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议论文中正反对比论证学案和教案 (800字)
《正反对比论证》学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对比论证的效果
2、学会对比论证的技巧
一、预习
遗人玫瑰,手有余香
外国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说过: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不会坐视不管,我会尽力帮助他,这样做不但不会让我损失什么,反而会给我带来荣誉,让我的事业更加顺利。这便是一种双赢的智慧。当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无形之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让自己赢得竞争中的优势。
因此,我们应善于利用双赢的智慧,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别人的短处,从而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彰显。
当我们能够积极帮助别人时,自身的价值便会得到体现,会使自己获得极高的信誉。二战结束后,各国经济极度萧条,企业由于受到战争的破坏,资金匮乏。而此时各国银行大多停止了接济困难企业。然而,此时的花旗银行却积极办理各项贷款业务,尽力挽救各国企业,幸运的是,企业由于受到援助,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并按时归还了花旗银行的贷款。花旗银行的这一友好举措,不但没有使自己蒙受经济损失,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极高的信誉。在此后的发展中,花旗银行凭借良好的信誉,使自己成为世界知名银行之一。这一双赢的做法不但救活了企业,而且让花旗银行彰显了自己的长处。
相反,当我们不善于采取双赢的智慧,不乐于施助于人时,那么自己本身的发展便会极为缓慢,因为我们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外国一位传教士曾经说过:“当他们去攻击革命党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当他们去攻击农民军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而现在他们来攻击我了,我该怎么办呢?”这名传教士由于以前没有帮助过别人,现在便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现在的一些企业利用诋毁别人的手段来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这样做是极不明智的,它不会赢得买家的信任,反而会败坏自己的声誉。
由此可见,通过帮助别人来彰现自己的长处,这种双赢的智慧可以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
那么,我们要懂得帮助别人,自己身处危难之时,别人也会来帮助我们,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前进。
“双赢的智慧”让你我共同享利,并有利于自己长处的彰显。
请说说本文论证的技巧,并分析其效果。
二、课堂研讨。
1、明确手法
正反对比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
对比有纵比和横比两种。所谓纵比,是指时间上的前后时期、事物的前后阶段的对比。如用八旗子弟前期能征善战、建功立业与后期纵情享乐而丧权误国对比,可用来证明“创业而不守业就会有亡国之灾”的道理。
所谓横比,是指同类事物间的对比。
正反对比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它对于议论的深入,论点的突出,说服力的增强,都是有莫大的裨益的。
2、正反对比论证运用的基本思路
说出【论证格式】:
【举例】: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以下内容,写入相应类型后面。
勤能补拙
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26岁就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思进取,不能做到勤学苦练,因此,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方法演练】:请按写出相应内容
【提出观点】:
【正面举例】:
【过 渡】
【反面举例】:
【论证分析】:
【结 论】
三、课堂练习
以《宽容是一种美德》依据唐太宗和慈嬉的事例分分析。
可用材料:
唐太宗: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动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得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秦王嬴政:听取了李斯“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应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的政策,得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
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而起,“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
四、分析对比论证注意要点
1、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时,要防止出现两种弊病:
2、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五、课后练习
用对比论证的手法,为下面的材料加上分析的句子
论点: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材料句)
第二篇:议论文中正反对比论证学案和教案
议论文系列学案之对比论证
制作:洪超
《正反对比论证》学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对比论证的效果
2、学会对比论证的技巧
一、预习
遗人玫瑰,手有余香
外国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说过: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不会坐视不管,我会尽力帮助他,这样做不但不会让我损失什么,反而会给我带来荣誉,让我的事业更加顺利。这便是一种双赢的智慧。当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无形之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让自己赢得竞争中的优势。
因此,我们应善于利用双赢的智慧,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别人的短处,从而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彰显。
当我们能够积极帮助别人时,自身的价值便会得到体现,会使自己获得极高的信誉。二战结束后,各国经济极度萧条,企业由于受到战争的破坏,资金匮乏。而此时各国银行大多停止了接济困难企业。然而,此时的花旗银行却积极办理各项贷款业务,尽力挽救各国企业,幸运的是,企业由于受到援助,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并按时归还了花旗银行的贷款。花旗银行的这一友好举措,不但没有使自己蒙受经济损失,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极高的信誉。在此后的发展中,花旗银行凭借良好的信誉,使自己成为世界知名银行之一。这一双赢的做法不但救活了企业,而且让花旗银行彰显了自己的长处。
相反,当我们不善于采取双赢的智慧,不乐于施助于人时,那么自己本身的发展便会极为缓慢,因为我们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外国一位传教士曾经说过:“当他们去攻击革命党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当他们去攻击农民军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而现在他们来攻击我了,我该怎么办呢?”这名传教士由于以前没有帮助过别人,现在便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现在的一些企业利用诋毁别人的手段来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这样做是极不明智的,它不会赢得买家的信任,反而会败坏自己的声誉。
由此可见,通过帮助别人来彰现自己的长处,这种双赢的智慧可以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
那么,我们要懂得帮助别人,自己身处危难之时,别人也会来帮助我们,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前进。
“双赢的智慧”让你我共同享利,并有利于自己长处的彰显。
请说说本文论证的技巧,并分析其效果。议论文系列学案之对比论证
制作:洪超
二、课堂研讨。
1、明确手法
正反对比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
对比有纵比和横比两种。所谓纵比,是指时间上的前后时期、事物的前后阶段的对比。如用八旗子弟前期能征善战、建功立业与后期纵情享乐而丧权误国对比,可用来证明“创业而不守业就会有亡国之灾”的道理。所谓横比,是指同类事物间的对比。正反对比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它对于议论的深入,论点的突出,说服力的增强,都是有莫大的裨益的。
2、正反对比论证运用的基本思路 说出【论证格式】:
【举例】: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以下内容,写入相应类型后面。
勤能补拙
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26岁就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思进取,不能做到勤学苦练,因此,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方法演练】:请按写出相应内容 【提出观点】: 【正面举例】:
【过
渡】 【反面举例】:
【论证分析】:议论文系列学案之对比论证
制作:洪超
【结
论】
三、课堂练习
以《宽容是一种美德》依据唐太宗和慈嬉的事例分分析。可用材料:
唐太宗: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动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得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秦王嬴政:听取了李斯“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应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的政策,得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
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而起,“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议论文系列学案之对比论证
制作:洪超
四、分析对比论证注意要点
1、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时,要防止出现两种弊病:
2、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五、课后练习
用对比论证的手法,为下面的材料加上分析的句子
论点: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材料句)
第三篇:正反对比式议论经典例文
正反对比式议论经典例文:
唱响尊严之歌
(1)提: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若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尊严就是那穹顶的梁柱,那深扎的树根,那扇动的翅膀。
(2)议:①正面议论:尊严是一个人的脊梁,尊严是无畏的气概,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操守。它提供给生命的不只是一种依托,一种凭借,更是永远的充实,无尽的能量。坚守尊严的人如一泓青春的山泉,总是那么晶莹澄澈,又如一截钢筋,无论铆焊在何处,都是从容自如,铁骨铮铮。
清风吹掀起历史的书页,尊严在岁月的时空中折射着不灭的光辉。曾经红尘滚滚。她,随拨弄着琴弦,让天籁跫音渲透了灵魂的向往。她用炽热的心爱着李甲。但杜十娘的身份却使李甲退缩。如今江水滔滔,杜十娘打开百宝箱将它倒入江中。她推开李甲的阻拦跳入水中,她让滚滚东逝水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唱出一曲浩然尊严之歌。面对尊严即被践踏之时,屈原怀沙赴水,安娜选择了铁轨,如果诗人普希金在决斗中丧生„„他们为尊严,放弃名利,选择祖国;放弃灯红酒绿,选择坚定不移;放弃谎言,选择真诚。
②反面议论:而一个丧失尊严的人,其精神是麻木的,是走向沉沦的先兆,是埋葬自己的墓志铭。秦桧为了物质金钱,让南宋蒙羞,让后人“我到坟前愧姓秦”;一位明星在中国国土的演唱会上身披日本国旗,国人向他身上泼粪是内心尊严的抗争。那些丧失尊严的人,会如同一粒尘埃,湮灭在风雨中。
(3)联:联系时代:世界的潮水,摇撼着几多突兀的云崖,每一朵浪花都绽开了历史的缱绻,惊涛回旋的气势荡涤出一个充满竞争和欲望的网络多元时代,也许我们正为身是“房奴”而愁闷不已,也许正为如何平步青云而绞尽脑汁,但如因此丧失尊严而成为金钱的阶下囚,名利的仆人,那么你的生命之舟注定在大海中丧失方向。何不做一尾清水鱼,任雨雪霏霏依旧不改它自由游弋的尊严身影?
