而言之,个人影响社会,社会也影响个人;个人创造社会,社会更创造个人,这二者是不可分的。
四、人际关系的改善
(一)人际印象:指我们对别人的看法。不是全部特征,而是对有限或片断的信息,加工整理形成。
首因效应(陌生人之间)
忌 “以貌取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启示:注重良好的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熟悉者之间)
忌只看一时一事,要历史地、全面地看问题。启示:
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有好的开始,也要重视好的结尾;
发生冲突及时道歉,知错就改;
说话的语序也会影响沟通。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忌以偏概全(全盘肯定或否定),要要尽量消除“偏见”,多角度分析取舍
启示:注重塑造突出的正面形象
刻板印象和定势效应
忌带着有色眼镜看人,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的分析。
投射效应
忌片面地以己论人
启示:要顾及他人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信息来源先后顺序影响印象形成,因为有不知觉的很高的期待,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2、只要感受到好品质,印象会越来越好
3、一个品质影响到印象形成的全局
《红与黑》的于连、《飘》的白瑞德
4、黑票作用:一种消极否定的品质比积极肯定的品质更能影响印象的形成。
5、第一印象:第一次见面所获得的印象。先入为主则是首因效应。
6、近因效应:新得的信息比以往所得到的信息更加强烈,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7、光环效应:由于知觉者的情感而引起的对人的一种主观倾向。一好百好、爱屋及乌。
(二)人际吸引的心理效应
1、热情的中心性品质效应:
认为热情与人类的其他人格特性紧密相关。
阿希“中心性品质”实验:聪明、熟练、勤奋、热情、坚决、实干、谨慎 把热情换成冷酷评价完全不同
2、才能出众但有错误的人最有吸引力
心理学家阿诺森等人1978年做过一项“犯错误效应”实验证实该结论。给被试呈现四种人,让其评价哪一种人最有吸引力: a.才能出众而犯了错误的人; b.才能出众而未犯错误的人; c.才能平庸犯了错误的人; d.才能平庸未犯错误的人。结果表明:
1)才能出众但有错误的人最有吸引力;
2)才能平庸而犯同样错误的人最缺乏吸引力; 3)才能出众但没错误的完美者吸引为第二位; 4)平庸但没有错误的人吸引力居第三位; 5)小过错会使才能出众的人吸引力更增一层。
犯错误效应还受性别角色和自尊心的影响:
男性更喜爱犯了错误的才能出众的男性;女性更喜欢能力出众而没有犯错误的男性和女性。
自尊心极高或很低者更喜爱完美无缺的人。
3、人际吸引的相互性原则:
a.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因为愉快、友好、肯定、回报
低自信者需要别人的肯定。
b.我们更喜欢喜欢我们的程度增加的人
心理学家阿诺森和林德(E.Aronson and D.Lingdy)1965年的实验:
被试为大学学生,分为四组。让各组被试”无意中”听到别人对他的一系列评价,然后让被试对他的评价者的喜欢程度打分。
结论:喜欢导致喜欢
受到“否定到肯定”评价的得分最高,为7.67分;
一直受到“肯定”评价的得6.42分;
一直受到“否定”评价的得2.52分;受到“肯定到否定”评价的只得0.87分。
分析:人们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程度不断增加的人,尽管他人起初时对自己并不喜欢,但只要后来确实表现了喜欢自己,这种人就会倍受欢迎。人们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程度逐渐减少的人,即使他们当初的确喜欢过自己,但只要后来变得不喜欢了,那么这种人就比那种一贯不喜欢我们的人更加不为我们所喜欢。
4、交往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古希腊神话故事: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酷爱雕塑艺术。有一次,他在完成一座少女雕像时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情感,并不禁产生了爱慕之情。后来,他的热望终于发生了效应,少女雕像突然活了起来,两人最后相聚在一起。
这是“爱”的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实施到儿童发展性预测实验中:从一个小学中抽出一些学生进行测验,并给任课教师开出一张“有发展前途”的学生的名单。过了8个月以后再次测验,名单上的那些学生果然有了很大进步。实际上,名单是随意开出的,但任课教师信以为真,也就对这些“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抱有更大的期待,势必表现在与他们的交往的态度和情感上。使这些学生受到积极态度的影响,从而符合教师期待,主动配合而进步。
因教师的期待而潜移默化促成学生进步的心理作用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三)阻碍人际吸引的因素
1、缺乏人际吸引力的个性特征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一项对人际关系的跟踪调查结论: ◆不尊重别人的人格,对他人缺乏感情,不关心他人的悲欢情绪,甚至把别人作为自己使唤的工具。
◆自我中心主义强的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兴趣,忽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只能与人建立一般的人际关系。◆对人不真诚,不顾别人的利益和需要,采取一切手段处处想获得自己的利益和好处,并以 此为前提和他人交往。◆过分服从并取悦别人的人,过分惧怕权威而又不关心他的同事或部下的人。过分依赖他人而又丧失自尊心的人。
◆妒忌心强的人,怀有敌对情绪与猜疑性格的人,怀有偏激情绪的人,容易与他人的关系陷入僵局。
◆过分自卑、缺乏自信心的人,对人际关系过于敏感的人,对他人批评过分敏感的人以及完成工作任务后又过分自夸的人等。◆情绪孤立、性格羞怯,不喜欢与人交往的人。
◆怀有偏见、固执又不愿接受他人规劝的人,过分使用防御机能的人,报复性强的人等。
◆好高骛远地提出过高要求、过高目标、苟求他人的人。