(4)强(排比句强调):让我们的心灵充满尊严的琼浆玉液吧!让超然台的清风吹散欲望的阴霾,让西湖的水向你心灵注入尊严的信念;让寒山寺大的钟声回荡在你坚定的心灵深处。
(5)结(回扣观点和标题):尊严,它让花儿有了彩蝶的妩媚,他让高山有了泉水的灵动,他让人生在天地间放大,它与日月同辉。坚守尊严,唱响尊严之歌!例文1:
爱,走向未来
每当我们翻开厚厚的历史年册,不难发现,人类社会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历史的车轮越转越快,但终究是由我们来推动。人永远是未来世界的主宰。
不知从哪本杂志上看过这么一篇文章,说是未来世界的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是会使用计算机,至少精通一门外语,会开车。在我看来,其实这只是人才的一种外在的肤浅的表现。有一种特长,可以更专注地为社会的前进注入动力,但仅此而已吗?答案是否定的。人才最根本的是要有爱心,有爱心才能称之为人才;有爱心,才能使自己的专长真正转化为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动力。
希特勒、墨索里尼也许会有不少的崇拜者,但我所相信他们所崇拜的只是这二位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指挥能力,绝不会欣赏他们带来的战争给人类留下的伤害。希特勒、墨索里尼至多也只能以“有政治抱负的野心家”的身份载入史册,但更多的是对他们的鄙弃与否定。他们没有爱心,没有爱使他们的才能偏离了前进的轨道,自己的野心竟然用世界人民的心血来实现,他们的理想之路,竟然用人肉之躯来铺砌。野蛮!残忍!
当肆虐的洪水无情地吞噬着大地及其生命,如此无忌,如此放纵,是那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怀着爱祖国、爱人民的心去征服那浩浩洪水,洪水终于收敛了它的任性,大自然在爱的包容下变得温柔了。没有这些可爱的人,我们能这样幸福地生活吗?他们可以躲回内陆,任那洪水翻腾,他们没有;他们可以不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农的生命,他们没有。这些,只因为他们有爱。
也许大家还记得曾有人收养了十几个孤儿,本来不富裕的家更艰苦了,但他们的生活依然过得有滋有味。一颗慈母的心改变了十几个人的一生。或许有人要问,她也是人才吗?是。虽然她不是科技能手,也不是商业奇才,但她能够拯救灵魂;虽不是老师,但她和老师一样教他们做人的道理;虽不是医生,但她能治疗心灵的创伤。她的存在有着十几个人才的意义。
正义永远战胜邪恶,爱心永远融化冰山。无论在社会中的哪个领域,只要拥有爱心,你所做的一切才会在历史的画廓上勾勒出一笔,哪怕只是淡淡的一笔。
未来的世界很精采,未来的世界不冷酷。我们彼此是竞争对手,但我们不是敌人,彼此心中有爱,只看谁能
编制:单顺佳
2012.3.7 为历史填上耀眼的一笔。
未来,有你有我;未来是你的,也是我的。让我们这些真正的人才去推动历史的车轮,更快更平稳。[点 评] 在作者看来,人才不仅仅要有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因为“有爱心才能称之为人才;有爱心,才能使自己的专长真正转化为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动力”。观点新颖独到。野蛮残忍的希特勒、墨索里尼,虽然具有相当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指挥能力”,但因为“他们带来的战争给人类留下的伤害”,所以得到的是人类对他们的“鄙弃与否定”。面对肆虐的洪水,人民子弟兵劳动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他们用爱心,用生命去征服洪水,于是,“洪水终于收敛了它的任性,大自然在爱的包容下变得温柔了”。
两相对照,孰是孰非,何等鲜明!何等透辟!例文2:
宽容是美德
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理发,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
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总理这样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像周总理这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了改过的机会。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动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得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秦王嬴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应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共话。
有的人就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他们心胸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如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而起,“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的狭隘心胸,这样的暴行,又怎能不遭世人唾骂呢?当今社会上有一些人也是这样,你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还有的人对别人的过失总是耿耿于怀,时时想着揪别人的小辫子。这样的人,典型的“鸡肠小肚”,心胸狭隘,待人刻薄,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这种人还能谈什么成大器,立大业呢?
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只要我们本着“和为贵”的原则,决不计较别人过失,又多为别人考虑,就能确立起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当然,对于那些蓄意冒犯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是破坏人民安定生活的破坏分子及人民的敌人,就不能盲目地宽容,以致重演农夫救蛇的悲剧。一定要利用法律力量予以重锤打击,决不心慈手软。
宽容是一种美德,当今社会大有发扬之必要。让我们大家都来讲一点宽容,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点 评] 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模式。用周总理“宽容”待人的故事引出话题,颇耐人寻味。本论部分,列举唐太宗善待魏征、秦始皇听信李斯的典型事例,从正面论证论点;列举慈禧太后和当今社会上一些人“刻薄”待人的事例,从反面证明论点。结尾部分,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宽容要对象,分清敌我;二是号召我们大家“都来讲一点宽容,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因此“大有发扬之必要”。
例文3:
也谈“效颦”
自古以来“东施效颦”一语就意味着不加辨别地原样照搬,机械模仿。
这是一种被摒弃甚至是被嘲弄的做法。今天我们离开传统的思想轨道,站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东施效颦”,就会发现这种做法并非一无是处,至少说明东施有自知之明,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力图改善之。这是值得肯定的。
编制:单顺佳
2012.3.7 东施效法西施的“捂胸”,“蹙眉”,“慢慢从村头走过”,说明东施知道自己不如西施美,这与那些看不见自己丑陋、任丑为丑的人相比,显然有自知之明。而与那些不但不肯定承认自己的丑陋,反而强加讳饰的人相比也要坦率可爱得多。
人贵自知,更贵自进。东施知道自己不足而向西施学习。正是她的可贵之处。如今却有许多人明知自己不如别人,却不肯或不屑向别人学习,采取装腔作势的作法,其结果只有自绝后路。旧中国的清政府就是一例。明知自己落后于人,却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甚至夜郎自大,自欺欺人。最后终于招致列强入侵而听任宰割,给国家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生活中更有一些缺乏自知之明的领导干部,不向先进看齐,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甚至损公肥私,长此下去就会使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丧失信心,严重危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也使国家蒙受巨大损失。与这些人相比,“东施效颦”就显得尤为可嘉,值得我们大加提倡了。
况且,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确有好坏之分,但最初的模仿都不免拙劣:小儿学语是从“哭”开始的,走路是从“爬”开始的,吃饭是从“抓”开始的,谁能初涉即会,不点就通呢?如果因为拙劣或不理想就不学习,那就只能一事无成。东施的最初“效颦”是丑的,但东施继续的“效颦”就不一定是丑的了。
今天,我们既提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大力推行改革开放,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也正是取东施之长而舍其所短!