2、阻碍人际吸引的心理障碍
(1)嫉妒心理障碍。个体私欲得不到满足时,对造成这种不满足的原因和周围已得到满足者产生不服气、不愉快等情绪。
特性:
临时指向性:大多指向周围与自己相似而在某些方面优于自己的人; 潜隐伤害性:嫉妒心理可以深藏于一个人的心底而不为任何人所察觉;
个体差异性:是否产生嫉妒以及体验强弱等因人而异。诸如自私心、虚荣心以及能力缺陷等。
(2)自我意识障碍。自傲心理者过高地看待自己,自命不凡,其所作所为难以为社会和他人所接受;自卑心理者则过低地估计自己,自惭形秽,怀疑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畏畏缩缩。
(3)羞怯心理障碍。交往时产生的紧张、拘束、尴尬和局促不安的情绪反应,其原因是个体对安全感的过分追求。
(4)猜疑心理障碍。总以怀疑、戒备的眼光看人,戴着面具与人交往。不以诚待人,别人也相应地不会以诚待之,人际关系就会越来越虚假、无聊。
(四)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
1、富有人际吸引力的个性特征
1)具有与他人建立和维持和睦关系的良好愿望,乐于与别人友好相处。2)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有同情心,感情动机强,一视同仁。3)热情开朗、性格外向,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4)持重耐心、忠厚老实、可靠、对集体有强烈责任感 5)聪明能干,善于独立思考,学习和事业有成绩。
6)具有自尊心和自爱心,重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治性,谦逊,不过分取悦他人。7)兴趣广泛,有多方面爱好。
2、增进人际吸引的条件
心理学家克克霍夫通过对已建立恋爱关系的大量研究表明,互补因素增进人际吸引,特别在感情深厚的朋友和异性朋友、夫妻之间尤为明显。对长期伴侣来说,推动吸引力的动力主要是相似的价值观念,而驱使长期伴侣发展更为密切的关系动力主要是互补。两个不相识的男女要结成终身相托的良好婚姻关系,必须经过几道关卡过滤:
(1)时空距离的接近。(2)人的因素及条件。(3)态度与观念的相似。(4)需要的互补因素。
(1)距离的接近。在地理位置上越接近,越容易形成彼此之间的密切关系。如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同一个住宅区的邻居、同一个班级的同学等。
(2)交往的频率。彼此有更多机会相互沟通,容易形成共同话题,共同经验和感受。
(3)相似因素。特别是年龄、社会背景、兴趣爱好的相似。
(4)互补性。如需要上的互补,即双方均能满足对方的需要;性格上的互补,即性格上的适当反差。(5)言行举止。包括一个人的容貌、衣着、体态、风度等。这些都是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6)外貌的晕轮效应。人们对美貌者的其他方面作更为积极的评价。但如果人们感到有魅力的人在滥用自己的美貌,则会反过来对他们实施更为严厉的惩罚。(7)真诚。这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
(8)能力与才干。
能力强者使人敬佩、羡慕和愿意与其接近、交往。
但是最有能力者往往不是最受喜爱的人。因为,如果超凡才能使人可望不可及,则就会形成一种压力。
(9)相悦和熟悉。
人们愿意与喜欢自己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相互熟悉的人比陌生人易于建立良好的关系。
(五)人际关系改善技术
1、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重视第一印象
主动交往
共情
帮助别人
2、维持友情的方法
谈话符合别人 的兴趣
避免评论
积极反馈
避免争论
尊重别人的意见
坦率承认自己的错误
有批评的艺术
3、人际关系行为疗法
人际关系不良多由双重不信任引起,不良心态有:
1)认为自己必须给人留下好印象,赢得尊敬喜爱,取悦他人 2)认为别人能洞察你的心事,认为害羞和焦虑不好。3)害怕当众出丑,成为笑料。
4)不会说不,缺乏自信,一味迁就妥协,不会表达愤怒。5)认为别人不喜欢真实的你,懦弱无以能。6)感到成为众夭之的,别人都会议论你。
自我暴露技术:有勇气公开承认表达自己的不足、不安焦虑 幻想害怕技术:角色扮演,请一个朋友来扮演你,而你扮演嘲笑别人的人,请朋友自由作答。你会发现作为嘲笑者很无聊,对方没有什么可嘲笑的。
羞辱攻击术:在公众场合大胆暴露自己的弱点,你的焦虑在旁人看来微不足道,而你看得那么严重。
五、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
1、认知障碍,包括:
•(1)晕轮效应(光环作用):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戴克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识和判断往往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那个中心点往往被作为这个或这类人的“突出特征”,于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
(2)社会刻板印象(也叫社会成见或定型效应):这是人的思维程式造成的,它是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根据固定思维而作出的判断,往往不对。社会刻板印象有很多种,包括:
A、国民刻板印象
B、地区刻板印象 C、角色刻板印象:
2、心理障碍:有妒忌、偏见、孤独等几种。
★偏见:有种族偏见、群体偏见、区域偏见、性别偏见等。
★孤独:缺乏朋友又不愿主动与人交往而产生的。主要是由于有些大学生独立欲望高、自尊心强、性格内向等原因造成的。
一位青年人拜访年长的智者。青年问:我怎样才能成为 一个自己愉快、也能使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说:“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即当你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做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你欣喜若狂时,把自己当做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些;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做自己,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做自己。”青年问道:“如何理解把自己当自己,如何将四句话统一起来?”智者说:“用一生的时间、用心去理解。”
(二)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1、宽容原则
启示: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好不好,关键在于他自己。善于与人相处的人,到任何地方,都会与人相处融洽;反之,不善于与人相处的人,到了哪里,都会觉得周围的人难以相处。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这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度过了几天。可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仅剩下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战友的伤口。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天知道他们是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宽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宽恕了他。
阿拉伯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伯、马沙两位好朋友一起旅行。三人行经一处山谷时,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马沙于是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吉伯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当他们旅游回来之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头上,将吉伯打他的事写在沙滩上?马沙回答:“我永远都感激吉伯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会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净。”
人际交往中的宽容不容易。真正的人际交往高手面对别人的讽刺、伤害,往往不会针尖对麦芒,而是运用机智幽默来化解,一方面表现自己的宽容,另一方面也给对方一个台阶。
2、尊重原则
能否尊重别人,不分高低贵贱地,是一个人的品德问题。正象培根所言:“地位展示性格。(一个人在相对的)高位上的表现将使人的品格暴露无遗”。托马斯·卡莱尔也说过:“在对待小人物的方式上,能彰显出大人物的伟大。”
一天,俄罗斯大作家屠格涅夫在街上遇到一个乞丐。大作家翻遍全身所有的口袋,却一个铜子儿也找不到。这期间,乞丐的手一直伸着,在寒风中微微打颤。屠格涅夫又急又羞,不知所措地伸出双手,和乞丐那只冻得发紫的手握在一起。“兄弟,别怪我,”作家尴尬地说,“我身上没带钱。”老乞丐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透出的是感激:“你管我叫兄弟,”老人脸上是满足的笑容,“这是最高贵的礼物。”
尊重别人,表现在积极的行为上,其一就是不管你的地位有多高,能力有多强,都能够真诚地肯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表现在积极的行为上,其二就是不探人隐私。
3、主动原则
提问:大家独自坐长途汽车或火车时,会不会主动和周围的陌生人交谈?为什么?谈些什么?有无遇到尴尬?
正因为人际交往中有防卫心理,防止对方侵犯自己的生命、财产、尊严,于是,人们往往把自己包裹起来,显得冷漠、高傲,拒人于千里之外。更不愿主动先伸出友谊之手。
4、真诚原则
按照心理学理论,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两个层次:
表层心理:随时可坦然外露,让众人知道的心理活动;
深层心理:不愿让外人知晓,常常加以掩饰和伪装的心理活动。
要更深一步地与人交往,必须了解别人内心的真正想法是什么。这是一门深奥复杂的学问。要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吐露心声,只有用你的真诚去感动他。当然,真诚并不是不要谎言。人类社会有时是需要谎言来维系一份美好感情的。日本心理学家相场均先生甚至说:“谎言在本质上是人类的一种游戏,一种心理传递和话语传递的游戏。如果人类社会中完全没有谎言和谣言,世间将会因为病态的合理主义而了无生趣。”
5、互助原则
寻求帮助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普遍心理需要。现代管理理论告诉我们:成功守则中最伟大的一条规律就是:“待人如已”,被视为“白金法则”。所以,你要得到别人的友谊,就应该对别人表现你诚挚的关心和帮助。
天堂与地狱的区别
一个人不知道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于是他去求教上帝,上帝先带他去了地狱,他看到所有人都是面黄肌瘦,但面前都是美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双长长的筷子,很多人都在努力往自己嘴里送,但太长了,自己永远都送不进嘴里。上帝又带他去了天堂,结果天堂里的人红光满面,欢声笑语,都是一样的筷子,为何有如此的差异呢?
5、互助原则
人际交往中的互助包括两种形式:物质互助、精神互助。大学生因为在经济上还未独立,所以互助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这种精神上的互助对于远离父母的年轻人是非常有价值的。
“当然,在帮助别人时,你一定要让对方感到这种帮助是缘于你对他的重视、关爱,而并非你天生多情好施,否则对方就会接受了你的关爱和帮助还无动于衷。”――培根
6、适度原则
中国文化特别讲究“度”。人际交往中的“度”主要指在交往中注意行为得体、合乎分寸、恰到好处。包括:自尊适度、忍让适度、热情适度、幽默适度、距离适度等。这里我想重点谈谈距离适度。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将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分为四类:亲密距离(父母、孩子、情侣);个人距离(朋友之间);社交距离(正式社交场合);公共距离(不用于人际沟通,只适合于演讲)。
影响人与人交往距离的因素有哪些?