[点 评] “东施效颦”是一个贬义成语,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唾弃。上文另辟蹊径,运用了逆向思维,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得出了新颖的观点:“东施有自知之明,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力图改善之”,号召人们“大力推行改革开放,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取东施之长而舍其所短!”而且,论证严密,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例文4:
求上与求乐
某日,听电台广播说,北京的青年当中现在流行的一语:“找乐去哟!”一帮年纪轻轻的哥们无事喊上一句“找乐去”,便在雪后的大街上寻了一处,用脚把雪踏得结实、滑溜,然后站在一边,向骑车路过的人直笑,笑得让有些骑车的心里发毛,稍不留意,车下一滑,摔个“狗吃屎”,那帮哥们便大笑不止。
此为何乐也?纯属无聊之举。它反映了当前一些青年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心态。此种害人之乐万万“求”不得,“求”之必遭白眼、斥骂。
我也熟悉另外一些年轻朋友。他们是求上的,但令人遗憾的是:某日,我跟一位同学闲谈起马拉多纳,一位朋友忽然插嘴问道:“马拉多纳何许人也?”此番问话引得我与同学吃惊不小,大笑不已。据我所知,这位朋友整日埋头于课本,电视与“闲书”是极少看的。我问他:“你就没有枯燥的时候?”朋友答曰:“我非圣人,枯燥之时免不了,但我得顾及今后的高考、深造呀!”
我默然,在家长及老师眼里,他可算是“求上”的典型,是个成绩优秀、学习刻苦的好青年。可我觉得,他如苦行僧一般,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完全锁在书本里,并非高明之举。年轻人应该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的生活应该是充实的,不能只把自己圈在课本里。他们应该跳出这个小圈子。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看看世界是多么美好,生活是多么富有乐趣!
在很多人眼里,“求乐”与“求上”是完全对立的,“求乐”者决不可能“求上”,“求上”者决不会“求乐”。我以为:此言差矣!现在,时兴寓教于乐。求乐,须看求的是什么乐。诸如上文所述之求乐,是一幕坑人的闹剧。此种“乐”必遭众人唾骂,是不健康、不文明之乐。而课余打打球,弹弹吉他,春日里野外踏青,秋天去观赏红叶,此为文明之乐、高雅之乐。这种“求乐”与“求上”有何矛盾?求得此种高雅文明之乐,调剂了精神,陶冶了性情,对“求上”大有帮助,求此之乐,何乐而不为呢?
求上,也须看怎么个“求法”。我以为,所谓“上”,不仅是指学习方面的,还应包括人的品质、情操、能力等。这样看来,“求上”的意义就广泛了。整日埋头苦读而几近书呆子者,活动活动,乐一乐,也许收获会更大。说不定由于全面“求上”,你会获取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朋友,受到更多的人的敬佩,从中你也将更感到世界之多彩,生活之乐趣。
可见,“求乐”与“求上”并非完全矛盾,须看“求”的是什么,才能下定断。[点 评] 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一些无所事事的青年不文明的“求乐”与“课余打打球,弹弹吉它,春日里野外踏青,秋天去观赏红叶”的文明之乐、高雅之乐进行鲜明的对比;又将“整日埋头苦读而几近书呆子者”的片面“求上”与“不仅是指学习方面的,还应包括人的品质、情操、能力等”的全面“求上”进行对比,论证鲜明突出,针对性强,有较强的说明力。例文5:
话说包装
商品要包装,送人的礼物要包装,人的外表要包装,就连人的性格也要包装„„
编制:单顺佳
2012.3.7 我们为什么要把一切东西都“包装”起来呢?为什么不还一切东西于真实呢?
商品要包装,那花花绿绿的外表,着实把顾客的眼睛迷乱了。人们面对着这金碧辉煌的外表——仅是那外表,已经像是在把玩着小孩子手上的“七彩魔方块”,你应该是往上转或是往下转,还是往左转或往右转呢?你一定是拿不定主意,捉不着弦了吧?然而,当你发现这有着美丽外表的商品却是名不符实的时候,你还会因为它们的金碧辉煌而动容吗?恐怕这时,那些造假的商人要想想怎样包装自己,以证明自己也不过是位受骗者罢了。看,这又是包装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人也要包装,这些包装更是五花八门,令你目不暇接。某人说:我去过英国,我去过荷兰、马来西亚、美国„„噢,这人可是一个遍游了世界的人,他的知识一定很渊博。于是你问:“伦敦怎样?”他却说:“我还没吃过,不知道。”这时你才恍然醒悟,这是一个要往自己身上包金子的人。表面上看来他很富丽堂皇,然而他的内心却是最空虚的。他的无知、愚昧,恰恰被那漂亮的包装衬托得更加显眼。
礼物的包装是为了让收到礼物的人有一份惊喜,这无伤大雅。然而,如果试图把一个中国包装起来,那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
过去,封建统治者为了统治自己的臣民,往往借助一些形势的包装,结果人民都成了他的奴隶。再后来,当国民党执政时,某些变了质却又装得很善良的国民党官员以自己的外表欺骗了民众,把国家出卖给了日本鬼子。而今,美国手上把玩着“民主”这一出戏在戏弄中国,而那些耀眼的包装里面,美国的民主状况又是如何呢?
所有这一切虚伪的包装,最终还不是暴露在了人们的眼前了吗?正如纸永远包不住火一样。我说,暴露也好,一切都将从包装回到真实。人们将能够看到更清楚,更真切。[点 评] 包装本无可非议,商品要包装,礼品要包装,甚至人也要包装。但是,作者反其意而论之。商品的假包装,人物的假包装,礼物的假包装,甚至统治者的假包装,无论是对己对人,还是对国家,都将带来极大的危害性。所以,作者强调:“一切都将从包装回到真实。”的确,本文的构思是很有创造性的。
例文6:
请根据原材料,以“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以不变应万变
英国哲学家毕尔森说:“万物都在运动。”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即便在屋里静坐,也是日行八万里。人们凝视着社会的花开花落,仅仅追随着每一份“动”的趋势。唯恐稍一顿足便被前进的部队甩下。殊不知真正的智者往往是那些能够在川流不息的“动”中静下来思考的人。
苏东坡或许是智者,他在“动”之思想冲击下屹然不动,一句“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吟咏便使多少步履匆匆的身影在这等情怀下黯然失色。若非是大智之人,东坡先生面对被贬黄州如此政治冲击,眼观社会的动荡,如何能够平抚愤慨,静心潜入于深邃的思想中呢?他将“动”的世界置之度外,“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变与不变之理他已是了然于怀。在“动”的社会中,他执著驻足于思考,于是,使历史为之一震的前、后赤壁赋横空出世。
巴黎左岸的莎士比亚书店开设于二战前,曾是众多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还慷慨帮助过许多著名作家,87年过去了,这里仍是左岸最著名的人文书店。清晨,年近九旬的店主走到二楼阳台上伸手拥抱阳光,每一道皱纹都焕发着光彩,向一尊雕像。走进书店,多少年来竟没有装电话和电脑。我们兴许可以从这两件事中悟到些思想和智慧的精髓。文化之所以受人敬重,便是在于它有种穿越时光的厚重感,它在一片“动”中始终默然不动,这使它得以看到每一个匆忙背影后的意义,得以成为一个时代的发言人。莎士比亚书店正是在闹市之中,营造了一个令人不由仰视的文化氛围。
城市飞速发展,深圳有“时间就是金钱”的广告语。街道日新月异,我们也行色匆匆。若是号召一切的一切,都牢牢跟紧“动”的脚步,城市将会如何?我们将丧失恬静的美,忘记稳重的美,放弃深刻的思索。文章中说昔日古苏州已难觅旧容,周庄已成绝版。苏州,是否你忘却了端庄而过于向往那人声鼎沸的“动”?看来,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位能够闹中取静的智者来重新审视。发展的步伐也应适度和协调,赶路过于匆忙,可能会错过路边美丽的风景。
“动”,并不总意味着先进。相反,面对飞速变动的世界,能坚持自己的主见,静下来思考才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大智之略。自然而然的理性,审时度势的思考,把握住变化的根源,以这种“由静而思”的过程便可以超越轰轰烈烈的“动”,不动声色地站在时代的前沿,此时,不变已是应了万变。以此,我们不会在繁杂中迷失,不会在纷乱中迷茫。能静下心来思考,便不会失了自我珍贵的本色,才能成为一个智者,成为时间流动中的永恒。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不断向“美”的方向静静流淌。
[点 评] 文章观点明确,事例选取典型,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证明观点,结构安排合理,层次清晰,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分析能够循序渐进,议论恰当,有很强的说服力。70分可得64分.编制:单顺佳
2012.3.7
例文7:
“狗拿耗子”新论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句歇后语老少皆知,意思是:捉耗子本是猫的天职,狗拿耗子纯粹是管了不该管的闲事。几千年说下来,觉得这个“道理”是天经地义的,仔细想一想,果真如此吗?
老鼠是专门嗑衣服、嗑箱子、偷粮食、传播疾病的家伙。对这样一类无恶不作的坏蛋,别说是狗拿,就是驴拿,鸭子拿也是应该的。不是有一句成语“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吗?这就要从说这话的人的立场研究了。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人恐怕不外乎以下两种人。一种是耗子本身,因为它真正反对的倒不一定是“狗”,而是“拿”。不管狗拿,还是猫拿,什么拿它都不喜欢,它都反对,都会说这是“多管闲事”。另一种持此论者可能即是猫——当然决不会是好猫,只会是不称职的猫。它或是因为懒,或是根本不会拿耗子,甚至于说不定它和耗子之间有某种“猫儿腻”,它才会在狗捉耗子时站出来替耗子说话。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止一次的、极为气愤的在报纸上看到,歹徒在列车上劫旅客财物,乘警却躲得无影无踪。这时,旅客中有人站出来,将歹徒生擒活捉,难道这也能说是“多管闲事”吗?如果你在校门口看见有人欺负小同学,你能因为自己既不是值周生,也不是派出所的公安而置之不理、扬长而去吗?当然,也不是每次老鼠做坏事都会被猫撞上,那么,不是猫的我们就不该去管吗?正是因为对坏人、坏事,对“耗子”“人人喊打”,才会出现徐洪刚、崔大庆这样见义勇为的英雄。我们的社会、国家也才会不断进步。如果遇到危险的时候,人人都抱着“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铁路警察——管不着那段”的想法,别说社会、国家不会进步,就连人民最基本的生活安全也保证不了。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坏人坏事,贪污腐败,当说必说,当管必管,才能使生活越来越好。所以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真是一些不称职的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风凉话。自己该做的不做好,还要讽刺挖苦别人,简直岂有此理!
“狗拿耗子”不是狗管了不该管的闲事,而是管了所有的人都应该管、也必须管的正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责任心的体现。打击坏人坏事,匹夫有责,人人有责,对“耗子”这样的坏人坏事,所有的人都应该发扬狗的精神——不是吗?当我们看到耗子束手就擒的时候,我们应该对见义勇为的狗竖起大拇指才对。同时,我们是不是也该追查一下,那只渎职的猫正躲在什么地方呢?
[点 评] 本文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写出了新意。在赞扬狗拿耗子勇敢精神的同时,尖锐批评了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并对渎职的懒猫以有力一击。笔锋犀利,语言流畅,密切联系社会,切合实际,有警世作用。
例文9:
看人不可求全责备
鸟儿们互相指责,揭人短处,让我于沉思之余,生出诸多感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倘看人、用人皆如此吹毛求痴,怕要叹良才难求啊!
鲁迅先生说:“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出说有限。”这告诉我们,任何人都是有所短长的。因此,看待一个人,我们不能只看到其自身的不足而忽视他的特长。
西汉颇有开明之名的汉文帝,明知贾谊是难得的人才,却不重用他。后人李商隐叹曰:“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原来汉文帝向贾谊请教的不是治国大计,而是些鬼神之说。贾谊难怪无言以对。而汉文帝仅因此弃贤臣不用。呜呼,求全责备误人竟至于此!
然而,历史上也有“不以一眚而掩大德”的秦穆公,有“七擒七纵孟获”而让其自治边境的诸葛亮,有宽容忠臣直谏失礼的唐太宗。林肯更幽默,当他起用格兰特为司令时,有人说格兰特贪杯误事,林肯笑言“那我就以香槟相送!”。是的,格兰特有贪杯的缺点,但林肯看中他的是出色的军事才能,后来北军的胜利证明了林肯的正确选择。
这便是用人之道,避其短而扬其长,让每个人都各尽其能。时下,中国搞改革,追敢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更需要千千万万各级各类人才。只有全中国人戮力同心,才能托起于东方的强大中国巨龙。这就要让每个人的才智充分施展,这就要放手而大胆地用人之长。切不可求全责备,横挑鼻子竖挑眼。看人、用人要有求贤若渴的眼光,才能全面了解人之长短。然后,鲜者,贵其鲜;香者,爱其香。那么,人才才能在我们这改革开放的时代,各显神通,各放异彩。
[点 评] 《看人不可求全责备》运用了相反联想法。考生由鸟的互相指责向相反的方向联想到了鲁迅先生的话:天下
编制:单顺佳
2012.3.7 没有完全的书,也没有完全的人。本论部分以汉文帝弃贾谊直接证明中心论点:“人不可求全责备。”紧接着(用“然而”一转)从相反的方向联系,以秦穆公、诸葛亮、唐太宗和林肯四人“让”贤成功的事例,反复证明论点。这样,正反对比,说理充分,观点鲜明。
例文12
清流与活源
每当你来到一条清澈的溪流旁,你一定会赞叹这河水明亮,清澈见底。可你想过没有,这河水为什么会如此清澈,如此令人心旷神怡?若它是死水潭,还会如此赏心悦目吗?