(1)性别差异的因素:
(2)性格差异因素
(3)交往场合与心理状态差异因素
六、人际沟通的艺术
(一)沟通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沟通(communication)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 交流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形式。
1、沟通提供必要信息,保证人的身心发展
2、沟通有助于建立联系,丰富心理内容
3、沟通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
(二)沟通的目的
在沟通中要确实“听到”“听懂”“听完”对方的谈话
沟通时最重要的不是评判对方“讲得是否正确”,重要的是要搞清楚“讲话的目的”
(三)沟通的原则 以情动人大于以礼服人 真诚=实在#实话
每一个人在决定接受说服之前,都会自觉不自觉衡量对方对自己的亲善程度
(四)妥善运用沟通三大要素
经过行为学家60年的研究,面对面的沟通时,三大要素的影响比率是文字7%、声音38%、肢体语言55%
七、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一)培养积极交往的心理态度 四种人际交往模式:
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自卑自怨)
我不好—你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自高自大)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冷漠无情)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健康成熟)
(二)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SOLER)良好的第一印象是交往成功、和谐人际关系的良好开端。卡耐基在《如何赢得朋友》一书中写道:“一个人的姓名是自己最熟悉、最甜美、最妙不可言的一种声音。”在初次交往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 S——坐着面对别人 O——姿势要自然开放 L——微微前倾 E——目光接触 R——放松
(三)适度的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是指一个人自发地有意识地向另一个人讲心里话、坦率地表白自己、陈述自己、推销自己,而所暴露的内容必须是有关自己的。诚——待人以诚 厚——厚道,宽以待人,宽容 信——信任
美国哲学家和诗人爱默生说过:你信任人,人才对你重视。以伟大的风度待人,人才表现出伟大的风度。在人际交往中,信任就是要相信他人的真诚,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而不是胡乱猜疑,相互设防。信任他人必须真心实意,而不是口是心非。
(四)交往风度 饱满的精神状态 诚恳的待人态度 洒脱的仪表礼节 适当的行为神态 高雅的言谈举止
(五)妥善运用赞扬与批评 批评从赞扬和诚挚的感谢入手 批评前先提到自己的错误
间接委婉地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误 不当众批评
八、人际交往中的策略
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际交往已成为人自身不可忽视的能力。它既是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人生的必修课。
(一)真诚
成功交往的人格品质包括真诚友善、热情、自信、理解、宽容等。人际交往中,真诚通常被认为是人际关系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一种品质。美国心理学家列出555个描写人品的形容词,让大学生指出其中哪些人品他们最喜欢,哪些最不喜欢,结果在8个评价最高的形容词中,有6个和真诚有关,即真诚、忠诚、真实、信得过和可靠;评价最低的品质中,虚伪居首位,大学生普遍认为无真诚便无友谊可言。正如布鲁诺所说: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虚伪永远无聊乏味,令人生厌。
(二)学会与他人沟通
(三)正确处理人际冲突
(四)学会倾听
要有一定的面部表情;少一些不耐烦的动作;不能盛气凌人;不可以随意打听;不要指手画脚地教训
(五)把握好人际距离
(六)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
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仅仅凭第一印象是不够的。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如果不能在继续的交往过程中向对方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只是一句空话。
(七)善于自我克制。
与人相处,难免发生摩擦冲突,克制往往会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克制是以团结为金,以大局为重,即使是在自己的自尊与利益受到损害时也是如此。但克制并不是无条件的,应有理、有利、有节,如果是为一时苟安,忍气吞声地任凭他人的无端攻击、指责,则是怯懦的表现,而不是正确的交往态度。
九、群体生活中的协同
猴子理论的寓言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头上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揍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揍了B一顿。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揍。
阿希从众实验
阿希实验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实施的。
阿希请大学生们自愿做他的被试,告诉他们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的。当某个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已经有5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他只能坐在第6个位置上。事实上他不知道,其他5个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被试(即所谓的“托儿”)。
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判断共进行了18次。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确判断的。
然而,在两次正常判断之后,5个假被试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许多真被试开始迷惑了,他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还是说出一个和其他人一样、但自己心里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
结果当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倾向,但从总体结果看,平均有37%的人判断是从众的,有75%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
启示:外部既有规则的遵从、内部规则商定后遵从 如和谐宿舍的关系构建
十、学会感恩从现在做起
我们要学会感恩父母、学会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学会在乎每一个人、学会尊重每一个人。
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人天长地久。没有电话线可以通向天堂!珍惜当下是良好人际的前提!亲密与独立共存!
第二篇:大学生人际关系漫谈
大学生人际关系漫谈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主要活动都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与实现的,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要求,人际交往以及人际关系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率、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而且直接影响其能否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和取得事业的成功。当代大学生要想成为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大潮的弄潮儿,在将来的事业发展中永占鳌头,必须培养开拓创新能力、面对复杂环境的随机应变能力、妥善处理人际交往的沟通协调能力、善于与他人愉快合作共事的团队合作能力。
现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善交往,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果长期缺乏交往,过于自我封闭,或常有不正常的交往,都会产生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导致个性变态,极不利于个体自身发展。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常出现的问题
1、人际理想失落
进入大学后,拥有了许多自由的空间,大学生带着强烈的交往欲望,带着对友谊的美好憧憬来结交朋友,相处时间一长,发现了朋友身上的一些缺点、毛病,有的大学生会用自己的方式改造他人,但结果通常是失败的,有的大学生因此疏远朋友,把友谊停留在表面;有些大学生经历了几次这样的打击,就容易引起强烈的失落感,时间久了就导致了交往恐惧,拒绝与他人沟通,自我封闭,从而远离整个集体,对社会产生不信任感。
2、个体心灵闭锁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喜欢独立思考、处事,却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许会有很多朋友,但仍常常感到孤独、郁闷,很少与朋友交心,不愿把自己的缺点、心事暴露出来。这种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双重性格,外表坚强、快乐,其实内心孤独、寂寞.长此下去,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失调,让人感到深不可测或不好相处,自己也会陷入无休止的烦恼中,又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经常处在烦躁和苦闷里。
3、功利性的不正当交往
物质的重要性不断被强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侵染了大学校园,使得大学生在交往对象的选择上更注重物质条件,很多人以拥有有钱有势的朋友为荣,常常会因为某种功利性目的与某些人成为朋友,一但目的达到,友谊也就无需再维持.这种带有功利性的交往很容易忽视弱势群体.一些家庭比较困难、又有些内向的学生,在班级往往被人忽视.他们内心也想拥有很多朋友,但在这种功利性目的的影响下,产生了自卑心理,于是远离人群,走不出内心的黑暗。
4、寝室交往危机
现在的大学生主要交往的对象,或者说比较要好的朋友还是同寝室友或同班同学。特别是在寝室中,几个同学朝夕相处,平时都以兄弟姐妹相称,他们相处基本都比较融洽,但时间长了也难免会产生一些小的摩擦,这是大学中特有的现象.如果寝室关系处理不好,对于一些人来说就会产生很大的人际交往障碍,如果一个寝室里只有一两个人被孤立,那么,这一两个人自然就会有被冷落、忽视的感觉.久而久之,容易产生憎恨他人、悲观厌世或打击报复等不良情绪,很容易走向极端。
三、大学生人际关系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1、自我意识和认知结构不成熟
进入大学,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开始了主动交往。但受他们的社会阅历及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加上年轻,心理不成熟,在人际交往中习惯用自己的一套交往模式去衡量外界,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因此容易形成主观臆断。由于自我期望值偏高,而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较大,在人际交往上容易产生偏见,或以偏离现实的标准来评价人际关系,造成了对现实人际关系状况的不满,这种不满反过来又对他们的人际交往带来消极影响,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能力迅速增强,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他们深切关
心自我的发展,独立感、自尊心、自信心十分强烈,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性评价。因此,他们强烈地关注自我,固执地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尊严。然而,这种强烈的自尊与自我中心意识的认知结构,往往会把他束缚在狭窄的自我圈地里,极大地缩小交往领域,造成交往障碍。
2、存在羞怯、自卑、孤傲和嫉妒的心理。
大学生渴求交往,渴望友谊,但部分大学生缺乏交往的勇气和行动。对自己的现状悲观失望,担心被人看不起,总觉得自己无能或不得志而怕与人交往;走进人群中就觉得不自在、紧张,总感到别人在注意、挑剔、轻视或敌视自己,担心被别人否定而放心不下;曾在主动交往中被人冷遇,担心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因从小养成了羞怯习惯,怕与人交往。人际交往中,有的大学生对自己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自视甚低,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瞧不起自己,而深层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在交往时过于拘谨,缺乏自信,畏首畏尾。自卑者往往压抑自身能量的释放,消极等待别人的亲近,致使交往机会擦肩而过。也有的大学生自命不凡,自视甚高,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这种孤傲心理使他们在交往中容易摆出“目中无人”、“唯吾独尊”的态势,或对别人吹毛求疵,这难免引起对方的厌倦和反感。结果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自己将自己闭锁起来。有的大学生在人际交际中嫉贤妒能,对别人的长处或成绩心怀不满,讽刺、挖苦、中伤、诋毁甚至攻击、破坏或者在别人遭遇挫折和不利时,洋洋得意,幸灾乐祸。无疑,存在这些心理易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
3、社会知觉和归因障碍
第一印象对大学生交往的影响特别重要,如果初次会面留下良好的印象,这种印象会影响一系列特殊的认知,对交往对象产生特殊的情感。然而,这种第一印象即 “先入为主”的认识并非总是正确的。而受这种最初印象持续的影响,会制约着新的印象的产生,影响交往的深入。大学生在对他人认识交往时,常常是从他人好的或者坏的局部印象出发,扩散而得出全部好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大学生凭个人主观推断,使得推断结果泛化、扩张,而这个结果未必真实,会直接影响对交往对象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在大学生里,爱议论别人的人,总以为别人也常在背后议论他,爱打“小报告”的人,总以为别人也这样做。部分大学生对别人的评价不从现实的观察、了解出发,而是从主观出发,沿袭历史形成的看法,这未必有事实根据;有些大学生对某学生组织或个人最简单的固定化的认识,这必然容易产生偏差,造成“先入为主”的成见,阻碍人际之间正常的认知与交往,导致大学生在交往中产生误解。
4、知识经验不足、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和缺乏交往监控力。
有的大学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交往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却不知从何做起,想表现自己却不知道如何表现。人有形形色色,与不同个性类型的人交往,其策略应是因人而异的,以僵化的模式与人交往无疑会受挫和失败。语言是交往中重要的信息资源,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无非是指既懂得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又懂得在什么情况下怎么说。有的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词不达意,话不得体。本想赞美人,却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本想表示友善,言词却是硬梆梆的,势必影响交往的顺利进行。交往监控能力指交往者为了保证交往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在交往全过程中,将交往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分为三大方面:一是对自己交往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交往活动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交往活动的调节、校正和自我控制。交往监控能力是交往的最高级成分,一个成功的交往者必定具有较强的交往监控能力。有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是因为没有发展起有效的交往监控能力。
5、人格差异和人格缺陷。
无论是气质还是性格,人与人之间都是不同的,这些直接影响其处事风格和交往行为。就性格而言,外向性格者,活泼好动,乐观开朗,善于谈吐,感情易变,性情急躁,他们既具吸引力,又易于使人反感,容易引发冲突;而内向性格者,对周围的事不大关心,对人总是冷漠,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导致交往不能顺利进行。人格的差异常常带来交往中的误解、矛盾和冲突。人格的缺陷或不健全常常直接引发交往中的冲突。如有的人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有的人自私自利、苛求于人;有的人嫉妒心强;有的人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这些都极易引发人际交往中的冲突,造成交往障碍。
6、文化和地位障碍
很多高校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民族、地域乃至不同的国别,其为人处事、思维方式、心理定势必然不同。他们在交往的时候,容易发生文化的冲突和矛盾,从而导致交往的心理障碍;大学生是来自不同社会处境中的人,存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心理特征的差异。地位优越者易产生盛气凌人、轻视他人的心理偏见,而地位低下者易产生盲目自卑、过于担心自己处境的心理偏见,这些都阻碍着交往的顺利进行。