决不会的。问题就在于:离它遥远的地方,有它的源头,它为清流提供了水源,每天给它带来清新的水,为它冲掉昨日的污秽。若是离开了这一活源,恐怕这河水就不会清澈见底了。
由此联想到当前社会上的文艺创作,为何题材雷同、内容相仿的作品甚多,甚至作品粗制滥造,毫无新意。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作家们深入生活还不够。离开了生活这一活源,又怎么能得到清新的河流呢?
文艺作品最重要的是要有新意,有了新意才能吸引人,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起到文艺作品歌颂美好事物、揭露时弊、激人上进的作用。堆砌华丽的词藻,乱造离奇的内容来博取读者的好感,不是文艺创作。
从古至今,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都是因为它们来源于生活,写出了新意才流传至今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等,都因其深入生活,捉住了社会的时弊,加以批判,或告诫人们。这样的文章,读来似清清小溪,人们能感觉到它的妙处。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这中间,有许许多多激人奋进的素材,也有许许多多令人不满、遭人痛恨的事件。它给了作家们许许多多的灵感,许许多多的创作素材。只要作家们进入生活这一座宝库,再用自己神奇的笔加以描绘,就不愁写不出好文章。
若是作家们总是囚禁于一个小天地中,做井底之蛙,在小天地里冥思苦想,或是断章取义,从别人的文章中东拼西凑,靠这种方法搞创作,恐怕永远也不能写出有积极意义的作品。
一切真知来源于生活,生活给作家们提供的素材是众多的,就等着作家去发现,去吸收。只有深入生活,在生活这一活源中捕捉素材,才能写出如清流般的作品。
有了活源,才有清流,若是离开了活源,也就没有清流,取而代之的是一潭毫无生气的死水。[点 评] 用“清流与活源”来比喻作家创作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之源,来比喻有新意的文学素材,这种构思本身是很有创造性的。从正面说,把生活看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不愁写不出好文章;从反面说,把自己“囚禁于一个小天地中”,做井底之蛙,“恐怕永远也不能写出有积极意义的作品”。两相比较,观点鲜明,使读者深受启发。
编制:单顺佳
2012.3.7
第四篇:正反对比论证教案
《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目标:
1、体会对比论证的效果
2、学会对比论证的技巧
一、预习
遗人玫瑰,手有余香
外国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说过: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不会坐视不管,我会尽力帮助他,这样做不但不会让我损失什么,反而会给我带来荣誉,让我的事业更加顺利。这便是一种双赢的智慧。当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无形之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让自己赢得竞争中的优势。
因此,我们应善于利用双赢的智慧,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别人的短处,从而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彰显。
当我们能够积极帮助别人时,自身的价值便会得到体现,会使自己获得极高的信誉。二战结束后,各国经济极度萧条,企业由于受到战争的破坏,资金匮乏。而此时各国银行大多停止了接济困难企业。然而,此时的花旗银行却积极办理各项贷款业务,尽力挽救各国企业,幸运的是,企业由于受到援助,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并按时归还了花旗银行的贷款。花旗银行的这一友好举措,不但没有使自己蒙受经济损失,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极高的信誉。在此后的发展中,花旗银行凭借良好的信誉,使自己成为世界知名银行之一。这一双赢的做法不但救活了企业,而且让花旗银行彰显了自己的长处。
相反,当我们不善于采取双赢的智慧,不乐于施助于人时,那么自己本身的发展便会极为缓慢,因为我们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外国一位传教士曾经说过:“当他们去攻击革命党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当他们去攻击农民军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而现在他们来攻击我了,我该怎么办呢?”这名传教士由于以前没有帮助过别人,现在便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现在的一些企业利用诋毁别人的手段来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这样做是极不明智的,它不会赢得买家的信任,反而会败坏自己的声誉。
由此可见,通过帮助别人来彰现自己的长处,这种双赢的智慧可以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
那么,我们要懂得帮助别人,自己身处危难之时,别人也会来帮助我们,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前进。
“双赢的智慧”让你我共同享利,并有利于自己长处的彰显。
请说说本文论证的技巧,并分析其效果。
二、课堂研讨。
1、明确手法
正反对比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
对比有纵比和横比两种。所谓纵比,是指时间上的前后时期、事物的前后阶段的对比。如用八旗子弟前期能征善战、建功立业与后期纵情享乐而丧权误国对比,可用来证明“创业 1 而不守业就会有亡国之灾”的道理。所谓横比,是指同类事物间的对比。
正反对比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它对于议论的深入,论点的突出,说服力的增强,都是有莫大的裨益的。
2、正反对比论证运用的基本思路
• 在段的起始部分确立论点以后,如果在展开部分举出性质不同的事物(即事例论据)作论据,就应采用 “求异归纳法”布局展开分析论证。
• 求异归纳法也是以事物的因果联系为依据的,具体步骤是“由同到异”。即先阐述不同性质的两种(或几种)事物各个相同的侧面,这些侧面一般是非本质的,这是“摆事实”;然后把这些非本质的相同侧加以比较,分析推理出在本质上不同的一点,这一点便是论点成立的原因,这是“讲道理”。推理过程也是“从个别到一般”。
结构: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
本论: 论据(正面事例1)+分析论证
过渡段:承上启下
论据(反面事例1)+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论证格式】: 【格式一】:提出观点 → 正面举例 → 反面举例 → 论证分析 【举例】: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以下内容。
勤能补拙
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26岁就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思进取,不能做到勤学苦练,因此,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方法演练】:请按写出相应内容 【提出观点】: 【正面举例】:
【过
渡】 【反面举例】:
【论证分析】:
【结
论】
【论证格式】: 【格式一】:提出观点 → 正面举例 → 反面举例 → 论证分析 【举例】: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以下内容。【提出观点】:勤能补拙 【正面举例】: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反面举例】: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论证分析】: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26岁就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思进取,不能做到勤学苦练,因此,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三、分析习作展示
以《宽容是一种美德》依据唐太宗和慈嬉的事例分分析。可用材料:
唐太宗: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动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得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秦王嬴政:听取了李斯“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应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的政策,得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而起,“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
参考:
宽容是一种美德。
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动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得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秦王嬴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应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共话。
有的人就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他们心胸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如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而起,“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的狭隘心胸,这样的暴行,又怎能不遭世人唾骂呢?当今社会上有一些人也是这样,你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还有的人对别人的过失总是耿耿于怀,时时想着揪别人的小辫子。这样的人,典型的“鸡肠小肚”,心胸狭隘,待人刻薄,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这种 3 人还能谈什么成大器,立大业呢?
四、分析对比论证注意要点
1、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时,要防止出现两种弊病:
其一、生硬对比。有些同学正反对比时只将两件事物照章写上,看不出其可比之处,不知为何而设;有时更是生搬硬套,令人不知所云。
其一、不加分析。即不注意在比较上下功夫,未能指出其相异之处以证明观点的正确。
• 相比前一种失误,这更是通病。
2、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确定是否运用对比论证。进行对比要阐述的道理是什么,一定要心中有数。
其二、寻求适当的对比材料。用作对比的事物必须有明确、统一的对比点。如果两种事物间缺乏一定的可比性,就缺少了对比的依据,也就达不到有效论证的目的。
其三、要有相同的对比量。如果论述时从正面讲了两个方面,那么用来对照的部分一般也应该从反面讲两个方面。这样不仅对比相应均衡,而且能使文章眉目更为清楚。
其四、对比之后要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把蕴含其中的事理简明扼要地揭示出来。比是基础,议是升华。因此,对比后要旗帜鲜明地作出评价或得出结论,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五、课后练习
为下面的材料加上分析的句子
论点: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材料句)
第五篇:议论文中论证的展开
第六讲
论证的展开 第一节 论证的方式
议论文的种类很多。但如果从议论的性质上来区分,其基本方式只有立论和驳论两种。1 立论
立论,就是就某一事物或者问题从正面提出自己的主张、见解和看法,并且申明自己所以有这样的主张、见解和看法的理由,这样的文章就是立论。
立论性议论文,一般在文中都要明确地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列举论据,进行分析、论证,通过各种论证方法说明论点的正确性。例如胡绳的《想和做》一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在论证这一观点时,首先针对一般人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提出议论的题目,进而提出论点。然后围绕想和做的关系展开议论,先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系起来,再论述怎样才能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立论性文章在写作时,除了必须做到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典型充分,论证严密,合乎逻辑外,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对所要论述证明的观点必须有一个正确深刻的认识,要求作者的看法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能科学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真实地反映客观规律。如果观点一般,人云亦云,或者说空话,发一顿空议论,对读者理解事物或解决问题没有多少帮助,那么这样的立论往往缺少实际意义。
二是要想使观点深刻,需要我们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刻的挖掘,勤于思考,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2 驳论
驳论就是驳斥、批评某种错误观点,以破为主,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类文章是从正面的论点出发或者以正确的论点为指导,去驳斥对方的错误论点。
我们知道,议论文的基本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那么在写驳论文章时,我们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反驳。
反驳对方的论点: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提出一个与之相反的观点,并证明此观点是正确的。在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时,始终围绕着这个错误论点来进行反驳,不要任意转移或分散。反驳论点,一般地说要先摆出对方的荒谬观点,作为批驳的“靶子”,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批驳。例如,针对“旁观者清”这个片面的观点,在反驳时,首先应指出“旁观者清”这个观点的片面性。并可以通过举事实证实旁观者未必清,并从多方面论证旁观者未必清的正确,这样“旁观者清”这一观点的片面性就十分清楚了。
在反驳对方的论点时,可以采用归谬法来进行。归谬法就是先假定被反驳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由此引出带有非常明显的荒谬的结论,从而推翻对方的论点,使之不攻自破。例如,鲁迅先生在《文艺的大众化》这篇文章中写道:
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这里批驳的是“作品愈高,知音愈少”这个观点,作者先假设它是正确的,然后由这个观点推论出“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这个非常荒谬的结论,从而使这种错误观点暴露无遗。
用这种方法进行反驳,能充分暴露对方的观点的荒谬,并且具有很强的讽刺性,使文章富有幽默感。
反驳对方的论据:
论据是论点得以成立的基础和根据,如果指出对方论据的错误,那么其论点也就不攻自破了。例如在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一文,作者为了驳斥国民党政府诬蔑学生两次集合,重伤考试院部员张以宽,从而引起“友邦人士”莫名“惊诧”时,就运用了反驳对方论据的方法,文章在反驳时这样写道:
写此文后刚一天,就见21日《申报》登载南京专电云:
考试院部员张以宽,盛传前日为学生架去重伤。兹据张自述,当时因车夫误会,为群众引至中大,旋出校回寓,并无受伤之事。至行政院某秘书被拉到中大,并当时出来,更无失踪之事。而“教育消息”栏内,又记本埠一小部分学校赴南京请愿学生死伤的确数,则云:“中公死2人,伤30人,复旦伤2人,复旦附中伤10人,东亚失踪1人(系女性),上中失踪1人,伤3人,文生氏死1人,伤5人„„”可见学生并未如国府通电所说,将“社会秩序,破坏无余”,而国府则不但依然能够镇压,而且依然能够诬陷,杀戮。“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国民党政府通电中说学生“殴伤中委”、“私逮刑讯”„„致使“友邦人士,莫名惊诧”。而文中作者引用的事实却说明了这些话全是骗人的谎言,这样使之论据已倒,论点也就不能成立了。因为建筑在错误论据基础上的论点,只要把它的论据驳倒了,其论点自然也就站不住脚了。
反驳对方的论证: 反驳对方的论证,就是指出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其论据和论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指出其论证过程的错误。《友邦惊诧论》中,国民党政府的通电给请愿学生加上“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劫汽车”等罪名,并以此为论据,引出了“友邦人士,莫名惊诧”的观点,鲁迅先生批驳说:
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罢,但这些事情,是无论那一个“友邦”也都有的,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文明”的面具。摆什么“惊诧”的臭脸孔呢?