四、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途径
1、提高自身的人际魅力
人与人的交往,是思想、能力与知识及心理的整体在起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加强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的人际魅力,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交往。应该说,每个个体都有其内在的人际魅力,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在社交生活中的体现。良好的社交形象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随着交往的深人,学识更占主导地位。这就要求在校的大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仪表到谈吐,从形象到学识,多方位提高自己。
2、端正交往动机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应建立在远大理想、共同信念和价值观念、健康需要和良好兴趣的基础之上。要注意避免两种不良交往倾向:一是需要层次偏低,交往格调不高,没有明确的交往目的和方向,对交往对象不加选择,无原则相处;二是过强的目标趋向,交往中带有一定程度的功利色彩,一旦利益达到,交往就此结束。端正交往动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3、主动交往
对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来说,需要有丰富的人际关系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上帮助与被帮助、同情与被同情、爱与被爱、共享欢乐与共承痛苦。在社会交往中,那些主动去接纳别人的人,在人际关系上较为自信。主动交往,特别是当面临人际危机时,主动解释,消除误解,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主动交往不足的原因是缺乏自信,担心遭到拒绝,担心别人不会像自己期望的那样理解、应答自己,事实上,问题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因为人际关系中,双方都需要相互适应,相互支持。
4、要把握好交往的度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必须把握好“适度”的原则,一是交往的广度要适当。既不能过广,过于分散精力,也不能过窄,形成排他性;二是交往的深度要适当。对交往对象有的浅交,有的深交;三是交往的频率要适当。既便是好朋友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双方才有心想感、愉悦感;四是在人际交往中要把握分寸尺度。说话要有分寸,莫提非分要求,力求自己的言谈举止文明规范,合情合理。
5、学会理解与宽容
在交往中,大学生应学会理解与宽容,能够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理解他人,会善待和宽容他人。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宽容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宽容还意味着你不会再为他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对人对己都可成为一种毋须投资即可获得的“精神补品”。适度的宽容,折射出一个人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和良好的涵养,可谓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哲学。学会宽容,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且对赢得友谊,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
6、客观评价自我和接纳自我大学生在交往中,能否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形成和保持,一方面源于能否客观地评价自我,即一个人对自我状况,主要包括对自己的自然面貌、社会状况、心理品质和水平所进行的客观评价和态度;另一方面源于接纳自我,表现为—个人能客观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优势与弱势,既不自傲、自负、盛气凌人,也不自卑、羞怯或敌视他人;不对自己提出苛刻、过分、完美的要求,要学会原谅自己,包括自己的失误和过失,注重自我修养,不断完善自己。这是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五、总结
大学生只有参加到活动中,正常交往,才能发展自己。大学生通过与人交流获取信息, 获得知识, 从而丰富经验, 提高对自己的认识及对别人的认识, 对别人认识全面, 对自己认识深刻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关怀和帮助, 从而实现自我完善。身心健康发展的大学生乐于与别人交往, 其肯定的态度(如尊敬、友善、信任等)多于否定的态度(如仇恨、嫉妒、憎恶等), 正确认识自己, 既不过分悦纳自己也不妄自菲薄, 客观地认识别人, 从而接受别人、宽容别人, 赢得别人的认同和尊重。
第三篇: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
会计9班
邓梦婕
08020906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人际关系,即它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一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中国人非常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缘好坏是很重要的。有的人活得潇洒,有的人活得很累。原因在哪里呢?事实已经证明了人际关系好的人,办事就顺达,心情就愉快。
人际关系是很复杂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获得生活幸福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好象明显淡漠、很难交往。这很不利心灵的快乐。人要以诚相待,真诚相处,在心灵之间架起一座互信的桥,才能通往对方心灵的彼岸。
我们作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说明了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同时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也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不适的表现
会计9班
邓梦婕
08020906 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已占50%以上,而以前的统计中,恋爱烦恼占据首位。交际烦恼超过恋爱困扰。
仔细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困惑、不适可以分为以下5类情况: 第一类:缺少知心朋友。第二类:与个别人难以相交。第三类:与他人交往平淡。第四类:感到交往有困难。第五类:社交恐惧症。
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其中一部分人往往会出现人际交往和沟通不畅的情况,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成为大学生活中的一个普遍问题。看看上面那个调查,同学们在回答“通过择业你感到自己特别欠缺的素质是什么”时,选择人际交往能力的比例最高达34.8%,位列首位。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中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我中心型。
2、自我封闭型。
3、社会功利型。
4、猜疑妒忌型。
5、江湖义气型。
6、人际交往复杂困惑迷茫
7、面子问题
人都是社会的动物,这似乎注定了人人都必须处理好人际关系,但是经过一番努力你会发现往往是事与愿违。因为,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更没有完美无缺的人际关系。因为人人都有他自己的想法,习惯,作风等等属于自己的不能被别人理解或是完全接受的个性,这是属于个人自己的个性,这些个性只能缓和而不能消除,这就是人际关系的症结所在,这样一个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你明白了这点以后就不要对人际关系有太多苛求。即使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偶尔与同学朋友或同时发发火也是正常的。你也是正常人,不可能要你为了别人而包容一切,你也需要表示自己的不满,你也需要偶尔发泄一下,你不能总是当调解者和受气桶。
处理人际关系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不要奢求更不要苛求每个人都喜欢你。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总避免不了与人有过节或是与人争执不休的时候,或是你让别人生气的时候,那样人家不喜欢你是很有可能的事,如果真有人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与你有隔阂,那这样的朋友维持一般也就罢了,不僵,任然为她好就可以,总之,无愧于心即可!