作者从假设的前提下:“即使是真的”,那么凭这些也证明不了“友邦惊诧”的观点。因为“友邦”各国国内亦是如此,他们司空见惯,根本不会“莫名惊诧”。
在这三种驳论方法中,反驳对方论点是主要的,因为论点是文章的中心。在此基础上,把三者结合使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立论和驳论是两种形式不同的议论形式,但并非是截然分开的,这两方面常常密切配合,互为利用,常常“立”中有“破”,或“破”中有“立”,在立论中包含着驳论,在驳论中又有立论的因素。那么我们在实际写作中就应把二者配合使用,侧重于某一方面,同时又兼顾另一方面,这样会收到很好的议论效果。
第二节 论证的方法
我们拥有了论点和论据,是否就能写出好文章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在用论据证明论点时还必须讲究论证的方法。论证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就一些常用的方法给大家作一介绍。以典型事例进行论证
这种方法也叫例证法,就是用事实作为论据,举例证明论点。人们经常说的“摆事实,讲道理”,“事实胜于雄辩”,都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加以证明。这种方法是大家熟知的,也是经常运用的。初中语文第四册中《勤能补拙》一文中在证明“勤能补拙”这个观点时就用了这一方法:
梅兰芳年轻时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不收留。天资的欠缺并没有使梅兰芳灰心,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奋。他喂鸽子,每天仰望天空,双眼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随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后来,梅兰芳那双眼睛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终于成了著名的京剧大师。
闻名世界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上小学的时候被老师称为“智能低下的人”,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迫离开了学校。但他并不因此而丧失信心,反而以顽强的意志勤奋学习,最后终于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
类似由于勤奋而弥补了笨拙,甚至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古往今来是举不胜举的。文章中用大家熟知的梅兰芳和爱迪生的故事,证明了他们取得巨大的成就,并非是由于天资聪明,相反,他们甚至有某些缺陷,但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勤奋的精神克服了困难,弥补了不足,从而使“勤能补拙”这一观点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运用事例进行论证,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在运用时,我们应遵循“举例要精当,叙述宜简洁”的原则。
举例要精当,是指选择例子要恰当、典型,以便更好地证明论点。能够说明一个论点的事例往往有许多,这些事例不应全部写到文章中,而应当悉心筛选,去粗存精。选择那些最能证明论点的事例。同时,要做到论据典型,论据和论点之间要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另外,事例要确凿可信,不应是道听途说,因为有根有据才能令人置信,一个鲜明而又正确的论点的成立,是和选择确凿的事例分不开的。
如何把事例运用到文章中呢?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个问题,或直接拿来,原封不动地照录,或大加发挥,使之惟妙惟肖,神采飞扬。我们觉得这样做都是不合适、不恰当的,往往会造成喧宾夺主的毛病。在文章中叙述事例,应本着简洁的原则,要“惜墨如金”。因为议论文重在议论,而不是记叙或描写。做到了简洁还不够,为了使事例和论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还要对例子进行适当的议论分析。如《勤能补拙》中举出了“梅兰芳”、“爱迪生”的事例后,作者说:“由此可见,一个天资笨拙的人,只要勤勤恳恳,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能变得聪明起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 运用引证法进行论证
在议论中,引用公理、伟人的言论等作为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种论证方法叫引证法。公理、名言或伟人的言论被人们视为正确的东西,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这些对我们证明论点是有力的印证,可以使文章的观点更加明确。
在引证时,我们要对引用的语句进行恰如其分的剖析,以揭示论点和论据间的必然联系。达到论证说理的目的。例如,在《思考的威力》一文中,作者为了说明“思考”的重要性,写了这样的一段话:
保尔·拉法格在《忆马克思》中说:马克思有“非凡的思考力”,“思考是他无上的乐事,他的整个身体都为头脑牺牲了”,“他的头脑就像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毛泽东同志多次教导我们要“多思”、“多想”。他说:“多想出智慧”,“必须提倡思索”。周恩来同志在上中学的时候,曾经说过:“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强调要开动脑筋思索问题。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同志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在《进学》一文中说:“行成于思,毁于随。”
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引用了马克思、毛泽东、周恩来、华罗庚、韩愈等人的言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在运用引证法时,我们应注意引文的准确,直接引用的原文要认真核对,不要粗枝大叶,只凭模糊的记忆,就随意当原文引用,以免出现字词的错漏和颠倒,更不能随意窜改原文。另外,不能以“引”代论,只是大量堆砌引文,没有任何的议论,从而影响了论证的效果。再者,要注意引文不要和论点脱钩。有些同学在引用时不对原文进行精心选择和认真思考,结果引文和论点没有必然的联系,对证明论点毫无意义。3 运用类比法进行论证
类比论证,就是根据已知事物的某种特点,证明类似的另一种事物也会有某种特点。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为了说服齐王纳谏,消除朝廷弊端,以自己受到“妻”、“妾”、“客人”的蒙蔽这件事,推论出齐王受到的蒙蔽更大。齐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鼓励进谏,一时间齐国大治。这是类比论证的典型例子。
在运用类比论证时,相类比的两种事物必须相类似,所比的类比点,必须属于事物的本质属性,否则的话就会出现强取类比的毛病,如下文:
教条主义必然失败
在《吕氏春秋·察今》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楚国想偷袭宋国,先派人测量雍水的深度,并设立了渡河标记。可雍水突然暴涨,楚国人不知道,仍然按照事先设立的标记渡河,结果淹死1000多人,造成丧师失利的结局。楚国人失利的原因在于,死守教条,不按已经变化的形势来处理问题。
这种情况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发生。1958年我国刮起一股浮夸风。大家在会上虚报产量,你报亩产两千斤,他报亩产三千斤。开头大家心里还有点“虚”,后来看见这样虚报领导喜欢,不虚报还要反你的右倾保守,于是争相虚报,浮夸成风:你敢报亩产千斤,我敢报亩产万斤,他敢报亩产10万斤,报纸上根据这些虚报数字用大字标题鼓吹大放卫星。这样不顾实际的乱吹浮夸,给我国带来了多大的灾难啊!
这篇短文中引的“楚人袭宋”的故事,原意是说明死守旧规矩旧教条,必然失败。而“虚夸风”说明的却是不实事求是,误国误民。这二者之间没有任何相似点,因此在这里不能进行类比推理。运用比喻进行论证
比喻论证是用比喻的方法去论述某种道理、证明论点。在某些时候,一个恰当的比喻,能启发读者领会一个道理,而且可以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用人们常见的、熟悉的东西比喻抽象、深奥的道理,深入浅出,使读者很容易理解。如毛泽东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文中说:“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也应该打扫和洗涤。”这里以打扫房屋应当经常进行,否则就会布满灰尘来比喻我们的思想和工作也应该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样用比喻的方法进行论证,比单纯地讲道理,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5 从事物的因果关系中进行论证
在议论说理过程中,有时我们可以直接从事物本身的因果关系中进行推论,由原因推断出结果。如果某个现象的存在必然引起另一个现象产生,那么引起某一现象产生的现象是原因,被另一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
在运用因果关系论证时,一定要事先分析两种现象之间有无因果关系。一般地说,因果之间,在时间上是先后相继的,原因在先,结果在后。但有时也并非必然,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分析。6 运用对比法进行论证
对比论证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对照,以论述其事物的特征、本质,或其优、劣、真、伪,使曲、直、是、非自然地体现出来。这样可以被论证的事物的某些属性更加鲜明、突出,更易于认识。例如下文:
人生方程解——《吃亏不要紧》读后感
我眼前摆着这样一首诗:“吃亏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我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但我感到它的脉搏就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短短20个字,犹如20粒火种,点燃了我心中的火把。它使我想起另一首正气歌:“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多少年来,这首正气歌回响在中国的上空,在史册上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辉映。今天,改革发展的今天,诞生了它的姐妹篇。同是一个主题,同是一个旋律,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交响曲。
人生,这道深奥的方程式,所有的人都在寻求它的解。一些人把“我”代入方程式,解出的根是“私”。说话要与“我”有利,凡事要让“我”合算,每天为“我”忙碌,吃亏的事绝不沾边儿。这种人心灵的天平上,所有的砝码都加在了自己这一边,把祖国和人民抛在脑后;而更多的人找到的却是另一种根:“幸福十亿人”。这些人是蒋筑英、罗健夫,是曲啸、朱伯儒,是雷锋、赖宁,是老山前线的战士,是华山抢险的英雄。„„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这样的人,任劳任怨,吃苦在前,从不争名逐利,更不怕吃亏,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勇于献身。他们的人生方程解便是“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有的人生活在和平环境中,对军人这种职业毫不理解。我真想大声疾呼:“读读这首诗吧!它会使你心激荡,血沸腾。”我们的战士这样解释:我们面前是敌人的刺刀,我们背后是母亲的胸膛——祖国的河山土地。我是什么?我是护卫母亲的盾牌!明白了吗?战士同样懂得人生的宝贵,青春的美好,但他们更懂得“十亿人”的含义,在“一”与“十亿”之间,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吃亏问题,这意味着奉献热血与生命!他们是中国的好儿女。想一想他们的情操吧,想一想他们的胸怀吧,难道不正是体现了这首诗的精华吗?