要处理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各个方面不断的提高完善自己,多为别人着想,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总之,对于在校大学生,要从各方面锻炼自己,克服各方面的心理问题,改善人际关系,会计9班
邓梦婕
08020906 使自己能够适应大学生活。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愿意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思想,以便通过别人的理解与安慰而对压抑的情绪进行调节,使心理压力缓解。另外,重视人际交往,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不仅是大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走向社会的需要。
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确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艺术。有许多具体的原则、警言可供我们参考、借鉴。但是,掌握这咱艺术的关键是我们对人性的了解和掌握,是我们对自身的了解和把握。了解他人需要什么,并满足这些需要,才有可能赢得他人;同时也要注意完善自我。如果你努力朝这个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言的越来越多;亲友间的深挚互爱。你会过得充实愉快,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第四篇:大学生人际关系
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
教学班
教师
专业08
调查人
学号200810504013上课时间调查报告 现代人际关系 赵艳 测控技术与仪器 李红兵 星期二 九、十节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一号
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报告
一、概述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即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直接关系,也就是情感上的关系。表现为双方发生好感或恶感,对别人的行为容易接受或无动于衷、积极的交往或闭关自守、心理上与他人相容或不相容等。它反映在群体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和相互吸引与排拒的心理状态。和谐、友好、积极、亲密的人际关系都属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益的;相反,不和谐、紧张、消极、敌对的人际关系则是不良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害的。
大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和技能、认识社会、探索人生的发展时期,大学生的所有活动都是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进行的。人际交往是我们每个人社会化的必经之路。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缓解内心的冲突与苦闷,宣泄愤怒与压抑,减少孤独与空虚。不懂得人际交往的人,在心理上不能成为健全的人。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气氛中,应该如何改善人际关系,如何加强人际交往,大概是每个大学生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本人对本班和宿舍楼部分同学的人际关系现状调查的整理结果。此次调查以问卷形式,分为三大类情状,每类又分若干小问题。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人际关系总体状况
1.1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满意吗?
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的满意程度依次是:满意的约占49.5%、一般的占40.6%、很满意的占8.3%、不满意的占1.6%。调查结果显示,57.8%的同学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很满意和满意。另有40.6%的同学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感觉一般。可见,大部分同学在人际交往方面较为顺利,只有少数同学存在人际交往困惑问题。
1.2 你认为下列哪种关系对你的个人发展影响最大?
认为下列关系对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依次为:和朋友的关系占45%、和父母的关系占25%、和同学的关系占15.2%、和老师的关系占7.3%、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占4.5%,2%的同学认为没有对自己个人发展最重要的关系,1%的同学认为对自己发展最重要的关系不在问卷所设计的内容范围内。45%的人认为和朋友的关系对个人的发展最重要,这个也是选择人数最多的选项。可见人对友谊的渴求和重视。和朋友的交往和友谊质量不仅影响人的自信心、自尊心,更从多角度多方面的影响着人的心理健康。第二大影响个人发展的是和父母的关系,有25%的人选择了该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是人最为关注的关系之一。其次是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这两大关系在校园人际中接触最为频繁。
1.3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种人际关系对你建立自信有巨大的作用?
认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建立信心有巨大作用的人际关系依次是:朋友53.9%、父母16.5%、同学11%、小学老师1.6%、初中老师7%、高中老师3.4%、大学老师1.6%、祖父母或外祖父母2.4%,其中2.6%的同学认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建立信心有巨大作用的人际关系不在问卷所设计的内容范围。和上题的调查结果一致的是,选择人数最多的选项仍然是朋友对人建立自信有巨大的作用,可见,人对友情的高度重视,在人成长的过程中,玩伴和好友对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彼此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调查结果显示人对朋友和友谊的重视甚至超过了与父母亲的关系。另外老师对学生建立自信的作用方面,选择初中老师的同学要多于小学、高中和大学老师。初中阶段是人学业成绩比较满意的阶段,而高中阶段是成绩出现下滑比较严重的阶段,这应该就是初中老师对人自信的建立的作用要大于高中老师的原因。
1.4下列哪种人际关系曾给你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认为曾给自己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的人际关系依次是:和同学的关系占30%、和朋友的关系占15.6%、和父母的关系占15.2%、和老师的关系占12%、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占0.5%、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关系占0.5%,其中28.8%的同学认为没有哪种人际关系曾给自己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6.4%的同学认为曾给自己的生活造成很大负面影响的人际关系不在问卷所设计的内容范围。在对人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中,和同学的关系占的比重最大。同学是多数人人际交往最基本的对象。多数人与同学间的交往最普遍,也最复杂。一方面,同学之间年龄相近,经历相同,兴趣、爱好相似,又在一个集体中学习和生活,因此比较容易相处;另一方面,同学之间在生活习惯、个性等方面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加之交往频率过高,空间距离过小,因而在交往过程中又难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前面已经讲到朋友对人的个人发展影响最大,同时朋友也是曾给人带来很大负面影响的人。可见,人虽然对友谊的渴求十分强烈,但是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又容易对人际交往采取消极的态度,这也反映了人情绪的不稳定性。
2、学生当前的人际关系的处理状况
2.1在人际关系方面,你最渴望处理好以下哪种人际关系?
最渴望处理好的人际关系依次是:朋友37%、同学21.5%、恋人14%、父母12.6%、老师7.3%、兄弟姐妹3.7%、祖父母或外祖父母0.8%,其中有2.6%的同学没有最渴望处理好的人际关系,0.5%的同学认为自己最渴望处理好的人际关系不在问卷所设计的内容范围。和前面的调查结果一致的是,对朋友和同学关系的重视仍是人人际关系中的主旋律。37%的人最渴望处理的人际关系是与朋友的关系,21.5%的人最渴望处理的人际关系是与同学的关系。另外,排在第三位人最渴望处理的人际关系为与恋人的关系,同学们已经比较成熟,对两性问题的反映很敏感。同时,与父母老师等的关系也是同学们渴望处理好的人际关系之一。
2.2 你认为自己当前最难处理的是哪种人际关系?
认为自己当前最难处理的人际关系依次是:和同学的关系占22%、和朋友的关系占20%、和老师的关系占15.7%、和父母的关系占14.7%、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占2%、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关系占2.1%,其中有23.5%的同学认为自己当前没有最难处理的人际关系。同学们对人际交往的期望值比较高,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又容易对人际交往采取消极的态度。同学关系既是曾给人带来很大负面影响的关系,又是人认为最难处理的人际关系。另外,和朋友、老师、父母的关系也是人最难处理的人际关系。
2.3 同学关系方面,你觉得最难处理的是什么关系?
认为在同学关系方面,最难处理的关系依次是:同班同学37.1%、同寝室同学21.5%、同乡同学3.1%,其中33.5%的同学认为在同学方面没有最难处理的关系,4.8%的同学认为同学关系方面最难处理的关系不在问卷所设计的内容范围。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同学们认为最难处理的同学关系是同班同学和同寝同学的关系。同班和同寝是学生最常见的人际交往关系,持续时间最长、最牢靠。但由于交往频率过高,空间距离过小,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因此,我们应该注重班级同学间的情感建立,多开展班级和寝室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沟通,促进健康友谊的发展。
2.4 在性别上,你觉得最难处理的同学关系是什么关系?
认为在性别上最难处理的同学关系依次是:两方面都有36.5%、同性同学31.8%、异性同学15.6%,其中16.1%的同学认为在性别上没有最难处理的同学关系。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人最难处理的人际关系上,选择同性的同学要远多于选择异性的同学。同性同学间的交往和接触比较多,而且容易产生矛盾和摩擦。这里提示我们应该多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指导。
3、遇到困难时的求助对象
3.1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找谁给予你帮助?
认为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会找的人依次是:朋友54%、父母31.2%、同学9.8%、老师4.5%、兄弟姐妹0.5%。调查结果显示,当人遇到困难时,找朋友给予帮助的人最多,占到总体的54%。这里同样可以看到朋友在人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3.2如果你找的是同学,倾向于找哪类性别的同学?
认为自己找的同学倾向的同学依次是:同性同学72%,异性同学28%。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人会找同性的同学,他们认为与同性之间更方便交流述说,而对异性同学感觉不好意思开口。在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倾向于找的同学是同性多于异性的现象与同性朋友间有更多的同感有关。
3.3 如果你找的是朋友,倾向于找哪类朋友?
认为自己找的同学倾向的同学依次是:好朋友63.8%、一般朋友16.2%、老乡13%、网友1.6%、其中5.4%的同学找的同学倾向类型不在问卷所设计的内容范围。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人倾向于找好朋友,其次是一般朋友和老乡。朋友在人心目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友谊是人非常珍惜的财富。另外,虽然现在网络普及,网络交友的方式也比较普遍,但是当人出现困难的时候,找网友的同学占的比例仅为1.6%。
三、总结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个性和品质形成和发展极为重要的阶段,在校园里与老师、同学、朋友、家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每位大学生正确认识人际关系问题,掌握人际交往技巧,遵守人际交往原则,懂得人际交往艺术,及时进行心理调适。当然,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在心理层面上的一个体现,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所以,大学生要根据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外,在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中,朋友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同学。可见人对友谊的渴求和重视,有质量的友谊是增强人心理健康的良药。同学关系是人面临的最难处理的人际关系之一,我们应该注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技能和方法,促进自身良好的社交能力的发展,以此提升我们的自信和心理健康。
第五篇:教案.人际关系
班级:12心理 学号: 1209030143 姓名:林井泉 制表时间:2014年12月30日
人际关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明白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影响的人际关系的因素 3.让学生学会如何去交往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人际关系中小组讨论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兴趣去探讨人际交往的策略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让学生知道如何去维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难点:让学生知道有哪几种人际效应,明白人际效应究竟是什么意思。
三、教学准备
PPT,故事一篇
四、教材学情分析
高中生一年级。由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还是新生,人际关系还未建立起来,对未知的生活还需要适应时间,对学习的适应力也较差,学习的自觉性和毅力不足;由于学生处于青春期,男女之间逐渐萌发好感,好奇,男女之间交往慢慢发展起来。
五、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美国福特公司 略
2.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际交往的重要性。)3.利用PPT在课堂上有关人际交往的各方面知识,其中重点讲解人际交往中的效应及一些现象,然后对同学进行提问。之后让他们分享一下自己交往中的一些事情,让同学们帮忙解答。之后讲解影响人际将往中的因素。让学生说说自己好朋友的优点。最后稍微提及恋爱方面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人际关系的概述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基本社会需求、自我了解、自我实践与肯定、自我检定社会心理是否健康。
人际交往过程——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稳定交往 人际效应——首因效应、晕轮效应
如何维持好人际关系——换位思考、倾听、善解人意、增强自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