有的人在工作中,常常为了几块钱的报酬而斤斤计较,我真想大声告诉他们,读一读这首诗吧,它会洗涤你的心灵。它会纯洁你的灵魂。看看杜芸芸是怎样解释它的含义的。别人都在挖空心思的捞钱,做梦都想有个海外富翁的亲戚,而她,一个普通的女工,却把一笔惊人的遗产无偿地交给国家。她想的不是亏了自己,而是富了“十亿”!她不想个人吃喝享受,而想心甘情愿地和人民一起去“爬坡”,去“拉纤”。这种品质,这种境界不正是这首诗的本质吗?
这首诗,它不仅表现了一代人的理想和追求,表现了一代人的情操和品德,它更像一座警钟,敲响在那些心中只有“我”的人的耳边;它更像路标,给那些寻找人生方程解的人指明了方向。青年朋友们,在生活中把这首诗当作座右铭吧!让我们民族的交响乐章谱写得更加壮丽。让我们把它作为定理、定律、公式,去解人生的方程。让我们都响亮地高诵:“吃亏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方法,以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来充实文章的内容,使得议论有较强的说服力。“人生这道深奥的方程,所有的人都在寻求它的解”,同样是把“我”代入“人生方程式”,却解出两种迥然不同的答案,反映了自私和崇高两种不同的思想境界。把那些“为了几块钱而斤斤计较”的人和“把一笔惊人的遗产无偿地交给国家”的杜芸芸相对比,以此来说明“吃亏不要紧”的实质,使文章观点鲜明突出。
论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我们上边谈到的几种,还有诸如分层论证、假设论证、说明论证、归谬论证等等多种方式。而且在一篇议论文中,往往是以一种方式为主,兼顾其他,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对于我们写好议论文是很重要的,我们平时练习时应有意识地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对每种论证方法都熟练掌握,这样就能灵活运用了。综合运用示范
例子
作文题目:小议“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顾名思义就是:读书就有好处。书籍记载了人类的历史,也记载了人类积累的生产、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读书自然就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性情。“开卷”确实“有益”。
(提示1:从阐释文题中的成语入手提出中心论点。)
读书可以使人充实。马克思曾在伦敦的著名图书馆研读各种书刊,据说读过5000多本书。他正是凭借阅读充实了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一个最富有智慧的人,因而写出了不朽名著《资本论》。这足以说明充实就是丰富,只有精神世界充实的人,才能攀登科学高峰,而使人充实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读书。
(提示2:证明分论点之一。先举革命导师的事例,再紧扣分论点对事例进行分析。)
读书可以使人进步。一个人如果说像孩子吸吮乳汁一样从书中吸取知识的养分,领会书中的深刻道理,就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高尔基小时候在老板皮鞭下偷偷看书学习,正如他回忆这段生活时说的:“每一本书都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的生活观念,更热爱这本书。”他最终成了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读书成才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读书是进步的阶梯,也是成才的阶梯。
(提示3:证明分论点之二。先分析,再举文学家事例,最后点明其中的道理。提示4:用“引用”方法概述事例,言简意赅。提示5:这是此段中的点睛之笔。)
读书可以使人愉快。读书是最省钱最方便的娱乐方式,人人都可以参与。花钱不多就可以在书中遍游祖国和世界的名山大川,既无跋山涉水的劳累,又没有交通不便的苦恼。一开卷,可跟着孙行者大闹天宫,可随着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也可踏着徐霞客的足迹攀登黄山,还能坐上破冰船到南极探险,又能欣赏乌兰诺娃的舞蹈,„„学习工作一天之后,书成了为大家消除疲劳、陶冶性情的好朋友,书给了我们愉快。
(提示6:证明分论点之三。边分析边举例,夹叙夹议。行文生动活泼,点染青少年的“开卷”情趣。)充实、进步、愉快,这么多好处都来源于读书,谁能说“开卷无益”呢?“开卷”既然“有益”,我们就一定珍惜初中时代的大好光阴,多读书,读好书。
(总结概括上文,用语简练。用反问句加强了语势。最后一句是对中心论点的深化。)
解题思路:
这篇作文的中心论点是“‘开卷’确实‘有益’”,作者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展开论述。正文有三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用事例作论据,但作者没有停留在摆事实上,而是注重了对事例的分析,或先举例后分析,或先分析(诠释分论点)再举例,或边举例边分析,有理有据。摆事实,简明确凿;讲道理,不拘一格。本文行文的变化是较明显的,概述事例讲究修辞,而夹叙夹议的运用为议论增添了情趣。就全文来说,由于事例典型,分析恰切,加上表述较生动,层次分明有致,显得内容充实而富有说服力。论证如能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或许更能为读者信服。
第三节 教案@论证的展开
一、训练要点
论证就是组织材料证明观点的过程。要让自己的观点令人信服,就得对观点进行论证。论证怎样展开呢?通常采取的方法就是摆事实、讲道理。用事实证明观点,是论证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我们学过的议论文中几乎都使用了这种方法。讲道理,可以指使用名人名言等道理论据;但更应该强调的是作者直接讲述一些支撑论点的基本道理。严密的逻辑性,是论证展开的基本要求。同学们要首先在深入认识事物、认真思考问题上下功夫,同时去推敲词句,这样才可能使我们的论证无懈可击。
二、训练题目
1.请以“从一场球赛说起”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2.语文老师在指导同学们写信时,要求一定要把邮政编码写在左上方的小方格里,并要求把寄信人的地址、邮编、姓名也都写上。
林红在下面喷咕:“真吵喷!我就不这样写,又怎么样!”老师听见了,说:“你不这样写就寄不到!这可不像上课随便说话一样自由。”过了几天,语文老师收到了一封邮局送来的、邮编写在小格外、寄信人地址处一片空白的信。只是本市的信一般只需一天寄到,这封信却迟到了四天。
请从上面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三、作文提示
1.作文题目:从一场球赛说起
提示:球赛可以是各种球类的比赛,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垒球等等;也可以是各种级别的比赛,包括校内班级之间的、校际之间的、市级的、省级的甚至国际比赛。可以从比赛者、观赛者或裁判员的角度写,也可以从赢家或输家的角度写。可以批评一种现象,也可以提倡一种精神。2.作文题目(见上2.)。
提示:对这道题,可以从老师的角度谈,老师指导学生写信封,这些要求是否罗索?老师的话“你不这样写就奇不到”但事实上信还是寄到了,只是时间上迟到了四天。这说明老师的话是否太绝对?也可以从 林红的角度写。林红不听老师的指导是否自以为是,不够虚心,或有反潮流精神?林红寄了一封邮编写在小格外、寄信人地址处一,片空白的信,是否有亲尝禁果的实践精神?确定论点后,要尽量打开思路,从各个方面多想想自己见解的道理,要做到言之有理,力求把道理说深说透。